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0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数字人文视域下的古籍数字化与古典知识库建设问题 被引量:53
1
作者 陈力 《中国图书馆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36-46,共11页
“数字人文”是在传统人文研究中引入数字技术及方法来研究人类社会各种文化现象的新型跨学科研究范式。在涉及古代社会与文化研究领域,数字人文研究除了采用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等研究方法以外,还需要一些基础条件,包括如何让计算机... “数字人文”是在传统人文研究中引入数字技术及方法来研究人类社会各种文化现象的新型跨学科研究范式。在涉及古代社会与文化研究领域,数字人文研究除了采用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等研究方法以外,还需要一些基础条件,包括如何让计算机利用和理解古代文献和古代文化,古籍数字化和古典知识库建设就是数字人文研究所必须的基础条件。古籍数字化主要涉及两个方面的问题:一个是计算机编码汉字,尤其是异体字和异形字的编码问题;另一个是计算机图像识别并转换为字符的能力问题。古典知识库是对古籍内容进行数据统计、信息和知识挖掘的基础,需要从语言、时间、地理、体系化、联结古今等维度筹划古典知识库建设,以助力数字人文的研究。图1。表1。参考文献1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人文 古籍整理研究 古籍数字化 古典知识库
下载PDF
古籍数字化研究进展述评(2009-2019) 被引量:39
2
作者 李明杰 张纤柯 陈梦石 《图书情报工作》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30-137,共8页
[目的/意义]对古籍数字化研究历程和现状进行梳理,以探寻古籍数字化研究的发展趋势。[方法/过程]运用CiteSpace软件对近10年来古籍数字化研究的作者、关键词进行共现图谱分析,分析期刊论文研究及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的主要研究领域和主题分... [目的/意义]对古籍数字化研究历程和现状进行梳理,以探寻古籍数字化研究的发展趋势。[方法/过程]运用CiteSpace软件对近10年来古籍数字化研究的作者、关键词进行共现图谱分析,分析期刊论文研究及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的主要研究领域和主题分布,对现有古籍数字化产品的主要功能进行考察和体验。[结果/结论]总结出我国近10年来古籍数字化研究的3大总体特征和5个主要问题,指出在学术传承、用户需求、信息技术发展的驱动下,面向知识服务是未来古籍数字化研究的必然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籍数字化 知识服务 学术传承 用户需求 技术发展
原文传递
大规模中国历代存世典籍知识图谱构建研究 被引量:35
3
作者 欧阳剑 梁珠芳 任树怀 《图书情报工作》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26-135,共10页
[目的/意义]探索构建中国历代存世典籍知识图谱,以为研究者挖掘海量古籍书目数据背后隐藏的知识提供一站式平台,拓展古籍知识服务内涵,同时,大规模的典籍知识图谱也是机器智能的重要基础。[方法/过程]通过知识图谱技术对中国历代存世典... [目的/意义]探索构建中国历代存世典籍知识图谱,以为研究者挖掘海量古籍书目数据背后隐藏的知识提供一站式平台,拓展古籍知识服务内涵,同时,大规模的典籍知识图谱也是机器智能的重要基础。[方法/过程]通过知识图谱技术对中国历代存世典籍进行知识组织,从需求层、模型层、应用层3部分构建一个典籍知识图谱框架模型,通过人机协作进行典籍数据抽取及多源数据融合,完成数据的整理,并对典籍知识图谱实体类型及属性、典籍知识图谱实体关系及类型进行分析与定义。[结果/结论]所构建的典籍知识图谱包含649549种古籍实体、221783位典籍责任者、1498383个古籍版本、13960个地名节点,形成了一个立体、多维、多用途的古籍知识关联网络,对全球目前存世的主要中国历代典籍书目信息进行了较全面描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籍 知识组织 知识图谱 人文研究 数字人文
