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动脉瘤形成的原因及预防措施 被引量:44
1
作者 孙懿 刘惠兰 《中国血液净化》 2005年第1期29-31,共3页
目的 本文就内瘘动脉瘤形成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探讨其预防措施。方法 选取我院透析患者 80例 ,鼻烟窝内瘘 9例 ,左、右前臂内瘘 71例 ,其中在同侧行二次手术为 16例 ;常规血液透析 ,内瘘穿刺方法为绳梯式和局域穿刺 ;透析后内瘘止血方... 目的 本文就内瘘动脉瘤形成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探讨其预防措施。方法 选取我院透析患者 80例 ,鼻烟窝内瘘 9例 ,左、右前臂内瘘 71例 ,其中在同侧行二次手术为 16例 ;常规血液透析 ,内瘘穿刺方法为绳梯式和局域穿刺 ;透析后内瘘止血方法为弹力绷带压迫法和透明胶带结合指压法。结果  80例中有动脉瘤共 13例 ,假性动脉瘤 1例 ,其中血液透析后采用弹力绷带环扎止血的有 12例 ,其余 2例为透明胶带结合指压法 ,10例穿刺部位动脉瘤中有 6例存在局域穿刺 ;瘘口手术术式在鼻烟窝、第二次瘘在同侧手臂及左、右前臂一次瘘处各出现 2例动脉瘤 ,前两者出现动脉瘤几率较多。结论 内瘘动脉瘤形成与血管局部反复穿刺、透析后止血方式及动脉硬化等因素有关 ,分析动脉瘤形成原因、提出预防措施对内瘘的长期保护有一定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透析 动静脉内瘘 动脉瘤形成
下载PDF
Signs of Aneurysm Formation Learned from Rubber Balloon Inflation
2
作者 Fumio Nogata Yasunari Yokota +6 位作者 Yoko Kawamura Hiroyuki Morita Yoshihiro Uno William R. Walsh Takahiko Kawamura Nigishi Hotta Kenji Kagechika 《Journal of Biosciences and Medicines》 2024年第11期556-571,共16页
Aneurysms can be classified into two main types based on their shape: saccular (spherical) and fusiform (cylindrical). In order to clarify the formation of aneurysms, we analyzed and examine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 Aneurysms can be classified into two main types based on their shape: saccular (spherical) and fusiform (cylindrical). In order to clarify the formation of aneurysms, we analyzed and examine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xternal force (internal pressure) and deformation (diameter change) of a spherical model using the Neo-Hookean model, which can be used for hyperelastic materials and is similar to Hooke’s law to predict the nonlinear stress-strain behavior of materials with large deformation. For a cylindrical model, we conducted an experiment using a rubber balloon. In the spherical model, the magnitude of the internal pressure Δp value is proportional to G (modulus of rigidity) and t (thickness), and inversely proportional to R (radius of the sphere). In addition, the maximum pressure Δp (max) is reached when λ (=expanded diameter/original diameter) is approximately 1.2, and the change in diameter becomes unstable (nonlinear change) thereafter. In the cylindrical model, localized expansion occurred at λ = 1.32 (λ = 1.98 when compared to the diameter at internal pressure Δp = 0) compared to the nearby uniform diameter, followed by a sudden rapid expansion (unstable expansion jump), forming a distinct bulge, and the radial and longitudinal deformations increased with increasing Δp, leading to the rupture of the balloon. Both models have a starting point where nonlinear deformation changes (rapid expansion) occur, so quantitative observation of the artery’s shape and size is important to prevent aneurysm form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neurysm formation Pressure-Inflation Characteristics Elastic Instability Expansion Signs Saccular and Fusiform
下载PDF
蛛网膜下腔出血炎症反应研究进展 被引量:1
3
作者 马乾 孙新刚 王荔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CAS 2017年第3期502-505,共4页
