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25篇文章
< 1 2 2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微型种植体支抗与口外弓支抗对错颌畸形患者牙周炎性微环境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53
1
作者 曹宇皎 谢红梅 +5 位作者 张守用 刘荣 李江宁 宋苹苹 韦丽宾 王春媛 《解放军医药杂志》 CAS 2019年第9期82-86,共5页
目的观察分析微型种植体支抗与口外弓支抗对错颌畸形患者牙周炎性微环境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5月—2017年6月治疗的86例安氏Ⅱ类1分类错颌畸形患者进行观察研究,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43例。对照组给予口外弓支... 目的观察分析微型种植体支抗与口外弓支抗对错颌畸形患者牙周炎性微环境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5月—2017年6月治疗的86例安氏Ⅱ类1分类错颌畸形患者进行观察研究,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43例。对照组给予口外弓支抗治疗,研究组给予微型种植体支抗治疗。观察记录2组治疗后的矫治成功率、矫治疗程及拔牙间隙关闭时间,检测治疗前后X线头影与模型测量指标水平,并检测牙周组织培养上清液炎性因子水平。结果研究组的矫治疗程及拔牙间隙关闭时间均低于对照组,且矫治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上下齿槽座角(ANB)、下齿槽座角(SNB)、上齿槽座角(SNA)、下中切牙-MP(L1-MP)、鼻根点下齿槽座点与下中切牙长轴连线的距离(L1-NB)、上中切牙长轴与前颅底平面夹角(U1-SN)、上齿槽座点与上中切牙点至鼻根点连线的距离(U1-NA)以及覆盖(OJ)和覆牙颌(OB)水平低于治疗前,下颌角颏顶点连线与SN平面夹角(GoGn-SN)、上下中切牙角(U1-L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及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水平高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研究组ANB、L1-MP、L1-NB、U1-SN、U1-NA、OJ、OB以及TNF-α、IL-6和MMP-9水平低于对照组,U1-L1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微型种植体支抗应用于口腔正畸治疗的疗效显著,其对牙周微环境的刺激相对较小,可明显提高矫治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型种植体支抗 错牙合 安氏 牙周组织 炎症
下载PDF
锥形束CT评价伴安氏Ⅱ类错[牙合]畸形正畸史牙周炎患者牙槽骨缺损特点的研究 被引量:21
2
作者 殷冉 赵海礁 +1 位作者 李玉超 潘亚萍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769-776,共8页
目的应用锥形束CT检测伴正畸史牙周炎患者牙槽骨缺损高度,分析其牙位、位点及牙周炎分期特异性,以期指导临床个性化诊疗方案的制定。方法选取2009年1月至2019年6月于中国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附属口腔医院牙周病科就诊的牙周炎伴安... 目的应用锥形束CT检测伴正畸史牙周炎患者牙槽骨缺损高度,分析其牙位、位点及牙周炎分期特异性,以期指导临床个性化诊疗方案的制定。方法选取2009年1月至2019年6月于中国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附属口腔医院牙周病科就诊的牙周炎伴安氏Ⅱ类错[牙合]畸形正畸史(曾接受唇侧固定矫治且已矫治完成)的患者30例(正畸组),年龄(27.0±5.4)岁(18~41岁),按照年龄、性别及牙周炎严重程度配对,同时选取60例无正畸史牙周炎患者作为对照(非正畸组),年龄(26.7±5.2)岁(18~41岁)。应用锥形束CT测量纳入患者全口牙齿各位点的牙槽骨缺损高度,比较正畸组与非正畸组在上下颌同一牙位的牙槽骨缺损高度差异,分析正畸组牙槽骨缺损高度在上下颌不同牙位及同一牙位不同位点的特异性,并比较正畸组各牙周炎分期的牙槽骨缺损高度的牙位特异性。结果正畸组患者上颌尖牙区和磨牙区、下颌切牙区、尖牙区和前磨牙区的牙槽骨缺损高度均显著大于非正畸组(P<0.05)。正畸组患者上下颌牙槽骨高度缺损最重牙位均为尖牙区[分别为(3.75±1.00)、(3.83±1.10)mm],其次上颌牙槽骨高度缺损较重牙位依次为磨牙区[(3.67±0.84)mm]及切牙区[(3.39±0.83)mm],下颌牙槽骨高度缺损较重牙位依次为切牙区[(3.73±1.42)mm]及磨牙区[(3.54±0.81)mm],且下颌切牙区骨缺损高度显著大于上颌切牙区(P<0.05),上颌磨牙区骨缺损高度显著大于下颌磨牙区(P<0.05);除上颌切牙区外,上下颌其他牙位颊舌侧牙槽骨缺损高度均显著大于近远中侧(P<0.05)。牙周炎分期不同,上下颌牙槽骨缺损高度最重牙位发生改变,牙周炎Ⅰ期上颌最重牙位为磨牙区[(3.26±0.63)mm],下颌最重牙位为切牙区[(3.14±1.04)mm],牙周炎Ⅱ期上颌牙槽骨缺损高度最重牙位为尖牙区,Ⅲ、Ⅳ期各期上下颌同颌内4个不同牙位区域,牙槽骨缺损高度最重牙位均为尖牙区(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周炎 锥束计算机体层摄影术 错[牙合] 安氏 牙槽骨质丢失