原文传递
知识服务背景下古籍VR阅读推广研究 被引量:31
4
作者 傅宝珍 《图书馆工作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08-115,共8页
本文分析了古籍阅读推广中文献不易获取、阅读理解困难等困境,指出古籍数字化的缺陷,提出古籍VR阅读的设想,并从建立虚拟古籍阅览室、构建古籍VR阅读系统、构建古籍VR阅读资源库等方面探讨古籍VR阅读推广实施路径,以帮助读者阅读古籍,... 本文分析了古籍阅读推广中文献不易获取、阅读理解困难等困境,指出古籍数字化的缺陷,提出古籍VR阅读的设想,并从建立虚拟古籍阅览室、构建古籍VR阅读系统、构建古籍VR阅读资源库等方面探讨古籍VR阅读推广实施路径,以帮助读者阅读古籍,理解文本内容,弘扬传统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书馆 阅读推广 古籍 VR阅读 知识服务
下载PDF
方志类古籍中物产名与别名关系的可视化——基于社会网络分析技术视角 被引量:19
5
作者 李娜 包平 《图书馆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08-114,共7页
文章以《方志物产》山西分卷为研究语料,抽取其中蕴含的物产名与别名的关联关系为数据对象,借助社会网络分析技术,通过线值、点度、个人中心网络、连通子网络等维度,可视化地展示物产名与别名之间的网络关系,进而从不同的视角进行知识... 文章以《方志物产》山西分卷为研究语料,抽取其中蕴含的物产名与别名的关联关系为数据对象,借助社会网络分析技术,通过线值、点度、个人中心网络、连通子网络等维度,可视化地展示物产名与别名之间的网络关系,进而从不同的视角进行知识关联分析,探讨社会网络分析技术在方志类古籍知识挖掘中的应用。研究表明: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在方志类古籍的知识挖掘方面有良好的应用效果,不仅提升了资料的研究支持功能,也展现了运用数字人文手段智能化处理方志类古籍文献并进行知识发现的良好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网络分析 方志物产 古籍整理 知识挖掘 物产名 别名
下载PDF
古籍修复工作中的知识管理 被引量:17
6
作者 许卫红 王阿陶 《大学图书馆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45-49,共5页
分析了古籍修复工作中的知识构成,提出构建融合古籍修复档案管理和工作流管理的集成系统,并打造知识共享平台,从而在古籍修复工作中实现知识管理,以提高工作效率。
关键词 古籍修复 知识管理 工作流 知识共享
下载PDF
中医古籍知识深度利用方法与知识库构建 被引量:14
7
作者 李兵 张华敏 +6 位作者 李莎莎 董燕 侯酉娟 刘思鸿 李斌 张伟娜 吴蕾 《中国数字医学》 2018年第8期33-35,共3页
目的:总结当前中医古籍知识深度利用与知识库构建的方法及存在问题并提出对策。方法:对中医古籍知识化研究现状和常用的知识分析与挖掘方法进行综述。结果:在数字化基础上的中医古籍知识深度利用研究与知识库构建不断深入,知识组织、计... 目的:总结当前中医古籍知识深度利用与知识库构建的方法及存在问题并提出对策。方法:对中医古籍知识化研究现状和常用的知识分析与挖掘方法进行综述。结果:在数字化基础上的中医古籍知识深度利用研究与知识库构建不断深入,知识组织、计算机辅助分词、数据挖掘、知识图谱及语义本体方法被广泛应用,但仍存在概念及语义规范化不足、基础词表和语料库缺乏等问题。结论:实现中医古籍知识开发与服务需要从基础数据资源积累、方法学探索、术语词表建设、语义关联及专题知识库构建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籍知识库 知识服务 中医古籍 知识发现
