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41篇文章
< 1 2 4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胃管成形术在食管重建中的可行性研究 被引量:128
1
作者 张灿斌 李简 +1 位作者 郑建 王强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5年第3期175-179,共5页
目的食管次全切后用胃代替食管行食管-胃颈部吻合术临床上应用最多,为了使替代食管的胃有足够的长度和丰富的血液供应,减少术后吻合口瘘的发病率,我们设计了切除贲门和小弯侧胃组织,将胃作成管状来满足颈部吻合的要求.我们研究的目的就... 目的食管次全切后用胃代替食管行食管-胃颈部吻合术临床上应用最多,为了使替代食管的胃有足够的长度和丰富的血液供应,减少术后吻合口瘘的发病率,我们设计了切除贲门和小弯侧胃组织,将胃作成管状来满足颈部吻合的要求.我们研究的目的就是对这一术式进行基础和临床的可行性研究.方法胃管成形术通过距大弯4~5 cm作一平行曲线,用电刀切开胃的浆肌层,在浆肌层和粘膜下层之间游离,分别切开上述两层,切除贲门和小弯侧胃组织,分别缝合粘膜层和浆肌层.传统方法是在贲门上1 cm切断食管下段,双U字缝合食管断端,用胃浆肌层包埋该断端.本文胃管成形术38例,传统方法60例,将病人分成两组,术中分别测量胃的长度,用激光多普勒血流测量仪测量胃的血流量和吻合口处组织血流量,统计术后吻合口瘘的发病率.结果胃管成形术后胃的长度明显长于传统手术组,分别为38.5±3.2 cm和30.2±3.6 cm (P<0.01),吻合口处胃组织血流量,胃管成形术为16.8±2.3 ml/min/100 g,传统方法组为10.5±3.2 ml/min/100 g,两者之间存在明显差异(P<0.01).术后吻合口瘘的发生率后者明显高于胃管成形术(P<0.05).结论胃管成形术使管状胃明显延长,胃组织血流量也显著增多,此种方法可以使胃有足够的长度在胸腔内或颈部任何部位进行吻合,使吻合口处有丰富的血供和相对无张力,术后吻合口瘘的发生率明显降低.我们认为此种技术对食管癌食管次全切除,用胃重建食管是可靠的并且术后并发症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切除 管状胃 组织血流量 吻合口瘘
下载PDF
机械吻合在食管外科中的应用(1605例经验总结) 被引量:113
2
作者 孙玉鹗 于长海 戴为民 《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20-21,共2页
1980年8月至1994年2月应用机械方法对1605例食管癌和贲门癌切除后进行吻合。男1281例,女324例。年龄28~81岁,其中50~69岁1184例(73.8%)。食管癌1044例,贲门癌561例。食管胃颈部吻... 1980年8月至1994年2月应用机械方法对1605例食管癌和贲门癌切除后进行吻合。男1281例,女324例。年龄28~81岁,其中50~69岁1184例(73.8%)。食管癌1044例,贲门癌561例。食管胃颈部吻合35例;超胸顶吻合58例;弓上吻合835例;弓下吻合677例。术后发生吻合口瘘16例(l%),其中颈部吻合口瘘发生率14.3%(5/35);胸内吻合口瘘发生率0.7%(11/1570),前6年胸内吻合口瘘发生率1.4%(8/575),近8年胸内吻合口瘘发生率0.3%(3/995)。术后发生吻合口狭窄16例(1%),狭窄明显者经扩张后均恢复正常饮食。作者认为:机械吻合是减少胸内吻合口瘘的有效方法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吻合 食管癌 贲门癌 吻合口瘘 外科手术
原文传递
直肠癌保肛术后发生吻合口瘘的影响因素及其处理 被引量:83
3
作者 邰建东 刘玉石 王广义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CAS 2007年第2期153-156,共4页
目的探讨直肠癌保肛手术后发生吻合口瘘的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至2006年1月间收治的190例直肠癌保肛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患者肿瘤下缘与肛缘距离4~14cm,术后发生吻合口瘘15例(7.9%),出现吻合口瘘的... 目的探讨直肠癌保肛手术后发生吻合口瘘的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至2006年1月间收治的190例直肠癌保肛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患者肿瘤下缘与肛缘距离4~14cm,术后发生吻合口瘘15例(7.9%),出现吻合口瘘的时间2.17d,平均5.8d。年龄超过60岁(10.2%)、一般状况较差(20.7%)、术前有慢性肠梗阻表现者(19.1%)、拖出式吻合术者(12.2%)和腹膜外吻合者(9.2%)吻合口瘘发生率明显高于60岁以下者(3.2%)、一般状态良好者(5.6%)、无肠梗阻者(6.5%)、行前切除术者(6.7%)和腹腔内吻合者(2.7%);经吻合器吻合后吻合口予以手工加固者(1.9%)和术后直肠内留置肛管者(2.9%)明显少于未行手工加固者(11.4%)和未留置肛管者(1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13例(86.7%)予以全身营养支持、局部冲洗引流、抗生素等非手术治疗,吻合口瘘愈合时间10d至2个月,平均21.8d。另2例分别施以腹会阴联合切除和横结肠双腔造口术,均获治愈。结论高龄、全身状态差、合并肠梗阻、吻合口位置低是发生吻合口瘘的独立高危因素;吻合器吻合后行手工缝合加固、术后直肠内留置肛管减压可显著减少吻合口瘘的发生;非手术疗法是治愈吻合口瘘的主要有效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肿瘤 保留肛门括约肌手术 吻合口瘘 直肠癌 防治措施
原文传递
直肠全系膜切除术后吻合口漏的危险因素分析和对策 被引量:77
4
作者 赵广法 师英强 莫善兢 《肿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595-597,共3页
