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8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瑞舒伐他汀钙对冠心病患者行冠状动脉造影术后肾功能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 被引量:13
1
作者 鲍东来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18-221,共4页
目的:研究瑞舒伐他汀钙对冠状动脉造影术后冠心病患者的肾功能保护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选择行冠状动脉造影术的182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2组患者仅观察组患者术前3 d开始服用瑞舒伐他汀钙40 mg·d-1。比较2组患... 目的:研究瑞舒伐他汀钙对冠状动脉造影术后冠心病患者的肾功能保护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选择行冠状动脉造影术的182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2组患者仅观察组患者术前3 d开始服用瑞舒伐他汀钙40 mg·d-1。比较2组患者手术前后肾脏功能及血清炎性细胞因子水平。结果:术前2组患者血肌酐(Scr)、血清胱抑素(Cys-c)、β2-微球蛋白(β2-MG)和脂质运载蛋白(NGAL)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1天、第2天和术后第5天观察组患者(CysC、β2-MG和NGAL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但是Scr水平仅对照组术后第2天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术后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有5例(5.49%)和0例(0%)患者出现造影剂肾病(CIN),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2组患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白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术后第1天、第2天和术后第5天观察组患者上述炎性细胞因子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瑞舒伐他汀钙早期干预对冠心病患者行冠状动脉造影术患者的肾功能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减轻造影剂导致的炎症反应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瑞舒伐他汀钙 冠状动脉造影 肾脏功能 炎性细胞因子
原文传递
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技术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7
2
作者 张璐 《中国医疗设备》 2011年第12期133-135,共3页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技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30例临床怀疑为冠心病的患者进行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运用最大密度投影(MIP)、曲面组(CPR)及容积再现等技术(VRT)重组图像,以显示冠状动脉各主支及分支;其中,有18例患者...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技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30例临床怀疑为冠心病的患者进行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运用最大密度投影(MIP)、曲面组(CPR)及容积再现等技术(VRT)重组图像,以显示冠状动脉各主支及分支;其中,有18例患者同时行常规X线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 MIP、CPR、VRT重组图像都能显示冠状动脉各主支(左冠脉主干、左冠脉前降支、左冠脉回旋支及右冠脉),在同时行两者检查的18例中,常规血管造影显示36支冠脉有不同程度狭窄;而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有38支显示不同程度的狭窄,18支冠脉内见软斑块。结论 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检查方法,在评价冠状动脉狭窄及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等方面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64层螺旋CT 冠状动脉造影检查 冠状动脉疾病
