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9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广西基本消除疟疾后传疟媒介按蚊调查研究 被引量:29
1
作者 林康明 黄亚铭 +5 位作者 黎军 毛玮 李锦辉 覃业新 郭传坤 韦海艳 《医学动物防制》 2014年第9期963-966,共4页
目的了解广西省基本消除疟疾后媒介按蚊地理分布、种群密度及叮人率,为制订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选择广西省东、西、南、北、中历史上发现较多、按蚊种类疟疾流行较严重的居民点作为调查重点,应用人舍、牛棚通宵全诱捕法、帐内捕蚊... 目的了解广西省基本消除疟疾后媒介按蚊地理分布、种群密度及叮人率,为制订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选择广西省东、西、南、北、中历史上发现较多、按蚊种类疟疾流行较严重的居民点作为调查重点,应用人舍、牛棚通宵全诱捕法、帐内捕蚊法、人工诱捕法3种方法对传疟媒介进行调查,每县至少调查2~3个点。结果在广西省14个县进行按蚊种群调查,共捕获按蚊7种3610只,其中在牛棚共捕获按蚊3025只,构成比为中华按蚊占98.84%、嗜人按蚊占0.50%、日月潭按蚊占0.03%,多斑、嵌斑、可赫、美彩按蚊分别占0.21%、0.17%、0.13%、0.10%;在人舍共捕获按蚊585只,仅捕获中华按蚊一种蚊种。在全州、上思、天峨县开展室外人诱按蚊密度调查,中华按蚊密度为54.37只/顶,嵌斑按蚊密度为0.03只/顶;开展叮人率调查,7月中华按蚊叮人率最高,为49.75只/(人。夜)。所有市县均未捕获微小按蚊。结论中华按蚊为目前广西省主要传疟蚊种,嗜人、日月潭按蚊数量大幅减少,微小按蚊不再是广西省主要传疟媒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疟疾 蚊媒 调查 中华按蚊 微小按蚊
原文传递
用随机扩增多态DNA(RAPD)区分不同地株微小按蚊 被引量:18
2
作者 王学忠 李菊升 +1 位作者 王丕玉 刘惠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CAS CSCD 2000年第4期257-260,共4页
目的 :对来自泰国、广西、临沧 3个地区的 30只雌蚊进行随机扩增多态DNA分析。方法 :RAPD法。结果 :UPGMA法构建的分子系统树表明 ,30只微小按蚊可归并为显著不同的 3个组 ,证明各群体间存在着明显不同的基因组多态性基因流 ,不同群体... 目的 :对来自泰国、广西、临沧 3个地区的 30只雌蚊进行随机扩增多态DNA分析。方法 :RAPD法。结果 :UPGMA法构建的分子系统树表明 ,30只微小按蚊可归并为显著不同的 3个组 ,证明各群体间存在着明显不同的基因组多态性基因流 ,不同群体存在着显著的遗传分化。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APD 微小按蚊 地理种群 传疟媒介 疟疾防治
下载PDF
云南微小按蚊随机扩增多态DNA及遗传分化关系 被引量:18
3
作者 陈永久 王学忠 +1 位作者 王丕玉 张亚平 《Zoological Research》 CAS CSCD 1998年第3期184-189,共6页
微小按蚊(Anophelesminimus)是东南亚及我国南方山区的重要传疟媒介。对来自云南昭通、景洪、元阳、潞西和镇康等5个地区的25只雌按蚊,及4只雄按蚊进行随机扩增多态DNA分析。从使用的20个随机引物中,选择... 微小按蚊(Anophelesminimus)是东南亚及我国南方山区的重要传疟媒介。对来自云南昭通、景洪、元阳、潞西和镇康等5个地区的25只雌按蚊,及4只雄按蚊进行随机扩增多态DNA分析。从使用的20个随机引物中,选择其中扩增谱带清晰的12个引物进行分析。结果发现,只有2个引物获得的RAPD谱带呈单型,其余均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多态性。UPGMA法构建的分子系统树表明该29只微小按蚊实际上可以归并为显著不同的5个组,分别对应于它们的地理来源,说明云南微小按蚊群体间的基因流程度不高,不同地理群体间存在显著的遗传分化。推测这种分化可能与云南复杂的生态地理环境及微小按蚊迁移能力较低等因素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APD 微小按蚊 遗传分化
下载PDF
The complete mitochondrial genome of Anopheles minimus (Diptera: Culicidae) and the phylogenetics of known Anopheles mitogenomes 被引量:11
4
