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β1-肾上腺素受体、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基因多态性与高寒地区高血压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7
1
作者 王晶 董天崴 +4 位作者 王爽 周萌 吴春丽 胡焱垚 杨军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0期3823-3828,共6页
背景高血压是最常见的慢性心血管病,也是全球疾病负担的主要原因,我国高血压发病率存在着地域差异,其中高寒地区高血压患者明显多于非高寒地区,这主要由生活环境和遗传因素决定,本文将从遗传学的角度对高血压的发病进行研究。目的探究... 背景高血压是最常见的慢性心血管病,也是全球疾病负担的主要原因,我国高血压发病率存在着地域差异,其中高寒地区高血压患者明显多于非高寒地区,这主要由生活环境和遗传因素决定,本文将从遗传学的角度对高血压的发病进行研究。目的探究β1-肾上腺素受体(ADRB1)、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AGTR1)基因多态性与高寒地区高血压的关系。方法选取2014年8月—2017年2月于佳木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高血压和心内科门诊就诊及住院的符合研究标准的高血压患者1084例,其中546例进行ADRB1基因检测(记为高寒地区1组),702例进行AGTR1基因检测(记为高寒地区2组)。选取同期于本院进行体检的健康且未服用任何药物的志愿者169例(记为对照组受试者)。采用荧光染色原位杂交法检测所有受试者ADRB1、AGTR1基因型。比较高寒地区1组与对照组受试者ADRB1基因型、等位基因频率,高寒地区2组与对照组受试者AGTR1基因型、等位基因频率;并分析高寒地区高血压患者与非高寒(北京、湖南、福建)地区高血压患者及高寒地区健康人群与非高寒(北京、湖南、福建)地区高血压患者ADRB1、AGTR1基因型、等位基因频率。结果高寒地区1组与对照组受试者ADRB1基因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寒地区1组与对照组受试者ADRB1等位基因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寒地区2组与对照组受试者AGTR1基因型、等位基因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寒地区1组高血压患者与北京地区、湖南地区、福建地区高血压患者ADRB1基因型、等位基因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寒地区2组高血压患者与北京地区高血压患者AGTR1基因型、等位基因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寒地区2组高血压患者与湖南地区、福建地区高血压患者AGTR1基因型、等位基因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Β1-肾上腺素受体 血管紧张素-1型受体 等位基因 高原病
下载PDF
哈萨克族居民高血压与ACE和AT_1R基因多态性 被引量:8
2
作者 郭淑霞 李娜 +6 位作者 丁毓磊 郭恒 张景玉 徐上知 张翼华 牛强 孙凤 《中国公共卫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59-261,共3页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基因插入/缺失(I/D)多态性、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AT1R)基因A1166C多态性与新疆哈萨克族居民原发性高血压关系。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设计,以220例高血压患者为高血压组,220名血压正常者为对照组。应用聚...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基因插入/缺失(I/D)多态性、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AT1R)基因A1166C多态性与新疆哈萨克族居民原发性高血压关系。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设计,以220例高血压患者为高血压组,220名血压正常者为对照组。应用聚合酶链反应和限制性酶切的方法检测ACE基因I/D与AT1R基因A1166C多态性。结果高血压组中,ACE I/D DD、ID、II 3种基因型的频率分别为43.64%,34.54%,21.82%,对照组中分别为27.72%,48.64%,23.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9.89,P<0.01);高血压组中D和I 2种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60.91%,39.09%;对照组中分别为47.95%,52.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89,P<0.01);高血压组中,AT1RA1166C AA和AC2种基因型的频率分别为78.6%,21.4%,对照组中分别为81.4%,18.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51,P>0.05);高血压组中A和C2种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89.3%,10.7%,对照组中分别为90.7%,9.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45,P>0.05)。结论当个体携带ACE基因DD基因型时,增加患高血压的危险性;AT1R基因A1166C多态性与哈萨克族居民高血压发生无关;ACE基因ATR基因之间可能有交互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 血管紧张素1型受体 基因多态性 高血压 哈萨克族