下载PDF
匹伐他汀钙对冠心病患者行冠状动脉造影术后肾功能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 被引量:5
3
作者 卢义琼 李华波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5期1266-1269,共4页
目的:观察匹伐他汀钙对冠状动脉造影剂造成肾功能损害的保护作用并研究其作用机制。方法:依据随机数字表将本院行冠状动脉造影术的64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2例),观察组患者术前3d开始服用匹伐他汀钙2mg.d-1,对照组患... 目的:观察匹伐他汀钙对冠状动脉造影剂造成肾功能损害的保护作用并研究其作用机制。方法:依据随机数字表将本院行冠状动脉造影术的64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2例),观察组患者术前3d开始服用匹伐他汀钙2mg.d-1,对照组患者服用安慰剂。结果: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肾功能指标(血肌酐、血清胱抑素C、β2-微球蛋白和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及血清炎性细胞因子(高敏-C反应蛋白、放射免疫法测定白介素-6和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结果:除血肌酐在术后第2天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的其余肾功能指标在术后第1,2,5天时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术后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有2例(6.25%)和0例(0%)患者出现造影剂肾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血清炎症指标水平在术后第1,2,5天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冠心病患者早期进行匹伐他汀钙干预对冠状动脉造影剂造成的肾功能损害具有保护作用,并且可能与减轻造影剂导致的炎症反应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匹伐他汀钙 冠状动脉造影 肾脏功能 炎症反应
原文传递
氨茶碱缓释片对冠状动脉造影术后患者肾功能保护作用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杨章丽 《吉林医学》 CAS 2017年第1期48-49,共2页
目的:观察分析氨茶碱缓释片对行冠状动脉造影术后患者的肾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选取收治的50例行冠状动脉造影术的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n=25)和观察组(n=25)。对照组给予静脉注射生理盐水,观察组给予氨茶碱... 目的:观察分析氨茶碱缓释片对行冠状动脉造影术后患者的肾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选取收治的50例行冠状动脉造影术的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n=25)和观察组(n=25)。对照组给予静脉注射生理盐水,观察组给予氨茶碱缓释片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血清肌酐(Scr)和肾小球滤过率(GFR)。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清肌酐在术后第48 h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肾小球滤过率在术后第24 h、48 h和72h时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氨茶碱缓释片对冠状动脉造影术后患者的肾功能具有保护作用,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造影术 氨茶碱片 肾功能
下载PDF
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时心电图与冠脉造影对比分析 被引量:7
5
作者 吴博贤 张桂琴 +2 位作者 姜红岩 顾爱峰 何敬堂 《临床心电学杂志》 2001年第2期100-101,共2页
