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9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方法修复踝关节外侧副韧带慢性损伤的稳定性评价 被引量:25
1
作者 焦晨 胡跃林 +6 位作者 郭秦炜 王成 梅宇 谢兴 杨渝平 陈临新 江东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3年第13期2358-2367,共10页
背景:以往有多种修复和重建方式来恢复踝关节外侧稳定性,但这些术式均存在一些缺陷。目的:比较改良Karlsson法与改良Brostrm法修复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的力学变化。方法:73例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患者,其中43例患者接受了改良Brostrm手术,3... 背景:以往有多种修复和重建方式来恢复踝关节外侧稳定性,但这些术式均存在一些缺陷。目的:比较改良Karlsson法与改良Brostrm法修复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的力学变化。方法:73例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患者,其中43例患者接受了改良Brostrm手术,30例患者接受了改良Karlsson手术,平均随访(50.8±26.5)个月和(49.5±11.1)个月,记录软骨损伤的情况,治疗前和治疗后随访进行AOFAS评分、Mazur评分、Tegner评分、客观检查(前抽屉试验和内翻应力试验)、满意度评分和调查再伤情况。结果与结论:所有患者中38.4%合并软骨损伤,40.5%发生在距胫关节前内侧关节面(距骨Ⅰ区和胫骨Ⅰ区)。随访时两组患者Mazur评分、Tegner评分均明显高于术前,组间无显著性差异。AOFAS评分治疗后较治疗前提高的分值改良Karlsson组明显高于改良Brostrm组。除改良Brostrm组有1例治疗后阳性外,两组其他患者抽屉试验和内翻应力试验治疗后均为阴性。改良Karlsson组治疗时间明显短于改良Brostrm组,满意度评分两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改良Brostrm组2例再伤,改良Karlsson组1例再伤。结果表明,改良Karlsson治疗具有与改良Brostrm治疗效果相似、操作更便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关节植入物 骨与关节生物力学 踝关节 外侧 稳定性 距骨 胫骨 Mazur评分 Tegner 评分 抽屉试验 内翻应力试验
下载PDF
身体功能训练对羽毛球运动员膝、踝关节稳定性及足底压力影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5
2
作者 徐大鹏 杜艳艳 《沈阳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86-91,共6页
为减少羽毛球运动员下肢关节运动损伤,探索加强膝、踝关节稳定性的有效训练方法。通过训练实验、数理统计和比较分析等研究方法,对22名羽毛球国家二级运动员进行为期16周的身体功能训练实验。运用Qualisys三维运动红外采集分析系统和Ped... 为减少羽毛球运动员下肢关节运动损伤,探索加强膝、踝关节稳定性的有效训练方法。通过训练实验、数理统计和比较分析等研究方法,对22名羽毛球国家二级运动员进行为期16周的身体功能训练实验。运用Qualisys三维运动红外采集分析系统和Pedar-X足底压力测量系统,分别对身体功能训练前后羽毛球运动员膝关节、踝关节运动学参数和足底压力参数进行采集,对比分析参数变化特征。研究发现,身体功能训练后运动员膝关节和踝关节落地缓冲角度减少,关节周边肌群力量明显增强,足弓蹬伸发力充分,膝关节和踝关节协同运动能力获得改进。身体功能训练方法对提高运动员膝关节和踝关节稳定性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建议把它作为体能训练内容的组成部分,将训练与预防有机结合,有效避免羽毛球运动员下肢运动损伤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羽毛球 身体功能训练 膝关节 踝关节 稳定性
下载PDF
关节镜下韧带增强固定与改良Brostrom术治疗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定的效果比较 被引量:22
3
作者 郑旻 黄伟杰 +4 位作者 滕跃 吕强 杜晓禾 倪纲 孙琳 《临床外科杂志》 2020年第4期319-323,共5页