目的 探讨直肠全系膜切除 (TME)术后吻合口漏的发生率、危险因素和治疗方法。方法  6 0 7例距肛缘 3~ 12cm的中下段直肠癌行TME技术的直肠癌前切除术 ,对术后资料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  2 %的病例同时行横结肠造瘘术。术后吻合... 目的 探讨直肠全系膜切除 (TME)术后吻合口漏的发生率、危险因素和治疗方法。方法  6 0 7例距肛缘 3~ 12cm的中下段直肠癌行TME技术的直肠癌前切除术 ,对术后资料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  2 %的病例同时行横结肠造瘘术。术后吻合口漏发生率为 5 .8% ,其中 6 8.6 %的病例通过单纯经双套管冲洗引流治愈 ,2 8.6 %需行横结肠造瘘术 ,两组的治愈时间无差异。年龄、吻合技术和糖尿病与吻合口漏的发生密切相关 (P <0 .0 5或 0 .0 1) ,而性别、肿瘤距肛缘距离、预防性造瘘和术前放疗与吻合口漏的发生无关。结论 TME手术常规附加近端肠造瘘并无必要 ,对少数高危病例可能有价值。单纯经引流管冲洗可治愈大部分吻合口漏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肿瘤/外科学 直肠全系膜切除术 手术中并发症 吻合口漏 结肠造口术 引流
下载PDF
国内直肠癌术后吻合口瘘危险因素的Meta分析 被引量:75
5
作者 周灿 陈武科 +4 位作者 何建军 任予 王珂 牛利刚 周瑜辉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15-121,共7页
目的探讨国内直肠癌术后吻合口瘘的危险因素。方法运用Meta分析方法对我国1999年1月至2009年1月公开发表的有关国内直肠癌术后吻合口瘘危险因素的19篇文献资料进行综合分析。结果年龄≥60岁的直肠癌患者吻合口瘘的发生率高于<60岁者... 目的探讨国内直肠癌术后吻合口瘘的危险因素。方法运用Meta分析方法对我国1999年1月至2009年1月公开发表的有关国内直肠癌术后吻合口瘘危险因素的19篇文献资料进行综合分析。结果年龄≥60岁的直肠癌患者吻合口瘘的发生率高于<60岁者,合并OR值为0.50(95%CI:0.33~0.76,P<0.01);男性直肠癌患者吻合口瘘的发生率高于女性,合并OR值为2.17(95%CI:1.38~3.42,P<0.01);肿瘤下缘距肛缘距离≤7 cm的直肠癌患者吻合口瘘的发生率高于距离>7 cm者,合并OR值为1.79(95%CI:1.37~2.35,P<0.01);术前接受新辅助放疗的直肠癌患者吻合口瘘的发生率高于未进行新辅助放疗者,合并OR值为3.66(95%CI:2.19~6.09,P<0.01);吻合器吻合的直肠癌患者吻合口瘘发生率低于手工吻合者,但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合并OR值为0.70(95%CI:0.47~1.05);术前患有糖尿病的直肠癌患者吻合口瘘发生率低于无糖尿病者,合并OR值为3.16(95%CI:2.27~4.39,P<0.01);Dukes分期A、B期的直肠癌患者吻合口瘘发生率低于C、D期患者,合并OR值为0.61(95%CI:0.45~0.83,P<0.01);恶性度低的直肠癌患者吻合口瘘发生率低于恶性度高者,合并OR值为2.15(95%CI:1.47~3.15,P<0.01);预防性造瘘的直肠癌患者吻合口瘘发生率低于未进行造瘘者,但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合并OR值为0.39(95%CI:0.14~1.05);急诊手术的直肠癌患者吻合口瘘发生率高于择期手术者,合并OR值为0.27(95%CI:0.13~0.56,P<0.01)。结论年龄≥60岁、男性、糖尿病、术前新辅助放疗、肿瘤下缘距肛缘距离<7 cm、Dukes分期C、D期、肿瘤恶性程度高及急诊手术是直肠癌术后吻合口瘘发生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癌 吻合口瘘 危险因素 META分析
下载PDF
腹腔镜直肠癌前切除术中保留左结肠动脉与否的临床对照研究 被引量:72
6
作者 沈荐 李敏哲 +2 位作者 杜燕夫 渠浩 张峪东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14年第1期22-24,28,共4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直肠癌前切除术中处理肠系膜下动脉时保留左结肠动脉(left colic artery,LCA)的可行性与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3月~2012年12月113例腹腔镜直肠癌前切除术的临床资料,术者随意分为两组,其中保留LCA组7... 目的探讨腹腔镜直肠癌前切除术中处理肠系膜下动脉时保留左结肠动脉(left colic artery,LCA)的可行性与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3月~2012年12月113例腹腔镜直肠癌前切除术的临床资料,术者随意分为两组,其中保留LCA组72例,不保留LCA组41例,比较2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排气时间、末端回肠造口情况、肠系膜下动脉(inferior mesenteric artery,IMA)根部淋巴清扫数目、IMA根部淋巴结转移率及预后情况。结果2组术中出血量[(60.8±23.8)mlVS.(55.7±22.7)ml,t=1.115,P=0.267],手术时间[(133.8±14.6)minvs.(128.3±21.1)min,t=1.623,P=0.107],术后排气时间[(2.6±0.8)dVS.(2.8±0.9)d,t=-1.161,P=0.248],IMA根部淋巴结清扫数目[(3.0±1.3)VS.(3.3±1.1),t=-1.237,P=0.219],IMA根部淋巴结转移率[6.9%(5/72)VS.7.3%(3/41),x。:0.006,P=0.941]差异均无显著性。保留LCA组均无须游离结肠脾曲及做末端回肠造口;不保留LCA组3例因近端肠管血运障碍需游离结肠脾曲(P=0.046),3例吻合后加做末端回肠造口(P=0.046)。保留LCA组术后无吻合漏,不保留LCA组2例吻合口漏(P=0.130)。2组术后随访3—48个月,中位随访24个月,保留LCA组1例局部复发,4例肝转移,不保留LCA组1例局部复发(P=1.000),2例肝转移(P=1.000)。结论腹腔镜直肠癌前切除术中处理IMA时保留LCA可以有效保障近端肠管血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癌 左结肠动脉 肠系膜下动脉 吻合口漏
下载PDF
腹腔镜直肠癌保肛手术后吻合口瘘的危险因素与对策 被引量:66
7
作者 张展志 肖萌萌 +1 位作者 李雁 张能维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40-44,共5页