下载PDF
典籍分类与近代中国知识系统之演化 被引量:14
8
作者 左玉河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48-59,共12页
清末民初 ,中国典籍分类法突破“四部”分类框架后 ,逐渐形成了“新旧并行”局面 ,并随着杜威十进法的引入 ,转向西方近代图书分类法。由于典籍分类与知识系统之分类密切相关 ,故典籍分类之演变 ,不仅仅是改变典籍分类法之简单问题 ,而... 清末民初 ,中国典籍分类法突破“四部”分类框架后 ,逐渐形成了“新旧并行”局面 ,并随着杜威十进法的引入 ,转向西方近代图书分类法。由于典籍分类与知识系统之分类密切相关 ,故典籍分类之演变 ,不仅仅是改变典籍分类法之简单问题 ,而且是中国传统知识系统向西方近代知识系统转变之重大问题 ,是中国知识系统在晚清时期重建之重要体现。所以 ,以杜威十进分类法替代四部分类法之过程 ,既是将四部分类体系下之典籍拆散 ,归并到十进分类体系的各种学科门类中之过程 ,也是将“四部”知识系统整合到西方近代知识系统中的过程。正是在典籍分类法之此消彼长的演进过程中 ,“四部之学”逐渐被分解、消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典籍分类 十进法 新旧并行制 四部之学 知识系统
下载PDF
数字人文视域下图书馆古籍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被引量:13
9
作者 王红 杨晴 《图书情报导刊》 2022年第7期1-6,共6页
运用网络调查法,对我国31个省级公共图书馆的古籍数字资源建设情况进行了调查,发现其存在自建古籍资源数据库较少且功能单一、利用率不高、开放性不足、重复建设严重、缺乏对古籍资源的深入挖掘等问题,基于这些问题,从数字人文的角度出... 运用网络调查法,对我国31个省级公共图书馆的古籍数字资源建设情况进行了调查,发现其存在自建古籍资源数据库较少且功能单一、利用率不高、开放性不足、重复建设严重、缺乏对古籍资源的深入挖掘等问题,基于这些问题,从数字人文的角度出发,提出了公共图书馆应重视数字人文技术的应用、合作构建古籍资源开放交流平台、依托特色地方馆藏开展数字人文项目、完善古籍数字化人才的培养等具体措施,以期为古籍数字化研究提供全新的视角,进而推动古籍数字化向知识服务方向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人文 古籍数字化 知识加工 知识服务
下载PDF
数字人文视角下的古籍知识关联探析 被引量:11
10
作者 王丽丽 张宁 《农业图书情报学报》 2022年第9期51-59,共9页
[目的/意义]数字人文方兴未艾,为古籍知识关联的实现提供了重要现代科技手段。对古籍内容挖掘与知识关联进行研究,有助于提升古籍资源开发水平与服务质量,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方法/过程]通过文献综述和网络调... [目的/意义]数字人文方兴未艾,为古籍知识关联的实现提供了重要现代科技手段。对古籍内容挖掘与知识关联进行研究,有助于提升古籍资源开发水平与服务质量,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方法/过程]通过文献综述和网络调研,梳理数字人文视角下古籍知识关联的研究,探讨古籍知识关联的关键环节,通过古籍知识关联应用举例分析古籍知识关联的壁垒。[结果/结论]数字人文视角下,从文献单元层次的组织深入到知识单元层次的组织,借助数据分析技术、机器学习、可视化技术等,可实现古籍知识关联。古籍知识关联起点是文献组织,基础是古籍数据,本质是知识组织。古籍知识关联可进行方志与家谱挖掘、钤印知识网络发现、特定时期与地域学者研究脉络与交往分析等,但在实施中仍面临知识元处理难度大、技术要求高、集成平台少等壁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籍整理 数字人文 知识关联 知识元
