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天然气基础地质理论研究新进展与勘探领域 被引量:20
1
作者 李剑 王晓波 +8 位作者 魏国齐 杨威 谢增业 李志生 国建英 王义凤 马卫 李君 郝爱胜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37-45,共9页
随着天然气勘探向深层、超深层、非常规等领域拓展,勘探对象日趋复杂,需要不断完善现有的天然气基础地质理论,以指导勘探和发现更多的大气田。为此,"十二五"以来,在开展天然气基础地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分析探讨了今后大气田... 随着天然气勘探向深层、超深层、非常规等领域拓展,勘探对象日趋复杂,需要不断完善现有的天然气基础地质理论,以指导勘探和发现更多的大气田。为此,"十二五"以来,在开展天然气基础地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分析探讨了今后大气田勘探的重点领域。结果表明:(1)"十二五"以来完善了有机质全过程生烃理论,丰富和发展了干酪根热降解生烃、有机质接力成气等有机质生烃地质理论;(2)建立了多元天然气成因鉴别新方法、不同类型封盖层定量评价方法、低生烃强度区致密砂岩气成藏理论、古老碳酸盐岩大气田成藏理论,丰富和发展了天然气生成、天然气成因鉴别和天然气成藏等基础地质理论,有效指导了近年来我国重点盆地大气田的勘探突破和重大发现。结论认为:(1)古老碳酸盐岩、致密砂岩、前陆区、页岩、火山岩等是今后大气田勘探的主要领域;(2)克拉通和前陆盆地仍是大气田勘探的重点领域,古隆起、平缓斜坡、冲断带是大气田的主要富集区带;(3)古老层系、深层领域是未来天然气勘探的重点方向;(4)海相盆地原油裂解气、致密砂岩气和页岩气是未来天然气储量、产量增长的重要接替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气 基础地质理论 新进展 勘探领域 古老碳酸盐岩 致密砂岩 克拉通 前陆盆地 大气田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寒武系-奥陶系碳酸盐岩储层固体沥青特征、成因及其油气地质意义
2
作者 王怡帅 贾连奇 +5 位作者 范立勇 马占荣 罗晓容 张洁 石可爱 秦彪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50-62,共13页
鄂尔多斯盆地寒武系—奥陶系古老碳酸盐岩储层是天然气勘探的重要接替领域,近期在该套地层中发现了固体沥青,研究固体沥青特征及成因可以更准确地认识油气成藏的过程。为此,运用岩心、显微镜、扫描电镜观察,结合激光拉曼、X射线能谱以... 鄂尔多斯盆地寒武系—奥陶系古老碳酸盐岩储层是天然气勘探的重要接替领域,近期在该套地层中发现了固体沥青,研究固体沥青特征及成因可以更准确地认识油气成藏的过程。为此,运用岩心、显微镜、扫描电镜观察,结合激光拉曼、X射线能谱以及饱和烃色谱—质谱等分析测试手段,分析了固体沥青的形态、元素组成、成熟度以及生物标志化合物等特征,研究了固体沥青成因类型以及演化过程,并探讨了不同成因固体沥青的分布及其油气地质意义。研究结果表明:①寒武系—奥陶系碳酸盐岩储层固体沥青热演化程度普遍较高,充填在裂缝、缝合线以及晶间孔隙中,且方解石脉体中发育沥青包裹体;②沥青成因类型以热化学蚀变(TCA)成因为主,并发育硫酸盐热化学还原作用(TSR)成因以及气侵脱沥青成因沥青,TSR和TCA形成的沥青反射率高,热演化程度较高,其中TSR形成的沥青S/C较高,而气侵脱沥青形成的沥青反射率低,部分可见气孔;③TCA成因沥青在研究区寒武系—奥陶系均有分布;而TSR成因沥青和气侵脱沥青主要分布在盆地中部的马家沟组;④TSR成因沥青形成时间早于TCA成因沥青,并形成于原油充注且水溶硫酸盐供给充分的地区,随着地层温度逐渐升高,原油发生裂解形成TCA成因沥青,而气侵脱沥青形成于后期地层抬升过程中天然气侵入导致残留原油发生的脱沥青作用。结论认为,3种不同成因的固体沥青形成机制的差异说明研究区经历了原油充注、裂解生成油型气、蚀变改造等油气成藏演化过程,研究认识对于深层—超深层油气形成演化和成藏潜力分析具有较好的科学意义和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寒武系—奥陶系 古老碳酸盐岩 固体沥青 硫酸盐热化学还原作用 原油裂解 气侵脱沥青
下载PDF
碳酸盐岩储层模拟与地球化学实验技术进展及应用 被引量:10
3
作者 沈安江 胡安平 +1 位作者 梁峰 佘敏 《中国石油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6-29,共14页
中国海相碳酸盐岩具年代老、埋藏深、经历多旋回构造—成岩叠加改造的特点,导致储层非均质性强、成因复杂,储层发育主控因素与成藏过程研究难度大。依托国家“十一五”“十二五”“十三五”碳酸盐岩油气专项和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 中国海相碳酸盐岩具年代老、埋藏深、经历多旋回构造—成岩叠加改造的特点,导致储层非均质性强、成因复杂,储层发育主控因素与成藏过程研究难度大。依托国家“十一五”“十二五”“十三五”碳酸盐岩油气专项和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碳酸盐岩储层重点实验室,开展有针对性的储层模拟和地球化学实验技术攻关,取得3项进展:(1)基于多阶段—连续流装置、渗透率在线检测和可视化装置、高温高压流体原位检测改进装置,解决了中国多旋回叠合盆地古老深层碳酸盐岩储层模拟实验的难题,为埋藏溶蚀孔洞预测和评价、埋藏环境孔喉结构发育样式和演化路径研究提供了手段;(2)建立了以碳酸盐矿物激光原位U—Pb同位素测年为核心的9项微区多参数地球化学实验分析技术,解决了储层成因研究中的定年、定温和定流体属性的难题;(3)微区多参数地球化学实验分析技术的创新应用,解决了绝对年龄坐标系下构造—埋藏史、成岩—孔隙演化史、烃源岩埋藏和成烃史、油气成藏史重建的多解性和不确定性难题,为碳酸盐岩油气勘探研究发挥了重要的支撑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老海相碳酸盐岩 微区多参数地球化学实验分析技术 储层模拟实验技术 储层成因与分布规律 油气勘探应用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