原文传递
Ⅱ类高角患者矫治后颅面结构变化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5
3
作者 王峰 段银钟 +1 位作者 刘岚 毕惠贤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335-337,共3页
目的 :探讨Ⅱ类高角患者矫治中应注意的问题。方法 :采用Tweed Merrifield骨骼测量法对 14例安氏Ⅱ类高角病例治疗前后组织改变进行头影测量分析比较。结果 :( 1)FMIA及Z角在治疗后增加并具有显著差异 (P <0 .0 5 ) ;( 2 )ANB治疗后... 目的 :探讨Ⅱ类高角患者矫治中应注意的问题。方法 :采用Tweed Merrifield骨骼测量法对 14例安氏Ⅱ类高角病例治疗前后组织改变进行头影测量分析比较。结果 :( 1)FMIA及Z角在治疗后增加并具有显著差异 (P <0 .0 5 ) ;( 2 )ANB治疗后减小 ,SNB增大且治疗前后具有显著差异 (P <0 .0 5 ) ;( 3)牙合平面角 (OP FH)治疗前后无显著差异 (P >0 .0 5 )。结论 :治疗过程中 ,我们成功地控制了 :( 1)面部垂直向的生长 ;( 2 )牙合平面的旋转 ;( 3)下切牙直立于基骨上。取得了良好的治疗结果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面结构 临床研究 类高角 安氏类错He 口腔正畸 矫治机制
下载PDF
Twin-block和Ⅱ类牵引矫治青少年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下颌后缩患者颞下颌关节的变化 被引量:18
4
作者 麦理想 姚宇 +2 位作者 张晟 王大为 张志光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394-398,共5页
目的 比较Twin-block和Ⅱ类牵引对青少年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下颌后缩患者髁突形态的影响,探讨二者颞下颌关节改建机制的异同,为此类患者的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60例替牙列晚期至恒牙列早期的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下颌后缩患者... 目的 比较Twin-block和Ⅱ类牵引对青少年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下颌后缩患者髁突形态的影响,探讨二者颞下颌关节改建机制的异同,为此类患者的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60例替牙列晚期至恒牙列早期的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下颌后缩患者,利用计算机产生的随机数字随机分为Twin-block组、Ⅱ类牵引组与对照治疗组(采用固定矫治且过程中不采用Ⅱ类牵引或固定功能矫治措施),每组各20例.治疗前后所有患者均拍摄锥形束CT,比较各组髁突形态及关节间隙的治疗前后差异及组间差异.结果 治疗后3组髁突短轴与髁突上部高度的总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win-block组[(8.51±1.48)和(7.39±1.42) mm]和Ⅱ类牵引组[(8.44±1.03)和(7.24±0.89)mm]均显著大于对照治疗组[(7.47±1.27)和(6.47±1.56) mm](P<0.05),而Twin-block组与Ⅱ类牵引组的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Twin-block组和Ⅱ类牵引组髁突短轴、髁突上部高度显著大于治疗前(P<0.05).其余各组关于髁突、关节窝形态的测量项目治疗前后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治疗前后关节间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关节间隙指数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win-block和Ⅱ类牵引均可使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下颌后缩的青少年患者髁突短轴和髁突上部高度增加,但二者对颞下颌关节的改建效果类似,治疗前后髁突与关节的位置关系并无显著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错(牙合) 安氏 颞下颌关节 锥束计算机体层摄影术 正畸学 矫正
原文传递
安氏Ⅱ类2分类错上前牙冠根形态的锥形束CT分析 被引量:16
5
