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内蒙古准格尔旗福路塔墓地出土动物遗存初步研究
1
作者 李韶洁 邓惠 胡春佰 《北方文物》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85-91,共7页
在2017—2018年发掘的内蒙古准格尔旗福路塔墓地战国晚期至西汉早期的131座墓葬中,有97座出土动物遗存,共收集骨骼标本4663件。按照其埋葬位置、使用方式及随葬部位等可将其分为殉牲与牲肉两大类。通过统计分析,福路塔墓地的殉牲主要以... 在2017—2018年发掘的内蒙古准格尔旗福路塔墓地战国晚期至西汉早期的131座墓葬中,有97座出土动物遗存,共收集骨骼标本4663件。按照其埋葬位置、使用方式及随葬部位等可将其分为殉牲与牲肉两大类。通过统计分析,福路塔墓地的殉牲主要以草食性家养动物羊、牛为主;牲肉类遗存相对多样,除常见的“六畜”外,还包括兔、小型猫科和雉等野生动物。结合文化属性与地理位置,通过将福路塔墓地与相关墓葬进行对比,发现相较于文化传统,其动物随葬显然更加会受到所处地域及政策背景的强烈影响,体现出中原农耕文化与草原游牧文化交叉融合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蒙古 福路塔墓地 战国晚期 西汉早期 殉牲 牲肉
原文传递
以新店子墓地殉牲为中心的动物资源利用研究
2
作者 代佳平 包曙光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12-18,共7页
殉牲是北方牧业人群典型的葬俗特征,殉牲的种类、数量与各地区生态环境和经济生产方式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本文以新店子墓地殉牲动物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殉牲动物的畜群构成特点、年龄和性别结构,结合民族学和现今畜牧业生产方式,认为... 殉牲是北方牧业人群典型的葬俗特征,殉牲的种类、数量与各地区生态环境和经济生产方式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本文以新店子墓地殉牲动物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殉牲动物的畜群构成特点、年龄和性别结构,结合民族学和现今畜牧业生产方式,认为新店子人群对动物资源的利用具有多样性,主要以获取肉食资源为主,并最大限度地获取乳奶和皮毛资源。针对牧业人群动物资源利用的研究对探究游牧经济生产模式和人地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店子墓地 殉牲 动物资源 人地关系
下载PDF
拓跋鲜卑殉牲习俗探讨 被引量:9
3
作者 张国文 《南方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12-218,共7页
拓跋鲜卑是魏晋南北朝时期活跃于中国北方的一支游牧民族,殉牲作为其利用动物资源的重要方式之一,为我们提供了探讨其葬俗、生计方式和复原其社会生活的重要载体。本文通过揭示不同时空范围下拓跋鲜卑殉牲的种类和数量、殉牲的肢体部位... 拓跋鲜卑是魏晋南北朝时期活跃于中国北方的一支游牧民族,殉牲作为其利用动物资源的重要方式之一,为我们提供了探讨其葬俗、生计方式和复原其社会生活的重要载体。本文通过揭示不同时空范围下拓跋鲜卑殉牲的种类和数量、殉牲的肢体部位和摆放位置、殉牲的食物结构等,来探讨其殉牲习俗的变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拓跋鲜卑 殉牲 葬俗 生计方式
原文传递
商系墓葬用牲初探 被引量:5
4
作者 刘一婷 雷兴山 《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11-120,共10页
前言墓葬用牲[1]是商周时期墓葬中十分常见的一种葬俗,尤以商系墓葬最为普遍。以殷墟为例,墓室面积在3平方米以上的墓葬普遍用牲,在1969~1977年发掘的殷墟西区就发现300余座[2]。但与墓葬中的其他随葬品相比,目前对墓葬用牲的讨论并不... 前言墓葬用牲[1]是商周时期墓葬中十分常见的一种葬俗,尤以商系墓葬最为普遍。以殷墟为例,墓室面积在3平方米以上的墓葬普遍用牲,在1969~1977年发掘的殷墟西区就发现300余座[2]。但与墓葬中的其他随葬品相比,目前对墓葬用牲的讨论并不多见。所见研究多集中在对各种用牲性质与意义的判定、用牲方式与等级的关系等几个方面;即便讨论不多,但综观各家观点,仍是歧见不一,如对墓内的兽腿一类用牲,称谓极不统一[3]。对用牲方式分类、用牲现象与特点分析的不足,或是造成这些分歧的主要原因。经过科学鉴定的墓葬用牲材料的匮乏导致难以直接分析动物遗存本身,更直接制约了相关研究的开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商系墓葬 用牲 丧葬 动物考古
原文传递
云梦睡虎地秦墓地独特的半圆木椁盖板
5
作者 陈洪 《江汉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01-104,112,共5页
