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生儿疼痛评估与镇痛管理专家共识(2020版) 被引量:89
1
作者 封志纯 +2 位作者 程锐 杨洋 史源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923-930,共8页
新生儿对疼痛的生物学感知能力与成人相比更加强烈、持久,对疼痛也会存在记忆,而且疼痛带来的各种负面影响可长期存在。因此,规范适宜的疼痛管理,可以减轻或防止疼痛对身体和心理造成的不利影响,加快康复进程。为进一步加深对新生儿疼... 新生儿对疼痛的生物学感知能力与成人相比更加强烈、持久,对疼痛也会存在记忆,而且疼痛带来的各种负面影响可长期存在。因此,规范适宜的疼痛管理,可以减轻或防止疼痛对身体和心理造成的不利影响,加快康复进程。为进一步加深对新生儿疼痛管理的认识,规范新生儿镇痛处置措施,中国医师协会新生儿科医师分会和中国当代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基于国内外临床证据,结合临床实践经验,主要从新生儿疼痛的评估及管理疼痛的方法与技术等方面制定本专家共识。推荐阶梯式新生儿镇痛管理,其中,对于轻度疼痛刺激,温柔抚触及非营养吸吮联合蔗糖水喂养是有效缓解方式;对于中度疼痛,选用合适套管针、精准穿刺是减少疼痛的重要前提,另外,穿刺部位应用局麻类药物亦有良好效果;对于重度疼痛,往往需应用静脉镇静药物,但目前证据尚不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疼痛 评估 镇痛管理 专家共识 新生儿
下载PDF
基于快速康复外科理念的多学科合作模式镇痛管理在胃肠肿瘤患者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1
2
作者 欧琼珊 张椿娜 +1 位作者 傅若珊 杨晓萍 《中国医药科学》 2020年第5期230-233,共4页
目的探讨基于快速康复外科(FTS)理念的多学科合作模式(MDT)镇痛管理在胃肠肿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6月~2019年6月需行手术治疗的胃肠肿瘤患者15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75例。对... 目的探讨基于快速康复外科(FTS)理念的多学科合作模式(MDT)镇痛管理在胃肠肿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6月~2019年6月需行手术治疗的胃肠肿瘤患者15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7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镇痛管理模式进行干预,观察组患者采用基于FTS的MDT镇痛管理模式进行干预。观察两组患者术中情况(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情况[术后6、24、72h时的数字评价量表(NRS)评分,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术后首次排气时间、术后首次经口进食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6、24、72h时NR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术后首次排气时间、术后首次经口进食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FTS的MDT镇痛管理模式可有效减轻患者术后疼痛,促进患者术后恢复,且具有较好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快速康复外科 多学科合作模式 镇痛管理 胃肠肿瘤 术后恢复
下载PDF
无线镇痛泵系统应用于患者术后静脉镇痛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9
3
作者 张新科 董铁立 +1 位作者 赵蕾 吴树彪 《河南外科学杂志》 2013年第2期1-2,共2页
目的通过与普通电子镇痛泵比较,评价无线镇痛泵系统应用于患者术后静脉镇痛的优越性。方法将100例术后需静脉自控镇痛患者随机分为W组和C组,各50例。W组采用无线镇痛泵系统,C组采用普通电子镇痛泵。以首次量(负荷量)+持续给药+自控给药... 目的通过与普通电子镇痛泵比较,评价无线镇痛泵系统应用于患者术后静脉镇痛的优越性。方法将100例术后需静脉自控镇痛患者随机分为W组和C组,各50例。W组采用无线镇痛泵系统,C组采用普通电子镇痛泵。以首次量(负荷量)+持续给药+自控给药行静脉自控给药(PCIA)48 h。配方:舒芬太尼0.04μg.kg-1.h-1+托烷司琼5 mg+生理盐水至100 mL。参数:首次量5 mL,持续量2 mL/h,单次量3 mL/次,锁定时间15 min。观察:(1)应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分别于PCIA后1、6、12、24、48 h后评价患者的疼痛程度。(2)患者按压自控镇痛键的总次数。(3)患者按压自控镇痛键的有效次数。(4)从接到信息到有效处理的时间(T)。