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伦理类案的古今发生和裁判:伦理的司法安置
1
作者 伊涛 《荆楚法学》 2023年第2期136-150,共15页
案件发生若肇因于伦理驱动,如何安置伦理,便是司法不得不面对的问题。一旦安置不当,极易引发争论。而在有些案件中,无论怎么安置,都难以避免由旧案引发新案。结合四起古今类案来看,案件发生的伦理驱动蕴含着当事人的伦理遭遇,并非只是... 案件发生若肇因于伦理驱动,如何安置伦理,便是司法不得不面对的问题。一旦安置不当,极易引发争论。而在有些案件中,无论怎么安置,都难以避免由旧案引发新案。结合四起古今类案来看,案件发生的伦理驱动蕴含着当事人的伦理遭遇,并非只是简单的伦理义务。伦理遭遇所涉甚广,助推当事人为了维护伦理而不惜违法犯罪。本土原有的情理法框架即使已经囊括了自西舶来的法律,有时仍无法化解伦理与法律的冲突。伦理观念在古今中国人的所思所行中浮现,蕴含着儒学理念的原型意象。儒家伦理出现在当代,除了可以成为相关权利的内在构成,甚至可以因为在司法中获得妥当的安置而助益于法治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当防卫 复仇 儒家伦理 古今中西 情理法
原文传递
古今中西视野下新中国70年文学理论的演变(1949—2019) 被引量:10
2
作者 曾军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5期42-49,共8页
新中国70年文学理论在古今中西的视野中按“新中国(含‘文革’)文论”“新时期(含‘后新时期’)文论”和“新世纪(含‘新时代’)文论”展开其文论话语形成、转型和发展的演变轨迹。以毛泽东文艺思想作为标识的新中国文论话语体系具有承... 新中国70年文学理论在古今中西的视野中按“新中国(含‘文革’)文论”“新时期(含‘后新时期’)文论”和“新世纪(含‘新时代’)文论”展开其文论话语形成、转型和发展的演变轨迹。以毛泽东文艺思想作为标识的新中国文论话语体系具有承担贯彻国家文化战略的文艺政策、明确指导新中国文艺的创作与批评实践的重要功能;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的文论在西方文论的巨大影响下推进了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论话语体系的建设;新世纪文学形态和格局的剧变与文论界的自我反思成为新世纪文论话语建设的发展动力;“当代中国文论话语体系建设”成为“新时代”赋予文论建设的特殊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今中西 新中国70年文学理论 文论话语体系
下载PDF
启蒙的自我澄清:在神人、古今与中西之间 被引量:8
3
作者 任剑涛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5-16,245-249,共17页
启蒙具有相当复杂的内涵。启蒙与启蒙运动不能混为一谈。启蒙不是先知先觉者对后知后觉者的开启鸿蒙,而是人们对运用理性的共同提示。启蒙在神人、古今与中西之间划分出了界限,但并不是将相关的两者切割开来而已。启蒙筹划的是在"... 启蒙具有相当复杂的内涵。启蒙与启蒙运动不能混为一谈。启蒙不是先知先觉者对后知后觉者的开启鸿蒙,而是人们对运用理性的共同提示。启蒙在神人、古今与中西之间划分出了界限,但并不是将相关的两者切割开来而已。启蒙筹划的是在"人为自己立法"的总体处境下,人类如何面对启蒙的生存状态,谋划确切了解世界、有效改造社会的事业。就此而言,启蒙具有恒久的价值。对中国而言,启蒙是转型中国必予重视的基本精神,它既有利于推动中国人面对现实,也有助于中国人应接现代转型的任务,促使中国走出发展困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启蒙 神人 古今 中西
下载PDF
中华文明的现代复兴:意义界定与合理进路
4
作者 任剑涛 《学术前沿》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7期87-96,共10页