目的 通过 18导联心电图 (ECG)与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 (CAG)对比分析 ,寻找诊断右冠状动脉 (RCA )或左回旋支 (L cx)闭塞的心电图特征。方法  36例下壁心肌梗死患者进行 18导联 ECG与 CAG结果对比。结果  st↑ > st↑ ,RCA闭塞组... 目的 通过 18导联心电图 (ECG)与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 (CAG)对比分析 ,寻找诊断右冠状动脉 (RCA )或左回旋支 (L cx)闭塞的心电图特征。方法  36例下壁心肌梗死患者进行 18导联 ECG与 CAG结果对比。结果  st↑ > st↑ ,RCA闭塞组为 2 1例 (80 .7% ) ;L cx闭塞组为 5例 (15 .1% ) ,有显著差异。 V7~ V9st↑ ,RCA闭塞组 2例 (2 2 .2 % ) ;L cx组 7例 (77.7% ) ,有显著差异。 V3R~ V5 Rst↑ ,RCA组为 12例 (10 0 % ) ,L cx组 0例 (0 % ) ,有显著差异。结论 这些心电图特征在下壁心肌梗死时有助于 RCA或 L cx闭塞的临床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心电图 冠状动脉造影术 右冠状动脉 左回旋支
下载PDF
右冠状动脉或左回旋支阻塞的心电图特征 被引量:8
6
作者 李志梁 刘映峰 +3 位作者 吴宏超 丁明学 叶文胜 傅向阳 《临床心血管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6-8,共3页
目的 :通过常规心电图与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 (CAG)比较分析 ,寻找诊断右冠状动脉 (RCA)或左回旋支 (L CX)阻塞的心电图特征。方法 :5 6例下壁急性心肌梗死 (AMI)患者 ,进行常规 12导联心电图 (ECG)及CAG,分析指标 A( st↑ > st↑ )... 目的 :通过常规心电图与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 (CAG)比较分析 ,寻找诊断右冠状动脉 (RCA)或左回旋支 (L CX)阻塞的心电图特征。方法 :5 6例下壁急性心肌梗死 (AMI)患者 ,进行常规 12导联心电图 (ECG)及CAG,分析指标 A( st↑ > st↑ )、指标 B(a VLst↓ > st↓ )、指标 C(指标 A +B均阳性 )以及指标 D(指标 A +B均阴性 )预测 RCA或 L CX阻塞的临床意义。结果 :在 RCA阻塞组 ECG指标 A、B、C阳性率明显高于 L CX阻塞组(P <0 .0 0 1) ,其敏感性分别为 74%、77%、72 % ,特异性分别为 94%、88%、10 0 % ,指标 D阴性预测值为 99% ,同时指标 D预测 L CX阻塞其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 82 %、97%、93%、93%。结论 :ECG指标 A、B、C、D的观察有助于 RCA或 L CX阻塞的临床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塞 心电图 右冠状动脉 左回旋支阻塞
原文传递
斑块定量参数及冠周脂肪衰减指数对FFR-CT进展的影响 被引量:6
7
作者 董思廷 徐怡 +3 位作者 冯长静 祝因苏 朱晓梅 王连生 《影像诊断与介入放射学》 2022年第1期26-31,共6页
目的探讨基于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CTA)的基线斑块定量参数和冠脉周围脂肪衰减指数(FAI)对CT血流储备分数(FFR-CT)进展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行两次CCTA检查的259例患者资料。分析斑块的定量参数,并测量冠周FAI和FFR-CT。第一次CCTA选... 目的探讨基于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CTA)的基线斑块定量参数和冠脉周围脂肪衰减指数(FAI)对CT血流储备分数(FFR-CT)进展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行两次CCTA检查的259例患者资料。分析斑块的定量参数,并测量冠周FAI和FFR-CT。第一次CCTA选定斑块远段FFR-CT≥0.8,第二次FFR-CT<0.8,为FFR-CT进展组;若第二次FFR-CT>0.8,为非进展组。比较两组间各参数间的差异。用单因素及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各参数对FFR-CT进展的影响,用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来计算不同模型预测FFR-CT进展的效能。结果冠周FAI、斑块传统参数、多种斑块成分参数在两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冠周FAI(OR=1.042,95%CI=1.002~1.083),斑块长度(OR=1.138,95%CI=1.069~1.211),高危斑块(OR=2.433,95%CI=1.275~4.643),斑块总负荷(OR=1.261,95%CI=1.127~1.410)及非钙化斑块体积(OR=0.984,95%CI=0.976~0.992)是FFR-CT进展的独立预测因素。基于冠周FAI+斑块传统参数+斑块成分参数联合的模型预测FFR-CT进展的曲线下面积最高(AUC=0.738,P<0.001)。结论冠周FAI、斑块长度、高危斑块、斑块总负荷及非钙化斑块体积是FFR-CT进展的影响因素,联合多种参数建立模型预测血流动力学进展的效能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 斑块 冠周脂肪衰减指数 血流储备分数进展