下载PDF
基于古籍胸痹病机的知识图谱研究 被引量:11
11
作者 叶斌 周玉杰 乐毅敏 《亚太传统医药》 2020年第7期153-155,共3页
目的:基于中医辨证论治理论架构,从中医古籍文本中提取胸痹证治知识元、语义、关系等,构建本体化的胸痹证治知识库,分析胸痹的证治规律,并以图片的形式展示胸痹辨证论治知识图谱,为直观理解胸痹心痛辨证论治的基本理论和指导胸痹的临床... 目的:基于中医辨证论治理论架构,从中医古籍文本中提取胸痹证治知识元、语义、关系等,构建本体化的胸痹证治知识库,分析胸痹的证治规律,并以图片的形式展示胸痹辨证论治知识图谱,为直观理解胸痹心痛辨证论治的基本理论和指导胸痹的临床治疗提供借鉴。方法:选择胸痹研究中引用较多的20部中医古籍为研究对象,对文献进行知识元标记、入库以及语义提取和关联分析,构建胸痹中医辨证论治知识图谱。结果:从古籍中摘录胸痹相关文本364条,其中有关胸痹的证治知识内容186条,方剂知识内容164条,其他14条;病因频数统计分析结果显示胸痹常见的病因有饮食不当、寒邪、风邪、劳倦体虚、热邪、气滞痰凝、情志失调、瘀血内阻、气虚以及虫毒感染;病机关联分析显示寒气乘心、肾阳虚、水饮停心、瘀血痹阻心胸等联系密切。结论:研究构建的胸痹中医辨证论治知识图谱直观反映了胸痹的辨证与治疗的各种关系,有利于理解中医古籍对胸痹的证治知识。知识图谱作为一种直观、多维的知识展示方式,适用于中医古籍知识的整理,该研究方法对中医古籍的整理具有方法学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籍 胸痹 病机 知识图谱
下载PDF
古籍注疏的知识表示与语义化建模研究 被引量:5
12
作者 王晓光 翁梦娟 +1 位作者 侯西龙 雷珏莹 《中国图书馆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75-91,共17页
注疏是对古代典籍注释及再注释而形成的文本,不仅反映注疏者对古籍文本的认知理解,也是后人理解、传承与传播思想与文化的重要基础。利用本体和纳米出版物等语义技术对注疏文本进行知识表示和语义化建模,可以揭示注疏文献中蕴含的知识... 注疏是对古代典籍注释及再注释而形成的文本,不仅反映注疏者对古籍文本的认知理解,也是后人理解、传承与传播思想与文化的重要基础。利用本体和纳米出版物等语义技术对注疏文本进行知识表示和语义化建模,可以揭示注疏文献中蕴含的知识间的语义关系,并实现注疏文献的语义化出版与再造。为验证注疏知识表示和语义化建模方法的可行性及实用性,本文设计了包含引用关系的阐释本体,并以部分注疏文本为语料,实现了以纳米出版物为独立出版单位的注疏语义化表示与引用关系推断。实验证明,阐释本体可作为单语篇注疏知识单元结构化和跨语篇注疏知识单元关联化的数据模型,助力注疏文献的数据化处理与价值增值。注疏知识的语义化表示路径可以为古籍知识库建设、语义出版和数字化再造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籍注疏 阐释本体 知识表示 纳米出版物 古籍整理
下载PDF
古籍数字资料应用与史学研究 被引量:7
13
作者 王文涛 《史学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19-125,共7页
古籍数字化与当代先进的信息技术的结合日益紧密,古籍数字资料在史学研究中的应用也日趋密切。检索结果和文献出处一次性输出为一个文件,是优秀古籍检索软件应当具有的功能。对于检索到的数字资料,如何进一步归类整理,如何从海量信息中... 古籍数字化与当代先进的信息技术的结合日益紧密,古籍数字资料在史学研究中的应用也日趋密切。检索结果和文献出处一次性输出为一个文件,是优秀古籍检索软件应当具有的功能。对于检索到的数字资料,如何进一步归类整理,如何从海量信息中获取知识发现,是数字资料应用中带有普遍性的新问题。逻辑概念的分类、归纳、排比、筛选和分析综合等,非文字处理软件所长,可以使用电子表格、数据库或其他文本软件与文字处理软件协同工作。当然,检索不能代替研究,将扎实的学术功底与先进的电脑网络知识相结合,才能充分利用与享受信息技术带来的方便快捷,提高学术研究的效率和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籍 数字资料 知识发现 史学研究