目的吻合口瘘为直肠癌保肛手术后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增加和患者的痛苦和经济负担。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已经发展为主流术式,因此研究此术式下吻合口瘘的危险因素显得尤为重要。本研究探讨腹腔镜直肠癌保肛手术后发生吻合口瘘的危险因素... 目的吻合口瘘为直肠癌保肛手术后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增加和患者的痛苦和经济负担。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已经发展为主流术式,因此研究此术式下吻合口瘘的危险因素显得尤为重要。本研究探讨腹腔镜直肠癌保肛手术后发生吻合口瘘的危险因素及吻合口瘘的防治办法,以期提高腹腔镜直肠癌保肛手术的综合效果,降低吻合口瘘的发生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01-01—2015-06—30北京大学第九临床医学院行腹腔镜直肠癌保肛手术16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患者性别、年龄、伴有糖尿病、体质量指数、肿瘤最大直径、术前血红蛋白、术前血白蛋白、病理结果、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离断血管水平、预防性造口、手术方式、肿瘤下极距齿状线距离和新辅助放化疗的情况,统计吻合口瘘的发生情况,并进行单因素和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分析吻合口瘘的相关危险因素及处理措施和效果。结果吻合口瘘发生率为8.75%(14/160)。单因素分析显示,腹腔镜直肠癌保肛手术后发生吻合口瘘组与未发生瘘组在患者体质量指数(χ2=4.974,P=0.026)、术前白蛋白水平(χ2=5.749,P=0.016)、超低位保肛(χ2=8.270,P=0.004)、手术方式(χ2=10.27,P=0.001)和新辅助放化疗(χ2=7.540,P=0.006)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体质量指数(OR=22.156)、吻合口距齿状线距离(0R=9.742)、手术方式(OR=6.161)和新辅助放化疗(0R=19.045)是腹腔镜直肠癌保肛手术后发生吻合口瘘的独立危险因子。经采取充分引流、静脉使用生长抑素、双套管冲洗及回肠或横结肠造口等方法进行处理后,吻合口瘘均痊愈。结论体质量指数、吻合口距齿状线距离、手术方式和新辅助放化疗等是腹腔镜直肠癌保肛手术后发生吻合口瘘的独立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直肠癌 保肛 吻合口瘘 危险因素 对策
原文传递
肠系膜下动脉血管分型及Riolan动脉弓缺如对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后吻合口瘘发生率的影响 被引量:59
8
作者 黄俊 周家铭 +6 位作者 万英杰 林杨皓 邓艳红 周智洋 邱建平 汪建平 黄美近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113-1118,共6页
目的探讨肠系膜下动脉(IMA)分型及Riolan动脉弓缺如对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后吻合口瘘发生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间行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的116例局部进展期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 目的探讨肠系膜下动脉(IMA)分型及Riolan动脉弓缺如对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后吻合口瘘发生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间行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的116例局部进展期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前腹盆腔增强CT血管造影(CTA),对IMA分支进行分型并判断Riolan动脉弓是否存在,并采用逻辑回归模型分析IMA分型、Riolan动脉弓缺如及IMA结扎部位(高位或低位)对吻合口瘘发生率的影响。结果116例患者中IMAⅠ型67例(57.8%),Ⅱ型12例(10.3%),Ⅲ型36例(31.0%),Ⅳ型1例(0.9%)。Riolan动脉弓缺如比例为60.3%(70/116)。术后8例(6.9%)患者出现吻合口瘘,IMAm型患者吻合口瘘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分型者[19.4%(7/36)比1.2%(1/80),P=0.001],Riolan动脉弓缺如者吻合口瘘发生率亦明显增高[11.4%(8/70)比0%(0/46),P=0.030];而IMA高位与低位者术后吻合口瘘发生率的差异则无统计学意义[8.0%(7/87)比3.4%(1/29),P=0.531]。8例吻合口瘘中有7例发生于IMAHⅠ型且Riolan动脉弓缺如并行IMA高位结扎的患者。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IMAⅢ型(P=0.001)和Riolan弓缺如(P=0.002)是吻合口瘘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IMAⅢ型及Riolan动脉弓缺如的直肠癌患者术后吻合口瘘发生率显著增高。IMA分型和Riolan动脉弓存在与否有助于术中IMA结扎位置的选择。对于IMAⅢ型并Riolan动脉弓缺如患者.可考虑行低位结扎加高选择性淋巴结清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肿瘤 肠系膜下动脉 血管分型 Riolan动脉弓 吻合口瘘
原文传递
Preoperative, intraoperative and postoperative risk factors for anastomotic leakage after laparoscopic low anterior resection with double stapling technique anastomosis 被引量:54
9
作者 Kenji Kawada Yoshiharu Sakai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SCIE CAS 2016年第25期5718-5727,共10页