作者 黎敏 王斯维 +1 位作者 赵一姣 刘怡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05-110,共6页
目的:借助锥形束CT(cone-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结合计算机辅助测量技术,描述研究安氏Ⅱ类2分类错畸形上前牙的冠根形态,为此类错畸形的临床治疗提供指导。方法:从就诊于北京大学口腔医院正畸科的患者中分别选取诊断为安... 目的:借助锥形束CT(cone-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结合计算机辅助测量技术,描述研究安氏Ⅱ类2分类错畸形上前牙的冠根形态,为此类错畸形的临床治疗提供指导。方法:从就诊于北京大学口腔医院正畸科的患者中分别选取诊断为安氏Ⅱ类2分类错、安氏Ⅰ类错者各18例(以下简称为Ⅱ类2组、Ⅰ类组),所有患者于治疗前均拍摄了CBCT影像,在Invivo Dental 5.0图像处理软件中利用多平面重建方法截取上前牙唇舌向最大截面图,在此截图上从冠根角、面轴角两方面分析研究两组间上前牙的冠根形态差异。所得数据输入SPSS20.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采用t检验比较Ⅰ类组及Ⅱ类2组冠根角、面轴角差异,以及Ⅱ类2组冠根角与冠根角为180°时的差异,检验水准为双侧α=0.05。结果:Ⅰ类组上颌中切牙、侧切牙、尖牙冠根角分别为179.08°±3.31°、176.55°±2.77°和184.20°±2.51°,面轴角分别为21.00°±2.63°、19.63°±2.35°和19.36°±2.30°;Ⅱ类2组上颌中切牙、侧切牙、尖牙冠根角分别为176.80°±2.62°、174.13°±3.28°和181.79°±2.88°,面轴角分别为23.20°±2.95°、22.29°±2.19°和20.61°±2.34°,除尖牙面轴角外,与Ⅰ类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Ⅱ类2组各上前牙冠根角与冠根角为180°时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即这些牙的牙冠长轴和牙根长轴不都在同一直线上,存在冠根成角的现象。结论:安氏Ⅱ类2分类错畸形患者上前牙具有更特殊的冠根形态,即牙冠长轴与牙根长轴明显成角,上切牙牙冠相对牙根明显舌倾,牙冠唇面形态有别于安氏Ⅰ类错畸形的患者,这对治疗后牙根位置和转矩表达都会有影响,提示治疗此类患者需要考虑其上前牙的冠根形态,上前牙移动的理想位置应由牙根而不是牙冠的位置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错[牙合] 安氏 锥束计算机体层摄影术 冠根角 面轴角
下载PDF
不同垂直骨面型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患者颞下颌关节三维形态结构的比较 被引量:14
6
作者 车蓓 张昊 +3 位作者 钱才梅 张阳 王林 马俊青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399-402,共4页
目的 采用三维影像技术研究不同垂直骨面型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畸形患者颞下颌关节的形态结构,以期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117例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畸形青少年患者(下颌平面角高角30例,均角58例,低角29例),拍摄锥形束CT,采... 目的 采用三维影像技术研究不同垂直骨面型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畸形患者颞下颌关节的形态结构,以期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117例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畸形青少年患者(下颌平面角高角30例,均角58例,低角29例),拍摄锥形束CT,采用Mimics 10.0软件重建影像,测量并比较髁突的位置和形态、关节窝形态以及关节间隙等14个项目.结果 相对于均角和高角患者,低角患者髁突相对于颅底更偏后下[低角、均角和高角患者髁突与S点的垂直向距离分别为(20.67±1.99)、(20.56±1.85)、(20.29±2.00) mm;髁突与S点的近远中向距离分别为(9.15±1.61)、(8.45±1.41)、(8.49±1.32) mm],关节窝较深[深度分别为(7.83±1.06)、(7.58±0.82)、(7.30±1.00) mm],关节结节后斜面较陡[斜度分别为(28.91±3.94)°、(27.05±3.68)°和(27.19±3.84)°],髁突更前倾[角度分别为(69.16±4.48)°、(66.68±5.02)°和(66.22±6.57)°],髁突更短[高度分别为(17.50±2.84)、(18.11±2.60)和(18.87±2.01)mm]且更粗[长轴长度分别为(19.43±2.04)、(19.17±1.84)和(18.54±2.14) mm],髁突在关节窝中后位的比例较大(分别为26%、4%和0%).结论 不同骨面型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患者的关节窝形态以及髁突形态、位置均有一定差异,临床分析关节结构和功能时应关注这种差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错(牙合) 安氏 颞下颌关节 锥束计算机体层摄影术