原文传递
岭南温病古籍知识库构建的思路探讨 被引量:7
14
作者 汤伟平 许坚 +1 位作者 李兵 吴蕾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0年第11期136-139,共4页
岭南温病学是中医药学领域一个重要的学术流派,自晋代以降,古籍记载了大量岭南温病医家的学术思想与病案。将本体引入古籍数字资源中,可将散在的信息集中并使其具有关联性。本文在总结古籍知识库研究现状的基础上,探讨如何基于本体构建... 岭南温病学是中医药学领域一个重要的学术流派,自晋代以降,古籍记载了大量岭南温病医家的学术思想与病案。将本体引入古籍数字资源中,可将散在的信息集中并使其具有关联性。本文在总结古籍知识库研究现状的基础上,探讨如何基于本体构建岭南温病古籍知识库的思路,包括信息提取和转换、自动语义标注、本体和本体知识库的构建,以及信息挖掘等,进而探索古籍中的隐含知识,实现古籍文献的知识提取、知识推理与知识发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岭南 温病 古籍 知识库
下载PDF
古籍数字化与学术异化 被引量:6
15
作者 吴夏平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31-135,共5页
历史经验表明,技术革新必将导致学术变异。古籍数字化对现代学术进程具有积极作用,但同时也带来负面效应,或可导致学术异化。以下三方面值得特别注意:一是知识被遮蔽伪化研究论断;二是数字鸿沟拉大区域学术落差;三是技术伪装学问使伪学... 历史经验表明,技术革新必将导致学术变异。古籍数字化对现代学术进程具有积极作用,但同时也带来负面效应,或可导致学术异化。以下三方面值得特别注意:一是知识被遮蔽伪化研究论断;二是数字鸿沟拉大区域学术落差;三是技术伪装学问使伪学术加剧。因此,积极开发语义检索系统,加大研发主体公益性与商业性协作力度,正确使用数字化成果,应是去除信息时代学术异化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籍数字化 学术异化 知识遮蔽 数字鸿沟 技术伪装学问
下载PDF
融合不同语义知识的中国古代典籍机器翻译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吴梦成 林立涛 +2 位作者 吴娜 许乾坤 王东波 《情报资料工作》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97-104,共8页
[目的/意义]文章旨在探究将不同语义知识融入机器翻译模型能否增强机器翻译的效果以及何种语义知识的作用更为显著,以助力机器翻译研究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传播。[方法/过程]研究选取了30万对精加工的《二十四史》“古代汉语-现... [目的/意义]文章旨在探究将不同语义知识融入机器翻译模型能否增强机器翻译的效果以及何种语义知识的作用更为显著,以助力机器翻译研究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传播。[方法/过程]研究选取了30万对精加工的《二十四史》“古代汉语-现代汉语”平行语料作为实验数据,基于神经机器翻译OpenNMT模型,通过三种不同的特征融合方法,将词边界知识、词性知识、实体知识和依存句法知识分别融入机器翻译模型的训练过程中。[结果/结论]不同语义知识与模型的融合对典籍翻译效果有不同的影响,词边界知识、词性知识、实体知识对机器翻译任务有一定的贡献且实体知识的贡献最大,依存句法知识无明显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籍文献 语义知识 《二十四史》 机器翻译
原文传递
古籍数字资源的知识库建设解析 被引量:3
17
作者 程佳羽 史睿 《数字图书馆论坛》 2006年第12期1-4,11,共5页
从古籍的特点出发,本文探讨了古籍数字化的发展趋势,介绍了古籍数字资源知识库建设的相关概念,如本体、知识管理、知识发现等。对古籍知识库的设计理念、构筑方式等进行了解析,并由此对新型数字图书馆的构建模式提出了设想。