目的探讨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定病人分别采用改良Brostrom术和关节镜下韧带增强固定术后的治疗效果。方法 2016年1月~2018年8月我院诊断为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定且行手术治疗的病人5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56例病人分为改良Brostrom术组... 目的探讨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定病人分别采用改良Brostrom术和关节镜下韧带增强固定术后的治疗效果。方法 2016年1月~2018年8月我院诊断为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定且行手术治疗的病人5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56例病人分为改良Brostrom术组和关节镜组,每组各28例。改良Brostrom术组病人采用改良Brostrom术治疗,关节镜组病人采用关节镜下利用锚钉和缝合带对韧带进行增强固定治疗。两组病人治疗后均随访1年,比较两组病人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地活动时间、切口愈合情况及踝关节不稳定发生情况;并在术后6个月及术后1年予以FOAS评分系统、FAAM评分系统、距骨倾斜角和距骨前移距离评估两组病人踝关节功能状态以及踝关节外侧不稳定复发情况。结果关节镜组的手术时间为(50.91.±8.07)分钟、术后下地活动时间为(4.67±1.36)天,改良Brostrom术组的手术时间(56.76±7.93)分钟、术后下地活动时间(6.35±2.04)天,关节镜组出血量(37.05±8.17)ml,改良Brostrom术组(42.43±6.98)ml,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及术后1年时关节镜组疼痛评分(54.23±5.28)分和(44.63±4.45)分、症状评分分别为(52.53±6.34)分和(47.81±5.22),改良Brostrom术组分别为(66.12±5.29)和(62.19±4.77)分、(62.25±6.23)分和(52.88±4.67)分,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6个月及术后1年时生活能力、运动能力、生活质量、日常活动、活动能力、总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关节镜组术后1年距骨倾斜角为(4.43±1.03)°,距骨前移距离(4.65±1.41)mm,改良Brostrom术组分别为(5.73±1.45)°和(5.68±1.69)mm,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过程中两组病人切口愈合情况无明显差异。改良Brostrom术组踝关节不稳定发生率(14.28%)高于关节镜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定的病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踝关节功能不稳定 改良Brostrom术 关节镜 韧带增强 踝关节功能 稳定性
下载PDF
稳定极限训练的踝关节策略对脑卒中恢复期患者平衡及步态的影响 被引量:21
4
作者 李奎 付奕 +2 位作者 李鑫 解东风 丘卫红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13-115,共3页
目的探讨稳定极限训练的踝关节策略对脑卒中偏瘫恢复期患者平衡及步态的影响。方法将符合入选条件的脑卒中偏瘫恢复期患者4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0例。观察组采用动态姿势平衡仪(SmartEquitestBalanceMaste... 目的探讨稳定极限训练的踝关节策略对脑卒中偏瘫恢复期患者平衡及步态的影响。方法将符合入选条件的脑卒中偏瘫恢复期患者4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0例。观察组采用动态姿势平衡仪(SmartEquitestBalanceMaster,SEBM)的静态长平台进行视觉追踪下的踝关节策略稳定极限训练;对照组在平行杠内利用镜面视觉反馈采用常规姿势平衡训练。2组患者每天均训练平衡和姿势控制1次,每次30rain,每周练习6d,持续2周。2组患者均同时予以常规药物治疗及其它康复治疗,治疗前后分别用Berg平衡量表(BBS)评定平衡功能,用徒步走测试评定步态变化。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一般资料及各项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2组治疗前、后比较,BBS评分及徒步走测试的步长、步速均有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后2组患者上述三项指标比较,观察组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步宽比较,2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尸〉0.05)。结论进行针对性的踝关节策略稳定极限训练可有效促进患足负重、平衡和对称性迈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踝关节 脑卒中 肌肉骨骼平衡 步态 踝关节策略 稳定极限
原文传递
本体感觉训练对运动员踝关节扭伤康复效果Meta分析 被引量:18
5