作者 Ya-Qiong Hua Yi-Ran Ding +3 位作者 Zhen-Tian Yan Feng-Ling Si Qian-Chun Luo Bin Chen 《Insect Science》 SCIE CAS CSCD 2016年第3期353-365,共13页
Anopheles minimus is an important vector of human malaria in southern China and Southeast Asia. The phylogenetics of mosquitoes has not been well resolved, and the mitochondrial genome (mtgenome) has proven to be an... Anopheles minimus is an important vector of human malaria in southern China and Southeast Asia. The phylogenetics of mosquitoes has not been well resolved, and the mitochondrial genome (mtgenome) has proven to be an important marker in the study of evolutionary biology. In this study, the complete mtgenome of An. minimus was sequenced for the first time. It is 15 395 bp long and encodes 37 genes, including 13 protein-coding genes (PCGs), 22 transfer RNAs (tRNAs), two ribosomal RNAs (rRNAs) and a non-coding region. The gene organization is consistent with those of known Anopheles mtgenomes. The mtgenome performs a clear bias in nucleotide composition with a positive AT-skew and a negative GC-skew. All 13 PCGs prefer to use the codon UUA (Leu), ATN as initiation codon but cytochrome-oxidase subunit 1 (COI) and ND5, with TCG and GTG, and TAA as termination codon, but COI, COII, COIII and ND4, all with the incomplete T. tRNAs have the typical clover-leaf structure, but tRNAser^a~N) is consistent with known Anopheles mtgenomes. The control region includes a conserved T-stretch and a (TA)n stretch, and has the highest A+T content at 93.1%. The phylogenetics of An. minimus with 18 other Anopheles species was constructed by maximum likelihood and Bayesian inference, based on concatenated PCG sequences. The subgenera, Cellia and Anopheles, and Nyssorhynchus and Kerteszia have mutually close relationships, respectively. The Punctulatus group and Leueosphyrus group of Neomyzomyia Series, and the Albitarsis group of Albitarsis Series were suggested to be monophyletic. The monophyletic status of the subgenera, Cellia, Anopheles, Nyssorhynchus and Kerteszia need to be further elucidat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nopheles minimus anopheles mitochondrial genome PHYLOGENETICANALYSIS
原文传递
广西和云南两地微小按蚊的杂交试验 被引量:13
5