关键词 古籍数字化 本体 知识管理 知识库 数字图书馆
下载PDF
知识链理论指导下的经典古籍主题导读实践与思考 被引量:3
18
作者 孙雅楠 李文林 《中华医学图书情报杂志》 CAS 2017年第8期65-68,共4页
提出了基于知识链的主题导读活动,即以明确的主题内容为核心,围绕经典古籍所承载的思想、文化、制度、语言文字、书籍刻写制作以及版本流传演变等系列知识进行关联整理,对读者的经典阅读具有较好的促进作用。以《肘后方》古籍版本展为例... 提出了基于知识链的主题导读活动,即以明确的主题内容为核心,围绕经典古籍所承载的思想、文化、制度、语言文字、书籍刻写制作以及版本流传演变等系列知识进行关联整理,对读者的经典阅读具有较好的促进作用。以《肘后方》古籍版本展为例,对活动的内容遴选、形式设计、活动实施进行分析,提出了基于知识链的经典古籍主题导读模式,为中医药古籍阅读推广提供参考,也为相关院校图书馆开展国学经典的阅读推广提供思路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典古籍 主题导读 古籍版本 知识链 阅读推广
下载PDF
面向古文自然语言处理生成任务的大语言模型评测研究
19
作者 朱丹浩 赵志枭 +4 位作者 张一平 孙光耀 刘畅 胡蝶 王东波 《信息资源管理学报》 CSSCI 2024年第5期45-58,共14页
大语言模型的频繁发布为大语言模型的评测研究带来了机遇与挑战,针对通用领域大语言模型的评测体系日趋成熟,而面向垂直领域的大语言模型评测仍在起步阶段,本文以古文领域评测为切入点,从语言和知识两个维度构建了一批古籍领域评测任务... 大语言模型的频繁发布为大语言模型的评测研究带来了机遇与挑战,针对通用领域大语言模型的评测体系日趋成熟,而面向垂直领域的大语言模型评测仍在起步阶段,本文以古文领域评测为切入点,从语言和知识两个维度构建了一批古籍领域评测任务,并选取当前各大榜单中性能较为优越的13个通用领域大语言模型进行评测。评测结果显示,ERNIE-Bot在古籍领域知识方面遥遥领先于其他模型,而GPT-4模型在语言能力方面表现出最佳性能,在开源模型中,ChatGLM系列模型表现最为出色。通过构建评测任务和数据集,制定了一套适用于古籍领域的大语言模型评测标准,为古籍领域大语言模型性能评测提供了参考,也为后续古籍大语言模型训练过程中的基座模型选取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语言模型 生成式任务 大模型评测 古籍 领域知识
下载PDF
巴蜀中医古籍知识库建设思路的探讨
20
作者 张肖瑾 林英 赵琼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4年第32期98-102,共5页
巴蜀中医药古籍是极具地方特色的珍贵民族文化遗产和精神财富,为我国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增添了光辉篇章。目前,巴蜀中医古籍存在存藏状况不清、整理研究欠缺、古籍所蕴含的知识传承推广艰难等问题。巴蜀中医古籍知识库集书目、全文数据、... 巴蜀中医药古籍是极具地方特色的珍贵民族文化遗产和精神财富,为我国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增添了光辉篇章。目前,巴蜀中医古籍存在存藏状况不清、整理研究欠缺、古籍所蕴含的知识传承推广艰难等问题。巴蜀中医古籍知识库集书目、全文数据、深度挖掘利用为一体,以建设综合性数据集成知识库、构建可开展深层次知识挖掘的中医古籍数据平台为目标,以巴蜀中医古籍原始文献库、巴蜀中医温病特色专题库、巴蜀中医手稿文献库、巴蜀中医名家处方脉案库等为建设内容,以期为巴蜀中医药研究提供便捷、高效、多样的检索与知识发现路径,促进巴蜀中医药学术的传承和创新发展,同时为同类中医古籍知识库建设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蜀 中医 古籍 知识库 建设思路 设计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