作者 陈玉潇 刘姣姣 +3 位作者 伊长松 柴萌光 王青 姜磊 《康复学报》 CSCD 2020年第6期489-496,共8页
目的:通过Meta分析评价本体感觉训练对运动员踝关节扭伤发生率、动态神经肌肉控制能力、姿势稳定性和关节位置觉的影响。方法:运用计算机系统检索Pub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Wangfang Da... 目的:通过Meta分析评价本体感觉训练对运动员踝关节扭伤发生率、动态神经肌肉控制能力、姿势稳定性和关节位置觉的影响。方法:运用计算机系统检索Pub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Wangfang Data)、维普中文期刊全文数据库(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disc),以运动员为研究对象,纳入国内外有关本体感觉训练改善运动员踝关节功能的随机对照试验(RCTs)。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19年12月31日,同时追溯相关文献的参考文献。由2名研究人员独立筛选文献、提取数据、评价文献质量,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数据分析,根据Cochrane协作网提供的系统评价手册,连续性变量以均数差(MD)及95%可信区间(CI)为效应指标,二分类变量采用风险比(RR)及95%CI为效应指标。通过χ~2检验和I^2检验综合判断是否存在异质性,当P≥0.1且I2≤50%时,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当P<0.1或I2>50%时,采用随机效应模型。结果:共纳入11项RCTs,共1 776例运动员。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本体感觉训练后踝关节扭伤发生率明显降低[RR=0.61,95%CI(0.41,0.90),P=0.01];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本体感觉训练后其后外侧和后内侧最大伸远距离明显增加[MD=4.44,95%CI(3.66,5.23),P<0.00 001;MD=4.21,95%CI(3.18,5.24),P<0.00 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但前侧最大伸远距离的改善效果无明显区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运动员患侧踝关节在中、外侧方向的姿势摇摆显著低于对照组;试验组运动员踝关节跖屈、背屈、中侧、外侧方向上的位置觉感知能力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本体感觉训练可有效降低运动员踝关节扭伤发生率,改善动态神经肌肉控制能力,提升姿势稳定性,增强踝关节位置觉,值得临床应用。但绝对疗效还不确切,仍需大样本、高质量的随机对照试验进一步验证其疗效,为临床康复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踝关节扭伤 本体感觉训练 运动员 动态神经肌肉控制能力 姿势稳定性 关节位置觉 META分析
下载PDF
功能性踝关节康复训练对脑卒中患者平衡能力及姿势稳定性的影响 被引量:12
6
作者 洪忠贤 林小祥 +1 位作者 耿兴法 陆雪松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19年第4期111-113,共3页
目的探讨功能性踝关节康复训练对脑卒中患者平衡能力及姿势稳定性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2017年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江北院区康复医学科收治的脑卒中患者1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康复训... 目的探讨功能性踝关节康复训练对脑卒中患者平衡能力及姿势稳定性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2017年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江北院区康复医学科收治的脑卒中患者1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患者给予常规康复训练+功能性踝关节康复训练;两组患者均连续训练8周。比较两组患者训练前后Berg平衡量表(BBS)评分、"起立-行走"计时测试(TUGT)时间和闭眼站立于普通脚垫(NC)及泡沫脚垫(PC)上的稳定性系数(ST)和体质量分布指数(WDI)。结果两组患者训练前BBS评分、TUGT时间、NC ST及WDI、PC ST及WD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训练后观察组患者BBS评分高于对照组,TUGT时间短于对照组,NC ST及WDI、PC ST及WDI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功能性踝关节康复训练可有效改善脑卒中患者平衡能力,提高患者姿势稳定性,利于患者运动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踝关节 康复训练 平衡能力 姿势稳定