作者 叶奕英 许政拱 +1 位作者 黄若密 赵忻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4期287-289,I014,共4页
对广西和云南两地微小按蚊进行杂交试验。结果杂种F_1雌蚊都能育,卵巢发育正常。(Y×G)F_1雄蚊均不能育,其睾丸畸形胀大。(G×Y)F_1雄蚊虽能育,但睾丸略显萎缩,与亲本回交所产的卵孵化率均极低。杂种雌蚊卵巢营养细胞多线染色体... 对广西和云南两地微小按蚊进行杂交试验。结果杂种F_1雌蚊都能育,卵巢发育正常。(Y×G)F_1雄蚊均不能育,其睾丸畸形胀大。(G×Y)F_1雄蚊虽能育,但睾丸略显萎缩,与亲本回交所产的卵孵化率均极低。杂种雌蚊卵巢营养细胞多线染色体的X染色体和常染色体均有不联会区段,以38区的不联会最为恒定。上述结果表明两地微小按蚊已出现不完全生殖隔离现象,有可能是微小按蚊复合体的两个亲缘蚊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小按蚊 杂交 种复合体 按蚊属
下载PDF
广西微小按蚊种群密度地理分布及种类分子鉴定研究 被引量:14
6
作者 邹春燕 区德锦 +5 位作者 韦海艳 林康明 郑彬 孙艳 阎桂云 黄亚铭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CAS CSCD 2012年第2期101-104,共4页
目的研究20世纪以来广西壮族自治区(广西)微小按蚊的种群密度和地理分布,为疟疾防治提供参考。方法收集广西20世纪50-90年代微小按蚊资料及疟疾发病率,于2004-2010年在不同经纬度原以微小按蚊为主要传播媒介的疟疾流行区收集该蚊成蚊,... 目的研究20世纪以来广西壮族自治区(广西)微小按蚊的种群密度和地理分布,为疟疾防治提供参考。方法收集广西20世纪50-90年代微小按蚊资料及疟疾发病率,于2004-2010年在不同经纬度原以微小按蚊为主要传播媒介的疟疾流行区收集该蚊成蚊,采用形态学和PCR方法鉴定采集的微小按蚊样品。结果1957-1998年对全自治区不同经纬度媒介按蚊调查,92个县中有56个县存在微小按蚊;2004-2007年在该蚊活动频繁的36个县的乡村收集按蚊,仅在20个县40个媒介点采集到微小按蚊244只;采用种类分子鉴定,除百色市旺甸村有微小按蚊种类A存在外,其他地区均为微小按蚊种类C。2008年后全自治区各县疟疾疫情发病率已降至0.1/万。结论目前在广西存在微小按蚊种类A和C两种,以种类C为主;全自治区不同经纬度的微小按蚊种群密度和分布范围已经明显减少,该蚊有可能不再是该区域疟疾传播的主要媒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小按蚊 复合体 地理分布 种群密度
原文传递
微小按蚊rDNA内转录间隔2区序列差异 被引量:11
7
作者 王学忠 Harold Townson +1 位作者 王丕玉 李菊升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1期24-27,共4页
目的 :比较不同地株微小按蚊核糖体DNA(rDNA)内转录间隔 2区 (ITS2 )序列差异。方法 :通过对PCR扩增rDNAITS2片段测序 ,比较其不同地株差异。结果 :对 6株微小按蚊测序比较 ,存在有微小按蚊A和C型。结论 :rDNAITS2序列差异可用于建立A。
关键词 微波按蚊 DNA 核糖体 第2内转录间隔区
下载PDF
云南微小按蚊A和C栖性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10
8
作者 郑彬 汤林华 +3 位作者 马雅军 施文琦 周水森 王学忠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46-149,共4页
目的对我国云南地区微小按蚊A、C栖息习性进行初步探讨。方法在云南省勐腊县和元江县各选取一个自然村的人房和牛房,采用紫外灯通宵悬挂诱捕法采集蚊虫样本,将经形态学鉴定的微小按蚊的样本,分别取单蚊蚊腿,经多重PCR方法鉴别为微小按蚊... 目的对我国云南地区微小按蚊A、C栖息习性进行初步探讨。方法在云南省勐腊县和元江县各选取一个自然村的人房和牛房,采用紫外灯通宵悬挂诱捕法采集蚊虫样本,将经形态学鉴定的微小按蚊的样本,分别取单蚊蚊腿,经多重PCR方法鉴别为微小按蚊A或C,统计其在人房和牛房的分布差异。对疑为微小按蚊A/C杂合子的,采用等位基因特异扩增法、PCR产物酶切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和测定D3序列进行鉴定。结果在人房中,微小按蚊A所占比例为21.4%,微小按蚊C为78.6%;牛房中,微小按蚊A所占比例为18.5%,微小按蚊C为81.5%,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4157,P>0.05)。疑为微小按蚊A/C杂合子的样本,等位基因特异扩增法(PCR-ASA)、PCR产物酶切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PCR-ASA)结果同时出现微小按蚊A、C的特征条带(PCR-ASA:376、294和112bp,PCR-RFLP:108、268和376bp),其D3序列在微小按蚊A与C的所有5个变异位点均出现杂合峰信号,即同时具有微小按蚊A和C相应碱基的峰信号。结论尚未发现我国云南微小按蚊A、C在人房和牛房的栖息比例存在差异。在我国云南勐腊县首次发现微小按蚊A/C杂合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小按蚊 栖息习性 杂合子