(5)PCIA治疗后48 h患者的总体满意度。结果 2组1、6、12、24、48 h五个对应时间点的VA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患者按压自控键的总次数及有效次数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W组和C组的T分别为(10±5)min,和(15±6)min,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CIA治疗后48 h患者的总体满意度W组为92%,C组为78%,2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普通电子镇痛泵比较,无线镇痛泵系统应用于患者术后静脉镇痛具有明显的优越性,缩短了有效处理时间,显著提高PCIA治疗后48 h患者的总体满意度,有利于实现患者自控镇痛的信息化、规范化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镇痛泵 无线 患者自控镇痛 镇痛管理
下载PDF
麻醉护士参与产妇分娩镇痛管理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9
4
作者 高平 汤园园 韩晓亮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7年第19期1482-1485,共4页
目的探讨麻醉护士镇痛管理对分娩镇痛产妇镇痛效果及分娩质量的影响。方法将80例分娩镇痛的产妇按住院病历号的奇偶数分为对照组和麻醉护理组各40例,对照组进行分娩镇痛时无麻醉护士陪同,仅麻醉师进行操作,给予常规产科护理。麻醉护... 目的探讨麻醉护士镇痛管理对分娩镇痛产妇镇痛效果及分娩质量的影响。方法将80例分娩镇痛的产妇按住院病历号的奇偶数分为对照组和麻醉护理组各40例,对照组进行分娩镇痛时无麻醉护士陪同,仅麻醉师进行操作,给予常规产科护理。麻醉护理组由麻醉师行分娩镇痛的同时由麻醉护士对产妇围产程期进行健康宣教及镇痛管理,比较2组产妇的疼痛评分(宫口开全时)、分娩方式、产后出血情况、新生儿窒息发生率。结果麻醉护理组宫口开全时疼痛评分为(3.9±0.2)分,对照组为(8.4±0.8)分,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8.5872,P=0.000);麻醉护理组剖宫产、顺产、助产分别为1例、27例、12例,对照组分别为9例、21例、10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7.31,P〈0.05);麻醉护理组产时出血量(175.5±42.5)ml,对照组为(226.4±52.5)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621,P〈0.05);新生儿窒息发生率麻醉护理组为2.5%(1/40),对照组为7.5%(3/4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263,P〉0.05)。结论麻醉护士对分娩镇痛产妇围产程期进行镇痛管理和护理干预,产妇分娩痛明显减轻,剖宫产率显著地降低,分娩并发症发生率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醉护士 分娩镇痛 镇痛管理
原文传递
治疗重度癌痛时使用无线智能化程控镇痛泵系统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7
5
作者 罗秀英 万丽 《实用疼痛学杂志》 2018年第3期191-195,共5页
目的 观察在治疗重度癌痛患者时使用无线智能化程控镇痛泵系统的可行性.方法 选取自2017年2月至11月就诊于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的重度癌痛患者40例(VAS评分7~10),随机分为无线镇痛泵组与普通镇痛泵组,每组20例,均使用舒芬太尼静... 目的 观察在治疗重度癌痛患者时使用无线智能化程控镇痛泵系统的可行性.方法 选取自2017年2月至11月就诊于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的重度癌痛患者40例(VAS评分7~10),随机分为无线镇痛泵组与普通镇痛泵组,每组20例,均使用舒芬太尼静脉输注自控镇痛(PC IA),无线镇痛泵组启用无线智能化程控镇痛泵系统进行监控.记录处理患者需求帮助的平均时间及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3d时的VAS评分、Ramsay镇静评分、Kolcaba舒适量表评分,及医务人员和患者双方使用的满意度评分.结果 无线镇痛泵组处理患者需求帮助的平均时间比普通镇痛泵组显著缩短(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3d时VAS评分均显著降低(P<0.05),Ramsay镇静评分显著改善(P<0.05)、Kolcaba舒适度评分显著提高(P<0.05);治疗3d时,无线镇痛泵组Kolcaba舒适度评分比普通镇痛泵组显著提高(P<0.05),无线镇痛泵组医务人员和患者双方使用满意度评分比普通镇痛泵组高(P<0.05).结论 治疗重度癌痛时使用无线智能化程控镇痛泵系统是一种高效可行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线 智能化程控 镇痛管理 镇痛 病人控制 癌痛
