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鳖血柴胡饮片核酸提取及动物源性成分PCR查验方法研究
1
作者 吴绍亮 吴清艳 《中国国境卫生检疫杂志》 CAS 2023年第3期263-268,共6页
目的建立鳖血柴胡饮片核酸提取技术及动物源性成分的PCR检测方法,对鳖血柴胡制品中存在的鳖血掺杂使假情况进行检验。方法针对鳖血柴胡饮片中可能的鳖血替代物,以物种线粒体基因组为靶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分别建立中华鳖、巴西龟、猪... 目的建立鳖血柴胡饮片核酸提取技术及动物源性成分的PCR检测方法,对鳖血柴胡制品中存在的鳖血掺杂使假情况进行检验。方法针对鳖血柴胡饮片中可能的鳖血替代物,以物种线粒体基因组为靶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分别建立中华鳖、巴西龟、猪、牛、羊、驴、马、兔、鸡、鸭、鹅等11个物种的PCR检测方法,对方法的灵敏度、特异性进行验证,并将建立的方法应用于鳖血柴胡饮片模拟样品及市售鳖血柴胡饮片的鉴定。同时,为提升检测效果,应用试剂盒、CTAB法、碱裂解法3种方法对鳖血柴胡饮片核酸提取效果进行比较,结合炮制中药饮片的特殊性,对核酸提取方法进行优化。结果建立的11个物种的PCR方法的特异性良好,均不与其他物种发生交叉反应,灵敏度在0.002~0.130 ng/反应之间。优化并建立了饮片“超声+真空冷冻干燥+CTAB提取”DNA提取三步法,可保证DNA质量和成分检测。应用建立的方法对市售的鳖血柴胡饮片成品进行检测,26份产品中仅18份饮片检测到鳖源性成分,其中3份检测到掺杂其他物种成分,8份未检测到相关物种信息。结论建立了针对鳖血柴胡饮片中微量物种源性成分的检测方法,并优化了其DNA提取方法,可用于鳖血柴胡相关指标的检验,作为药品监管执法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鳖血柴胡饮片 动物源性成分 核酸提取 真伪鉴定
原文传递
环介导恒温扩增快速检测植物油中掺假地沟油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4
2
作者 赵彩红 蔡勇 +4 位作者 曹忻 杨具田 伍欣然 臧荣鑫 徐红伟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40-244,共5页
以植物油中不应存在动物源性成分为鉴定依据,建立食用植物油中掺假地沟油的环介导恒温扩增(L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LAMP)快速检测方法,以动物线粒体DNA为检测靶标,根据脊椎动物线粒体基因组高度保守序列设计了两条外引... 以植物油中不应存在动物源性成分为鉴定依据,建立食用植物油中掺假地沟油的环介导恒温扩增(L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LAMP)快速检测方法,以动物线粒体DNA为检测靶标,根据脊椎动物线粒体基因组高度保守序列设计了两条外引物(F3、B3)和两条内引物(FIP、BIP),采用LAMP实时荧光法和染色法对扩增产物进行比较分析,对甜菜碱和Bst DNA聚合酶(Bst DNA polymerase)量进行了优化,并进一步评价方法的特异性、灵敏度和稳定性。结果表明,在1.6μmol/L内引物(FIP和BIP),0.2μmol/L外引物(F3和B3),6 mmol/L Mg SO_4,1.6 mmol/L d NTP,10×Thermo pol Buffer,8 U Bst DNA聚合酶,扩增温度为65℃,扩增时间为1 h的优化条件下,能够一次同时扩增出牛、羊、猪和鸡等脊椎动物DNA序列,检出植物油中最低含量为0.01 ng/μL的动物源性DNA,优化后的LAMP方法特异性好,仅能扩增出动物源性DNA序列、重复性好、稳定性高,可用于油脂中动物源性成分的检测,为油脂鉴伪和地沟油的鉴别提供一种稳定、高效、适应性强的现场快速检测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介导恒温扩增技术 动物源性成分 地沟油 鉴别 现场检测