下载PDF
1982~2001年福建省微小按蚊分布区疟疾流行态势及防治效果 被引量:12
9
作者 李莉莎 吴金俊 +4 位作者 张山鹰 谢汉国 欧阳榕 刘庆生 徐保海 《中国寄生虫病防治杂志》 CSCD 2003年第5期284-286,共3页
目的 了解福建省微小按蚊分布区疟疾流行态势 ,评价防治效果。 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的方法 ,收集1982~ 2 0 0 1年闽南微小按蚊分布区 13个县 (市、区 )的疟疾疫情及媒介监测资料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1982~ 1994年 2 5个疟疾暴... 目的 了解福建省微小按蚊分布区疟疾流行态势 ,评价防治效果。 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的方法 ,收集1982~ 2 0 0 1年闽南微小按蚊分布区 13个县 (市、区 )的疟疾疫情及媒介监测资料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1982~ 1994年 2 5个疟疾暴发点均发生在流动人口聚居的采石场、砖瓦厂及邻近村庄。 1992年疟疾以外地输入及外来民工聚居地感染为主 ,之后逐渐扩散到本地居民感染。 1995年本地感染占病例总数的 91.79% (917/999) ,经采取治疗传染源和灭蚊并重的综合性防治措施 ,至 2 0 0 1年本地感染仅占 16.67% (4 /2 4) ,而输入病例则由 1996年的 14 .95 % (4 8/3 2 1)上升为83 .3 3 % (2 0 /2 4)。 1985年以来在 13个县 3 6个村 (点 )捕到微小按蚊 ,微小按蚊数占按蚊总数的 2 4.85 % ,1996年以后仅在 2个县 2个村 (点 )捕到微小按蚊。 结论 福建省微小按蚊分布区疟疾流行趋于控制 ,所采取的综合性防治措施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小按蚊 疟疾 流行态势 防治效果
下载PDF
微小按蚊和溪流按蚊翅斑形态的比较 被引量:7
10
作者 许锦江 罗幸福 汤林华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89-93,共5页
目的:比较微小按蚊和溪流按蚊翅斑的形态,了解它们的变异情况,寻找可靠的鉴别特征。方法:微小按蚊采自云南省景洪县基诺乡,溪流按蚊采自广西壮族自治区凌云县。将母蚊产的卵,在实验室饲养至成蚊,再将成蚊的翅制成玻片标本,在显... 目的:比较微小按蚊和溪流按蚊翅斑的形态,了解它们的变异情况,寻找可靠的鉴别特征。方法:微小按蚊采自云南省景洪县基诺乡,溪流按蚊采自广西壮族自治区凌云县。将母蚊产的卵,在实验室饲养至成蚊,再将成蚊的翅制成玻片标本,在显微镜下测量标本的翅长和部分翅斑的长度。结果:共检查微小按蚊雌蚊翅52个,雄蚊翅60个,溪流按蚊雌蚊翅40个,雄蚊翅60个。认为翅前缘脉上分脉前白斑(PSP)的有无和分脉白斑与分脉暗斑比例(SP/SDratio)的大小,是鉴别微小按蚊和溪流按蚊的重要依据。结论:无论是雌蚊还是雄蚊,微小按蚊的翅斑形态与溪流按蚊的翅斑形态均有较为明显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小按蚊 溪流按蚊 翅斑 形态
下载PDF
海南省与云南省两地微小按蚊杂交试验 被引量:7
11
作者 石焕焕 田春林 何登贤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200-202,共3页
目的: 观察海南省与云南省两地微小按蚊之间是否存在种间差异。方法: 在两地牛房采集微小按蚊,单雌驯养繁殖, 用强迫交配方法进行杂交试验, 观察 F1 代的可育性。制作杂种 F1 卵巢营养细胞多线染色体标本, 观察染色体各区域... 目的: 观察海南省与云南省两地微小按蚊之间是否存在种间差异。方法: 在两地牛房采集微小按蚊,单雌驯养繁殖, 用强迫交配方法进行杂交试验, 观察 F1 代的可育性。制作杂种 F1 卵巢营养细胞多线染色体标本, 观察染色体各区域的联会情况。结果: 云南省微小按蚊( Y) ♀×海南省微小按蚊( H) ♂杂交组卵孵化率为0 , 卵内无胚胎形成。( H♀× Y♂) F1 各回交组中, 大多数卵孵化率显著低于亲本。( H♀× Y♂) F1 雌蚊卵巢营养细胞多线染色体3 R 的29 区、36 区及37 区, X 性染色体的4 区和6 区出现恒定不联会。结论: 海南省与云南省两地微小按蚊已出现明显生殖隔离, 系两个不同的亲缘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小按蚊 杂交 多线染色体 亲缘蚊种