原文传递
40例骨科患者术后疼痛评估及镇痛管理效果研究 被引量:7
6
作者 杨芬 翟亚玲 +1 位作者 白新萍 杨春辉 《实用临床医学(江西)》 CAS 2016年第8期76-78,90,共4页
目的探讨规范的术后疼痛评分及疼痛管理对骨科患者术后疼痛控制及睡眠时间的作用效果。方法选取75例关节创伤骨科收治的下肢骨折患者,根据护理方法不同分为2组,对照组35例,研究组40例。对照组凭借患者主诉,记录疼痛分值,按需给药,采用... 目的探讨规范的术后疼痛评分及疼痛管理对骨科患者术后疼痛控制及睡眠时间的作用效果。方法选取75例关节创伤骨科收治的下肢骨折患者,根据护理方法不同分为2组,对照组35例,研究组40例。对照组凭借患者主诉,记录疼痛分值,按需给药,采用传统规范的的镇痛方式;研究组患者采用以数字评分法疼痛评估的无痛病房疼痛管理以及无痛理念,进行规范化管理,比较2组患者术后疼痛控制效果、睡眠时间以及住院时间。结果研究组患者术后1-7d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睡眠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均P〈0.001);研究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患者术后疼痛的正确评估及规范的镇痛管理,可以减轻患者术后疼痛,促进患者创伤的恢复,减少患者住院时间,节约医疗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术后疼痛 评估 镇痛管理
下载PDF
多学科协作的个性化镇痛在食管癌根治术后的应用 被引量:5
7
作者 欧玉凤 赵慧华 汪灏 《中国癌症防治杂志》 CAS 2019年第3期262-266,共5页
目的探讨多学科协作的个性化镇痛管理模式在食管癌根治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9月-2018年3月在我院行食管癌根治术的50例患者为对照组,2018年4月-9月的48例患者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传统镇痛模式,观察组采用多学科协作的... 目的探讨多学科协作的个性化镇痛管理模式在食管癌根治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9月-2018年3月在我院行食管癌根治术的50例患者为对照组,2018年4月-9月的48例患者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传统镇痛模式,观察组采用多学科协作的个性化镇痛管理模式。比较两组患者的静息痛和活动痛评分、术后首次活动时间、患者自控镇痛(patient-controlled analgesia,PCA)按压次数、止痛泵的停泵率和续泵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初次静息痛评分、静息痛评分均值、静息痛评分最大值和初次活动痛评分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活动痛评分均值及最大值均小于对照组,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止痛泵使用期间,观察组患者的PCA按压总次数、每日PCA按压次数及止痛泵的续泵率均大于对照组,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但两组患者的止痛泵停泵率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多学科协作的个性化镇痛管理模式能提高患者镇痛治疗依从性,且有效控制活动性疼痛,加速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癌 多学科协作 个性化 镇痛管理
下载PDF
麻醉护士主导的镇痛管理对分娩产妇的镇痛效果 被引量:4
8
作者 高平 汤园园 高晓增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8年第26期133-136,共4页
目的探讨麻醉护士主导的镇痛管理对分娩产妇的镇痛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9~11月华北理工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临产妇100例,按抽签法随机分为麻醉护理组和助产护理组,每组各50例。助产护理组分娩镇痛时给予分娩产房护理常规,麻醉医师按照预... 目的探讨麻醉护士主导的镇痛管理对分娩产妇的镇痛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9~11月华北理工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临产妇100例,按抽签法随机分为麻醉护理组和助产护理组,每组各50例。助产护理组分娩镇痛时给予分娩产房护理常规,麻醉医师按照预先设置实施镇痛,无麻醉护士参与;麻醉护理组在此基础上由麻醉护士进行围生期镇痛管理。比较两组产妇产程疼痛情况、镇痛满意度及麻醉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麻醉护理组在潜伏期、活跃期、宫口近全时、宫口开全时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助产护理组(P<0.05);麻醉护理组镇痛满意度明显高于助产护理组(P<0.05);用药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助产护理组(P<0.05)。结论麻醉护士主导的镇痛管理可降低产妇的分娩时疼痛程度,提高产妇对镇痛管理的满意度,确保了母婴安全,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醉护士 镇痛管理 分娩镇痛
