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分析哲学、历史叙事到分析美学——关于哲学、美学前沿问题的对话 被引量:9
1
作者 阿瑟.丹托 刘悦笛 《学术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5-11,共7页
阿瑟.丹托从方法论的基础上认定,"分析哲学"并不是一种哲学,而是能够用于解决哲学问题的一套工具;"分析哲学史"就是发现了哲学分析工具的历史。在这个意义上,它可能还没有"终结"。刘悦笛却认为,从"... 阿瑟.丹托从方法论的基础上认定,"分析哲学"并不是一种哲学,而是能够用于解决哲学问题的一套工具;"分析哲学史"就是发现了哲学分析工具的历史。在这个意义上,它可能还没有"终结"。刘悦笛却认为,从"以言逮意"发展到语言转向的所谓"常青哲学"的思维模式,倒可以从重在"得意忘言"与"立象尽意"的中国本土意象思维那里获得启示,言、象、意皆不可或缺。在历史哲学领域,丹托将分析哲学应用于"历史叙事"的分析,"叙事句"构成了其历史叙事理论的核心,它根据未来去描述过去因而是"以今释古"的。刘悦笛则认为,这种对叙事句的真值的分析仍是非历史性的,丹托只能将历史哲学"分析化",但却并未使分析哲学"历史化"。丹托承认,他最初即为本体论的美学始终是其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追问何为艺术、探求艺术史哲学回归到审美之思,构成了自己分析美学的三部曲。但刘悦笛认为,丹托的美学仍难逃"唯科学主义"的藩篱,而且其艺术本质观也没有考虑到东西方的本然差异。丹托从当代欧美艺术状态出发,认为"艺术终结"只是一种历史运作的方式,艺术已经完全丧失了方向。刘悦笛则进一步认定,未来的艺术必将终结在观念、身体与自然当中,因而主张一种全新的"生活美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析哲学 分析方法 历史叙事 叙事句 分析美学 艺术终结
原文传递
艺术创作立足“情感之维”的意义辨析 被引量:1
2
作者 周星 《中国文艺评论》 2023年第1期16-24,I0001,共10页
重新梳理艺术创作,深切感受到情感生发与审美感知的重要性,而中国艺术理论的建构,以及对艺术创作的现实理解、对创作和批评间的关系理解,需要确认其中国文化气质和概念生发。何以认识艺术创作、认知艺术理论,以及把握艺术批评,需要找到... 重新梳理艺术创作,深切感受到情感生发与审美感知的重要性,而中国艺术理论的建构,以及对艺术创作的现实理解、对创作和批评间的关系理解,需要确认其中国文化气质和概念生发。何以认识艺术创作、认知艺术理论,以及把握艺术批评,需要找到对应比较的维度,由此我们从创作基点上入手,认为艺术创作首先需要强调其“情感之维”的重要性,由此延伸到对于理论的“逻辑之维”和批评的“思辨之维”的比较,阐释正确理解创作出发点和批评针对性及其理论上升到审美高度的相关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创作 情感之维 逻辑之维 思辨之维 审美
下载PDF
当代“分析美学”的艺术批评论 被引量:4
3
作者 刘悦笛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13-119,212,共8页
随着分析美学对于艺术批评的关注,尽管在20世纪60年代之后曾一度衰微,但从70年代开始,"批评的哲学"已在美学当中获得了一席之地。如今的分析美学家重提了"批评的哲学"在整个分析美学抑或艺术哲学当中的核心地位。所... 随着分析美学对于艺术批评的关注,尽管在20世纪60年代之后曾一度衰微,但从70年代开始,"批评的哲学"已在美学当中获得了一席之地。如今的分析美学家重提了"批评的哲学"在整个分析美学抑或艺术哲学当中的核心地位。所谓"艺术描述""艺术解释"和"艺术评价",这最著名的"三分法"被分析美学认定为艺术批评的基本功能。"现实主义""客观主义""相对主义"和"主观主义"成为了艺术批评的基本类别。比尔兹利认为,美学理应该成为一种"元批评",或者说,美学是作为一种"元批评"而存在的。"批评的陈述"的具体类型被比尔兹利分为三种,也就是"评价的""解释的"和"描述的"。古德曼则提出了一种"工具论的认知主义",他认为,一切符号都是为了"认识功能"而存在的,甚至"审美经验也是一种认知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学理论 分析美学 艺术批评 批评类型 工具论的认知主义
下载PDF
音乐具有再现功能吗?——对分析美学音乐再现论的考察与分析
4
作者 王文卓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08-112,I0003,共6页