下载PDF
心血管病高危人群颈动脉超声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6
8
作者 富华颖 周长钰 +3 位作者 李广平 刘彤 郑成环 尹力 《天津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663-666,共4页
目的:观察颈动脉超声不同级别的心血管病高危患者的心血管病危险因素、临床心脑血管事件发生数目及冠状动脉病变程度。方法:131例拟行冠状动脉造影术(CAG)的心血管病高危患者,超声检测颈总动脉、颈动脉分叉部或颈内动脉最大内中膜... 目的:观察颈动脉超声不同级别的心血管病高危患者的心血管病危险因素、临床心脑血管事件发生数目及冠状动脉病变程度。方法:131例拟行冠状动脉造影术(CAG)的心血管病高危患者,超声检测颈总动脉、颈动脉分叉部或颈内动脉最大内中膜厚度(IMT)、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数目和长度。根据IMT及斑块情况将患者分为4组,A组为IMT≤1.0mm,B组为IMT1.1~1.5mm,C组为颈动脉斑块≤2个且斑块长度〈2cm;D组为颈动脉斑块〉2个或斑块长度≥2cm。比较4组患者心血管危险因素数目、冠脉血管病变情况及血液生化指标。结果:C组及D组患者年龄、危险因素数目及心脑血管事件数高于A组患者;D组收缩压高于其他3组;D组颈动脉收缩期峰值流速较A组及C组增快,阻力指数较A组增大(均P〈0.05);4组冠脉血管病变程度不同(χ2=77.94,P〈0.01)。以颈动脉超声显示颈动脉斑块〉2个或斑块长度≥2cm(D组)为标准,估测冠状动脉三支血管病变的敏感性为70.37%特异性为96.77%。结论:颈动脉超声可估测心血管病高危人群冠状动脉血管病变的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疾病 颈动脉 超声检查 血流速度 冠状血管造影术 动脉粥样硬化 冠状动脉疾病 危险因素
下载PDF
64层CT在心率较快患者冠状动脉成像中的技术应用 被引量:5
9
作者 严超贵 范淼 +4 位作者 周旭辉 杨旭峰 张彩霞 钟运其 谢红波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620-623,共4页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在心率较快患者冠状动脉成像中的技术应用。【方法】收集临床拟诊冠心病而行64层CT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患者107例。平均心率低于80min-1的患者55例,作为正常心率对照组。平均心率超过80min-1(80~98min-1)的患者5...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在心率较快患者冠状动脉成像中的技术应用。【方法】收集临床拟诊冠心病而行64层CT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患者107例。平均心率低于80min-1的患者55例,作为正常心率对照组。平均心率超过80min-1(80~98min-1)的患者52例。扫描后对已采集数据进行个性化重建,利用后处理工作站进行图像质量分析。【结果】对冠状动脉近段/中段和远段成像质量进行统计分析,和心率正常组相比,心率80~90min-1和平均心率超过90min-1者CTA图像质量评价没有显著统计学差异。【结论】对于64层CT冠状动脉成像心率较快的患者,选择合适的图像重建时相,使用回顾性心电门控配合个性化重建能明显改善患者的冠状动脉CT造影图像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造影术 断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64MSCTA对冠状动脉变异的诊断及临床评价 被引量:4
10
作者 王刚 王浩 +1 位作者 卢星如 辛仲宏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2年第4期571-574,共4页
目的评价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CTCA)对冠状动脉变异的诊断价值及临床评价。方法回顾性分析3529例临床疑为心肌缺血患者及常规体查者冠状动脉CTA影像检查结果并对发现的变异冠状动脉进行分类。结果 3529例冠状动脉CTA受检者中,共... 目的评价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CTCA)对冠状动脉变异的诊断价值及临床评价。方法回顾性分析3529例临床疑为心肌缺血患者及常规体查者冠状动脉CTA影像检查结果并对发现的变异冠状动脉进行分类。结果 3529例冠状动脉CTA受检者中,共检出冠状动脉变异42例(1.19%,42/3529),MIP、VRT、CPR重建图像均明确显示其开口及走行;其中右冠状动脉起自主动脉左冠状窦者9例,左冠状动脉起自主动脉右冠状窦者2例,左回旋支异位开口于右冠窦1例,冠状动脉高位开口于升主动脉壁者6例,并行左主干3例(前降支、旋支分别开口于左冠窦),左主干开口于肺动脉伴右冠状动脉瘤1例,左旋支-冠状静脉瘘者2例,副冠状动脉9例,右冠状动脉-左心室瘘合并右冠状动脉瘤1例,冠状动脉发育不良8例。结论冠状动脉CTA能准确显示各种类型冠状动脉变异,可作为无创性诊断冠状动脉变异的首选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冠状动脉变异 血管造影术