下载PDF
不同鞋帮类型足球鞋对踝关节稳定性的影响 被引量:10
7
作者 魏书涛 《皮革科学与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69-74,共6页
探讨穿着三种不同鞋帮类型的足球鞋(高帮、袜套和低帮)在进行45°横跨步侧切(side-step cutting)运动时对踝关节稳定性相关指标的影响。选取15名泉州师范学院体育学院足球专项男性运动员作为研究对象。采用VICON动态捕捉系统和Kist... 探讨穿着三种不同鞋帮类型的足球鞋(高帮、袜套和低帮)在进行45°横跨步侧切(side-step cutting)运动时对踝关节稳定性相关指标的影响。选取15名泉州师范学院体育学院足球专项男性运动员作为研究对象。采用VICON动态捕捉系统和Kistler三维测力台分别采集下肢三位运动学和地面反作用力数据。主要输出指标包括三个平面的触地瞬间关节角度和力矩,最大关节角度和力矩以及关节活动度。袜套鞋的峰值踝关节屈曲角度是显著性大于低帮鞋(p=0.001, dz=0.68)。总的矢状面踝关节活动度表现为高帮鞋显著性小于低帮鞋(p=0.009,dz=0.61)。穿着高帮足球鞋虽然没有限制45°横跨步侧切时踝关节的峰值内翻角度和关节活动度,但会影响矢状面的部分运动学特征,以及水平上部分的运动学和动力学特征表现为中到大效应量。因此建议鞋帮高度的设计和材料的选择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踝关节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帮 踝关节 侧切 稳定性 足球鞋
下载PDF
腓骨、外踝韧带与踝关节稳定性的生物力学研究 被引量:6
8
作者 梁继勇 林元问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1期68-70,共3页
观测了8侧正常完整成人下肢的踝关节骨——韧带标本,在踝关节运动时外踝韧带附着点的三维移位,并引入一个三维直角坐标系,建立下踝关节稳定性的力学分析模型,应用元件假设和生物力学理论,分析了踝关节运动时,外踝韧带的相对刚度和踝关... 观测了8侧正常完整成人下肢的踝关节骨——韧带标本,在踝关节运动时外踝韧带附着点的三维移位,并引入一个三维直角坐标系,建立下踝关节稳定性的力学分析模型,应用元件假设和生物力学理论,分析了踝关节运动时,外踝韧带的相对刚度和踝关节稳定性以及腓骨部分切除后的改变,结果表明腓骨中段切除后外踝韧带的整体相对刚度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踝关节 稳定性 腓骨 生物力学
下载PDF
踝关节外侧不稳定关节镜下表现与稳定重建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7
9
作者 朱文辉 王予彬 +3 位作者 李南楠 卢亮宇 程晏 李靖龙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801-804,共4页
目的探讨异体肌腱重建治疗踝外侧不稳定的临床效果,总结踝关节外侧不稳定关节内病变特征。方法对2006年7月-2013年10月踝关节外侧不稳定患者36例进行手术治疗,关节镜下观察到踝关节滑膜炎16例,游离体5例,滑膜嵌顿15例,距骨软骨损伤9例,... 目的探讨异体肌腱重建治疗踝外侧不稳定的临床效果,总结踝关节外侧不稳定关节内病变特征。方法对2006年7月-2013年10月踝关节外侧不稳定患者36例进行手术治疗,关节镜下观察到踝关节滑膜炎16例,游离体5例,滑膜嵌顿15例,距骨软骨损伤9例,胫骨前缘骨赘增生5例,采用滑膜清理、游离体取出、骨赘磨除、软骨下骨微骨折术等对症处理,异体肌腱结合Femoral INTRAFIX技术固定重建外侧稳定结构。术后管型石膏固定踝关节3周,同时实施康复计划。结果术后随访15-96个月,平均38个月,32例踝关节前抽屉试验阴性,4例从强阳性转为弱阳性。反复扭伤现象消失,均恢复工作和运动。AOFAS评分从术前的(36.7±0.9)分提高到术后末次随访时的(85.4±1.6)分(t=52.361,P=0.000)。术后MRI显示:外侧副韧带未见异常信号,8例韧带信号稍增粗;胫骨前缘骨赘增生消失4例;未见关节内游离体和异常滑膜信号。结论异体肌腱、Femoral INTRAFIX重建踝关节外侧副韧带临床效果肯定。重视关节内病变并及时微创处理对术后临床症状改善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踝关节 外侧不稳定 关节镜手术 稳定重建
下载PDF
本体感觉训练对踝关节损伤后姿势稳定性及肌力恢复的研究 被引量:6
10
作者 梁珊珊 孟庆华 《河北体育学院学报》 2022年第2期83-88,共6页
