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癌症疼痛患者止痛治疗依从性的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63
1
作者 余红春 陈玉娣 《护理管理杂志》 2008年第1期15-17,共3页
目的分析影响癌症疼痛患者止痛治疗依从性的原因,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对254例癌症疼痛患者进行调查,调查其影响止痛治疗的依从性及其影响因素。结果成瘾恐惧、对止痛药物存在误解、对疼痛治疗的顾虑、经济问题、担... 目的分析影响癌症疼痛患者止痛治疗依从性的原因,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对254例癌症疼痛患者进行调查,调查其影响止痛治疗的依从性及其影响因素。结果成瘾恐惧、对止痛药物存在误解、对疼痛治疗的顾虑、经济问题、担心药物的不良反应等是影响其依从性的主要因素。结论消除患者的成瘾恐惧感及对疼痛治疗的误解,加强药物知识宣教,合理选药和及时处理药物不良反应是提高癌症疼痛患者接受止痛治疗依从性、确保止痛效果的重要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癌症疼痛患者 止痛治疗 依从性
下载PDF
院外延续管理在癌痛患者镇痛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19
2
作者 诸海燕 赵建国 罗慧群 《医院管理论坛》 2013年第8期60-61,共2页
目的探讨院外延续管理在癌痛患者镇痛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将2012年1月至8月出院的癌痛患者129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61例实施常规出院指导,观察组68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院外延续管理,出院第4周收集资料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 目的探讨院外延续管理在癌痛患者镇痛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将2012年1月至8月出院的癌痛患者129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61例实施常规出院指导,观察组68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院外延续管理,出院第4周收集资料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服药依从性、镇痛疗效、患者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院外延续管理能规范癌痛患者院外的镇痛治疗,保障镇痛治疗效果,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同时能融洽医患关系,提高患者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癌痛 镇痛治疗 院外延续管理 满意度
下载PDF
全膝关节置换术后镇痛治疗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7
3
作者 赖露颖 许睿 徐世元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CAS 2015年第5期443-446,共4页
背景术后镇痛治疗是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后的基本辅助措施,直接关系到手术效果和术后膝关节功能的恢复。目的综述国内外关于TKA镇痛治疗的研究进展。内容TKA的镇痛疗法各有优缺点,新型镇痛药物及技术的应... 背景术后镇痛治疗是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后的基本辅助措施,直接关系到手术效果和术后膝关节功能的恢复。目的综述国内外关于TKA镇痛治疗的研究进展。内容TKA的镇痛疗法各有优缺点,新型镇痛药物及技术的应用使镇痛方案选择更加多元化,镇痛方式及药物的选择也更加注重利于患者术后膝关节功能的康复及个体化感受。趋向以局部浸润镇痛(local infihration analgesia,LIA)治疗为代表的多模式镇痛(multimodal analgesia,MMA)是近年来国内外提出并研究较多的新的镇痛治疗方式,通过已有的研究已经证实MMA的积极治疗作用,但如何制定个体化的MMA方案仍然是临床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膝关节置换术 镇痛治疗
原文传递
地佐辛注射液治疗急诊肾绞痛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5
4
作者 李有跃 朱福君 邹成功 《中国医药指南》 2016年第11期19-20,共2页