音乐再现论是分析美学的一个基本论题。在音乐是否具有再现功能这一问题上,分析美学不能取得观点的一致。一部分学者立足于自律论,否定音乐具有再现功能,代表性学者是戴维斯和斯克鲁顿;另一部分学者立足于融合主义,认为音乐具有再现功能... 音乐再现论是分析美学的一个基本论题。在音乐是否具有再现功能这一问题上,分析美学不能取得观点的一致。一部分学者立足于自律论,否定音乐具有再现功能,代表性学者是戴维斯和斯克鲁顿;另一部分学者立足于融合主义,认为音乐具有再现功能,代表性学者是基维和瑞德莱。音乐再现论是一个历史性话题,分析美学的探讨与争鸣有重要的理论意义。本文在整体考察分析美学音乐再现论的基础上,对其不足及当代意义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析美学 音乐再现论 融合主义
下载PDF
西方分析美学与中国传统美学语言观差异比较 被引量:3
5
作者 傅小凡 兰浩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3-27,共5页
西方分析美学秉承分析哲学的语言分析方法,力图将美学问题当做语言问题来加以解决,艺术定义为分析美学的核心问题。中国传统美学推崇妙悟,超越语言通过体验通达最高的无言之美,更重视语言之外的心灵体验。分析美学和中国传统美学语言观... 西方分析美学秉承分析哲学的语言分析方法,力图将美学问题当做语言问题来加以解决,艺术定义为分析美学的核心问题。中国传统美学推崇妙悟,超越语言通过体验通达最高的无言之美,更重视语言之外的心灵体验。分析美学和中国传统美学语言观之差异主要根源于中西美学思维方法的区别,依据冯友兰观点,分析美学方法即"正的方法",中国传统美学即"负的方法",二者均有其独到之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析美学 语言分析 艺术定义 中国美学 妙悟 无言之美 思维方法
下载PDF
艺术习俗:一种界定艺术的理论框架——论迪基的艺术习俗论 被引量:2
6
作者 胡健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57-61,共5页
试图调和传统美学与分析美学的矛盾,调和艺术习俗与现代艺术的矛盾,来为艺术寻找一个基本底线,是迪基艺术习俗论的主要意图。重实证描述,轻人文探究,使迪基艺术习俗论显得矛盾重重。
关键词 迪基 后分析美学 艺术习俗论
下载PDF
艺术制度论的再度阐释与反思 被引量:1
7
作者 邓文华 《五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2期38-41,共4页
20世纪60年代以后所涌现的先锋派艺术从根本上否定了传统的艺术观念,也带来了美学的转向,分析美学对艺术作出了制度性的定义。艺术的制度论一方面迎合先锋派艺术,缺乏批判性;另一方面自身也存在理论困境,难以充分说明艺术的本质。对艺... 20世纪60年代以后所涌现的先锋派艺术从根本上否定了传统的艺术观念,也带来了美学的转向,分析美学对艺术作出了制度性的定义。艺术的制度论一方面迎合先锋派艺术,缺乏批判性;另一方面自身也存在理论困境,难以充分说明艺术的本质。对艺术制度论不可盲目接受,而要作出批判性回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析美学 艺术制度论 艺术概念 审美经验
下载PDF
分析美学音乐作品本体论解析——以古德曼、基维、莱文森、戴维斯的音乐作品本体论为例 被引量:1
8
作者 王文卓 《星海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66-77,85,共13页
音乐作品本体论是分析美学的基本论题之一。分析美学的音乐作品本体论可划分为唯名论与唯实论两大派别。音乐作品唯名论的代表性学者是古德曼。音乐作品唯实论有三个不同的理论方向:以基维为代表的“极端的柏拉图主义”、以莱文森为代... 音乐作品本体论是分析美学的基本论题之一。分析美学的音乐作品本体论可划分为唯名论与唯实论两大派别。音乐作品唯名论的代表性学者是古德曼。音乐作品唯实论有三个不同的理论方向:以基维为代表的“极端的柏拉图主义”、以莱文森为代表的“缓和的柏拉图主义”和以戴维斯为代表的“亚里士多德主义”。文章先阐述分析美学音乐作品本体论的思想基础,后对这4位代表性学者的观点进行逐一分析,展现出分析美学音乐作品本体论的基本理论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析美学 本体论 纳尔逊·古德曼 彼得·基维 杰罗德·莱文森 斯蒂芬·戴维斯
下载PDF
迪基的后期体制论——以“艺术界”框架为中心的“惯例”说
9
作者 匡骁 《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81-89,共9页