原文传递
Ⅱ类1分类错[牙合]正畸治疗前后牙齿移动与软组织侧貌变化的线性相关分析 被引量:14
7
作者 周志捷 陈昱 +4 位作者 林怡君 孙仪庭 王天鸽 毛丽霞 刘加强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63-69,共7页
目的通过对Ⅱ类1分类错[牙合]患者正畸治疗前后的头影测量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探讨影响面部软组织侧貌变化的相关因素。方法选取2012年6月至2017年11月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口腔颅颌面科就诊的42例已完成正畸治疗的Ⅱ类... 目的通过对Ⅱ类1分类错[牙合]患者正畸治疗前后的头影测量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探讨影响面部软组织侧貌变化的相关因素。方法选取2012年6月至2017年11月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口腔颅颌面科就诊的42例已完成正畸治疗的Ⅱ类1分类错[牙合]患者[男性10例,女性32例,年龄(23.8±6.3)岁,平均矫治时间1.9年],拔除4颗第一前磨牙或2颗上颌第一前磨牙后进行正畸治疗纠正磨牙关系,测量矫治前后硬组织及软组织相关头影测量指标30个,包括上下唇突点、颏唇沟点、软硬组织颏前点及颏顶点的矢状向及垂直向距离、鼻唇角及颏唇角等。对矫治前后各指标变化量进行线性回归分析,根据标准化回归系数(Beta)分析影响上下唇、鼻唇角、颏唇角等面部软组织的主要相关因素。结果30个头影测量指标中18个矫治前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矫治前相比,矫治后上中切牙点矢状向距离[(63.87±7.14)mm]、上唇突点矢状向距离[(77.73±7.60)mm]显著减小(P<0.05)。14对头影测量指标变化量间存在线性关系,其中上唇突点矢状向变化量与上中切牙点矢状向变化量强正相关(r=0.649,P<0.01),上唇突点垂直向变化量与上中切牙点垂直向变化量中度正相关(r=0.544,P<0.01),软组织颏顶点矢状向变化量与Y轴角变化量中度负相关(r=0.537,P<0.01)。多元逐步后退回归分析显示,上唇突点内收量与上中切牙点内收量、平面角增大量以及上中切牙角增大量均相关,且与上中切牙点内收量相关性最大(Beta=0.79);上唇突点下移量与上中切牙点下移量、上中切牙角减小量、上颌第一磨牙面中点到腭平面距离减小量以及平面角增大量相关,且与上中切牙点下移量及平面角增大量的相关性最大(Beta均为0.59);下唇突点下移量与上、下中切牙点下移量相关,且与上中切牙点下移量相关性更大(Beta=0.36)。结论Ⅱ类1分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错[牙合] 安氏 牙移动 软组织侧貌 相关性
原文传递
Tip—EdgePlus直丝弓技术矫治Ⅱ类错[牙合]的临床应用初探 被引量:14
8
作者 陈莉莉 许天民 林久祥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719-722,共4页
目的通过观察Tip—EdgePlus直丝弓技术矫治的Ⅱ类错[牙合]患者颅面、牙胎的特征性改变,探讨该技术的矫治要点。方法应用Tip—EdgePlus直丝弓技术矫治12例(女性7例,男性5例,平均14.3岁)11类错骀双颌或上颌前突患者。所有患者均拔除... 目的通过观察Tip—EdgePlus直丝弓技术矫治的Ⅱ类错[牙合]患者颅面、牙胎的特征性改变,探讨该技术的矫治要点。方法应用Tip—EdgePlus直丝弓技术矫治12例(女性7例,男性5例,平均14.3岁)11类错骀双颌或上颌前突患者。所有患者均拔除4颗第一前磨牙,按照Tip—EdgePlus直丝弓技术矫治程序进行矫治,矫治前后行x线头影测量分析。结果与矫治前相比,矫治后患者软组织侧貌改善明显,鼻唇角增大17.22。(P〈0.01);上、下唇突距分别减少4.57mm、3.72mm(P〈0.01);上、下切牙显著内收,突度分别减小4.75mm、1.89mm(P〈0.05)。依靠口内支抗,矫治前后上颌支抗磨牙的移动仅为0.89mm(P〉0.05)。结论Tip—EdgePlus直丝弓技术利用口内支抗、细丝轻力,快速倾斜移动牙齿后简捷、准确转距并正轴的方法,可有效矫治Ⅱ类错[牙合]双颌或上颌前突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畸矫正器 错骀 安氏 直丝弓矫治技术
原文传递
骨性Ⅱ类错青少年的颞下颌关节结构异常及其对矫治的影响 被引量:13
9
作者 房兵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52-156,共5页