下载PDF
无线智能PCA管理对上腹部手术患者术后静脉镇痛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2
9
作者 蔡哲 顾祥阳 +2 位作者 梁海洲 曾祥灵 孙来葆 《罕少疾病杂志》 2021年第4期70-71,78,共3页
目的研究临床上无线智能PCA(病人自控镇痛)管理对上腹部手术患者术后静脉镇痛质量的影响。方法本研究纳入研究对象主要为2017年1月到2019年12月在我院进行上腹部手术的患者100例。手术后简单随机化等分为PM组与IM组,每组50例,均接受静... 目的研究临床上无线智能PCA(病人自控镇痛)管理对上腹部手术患者术后静脉镇痛质量的影响。方法本研究纳入研究对象主要为2017年1月到2019年12月在我院进行上腹部手术的患者100例。手术后简单随机化等分为PM组与IM组,每组50例,均接受静脉术后镇痛,均采用氢吗啡酮配方为患者进行镇痛,对比首剂量镇痛前和镇痛后2、6、12、24、48h不同时机静息及翻身运动VAS疼痛评分,Ramsey镇静评分,呼吸,循环情况,随访术后恶心、呕吐、瘙痒等不良反应。结果在镇痛效果方面,IM组镇痛效果情况明显优于PM组,组间差异明显(P<0.05);而在患者术后不良反应与满意度方面,IM组术后不良反应与满意度数据明显优于PM组,组间差异明显(P<0.05)。结论使用无线智能PCA泵的镇痛效果与降低不良反应方面明显优于传统PCA镇痛泵,同时无线智能PCA管理相对传统PCA管理在患者镇痛满意度上有着明显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线 PCA 舒芬太尼 氢吗啡酮 镇痛管理
下载PDF
医院舒适化医疗服务模式的创建和作用
10
作者 张勇 倪晓虎 《中国卫生产业》 2021年第31期191-194,198,共5页
舒适化医疗服务构建中要求为患者提供安全有效的医疗服务,加强诊治过程的无痛管理,提高对患者医疗服务过程的舒适性,减少并发症,给予患者安慰,缓解紧张情绪,为患者提供健康宣教。舒适化医疗服务在医院建设过程中具有显著作用,能够提升... 舒适化医疗服务构建中要求为患者提供安全有效的医疗服务,加强诊治过程的无痛管理,提高对患者医疗服务过程的舒适性,减少并发症,给予患者安慰,缓解紧张情绪,为患者提供健康宣教。舒适化医疗服务在医院建设过程中具有显著作用,能够提升医院核心竞争力,对医院各项要素有效整合,促进医院全局化发展,构建系统可行性的发展战略,促进医院核心业务的发展,提升医院管理工作的科学性,减少盲目性,深入挖掘医院建设内涵,推进医院医疗改革,为此该医院在舒适化医疗服务模式运用过程中,对患者提供术后镇痛管理,成立APS小组,制订综合性的管理方案。注重患者疾病治疗中的舒适性,采用急性疼痛管理服务APS,缓解患者疼痛现象,构建良好舒适的环境,增强患者疾病治疗依从性,提升疾病治疗中的依从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舒适化医疗服务模式 急性疼痛管理 镇痛管理
下载PDF
药学监护模式在癌痛患者镇痛管理中的实践
11
作者 吴春桃 杨成密 +2 位作者 陈银清 林晓霞 黎规丰 《中外医学研究》 2020年第28期181-183,共3页
目的:探讨癌痛患者镇痛管理中应用药学监护模式的应用价值。方法:本次研究对象均为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80例恶性肿瘤患者,选取时间为2018年9月-2019年9月。按照随机分配原则将其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4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镇痛指导... 目的:探讨癌痛患者镇痛管理中应用药学监护模式的应用价值。方法:本次研究对象均为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80例恶性肿瘤患者,选取时间为2018年9月-2019年9月。按照随机分配原则将其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4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镇痛指导,试验组接受药学监护干预。比较两组疼痛缓解率、不良反应发生率、用药依从性及生活质量。结果:试验组疼痛总缓解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用药总依从性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生活质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癌痛患者镇痛管理中应用药学监护模式,能够有效减轻患者疼痛症状,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患者用药依从性,对于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学监护模式 癌痛 镇痛管理 应用效果