目的观察地佐辛注射液治疗急诊肾绞痛临床疗效以及不良反应。方法急诊肾绞痛患者1399例随机分成A、B、C三组。A组:给予阿托品注射液1 mg,im;B组:给予地佐辛注射液(扬子江药业集团有限公司)5 mg,im;C组:同时给予阿托品注射液1 mg,im,地... 目的观察地佐辛注射液治疗急诊肾绞痛临床疗效以及不良反应。方法急诊肾绞痛患者1399例随机分成A、B、C三组。A组:给予阿托品注射液1 mg,im;B组:给予地佐辛注射液(扬子江药业集团有限公司)5 mg,im;C组:同时给予阿托品注射液1 mg,im,地佐辛注射液5 mg,im。三组患者治疗后采用口述评分法(VRS)、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进行镇痛效果比较,观察三组疗效、药物起效时间,以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 B、C二组疼痛症状显著改善、起效时间明显缩短,镇痛、镇静效果均明显优于A组(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有一定的差异(P<0.05),B组与C组比较,B组症状显著改善、起效时间,镇痛、镇静效果无显著性差异(P>0.05),B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C组(P<0.05)。结论地佐辛肌内注射治疗急诊肾绞痛均有较好的镇痛效果,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佐辛 阿托品 急诊肾绞痛 治疗镇痛 不良反应
下载PDF
全麻苏醒期患儿躁动风险预测模型的建立与验证 被引量:4
5
作者 张硕 王施杭 +1 位作者 王越 那傲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4,9,共5页
目的建立与验证全麻苏醒期患儿躁动风险列线图预测模型,为识别躁动高风险患儿提供评估工具。方法收集全麻手术的1~6岁患儿651例,随机分为建模组(n=459)和验证组(n=192),利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建模组全麻苏醒期患儿躁动的危险因... 目的建立与验证全麻苏醒期患儿躁动风险列线图预测模型,为识别躁动高风险患儿提供评估工具。方法收集全麻手术的1~6岁患儿651例,随机分为建模组(n=459)和验证组(n=192),利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建模组全麻苏醒期患儿躁动的危险因素,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分别使用建模组和验证组数据集对模型进行验证。结果苏醒期发生躁动160例(建模组113例,验证组47例),躁动发生率24.58%。多因素logistic回归显示,年龄、手术科室、身体约束、麻醉方式、镇痛治疗、留置尿管是全麻苏醒期患儿躁动的影响因素(均P<0.05)。基于6个危险因素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模型验证的校正曲线显示模型准确度良好,建模组ROC曲线下面积为0.767,验证组为0.827。结论全麻苏醒期患儿躁动风险列线图预测模型具有良好的准确度和区分度,可为临床筛查术后躁动高危患儿提供评估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全麻手术 苏醒期 躁动 身体约束 麻醉方式 镇痛治疗 留置尿管
下载PDF
不同人种和宗教背景手术患者痛阈和帕瑞昔布钠镇痛治疗效果的比较 被引量:4
6
作者 李利彪 胡宇 +1 位作者 刘超 古妙宁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25-330,共6页
目的探讨不同人种和宗教背景的患者痛阈和镇痛治疗效果的差异。方法选取择期在静吸复合全麻下行腹腔镜阑尾炎切除术的18至38岁男性患者48例,采用随机单位组3×2析因设计:将每例入选对象视为1个单位,对每个单位设置2个影响因素,即所... 目的探讨不同人种和宗教背景的患者痛阈和镇痛治疗效果的差异。方法选取择期在静吸复合全麻下行腹腔镜阑尾炎切除术的18至38岁男性患者48例,采用随机单位组3×2析因设计:将每例入选对象视为1个单位,对每个单位设置2个影响因素,即所在人种因素(3水平:欧罗巴人种、尼格罗人种、蒙古人种)和宗教背景因素(2水平:信仰宗教、不信仰宗教)的所有组合(共6组,n=8)。所有试验对象实施相同的麻醉、手术以及帕瑞昔布钠术后镇痛。在进行镇痛治疗前1 h和镇痛治疗后1 h,分别测量其温度痛阈和电痛阈。结果镇痛治疗前后,欧罗巴人种较尼格罗人种和蒙古人种痛阈高;有宗教信仰与无宗教信仰受试者的温度疼痛感知阈和电疼痛感知阈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镇痛治疗前:F=251.119,P=0.130,F=275.861,P=0.059;镇痛治疗后:F=308.531,P=0.086,F=180.062,P=0.078);人种和宗教因素对温度疼痛感知阈和电疼痛感知阈也不具有交互作用(镇痛治疗前:F=13.553,P=0.091,F=22.001,P=0.089;镇痛治疗后:F=4.624,P=0.089,F=15.935,P=0.094)。结论不同人种的痛阈有一定差异,欧罗巴人种的痛阈最高,尼格罗人种次之,蒙古人种的痛阈最低。有无宗教信仰不能明显影响个体的痛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宗教 种族 手术 痛阈 帕瑞昔布钠 镇痛治疗
下载PDF
镇痛治疗对糖尿病足或糖尿病末梢神经损害患者心理影响 被引量:3
7
作者 许艳 周宁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16年第2期89-91,共3页