Anastomotic leakage(AL) is one of the most devastating complications after rectal cancer surgery. The double stapling technique has greatly facilitated intestinal reconstruction especially for anastomosis after low an... Anastomotic leakage(AL) is one of the most devastating complications after rectal cancer surgery. The double stapling technique has greatly facilitated intestinal reconstruction especially for anastomosis after low anterior resection(LAR). Risk factor analyses for AL after open LAR have been widely reported. However, a few studies have analyzed the risk factors for AL after laparoscopic LAR. Laparoscopic rectal surgery provides an excellent operative field in a narrow pelvic space, and enables total mesorectal excision surgery and preservation of the autonomic nervous system with greater precision. However, rectal transection using a laparoscopic linear stapler is relatively difficult compared with open surgery because of the width and limited performance of the linear stapler. Moreover, laparoscopic LAR exhibits a different postoperative course compared with open LAR, which suggests that the risk factors for AL after laparoscopic LAR may also differ from those after open LAR. In this review, we will discuss the risk factors for AL after laparoscopic LA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isk factor LAPAROSCOPIC low ANTERIOR resection anastomotic leakage
下载PDF
肠内营养辅助治疗对食管癌患者术后吻合口瘘的预防及对免疫能力、愈合进程及营养恢复的影响 被引量:52
10
作者 靳智勇 任海燕 梁俊国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1076-1081,共6页
目的:探讨肠内营养辅助治疗对食管癌患者术后吻合口瘘的预防效果及对患者免疫功能、愈合进程及营养恢复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90例行手术治疗的食管癌患者临床资料,根据其术后营养辅助治疗方式分为A(n=34)、B(n=30)、C(n=26)三组。A... 目的:探讨肠内营养辅助治疗对食管癌患者术后吻合口瘘的预防效果及对患者免疫功能、愈合进程及营养恢复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90例行手术治疗的食管癌患者临床资料,根据其术后营养辅助治疗方式分为A(n=34)、B(n=30)、C(n=26)三组。A组接受免疫增强型肠内营养(瑞能)辅助治疗方案,B组采用常规肠内营养(能全力)辅助治疗方案,两组均于术后第1天、第2天及第3~7天给予全量的25%、50%和100%后,逐日减少剂量直至过渡到正常饮食;C组接受肠外营养辅助治疗方案,术后第1天起静脉输注葡萄糖、维生素、氨基酸等混合液,以125.52 k J/kg计算,应用8~10 d后逐渐过渡至正常饮食。观察对比三组受试者术后吻合口瘘、肺部感染、切口感染发生率及创口愈合时间、总住院时间、首次排气时间差异,记录其术前及术后第1、8天时免疫指标[T淋巴细胞及其亚群(CD3^+、CD4^+、CD8^+)]、炎症因子[C反应蛋白(CRP)、IL-6]、营养指标[血清总蛋白(TP)、清蛋白(ALB)]变化情况。结果:(1)三组术后吻合口瘘及肺部感染发生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C组发生率显著高于其他两组(P<0.05)。(2)三组创口愈合时间、总住院时间及首次排气时间对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C组均长于其他两组(P<0.05)。(3)术后第1天,三组患者CD3^+、CD4^+、CD4^+/CD8^+等免疫指标水平及TP、ALB等营养指标水平均较术前显著降低,CD8^+水平及CRP、IL-6等炎症因子水平则较术前显著提升(P<0.05),但组间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8天,三组各营养指标仍明显低于术前,但A、B组显著高于C组(P<0.05);各炎症因子指标仍显著高于术前(P<0.05),但A、B组显著低于C组(P<0.05)。三组中A组术后第8天各免疫指标与术前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两组患者CD3^+、CD4^+、CD4^+/CD8^+水平均较术前降低,CD8^+水平则明显提升(P<0.05)。结论:食管癌患者术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内营养辅助治疗 食管癌 吻合口瘘 预防 免疫能力 愈合进程 营养恢复
下载PDF
Predictive factors for anastomotic leakage after laparoscopic colorectal surgery 被引量:50
11
作者 Antonio Sciuto Giovanni Merola +4 位作者 Giovanni D De Palma Maurizio Sodo Felice Pirozzi Umberto M Bracale Umberto Bracale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SCIE CAS 2018年第21期2247-2260,共14页