下载PDF
缅甸克钦地区媒介微小按蚊分布和传疟作用 被引量:8
12
作者 周晓俊 施文琦 +4 位作者 张仪 周晓农 胡铃 王学忠 王剑 《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 CSCD 2010年第8期578-580,584,共4页
目的研究中缅边境微小按蚊分布和传疟作用。方法 2008年8月24日~9月12日选择中缅边境5个自然村,用诱蚊灯在人房和牛房捕蚊。以复合PCR鉴别微小按蚊A或C,以巢式PCR检测蚊体内的疟原虫感染率,以复合PCR鉴别微小按蚊腹血。结果复合PCR鉴... 目的研究中缅边境微小按蚊分布和传疟作用。方法 2008年8月24日~9月12日选择中缅边境5个自然村,用诱蚊灯在人房和牛房捕蚊。以复合PCR鉴别微小按蚊A或C,以巢式PCR检测蚊体内的疟原虫感染率,以复合PCR鉴别微小按蚊腹血。结果复合PCR鉴定微小按蚊A型居多,占98.04%,疟原虫感染率为1.72%,人房人血指数为56.12%。结论此时间段缅甸克钦地区微小按蚊A型居多,且以吸人血为主,具有较高的疟疾传播潜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小按蚊 复合PCR 巢式PCR 嗜血习性 媒介能量
原文传递
广西三地微小按蚊乳酸脱氢酶和酯酶同工酶比较研究 被引量:7
13
作者 石焕焕 何登贤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1994年第3期258-261,共4页
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垂直板状电泳法比较研究了广西北部、南部和西部三地区的微小按蚊乳酸脱氢酶(LDH)和酯酶(EST)同工酶谱。LDH同工酶谱中,桂南微小按蚊(A.m.S)和桂西微小按蚊(A.m.W)各有一条相同的慢带,... 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垂直板状电泳法比较研究了广西北部、南部和西部三地区的微小按蚊乳酸脱氢酶(LDH)和酯酶(EST)同工酶谱。LDH同工酶谱中,桂南微小按蚊(A.m.S)和桂西微小按蚊(A.m.W)各有一条相同的慢带,而桂北微小按蚊(A.m.N)显示5条紧相邻的酶带。EST同工酶谱可分为三个相应间区。A.m.N,A,m.W和A.m.S分别显示10、9和7条酯酶带;Ⅱ间区内的主带有明显区别:A.m.N为Rm48,A.m.W为Rm43,而A.m.S则有Rm43和Rm46两条主带。三地微小按蚊EST同工酶谱存在明显差异,其差异的程度在A.m.N与A.m.S之间比A.m.N与A.m.W之间为大。可能是由于不同纬度的地理隔离因素造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功酶 电泳 按蚊 乳酸脱氢酯 酯酶
下载PDF
海南与广西两地微小按蚊杂交试验 被引量:6
14
作者 石焕焕 田春林 +1 位作者 黄若密 何登贤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1999年第4期399-401,共3页
目的 :观察海南微小按蚊与广西微小按蚊之间是否存在生殖隔离。方法 :在海南与广西两地分别采集微小按蚊 ,实验室中建立单雌繁殖线 ,用人工交配方法进行杂交试验 ,观察后代雌蚊的可育性 ;按 Coluzzi方法制备杂种 F1 代雌蚊卵巢营养细胞... 目的 :观察海南微小按蚊与广西微小按蚊之间是否存在生殖隔离。方法 :在海南与广西两地分别采集微小按蚊 ,实验室中建立单雌繁殖线 ,用人工交配方法进行杂交试验 ,观察后代雌蚊的可育性 ;按 Coluzzi方法制备杂种 F1 代雌蚊卵巢营养细胞多线染色体标本 ,观察各区带的联会情况。结果 :各交配组的后代均显示可育 ;杂种 F1 代雌蚊的卵巢营养细胞多线染色体各区正常联会。结论 :海南微小按蚊与广西微小按蚊之间不存在生殖隔离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小按蚊 杂交 多线染色体
下载PDF
微小按蚊A、C的PCR和同工酶鉴别比较研究 被引量:5
15
作者 郑彬 汤林华 +3 位作者 马雅军 王学忠 周水森 施文琦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78-81,共4页