目的探讨镇痛治疗对糖尿病足或糖尿病末梢神经损害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选择本院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糖尿病末梢神经损害或糖尿病足患者66例为研究对象,给予降糖治疗及针对糖尿病足或糖尿病末梢神经损害的必要外科处理及神... 目的探讨镇痛治疗对糖尿病足或糖尿病末梢神经损害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选择本院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糖尿病末梢神经损害或糖尿病足患者66例为研究对象,给予降糖治疗及针对糖尿病足或糖尿病末梢神经损害的必要外科处理及神经营养治疗,在此基础上加用镇痛治疗。比较患者治疗前后疼痛数字评价量表(NRS)、Zung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以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镇痛治疗后患者NRS、SDS、SAS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或P<0.05);治疗后患者8个维度生活质量评分及总评分较治疗前均显著增加(P<0.05或P<0.01)。结论在有效降糖、必要外科处理的基础上合理使用镇痛治疗能够更好地减轻糖尿病足或糖尿病末梢神经损害患者疼痛症状,改善心理状态,提高其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镇痛 糖尿病足 糖尿病末梢神经损害 心理
下载PDF
蛋白酶激活受体2与骨癌患者疼痛程度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安国松 高永红 《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 2021年第10期1216-1219,共4页
目的探讨蛋白酶激活受体2(PAR2)与骨癌患者疼痛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7年10月至2020年10月间陕西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80例骨癌患者,采用视觉模拟评分分为重度疼痛组35例、中度疼痛组26例和轻度疼痛组19例。比较三组患者的... 目的探讨蛋白酶激活受体2(PAR2)与骨癌患者疼痛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7年10月至2020年10月间陕西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80例骨癌患者,采用视觉模拟评分分为重度疼痛组35例、中度疼痛组26例和轻度疼痛组19例。比较三组患者的临床情况,分析PAR2与骨癌患者治疗前后疼痛程度的相关性。结果重度疼痛组患者PAR2阳性33例,中度疼痛组患者PAR2阳性19例,轻度疼痛组患者PAR2阳性12例,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镇痛治疗后,重度疼痛组11例,中度疼痛组31例,轻度疼痛组38例;三组患者性别、年龄、骨肿瘤外科分期、肿瘤位置、病理类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肺或全身骨转移和PAR2情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PAR2和肺或全身骨转移与镇痛治疗后骨癌患者的疼痛程度呈正相关(均P<0.05)。结论PAR2表达与骨癌患者的疼痛程度有一定相关性,通过阿片类药物止痛治疗后,PAR2会对止痛效果产生影响,为患者镇痛治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肿瘤 PAR2 镇痛治疗 疼痛程度 相关性
原文传递
Iatrogenic opioid dependence is endemic and legal: Genetic addiction risk score (GARS) with electrotherapy a paradigm shift in pain treatment programs
9
作者 Kenneth Blum David Han +15 位作者 Marlene Oscar-Berman Gary Reinl Nicholas DiNubile Margaret A. Madigan Anish Bajaj Bernard William Downs John Giordano Wayne Westcott Leonard Smith Eric R. Braverman Kristina Dushaj Mary Hauser Thomas Simpatico Thomas McLaughlin Joan Borsten Debmayla Barh 《Health》 2013年第11期16-34,共19页