Every colorectal surgeon during his or her career is faced with anastomotic leakage(AL); one of the most dreaded complications following any type of gastrointestinal anastomosis due to increased risk of morbidity, mor... Every colorectal surgeon during his or her career is faced with anastomotic leakage(AL); one of the most dreaded complications following any type of gastrointestinal anastomosis due to increased risk of morbidity, mortality, overall impact on functional and oncologic outcome and drainage on hospital resources. In order to understand and give an overview of the AL risk factors in laparoscopic colorectal surgery, we carried out a careful review of the existing literature on this topic and found several different definitions of AL which leads us to believe that the lack of a consensual, standard definition can partly explain the considerable variations in reported rates of AL in clinical studies. Colorectal leak rates have been found to vary depending on the anatomic location of the anastomosis with reported incidence rates ranging from 0 to 20%, while the laparoscopic approach to colorectal resections has not yet been associated with a significant reduction in AL incidence. As well, numerous risk factors, though identified, lack unanimous recognition amongst researchers. For example, the majority of papers describe the risk factors for left-sided anastomosis, the principal risk being male sex and lower anastomosis, while little data exists defining AL risk factors in a right colectomy. Also, gut microbioma is gaining an emerging role as potential risk factor for leakag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PAROSCOPIC COLORECTAL SURGERY COLORECTAL SURGERY anastomotic leakage LAPAROSCOPY Risk factor RECTAL cancer Diverting STOMA
下载PDF
腹腔镜直肠癌手术中保留左结肠动脉与否疗效对比研究 被引量:51
12
作者 骆洋 秦骏 +4 位作者 陈建军 俞旻皓 秦绍岚 仇伊尔 钟鸣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660-664,共5页
目的根据腹腔镜直肠癌手术中对于肠系膜下动脉处理方式的不同,探讨术中保留左结肠动脉的临床效果与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间523例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的临床资料,分为低位结扎肠... 目的根据腹腔镜直肠癌手术中对于肠系膜下动脉处理方式的不同,探讨术中保留左结肠动脉的临床效果与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间523例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的临床资料,分为低位结扎肠系膜下动脉组(低位结扎组)203例,高位结扎肠系膜下动脉组(高位结扎组)320例,比较两组病人术中情况、术后病理情况以及术后情况的变化。结果低位结扎组与高位结扎组在病人年龄、性别、肿瘤大小、肿瘤侵犯肠壁深度、病理分型、分化程度、术中出血量、术后尿潴留发生率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低位结扎组在术后首次通气时间、吻合口漏发生率以及术后3个月排便频次方面明显低于高位结扎组(P<0.05);在术中淋巴结收获数量方面低位结扎组较高位结扎组多(P<0.05),但在整个手术时间上,低位结扎组却高于高位结扎组(P<0.05)。结论保留左结肠动脉的腹腔镜直肠癌手术可以完成与高位结扎同样彻底的淋巴结清扫,并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淋巴结检出数目,降低了吻合口漏的发生率与术后首次通气时间,有临床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肿瘤 左结肠动脉 肠系膜下动脉 低位结扎 吻合口漏
原文传递
低位直肠癌保肛术后吻合口漏与狭窄原因及治疗 被引量:46
13
作者 傅传刚 郝立强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851-854,共4页
近年来,随着吻合技术的提高,低位直肠癌保肛率明显提高,但术后吻合口漏和吻合口狭窄仍然是严重影响手术安全和病人生存质量的重要因素。吻合口漏的发生除了病人的自身因素有关,很重要的与术者专业化程度、肿瘤位置高低、肿瘤大小、吻合... 近年来,随着吻合技术的提高,低位直肠癌保肛率明显提高,但术后吻合口漏和吻合口狭窄仍然是严重影响手术安全和病人生存质量的重要因素。吻合口漏的发生除了病人的自身因素有关,很重要的与术者专业化程度、肿瘤位置高低、肿瘤大小、吻合器质量、吻合器使用规范化程度、吻合口血供及张力等密切相关。术后早期一旦怀疑吻合口漏发生应当积极处理,包括通过直肠指诊、引流管造影等明确诊断,并依据病人的情况采用导管冲洗或急诊手术等。吻合口狭窄包括膜性狭窄、管状狭窄和弥漫性狭窄,只要与远端肠管废用以及吻合口周围感染、吻合口漏、术后局部放疗有关,治疗包括直肠指诊扩张、结肠镜球囊扩张、手术切除或切开以及经腹切除或近端造口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癌 吻合口漏 吻合口狭窄