下颌发育不足是正畸临床常见症状,颞下颌关节内紊乱时也可表现为下颌骨后缩,两者是否直接相关,学术界一直存在争论.矫形力可刺激下颌发育不足青少年下颌生长,使下颌后缩得以矫正.但若颞下颌关节内紊乱是下颌骨后缩的直接原因,则矫形治... 下颌发育不足是正畸临床常见症状,颞下颌关节内紊乱时也可表现为下颌骨后缩,两者是否直接相关,学术界一直存在争论.矫形力可刺激下颌发育不足青少年下颌生长,使下颌后缩得以矫正.但若颞下颌关节内紊乱是下颌骨后缩的直接原因,则矫形治疗是否对这类错产生治疗效果,目前仍不清楚.笔者通过回顾和分析文献,并结合自己的研究,分析骨性Ⅱ类错青少年颞下颌关节内紊乱的分布情况,并进一步探讨关节内紊乱对矫形治疗疗效的影响,为临床提高矫治效果,降低治疗风险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氏 正畸矫正器 功能性 颞下颌关节内紊乱
原文传递
微种植体支抗远移上颌磨牙在成人安氏Ⅱ~1错拔牙矫治中的疗效 被引量:12
10
作者 杜雨晴 崔涛 +2 位作者 于艳玲 侯凤春 宋宇 《青岛大学医学院学报》 CAS 2017年第2期186-189,193,共5页
目的探讨微种植体支抗远移上颌磨牙在成人安氏Ⅱ类1分类(Ⅱ~1)错拔牙矫治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15例成年女性安氏Ⅱ~1错病人,均拔除4个第一前磨牙,利用微种植体支抗滑动内收关闭间隙,再推上颌磨牙向远中使磨牙关系中性,并利用其间隙... 目的探讨微种植体支抗远移上颌磨牙在成人安氏Ⅱ类1分类(Ⅱ~1)错拔牙矫治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15例成年女性安氏Ⅱ~1错病人,均拔除4个第一前磨牙,利用微种植体支抗滑动内收关闭间隙,再推上颌磨牙向远中使磨牙关系中性,并利用其间隙继续内收前牙,完成矫治过程。通过治疗前后头影测量分析其疗效。结果治疗后上中切牙点向远中移动了(7.43±1.41)mm,下中切牙点向远中移动了(3.83±0.99)mm,上颌第一磨牙向远中移动了(2.19±0.52)mm,上中切牙长轴与前颅底平面夹角减小了(18.05±6.33)°,下中切牙长轴与下颌平面夹角减小了(6.01±2.86)°,上下唇内收,鼻唇角加大,病人侧貌明显改善。结论在安氏Ⅱ~1错病人的治疗过程中,利用微种植体支抗关闭拔牙间隙并推上颌磨牙向远中可以得到更大程度的上下切牙内收,并获得良好侧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种植体 正畸支抗 牙移动 错 安氏 拔牙 治疗结果
下载PDF
预成型肌功能矫治器(T4K)早期矫治对安氏Ⅱ类下颌后缩患者上气道的影响 被引量:11
11
作者 王宝然 吴雯 +4 位作者 苏咏宽 耿忠楷 侯伟 胡健 陈文静 《口腔医学》 CAS 2019年第10期920-923,共4页
目的本研究探讨预成型肌功能矫治器(T4K)对替牙期安氏Ⅱ类下颌后缩患者矫治前后上气道的影响。方法选择从2018年2月到2018年8月在江苏省口腔医院正畸科接受治疗的23例替牙列期安氏Ⅱ类下颌后缩的患者,平均年龄(7.0±1.04)岁,使用预... 目的本研究探讨预成型肌功能矫治器(T4K)对替牙期安氏Ⅱ类下颌后缩患者矫治前后上气道的影响。方法选择从2018年2月到2018年8月在江苏省口腔医院正畸科接受治疗的23例替牙列期安氏Ⅱ类下颌后缩的患者,平均年龄(7.0±1.04)岁,使用预成型肌功能矫治器(T4K)对患者进行6个月的矫治,拍摄治疗前后CBCT,应用Dolphin 3D 11.9软件进行三维重建,采用SPSS 25.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分析患者治疗前、后的测量相关指标变化。结果患者经过治疗6个月后,上气道总体积(V总)、鼻咽段体积(V鼻咽)、舌咽段体积(V舌咽)与治疗前结果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鼻咽段体积(V鼻咽)变化最为显著;治疗后上气道鼻咽段最小横截面积(S鼻咽)、舌咽段最小横截面积(S舌咽)有增大变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矫治前后腭咽段体积(V腭咽)与最小横截面(S腭咽)积增大,但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T4K肌功能矫治器引导下颌向前移动,有利于扩张上气道扩张,对改善安氏Ⅱ类患者气道具有一定的疗效。通过早期的肌功能训练,有利于患者破除口腔不良习惯,训练舌头的位置和纠正口呼吸,恢复口周肌力的平衡,促进患者颅颌面与气道的正常生长。但对于不同骨型、不同错牙合畸形的影响仍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成型肌功能矫治器 T4K矫治器 安氏 早期矫治 上气道
下载PDF
安氏Ⅱ类1分类病人正畸前后唇部软组织变化评估 被引量:10
12
作者 孙君君 侯凤春 +3 位作者 牛树强 张倩倩 邓晓瑜 于艳玲 《青岛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18年第4期427-430,434,共5页
