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自拟三黄苦参汤坐浴联合龙胆泻肝汤内服治疗肛门湿疹效果观察 被引量:14
1
作者 葛小栋 白锦 +1 位作者 崔娟娟 李小海 《解放军医药杂志》 CAS 2022年第2期108-111,共4页
目的探讨自拟三黄苦参汤坐浴联合龙胆泻肝汤内服治疗肛门湿疹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0月—2021年2月就诊的肛门湿疹79例,按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39例。对照组给予龙胆泻肝汤内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自拟三黄苦参... 目的探讨自拟三黄苦参汤坐浴联合龙胆泻肝汤内服治疗肛门湿疹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0月—2021年2月就诊的肛门湿疹79例,按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39例。对照组给予龙胆泻肝汤内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自拟三黄苦参汤坐浴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症状积分、肛门功能及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并进行安全性评价。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各症状积分、总积分及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2(IL-2)、IL-4和IL-5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肛管静息压、肛管最大收缩压和直肠静息压均较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拟三黄苦参汤坐浴联合龙胆泻肝汤内服治疗肛门湿疹可改善临床症状和肛门功能,提高临床疗效,安全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肛门湿疹 自拟三黄苦参汤 龙胆泻肝汤 肿瘤坏死因子-α 白细胞介素类 肛管静息压 直肠静息压
下载PDF
耻骨直肠肌部分切除联合内括约肌离断术治疗肛管高压性耻骨直肠肌综合征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13
2
作者 叶辉 刘韦成 +6 位作者 钱群 刘志苏 江从庆 郑科焱 秦前波 丁召 龚治林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304-308,共5页
目的 探讨耻骨直肠肌(PRM)部分切除联合内括约肌(IAS)离断术治疗肛管高压性耻骨直肠肌综合征(PRS)临床疗效。方法 2013年1月至2015年5月期间,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对25例肛管高压性PRS患者施行PRM部分切除联合IAS离断术治疗,在缝扎... 目的 探讨耻骨直肠肌(PRM)部分切除联合内括约肌(IAS)离断术治疗肛管高压性耻骨直肠肌综合征(PRS)临床疗效。方法 2013年1月至2015年5月期间,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对25例肛管高压性PRS患者施行PRM部分切除联合IAS离断术治疗,在缝扎器暴露下触摸确定PRM的位置,用电刀在其表面3~5点之间做一横形切口;在5点方向用血管钳挑起部分PRM,切除长约0.5 cm肌组织。在肛管8~ 10点方向,电刀切长约1 cm横形切口,用血管钳挑起部分IAS并切断。术前及术后3月常规进行肛管直肠测压和排粪造影,并分别于术前和术后3、6、12月进行Wexner便秘评分和Cleveland Clinic失禁评分。本研究在中国临床试验注册中心注册(注册号:ChiCTR-ORB-16007695)。结果 25例患者中男性18例,女性7例,平均年龄55岁,平均病程9年。术后3月肛管静息压和肛管最大收缩压较术前均显著降低[分别为(53.56 ± 9.05)mmHg比(92.44 ± 7.06)mmHg和(142.80 ± 20.35)mmHg比(210.88 ± 20.56)mmHg,均P= 0.000],静息相和力排相肛直角均显著升高[分别为(102.32 ± 4.96)°比(95.88 ± 4.01)°和(117.88 ± 5.95)°比(89.52 ± 3.25)°,P= 0.000]。术后3、6、12月Wexner便秘评分分别为(8.28 ± 3.91)、(7.40 ± 3.64)和(8.04 ± 4.74),均较术前(16.00 ± 3.69)显著下降(均P 〈 0.05),但术后各时间点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Cleveland Clinic失禁评分显示,术后6、12月评分均为0。25例手术患者中,有效者20例(80%)。结论 PRM部分切除联合IAS离断术能有效降低术后肛管压力,改善出口梗阻症状,是治疗肛管高压性PRS的有效术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耻骨直肠肌综合征 肛管静息压 肛管最大收缩压 肛门内括约肌 肛直角 便秘
原文传递
手助腹腔镜手术联合全腔镜手术治疗低位局部进展期直肠癌的效果观察
3
作者 张涵朔 刘少杰 +1 位作者 钟其光 朱伟聪 《临床误诊误治》 CAS 2024年第20期48-53,共6页