下载PDF
智能化技术是提升镇痛安全和质控的高效手段 被引量:23
12
作者 曹汉忠 门艳华 屠伟峰 《麻醉安全与质控》 2017年第3期111-116,共6页
目的探讨智能化技术在提升镇痛安全与质控中的作用。方法从无法有效控制的术后疼痛一直是困扰手术患者和麻醉医生的难题入手,介绍了利用互联网技术实现患者自控镇痛(PCA)信息化智能化的无线镇痛管理系统(WAMS),分析了依托于WAMS的术后... 目的探讨智能化技术在提升镇痛安全与质控中的作用。方法从无法有效控制的术后疼痛一直是困扰手术患者和麻醉医生的难题入手,介绍了利用互联网技术实现患者自控镇痛(PCA)信息化智能化的无线镇痛管理系统(WAMS),分析了依托于WAMS的术后智能化管理模式(IMPA)及强调术后3 d,麻醉科医生及麻醉科护士查房1次/d,在WAMS中记录评价,应用WAMS数据库进行信息化质控分析,阐明了WAMS及麻醉学科规范查房的人文关怀不可或缺,是麻醉学科镇痛安全和质量持续改进的根本保证,是麻醉学科发展的内生动力。结果 WAMS已在全国200多家医院应用,形成了较成熟管理的规范,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从WAMS数据库分析,静息NRS≥4分的发生率为0.48%;活动NRS≥4的发生率为22.75%,而其中活动NRS≥5,发生率仅为6.26%,活动NRS≥7,发生率为0.37%;恶心、呕吐的发生率为8.36%,其中有呕吐的为4.89%;镇静过度发生率为4.60%,而其中中度镇静为0.37%,重度镇静的0.09%;患者满意度100%。结论 WAMS助力镇痛工作达到安全、高效、有序的管理目标,WAMS数据库是持续提升镇痛安全与质控的高效手段,IMPA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患者自控镇痛 无线镇痛管理系统 智能化管理模式
下载PDF
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对多模式镇痛的满意度现状研究 被引量:14
13
作者 田义华 陈洁 唐永利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5年第28期-,共5页
目的 调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对多模式镇痛的满意度. 方法 以2013年2月至2014年2月在我院接受全膝关节置换治疗的11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疼痛控制态度量表及休斯顿疼痛情况调查表进行满意度调查,分析患者术后... 目的 调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对多模式镇痛的满意度. 方法 以2013年2月至2014年2月在我院接受全膝关节置换治疗的11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疼痛控制态度量表及休斯顿疼痛情况调查表进行满意度调查,分析患者术后对多模式镇痛的满意度. 结果 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不同时段的VAS评分最低为(1.19±0.62)分,最高为(2.14±1.21)分,对多模式镇痛的总体满意度为80.04%(136.06/170.00), 但对疼痛控制教育的满意度为63.20%(37.92/60.00),不同年龄与文化程度的患者对疼痛控制满意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56.4%(62/110)的患者认为止痛是有害的,62.7%(69/110)的患者不了解疼痛对身体的影响,59.1%(65/110)的患者不了解常用的镇痛方法,63.6%(70/110)的患者不了解止痛措施的不良反应. 结论 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对多模式镇痛的止痛效果满意度较高,但对疼痛控制教育的满意度较低,护理人员应该加强对患者进行多模式镇痛的健康教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置换 疼痛 多模式镇痛 满意度
原文传递
基于加速康复外科理念的多模式镇痛管理在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4
14
作者 常素霞 《中国肛肠病杂志》 2020年第11期28-30,共3页