目的研究不同年龄组安氏Ⅱ类1分类病人拔牙矫治前后唇部软组织形态变化,探讨唇部软组织形态与切牙后退的相关性。方法选取40例安氏Ⅱ类1分类拔牙病人,分为青少年组与成人组,均采用MBT直丝弓矫治技术治疗,矫治前后拍摄头颅侧位X线片与正... 目的研究不同年龄组安氏Ⅱ类1分类病人拔牙矫治前后唇部软组织形态变化,探讨唇部软组织形态与切牙后退的相关性。方法选取40例安氏Ⅱ类1分类拔牙病人,分为青少年组与成人组,均采用MBT直丝弓矫治技术治疗,矫治前后拍摄头颅侧位X线片与正面相照片,对10个软硬组织指标进行测量,比较矫治前后唇部软组织与切牙位置变化。结果矫治后,随着切牙内收,青少年组及成人组上唇突度及下唇突度均明显减小(t=2.432~10.154,P<0.05),成人组变化更显著;两组上唇厚、下唇长矫治后均明显增大(t=2.719~3.734,P<0.05);成人组矫治后上唇高、下唇高及下唇厚均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06~2.732,P<0.05)。青少年组上切牙内收与上唇突度、上唇厚均呈显著正相关(r=0.407、0.895,P<0.05);成人组上切牙内收与上唇突度、下唇突度、上唇厚、下唇高均呈显著正相关(r=0.219~0.716,P<0.05),下切牙内收与下唇突度呈正相关(r=0.108,P<0.05),上唇突度与下唇突度呈显著正相关(r=0.503,P<0.05)。青少年组上切牙上唇回收比(4.7∶1)大于成人组(2.3∶1)。结论安氏Ⅱ类1分类病人拔牙矫治时,成人病人易于通过切牙内收预测矫治前后唇部软组织突度、厚度、高度及长度的变化;而对于青少年病人,拔牙矫治后切牙内收可以预测其唇部突度、厚度的变化,但由于唇部软组织及颏部发育对软组织侧貌存在影响,相较于成人其可预测性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氏 正畸学 矫正 年龄因素
下载PDF
Tip-Edge Plus矫治技术矫治恒牙期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的软硬组织改变 被引量:9
13
作者 徐璐璐 徐娟 +3 位作者 贝丹丹 鄂玲玲 刘洪臣 陈莉莉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214-220,共7页
目的探讨Tip—EdgePlus矫治技术矫治恒牙早期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面部软硬组织的改变,以期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选择以下颌后缩为主的恒牙早期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16例.其中男性7例,女性9例,年龄12~15岁,平均13.5岁,均... 目的探讨Tip—EdgePlus矫治技术矫治恒牙早期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面部软硬组织的改变,以期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选择以下颌后缩为主的恒牙早期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16例.其中男性7例,女性9例,年龄12~15岁,平均13.5岁,均采用Tip-EdgePlus矫治技术进行非减数矫治。矫治前后拍摄头颅侧位x线片,对矫治前后软硬组织头影测量结果进行配对t检验。结果16例患者平均疗程16个月。矫治后U1-NA角和U1-NA距分别减少(15.40±5.31)。和(4.16±1.82)mm(P〈0.01),U1-L1角增加(-14.60±6.62)。(P〈0.01),u1-sN角减少(13.30±2.53)。(P〈0.05),ANB角及Y轴角均显著减少(P〈0.05),SNA角矫治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矫治后患者软组织侧貌改善明显,鼻唇角增加(-16.60±5.29)。(P〈0.01),面型角减少(5.00±1.37)。(P〈0.05),上唇突度减少,下唇突度增加,上下唇和颏部软组织产生移位和改形,上下唇突度达到正常范围,由治疗前的Ⅱ类骨面型变为治疗后I类直面型。结论对下颌后缩的安氏Ⅱ类1分类错猞患者采用Tip—EdgePlus矫治技术,可快速、高效改善面部侧貌,使软硬组织侧貌面型趋于正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错猞 安氏 正畸矫正器 Tip—Edge Plus技术
原文传递
生长发育期安氏Ⅱ~1错不同生长型颅面形态与上气道关系的头影测量研究 被引量:4
14
作者 张雨温 陈中 +2 位作者 许彦枝 周力 赵美英 《现代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574-577,共4页
目的了解生长发育期颅面形态与上气道各部位之间的关系,探讨生长发育期安氏Ⅱ1错牙合不同生长型的颅面结构对气道的影响,为指导临床矫治提供依据。方法选取安氏Ⅱ1高角型、平均型、低角型各30名,正常牙合30名,各组性别、年龄相匹配。12... 目的了解生长发育期颅面形态与上气道各部位之间的关系,探讨生长发育期安氏Ⅱ1错牙合不同生长型的颅面结构对气道的影响,为指导临床矫治提供依据。方法选取安氏Ⅱ1高角型、平均型、低角型各30名,正常牙合30名,各组性别、年龄相匹配。120名儿童均拍摄标准头位的X线部位侧位片,将安氏Ⅱ1高角型、平均型、低角型分别与正常牙合做比较,分析三种不同生长型的颅面结构对上气道的影响。结果与正常牙合比较,安氏Ⅱ1高角型、平均型均表现上气道狭窄,且高角型气道狭窄的部位更多,程度更明显。结论生长发育期安氏Ⅱ1错牙合不同生长型颅面形态与上气道结构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氏^1错(牙合) 上气道 X线头影测量 高角型 平均型 低角型 生长发育期 颅面结构
下载PDF
磁力Twin-block矫治器对骨性Ⅱ类错(牙合)矫治效果的研究 被引量:8
15