原文传递
保留左结肠动脉腹腔镜全直肠系膜切除术治疗中低位直肠癌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42
14
作者 孙跃明 封益飞 +3 位作者 唐俊伟 胥子玮 黄远健 张冬生 《中华消化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478-483,共6页
目的探讨保留左结肠动脉(LCA)腹腔镜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ME)治疗中低位直肠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收集 2016 年 7 月至 2017 年 7 月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 339 例中低位直肠癌行腹腔镜 TME 患者的临床病理... 目的探讨保留左结肠动脉(LCA)腹腔镜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ME)治疗中低位直肠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收集 2016 年 7 月至 2017 年 7 月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 339 例中低位直肠癌行腹腔镜 TME 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男 216 例,女 123 例;平均年龄为 62 岁,年龄范围为 35~ 89 岁. 339 例患者术前检查均未发现肠系膜下动脉(IMA)根部淋巴结肿大.其中 173 例患者行保留 LCA 的腹腔镜 TME,设为观察组;166 例患者行不保留 LCA 的腹腔镜 TME,设为对照组.观察指标:(1)手术情况.(2)术后情况.(3)随访情况.采用门诊或电话方式进行随访,了解患者出院后并发症、生存情况.随访时间截至 2018 年 8 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 Mean±SD 表示,组间比较采用 t 检验.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 M(范围)表示,组间比较采用 Mann-Whitney U 检验.计数资料以绝对数或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 检验或 Fisher 确切概率法.等级资料组间比较采用 Mann-Whitney U 检验.结果(1)手术情况:339 例患者均完成腹腔镜 TME,无中转开腹及死亡患者.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手术时间分别为(77±15)min 和(74±16)min,术中出血量分别为(32±22)mL 和(30±21)mL,IMA 根部淋巴结清扫数目分别为(3. 5±1. 3)枚和(3. 6± 1. 3)枚,两组患者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t = 1. 730,0. 790,-0. 378,P>0. 05).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预防性造口例数分别为 21 例和 37 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6. 154,P<0. 05).(2)术后情况: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 IMA 根部淋巴结均未见转移.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未行预防性造口术后吻合口漏发生率分别为 8. 55%(13 / 152)和 16. 28%(21 / 12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3. 917,P<0. 05);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术后吻合口漏总体发生率分别为 7. 51%(13/ 173)和 12. 65%(21 / 166),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 = 2. 477,P>0. 05).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肿瘤 直肠癌 左结肠动脉 吻合口漏 腹腔镜检查
原文传递
改良式回肠末端自闭式造口术在腹腔镜低位直肠癌保肛术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42
15
作者 王道荣 徐明皓 +6 位作者 汤东 王伟 黄玉琴 王杰 熊清泉 张琪 金芝祥 《中华消化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88-193,共6页
目的:探讨改良式回肠末端自闭式造口术应用于腹腔镜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采用回顾性横断面研究方法。收集2016年9月至2017年6月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收治的15例行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回肠末端自闭式造口术患者的... 目的:探讨改良式回肠末端自闭式造口术应用于腹腔镜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采用回顾性横断面研究方法。收集2016年9月至2017年6月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收治的15例行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回肠末端自闭式造口术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患者行腹腔镜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取出肿瘤标本后在腹腔内行乙状结肠直肠端端吻合,在体外行回肠末端自闭式造口术。观察指标:(1)术中情况:手术时间、自闭式造口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数目、手术切缘。