下载PDF
乳与乳制品中四种动物源性成分鉴定方法的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任易婕 霍胜楠 +3 位作者 郭颖慧 翟清燕 孙潇慧 郑世超 《中国食品卫生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663-667,共5页
目的 针对小众乳与乳制品的掺假的现象,构建乳与乳制品中动物源性成分检测方法。方法 设计合成了牛、羊、驴、水牛的特异引物探针,优化乳与乳制品中核酸提取方法,对设计的荧光PCR方法进行了特异性、灵敏度、适用性进行验证。结果 该方... 目的 针对小众乳与乳制品的掺假的现象,构建乳与乳制品中动物源性成分检测方法。方法 设计合成了牛、羊、驴、水牛的特异引物探针,优化乳与乳制品中核酸提取方法,对设计的荧光PCR方法进行了特异性、灵敏度、适用性进行验证。结果 该方法对于常见动物物种具有较强特异性和灵敏度,牛、羊、驴、水牛的检测灵敏度分别为0.001、0.01、0.01、0.01 ng。此外,该方法适用性较强,在各类乳与乳制品样品中均能检出标识动物源性成分和掺伪动物源性成分。结论 本研究构建的检测方法,特异性、灵敏度、检出限等指标均能满足日常实验需要,可为监管与检验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与乳制品 动物源性成分 特异性 适用性
原文传递
多重位点特异性PCR快速检测牛肉中常见掺假动物源性成分 被引量:13
4
作者 李盈诺 王艳双 +5 位作者 苑广信 孙丽媛 艾金霞 冯源 李明成 张丽华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4期82-87,共6页
目的:基于动物线粒体cytb基因的多态性位点,建立一种特异性多重PCR体系检测牛肉、猪肉和鸡肉的方法。方法:提取肉类的基因组DNA,利用不同物种mtDNA cytb基因序列的SNP位点的差异,设计特异性引物。进行多重PCR扩增,利用扩增产物片段大小... 目的:基于动物线粒体cytb基因的多态性位点,建立一种特异性多重PCR体系检测牛肉、猪肉和鸡肉的方法。方法:提取肉类的基因组DNA,利用不同物种mtDNA cytb基因序列的SNP位点的差异,设计特异性引物。进行多重PCR扩增,利用扩增产物片段大小不同,检测牛肉中常见的掺假动物源性成分。通过灵敏性试验,确定最低检测量。结果:实验设计的引物特异性良好,在同一反应体系中,在同一退火温度52℃条件下,牛肉DNA扩增后产生149 bp的特异性条带,猪肉DNA扩增片段为261 bp,鸡肉DNA扩增片段为554 bp,未发生非特异性扩增。且检测的最低浓度达到100 pg/μL,具有高度的灵敏性和适用性。结论:根据动物线粒体cytb基因的差异性位点,开发的多重PCR体系,可一次性地同时检测牛肉、猪肉和鸡肉,可快速、灵敏、高通量地分析食品中掺假动物成分的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tDNA cytb基因 SNP位点 牛肉 多重PCR 肉类掺假 动物源性成分
下载PDF
重组胰酶在四价流感病毒裂解疫苗(MDCK细胞)制备中的应用
5
作者 杨卓圆 李贝贝 +3 位作者 周琳婷 王石磊 蒋思静 罗剑 《微生物学免疫学进展》 CAS 2023年第5期17-24,共8页