原文传递
ACE I/D AT1R A1166C基因多态性与高血压性脑卒中的关系 被引量:3
3
作者 江柳 汪玉宝 徐俊峰 《临床急诊杂志》 CAS 2001年第4期152-156,共5页
目的:探索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基因I/D和血管紧张素Ⅱ受体1(AT1R)基因A1166C多态性与高血压性脑卒中的关系和两基因之间的作用对高血压性脑卒中发病的影响。方法:我们用PCR的方法检测86例缺血性脑卒中病人,51例高血压病人和58例正常人... 目的:探索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基因I/D和血管紧张素Ⅱ受体1(AT1R)基因A1166C多态性与高血压性脑卒中的关系和两基因之间的作用对高血压性脑卒中发病的影响。方法:我们用PCR的方法检测86例缺血性脑卒中病人,51例高血压病人和58例正常人的ACE I/D和AT1R A1166C多态性。结果:高血压性脑卒中组的ACE DD型基因和D等位基因的频率高于高血压性非卒中组。同样,高血压性脑卒中的AT1R AC+CC型基因和C等位基因和频率也高于高血压非卒中组。结论:ACE DD基因和C等位基因、AT1R AC CC型基因和C等位基因是高血压性脑卒中的危险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 血管紧张素受体1(ARIR) 基因多态性 高血压性脑卒中
原文传递
AT_1受体基因型和环境因素对高血压病人群脑梗死发生的影响 被引量:2
4
作者 王奇志 陈义汉 +2 位作者 宋艳丽 车琳 徐文渊 《上海铁道大学学报》 2000年第1期18-21,29,共5页
目的 探讨血管紧张素 1型受体基因 (AT1 R基因 ) A/ C1 1 6 6 多态性与高血压病并发脑梗死的关系 ,评价 AT1 R基因以及 10余种侯选危险因素对高血压病人群脑梗死发生的危险贡献。方法 随机收集高血压病例 2 40例 ,按合并脑梗死的有... 目的 探讨血管紧张素 1型受体基因 (AT1 R基因 ) A/ C1 1 6 6 多态性与高血压病并发脑梗死的关系 ,评价 AT1 R基因以及 10余种侯选危险因素对高血压病人群脑梗死发生的危险贡献。方法 随机收集高血压病例 2 40例 ,按合并脑梗死的有无分为两组 ,采集临床病史资料 ,留取血标本进行临床生化指标检验和 AT1 R基因分析。基因分析采用 PCR- ASO点杂交法。结果  12 40例病例 AT1 R基因的检测 ,未发现 CC型 ,两种基因型 (AA、AC)频率以及 A、C等位基因频率在高血压患者脑梗死组和非脑梗死组中差异无显著性 (P =0 .2 71,P =0 .2 87) ;2糖尿病、年龄 (≥ 70岁 )、胆固醇 (TC≥ 5 .2 4mm ol/ L )是原发性高血压人群脑梗死发生的三个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AT1 R基因 A / C1 1 6 6 多态性与高血压病人群脑梗死的发生无关 ;糖尿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塞 AT1受体 环境因素 原发性高血压
下载PDF
奥美沙坦酯对急性心肌梗死大鼠内皮祖细胞动员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兰莉 秦俭 +2 位作者 陈运贞 高电萨 冯静 《临床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02-105,共4页
目的:探讨奥美沙坦酯对急性心肌梗死(AMI)大鼠骨髓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EPCs)动员的影响。方法:结扎SD大鼠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制作AMI模型,将术后24 h存活的24只大鼠随机分为3组:AMI组、奥美沙坦酯1 mg·kg-1... 目的:探讨奥美沙坦酯对急性心肌梗死(AMI)大鼠骨髓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EPCs)动员的影响。方法:结扎SD大鼠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制作AMI模型,将术后24 h存活的24只大鼠随机分为3组:AMI组、奥美沙坦酯1 mg·kg-1·d-1组(OML组)和奥美沙坦酯3 mg·kg-1·d-1组(OMH组);另设假手术组(8只)作为对照。灌胃给药共2周。大鼠尾动脉血压计测量大鼠收缩压,ELISA法测定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含量,以DiI标记的乙酰化低密度脂蛋白(DiI-acLDL)及FITC标记的单叶豆凝集素1(FITC-BS-1)双色荧光标记鉴定循环及骨髓EPCs并对其计数。结果:在术前,术后24 h、1周及2周各组大鼠尾动脉收缩压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假手术组比较,AMI组、OML组和OMH组的血清VEGF含量、循环和骨髓EPCs数量均明显升高;与AMI组比较,OML组和OMH组血清VEGF含量无明显变化,循环和骨髓EPCs数量却明显增加。结论:大鼠AMI后2周骨髓EPCs的动员增加,奥美沙坦酯能显著促进AMI大鼠骨髓EPCs的动员,增加循环EPCs数量,此效应与VEGF途径及血压降低无明显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奥美沙坦酯 血管紧张素1型受体阻滞剂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内皮祖细胞