目的比较PCR和同工酶两种鉴别微小按蚊A、C亲缘种的方法。方法将现场采集后经形态初步鉴定为微小按蚊的样本,经PCR产物酶切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PCR-RFLP)与乌头按蚊和杰普尔按蚊区分,等位基因特异扩增法(PCR-ASA)进一步鉴别微小按蚊A和... 目的比较PCR和同工酶两种鉴别微小按蚊A、C亲缘种的方法。方法将现场采集后经形态初步鉴定为微小按蚊的样本,经PCR产物酶切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PCR-RFLP)与乌头按蚊和杰普尔按蚊区分,等位基因特异扩增法(PCR-ASA)进一步鉴别微小按蚊A和C。再将用此方法鉴别后的微小按蚊羽化24h内单只虫体样本,采用垂直平板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加以辨别区分。结果经测序验证,PCR方法可以简单明确地将微小按蚊A、C加以鉴别。几种用于鉴别的同工酶中,只有酯酶(EST)同工酶对微小按蚊A、C具鉴别意义。结论对于微小按蚊A、C的鉴别,PCR方法明显优于同工酶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小按蚊 同工酶 鉴别比较 等位基因特异扩增法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PCR方法 多态性分析 PCR产物 初步鉴定 乌头按蚊 片段长度 种鉴别 亲缘种 24h 样本 区分
下载PDF
云南省盈江县那邦镇2014年和2021年微小按蚊的遗传多样性对比
16
作者 曾旭灿 许翔 +2 位作者 吴林波 兰学梅 谭伟龙 《中国热带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32-135,共4页
目的通过研究云南省盈江县那邦镇微小按蚊在不同年份的群体遗传特征,对比微小按蚊在遗传多样性方面的变化。方法分别于2014年5月和2021年5月在云南省盈江县那邦镇用诱蚊灯采集蚊虫,经形态学分类鉴定后,单管单只保存待用。使用试剂盒提... 目的通过研究云南省盈江县那邦镇微小按蚊在不同年份的群体遗传特征,对比微小按蚊在遗传多样性方面的变化。方法分别于2014年5月和2021年5月在云南省盈江县那邦镇用诱蚊灯采集蚊虫,经形态学分类鉴定后,单管单只保存待用。使用试剂盒提取微小按蚊的DNA。用8对荧光引物扩增模板DNA中的微卫星序列后,产物送测序公司进行毛细管电泳检测。使用PopGen32分别计算单个微卫星位点和群体的等位基因数(number of alleles,Na)、有效等位基因数(effective number of alleles,Ne)、观测杂合度(observed heterozygosity,Ho)、期望杂合度(expected heterozygosity,He)、香农指数(Shannon's information index,I)。PIC-CALC软件计算多态信息含量(polymorphism information content,PIC)。结果2014年捕获158只共6种按蚊,2021年捕获529只共5种按蚊。2014年和2021年的微小按蚊在按蚊中的构成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0.48,P<0.01)。8个微卫星位点共检测到85个等位基因。Na为6~20个,平均值为10.625。Ne为1.717~7.797个,平均值为4.011;PIC最高的是am4位点,最低的是am25位点。群体方面,在2014年中发现77个等位基因;在2021年中发现62个等位基因。2014年Ne为1.630~8.658,平均为4.147;2021年Ne为1.760~6.744,平均为3.698。2014年平均Ho为0.641,2021年为0.650;2014年平均He为0.699,2021年为0.691。2014年I为0.774~2.493,平均为1.579;2021年I为0.938~2.224,平均为1.464。2014年的4个指标Na、Ne、I和PIC均高于2021年,分别是Na:9.625>7.750,Ne:4.147>3.698,I:1.579>1.464,PIC:0.655>0.640。结论盈江县那邦镇微小按蚊2014年和2021年的群体均呈高度多态性。但2021年的群体遗传多样性低于2014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卫星 微小按蚊 遗传多样性 云南省
原文传递
微小按蚊长期接触低剂量溴氰菊酯后生理活动和繁殖特性的动态观察 被引量:5
17
作者 叶奕英 许政拱 吴能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CAS CSCD 1992年第6期342-345,共4页