目的:探讨12周的本体感觉训练对功能性踝关节不稳(FAI)患者的恢复和促进效果,为功能性踝关节不稳者进行高效适合的康复训练提供科学依据和理论支撑。方法:采用实验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通过采集两组受试者(本体感觉训练组和对照组... 目的:探讨12周的本体感觉训练对功能性踝关节不稳(FAI)患者的恢复和促进效果,为功能性踝关节不稳者进行高效适合的康复训练提供科学依据和理论支撑。方法:采用实验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通过采集两组受试者(本体感觉训练组和对照组)的静态、动态姿势稳定性指标和踝关节肌肉力量定量分析他们的姿势控制能力。结果:本体感觉训练后,静态、动态姿势稳定性和踝关节肌肉力量均得到了显著的提升。结论:与传统的力量训练相比,本体感觉训练具有较好的节奏感及趣味性,且更易开展;本体感觉训练更能均衡发展功能性踝关节不稳患者的稳定性,显著提高本体感觉、中枢神经系统的调控能力,以及增强肌肉力量等,从而在整体上提高机体的姿势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踝关节损伤 本体感觉训练 姿势稳定性 肌肉力量
下载PDF
粘膏支持带对女篮运动员踝关节平衡及足底压力影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5
11
作者 张猛 叶锐彬 段瑾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63-65,共3页
采用Footscan和人体平衡测试系统研究支持带对足底压力及平衡能力的影响,客观地评价粘膏支持带对于加强踝关节稳定性所起的作用。方法:国家女子篮球队30名队员采用蹬形及八字形两种粘膏支持带固定方法,分别测试她们在支持带固定前后的... 采用Footscan和人体平衡测试系统研究支持带对足底压力及平衡能力的影响,客观地评价粘膏支持带对于加强踝关节稳定性所起的作用。方法:国家女子篮球队30名队员采用蹬形及八字形两种粘膏支持带固定方法,分别测试她们在支持带固定前后的身体平衡能力与足底压力,结果:队员在固定支持带后踝关节的内翻趋势均有显著性下降,第1脚趾与第2-5脚趾在支持带固定前后压力的变化有显著性差异,平衡能力在固定支持带后均有显著性提高,采用蹬形和八字形两种支持带固定方法进行测试,两种方法之间存在差异。结论:①踝关节粘膏支持带作用于女子篮球运动员时,能提高她们踝关节的稳定性;②不同固定方法下,踝关节的稳定性存在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粘膏支持带 踝关节稳定性
下载PDF
关节镜辅助下Suture-button弹性固定治疗高位踝关节扭伤
12
作者 谢威 赵晶晶 +2 位作者 郝铖 李子 方真华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0期4848-4853,共6页
背景:高位踝关节扭伤容易漏诊导致踝关节功能障碍,关节镜检查可发现隐匿性高位踝关节扭伤,采用Suture-button弹性固定能恢复远端胫腓联合的生物力学稳定性。目的:探讨踝关节镜辅助下采用Suture-button弹性固定治疗高位踝关节扭伤的临床... 背景:高位踝关节扭伤容易漏诊导致踝关节功能障碍,关节镜检查可发现隐匿性高位踝关节扭伤,采用Suture-button弹性固定能恢复远端胫腓联合的生物力学稳定性。目的:探讨踝关节镜辅助下采用Suture-button弹性固定治疗高位踝关节扭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8月至2021年8月武汉市第四医院足踝外科在踝关节镜辅助下进行Suture-button弹性固定治疗的40例高位踝关节扭伤患者的病历资料。所有患者均采用Suture-button弹性固定,记录患者术前及术后末次随访美国矫形外科足踝协会踝-后足功能评分、目测类比疼痛评分、踝关节活动度,将患者术前影像学数据与术中关节镜下分离程度进行相关性分析,按照Meislin标准进行疗效评估并记录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与结论:①40例患者术后获16-48个月随访;②术后末次随访美国矫形外科足踝协会踝-后足功能评分为(88.95±6.64)分,目测类比评分为(1.78±1.23)分,踝背伸活动度为(33.50±5.79)°,踝跖屈活动度为(34.50±5.97)°,与术前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③影像学分离指标与关节镜下分离程度存在低度正相关(r=0.612,P<0.01);④采用Meislin标准对疗效进行评估,优良率为95%(38/40);术后踝关节疼痛减轻,踝关节自主活动明显改善;⑤随访期间所有患者均未出现神经损伤及切口感染情况;1例患者因术后存在皮肤刺激、下蹲卡顿感取出内固定;⑥提示采取关节镜辅助Suture-button弹性固定治疗高位踝关节扭伤的临床疗效确切,能够更有效地恢复患肢足踝功能,恢复并维持关节稳定性且无需二次取出,值得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位踝关节扭伤 踝关节镜 缝合纽扣 弹性固定 关节稳定性
下载PDF
踝关节周围稳定韧带的形态及性别差异
13
作者 陈帅 吴金成 +4 位作者 徐翰鹏 李奕彤 王汇檄 张晓阳 邵珩 《解剖学杂志》 CAS 2024年第2期146-149,共4页