目的 探讨手助腹腔镜手术(HALS)联合全腔镜手术(LAP)治疗低位局部进展期直肠癌的效果,以防止延误治疗、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方法 选取2022年12月至2024年1月收治的低位局部进展期直肠癌患者19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HALS组、LAP组及... 目的 探讨手助腹腔镜手术(HALS)联合全腔镜手术(LAP)治疗低位局部进展期直肠癌的效果,以防止延误治疗、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方法 选取2022年12月至2024年1月收治的低位局部进展期直肠癌患者19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HALS组、LAP组及联合组各66例。LAP组行LAP治疗,HALS组行HALS治疗,联合组行LAP联合HALS治疗。比较3组术中出血量、清扫淋巴结数量、手术时间、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术前及术后1、3、7 d 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淀粉样蛋白A(SAA)水平,术前、术后3个月直肠肛管抑制反射阈值(AIRT)、最大耐受容量(MTV)、肛管最大收缩压(MSP)、肛管静息压(ARP)、直肠静息压(RRP),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联合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少于或短于HALS组、LAP组,HALS组少于或短于LAP组(P<0.05)。联合组术后1、3、7 d血清CRP、TNF-α、IL-6、SAA水平低于HALS组、LAP组,HALS组低于LAP组(P<0.05)。联合组术后3个月MSP、ARP、MTV高于HALS组、LAP组,HALS组高于LAP组,RRP、AIRT低于HALS组、LAP组,HALS组低于LAP组(P<0.05)。联合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LAP组(P<0.05)。结论 HALS联合LAP治疗低位局部进展期直肠癌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并可有效改善肛肠功能、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避免延误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位直肠肿瘤 局部进展期 手助腹腔镜手术 全腔镜手术 手术时间 C反应蛋白 肛管静息压 手术后并发症
下载PDF
传统手术与选择性痔上黏膜切除吻合术治疗重度痔疮的效果比较 被引量:4
4
作者 赵宏波 刘强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2年第21期78-81,共4页
目的比较传统手术与选择性痔上黏膜切除吻合术治疗重度痔疮的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本院接收的120例重度痔疮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对照组实施传统手术治疗,观察组实施选择... 目的比较传统手术与选择性痔上黏膜切除吻合术治疗重度痔疮的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本院接收的120例重度痔疮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对照组实施传统手术治疗,观察组实施选择性痔上黏膜切除吻合术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手术时间、术后排气时间、排便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创口愈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术后第1、3天,两组排便时的数字评价量表(NRS)评分均低于术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第3天,两组的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血小板计数与淋巴细胞比值(PLR)均低于术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肛门瘙痒、肛门肿胀、便血、疼痛缓解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术后2周,观察组的肛管静息压、肛管最大收缩压以及弗罗里达克里夫兰诊所便失禁评分(CCF-FIS)低于对照组,直肠感知阈值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同传统手术进行比较,选择性痔上黏膜切除吻合术应用在重度痔疮治疗中效果显著,有助于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及预后,且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度痔疮 选择性痔上黏膜切除吻合术 肛管静息压
下载PDF
女性气虚型功能性出口梗阻型便秘的测压特点分析 被引量:3
5
作者 崔迪生 武延丽 +2 位作者 张睿 张琪 倪敏 《中华结直肠疾病电子杂志》 2020年第6期592-596,共5页
目的探讨女性气虚型功能性出口梗阻型便秘(OOC)患者肛门直肠动力及直肠感知功能的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南京市中医院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期间在便秘平台收治的53例OOC患者及60名健康志愿者的肛门直肠动力及直肠感知功能资料。结果53... 目的探讨女性气虚型功能性出口梗阻型便秘(OOC)患者肛门直肠动力及直肠感知功能的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南京市中医院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期间在便秘平台收治的53例OOC患者及60名健康志愿者的肛门直肠动力及直肠感知功能资料。结果53例患者的平均肛管静息压高于健康志愿者(t=4.985,P<0.01),平均最大收缩压低于健康志愿者(t=7.555,P<0.01)。直肠排便压中,所有患者的平均排便压也是低于健康志愿者的(t=4.297,P<0.01)。