用强迫接触法对微小按蚊进行选育,溴氰菊酯浓度为0.1mg/m^2,选育温度26℃,触药24h后的死亡率至少不低于20%。在选育过程中,对选育蚊的生理活动、繁殖特性等进行动态观察。该蚊长期接触低剂量溴氰菊酯后,并不影响其体重,吸血及寿命:但随... 用强迫接触法对微小按蚊进行选育,溴氰菊酯浓度为0.1mg/m^2,选育温度26℃,触药24h后的死亡率至少不低于20%。在选育过程中,对选育蚊的生理活动、繁殖特性等进行动态观察。该蚊长期接触低剂量溴氰菊酯后,并不影响其体重,吸血及寿命:但随选育代数的增加,产卵量减少,孵化率下降,致死力增加。成蚊前期历期时间延长,净增殖力、内禀增长力、增殖有限速率都有所下降。这些因素都可影响后代成活蚊的种群繁殖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溴氰菊酯 微小按蚊 繁殖力 按蚊属
下载PDF
云南不同地株微小按蚊酯酶同工酶比较研究 被引量:5
18
作者 王学忠 李菊昇 王丕玉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CAS CSCD 1996年第5期321-323,共3页
笔者应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PAGE)技术,比较分析了云南5个(元阳、潞西、镇康、思茅、昭通)地株微小按蚊酯酶(Est)同工酶,并对各酶谱进行扫描分析。结果:Est同工酶均出现Ⅰ、Ⅱ两组区带,各自具有相对稳定的酶谱,... 笔者应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PAGE)技术,比较分析了云南5个(元阳、潞西、镇康、思茅、昭通)地株微小按蚊酯酶(Est)同工酶,并对各酶谱进行扫描分析。结果:Est同工酶均出现Ⅰ、Ⅱ两组区带,各自具有相对稳定的酶谱,同时也存在遗传上的多态现象,各地株间的酶谱中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小按蚊 酯酶同工酶 电泳 医学昆虫学
下载PDF
中缅边境盈江县微小按蚊嗜血习性调查
19
作者 邹文健 吴林波 +3 位作者 许翔 唐烨榕 孙晓东 曾旭灿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5-128,共4页
为了解中缅边境地区疟疾主要传播媒介微小按蚊的嗜血习性,2021年5—7月在云南省盈江县那邦镇采用紫外诱蚊灯法诱捕蚊虫。捕获的蚊虫进行形态学鉴定并记录雌蚊的吸血情况(腹部鲜红色的为饱血雌蚊),提取初步鉴定为微小按蚊的单只蚊虫基因... 为了解中缅边境地区疟疾主要传播媒介微小按蚊的嗜血习性,2021年5—7月在云南省盈江县那邦镇采用紫外诱蚊灯法诱捕蚊虫。捕获的蚊虫进行形态学鉴定并记录雌蚊的吸血情况(腹部鲜红色的为饱血雌蚊),提取初步鉴定为微小按蚊的单只蚊虫基因组DNA,PCR扩增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基1(cox1)基因,阳性产物测序后进行序列比对确定蚊种。多重PCR扩增核糖体DNA第二内转录间隔区(ITS2)序列鉴定亚种,扩增线粒体DNA细胞色素b(cytb)基因鉴定饱血雌蚊的胃血源。共捕获蚊虫3419只,经形态学初步鉴定为微小按蚊的有303只,其中245只蚊的DNA经PCR扩增出500 bp的cox1阳性条带,其序列与微小按蚊(GenBank登录号:GQ259177.1)的序列一致性均在99%以上。ITS2序列多重PCR扩增结果显示,245只微小按蚊均为A型。20份饱血微小按蚊cytb基因的多重PCR扩增结果显示,4份与人血阳性对照一致、14份与猪血阳性对照一致、2份与牛血阳性对照一致,人血指数、猪血指数和牛血指数分别为0.2(4/20)、0.7(14/20)和0.1(2/20)。本研究显示,云南省盈江县优势按蚊种群为微小按蚊,其亚种类型均为A型;嗜血习性为人畜兼食,疟疾传播风险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小按蚊 嗜血习性 中缅边境
原文传递
Toxicity of several botanical essential oils and their combinations against females of Aedes albopictus(Skuse) and Anopheles minimus(Theobald): Oviposition deterrent, ovicidal and adulticidal efficacies 被引量:3
20