目的:解剖观测男、女性踝关节稳定韧带——距腓前/后韧带(ATFL/PTFL)、跟腓韧带(CFL),分析数据差异,为踝关节疾病的预防和诊治提供依据。方法:解剖观测男、女性踝关节韧带,精准测量韧带前、后缘长度,韧带起止点、最宽距、厚度等,并进行... 目的:解剖观测男、女性踝关节稳定韧带——距腓前/后韧带(ATFL/PTFL)、跟腓韧带(CFL),分析数据差异,为踝关节疾病的预防和诊治提供依据。方法:解剖观测男、女性踝关节韧带,精准测量韧带前、后缘长度,韧带起止点、最宽距、厚度等,并进行统计分析;MRI断层扫描踝关节,观测外侧韧带。结果:男、女性踝部韧带的部分形态学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男性CFL和PTFL长于女性,ATFL长度无差异;女性ATFL和CFL宽于男性,PTFL则相反;厚度无差异。结论:女性踝关节稳定韧带形态异于男性,女性更应重视对踝周韧带的保护和锻炼。对踝关节疾患的诊疗和复建应考虑性别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踝关节 距腓韧带 跟腓韧带 稳定性 性别差异
下载PDF
不同鞋帮高度篮球鞋对踝关节稳定性及动力学影响的研究
14
作者 钟茵菲 温鑫菲 鲁荻 《应用力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418-1427,共10页
目的探讨不同鞋帮高度篮球鞋对运动员在运动中的踝关节稳定性和动力学特性的影响。方法随机择取18名男性篮球运动员,采用200 Hz的红外动作捕捉系统和1000 Hz的三维测力台对运动员运动过程中踝关节的稳定性及动力学特征数据进行采集,对... 目的探讨不同鞋帮高度篮球鞋对运动员在运动中的踝关节稳定性和动力学特性的影响。方法随机择取18名男性篮球运动员,采用200 Hz的红外动作捕捉系统和1000 Hz的三维测力台对运动员运动过程中踝关节的稳定性及动力学特征数据进行采集,对比分析穿着不同鞋帮高度(低帮、高帮)篮球鞋的篮球运动员在运动时的踝关节角度、踝关节活动幅度、踝关节三维角速度、地面反作用力、踝关节力矩及功率等动力学特征。结果研究发现穿着低帮鞋时的最大背屈、最大跖屈、最大外翻、最大外旋角度均略高于穿着高帮鞋,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穿着高帮鞋的最大内翻角度高于穿着低帮鞋,差异显著(P<0.05);穿着高帮鞋的最大跖屈角速度比穿着低帮鞋时降低了约61.8°/s,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穿着高帮鞋时的向内地面反作用力峰值较穿着低帮鞋时略高0.44 N·BW^(-1),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第一峰值力的最大加载率随鞋帮高度增加而降低(P<0.05);穿着低帮鞋运动时着地时刻的最大伸踝力矩较穿着高帮鞋时增大0.44 N·m/kg,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选择篮球鞋时,对于需要高稳定性和保护性的力量型篮球运动员,高帮鞋是更好的选择;而对于追求轻便和灵活性的速度型篮球运动员,低帮鞋更加合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鞋帮高度 篮球运动员 踝关节 稳定性 动力学
下载PDF
踝关节稳定程度差异对侧跳落地缓冲模式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4
15
作者 张帆 王竹影 +1 位作者 吴志建 宋彦李青 《中国体育科技》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46-63,共18页
目的:探讨不同踝关节稳定程度对侧跳落地缓冲时姿势稳定策略与神经肌肉控制的影响。方法:36名男性大学高水平运动员为受试者,按照踝关节不稳定程度分为12人健康组(CON)、12人隐患组(LAT)和12人不稳定组(CAI),以随机顺序执行4次单足连续... 目的:探讨不同踝关节稳定程度对侧跳落地缓冲时姿势稳定策略与神经肌肉控制的影响。方法:36名男性大学高水平运动员为受试者,按照踝关节不稳定程度分为12人健康组(CON)、12人隐患组(LAT)和12人不稳定组(CAI),以随机顺序执行4次单足连续侧跳动作,涉及外侧侧向跳动作(SHL)与内侧侧向跳动作(SHM)。使用VICON三维动作捕捉系统、KISTLER测力板与DELSYS无线表面肌电收集下肢生物力学参数;使用独立样本单因子方差分析(one-way ANOVA)比较各组在起跳后落地5个阶段的下肢关节运动学参数、动力学参数及肌肉激活水平。结果:1)下肢矢状面肌群激活程度与踝关节肌肉共同收缩率,对CAI组的动态姿势稳定扮演重要角色,以SHL落地的踝关节外翻动作能降低踝关节内翻扭伤风险;2)在SHL落地模式下,CAI组髋关节内收动作可能会引起踝关节内翻动作,侧跳落地的踝关节内翻角速度出现较早且快速的特征是CAI组反复扭伤的关键;3)踝关节策略主要影响压力中心(COP)参数,髋关节策略则能改变质量中心(COM);CON组侧跳的落地缓冲与姿势控制能力不及CAI稳定;SHM落地模式是踝关节内翻扭伤的高风险动作。结论:CAI组运动员即便在扭伤康复后,仍存在再次扭伤的可能,可针对踝关节活动范围与神经肌肉控制进行强化与训练,避免反复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侧跳 踝关节 扭伤 神经肌肉控制 落地缓冲 姿势稳定
下载PDF
Luschka关节对下颈椎稳定性影响的生物力学实验研究 被引量:4
16
作者 曲超法 王延琳 +4 位作者 吴景文 李健 吕作宏 王旭 陈更新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08年第20期31-32,共2页