肛门括约肌长度OOC患者较女性健康者增长(t=4.825,P<0.01);不同合并症女性OOC患者肛管静息压与健康志愿者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前突=5.257,t会阴下降=6.091,t内套叠=4.23;P<0.05)。总体平均最大收缩压低于正常参考值,各型患者与健康志愿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前突=6.277,t会阴下降=5.306,t内套叠=3.293;P<0.05);直肠排便压中,各型患者均表现排便压较低,但仅直肠前突及会阴下降与健康者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前突=3.313,t会阴下降=4.637,P均<0.05);患者排便阈值及平均排便阈值均高于健康志愿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818,P<0.01)。虽然53例患者的平均初始阈值高于健康志愿者,但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最大耐受量与健康志愿者相比,差异也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4种合并症便秘患者的初始阈值与健康志愿者相差不大,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OOC动力特点主要表现为高肛管静息压,低收缩压,以及直肠低敏感性,这说明肛门外括约肌及盆底肌的收缩及协调功能障碍、直肠敏感性下降及对容量刺激的反应较迟钝可能是造成功能性便秘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便秘 功能性出口梗阻型便秘 肛管静息压 肛管收缩压 直肠敏感性
原文传递
老年出口梗阻型便秘患者肛门直肠测压特点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张睿 陈艳妮 +3 位作者 侯孝涛 陈浩 麻琦瑶 倪敏 《中华结直肠疾病电子杂志》 2023年第2期139-144,共6页
目的探讨老年出口梗阻型便秘(OOC)患者肛门直肠动力及直肠感知功能的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南京市中医院2019年6月至2020年6月期间在便秘平台收治的47例老年OOC患者及50名中青年OOC患者的肛门直肠动力及直肠感知功能资料。结果47例老年OO... 目的探讨老年出口梗阻型便秘(OOC)患者肛门直肠动力及直肠感知功能的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南京市中医院2019年6月至2020年6月期间在便秘平台收治的47例老年OOC患者及50名中青年OOC患者的肛门直肠动力及直肠感知功能资料。结果47例老年OOC患者的平均肛管静息压低于中青年OOC患者的平均肛管静息压(t=2.31,P<0.05),平均肛管舒张压也低于中青年OOC患者(t=2.63,P<0.05)。平均最大收缩压老年女性OOC患者低于老年男性OOC患者(t=2.59,P<0.05),OOC老年女性患者较OOC老年男性患者的肛门括约肌长度缩短(t=4.64,P<0.05)。老年女性OOC患者的平均肛管静息压低于中青年女性OOC患者的平均肛管静息压(t=3.54,P<0.05),平均最大收缩压老年女性OOC患者低于中青年女性OOC患者(t=2.75,P<0.05)。老年女性OOC患者中,伴有直肠前突患者的平均肛管静息压高于不伴有直肠前突患者的平均肛管静息压(t=2.55,P<0.05),平均最大收缩压伴有直肠前突患者高于不伴有直肠前突患者(t=2.46,P<0.05)。伴有会阴下降患者的平均肛管静息压高于不伴会阴下降患者(t=2.22,P<0.05),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肛门括约肌的压力异常及直肠敏感性的改变是导致出口梗阻型便秘的重要因素,而出口梗阻型便秘的相关参数受到性别、年龄及是否有合并症的影响,不同年龄、性别及合并症的出口梗阻型便秘患者动力学和感觉参数各有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便秘 出口梗阻型便秘 肛管静息压 肛管收缩压 直肠敏感性
原文传递
膀胱癌根治术后肛肠功能障碍发生风险及其预测因素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陈江川 赵德建 +1 位作者 张翾 张家模 《中国医药》 2022年第10期1519-1523,共5页
目的探讨膀胱癌根治术后肛肠功能障碍发生风险及其预测因素。方法选取重庆医科大学附属永川医院2019年8月至2021年1月158例接受膀胱癌根治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术后随访观察1年,根据是否发生肛肠功能障碍分为障碍组和无障碍组。比较2组... 目的探讨膀胱癌根治术后肛肠功能障碍发生风险及其预测因素。方法选取重庆医科大学附属永川医院2019年8月至2021年1月158例接受膀胱癌根治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术后随访观察1年,根据是否发生肛肠功能障碍分为障碍组和无障碍组。比较2组临床相关资料,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术后肛肠功能障碍的预测因素,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验证相关因素的预测价值。结果随访观察1年,158例患者中6例失访,最终纳入152例,其中42例(27.6%)发生肛肠功能障碍归为障碍组,110例(72.4%)未发生肛肠功能障碍归为无障碍组。