下载PDF
二维屏气结合三维导航技术对冠状动脉磁共振血管造影的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于群 刘定西 +2 位作者 彭振军 曾祥阶 孔祥泉 《放射学实践》 1999年第1期8-11,共4页
目的:研究二维屏气结合三维导航技术对冠状动脉磁共振血管造影的成像,以评价此技术在缺血性心脏病方面的诊断价值。方法:运用1.5T超导型MR扫描仪和体部相控阵线圈,采用二维屏气下、脂肪抑制、心电门控、K空间分段采集快速自... 目的:研究二维屏气结合三维导航技术对冠状动脉磁共振血管造影的成像,以评价此技术在缺血性心脏病方面的诊断价值。方法:运用1.5T超导型MR扫描仪和体部相控阵线圈,采用二维屏气下、脂肪抑制、心电门控、K空间分段采集快速自旋回波(2D-breath-holdfat-suppressedECG-gatedFLASHwithK-spacesegmentation),多角度双倾斜层面扫描,结合三维导航技术(3D-NavigatorCoronary MRA)对一组15例(10例健康志愿者和5例经心导管冠脉血管造影证实的冠心病人)进行冠脉MRA成像。结果:左冠主干、左前降支、在回旋支和右冠主干在MRA上均较好显示,二维屏气MRA在显示以上各支尤为突出,显示长度比文献报道略长;三维导航冠脉MRA为自由呼吸状态下可供选择的非屏气技术,通过MPR重建,具有可重复性和任意性,用于不合作病人显示冠脉主干。结论:二维屏气结合三维导航技术MRA对显示明显血液动力学冠脉狭窄≥50%病变上MRA总的敏感性为65%,为研究冠脉血管造影提供了无创伤检查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 冠脉血管造影 二维屏气 MRA 冠心病
下载PDF
111例冠状动脉造影正常患者临床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林德洪 邢波 +3 位作者 陆士娟 杜子军 陈漠水 苏雨江 《海南医学》 CAS 2006年第11期25-26,共2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在我院行冠脉造影正常的111例病人,探讨相关的临床资料,突显对疑诊冠心病患者行冠脉造影的重要性。方法总结自1996年8月至2003年12月冠脉造影正常的患者111例,进行临床分析。结果男性83例,女性28例,年龄24岁~76岁;有胸... 目的回顾性分析在我院行冠脉造影正常的111例病人,探讨相关的临床资料,突显对疑诊冠心病患者行冠脉造影的重要性。方法总结自1996年8月至2003年12月冠脉造影正常的患者111例,进行临床分析。结果男性83例,女性28例,年龄24岁~76岁;有胸闷痛症状者64例,占64/111(约58%);EKG提示心肌缺血31例,占31/111(约30%);44例接受Holter检查,显示心肌缺血11例,占11/44(约25%);接受心脏彩超检查者70例,提示有室壁运动异常者17例,占17/70(约24%);接受活动平板检查者11例,显示阳性5例,阴性6例;冠脉造影前,疑诊冠心病者86例,占86/111(约77%),经冠脉造影排除冠心病后最后的临床诊断多种多样,以心脏神经症居多,占39例,(39/86,约45%)。结论相当部分冠脉造影正常的患者临床表现及相关检查结果类似于冠心病患者,对疑诊冠心病患者冠脉造影检查至关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造影 冠状动脉正常 临床分析
下载PDF
多排CT在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介入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
13
作者 宋玮 卜军 +4 位作者 金叔宣 杜勇平 刘建平 何奔 王彬尧 《内科急危重症杂志》 2007年第3期131-133,共3页
目的:探讨多排计算机断层扫描造影技术(CTA)在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CTO)介入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5例进行过CTA检查的CTO患者。其中,介入治疗前进行CTA检查者11例;其余14例患者介入治疗前未进行CTA检查,在术后3d内完成CTA检查... 目的:探讨多排计算机断层扫描造影技术(CTA)在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CTO)介入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5例进行过CTA检查的CTO患者。其中,介入治疗前进行CTA检查者11例;其余14例患者介入治疗前未进行CTA检查,在术后3d内完成CTA检查。结果:11例介入治疗前进行CTA检查的患者中,有8例(73%)介入手术成功。14例介入治疗前未进行CTA检查的患者PCI均失败。介入治疗成功者CTO病变局部平均CT密度值是324±58Hu,平均PCI操作时间是73±31min,介入治疗失败者CTO病变局部平均CT密度值是560±131Hu(P<0.01)。平均PCI操作时间是120±41min(P<0.01)。结论:CTO病变局部CT密度值有助于预测介入手术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排CT造影 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 介入 治疗