目的:测试Luschka关节在仿生理状态脊柱功能单位(functiona lspinal unit,FSU)伸、屈活动时对下颈椎稳定性的影响。方法:自外伤致死新鲜尸体下颈段截取32个脊柱功能单位(FSU),随机抽样,将32个标本均分Ⅰ、Ⅱ两组,Ⅰ组切除双侧Luschka关... 目的:测试Luschka关节在仿生理状态脊柱功能单位(functiona lspinal unit,FSU)伸、屈活动时对下颈椎稳定性的影响。方法:自外伤致死新鲜尸体下颈段截取32个脊柱功能单位(FSU),随机抽样,将32个标本均分Ⅰ、Ⅱ两组,Ⅰ组切除双侧Luschka关节,Ⅱ组保留Luschka关节,两组标本分别进行力学测试,根据White下颈椎临床不稳诊断评分标准,研究Luschka关节对维持下颈椎稳定性影响。结果:Luschka关节具有限制椎体向侧方移位(P<0.05)及在下颈椎生理范围伸、屈活动时限制上椎体向侧方移位(P<0.05)和旋转(P<0.01)的作用。结论:Luschka关节对下颈椎稳定性有显著的影响,Luschka关节是下颈椎维持稳定的重要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颈椎 脊柱功能单位(FSU) Luschka关节 稳定性 生物力学
下载PDF
构成踝关节各关节面的形态对踝关节稳定性的影响 被引量:1
17
作者 杨松鹤 杨振军 《承德医学院学报》 2005年第1期11-12,共2页
目的 :探讨构成踝关节各关节面的形态对踝关节稳定性的影响。方法 :用游标卡尺测量 6 0副 (男32副 ,女 2 8副 )踝关节内外踝关节面之间的距离、距骨滑车上关节面的前后宽和内外侧面长等各项指标。结果 :胫腓骨内外踝关节面之间的距离前... 目的 :探讨构成踝关节各关节面的形态对踝关节稳定性的影响。方法 :用游标卡尺测量 6 0副 (男32副 ,女 2 8副 )踝关节内外踝关节面之间的距离、距骨滑车上关节面的前后宽和内外侧面长等各项指标。结果 :胫腓骨内外踝关节面之间的距离前部为 34.3± 2 .4 mm(男 )、32 .5± 2 .6 mm(女 ) ,后部为 30 .5± 2 .2 mm(男 )、2 8.1± 2 .3mm(女 )。距骨滑车上关节面前宽为 2 9.1± 2 .2 mm(男 )、2 3.2± 2 .3mm(女 ) ,后宽为 2 7.6± 2 .4 (男 )、2 1.5± 2 .8mm(女 )。距骨滑车内踝面长为 32 .6± 3.1mm(男 )、31.1± 2 .2 mm(女 ) ,外踝面长为 2 9.5± 2 .3mm(男 )、2 7.3± 2 .1mm(女 )。结论 :距骨滑车上面呈前宽后窄的形态 ,且内踝面长与外踝面长具有显著性差异 (P<0 .0 1)。当踝关节跖屈时处于不稳定状态 ,容易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踝关节 稳定性 损伤
下载PDF
机械性踝关节不稳患者动态稳定性评估 被引量:3
18
作者 洪祖聪 郑洁皎 +3 位作者 李宏云 李宏 华英汇 陈世益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353-357,共5页
目的:评估机械性踝关节不稳(mechanical ankle instability,MAI)患者是否存在动态稳定性下降的缺陷,为此类患者的治疗策略提供依据。方法:42名测试对象纳入本研究,其中23名为机械性踝关节不稳患者(A组),19名健康对照人群(B组)。每名测... 目的:评估机械性踝关节不稳(mechanical ankle instability,MAI)患者是否存在动态稳定性下降的缺陷,为此类患者的治疗策略提供依据。方法:42名测试对象纳入本研究,其中23名为机械性踝关节不稳患者(A组),19名健康对照人群(B组)。每名测试对象均在平衡测试训练仪(Neuro Com Balance Manager)上进行运动控制测试(motor control test,MCT),评估其在突发外源干扰时迅速恢复平衡的能力。采用重心对称评分(weight symmetry,WS)和潜伏期评分(latency score,LS)对受试者动态稳定能力进行评估。结果:两组间在性别、年龄、身高、体重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AI患者在所有后向摆动及前向小幅摆动WS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MAI患者利用患侧肢体来维持重心的能力明显下降。两组间LS在前、后摆动状态下差异均未见统计学意义。组内比较,患侧与健侧在前、后摆动状态下LS差异也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机械性踝关节不稳患者存在动态平衡功能异常,利用患侧肢体来维持身体重心的能力下降。在临床治疗中,应当注意这些异常,并进行针对性康复训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性不稳 动态稳定性 运动控制能力测试
下载PDF
神经肌肉关节促进法治疗功能性踝关节不稳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2
19
作者 樊虹玉 张晓雪 +1 位作者 王金芝 窦娜 《中国综合临床》 2022年第1期40-47,共8页