The mounting endemic of prescription iatrogenic opioid dependence in pain patients provoked this treatise about an alternative method that can be used to treat pain, improve function and reduce the risk of opioid depe... The mounting endemic of prescription iatrogenic opioid dependence in pain patients provoked this treatise about an alternative method that can be used to treat pain, improve function and reduce the risk of opioid dependence. It is well known that as well as the side effects reported for chronic opioid therapy, genetically predisposed individuals are at risk for opioid dependence. We propose the use of the Genetic Addiction Risk Score (GARS) assessment to identify patients early in treatment who should avoid narcotic pain medications. Primarily, this review will be an exploration of the mechanisms of action of an electrotherapeutic alternative to narcotic treatment that can be used to augment tissue healing and reduce the pain associated with human injuries and neuropathies. This particular electrotherapeutic device was developed at the Electronic Waveform Laboratory in Huntington Beach, California and is called the H-Wave? device. The primary effect of the H-Wave?device is stimulation (HWDS) of small diameter fibers of “red-slow-twitch” skeletal muscle. Mechanisms of action of HWDS have been investigated in both animal and human studies. They include edema reduction, induction of nitric oxide dependent augmented microcirculation and angiogenesis, small muscle contraction that eliminates transcapillary fluid shifts, reducing the painful effects of tetanizing fatigue and gradual loading of healing injured muscle tissue that helps repair and remodeling. A recent metaanalysis found a moderate-to-strong-positive effect of the HWDS in providing pain relief, reducing the requirement for pain medication, with the most robust effect being increased functionality. We are proposing that GARS can be used to identify those at risk of developing opioid dependence and that the need for opioid analgesia can be reduced by use of this electro therapeutic alternative to opioid analgesia in the treatment of pain and injuri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crocirculation Angiogenesis analgesic therapy Electrical Device Stimulation Tissue Loading Remodeling GENETIC ADDICTION Risk Score (GARS) Reward Deficiency Syndrome (RDS)
下载PDF
地佐辛注射液致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患者成瘾1例分析
10
作者 沈倩 张蕾 《中国药物警戒》 2023年第10期1181-1183,共3页
目的 探讨地佐辛注射液致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患者成瘾不良反应及其影响因素分析,为临床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结合文献分析本院1例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患者地佐辛注射液成瘾机制和影响因素。结果 地佐辛注射液成瘾机制与对μ受... 目的 探讨地佐辛注射液致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患者成瘾不良反应及其影响因素分析,为临床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结合文献分析本院1例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患者地佐辛注射液成瘾机制和影响因素。结果 地佐辛注射液成瘾机制与对μ受体有部分激动、抑制5-羟色胺重吸收和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κ受体激动相关。本例患者连续使用地佐辛注射液40余天,用药疗程过长,剂量过大可使地佐辛成瘾的风险显著增加。结论 临床应用地佐辛注射液应严格把握适应证,防止滥用,避免长期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佐辛 药物依赖性 镇痛治疗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成瘾