目的 探究使用重组胰酶(recombinant trypsin,RT)替代N-(对甲苯磺酰基)-L-苯基乙基氯甲基酮(N-p-Tosyl-L-phenylalanine chloromethyl ketone,TPCK)处理的牛源胰蛋白酶(TPCK-trypsin,TT),在基于无血清悬浮细胞培养的四价流感病毒裂解疫... 目的 探究使用重组胰酶(recombinant trypsin,RT)替代N-(对甲苯磺酰基)-L-苯基乙基氯甲基酮(N-p-Tosyl-L-phenylalanine chloromethyl ketone,TPCK)处理的牛源胰蛋白酶(TPCK-trypsin,TT),在基于无血清悬浮细胞培养的四价流感病毒裂解疫苗制备中的可行性。方法 用不同浓度的RT处理无血清悬浮培养的犬肾细胞(madin-darby canine kidney cell,简称MDCK细胞),检测其对细胞密度和细胞活力的影响。在流感病毒感染环节添加不同浓度的RT,在不同时间细胞收获病毒液,检测病毒滴度,确定适合的RT浓度。在2μg/mL RT的条件下,接种不同(亚)型流感病毒毒株,以检测不同时间病毒滴度及细胞密度,并在3 L生物反应器中验证RT对流感病毒扩增的影响。结果 当RT浓度<5μg/mL时,对无血清悬浮培养的MDCK细胞生长密度和细胞活力均无显著影响;在病毒感染与扩增过程中,添加终浓度为2μg/mL RT可保证不同(亚)型流感病毒疫苗株的有效扩增。其中,H1N1、H3N2、B/Vic、B/Yam的血凝效价分别可达8.0、8.0、10.0、10.0 log_(2)HAU/50μL;病毒感染性滴度分别可达到7.25、7.00、6.75、6.75 lgTCID_(50)/mL。病毒扩增效率,使用RT与TT相比,H1N1和H3N2基本保持一致,B/Vic略高,B/Yam略低。同时,RT可在3 L生物反应器中促进流感病毒的扩增。结论 RT可替代TPCK处理的动物源胰蛋白酶应用于基于细胞培养的流感病毒扩增体系,支持流感病毒的高滴度扩增。将该RT应用于基于无血清、无动物源性物质的流感病毒扩增体系,可实现四价流感病毒裂解疫苗生产过程中的无动物源成分添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血清 无动物源成分 重组胰酶 牛源胰酶 流感疫苗 疫苗制备
原文传递
基于G-四联体比色生物传感器检测肉制品中羊源性成分 被引量:4
6
作者 王心一 刘榜 +2 位作者 谌阳 许文涛 周翔 《生物技术进展》 2019年第6期641-646,共6页
近年来,肉制品掺假现象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鉴定畜产品中动物源性成分是打击掺假的一种重要技术手段。基于此,利用不对称PCR技术(asymmetric PCR,As-PCR),并结合G-四联体的功能特点,建立了一种G-四联体比色生物传感器以鉴定肉制品中... 近年来,肉制品掺假现象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鉴定畜产品中动物源性成分是打击掺假的一种重要技术手段。基于此,利用不对称PCR技术(asymmetric PCR,As-PCR),并结合G-四联体的功能特点,建立了一种G-四联体比色生物传感器以鉴定肉制品中羊源性成分。以羊的基因组DNA为模板,并在限制性正向引物的5′端加上一段G-四联体的反向互补序列,通过As-PCR扩增出大量含有G-四联体序列的单链DNA(single strand,ssDNA),生成的ssDNA在K+的作用下可与氯高铁血红素(hemin)结合形成具有DNA核酶(DNAzyme)活性的G-四联体-hemin复合物。该复合物可催化H2O2与2,2′-联氮-双(3-乙基-苯并噻唑琳-6-磺酸)二胺盐[2,2′-azino-bis(3-ethylbenzothiazoline-6-sulfonic acid)diammonium salt,ABTS 2-]的反应,从而生成绿色的反应产物,结果可用肉眼观察,无需电泳、测序等常规检测步骤。通过对As-PCR反应条件和体系的优化,该生物传感器可实现对肉制品中羊源性成分准确、快速的鉴定,可稳定检测出的混合肉样中羊源性成分的最低质量分数为5%。研究所建立的G-四联体比色生物传感器具有简便、灵敏、可视化、低成本等优点,可用于肉制品中动物源性成分的检测,为肉制品的安全检测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物源性成分检测 不对称PCR G-四联体 生物传感器
下载PDF
利用TaqMan微流控阵列同步检测多种动物源性成分 被引量:3
7