原文传递
奥美沙坦酯干预对急性心肌梗死大鼠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
6
作者 高电萨 秦俭 +4 位作者 兰莉 冯静 杨俊卿 周岐新 陈运贞 《中华老年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859-862,共4页
目的探讨奥美沙坦酯对大鼠急性心肌梗死(AMI)后血管内皮功能的干预效应。方法结扎SD大鼠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制作AMI模型,共33只,将术后24h存活的24只大鼠随机分为单纯AMI组、奥美沙坦酯1mg·kg^-1·d^-1组(奥美沙坦酯Ⅰ组)... 目的探讨奥美沙坦酯对大鼠急性心肌梗死(AMI)后血管内皮功能的干预效应。方法结扎SD大鼠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制作AMI模型,共33只,将术后24h存活的24只大鼠随机分为单纯AMI组、奥美沙坦酯1mg·kg^-1·d^-1组(奥美沙坦酯Ⅰ组)和奥美沙坦酯3mg·kg^-1·d^-1组(奥美沙坦酯Ⅱ组),每组8只,另设假手术组7只为对照组。术后20-24h内起灌胃给药,AMI组和假手术组灌以等体积助溶剂(0.5%羧甲基纤维素钠),喂养2周,离体做胸主动脉条片对去氧肾上腺素的收缩反应、对乙酰胆碱和硝普钠的舒张反应。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AMI组胸主动脉条片对乙酰胆碱的内皮依赖性舒张反应显著降低,分别为(6.15±0.03)×10^-8mol/L和(4.45±0.21)×10^-7mol/L(P〈0.05)。奥美沙坦酯干预后,胸主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改善,其奥美沙坦酯Ⅰ、奥美沙坦酯Ⅱ组分别为(2.65±0.12)×10^-7mol/L和(1.66±1.0)×10^-7mol/L,与AMI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各组对去氧肾上腺素的收缩反应和对硝普钠的非内皮依赖性舒张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大鼠AMI后2周即出现显著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减退,早期应用奥美沙坦酯干预能显著改善该紊乱的内皮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血管紧张素1型受体拮抗剂 内皮 血管
原文传递
利拉鲁肽对糖尿病大鼠肾脏血管紧张素Ⅱ 1、2型受体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
7
作者 李里 卢松 甘华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1037-1041,共5页
目的:探讨利拉鲁肽对糖尿病大鼠肾脏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angiotensionⅡtype 1 receptor,AT-1R)、AT-2R表达的影响。方法:高脂高糖饲料喂养后小剂量链脲佐菌素(streptozocin,STZ)腹腔注射诱导建立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雄性spraguedawley... 目的:探讨利拉鲁肽对糖尿病大鼠肾脏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angiotensionⅡtype 1 receptor,AT-1R)、AT-2R表达的影响。方法:高脂高糖饲料喂养后小剂量链脲佐菌素(streptozocin,STZ)腹腔注射诱导建立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雄性spraguedawley(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3组:正常对照(normal control,NC)组10只、糖尿病(diabetic model,DM)组15只、利拉鲁肽(liraglutide,LR)组15只。DM组大鼠行生理盐水腹腔内注射,LR组及NC组予利拉鲁肽100μg/kg腹腔内注射干预2次/d。12周后采集各组大鼠血、尿标本测定大鼠尿蛋白排泄率(24 h urinary albumin excretion rate,UAER)、血尿素(blood urea nitrogen,BUN)、血肌酐(serum creatinine,Scr),采集肾组织标本行透射电镜观察并测定肾重/体重指数(kidney/body weight ratio,KW/BW)、平均肾小球体积(mean glomerular volume,MGV)、系膜面积比(fractional mesangial area,FMA);免疫组化法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检测血管紧张素ⅡAT-1R、AT-2R在大鼠肾组织表达水平的改变。结果:利拉鲁肽可抑制糖尿病大鼠KW/BW、MGV、FMA、UAER、BUN与Scr的增加(P<0.05);可减轻足突融合、基底膜增厚、系膜增生等病理改变;可使大鼠肾脏组织AT-2R表达上调,而对AT-1R表达无明显影响(P<0.05)。结论:利拉鲁肽对糖尿病大鼠肾脏有保护作用,使肾脏组织内AT-1R/AT-2R的平衡倾向AT-2R可能是利拉鲁肽肾脏保护作用的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拉鲁肽 糖尿病肾病 血管紧张素1、2型受体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