作者 吴建勇 刘剑 +2 位作者 李启顺 许天民 林久祥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519-524,共6页
目的评价并探讨磁力 Twin-block 矫治器矫治Ⅱ类错(牙合)的临床疗效和矫治机制,为正畸临床提供参考。方法对13例替牙列晚期或恒牙列早期的安氏Ⅱ类错袷患者进行磁力 Twin-block矫治器矫治,矫治前后拍摄头颅侧位 X 线片。分别于戴矫治器... 目的评价并探讨磁力 Twin-block 矫治器矫治Ⅱ类错(牙合)的临床疗效和矫治机制,为正畸临床提供参考。方法对13例替牙列晚期或恒牙列早期的安氏Ⅱ类错袷患者进行磁力 Twin-block矫治器矫治,矫治前后拍摄头颅侧位 X 线片。分别于戴矫治器前1周内(T1)、戴 Twin-block 矫治器后4个月(T2)、矫治结束后1周内(T3)和矫治结束1年后(T4)对患者的双侧颞下颌关节行螺旋 CT扫描和多平面图像重建;对 Twin-block 矫治前后39项头影测量项目进行配对 t 检验。结果 11例患者 T2期髁突矢状位和副矢状位以及大部分患者其他重建平面图像上均显示髁突后上部有生长改建的双轮廓影像;部分患者 T2和 T3期图像中出现髁突"分叉"的影像。头影测量显示,与矫治前相比,矫治后 Co-Gn 增加(5.31±2.10)mm,B-vert.pl 增加(3.23±1.39)mm,U1-SN 减少(4.73±4.39)°,L1-MP 增加(4.65±4.42)°,L6-vert.p1和 L6-MP 分别增加(4.85±1.18)mm 和(2.69±1.48)mm。患者Ⅱ类骨面型改善。结论磁力 Twin-block 矫治过程中患者髁突后上部发生明显的骨生长改建;该矫治器对处于生长发育期的Ⅱ类错(牙合)患者有显著的矫治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错[牙合] 安氏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颌骨髁状突 Twin—block矫治器
原文传递
安氏Ⅰ类、Ⅱ类、Ⅲ类青少年的Bolton指数分析 被引量:6
16
作者 钱国辉 周婷婷 +1 位作者 王冬玥 马俊青 《口腔医学》 CAS 2015年第8期642-643,657,共3页
目的观测不同安氏分类个体的前牙和全牙Bolton指数。方法收集1 276名青少年模型,测量牙齿,计算前牙和全牙Bolton指数,不同安氏分类分组之间间隙对比分析。结果安氏Ⅲ类男性和女性的全牙Bolton指数均显著高于安氏Ⅰ类男性和女性。安氏Ⅲ... 目的观测不同安氏分类个体的前牙和全牙Bolton指数。方法收集1 276名青少年模型,测量牙齿,计算前牙和全牙Bolton指数,不同安氏分类分组之间间隙对比分析。结果安氏Ⅲ类男性和女性的全牙Bolton指数均显著高于安氏Ⅰ类男性和女性。安氏Ⅲ类男性和女性的前牙Bolton指数均显著高于安氏Ⅰ类男性和女性,安氏Ⅱ类1分类男性前牙Bolton指数均显著低于安氏Ⅰ类男性,安氏Ⅱ类1分类女性和2分类女性的前牙Bolton指数均显著低于安氏Ⅰ类女性。结论不同安氏分类患者的Bolton指数存在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氏Ⅰ类 安氏 安氏Ⅲ类 BOLTON指数
下载PDF
无托槽隐形矫治器治疗安氏Ⅱ^(2)错(牙合)畸形11例 被引量:6
17
作者 刘昕 刘浩 《安徽医药》 CAS 2021年第5期947-950,I0001,共5页
目的探讨无托槽隐形矫治器矫治安氏Ⅱ2错(牙合)畸形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18年3月合肥市口腔医院安氏Ⅱ2错(牙合)畸形病人2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1例,观察组采用无托槽隐形矫治器矫治,对照组采用传统... 目的探讨无托槽隐形矫治器矫治安氏Ⅱ2错(牙合)畸形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18年3月合肥市口腔医院安氏Ⅱ2错(牙合)畸形病人2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1例,观察组采用无托槽隐形矫治器矫治,对照组采用传统固定矫治器矫治,比较两组矫治前后头影测量各指标的变化。结果两组下颌平面与前颅底平面交角(SN-MP)矫治后与矫治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上中切牙切缘至鼻根点-上牙槽座点连线垂直距离(U1-NA)、下中切牙切缘至鼻根点-下牙槽座点连线垂直距离(L1-NB)、上下唇凸点至E线距离、U1-NA交角、L1-NB交角、上中切牙长轴到前颅底平面的交角(U1-SN)和下中切牙牙轴与下颌平面的交角(L1-MP)矫治后较矫治前均增加(P<0.05),上中切牙长轴和下中切牙长轴的交角(U1-L1)矫治后较矫治前减少(P<0.05)。矫治后观察组较对照组U1-L1交角增加[(125.60±2.41)°比(116.08±8.62)°,P<0.05],U1-SN交角[(100.96±4.57)°比(104.66±6.36)°]、U1-NA交角[(16.04±2.91)°比(20.59±4.19)°]、上唇凸点至E线距离(UL-EP)[(-0.01±0.67)mm比(2.03±0.84)mm]、下唇凸点至E线距离(LL-EP)[(1.20±0.42)mm比(2.85±0.46)mm]均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无托槽隐形矫治器矫治安氏Ⅱ2错(牙合)在前牙倾斜度、突距控制和面型的维持方面较传统固定矫治器更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错(牙合) 安氏 无托槽隐形矫治器 安氏~2类错(牙合) 上磨牙远移