作者 虞惠贞 侯寒黎 +6 位作者 尹文秀 张荃 孙超 张明哲 张晓峰 苗丽 吴姗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89-200,共12页
利用TaqMan微流控阵列(TaqMan■array microfluidic card)技术,将24种(类)动物物种的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fluorescence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PCR)的引物探针集合在同一个阵列上,以实现多物种... 利用TaqMan微流控阵列(TaqMan■array microfluidic card)技术,将24种(类)动物物种的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fluorescence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PCR)的引物探针集合在同一个阵列上,以实现多物种高通量同步检测,并对该方法的重复性、特异性和灵敏度进行验证。用变异系数(coefficient of variation,CV)表示一块阵列板内,同一物种成分检测的重复性。结果显示:66个CV值中,11个低于1%,15个大于2%,其余40个介于1%~2%之间,没有一个物种成分的CV值高于3%。P值显示的是不同阵列板间同一成分检测的重复性,22个物种成分的P值只有1个小于0.05,显示为板间存在差异,其他21种成分的板间差异均未达到显著水平。因此,本研究对多数物种成分的检测,不论板内还是板间都有较好的重复性。特异性检测中未发现TaqMan微流控阵列中出现假阳性的结果,但有2种成分的检测出现了假阴性。TaqMan微流控阵列的检测灵敏度没有高于单重荧光定量PCR,在22个检测样品中,10个物种成分检测的灵敏度降为原来的10%,1个甚至降低为原来的1%,其余11个灵敏度和单重荧光保持一致。总体而言,TaqMan微流控阵列技术在重复性、特异性和灵敏度方面都能满足物种成分真伪鉴定的需求,为同步鉴定多种动物源性成分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aqMan微流控阵列 动物源性成分 同步检测
下载PDF
基于动物基因信息分析的食用油鉴别检测方法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石亚新 葛武鹏 +4 位作者 张晓旭 房若愚 王雨馨 杨静 耿炜 《现代食品科技》 EI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302-308,294,共8页
本研究通过选用4种特定的动物引物探索一种和多种动物油脂在食用油中的检出限和检出状况,建立了一套可行的应用PCR技术鉴别检测食用油掺杂动物油脂的方法。以牛、羊、猪、鸡4种动物组织提取出的DNA分别验证其各自引物的特异性;试验将单... 本研究通过选用4种特定的动物引物探索一种和多种动物油脂在食用油中的检出限和检出状况,建立了一套可行的应用PCR技术鉴别检测食用油掺杂动物油脂的方法。以牛、羊、猪、鸡4种动物组织提取出的DNA分别验证其各自引物的特异性;试验将单一动物油脂(猪油、牛油、羊油和鸡油)按不同比例与食用油混掺,用吸附柱法提取油中DNA,检测出食用油中0.1%(m/m)单一动物源性成分;再将两种、三种、四种动物油脂分别与食用油混掺,提取DNA后进行PCR扩增,辨析每种动物基因信息的检出状况;最终利用选取的特异性动物引物,从包含一种或多种动物信息的食用油中鉴别检测出猪、牛、羊、鸡4种动物源性成分,此法可实现检出含有0.1%(m/m)动物源性成分的食用油掺假,为食用油掺假鉴别提供了新的参考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用油 PCR技术 动物源性成分 鉴别
原文传递
畜禽肉中源成分检测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1