下载PDF
血液循环速度与冠脉CT血管造影增强效果的相关性及对比剂优化方案
14
作者 谢友扬 张艳 +5 位作者 石威 王雪峰 顾华伟 王为苗 曹阳 储伟 《分子影像学杂志》 2021年第5期776-781,共6页
目的探究血液循环速度与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TA)增强效果的相关性,并分析对比剂优化方案。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4月于我院行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患者161例,按照血液循环速度分为快速组(n=32)、中等组(n=35)和缓慢组(n=94),分析血液... 目的探究血液循环速度与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TA)增强效果的相关性,并分析对比剂优化方案。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4月于我院行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患者161例,按照血液循环速度分为快速组(n=32)、中等组(n=35)和缓慢组(n=94),分析血液循环速度与增强效果关系,并将缓慢组分为A、B、C 3个亚组,A组与快速组、中等组使用的对比剂浓度和注射速率相同(均为碘浓度320 mgI/mL,速率5 mL/s);B组采用对比剂的碘浓度为350 mgI/mL,速率5.5 mL/s;C组采用对比剂的碘浓度为370 mgI/mL,速率5.5 mL/s,比较各组伪影发生、室间隔显示、冠脉CT值及图像质量情况。结果快速组、中等组、B组、C组产生伪影概率均低于A组,且快速组低于中等组,C组低于B组(P<0.05);快速组、中等组、B组、C组主动脉根部CT值、图像质量评分、室间隔显示评分均高于A组,且快速组高于中等组,C组高于B组(P<0.05)。结论血液循环速度能增加冠脉CTA增强效果,清晰显示室间隔,对于血液循环较慢者可适当增加对比剂浓度和注射速率以保证图像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循环速度 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 对比剂 冠心病
下载PDF
冠状动脉瘘
15
作者 凌美玲 叶剑定 +3 位作者 江一峰 蔡俊 郑志春 郭德文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2000年第3期176-179,共4页
目的:研究分析冠状动脉瘦的临床和影像诊断。材料和方法:收集 39例冠状动脉瘘,年龄 5岁~ 64岁(平均 25. 2岁);均有主动脉根部或(和)冠状动脉造影(DSA 19例,电影造影12例,大片快速换片8例)。结果:听诊有... 目的:研究分析冠状动脉瘦的临床和影像诊断。材料和方法:收集 39例冠状动脉瘘,年龄 5岁~ 64岁(平均 25. 2岁);均有主动脉根部或(和)冠状动脉造影(DSA 19例,电影造影12例,大片快速换片8例)。结果:听诊有连续性或双期性杂音28例,EKG正常或大致正常心电图18例,单支形成瘘37例,双支形成瘘2例,瘘口在右心室15例(RCA8例,LCA7例),右心房7例(RCA4例,LCA3例),肺动脉8例(RCA2例,LCA4例,双支2例),冠状静脉窦1例,左心室6例(RCA2例,LCA4例),左心房2例(RCA及LCA各1例)。发生在RCA19例,LCA20例,1例瘘口为两个,38例为单个。33例手术,手术发现瘘口大小0.2cm-2.2cm,合并动脉瘤11例。结论:先天性冠状动脉瘘较罕见,多瘘向右侧心腔,左右冠状动脉发生率相仿,DSA主动脉根部造影能做到正确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瘘 冠状动脉造影 DSA 诊断
下载PDF
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的临床应用价值
16
作者 李林霞 周炜 《中外医疗》 2009年第28期6-7,共2页
目的评价64层螺旋CT用于诊断冠状动脉病变的临床价值。方法搜集35例患者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的完整资料,并以近期实施的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SCA)结果为金标准进行对比,以评价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的应用价值。结果35例病例可... 目的评价64层螺旋CT用于诊断冠状动脉病变的临床价值。方法搜集35例患者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的完整资料,并以近期实施的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SCA)结果为金标准进行对比,以评价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的应用价值。