(2)术后情况:首次肛门排气时间、肛门恢复排便时间、术后拔管时间、自闭式造口闭合时间、术后并发症、术后住院时间。(3)随访情况。采用门诊或电话方式进行随访,随访内容为吻合口瘘相关并发症,随访时间截至2017年 12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结果:(1)术中情况:15例患者均成功施行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回肠末端自闭式造口术,无中转开腹,无死亡患者;手术时间为(170±34)min,自闭式造口时间为 (23±4)min,术中出血量为(59±27)mL;淋巴结清扫数目为(13±5)枚/例,切缘均未见癌细胞残留。(2)术后情况:15例患者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为(6±1)d,肛门恢复排便时间为(7±1)d。造口导管拔除后均自动闭合,术后拔管时间为(23±2)d,自闭式造口闭合时间为(3±1)d。15例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15,发生与插管相关并发症1例,经加强换药及应用抗生素治疗后,造口于拔管第8天愈合。15例患者中未发现与吻合口瘘相关并发症,无死亡病例。15例患者术后住院时间为(15±3)d。(3)随访情况:15例患者均获得术后随访,随访时间为6~12个月。患者均未出现与吻合口瘘相关并发症,无死亡病例。结论:改良式回肠末端自闭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肿瘤 吻合口瘘 回肠末端自闭式造口术 腹腔镜检查 疗效
原文传递
我国直肠癌前切除术后发生吻合口瘘危险因素的Meta分析 被引量:41
16
作者 李世邦 刘牧林 +5 位作者 孔令尚 张宗兵 刘瑞林 姜从桥 李仕青 骆杰 《中华普通外科学文献(电子版)》 2013年第3期52-56,共5页
目的探讨直肠癌前切除术后发生吻合口瘘的危险因素。方法对2002年6月至2012年6月国内公开发表的有关直肠癌前切除术后吻合口瘘发生危险因素的文献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文献19篇,6454例患者,其中438例患者发生了吻合口瘘,发生率6.79... 目的探讨直肠癌前切除术后发生吻合口瘘的危险因素。方法对2002年6月至2012年6月国内公开发表的有关直肠癌前切除术后吻合口瘘发生危险因素的文献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文献19篇,6454例患者,其中438例患者发生了吻合口瘘,发生率6.79%。男性术后吻合口瘘发生风险高于女性,OR=1.79(95%CI=1.44~2.23,P<0.001);术前合并糖尿病、贫血、低蛋白血症、肠梗阻都增加术后吻合口瘘发生风险,OR分别为2.41(95%CI=1.78~3.26,P<0.001)、1.74(95%CI=1.12~2.71,P=0.01)、3.18(95%CI=1.63~6.18,P<0.001)、4.47(95%CI=2.69~7.45,P<0.001);Duke's分期晚期(C、D)术后吻合口瘘发生风险高于早期(A、B),OR=1.63(95%CI=1.22~2.17,P<0.001);肿瘤下缘距肛缘距离≥7cm者与<7cm者相比,术后吻合口瘘发生风险也增高,OR=3.09(95%CI=1.07~8.98,P=0.04)。而年龄、吻合方式、肿瘤大小和恶性程度与术后吻合口瘘发生无关。结论性别、术前合并糖尿病、贫血、低白蛋白血症、肠梗阻,Duke's分期及肿瘤下缘距肛缘距离是我国直肠癌前切除术后吻合口瘘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癌 吻合口瘘 危险因素 META分析
原文传递
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后吻合口瘘发生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40
17
作者 徐谊 赵晓牧 +3 位作者 孙武青 马健 王岳月 王今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727-732,共6页
目的探究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后发生吻合口瘘的危险因素,为临床上吻合口瘘的防治提供依据,从而降低瘘的发生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1日至2017年3月31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261例行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low anterior resecti... 目的探究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后发生吻合口瘘的危险因素,为临床上吻合口瘘的防治提供依据,从而降低瘘的发生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1日至2017年3月31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261例行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low anterior resection,LAR)病人的临床资料。分别行单因素和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吻合口瘘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吻合口瘘发生率为6.89%(18/261)。多因素分析显示,新辅助放射治疗联合化学药物治疗(以下简称放化疗)(OR=3.498,P=0.024)、联合其他器官手术(OR=10.834,P=0.003)与术后吻合口瘘相关。结论新辅助放化疗、联合其他器官手术为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后吻合口瘘的独立危险因素。针对相关危险因素,可以采取积极有效的防治措施,从而降低吻合口瘘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癌 低位前切除 吻合口瘘 危险因素
下载PDF
腹腔镜低位直肠癌保肛术后吻合口瘘的危险因素分析及预防对策 被引量:39
18
作者 秦敬 《临床外科杂志》 2017年第7期531-533,共3页