尽管丹托的"艺术界"理论体系和迪基的早期"惯例论"都是以"何为艺术"为基点,并遵循着传统艺术哲学的路数来寻找艺术的本质定义,为艺术和非艺术划定界限,但隐藏在艺术本质追问背后的"何为艺术"或... 尽管丹托的"艺术界"理论体系和迪基的早期"惯例论"都是以"何为艺术"为基点,并遵循着传统艺术哲学的路数来寻找艺术的本质定义,为艺术和非艺术划定界限,但隐藏在艺术本质追问背后的"何为艺术"或"艺术如何获得其资格和地位"的潜在问题却有力地冲击了传统美学理论的既定格局,显示出超越分析美学视线,从文化主义和社会学理论汲取养分的趋势。这一倾向在迪基惯例论的后期版本中将重心移至艺术界框架结构的尝试中体现得越发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析美学 艺术体制 迪基 后期“惯例”论
下载PDF
从当代艺术、环境美学到生活美学——从第18届世界美学大会观东西方美学新主潮 被引量:22
10
作者 刘悦笛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35-41,221,共8页
在"分析美学"占据世界美学主流长达半个世纪之后,在新旧世纪交替的时代,当代全球美学终于突破了仅聚焦于艺术的窠臼,开始转向了对于自然与生活的关注,从而在"当代艺术哲学"之后先后兴起了"环境美学"与&qu... 在"分析美学"占据世界美学主流长达半个世纪之后,在新旧世纪交替的时代,当代全球美学终于突破了仅聚焦于艺术的窠臼,开始转向了对于自然与生活的关注,从而在"当代艺术哲学"之后先后兴起了"环境美学"与"生活美学"的新潮。环境美学最初只是狭义的"自然美学",后来才实现了向"人类环境美学"的重要转变,生活美学最初来自对于"艺术界"的关注,并最终回归到广阔的生活世界来构建美学。如此看来,"当代艺术"、"环境"与"生活"的美学已经成为了全球美学发展的新潮与主潮,第18届国际美学大会也在延续着这种美学发展的最新趋势。随着"文化间性转向"在国际美学界的充分展开,不仅西方与西方之间,而且西方与西方、东方与东方之间的对话日益频繁,东西双方的美学在当代艺术、环境与生活这三个新方向上得以相互推动和共同发展。如今,随着当代艺术逐渐消解了自身与日常"生活"之间的边界,随着环境业已成为作为"生活"的环境,当代艺术哲学与环境美学都已经出现融入"生活美学"的历史大趋势,因为审美已经被当作了人类、环境与世界发展的"深层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美学主潮 生活美学 环境美学 当代艺术哲学 后分析美学
下载PDF
无意识理论: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美学的学理基础 被引量:3
11
作者 张卫霞 《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8年第1期70-73,共4页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的理论是西方当代人文科学的重要理论支柱。他的精神分析学以无意识理论为核心,从心理结构理论衍生出人格结构学说、心理动力观和梦的理论。弗洛伊德创造性地将精神分析学说用于解释文学艺术问题,形成了一种独特的精...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的理论是西方当代人文科学的重要理论支柱。他的精神分析学以无意识理论为核心,从心理结构理论衍生出人格结构学说、心理动力观和梦的理论。弗洛伊德创造性地将精神分析学说用于解释文学艺术问题,形成了一种独特的精神分析美学观。因此,无意识理论是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美学的学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意识理论 弗洛伊德 精神分析美学 学理基础
下载PDF
后语言时期西方电影理论的根本特征和局限
12
作者 梁阿龙 《陕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6年第1期52-55,共4页
后语言时期的观看理论的局限性在于利用了分析哲学和禅宗来反对语言,片面强调了形式上的不可判断的自我相关特征,得出纯粹的感官观看直接导向抽象意义的片面观点。电影是理性和感性共同作用的产物。如果单纯依靠感性来观看电影,电影的... 后语言时期的观看理论的局限性在于利用了分析哲学和禅宗来反对语言,片面强调了形式上的不可判断的自我相关特征,得出纯粹的感官观看直接导向抽象意义的片面观点。电影是理性和感性共同作用的产物。如果单纯依靠感性来观看电影,电影的形式和内容就不复存在。人的实践证明,人类的文明是可以传承的,传承文明的最有效果工具就是语言。从根本上对语言进行否定的做法是一种极为片面的行为,最终将导致人类的灭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语言时期 分析哲学 禅宗 费希纳美学 格式塔心理美学