下载PDF
舒芬太尼和瑞芬太尼在ICU镇痛治疗中的药物经济学评价 被引量:1
11
作者 金丽娟 刘兴雨 高小芳 《宁夏医学杂志》 CAS 2020年第12期1102-1104,共3页
目的探讨舒芬太尼和瑞芬太尼在ICU镇痛治疗中的药物经济学价值,为临床提供用药选择依据。方法将30例危重程度相当并且均需要呼吸机支持治疗的患者分为2组,A组(瑞芬太尼镇痛)15例,B组(舒芬太尼镇痛)15例。观察临床镇痛效果、对生命体征... 目的探讨舒芬太尼和瑞芬太尼在ICU镇痛治疗中的药物经济学价值,为临床提供用药选择依据。方法将30例危重程度相当并且均需要呼吸机支持治疗的患者分为2组,A组(瑞芬太尼镇痛)15例,B组(舒芬太尼镇痛)15例。观察临床镇痛效果、对生命体征的影响以及不良反应,计算2组成本-效果比,同时进行敏感度分析,应用药物经济学进行评价。结果2组患者用药后30 min和1 h,HR、RR、MA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8.9%,B组总有效率为98.4%,2组镇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B组治疗成本分别为10583.0元、10796.5元,A组成本-效果为107007.08,B组为109720.53,敏感性分析与成本-效果分析结果一致。结论结合药物治疗学、药物安全性及药物经济学,瑞芬太尼可能是ICU重症患者镇痛治疗的一个较好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CU 镇痛 舒芬太尼 瑞芬太尼 药物经济学 成本-效果比
下载PDF
毫米波穴位辐射疗法治疗癌性疼痛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潘琴 杨燕峰 +2 位作者 陶肖馨 沈丽平 把一飞 《当代医药论丛》 2022年第5期71-74,共4页
目的:探讨用毫米波穴位辐射疗法治疗癌性疼痛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4月至2021年4月期间江苏省溧阳市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伴有癌性疼痛的中晚期癌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有患者30例。对两组患者均进行... 目的:探讨用毫米波穴位辐射疗法治疗癌性疼痛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4月至2021年4月期间江苏省溧阳市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伴有癌性疼痛的中晚期癌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有患者30例。对两组患者均进行放化疗联合常规的药物镇痛治疗,在此基础上用毫米波穴位辐射疗法对观察组患者进行治疗,然后比较两组患者Karnofsky功能状态评分标准(KPS)的评分及主诉疼痛程度分级法(VRS)的评分。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KPS评分高于对照组患者,其VRS评分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癌性疼痛患者进行常规药物镇痛治疗的基础上,用毫米波穴位辐射疗法对其进行治疗能显著减轻其疼痛的程度,改善其机体的功能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毫米波穴位辐射 癌性疼痛 放疗 化疗 镇痛治疗
下载PDF
硬膜外自控镇痛治疗70例晚期肝癌疼痛临床分析
13
作者 蔡秋玲 张东生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2年第1期11-12,共2页
目的:探讨晚期肝癌患者镇痛治疗方法及其安全性,为晚期肝癌患者提供完善的镇痛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4月-2011年4月我院采用硬膜外自控镇痛治疗的70例晚期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并以我院同期采用传统镇痛方法治疗的70例晚... 目的:探讨晚期肝癌患者镇痛治疗方法及其安全性,为晚期肝癌患者提供完善的镇痛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4月-2011年4月我院采用硬膜外自控镇痛治疗的70例晚期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并以我院同期采用传统镇痛方法治疗的70例晚期肝癌患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镇痛治疗效果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镇痛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硬膜外自控镇痛治疗在晚期肝癌患者镇痛治疗中具有重要意义,值得临床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晚期 镇痛治疗 硬膜外自控镇痛 疗效分析