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是一种急危重症,致残致死率高。早期脑损伤(EBI)及迟发性脑损伤(DBI)是导致患者不良预后的主要原因。随着对EBI及DBI病理生理机制的不断研究,学者们认为二者可能是疾病在不同阶段的不同表现形式,具体机制有很多相似... 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是一种急危重症,致残致死率高。早期脑损伤(EBI)及迟发性脑损伤(DBI)是导致患者不良预后的主要原因。随着对EBI及DBI病理生理机制的不断研究,学者们认为二者可能是疾病在不同阶段的不同表现形式,具体机制有很多相似之处。炎症反应已经被证明贯穿SAH的发生发展,且炎症反应的程度同患者预后显著相关。在动物实验中,炎症反应抑制剂的使用也均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本文就蛛网膜下腔出血后炎症反应的研究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蛛网膜下腔出血 炎症反应 动脉瘤形成 早期脑损伤 迟发性脑损伤
原文传递
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机理的动物实验研究
4
作者 陈伯荣 朱国英 汪丽蕙 《北京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2年第1期18-20,83,共3页
利用新西兰纯系雄性白兔33只制作成髂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对狭窄血管进行腔内扩张成形术。22只兔被成功扩张的27支血管,扩张前后管径相比较,差异非常显著(P<0.001)。生理压灌注固定后观察扩张段血管内膜撕裂、斑块破碎、内膜与中膜分... 利用新西兰纯系雄性白兔33只制作成髂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对狭窄血管进行腔内扩张成形术。22只兔被成功扩张的27支血管,扩张前后管径相比较,差异非常显著(P<0.001)。生理压灌注固定后观察扩张段血管内膜撕裂、斑块破碎、内膜与中膜分离、中外膜向外伸展膨出等组织形态学改变。证实文献报道的关于内膜撕裂、局部动脉瘤形成是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的机理。未发现斑块压缩或重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成形术 内膜撕裂 动脉瘤
下载PDF
侧支循环对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未及时血运重建患者心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3
5
作者 朱华刚 孟帅 +3 位作者 贾若飞 杨铎 浦连美 金泽宁 《心肺血管病杂志》 CAS 2014年第6期791-794,共4页
目的:评价择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时,冠状动脉造影显示的侧支循环对于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未能及时血运重建患者心功能的影响。方法:纳入2012年4月至2014年2月间,在北京安贞医院急诊科就诊未能行急诊介入治疗的ST段抬高型心肌梗... 目的:评价择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时,冠状动脉造影显示的侧支循环对于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未能及时血运重建患者心功能的影响。方法:纳入2012年4月至2014年2月间,在北京安贞医院急诊科就诊未能行急诊介入治疗的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76例,入院后均择期行冠状动脉造影和介入治疗,成功开通罪犯血管。根据择期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按Rentrop方法评价侧支循环情况,分为有侧支循环组(n=33)和无侧支循环组(n=43)。分别于术后24小时内和术后30天应用超声心动图评价心功能情况。结果:PCI术后24小时内,有侧支循环组和无侧支循环组左心室射血分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出现室壁瘤的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0天门诊随访,有7例患者失访。术后30天超声结果显示两组的左心室射血分数和室壁瘤的发生比例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择期冠状动脉造影时显示的冠状动脉侧支循环可能与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未及时血运重建患者择期PCI术后的心功能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心肌梗死 侧支循环
下载PDF
瘤颈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破裂的单臂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李敏 顾志强 +2 位作者 周朋利 李振东 高展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8年第14期1530-1536,共7页
目的探讨动脉瘤颈部血管内弹簧圈栓塞术(ECE)治疗具有血泡形成颅内动脉瘤破裂(RICABF)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86例RICABF患者临床资料,包括继发性破裂/出血率,颈内动脉瘤栓塞率,残余/复发性动脉瘤,术中事件和栓塞后并发症,以... 目的探讨动脉瘤颈部血管内弹簧圈栓塞术(ECE)治疗具有血泡形成颅内动脉瘤破裂(RICABF)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86例RICABF患者临床资料,包括继发性破裂/出血率,颈内动脉瘤栓塞率,残余/复发性动脉瘤,术中事件和栓塞后并发症,以及格拉斯哥结局量表(扩展)(GOS-E)的改善。结果动脉瘤完全闭塞72个(72/86,83.7%),颈部残留12个(12/86,14.0%),残留动脉瘤2个(2/86,2.3%)。术后GOS-E评分3分3例(3.5%),4分10例(11.6%),5分73例(84.9%)。所有患者行随访血管造影(平均9.0个月)。复发3例(3/86,3.5%)。没有报告提示动脉瘤破裂或出血。结论瘤颈部ECE是RICABF的有效且安全的治疗方式,其长期有效性和安全性需要在前瞻性和比较性研究中进行调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破裂颅内动脉瘤 Bleb形成 假性动脉瘤 血管内栓塞 动脉瘤颈部栓塞 介入治疗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