云梦睡虎地秦墓地的半圆木椁盖板不见于楚墓及后来的旧楚文化区,收集相关墓葬资料并追溯其渊源发现,甘肃灵台洞山、庆阳石家墓地一些东周墓葬中的圆木椁盖,与睡虎地墓地的半圆木椁盖板原理相似,或可视为后者来源。其使用者仅限于一些政... 云梦睡虎地秦墓地的半圆木椁盖板不见于楚墓及后来的旧楚文化区,收集相关墓葬资料并追溯其渊源发现,甘肃灵台洞山、庆阳石家墓地一些东周墓葬中的圆木椁盖,与睡虎地墓地的半圆木椁盖板原理相似,或可视为后者来源。其使用者仅限于一些政府官员及富人,且涵盖当地各种籍贯来源的人群。睡虎地墓地中半圆木椁盖板与殉牲这两种现象在时间、空间上有着共存关系。将殉牲、半圆木椁盖板这些习俗带到楚地的应是来自关陇地区的秦移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梦睡虎地秦墓地 半圆木椁盖板 关陇地区 移民 殉牲
原文传递
四坝文化殉牲研究——以东灰山墓地为例 被引量:3
6
作者 包曙光 《考古与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55-58,共4页
通过东灰山墓地殉牲的研究,我们认为四坝文化的殉牲还未形成稳定的习俗或制度,仍处于一个不稳定的阶段。根据殉牲的特点,将四坝文化分为东、西两区:东区偏重于经营农业,并兼营狩猎、畜牧和采集;西区偏重于经营畜牧业,同时也兼营农业。
关键词 四坝文化 动物殉牲 东灰山墓地
下载PDF
读《殷契粹编》札记一则
7
作者 李爱辉 《华夏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57-160,共4页
本文着重分析了《殷契粹编》中卜辞用牲的问题,并结合笔者新缀合的甲骨,简述了该观点于甲骨学研究中的意义。
关键词 郭沫若 甲骨文 祭牲
原文传递
两汉时期内蒙古中南部殉牲现象试析 被引量:1
8
作者 刘騻 《草原文物》 2017年第1期76-84,共9页
文章选取两汉时期内蒙古中南部的殉牲现象作为研究内容,总结了汉代该地区的殉牲特征,明确了彼时此处的族群情况,建立了殉牲特征与族群的对应关系。通过解读内蒙古中南部殉牲现象蕴涵的丧葬习俗、经济类型等问题,试图构建一个基于殉牲现... 文章选取两汉时期内蒙古中南部的殉牲现象作为研究内容,总结了汉代该地区的殉牲特征,明确了彼时此处的族群情况,建立了殉牲特征与族群的对应关系。通过解读内蒙古中南部殉牲现象蕴涵的丧葬习俗、经济类型等问题,试图构建一个基于殉牲现象的文化圈,并对其学理性加以初步探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殉牲 汉代 内蒙古中南部
下载PDF
论伯唐父鼎与辟池射牲礼 被引量:3
9
作者 袁俊杰 《华夏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79-84,95,共7页
伯唐父鼎是昭王时器,铭文记载了乙卯日王行祼祭和祓祭礼的过程与仪节。周王先射牛牲,次射虎、貉、鹿、狼等野牲,即为祓祭中的射牲礼。射牲的地点在辟池,当为祓祭辟池的水神而射。其行射方法,应是把用作祭祀牺牲的动物放生到辟雍大池中... 伯唐父鼎是昭王时器,铭文记载了乙卯日王行祼祭和祓祭礼的过程与仪节。周王先射牛牲,次射虎、貉、鹿、狼等野牲,即为祓祭中的射牲礼。射牲的地点在辟池,当为祓祭辟池的水神而射。其行射方法,应是把用作祭祀牺牲的动物放生到辟雍大池中心的丘地上,举行射牲礼时,王乘船在大池中绕丘地寻找目标行射,这样行射也确能起到节观者的效果。也可能是把这些动物驱赶到岸边坡地上,行射时,王乘船在大池中向岸上的动物行射,但这样行射没有前者更能起到节观者的效果。伯唐父鼎随葬于他人墓葬,可能是墓主人孟员生前在征战中得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伯唐父鼎 铭文 辟池 射牲礼
原文传递
祭牲礼制化的个案研究——何郢遗址动物考古学研究的新思考 被引量:5
10
作者 吕鹏 宫希成 《南方文物》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69-174,共6页
本文以安徽省滁州市何郢遗址动物考古学研究为切入点,系统梳理和归纳祭牲的礼制化进程,认为新石器时代至商代早期是祭牲兴起期,商代中期至晚期是祭牲礼制化的萌芽期或初创期,周代为祭牲礼制化的确立期,由此对何郢遗址用猪和狗做祭牲、... 本文以安徽省滁州市何郢遗址动物考古学研究为切入点,系统梳理和归纳祭牲的礼制化进程,认为新石器时代至商代早期是祭牲兴起期,商代中期至晚期是祭牲礼制化的萌芽期或初创期,周代为祭牲礼制化的确立期,由此对何郢遗址用猪和狗做祭牲、猪牲以幼年个体为主、狗牲年龄多样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何郢遗址 祭牲 礼制 动物考古学
下载PDF
以读书为本以名著为师自有别材——《盗龙者》、《牲人祭》、《废墟》创作谈
11
作者 象丑牛 《广播电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1期65-68,73,共5页
用创作的眼光读小说,小说创作无规律却可传授,创作自有别材,以名著为师,读书是根本,作家应是思想家。
关键词 《盗龙者》 《牲人祭》 《废墟》 创作的眼光 别材 名著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