原文传递
小说何以成为表演艺术?——彼得·基维对文学本体论的新探索
13
作者 王慧婷 殷曼楟 《艺术百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2-79,共8页
基维试图整合古德曼“代笔的”艺术,将以小说为主的虚构文学也纳入戏剧、音乐等表演艺术。在基维看来,小说的示例并非固定不变的文字标记,而是读者的每一次阅读体验。阅读可以作为听觉表演而存在,作为表演的阅读就是读者在脑内扮演讲故... 基维试图整合古德曼“代笔的”艺术,将以小说为主的虚构文学也纳入戏剧、音乐等表演艺术。在基维看来,小说的示例并非固定不变的文字标记,而是读者的每一次阅读体验。阅读可以作为听觉表演而存在,作为表演的阅读就是读者在脑内扮演讲故事的人给自己讲故事。默读表演以“解释”为驱动力,“解释”能力在一次次阅读实践中获得提升。“批评”是更深入的“解释”,它既存在于两次阅读体验的间隙里,也存在于阅读结束后的反思中。基维将“解释”与“批评”的权利赋予普通读者,体现了他对文学行动价值的体认。基维的这一表演式文学本体论契合十九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来文艺理论的表演性转向,他对表演式文学传统的谱系学追溯也适用于中国的文学历史语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本体论 彼得·基维 分析美学 表演
下载PDF
论乔治·迪基的艺术制度理论——兼论艺术定义与艺术实践的关系 被引量:3
14
作者 徐陶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3期310-314,共5页
在西方分析美学关于艺术定义的专题研究中,乔治·迪基是最著名的一位美学家,他把艺术定义为"一种创造出来展现给艺术界公众的人工制品",他的艺术制度理论使人们关注艺术所处的外在条件和制度。迪基后期借助于语言哲学的... 在西方分析美学关于艺术定义的专题研究中,乔治·迪基是最著名的一位美学家,他把艺术定义为"一种创造出来展现给艺术界公众的人工制品",他的艺术制度理论使人们关注艺术所处的外在条件和制度。迪基后期借助于语言哲学的最新发展对他的艺术制度理论进行了辩护和发展,使之更加实证化。迪基艺术制度理论的局限性在于他的艺术定义太过于空洞,而艺术定义根本上是以艺术实践为基础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析美学 乔治·迪基 艺术的定义 艺术制度
下载PDF
艺术品如何存在与何以分类——分析美学的“艺术本体论”研究之一 被引量:5
15
作者 刘悦笛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75-79,146,共6页
在"分析美学"系统中的"艺术本体论"是对艺术品究竟是如何存在的本体论意义上的一种哲学追问,同时也关系到艺术品如何分类的重要问题。艺术本体论的研究开始于两位重要哲学家,纳尔逊.古德曼将艺术品分为"自来的... 在"分析美学"系统中的"艺术本体论"是对艺术品究竟是如何存在的本体论意义上的一种哲学追问,同时也关系到艺术品如何分类的重要问题。艺术本体论的研究开始于两位重要哲学家,纳尔逊.古德曼将艺术品分为"自来的"艺术与"他来的"两类,理查德.沃尔海姆则将艺术品归于"类型"与"殊例"两类并获得了普遍的赞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品 分析美学 艺术本体论 类型与殊例 自来与他来
下载PDF
当代分析美学视野中的艺术定义 被引量:4
16
作者 徐陶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8年第6期42-47,共6页
艺术的定义是分析美学中的一个重要专题,它涉及对于艺术的界定和分类。对于这个问题,分析美学家提出了不同的观点。一部分美学家认为艺术是不可定义的,而另外大部分的美学家则反对这种观点,并且提出不同的艺术定义理论,其中最重要的是乔... 艺术的定义是分析美学中的一个重要专题,它涉及对于艺术的界定和分类。对于这个问题,分析美学家提出了不同的观点。一部分美学家认为艺术是不可定义的,而另外大部分的美学家则反对这种观点,并且提出不同的艺术定义理论,其中最重要的是乔治.迪基的艺术制度理论和阿瑟.丹图艺术世界理论。本文将在深入分析各种艺术定义理论的基础上,提出"艺术结构"的概念,对艺术定义的理论进行概括和重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析美学 艺术的定义 艺术品 艺术结构