目的分析腹腔镜低位直肠癌术后吻合口瘘的危险因素及防治方法。方法低位直肠癌患者166例全部行腹腔镜下全直肠系膜切除术,其中34例行术中预防性肠造口。收集患者的临床与病理因素,采用χ~2检验分析吻合口瘘的影响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目的分析腹腔镜低位直肠癌术后吻合口瘘的危险因素及防治方法。方法低位直肠癌患者166例全部行腹腔镜下全直肠系膜切除术,其中34例行术中预防性肠造口。收集患者的临床与病理因素,采用χ~2检验分析吻合口瘘的影响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患者术后吻合口瘘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术后发生吻合口瘘14例,发生率8.43%(14/166),经保守治疗后均痊愈出院。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5岁)、基础疾病、术前白蛋白(<35 g/L)、术前肠梗阻、肿瘤大小(直径>4 cm)、Dukes分期是吻合口瘘的危险因素(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前白蛋白、肠梗阻、肿瘤大小是吻合口瘘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腹腔镜低位直肠癌术后发生吻合口瘘的几率高。采用预防性造口,可降低瘘的发生率和二次手术几率,缩短瘘的愈合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低位直肠癌 吻合口瘘
下载PDF
直肠癌术后发生吻合口瘘危险因素分析(附506例报告) 被引量:39
19
作者 王新 周建平 +2 位作者 张丹华 盛伟伟 董明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876-879,共4页
目的探讨直肠癌前切除术后吻合口瘘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胃肠外科2010年8月至2013年5月收治的506例直肠癌手术病人临床资料。13个相关变量被列入研究并通过SPSS软件进行处理。结果吻合口瘘发生率为6.... 目的探讨直肠癌前切除术后吻合口瘘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胃肠外科2010年8月至2013年5月收治的506例直肠癌手术病人临床资料。13个相关变量被列入研究并通过SPSS软件进行处理。结果吻合口瘘发生率为6.3%(32/506),其中1例合并直肠阴道瘘,1例合并直肠膀胱瘘。无围手术期死亡病例。病人年龄、吻合口位置、术前合并肠梗阻、术前白蛋白水平等与吻合口瘘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性别、术前血红蛋白水平、糖尿病、肠道准备、引流管数量、Dukes病理分期、肿瘤远处转移、腹腔灌注化疗等因素未显示与吻合口瘘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他因素如术前长期应用免疫抑制剂(n=1)、术前新辅助治疗(n=9)等由于样本量较小,未行相关统计分析。结论吻合口位置(腹膜反折下方)、术前合并肠梗阻、术前低白蛋白水平(<40g/L)等是吻合口瘘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合并有2种以上危险因素的病人有较高的吻合口瘘发生率以及再手术风险,应进行预防性造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吻合口瘘 直肠癌前切除术 危险因素 预防性造口
原文传递
直肠癌前切除术后吻合口瘘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37
20
作者 李栋梁 王明 +1 位作者 朱俊 吴申伟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418-421,共4页
目的探讨直肠癌前切除术后发生吻合口瘘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2010年1月至2015年7月期间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六安医院收治的行直肠癌前切除术治疗的396例患者临床资料,纳入NRS2002评分系统计算患者入院时的营养评分,NRS2002评分≥3... 目的探讨直肠癌前切除术后发生吻合口瘘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2010年1月至2015年7月期间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六安医院收治的行直肠癌前切除术治疗的396例患者临床资料,纳入NRS2002评分系统计算患者入院时的营养评分,NRS2002评分≥3分者认定为有营养风险者。通过单因素x: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患者临床病理因素以及NRS2002评分与直肠癌前切除术后吻合口瘘发生的关系。结果全组396例患者NRS2002评分≥3分者157例(39.6%)。NRS2002评分〈3分者239例(60.4%)。术后发生吻合口瘘13例(3.3%,13/396)。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不同年龄、NRS2002评分、术前肠梗阻、吻合口距肛缘距离以及肿瘤TNM分期与术后吻合EI瘘发生有关(均P〈0.05)。其中,NRS2002评分≥3分者的术后吻合口瘘发生率明显高于〈3分者[6.4%(10/157)比1.3%(3/239),)(x2=7.806,P=0.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NRS2002评分≥3分(OR=3.988,95%CI:1.004-15.837。P=0.049)、术前有肠梗阻(OR=5.780,95%CI:1.320~25.311,P=0.020)以及吻合口距肛缘距离≤5cm(OR=0.236,95%CI:0.071~0.785,P=0.019)是直肠癌前切除术患者发生术后吻合口瘘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对于直肠癌前切除术前NRS2002评分≥3分、术前有肠梗阻以及吻合口距肛缘距离≤5cm的患者。应警惕术后吻合口瘘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肿瘤 前切除术 吻合口瘘 营养风险筛查2002 相关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4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