下载PDF
针刺联合三阶梯药物止痛法治疗癌性疼痛40例临床观察 被引量:41
14
作者 惠建荣 张楠 +6 位作者 李熳 庞苗苗 赵娴 裴建 傅勤慧 刘保延 王院春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46-149,共4页
目的探讨针刺联合三阶梯药物止痛法治疗癌性疼痛(癌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病理学确诊的住院癌痛患者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患者均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癌痛三阶梯止痛治疗指南用药,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针刺阿是穴(在疼痛... 目的探讨针刺联合三阶梯药物止痛法治疗癌性疼痛(癌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病理学确诊的住院癌痛患者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患者均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癌痛三阶梯止痛治疗指南用药,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针刺阿是穴(在疼痛范围内≤2个穴位)、合谷穴(双侧)、大椎穴、大杼穴(双侧)、阳陵泉穴(双侧)、太冲穴(双侧),每日针刺1次,连续治疗2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疼痛程度评分(NRS)、镇痛起效和缓解持续时间、疼痛缓解情况、首日与全程等效吗啡消耗量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NRS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且治疗组评分低于对照组(P <0. 05)。治疗组镇痛起效时间短于对照组,镇痛缓解持续时间长于对照组(P <0. 05)。治疗组疼痛缓解总有效率为82. 5%,对照组为57. 5%,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组治疗全程等效吗啡消耗量低于对照组(P <0. 05)。治疗组出现恶心、呕吐、乏力、便秘及头晕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 <0. 05)。结论针刺联合三阶梯药物止痛疗法较单纯三阶梯药物止痛法能提高癌性疼痛的疗效,有较好的镇痛作用,并可减少吗啡用量及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癌性疼痛 针刺疗法 三阶梯药物止痛法 针刺止痛 等效咖啡消耗量
原文传递
中药外敷联合三阶梯止痛法治疗原发性肝癌疼痛的系统评价 被引量:36
15
作者 张维晴 肖祖林 +1 位作者 吴驻林 彭立生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938-1945,共8页
系统评价中药外敷联合三阶梯止痛法治疗原发性肝癌疼痛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计算机检索知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维普、Medline、Cochrane数据库和手工检索,检索时间从建库至2018年1月,筛选符合纳入标准的随机对照试... 系统评价中药外敷联合三阶梯止痛法治疗原发性肝癌疼痛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计算机检索知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维普、Medline、Cochrane数据库和手工检索,检索时间从建库至2018年1月,筛选符合纳入标准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根据Cochrane系统评价员手册中衡量偏倚风险的标准,对纳入的研究进行偏倚风险评估,提取数据并采用Review Manager 5. 3进行Meta分析及系统评价。最终16篇中文文献符合纳入标准,含高质量文献1篇,纳入患者1 164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中药外敷联合三阶梯止痛法能使原发性肝癌患者疼痛缓解(OR=3. 44,95%CI[2. 49,4. 75],P<0. 000 01);延长止痛缓解时间(SMD=3. 42,95%CI[1. 83,6. 40],Z=3. 85,P=0. 000 1);提高患者的卡氏评分(OR=3. 42,95%CI[1. 83,6. 40],P=0. 000 01);采用描述性分析的指标结果:干预措施可能可以有效缩短止痛起效时间、降低VAS和NRS评分、减低肝癌患者使用吗啡的剂量并减少爆发痛发作。目前证据支持中药外敷联合三阶梯止痛疗法的疗效优于单纯应用三阶梯止痛法,但现有小样本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方法学质量偏低,上述结论今后还需要大样本、高质量的临床试验进一步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外敷 三阶梯止痛法 原发性肝癌 META分析 系统评价