下载PDF
美本质问题研究批判 被引量:3
17
作者 赵惠霞 《西安石油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2期83-88,共6页
现代西方分析美学对美本质问题的否定是否成立 ?美本质问题何以长期无解 ?以往美本质问题研究的合理性和失误何在 ?本文对此进行了分析 ,并对美本质问题研究提出了新的思路。
关键词 美本质 分析美学 形象性 愉悦性 美学 柏拉图 纳特根斯坦
下载PDF
“道德美”的可能性在分析美学框架下的建构
18
作者 栗桢 沈语冰 《文艺理论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71-182,共12页
哲学家们对道德美这一概念的关注自古希腊到19世纪从未停止。但分析美学家基于认知主义立场通常把“道德美”看成一个隐喻性表述或者认为这种表述犯了“范畴错误”。进入21世纪以来,新一代的分析美学家们开始重新关注道德美这一古老话题... 哲学家们对道德美这一概念的关注自古希腊到19世纪从未停止。但分析美学家基于认知主义立场通常把“道德美”看成一个隐喻性表述或者认为这种表述犯了“范畴错误”。进入21世纪以来,新一代的分析美学家们开始重新关注道德美这一古老话题,并尝试在分析美学框架下建构道德美的合理性。为了证明道德品质的审美属性,学者们提供了三类论证,分别是贝里斯·高特提出的“间接论证”,帕诺斯·帕里斯提出的“基于形式与功能的道德美论证”,以及帕诺斯·帕里斯和瑞安·多兰提出的“最佳解释论证”。这些论证不仅在分析哲学框架下为道德和美学两大领域的关联性这一古老命题提供了支持,还进一步拓宽和丰富了美学研究的边界和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析美学 道德品质 形式 功能美 道德美
下载PDF
当代“舞蹈理论”如何生长——从国际美学前沿思潮观之 被引量:2
19
作者 刘悦笛 《北京舞蹈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28-31,共4页
在格式塔与符号学美学资源被接受之后,当代中国"舞蹈理论"需要面向国际美学前沿思潮继续加以拓展。"分析美学"关注语言学转向的问题,在动作语言与语言思维的关系上,将艺术作为一种"述行"活动的"语用... 在格式塔与符号学美学资源被接受之后,当代中国"舞蹈理论"需要面向国际美学前沿思潮继续加以拓展。"分析美学"关注语言学转向的问题,在动作语言与语言思维的关系上,将艺术作为一种"述行"活动的"语用学"颇具启发意义。从"视觉美学"角度可以内在地看舞蹈,动作思维并不仅是"做"的,视觉思维也并不只是"看"的,二者之间形成了必然的关联。从"生活美学"角度可以外在地看舞蹈,非日常的舞蹈与日常化的动作之间的关系得以重思,身体美学则为舞蹈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生活背景。舞蹈史撰写的"进化模式"也需要得到反思,也亟待建构一种崭新的历史叙事模式。"中国化"的舞蹈理论的新生长,既需要美学与舞蹈之间进行对话,也需要中西美学之间展开互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析美学 动作语言 视觉美学 动作思维 生活美学 历史叙事
原文传递
审美经验是“幻相”吗?——对20世纪英美分析美学一段公案的再检讨 被引量:3
20
作者 邓文华 《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4期9-13,共5页
审美经验曾是西方现代美学中最核心的概念。但随着英美分析美学在20世纪后半期的兴起,情况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众多分析美学家将审美经验描述为一个有名无实的"幻相",试图从根本上解构这一概念。这种"解构性的"分析... 审美经验曾是西方现代美学中最核心的概念。但随着英美分析美学在20世纪后半期的兴起,情况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众多分析美学家将审美经验描述为一个有名无实的"幻相",试图从根本上解构这一概念。这种"解构性的"分析美学,尤以乔治.迪基为代表。但门罗.比厄斯利所代表的分析美学谱系,却致力于捍卫审美经验的概念。从比厄斯利和迪基之间长达20年的交锋来看,迪基实际上未能解构审美经验,反而暴露了自身视野之狭隘,以及自身方法论之局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析美学 审美经验 经验论题 感受论题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