为探讨基于加速康复外科(ERAS)理念的多模式镇痛管理在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中的应用效果,将2018年8月至2020年3月于我院拟行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治疗的120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对照组患者围术期接受传... 为探讨基于加速康复外科(ERAS)理念的多模式镇痛管理在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中的应用效果,将2018年8月至2020年3月于我院拟行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治疗的120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对照组患者围术期接受传统镇痛管理及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接受基于ERAS理念的多模式镇痛管理。比较2组患者术后不同时间疼痛程度(VAS评分)、麻醉及术后恢复相关指标、并发症。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术后6h、12h、24h、48hVA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术后镇痛药追加次数、镇痛泵按压次数及有效按压次数均明显少于对照组,术后首次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果表明,对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者实施基于ERAS理念的多模式镇痛管理,术后镇痛效果好,患者痛苦小,而且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腹腔镜手术 快速康复外科理念 多模式镇痛管理 效果
原文传递
快速康复外科理念下的多模式镇痛管理及护理研究 被引量:11
15
作者 曾一 张嫚 李君 《中国社区医师》 2021年第6期131-132,共2页
目的:分析快速康复外科理念下多模式镇痛管理护理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9月-2020年9月接受外科手术治疗的患者10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50例。对照组实施一般护理,研究组在快速康复外科理念下采取多模式镇痛管理护理,比较两组术后并发症... 目的:分析快速康复外科理念下多模式镇痛管理护理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9月-2020年9月接受外科手术治疗的患者10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50例。对照组实施一般护理,研究组在快速康复外科理念下采取多模式镇痛管理护理,比较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疼痛评分及护理满意度。结果:研究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护理后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快速康复外科理念下采取多模式镇痛管理护理接受外科手术的患者,有助于减少并发症发生率,减轻患者疼痛度,并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快速康复外科理念 多模式镇痛管理 疼痛评分
下载PDF
术后镇痛管理模式的应用探讨 被引量:9
16
作者 叶伟光 王天龙 +1 位作者 许亚超 马艳辉 《北京医学》 CAS 2011年第8期665-667,共3页
目的分析以麻醉医师为主体、护士辅助管理的术后镇痛管理模式下的术后镇痛效果,探讨该术后镇痛管理模式的有效性。方法对2009-2010年4895例接受术后镇痛病例采用以麻醉医师为主体、护士辅助管理的术后镇痛管理模式,评价其镇痛效果、患... 目的分析以麻醉医师为主体、护士辅助管理的术后镇痛管理模式下的术后镇痛效果,探讨该术后镇痛管理模式的有效性。方法对2009-2010年4895例接受术后镇痛病例采用以麻醉医师为主体、护士辅助管理的术后镇痛管理模式,评价其镇痛效果、患者满意度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术后镇痛包括静脉镇痛(3150例)、硬膜外镇痛(1677例)和持续外周神经镇痛(68例)3种方法,VAS评分分别为(2.3±0.7)分、(1.9±0.5)分和(1.8±2.0)分,总体有效率为98.6%;镇痛效果患者满意度分别为95.71%(3015例)、96.30%(1615例)和95.59%(65例),总体满意度为95.91%;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6.51%(205例)、6.38%(107例)和1.47%(1例),总体发生率为6.39%;提前终止镇痛者分别为17例(8.29%)、15例(14.02%)和0例。结论该术后镇痛管理模式下术后镇痛效果确切,患者总体满意度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术后镇痛 管理模式
下载PDF
智能化镇痛管理对剖宫产术后自控镇痛质量的影响
17