原文传递
早期多模式镇痛治疗带状疱疹及预防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57例 被引量:25
16
作者 张薇薇 詹玮玮 +3 位作者 石波 吴文 张荣华 王翔宇 《医药导报》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461-464,共4页
目的探讨早期使用多模式镇痛综合治疗在带状疱疹中的疗效及其预防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HN)的有效性。方法纳入于葛洲坝集团中心医院疼痛科、皮肤科和神经内科就诊的带状疱疹患者120例,为首次发病且病程≤7 d。将患者分成对照组(63例)和... 目的探讨早期使用多模式镇痛综合治疗在带状疱疹中的疗效及其预防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HN)的有效性。方法纳入于葛洲坝集团中心医院疼痛科、皮肤科和神经内科就诊的带状疱疹患者120例,为首次发病且病程≤7 d。将患者分成对照组(63例)和治疗组(57例),对照组给予带状疱疹常规治疗:甲钴胺(500μg,肌内注射,每天1次)、维生素B_1(100 mg,肌内注射,每天1次)、维生素B_6(100 mg,肌内注射,每天1次)和抗病毒药物。治疗组给予多模式镇痛(口服镇痛药物,局部浸润麻醉和神经阻滞)联合带状疱疹常规方法的综合治疗。使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对两组患者于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的疼痛程度和临床疗效进行评估,并对所有患者进行随访,观察病程第8周和第12周时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发生率。结果治疗组患者神经疼痛减轻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病程第4周时,治疗组患者的疼痛完全缓解率比对照组高(93.0%和49.2%,P<0.01)。在病程第8周和第12周时,对照组PHN的发生率分别为17.5%和11.1%,而治疗组均为0(P<0.01)。结论合理运用多模式镇痛治疗早期带状疱疹,能在病情初期有效缓解带状疱疹疼痛,并且能有效预防PHN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模式镇痛 带状疱疹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
下载PDF
辨证施护联合三阶梯止痛疗法对重度癌性疼痛的应用效果分析 被引量:19
17
作者 周丽群 蔡惠凤 +4 位作者 谢淑君 席倩岚 林彩频 曹艳雯 凌云巧 《中华全科医学》 2018年第7期1212-1215,共4页
目的研究辨证施护联合三阶梯止痛疗法对重度癌性疼痛的应用效果及满意度分析。方法选择2014年6月—2016年6月在我院肿瘤科住院治疗的伴有重度疼痛的中晚期癌症患者102例。其中肺癌30例、胃癌24例、肝癌26例、结直肠癌16例,宫颈癌6例。... 目的研究辨证施护联合三阶梯止痛疗法对重度癌性疼痛的应用效果及满意度分析。方法选择2014年6月—2016年6月在我院肿瘤科住院治疗的伴有重度疼痛的中晚期癌症患者102例。其中肺癌30例、胃癌24例、肝癌26例、结直肠癌16例,宫颈癌6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1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和三阶梯止痛疗法,观察组患者实施辨证施护联合三阶梯疗法。观察并比较治疗2个月后2组患者的疼痛缓解情况,副作用发生情况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86.27%(44/51),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26.78%(33/5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8.513,P=0.004);观察组患者恶心(χ~2=9.543,P<0.01)、呕吐(χ~2=6.095,P<0.05)、头晕(χ~2=5.830,P<0.05)及失眠(χ~2=8.947,P<0.01)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509,P<0.001)。结论辨证施护联合三阶梯止痛疗法能更好的缓解癌性疼痛,并能减轻药物所带来的副作用,护理满意度较高,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辨证施护 三阶梯止痛疗法 疼痛 癌症 重度 疗效
原文传递
癌痛对晚期癌症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15
18
作者 彭金莲 王增英 +2 位作者 韦若梨 陈亦欣 卢惠珍 《热带医学杂志》 CAS 2005年第1期58-60,共3页