9
作者 张亚丽 牛立沙 +4 位作者 黄云霞 孟志娟 张岩 范素芳 李强 《肉类研究》 2022年第2期59-64,共6页
近年来,畜禽肉掺假问题严重侵害消费者权益,引发公众对食品安全的担忧及市场监管部门的关注。禽畜肉溯源分析和鉴别技术成为食品领域研究热点,畜禽肉中的源成分是用于区分鉴定不同物种的定性成分,在肉制品质量检测及肉制品真实性鉴别方... 近年来,畜禽肉掺假问题严重侵害消费者权益,引发公众对食品安全的担忧及市场监管部门的关注。禽畜肉溯源分析和鉴别技术成为食品领域研究热点,畜禽肉中的源成分是用于区分鉴定不同物种的定性成分,在肉制品质量检测及肉制品真实性鉴别方面应用广泛。本文针对目前定性及定量检测禽畜肉中源成分的检测技术,主要包括基于蛋白质的检测技术、基于脂肪酸的检测技术、基于DNA序列特异性的检测技术和色谱-质谱技术4类方法及其研究进展进行概述,并对其发展趋势进行讨论,为禽畜肉检测技术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畜禽肉 源成分 鉴别 检测技术
下载PDF
基于DNA测序方法检测生鲜肉中5种动物源性成分 被引量:1
10
作者 任秀 仝伟建 +6 位作者 骆海朋 谢冠东 陈怡文 刘娜 李佳铱 余文 崔生辉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2017年第7期2394-2400,共7页
目的建立生鲜肉中猪、牛、羊、鸡、鸭源性成分的DNA测序鉴别方法,并对采集自北京各地区生鲜肉品进行检测验证。方法合成动物线粒体上12S rRNA、cytochrome b、cytochrome c oxidase基因引物,建立猪、牛、羊、鸡、鸭源性成分的DNA测序鉴... 目的建立生鲜肉中猪、牛、羊、鸡、鸭源性成分的DNA测序鉴别方法,并对采集自北京各地区生鲜肉品进行检测验证。方法合成动物线粒体上12S rRNA、cytochrome b、cytochrome c oxidase基因引物,建立猪、牛、羊、鸡、鸭源性成分的DNA测序鉴别方法,并对50份猪、牛、羊、鸡、鸭肉品进行检测。结果使用线粒体上12S rRNA、cytochrome b、cytochrome c oxidase基因引物对猪、牛、羊、鸡、鸭肉品进行扩增,分别获得456、400和710 bp大小的DNA片段。只有12S rRNA基因引物均可对此5种动物源性成分扩增且效果良好。扩增产物进行序列测定。根据序列构建的系统进化树发现,此方法可有效区分样品中猪、牛、羊、鸡、鸭源性成分。结论此方法快速、简便,可准确检测50种生鲜肉样品中的动物源性成分,作为肉类鉴别的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粒体 测序 肉类掺假 系统进化树 动物源性成分
下载PDF
食品中动物源性成分快速鉴定的实验教学实践
11
作者 可迪 杨春光 《广东化工》 CAS 2022年第18期230-232,共3页
基于实时荧光环介导等温扩增检测方法,设计了利用离心盘式微流控芯片快速鉴定肉类食品中动物源性成分的实验,在微流控技术概论课程上进行教学实践。通过严谨的结果判定方法,证明了微流控环介导等温扩增芯片用于动物源性快速鉴定的有效性... 基于实时荧光环介导等温扩增检测方法,设计了利用离心盘式微流控芯片快速鉴定肉类食品中动物源性成分的实验,在微流控技术概论课程上进行教学实践。通过严谨的结果判定方法,证明了微流控环介导等温扩增芯片用于动物源性快速鉴定的有效性,可以快速地实现多样本多种动物源性的并行检测。实验教学中渗透思政教育,不仅加深了学生对于分子荧光分析法和微流控芯片技术的认识,也帮助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社会责任感等重要精神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物源性成分鉴定 环介导等温扩增 微流控芯片 实验教学 思政教育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