障碍组体重指数、术前新辅助放疗比例、回肠导管尿流改道比例均高于无障碍组,术后肛门静息压力低于无障碍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体重指数(比值比=1.340,95%置信区间:1.061~1.693)、术前新辅助放疗(比值比=3.127,95%置信区间:1.063~9.203)为膀胱癌根治术患者肛肠功能障碍发生的危险因素,回肠导管尿流改道(比值比=0.242,95%置信区间:0.079~0.741)、术后肛门静息压力(比值比=0.886,95%置信区间:0.843~0.930)为保护因素(均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体重指数、术后肛门静息压力、尿流改道、术前新辅助放疗预测术后肛肠功能障碍发生风险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54(95%置信区间:0.678~0.821)、0.867(95%置信区间:0.802~0.916)、0.587(95%置信区间:0.504~0.666)、0.676(95%置信区间:0.595~0.749)。结论膀胱癌根治术后肛肠功能障碍发生风险高,体重指数、术前新辅助放疗、术后肛门静息压力、尿流改道类型可预测术后肛肠功能障碍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癌根治术 肛肠功能障碍 肛门静息压力 尿流改道
下载PDF
不同切开方式中医挂线疗法治疗肛瘘临床疗效及对肛肠动力学指标和复发的影响 被引量:18
8
作者 吴洪 弋坤 赵红波 《解放军医药杂志》 CAS 2021年第1期108-111,共4页
目的探讨不同切开方式中医挂线疗法治疗对肛瘘患者临床疗效、肛肠动力学指标及复发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0月—2019年10月本院收治的120例肛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68例和观察组52例,对照组采用低位部分... 目的探讨不同切开方式中医挂线疗法治疗对肛瘘患者临床疗效、肛肠动力学指标及复发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0月—2019年10月本院收治的120例肛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68例和观察组52例,对照组采用低位部分切开高位挂线术治疗,观察组采用低位全部切开高位挂线术治疗。对比2组术后创面大小、创口愈合时间、临床疗效、肛管最大收缩压(AMCP)、肛管最长收缩时间(ALCT)、直肠静息压(RRP)、肛管静息压(ARP)水平及术后1年内复发率。结果观察组术后创面面积大于观察组,创口愈合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P<0.01);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比较,2组治疗后RRP、ARP水平显著显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总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两种中医挂线疗法各具优势,临床疗效显著且不影响排便功能,低位全部切开高位挂线术在降低术后复发率中优势相对更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肛瘘 中医挂线疗法 肛管静息压 肛管最大收缩压 肛管最长收缩时间 复发
下载PDF
肛管静息压与短暂肛门括约肌松弛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0
9
作者 尹淑慧 丁健华 +5 位作者 赵玉涓 卓光鑚 张斌 冯滢滢 赵勇 赵克 《中华结直肠疾病电子杂志》 2016年第2期148-152,共5页
目的 明确静息状态下短暂肛门括约肌松弛(transientanalsphincterrelaxations,TASRs)的出现规律,与肛管静息压(analrestingpressure,ARP)的关系,探讨TASRs的病理生理意义以及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准确完成肛门直肠测压。方法 对2015... 目的 明确静息状态下短暂肛门括约肌松弛(transientanalsphincterrelaxations,TASRs)的出现规律,与肛管静息压(analrestingpressure,ARP)的关系,探讨TASRs的病理生理意义以及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准确完成肛门直肠测压。方法 对2015年1月1日~10月31日期间来我科进行测压检查的便秘患者33例,肛门潮湿瘙痒患者13例,健康志愿者13例进行肛门直肠测压检查,延长肛管静息压检测时间至15min,对测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15min内三组均有TASRs出现(10/13、19/33、11/13)且出现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静息压高于60mmHg时TASRs更容易出现(39/41),TASRs的出现组与不出现组的肛管长度(2.71±0.89vs2.32±1.05)、初感觉容量(51.8±32.52vs63.0±36.6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AIR的抑制深度(54.28±16.81vs40.46±10.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ASRs较普遍存在,从而导致静息压处于一个波动的范围内,建议静息压按范围取值,并在不同时段进行不同的测压检测项。TASRs与RAIR可能具有同质性,TASRs大多数属于正常生理现象,少数过于深大的TASRs可能具有病理意义,并且部分能被感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肛管 直肠 肛管静息压 短暂肛门括约肌松弛
原文传递
消痛膏对肛裂疼痛及内括约肌痉挛影响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9
10
作者 董聿锟 曹波 邓文玲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422-1424,共3页
