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参照肛直线的内镜下套扎术治疗Ⅰ-Ⅲ度内痔临床效果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李贞娟 丁辉 +7 位作者 王艺 胡珊珊 白阳秋 杨惠 邝胜利 张慧敏 徐闪闪 李修岭 《中华胃肠内镜电子杂志》 2022年第2期76-81,共6页
目的观察参照肛直线的内镜下套扎术(ERBL)治疗Ⅰ-Ⅲ度内痔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4月至2020年12月期间,河南省人民医院消化内科收治的67例进行参照肛直线的ERBL治疗并成功随访的Ⅰ-Ⅲ度内痔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其一般资料、临... 目的观察参照肛直线的内镜下套扎术(ERBL)治疗Ⅰ-Ⅲ度内痔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4月至2020年12月期间,河南省人民医院消化内科收治的67例进行参照肛直线的ERBL治疗并成功随访的Ⅰ-Ⅲ度内痔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其一般资料、临床特点及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67例患者中,Ⅰ度35例(52.2%)、Ⅱ度15例(22.4%)、Ⅲ度17例(25.4%);出血者35例(52.2%)、脱垂者9例(13.4%)、出血合并脱垂者23例(34.3%).手术成功率为100%,治疗总体有效率为88.1%(59/67),其中治愈38例(56.7%)、好转21例(31.3%)、复发2例(3.0%).术后不良事件方面,疼痛23例(34.3%),其中轻度11例(16.4%)、中度8例(11.9%)、重度4例(6.0%),疼痛患者术后用药百分比为17.4%(4/23),均为重度疼痛患者;肛门坠胀37例(55.2%)、尿潴留12例(17.9%)、发热1例(1.5%).结论参照肛直线的ERBL治疗Ⅰ-Ⅲ度内痔操作简单、安全、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痔 内镜下套扎术 肛直线 齿状线
原文传递
内镜下肛直线上套扎术与硬化剂注射对Ⅱ~Ⅲ度内痔的疗效比较
2
作者 刘正娟 徐春晓 李婉君 《川北医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7期965-968,共4页
目的:探究内镜下肛直线上套扎术与硬化剂注射治疗Ⅱ~Ⅲ度内痔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300例Ⅱ~Ⅲ度内痔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案不同分为套扎组(n=145)与注射组(n=155)。套扎组行内镜下肛直线上套扎术治疗;注射组行内镜下硬化剂注射... 目的:探究内镜下肛直线上套扎术与硬化剂注射治疗Ⅱ~Ⅲ度内痔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300例Ⅱ~Ⅲ度内痔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案不同分为套扎组(n=145)与注射组(n=155)。套扎组行内镜下肛直线上套扎术治疗;注射组行内镜下硬化剂注射治疗。对比两组患者围手术期指标、并发症、肛部视觉模拟评分(VAS)与出血评分、肛门功能恢复情况、临床疗效及复发率。结果:套扎组患者术中出血量低于注射组(P<0.05);两组患者手术并发症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两组患者VAS与出血评分及肛管舒张压与静息压均下降,且套扎组低于注射组(P<0.05);套扎组疗效高于注射组(P<0.05);两组患者复发率无统计学意义差异(P>0.05)。结论:内镜下肛直线上套扎术与硬化剂注射均可有效治疗内痔,止血效果相当,套扎术术后远期提拉效果更好,肛门功能恢复情况更好,值得应用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肛直线上套扎术 硬化剂注射疗法 内痔 聚桂醇
下载PDF
结肠镜下肛齿线距离联合痔核直径对重度内痔的诊断价值
3
作者 王萍 许俊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2024年第11期1149-1153,共5页
目的观察内痔患者结肠镜下肛齿线距离、痔核直径变化,探讨其对重度内痔的诊断价值。方法2021年11月—2023年11月上海健康医学院附属崇明医院诊治非急性发作期内痔患者3002例,其中Goligher分级Ⅳ度742例为重度组,Ⅰ~Ⅲ度2260例为非重度... 目的观察内痔患者结肠镜下肛齿线距离、痔核直径变化,探讨其对重度内痔的诊断价值。方法2021年11月—2023年11月上海健康医学院附属崇明医院诊治非急性发作期内痔患者3002例,其中Goligher分级Ⅳ度742例为重度组,Ⅰ~Ⅲ度2260例为非重度组。比较2组年龄、性别比例、体质量指数及便秘、便血、排便疼痛、肛门瘙痒比率。2组均行结肠镜检查,记录肛齿线距离、痔核直径。绘制ROC曲线,评估肛齿线距离、痔核直径对重度内痔的诊断效能。以肛齿线距离、痔核直径诊断重度内痔的最佳截断值为标准判定3002例患者重度内痔患病情况,以Goligher分级诊断结果为金标准,评估二者诊断重度内痔的效能。采用Kappa检验评估肛齿线距离、痔核直径及二者联合与Goligher分级诊断结果的一致性。结果(1)重度组肛齿线距离[(10.37±2.16)mm]、痔核直径[(18.75±2.05)mm]均大于非重度组[(6.81±2.13)、(12.72±2.97)mm](t=39.365,P<0.001;t=51.426,P<0.001),年龄、性别比例、体质量指数及便秘、便血、排便疼痛、肛门瘙痒比率与非重度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肛齿线距离、痔核直径分别以1.56、15.22 mm为最佳截断值,诊断重度内痔的AUC分别为0.705(95%CI:0.715~0.812,P<0.001)、0.826(95%CI:0.805~0.907,P<0.001);二者联合诊断重度内痔的AUC为0.922(95%CI:0.928~0.985,P<0.001),大于肛齿线距离、痔核直径单独检测(Z=11.457,P=0.002;Z=8.425,P=0.014)。(3)肛齿线距离(≥1.56 mm)诊断重度内痔1340例,痔核直径(≥15.22 mm)诊断重度内痔1266例,二者联合(肛齿线距离≥1.56 mm且痔核直径≥15.22 mm)诊断重度内痔861例。以Goligher分级诊断结果为金标准,肛齿线距离、痔核直径及二者联合诊断重度内痔的灵敏度分别为64.82%、67.11%、94.88%,特异度分别为62.00%、66.02%、93.05%,准确率分别为62.69%、66.02%、93.50%,阳性预测值分别为35.90%、39.34%、81.77%,阴性预测值分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痔 Goligher分级 肛齿线距离 痔核直径 严重程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