作者 王进文 曹天彪 李丽娜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4年第4期139-142,共4页
目的探讨智能化无线镇痛泵系统在剖宫产术后镇痛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1月至2022年10月在腰硬联合阻滞麻醉下行剖宫产术的600例产妇为研究对象,按入室先后顺序将其随机分为无线镇痛泵(R)组和电子镇痛泵(A)组,每组300例。产妇术... 目的探讨智能化无线镇痛泵系统在剖宫产术后镇痛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1月至2022年10月在腰硬联合阻滞麻醉下行剖宫产术的600例产妇为研究对象,按入室先后顺序将其随机分为无线镇痛泵(R)组和电子镇痛泵(A)组,每组300例。产妇术后均实施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术毕R组接REHN-Ⅱ型无线镇痛泵,A组接ZZB-Ⅰ型电子镇痛泵。比较两组产妇镇痛后各时间点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和Ramsay镇静评分(RSS)评分,镇痛期间医护人员被召回病房次数、报警处理时间、镇痛键按压次数、睡眠时间、肛门排气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满意度。结果镇痛后6、12、24 h,R组的VAS评分显著低于A组(P<0.05);镇痛后6、12、24、36、48 h,两组的R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组的医护人员被召回病房次数显著少于A组,报警处理时间、肛门排气时间显著短于A组,睡眠时间显著长于A组(P<0.05)。两组的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组的满意度显著高于A组(P<0.05)。结论智能化镇痛管理用于剖宫产术后自控镇痛的临床效果肯定,可以提高产妇满意度,且具有一定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化镇痛管理 剖宫产 自控镇痛质量 镇痛泵
下载PDF
信息化技术支撑多学科协作分娩镇痛管理模式的可行性研究 被引量:7
18
作者 张丽峰 罗威 +3 位作者 李胜华 刘艳 沈彩琴 杨立新 《上海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675-679,共5页
目的探讨信息化技术支撑多学科协作分娩镇痛管理模式的可行性。方法选择在上海市嘉定区妇幼保健院行镇痛分娩的360例产妇开展前瞻性队列研究。将2018年1-6月间分娩的产妇纳入对照组;2018年8月医院完成产房信息化建设,将2018年9月-2019年... 目的探讨信息化技术支撑多学科协作分娩镇痛管理模式的可行性。方法选择在上海市嘉定区妇幼保健院行镇痛分娩的360例产妇开展前瞻性队列研究。将2018年1-6月间分娩的产妇纳入对照组;2018年8月医院完成产房信息化建设,将2018年9月-2019年3月间分娩的产妇纳入试验组,每组180例。两组产妇均常规监测心率、血压、心电图和胎心率(FHR),在临产(出现规律宫缩、宫颈管消失)且产妇要求镇痛时行硬膜外镇痛。选择L 3至L 4椎间隙行穿刺置管,予0.075%罗哌卡因+0.5μg/mL舒芬太尼镇痛,镇痛模式为程序化间断硬膜外给药复合患者自控硬膜外镇痛。试验组产妇通过信息化技术在移动终端即时反馈疼痛VAS评分,信息化系统实时获取产妇的生命体征、胎心监护图形并自动分析,超过预设值时发出警报,使麻醉科医师、产科医师、麻醉科护士和助产士可随时查看并处理。对照组产妇以常规方式进行观察和处理。结果试验组镇痛分娩期间疼痛VAS评分最高值和疼痛VAS评分≥7分的产妇比例,出现第Ⅱ类胎心监护图形的持续时间、第Ⅲ类胎心监护图形的例数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值均<0.05);试验组产妇和医护人员的满意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值均<0.05)。两组产妇的一般情况、产程时长、分娩方式、产后2 h内出血量、新生儿窒息发生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信息化技术支撑多学科协作分娩镇痛管理模式能改善产妇的分娩镇痛效果,及时发现异常胎心监护图形,提高产妇和医护人员的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化分娩镇痛管理系统 硬膜外分娩镇痛 疼痛VAS评分 电子胎心监护 前瞻性队列研究
下载PDF
瑞芬太尼在重型颅脑外伤患者术后ICU镇静镇痛中的应用 被引量:6
19
作者 伍小霞 周虎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22年第10期1119-1124,共6页