目的验证消痛膏能否减少肛裂疼痛及有效地缓解了括约肌痉挛。方法随机抽取60名肛肠科二期(慢性)肛裂的患者按就诊先后顺序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为消痛膏,对照组为0.2%硝酸甘油软膏,治疗组每天早中晚各用消痛膏涂抹溃口1次,... 目的验证消痛膏能否减少肛裂疼痛及有效地缓解了括约肌痉挛。方法随机抽取60名肛肠科二期(慢性)肛裂的患者按就诊先后顺序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为消痛膏,对照组为0.2%硝酸甘油软膏,治疗组每天早中晚各用消痛膏涂抹溃口1次,对照组将0.2%硝酸甘油软膏早中晚涂抹溃口1次,疗程各7天,分别于用药前和用药后第3、5、7天观察其疼痛的程度,观察用药前和用药后便后肛门疼痛持续时间、用肛管直肠内压测量仪测量各组患者用药前和用药后30min第5天的"肛管静息压"。结果治疗组较对照组对肛裂内括约肌痉挛的患者疼痛程度减轻、便后肛门疼痛持续时间、治疗组的肛管静息压均比用药前有所下降,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消痛膏能使肛裂疼痛程度减轻、便后肛门疼痛持续时间缩短、缓解内括约肌痉挛、肛管静息压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痛膏 肛裂 内括约肌痉挛 肛管静息压
原文传递
芍药甘草汤治疗慢性肛裂的疗效及安全性 被引量:5
11
作者 魏天恩 毛伟伟 +1 位作者 陈丹颖 谢雯栋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21年第12期120-123,共4页
目的分析芍药甘草汤治疗慢性肛裂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8年7月—2019年10月余姚市中医医院肛肠科收治的慢性肛裂患者9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予以肛门括约肌侧位切断术及常规治疗,观... 目的分析芍药甘草汤治疗慢性肛裂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8年7月—2019年10月余姚市中医医院肛肠科收治的慢性肛裂患者9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予以肛门括约肌侧位切断术及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芍药甘草汤治疗8周,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症状消失时间、创面愈合时间、治疗费用、住院时间,记录两组治疗前及治疗8周内肛管静息压、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肛门功能(Kelly氏评分法)变化,观察两组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肛门溃疡面出血消失时间、水肿消失时间、创面愈合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费用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2周、4周、8周肛管静息压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1周、2周、4周、8周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1周、2周、4周、8周Kelly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期间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芍药甘草汤用于慢性肛裂可有效提高疗效,并显著降低肛管静息压,改善肛门功能,减少疼痛、治疗费用及住院时间,且安全性好,值得在临床推广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芍药甘草汤 慢性肛裂 肛管静息压 疼痛 肛门功能
下载PDF
直肠内推移瓣在高位肛瘘治疗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2
12
作者 李镇伟 《中国医药科学》 2020年第4期229-232,共4页
目的探讨直肠内推移瓣修补瘘口治疗高位肛瘘的应用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选取416例普宁市华侨医院2017年9月~2019年4月收治的高位肛瘘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208)及观察组(n=208),对照组采用传统的瘘管挂线治疗,观察组采用... 目的探讨直肠内推移瓣修补瘘口治疗高位肛瘘的应用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选取416例普宁市华侨医院2017年9月~2019年4月收治的高位肛瘘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208)及观察组(n=208),对照组采用传统的瘘管挂线治疗,观察组采用直肠内推移瓣修补瘘口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及术后恢复情况、术后肛门功能状态。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多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肛瘘愈合时间要短于对照组(P<0.05),临床有效率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前肛管舒张压、肛管舒张压及肛管静息压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半个月两组肛管舒张压、肛管舒张压及肛管静息压力均较术前降低(P <0.05),术后1个月对照组组肛管舒张压、肛管舒张压及肛管静息压力仍低于术前(P <0.05),术后半个月、术后1个月及术后3个月观察组肛管舒张压、肛管舒张压及肛管静息压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术前两组Wexwer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半个月、术后1个月及术后3个月观察组Wexwer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直肠内推移瓣修补瘘口治疗高位肛瘘能够促进肛瘘愈合,对肛门功能影响较小,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内推移瓣 高位肛瘘 肛门功能 肛管静息压 直肠静息压 肛门括约肌收缩压