中华文明的复兴,可以在三个意义上加以界定:作为文明载体的中国的复兴,作为世界领先的文明体的复兴,作为现代文明构成部分的复兴。成为现代文明的组成部分是中华文明复兴的适当选择。以“现代”为的,才足以健康而有力地引导中华文明复... 中华文明的复兴,可以在三个意义上加以界定:作为文明载体的中国的复兴,作为世界领先的文明体的复兴,作为现代文明构成部分的复兴。成为现代文明的组成部分是中华文明复兴的适当选择。以“现代”为的,才足以健康而有力地引导中华文明复兴前行。为此,有必要在世界与国家的大小坐标中,准确理解中华文明复兴的含义。进而在“以西方为方法”和“以中国为方法”的两端之间,确立起“以世界为方法”理解中华文明复兴的理性进路。在此基础上,需要超越近代以降以审美眼光看待“现代”、总是追求理想化、乌托邦式的“现代”的心态,基于现实可行性谋划古今中西维度所约定的中国现代化进路,并以此实现中华文明的“现代”复兴,而非前现代或后现代式的“复兴”,并助力人类文明的健康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文明 古今中西 现代 复兴
下载PDF
古今中西之争:理解中国式现代化的二维架构
5
作者 崔发展 黄荣琴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3期34-40,共7页
中国式现代化蕴含着古今之争、中西之辩两个维度。“中国式”主要回答了这一“现代化”何以是中国的、为何不是西方的,有力回应了中西之争;“现代化”主要回答了这一“中国式”何以是现代的、为何不是古代的,有力回应了古今之争。中国... 中国式现代化蕴含着古今之争、中西之辩两个维度。“中国式”主要回答了这一“现代化”何以是中国的、为何不是西方的,有力回应了中西之争;“现代化”主要回答了这一“中国式”何以是现代的、为何不是古代的,有力回应了古今之争。中国式现代化之所以能够有效破解“古今中西之争”,正是因为中国共产党在百年历程中不断深化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理论认知与实践创造,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基底、以中国共产党为统领、以人民群众为依托,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中国式 现代化 古今中西之争 “两个结合”
下载PDF
试论以习近平文化思想破解文化的“古今中西之争”
6
作者 张国义 《廊坊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5-11,共7页
文化的“古今中西之争”涉及在文化建设中如何将中华传统文化由“古”变“今”,以及如何看待西方文化在中国文化现代化中的角色和地位问题。这是近代以来各历史时期文化建设的焦点问题,也是必答题。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文化的“古今中西之争”涉及在文化建设中如何将中华传统文化由“古”变“今”,以及如何看待西方文化在中国文化现代化中的角色和地位问题。这是近代以来各历史时期文化建设的焦点问题,也是必答题。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我们应在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指引下,以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破解“古今之争”,以坚定文化自信、促进文明交流互鉴破解“中西之争”,以“第二个结合”超越“体用之辨”,以守正创新的文化观承担新的文化使命,从而全方位破解文化建设中的“古今中西之争”,推动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文化思想 “古今中西之争” “第二个结合”
下载PDF
世界与中国:从哲学的视域出发——第22届国际中国哲学大会会议综述
7
作者 蔡添阳 《思想与文化》 2023年第1期383-398,共16页
当代中国哲学的研究折射出世界与中国的相遇,对此加以省思,一方面有助于为世界哲学的建构和发展提供理论资源,另一方面也有助于廓清中国哲学研究的基本视域。本文综述了由国际中国哲学学会与华东师范大学联合主办的第22届中国哲学大会... 当代中国哲学的研究折射出世界与中国的相遇,对此加以省思,一方面有助于为世界哲学的建构和发展提供理论资源,另一方面也有助于廓清中国哲学研究的基本视域。本文综述了由国际中国哲学学会与华东师范大学联合主办的第22届中国哲学大会研讨成果,并从会议议题、思考进路与问题探索三个方面对大会内容进行回溯性整理:大会议题丰富,体现出哲学理论的深度与研究过程的曲折;思考进路多样化,反映了史思结合与哲学理论和哲学史间的紧密关联;哲学方法的拓展,也折射出学术范式的种种变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22届国际中国哲学大会 中国哲学 世界哲学 “古今中西”之争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