目的了解癌痛对晚期癌症患者生存质量的不良影响,探讨三阶梯药物疗法是否可提高癌痛患者的生存质量。方法采用数字疼痛分级法(NRS),对200例晚期癌症患者的癌痛程度进行评估;采用癌症病人的生活质量(QOL)评分标准对患者生活质量进行评分... 目的了解癌痛对晚期癌症患者生存质量的不良影响,探讨三阶梯药物疗法是否可提高癌痛患者的生存质量。方法采用数字疼痛分级法(NRS),对200例晚期癌症患者的癌痛程度进行评估;采用癌症病人的生活质量(QOL)评分标准对患者生活质量进行评分调查;对癌痛患者分别给予三阶梯镇痛药物,观察镇痛疗法对改善生存质量的作用。结果200例晚期癌症患者,疼痛的发生率为76.5%,其中轻度疼痛占20.0%,中度疼痛占23.0%,重度疼痛占33.5%,疼痛程度越重,对患者的生存质量的影响越大,而经镇痛治疗后,随着疼痛程度的减轻,生活质量得以提高。结论疼痛是影响生活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有效的镇痛治疗在改善癌痛患者的生存质量方面能发挥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癌症 疼痛 生活质量 三阶梯镇痛疗法
下载PDF
三阶梯镇痛疗法联合揿针治疗癌症疼痛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15
19
作者 王静霞 龙灿海 +1 位作者 周小翠 郭晓冬 《中医药学报》 CAS 2022年第10期71-75,共5页
目的:观察三阶梯镇痛疗法联合揿针治疗癌痛的有效性、安全性,探讨揿针联合三阶梯镇痛疗法改善癌痛的潜在途径。方法:纳入70例中重度癌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入组后两组病例即采用三阶梯镇痛疗法进行阿片类药物滴定,NR... 目的:观察三阶梯镇痛疗法联合揿针治疗癌痛的有效性、安全性,探讨揿针联合三阶梯镇痛疗法改善癌痛的潜在途径。方法:纳入70例中重度癌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入组后两组病例即采用三阶梯镇痛疗法进行阿片类药物滴定,NRS评分稳定至0~3分后,对照组继续三阶梯镇痛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揿针治疗,疗程为2周,疗程结束,继续观察2周。记录两组患者NRS评分、EORTC QLQ-C30生活质量量表评分、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同时观察揿针联合三阶梯镇痛疗法治疗组治疗前后血清中内源性致痛因子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及前列腺素E2(PGE2)水平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NRS评分均有下降(P <0.05),且治疗组下降趋势较对照组明显(P <0.05);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54%(18/33)明显低于对照组84%(28/33)(P <0.01),治疗组EORTCQLQ-C30生活质量量表评分在恶心与呕吐、疼痛、食欲丧失、便秘症状改善方面优于对照组(P <0.05)。揿针联合三阶梯镇痛疗法治疗后血清PGE2、CGRP水平低于治疗前(P <0.01)。结论:三阶梯镇痛疗法联合揿针治疗癌痛疗效确切,且能减少阿片类药物不良反应,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揿针联合三阶梯镇痛疗法治疗癌痛可能与血清中PGE2和CGRP水平降低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癌性疼痛 三阶梯镇痛疗法 揿针
下载PDF
中医综合三阶梯法治疗癌性疼痛30例临床观察 被引量:13
20
作者 周之毅 刘慧 +3 位作者 尤圣富 田建辉 周蕾 徐蔚杰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890-894,共5页
目的观察并比较中医综合三阶梯法及WHO三阶梯法治疗癌性疼痛(癌痛)的临床疗效与不良反应,建立癌痛中医综合三阶梯法治疗方案。方法采用随机自身对照前瞻性研究方法,共观察30例癌痛患者,每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进入两组,先后不同顺序均接... 目的观察并比较中医综合三阶梯法及WHO三阶梯法治疗癌性疼痛(癌痛)的临床疗效与不良反应,建立癌痛中医综合三阶梯法治疗方案。方法采用随机自身对照前瞻性研究方法,共观察30例癌痛患者,每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进入两组,先后不同顺序均接受中医综合三阶梯法及WHO三阶梯法治疗,若有效则连续用药观察2天。观察其疼痛强度差(PID)、总疼痛强度差(SPID)、疼痛缓解度(PR)、总疼痛缓解度(TPR)、中度以上疼痛缓解率、总镇痛分(TAS)等指标。结果 PID表提示中医综合三阶梯法起效时间稍迟于WHO三阶梯法,但起效后其镇痛作用较好,有效止痛时间较长;其中,电针治疗后患者的PID值有较明显升高,且能维持较长时间,提示针药结合能有效控制重度癌痛。中医综合三阶梯法在PR表中显示达到中度以上疼痛缓解率最高值的时间较WHO三阶梯法稍晚,但维持时间较长。TPR、TAS表均提示中医综合三阶梯法优于WHO三阶梯法。中医综合三阶梯法较之WHO三阶梯法,其不良反应相对较少且较轻。结论中医综合三阶梯法治疗癌痛的疗效在一定程度及时点优于WHO三阶梯法,且其治疗、用药相对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癌性疼痛 中医综合三阶梯法 WHO三阶梯疗法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