目的观察神经肌肉关节促进法(neuromuscular joint facilitation,NJF)对功能性踝关节不稳(functional ankle instability,FAI)患者的干预效果。方法采用坎伯兰踝关节不稳问卷(cruamberland ankle instability tool,CAIT)筛选2020年10月... 目的观察神经肌肉关节促进法(neuromuscular joint facilitation,NJF)对功能性踝关节不稳(functional ankle instability,FAI)患者的干预效果。方法采用坎伯兰踝关节不稳问卷(cruamberland ankle instability tool,CAIT)筛选2020年10月至2021年1月华北理工大学FAI受试者53例作为研究对象。应用计算机随机数字法将53例受试者随机分为对照组27例和NJF组26例。对照组接受常规康复训练;NJF组在常规康复训练基础上增加NJF手法干预。分别在干预前和干预8周后采用Biodex等速测试训练系统比较两组受试者等速向心离心模式下受累踝关节内、外翻肌群相对峰值力矩和内外翻肌群相对峰值力矩比;采用Tecnobody平衡仪评估比较两组受试者静态平衡能力;采用星状平衡偏移测试(star excursion balance test,SEBT)评估比较两组受试者动态平衡能力;记录比较两组受试者采用CAIT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方法。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x¯±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组内干预前后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干预后NJF组在60°/s角速度下内翻相对峰值力矩为(30.28±5.17)%、外翻相对峰值力矩为(28.93±5.15)%、内外翻相对峰值力矩比1.05±0.08;180°/s角速度下内翻相对峰值力矩(27.17±5.24)%、外翻相对峰值力矩(24.62±3.57)%、内外翻相对峰值力矩比1.10±0.12,对照组以上各指标分别为(27.05±5.95)%、(23.90±3.81)%、1.13±0.15和(24.12±5.36)%、(20.35±3.74)%、1.19±0.1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11、4.06、2.35、2.09、4.25、2.10,P值分别为0.040、<0.001、0.024、0.042、<0.001、0.040)。干预后NJF组前后方向平均速度[睁眼:(23.19±5.25)mm/s、闭眼:(65.65±10.51)mm/s]、左右方向平均速度[睁眼:(23.73±4.73)mm/s、闭眼:(72.08±10.28)mm/s]、运动椭圆面积[睁眼:(913.77±348.90)mm2、闭眼:(3271.65±1024.48)mm2]和运动长度[睁眼:(845.04±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肌肉关节促进法 踝关节 平衡 稳定性 坎伯兰踝关节不稳问卷
原文传递
距下关节融合术对踝关节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
20
作者 杨崇林 徐向阳 《国际骨科学杂志》 2014年第3期184-188,共5页
目的 评价单纯距下关节融合术的治疗效果,分析距下关节融合对踝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研究1996年1月至2011年8月期间接受距下关节融合术的患者,采用36项简易健康问卷(SF-36)和美国足踝骨科学会(AOFAS)踝与后足功能评分评价患... 目的 评价单纯距下关节融合术的治疗效果,分析距下关节融合对踝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研究1996年1月至2011年8月期间接受距下关节融合术的患者,采用36项简易健康问卷(SF-36)和美国足踝骨科学会(AOFAS)踝与后足功能评分评价患者症状.摄踝关节负重位X线片,观察有无关节退变,分析踝关节矢状面和冠状面活动度,评估踝关节功能.采用t检验和Pearson相关分析等方法进行数据比较及相关性分析.结果 成功随访患者37例,其中男27例,女10例,平均年龄42.6岁(13-74岁),平均随访时间为9.2年(2-17年);SF-36评分总分由术前34.26±11.02分提高至术后末次随访时77.59±12.57分,术后患者SF-36评分显著提高(P<0.01);AOFAS踝与后足评分由术前50.32±12.39分提高至术后末次随访时73.14±15.44分,术后AOFAS评分显著改善(P<0.01);34例患者术后出现踝关节背伸跖屈受限,平均受限45.6%,这与距骨倾斜角减小、后足高度降低、踝关节退变等因素有关;所有患者踝关节内外侧稳定性好,无内外翻代偿活动.结论 距下关节融合术是治疗距下关节病变的有效方法,但对踝关节功能确实有影响.术后91.9%患者跖屈背伸活动明显受限,13.5%患者X线片上可见踝关节轻度退变,踝关节内外侧稳定性变化小,未出现代偿性内外翻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距下关节 踝关节 关节融合 活动受限 稳定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