结果35例病例可用于评估的冠状动脉共计356个节段,成功率91.28%。其中SCA共显示73个节段冠脉有中、重度狭窄(≥50%),其结果与冠状动脉成像结果比较,对病变诊断的敏感性为90.7%,特异性为95.3%,准确性为94.7%,阳性预测值为92.9%,阴性预测值为97.6%;支架术后7例,共11段血管段上有支架;搭桥术后2例,共4支桥血管。结论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作为一种无创的检查手段,在诊断冠状动脉病变中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适用于冠心病的早期筛查及冠状动脉搭桥和支架置入术前评价和术后复查的首选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选择性冠状动脉血管造影 冠状动脉疾病 64层螺旋CT
下载PDF
肥厚型心肌病冠状动脉造影特征 被引量:11
17
作者 吴元 乔树宾 +8 位作者 高润霖 陈纪林 杨跃进 秦学文 姚康宝 姚民 吴永健 陈珏 刘海波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2000年第3期137-138,共2页
目的 了解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冠状动脉造影有何特征性改变。方法 对我院自 1987年 8月至 1999年 8月 5 0例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冠状动脉造影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5 0例中 6例冠状动脉为左优势型 ,占 12 %。本组冠状动脉近端平均血管内径... 目的 了解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冠状动脉造影有何特征性改变。方法 对我院自 1987年 8月至 1999年 8月 5 0例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冠状动脉造影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5 0例中 6例冠状动脉为左优势型 ,占 12 %。本组冠状动脉近端平均血管内径测量值 :LM :(5 1± 1 0 )mm ,LADp :(4 2±1 0 )mm ,LCXp :(3 8± 0 9)mm ,RAp :(3 8± 0 9)mm ,与正常左冠状动脉近端平均血管内径 (LM :(4 6±0 6 )mm ,LADp :(3 7± 0 6 )mm ,LCXp :(3 4± 0 6 )mm比较 ,明显增粗 ,P≤ 0 0 5 ,而本组病例右冠状动脉与之比较差异无显著性。冠状动脉肌桥 14例 ,发生率为 2 8% (14 5 0 ) ,其中 12例位于前降支 ,且大多位于其中段。 13例冠状动脉有单支或多支≥ 5 0 %的狭窄病变 ,占 2 6 %。结论 本组冠状动脉造影特点 :冠状动脉左优势型的比例明显增高 ;冠状动脉血管粗大 ,以左冠状动脉增粗为主 ;冠状动脉肌桥发生率高 ,大多出现于前降支中段 ;约 1 4的患者合并冠状动脉狭窄 (≥ 5 0 %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病肥厚型 冠状动脉 冠状动脉造影 诊断
下载PDF
256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与冠状动脉造影对比分析 被引量:32
18
作者 孙宏亮 任安 +1 位作者 徐妍妍 王武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1753-1757,共5页
目的探讨256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CTA)在冠心病诊断中的价值并与冠状动脉造影(ICA)结果比较。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93例临床疑似和诊断为冠心病患者的影像资料,行256层螺旋CTA和常规ICA。管腔狭窄程度≥50%作为明显狭窄的诊断结果,检... 目的探讨256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CTA)在冠心病诊断中的价值并与冠状动脉造影(ICA)结果比较。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93例临床疑似和诊断为冠心病患者的影像资料,行256层螺旋CTA和常规ICA。管腔狭窄程度≥50%作为明显狭窄的诊断结果,检查结果与常规ICA结果对比分析,共分析了93例患者的372支血管共1349个可评估血管节段,ICA共发现215处狭窄。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AUC)评价CTA相对于ICA诊断的准确性。