目的:探讨瑞芬太尼在重型颅脑外伤术后镇静镇痛管理中的效果及对动脉-颈内静脉血氧含量差(Da-jvO_(2))、静脉血氧含量(CjvO_(2))、炎症应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20年4月本院92例重型颅脑外伤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组,... 目的:探讨瑞芬太尼在重型颅脑外伤术后镇静镇痛管理中的效果及对动脉-颈内静脉血氧含量差(Da-jvO_(2))、静脉血氧含量(CjvO_(2))、炎症应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20年4月本院92例重型颅脑外伤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组,各46例。两组均予以术后镇静镇痛管理,对照组给予右美托咪定治疗,观察组使用瑞芬太尼进行联合治疗。观察统计两组镇静镇痛效果、生命体征、炎症刺激[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白介素-10(IL-10)]相关指标、血清皮质醇、β-内啡肽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给药后2 h、4 h、12 h镇静镇痛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给药后6 h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呼吸频率(RR)低于对照组,给药后12 h平均动脉压、呼吸频率低于对照组(P<0.05);给药后6 h、12 h,观察组CRP、TNF-α、IL-6、IL-10、皮质醇水平低于对照组,CjvO_(2)、β-内啡肽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瑞芬太尼应用于重型颅脑外伤术后镇静镇痛管理中,可有效提高镇静镇痛效果,降低炎症刺激,调节皮质醇、β-内啡肽水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型颅脑外伤 镇静镇痛管理 右美托咪定 瑞芬太尼 炎症应激
下载PDF
右美托咪啶对无线镇痛管理下老年胸腔镜患者术后镇痛及认知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6
20
作者 吴城 江能 +2 位作者 张军 路建 周红梅 《中国内镜杂志》 2020年第1期51-55,共5页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啶对无线镇痛管理下的老年胸腔镜患者术后镇痛效果与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6月该院行胸腔镜手术治疗的80例老年患者,按照随机数字法将患者随机分为右美托咪啶联合舒芬太尼D+S组(40例)和舒芬太尼...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啶对无线镇痛管理下的老年胸腔镜患者术后镇痛效果与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6月该院行胸腔镜手术治疗的80例老年患者,按照随机数字法将患者随机分为右美托咪啶联合舒芬太尼D+S组(40例)和舒芬太尼S组(对照组,40例),对照组(S组)为无线镇痛泵中予以舒芬太尼,D+S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应用右美托咪啶,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不同时点简易精神量表(MMSE)评分、术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外周血白细胞介素-1(IL-1)、白细胞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表达水平以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D+S组与S组患者术前当天、术后5和7 d MMSE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和3 d,D+S组MMSE评分明显高于S组(P<0.05);D+S组术后6和12 h疼痛VAS评分明显低于S组(P<0.05),术后24和48 h,D+S组和S组疼痛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当天、术后5和7 d,两组患者IL-1、IL-6和TNF-α表达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和3 d,IL-1、TNF-α和IL-6表达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D+S组恶心发生率明显低于S组(P<0.05),心动过缓发生率则高于S组(P<0.05),但呕吐和尿潴留发生率比较,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美托咪啶可有效改善无线镇痛管理下老年胸腔镜患者术后早期疼痛和认知功能,同时降低术后炎性因子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线镇痛管理 右美托咪啶 胸腔镜 老年患者 术后镇痛 认知功能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