下载PDF
肛裂洗剂治疗Ⅰ、Ⅱ期肛裂的临床疗效观察
13
作者 马璟 刘建平 +2 位作者 余军 王瑞 杨冬 《宁夏医科大学学报》 2023年第1期25-28,共4页
目的探讨肛裂洗剂对Ⅰ、Ⅱ期肛裂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肛管静息压(ASRP)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2月至2021年12月就诊于银川市中医医院肛肠科门诊且符合标准的120例Ⅰ、Ⅱ期肛裂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用... 目的探讨肛裂洗剂对Ⅰ、Ⅱ期肛裂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肛管静息压(ASRP)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2月至2021年12月就诊于银川市中医医院肛肠科门诊且符合标准的120例Ⅰ、Ⅱ期肛裂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用复方荆芥熏洗剂治疗,治疗组用肛裂洗剂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及治疗第7、14天疼痛、便血、便后疼痛缓解时间、裂口面愈合情况、症状总积分及治疗前后肛管静息压(ASRP)等指标,并观察治疗3个月后两组患者的复发次数。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6.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6.7%,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0.05);患者的主要症状评分及症状总积分的时间主效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便血、裂口愈合情况和症状总积分的组别主效应和交互效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的疼痛评分及便后疼痛缓解时间评分的组别主效应和交互效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的ASRP降低,复发次数更少(P均<0.05)。结论肛裂洗剂治疗Ⅰ、Ⅱ期肛裂的疗效明显,复发次数少,是一种可行的保守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肛裂洗剂 肛管静息压 Ⅰ、Ⅱ期肛裂
下载PDF
PPH联合部分肛门内括约肌切断术应用于重度混合痔并直肠肛管静息压高压患者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24
14
作者 张慧嫦 熊秋华 罗秀琼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CAS 2020年第4期454-459,共6页
目的观察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PPH)联合部分肛门内括约肌切断术应用于重度混合痔并直肠肛管静息压高压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6月于中山大学附属东华医院拟接受手术治疗的Ⅲ~Ⅳ度混合痔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其中高压患者... 目的观察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PPH)联合部分肛门内括约肌切断术应用于重度混合痔并直肠肛管静息压高压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6月于中山大学附属东华医院拟接受手术治疗的Ⅲ~Ⅳ度混合痔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其中高压患者(>70 mm Hg,1 mm Hg=0.133 kPa)100例,低压患者(≤70mm Hg)100例,再将直肠肛管静息压高压或低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及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仅行PPH术,试验组行PPH联合部分肛门内括约肌切断术,观察各组患者治疗效果及围术期指标,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法评估手术前后的疼痛情况,观察各组并发症发生及症状复发情况,并分析影响PPH联合部分肛门内括约肌切断术治疗效果的因素。结果无论是直肠肛管静息压高压或低压患者,虽然试验组的手术时间均分别长于对照组(t=8.996, P<0.001;t=8.927,P<0.001),但是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的总有效率均更高(χ~2=7.294,P=0.007;χ~2=6.775,P=0.009)、住院时间均分别明显缩短(t=11.922,P<0.001;t=11.442,P<0.001)、住院费用明显减少(t=2.226,P=0.028;t=2.562,P=0.012)、术后24 h和72 h时的VAS评分均分别明显降低(24 h:t=12.659,P<0.001;t=12.191,P<0.001;72 h:t=9.920,P<0.001;t=9.901,P<0.001)、总并发症发生率均更低(χ~2=7.484,P=0.006;χ~2=11.416,P=0.001),而且随访0.5~2年,试验组和对照组的症状总复发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1.042,P=0.307;χ~2=0.211,P=0.646)。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病程及内痔分度为影响重度混合痔并直肠肛管静息压高压患者治疗显效率的独立影响因素(χ~2=7.417、P=0.009;χ~2=4.286、P=0.017)。结论 PPH联合部分肛门内括约肌切断术治疗重度混合痔并直肠肛管静息压高压患者疗效较好,能促使患者快速恢复、减轻术后疼痛,尤其对病程较长及内痔分度较严重患者应加以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 部分肛门内括约肌切断术 重度混合痔 直肠肛管静息压高压