结果基于患者分析中,CTA对冠状动脉狭窄诊断的AUC为0.767(95%可信区间为0.578~0.956),敏感性为98.8%,特异性为54.5%,阳性预测值(PPV)为94.2%,阴性预测值(NPV)为85.7%;基于血管分析中,CTA对冠状动脉狭窄诊断的AUC为0.921(95%可信区间为0.888~0.954),敏感性为93.4%,特异性为90.8%,PPV为83.1%,NPV为96.6%;基于血管节段分析中,CTA对冠状动脉狭窄诊断的AUC为0.948(95%可信区间为0.927~0.969),敏感性为93.0%,特异性为96.6%,PPV为83.7%,NPV为98.6%。CTA对心率>70次/min和心率≤70次/min患者的冠状动脉狭窄诊断的AUC分别为0.951(95%可信区间为0.929~0.974)和0.964(95%可信区间为0.927~1.000)。结论 256层螺旋CTA作为无创的检查对血管狭窄诊断的敏感性高,有较高的预测价值;检查受心率影响较小,无需控制心率,可以作为冠心病患者早期筛查的可靠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层螺旋CT 冠状动脉造影 冠状动脉疾病
原文传递
冠状动脉心肌桥与缺血性心脏病的关系──附19例报告 被引量:16
19
作者 罗初凡 杜志民 +5 位作者 胡承恒 李怡 伍贵富 冯君 叶健烽 马虹 《新医学》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332-334,共3页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心肌桥与缺血性心脏病(IHD)的关系。方法:对用常规方法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检出的19例冠状动脉心肌桥的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018例中共检出冠状动脉心肌桥19例,发生率为0.94%。19例中有16例符合IHD的...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心肌桥与缺血性心脏病(IHD)的关系。方法:对用常规方法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检出的19例冠状动脉心肌桥的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018例中共检出冠状动脉心肌桥19例,发生率为0.94%。19例中有16例符合IHD的临床诊断标准;其中心肌桥段冠状动脉收缩期狭窄百分比(PSN)等于或大于75%者的心肌桥近段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比例(11/13)和严重程度0~3(2)均大于PSN小于75%者1/6和1~0(2),<0.05。结论:冠状动脉心肌桥可导致缺血性心脏病,心肌桥近段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可能与肌桥段冠状动脉收缩期狭窄的程度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血管造影术 冠状动脉硬化 冠状动脉疾病 诊断 心肌桥 缺血性心脏病
下载PDF
冠状动脉病变自身因素对CTA评价冠状动脉狭窄准确性的影响 被引量:11
20
作者 许楠 常时新 +7 位作者 郝楠馨 林翌 张国滨 汪波 刘伟 潘海红 晏玉秋 李树凤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82-185,共4页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病变自身因素对CTA评估血管狭窄程度准确性的影响。资料与方法60例临床拟诊疑为冠状动脉狭窄的患者同期行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TA)和冠状动脉血管造影检查(CAG)。CTA扫描采用64层螺旋CT及回顾性心电门控技术,以CAG结果...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病变自身因素对CTA评估血管狭窄程度准确性的影响。资料与方法60例临床拟诊疑为冠状动脉狭窄的患者同期行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TA)和冠状动脉血管造影检查(CAG)。CTA扫描采用64层螺旋CT及回顾性心电门控技术,以CAG结果为金标准,采用双盲法评价CTA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的准确性,并分析各种冠状动脉病变自身因素对评价狭窄准确性的影响。结果CTA诊断冠状动脉轻、中、重度狭窄的敏感性分别为76.47%、77.97%和85.71%,钙化斑块是导致64层螺旋CT评价冠状动脉狭窄假阳性最重要的自身因素(18/28,占64.29%),对于冠状动脉和其分支的狭窄程度的低估占假阴性结果的66.67%(20/30),壁冠状动脉和心肌桥的漏诊占假阴性结果的23.33%(7/30)。结论64层螺旋CT诊断冠状动脉重度狭窄具有较高的准确性,钙化斑块、心肌桥和小血管的狭窄病变本身均影响CTA评价狭窄的准确性,而非钙化斑块和支架/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后狭窄的诊断准确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冠状动脉血管造影术 冠状动脉疾病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