作者 Nuttavich Cotchakaew Mayura Soonwera 《Asian Pacific Journal of Tropical Biomedicine》 SCIE CAS 2019年第1期29-39,共11页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icacies of 12 essential oil(EO) formulations from three Zingiberaceae plants(Alpinia galanga, Curcuma zedoaria, and Zingiber cassumunar) individually and in combination with an augmen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icacies of 12 essential oil(EO) formulations from three Zingiberaceae plants(Alpinia galanga, Curcuma zedoaria, and Zingiber cassumunar) individually and in combination with an augmenting Eucalyptus globulus(E. globulus) EO against females of Aedes albopictus(Ae. albopictus) and Anopheles minimus(An. minimus). Methods: These formulations were evaluated for their ovicidal, oviposition deterrent and adulticidal activities against Ae. albopictus and An. minimus by a topical method, a double-choice method and a WHO susceptibility test, respectively. Results: It was found that all formulations of Zingiberaceae plants EOs augmented with E. globulus EO were more effective in oviposition deterrent, ovicidal, and adulticidal activities against the two mosquito species than all of the formulations used without E. globulus EO. Their oviposition deterrent, ovicidal and adulticidal activities were equivalent to those of 10% w/v cypermethrin. In contrast, 70% v/v ethyl alcohol as a control alone was not effective at all. The highest synergistic effect in effective repellency against Ae. albopictus was achieved by 5% Alpinia galanga EO + 5% E. globulus EO and against An. minimus was 5% Zingiber cassumunar EO + 5% E. globulus EO. Moreover, the highest synergistic effects in ovicidal activities against Ae. albopictus and An. minimus were achieved by 10% Zingiber cassumunar EO + 10% E. globulus EO and 5% Curcuma zedoaria EO + 5% E. globulus EO, respectively. For the adulticidal activities, the highest synergistic effect against two mosquitoes was achieved by 5% Curcuma zedoaria EO + 5% E. globulus EO. Conclusions: These results suggest that Zingiberaceae plant EOs augmented with E. globulus EO have a high potential to be developed into oviposition deterrent, ovicidal, and adulticidal agents for controlling populations of Ae. albopictus and An. minimu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EDES ALBOPICTUS anopheles minimus Plant essential oil OVICIDE OVIPOSITION DETERRENT Adulticide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