下载PDF
安氏Ⅱ类错与正常软硬组织X线头影测量对比 被引量:7
18
作者 武伟 杨竹丽 何开云 《齐鲁医学杂志》 2008年第1期38-40,共3页
目的通过X线头影测量,研究安氏Ⅱ1类和Ⅱ2类错的软硬组织特征。方法选取安氏Ⅱ类错病人60例,其中安氏Ⅱ1类错与Ⅱ2类错各30例,对12项硬组织测量指标和15项软组织测量指标进行X线头影测量。结果与正常相比,安氏Ⅱ1类错ANB角、U... 目的通过X线头影测量,研究安氏Ⅱ1类和Ⅱ2类错的软硬组织特征。方法选取安氏Ⅱ类错病人60例,其中安氏Ⅱ1类错与Ⅱ2类错各30例,对12项硬组织测量指标和15项软组织测量指标进行X线头影测量。结果与正常相比,安氏Ⅱ1类错ANB角、U1-SN角、U1-NA距离、L1-MP角、L1-NB距离、面凸角、上唇突角、上下唇突角、上唇突距、下唇突距、下唇凸厚增大(t=2.344~8.148,P<0.05),SNB角、U1-L1角、鼻唇角、上唇倾角、下唇倾角、上下唇角、颏唇沟角、Z角减小(t=-6.916^-2.517,P<0.05)。安氏Ⅱ2类错ANB角、U1-L1角、鼻唇角、上唇倾角、上下唇突角、上唇凸厚、下唇凸厚明显增大(t=2.794~8.668,P<0.05),SNB角、SN-MP角、U1-SN角、U1-NA距离、L1-NB距离、下颌角、下唇倾角、上下唇角、颏唇沟角、下唇突角、上唇突距减小(t=-9.160^-2.256,P<0.05)。其余测量指标未发现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安氏Ⅱ1类与Ⅱ2类错具有各自的软硬组织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错[牙合] 安氏 头部 摄影测量法
下载PDF
骨皮质切开术辅助矫治骨性Ⅱ类错[牙合]畸形的疗效研究 被引量:7
19
作者 程磊 赵春洋 +3 位作者 李明 潘成琼 严斌 王林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404-409,共6页
目的探讨骨皮质切开术辅助正畸对骨性Ⅱ类错[牙合]畸形患者矫治时间和最终疗效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12月至2016年12月于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正畸科就诊的需减数上颌第一前磨牙的骨性Ⅱ类1分类错[牙合]畸形成年患者20例,用随机... 目的探讨骨皮质切开术辅助正畸对骨性Ⅱ类错[牙合]畸形患者矫治时间和最终疗效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12月至2016年12月于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正畸科就诊的需减数上颌第一前磨牙的骨性Ⅱ类1分类错[牙合]畸形成年患者20例,用随机数表随机分为手术组和对照组(每组10例)。比较两组矫治时间的差异,并通过锥形束CT比较矫治前后软硬组织的改变。结果手术组关闭上颌间隙时间和矫治疗程分别为(5.8±1.3)和(24.9±5.1)个月,比对照组[分别为(9.9±1.1)和(30.8±4.6)个月]均显著缩短(P〈0.01)。手术组上中切牙切缘、根尖、上牙槽缘点、唇上点内收的距离及鼻唇角的增加量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轻中度骨性Ⅱ类1分类错[牙合]畸形成年患者,骨皮质切开术辅助正畸不仅能缩短治疗时间,更有利于上前牙的整体内收,改善侧貌突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错[牙合] 安氏 锥束计算机体层摄影术 骨皮质切开术 病例对照研究
原文传递
55例安氏Ⅱ^1类错合牙量关系的Bolton分析 被引量:6
20
作者 刘杨 田慧颖 赵美英 《中日友好医院学报》 2000年第1期11-13,共3页
目的 :探讨安氏Ⅱ1 类错合患者上下牙量关系对其症状及疗效的影响。方法 :对 55例安氏Ⅱ1 类错合的恒牙合模型上下牙进行Bolton分析。结果 :55例病例中前牙比与全牙比在正常范围内者分别为 32例、 2 6例 ;前牙比与全牙比小于正常值者为 ... 目的 :探讨安氏Ⅱ1 类错合患者上下牙量关系对其症状及疗效的影响。方法 :对 55例安氏Ⅱ1 类错合的恒牙合模型上下牙进行Bolton分析。结果 :55例病例中前牙比与全牙比在正常范围内者分别为 32例、 2 6例 ;前牙比与全牙比小于正常值者为 1 5例、 1 7例 ;前牙比与全牙比大于正常值者为 8例、 1 2例。结论 :55例安氏Ⅱ1 类错合中有近 1 /2病例Bolton指数在正常值范围内 ,上下牙量关系协调 ;有近 1 /3病例Bolton指数小于正常值 ,上牙相对过宽或下牙相对过窄 ;有近 1 /5病例Bolton指数大于正常值 ,下牙相对过宽或上牙相对过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错合 安氏 正畸学 矫正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