原文传递
两种术式治疗嵌顿痔的临床疗效及手术前后肛管静息压的比较
15
作者 刘世茹 陈敏 +3 位作者 肖丽 李红燕 何伟 吴欣 《中国肛肠病杂志》 2014年第2期22-24,共3页
为探讨外剥内扎加侧方内括约肌松解术与常规外剥内扎术治疗嵌顿痔,哪种术式更好,本研究将60例嵌顿痔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外剥内扎加侧方内括约肌松解术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外剥内扎术治疗,对两组患者术... 为探讨外剥内扎加侧方内括约肌松解术与常规外剥内扎术治疗嵌顿痔,哪种术式更好,本研究将60例嵌顿痔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外剥内扎加侧方内括约肌松解术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外剥内扎术治疗,对两组患者术后不同时点肛门疼痛、肛缘水肿程度,以及创面愈合时间、手术前后肛管静息压、术后2周直肠肛门抑制反射情况、总体疗效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两组患者在总体疗效(治愈率和总有效率)、术后2周直肠肛门抑制反射情况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O.05;但治疗组创面愈合时间、术后肛管静息压、不同时点肛门疼痛、肛缘水肿程度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O.05。结果表明,与外剥内扎术相比,外剥内扎加侧方内括约肌松解术治疗嵌顿痔能更好地解除内括约肌的痉挛,而且术后并发症轻,创面愈合时间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嵌顿痔 肛管静息压 直肠肛门抑制反射 并发症 疗效
原文传递
基于内口高压原理先实后虚挂线法在高位肛瘘治疗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27
16
作者 王兴宝 郑雪平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9年第2期273-276,共4页
目的比较基于内口高压原理先实后虚挂线法与传统切开挂线法治疗高位肛瘘之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肛肠中心收治的72例高位肛瘘患者按照随机原则分为2组,36例/组。对照组采用传统切开挂线法,观察组采用基于内口高压原理先实后虚挂线法。术... 目的比较基于内口高压原理先实后虚挂线法与传统切开挂线法治疗高位肛瘘之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肛肠中心收治的72例高位肛瘘患者按照随机原则分为2组,36例/组。对照组采用传统切开挂线法,观察组采用基于内口高压原理先实后虚挂线法。术后比较2组创面愈合时间、住院天数、复发率、局部疼痛[采用视觉模拟(VAS)评分法]以及手术对肛管静息压(ARP)、肛管最大收缩压(AMCP)以及肛管功能长度(HPZ)的影响(肛门直肠动力分析仪检测)。结果 2组治愈、复发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在创面愈合时间、住院天数、术后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以及ARP、AMCP、HPZ方面优于对照组(P <0.05)。结论基于内口高压原理的先实后虚挂线法因较传统切开挂线法最大限度的保护肛管直肠环,具有减少住院天数,加快术后创面愈合,减轻局部疼痛和最大限度保护肛门括约功能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位肛瘘 内口高压区 先实后虚挂线法 肛管静息压 肛管最大收缩压
下载PDF
肛管静息压反映脊髓神经功能变化的初步研究
17
作者 王伟 刘玉豪 +1 位作者 汪功久 孙辉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2001年第16期34-35,共2页
目的 比较观察肛管静息压与肛管粘膜反射、球海绵体反射在腰麻恢复过程中的数值变化。方法 对 50例在腰麻下手术者,用水囊测压方法测量麻醉前、麻醉后消退过程中肛管静息压与肛管粘膜反射、球海绵体反射的数值表现 ,同时记录 ASIA评分... 目的 比较观察肛管静息压与肛管粘膜反射、球海绵体反射在腰麻恢复过程中的数值变化。方法 对 50例在腰麻下手术者,用水囊测压方法测量麻醉前、麻醉后消退过程中肛管静息压与肛管粘膜反射、球海绵体反射的数值表现 ,同时记录 ASIA评分,比较各项恢复的早晚和快慢。结果 本方法测量正常成年人肛管静息压约为 60 mmHg,腰麻充分后肛管完全松弛,肛管周围软组织的弹性回缩压力约为 20 mmHg,其余各项均为零,麻醉消退过程中神经功能逐渐恢复,各项均经历由弱至强的恢复过程,肛管静息压最早开始恢复,最先达正常。结论 麻醉消退过程中 ,肛管静息压对脊髓神经功能恢复最为敏感,能最及时反映脊髓神经功能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肛管静息压 反射 神经功能 麻醉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