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7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南海北部神狐海区的自生碳酸盐岩烟囱——海底富烃流体活动的记录 被引量:44
1
作者 陆红锋 陈芳 +3 位作者 刘坚 廖志良 孙晓明 苏新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352-357,共6页
大陆边缘海的流体喷流活动或水合物分解都会导致自生碳酸盐岩的形成。南海北部神狐海区出现的自生碳酸盐岩主要为烟囱状,以铁白云石、文石、方解石碳酸盐矿物为主;稳定同位素研究显示,烟囱的δ13CPDB值在-40.18‰^-38.69‰、δ18OPDB值... 大陆边缘海的流体喷流活动或水合物分解都会导致自生碳酸盐岩的形成。南海北部神狐海区出现的自生碳酸盐岩主要为烟囱状,以铁白云石、文石、方解石碳酸盐矿物为主;稳定同位素研究显示,烟囱的δ13CPDB值在-40.18‰^-38.69‰、δ18OPDB值在3.75‰~4.31‰之间变化,显示了导源于甲烷厌氧氧化作用的特征,是海底富含甲烷的流体活动的最终产物。持续或间断的流体喷流活动,使神狐海区碳酸盐岩烟囱发生单阶段或多阶段沉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 自生碳酸盐岩 稳定同位素 甲烷厌氧氧化作用
下载PDF
一个厌氧甲烷氧化菌菌株的分离、纯化和特征研究 被引量:32
2
作者 闵航 谭玉龙 +2 位作者 吴伟祥 陈中云 陈美慈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619-624,共6页
首次报道浙江象山市郊青紫泥水稻田土壤中一个能厌氧氧化甲烷的细菌菌株AMOB3的分离、纯化及其部分生理生化特性.该菌株革蓝氏染色阴性,细胞极小,仅(0.3~0.5)μm×(0.7~0.8)μm,在厌氧滚管琼脂上可形成细小透明直径约为0.2mm的菌... 首次报道浙江象山市郊青紫泥水稻田土壤中一个能厌氧氧化甲烷的细菌菌株AMOB3的分离、纯化及其部分生理生化特性.该菌株革蓝氏染色阴性,细胞极小,仅(0.3~0.5)μm×(0.7~0.8)μm,在厌氧滚管琼脂上可形成细小透明直径约为0.2mm的菌落.能较好地利用甲烷和甲醇,但仅微弱利用甲酸.电镜显微表明细胞具有周生于胞质的与好氧性甲烷氧化菌相同的囊膜结构.试管培养时该菌株的甲烷氧化活性为2.4nmol/mL.Cu2+、Mo6+、Mn4+等离子可提高该菌株氧化甲烷的能力,但Cr3+具有抑制作用.经将菌株AMOB3的特性与现有报道的好氧性甲烷氧化菌比较,认为这是一个不同于现有甲烷氧化菌的新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厌氧甲烷 氧化菌 纯化 囊膜状结构 土壤微生物学 菌株分离
下载PDF
南海东北部HD196A岩心的自生条状黃铁矿 被引量:29
3
作者 陆红锋 陈芳 +4 位作者 廖志良 孙晓明 刘坚 程思海 付少英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519-525,共7页
自生黄铁矿是海洋沉积物缺氧硫酸盐还原过程的主要产物。南海东北部的HD196A岩心中发现大量条状的自生黄铁矿,以中空或实心为主。含量分析表明,岩心500cm附近为黄铁矿富集带,与沉积物有机碳(Corg)、硫酸盐[SO4]2-、甲烷(CH4)以及碳酸钙(... 自生黄铁矿是海洋沉积物缺氧硫酸盐还原过程的主要产物。南海东北部的HD196A岩心中发现大量条状的自生黄铁矿,以中空或实心为主。含量分析表明,岩心500cm附近为黄铁矿富集带,与沉积物有机碳(Corg)、硫酸盐[SO4]2-、甲烷(CH4)以及碳酸钙(CaCO3)的地球化学特征分界一致,是岩心的沉积边界,反映了沉积物所处的缺氧环境。岩心沉积物地球化学剖面表明,有机质参与的硫酸盐还原过程和甲烷厌氧氧化作用是黄铁矿形成的主要因素。黄铁矿异常可以作为指示沉积物甲烷异常的标志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 自生黄铁矿 硫酸盐还原过程 甲烷厌氧氧化作用
下载PDF
水稻田土壤甲烷厌氧氧化在整个甲烷氧化中的贡献率 被引量:19
4
作者 吕镇梅 闵航 +1 位作者 陈中云 吕琴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13-17,共5页
对黄松土水田土壤中>0.02mm的颗粒和<0.02mm的颗粒按不同比例组合成的土壤、不同绝对含水量的黄松土水田土壤、不同温育时段的水田土壤和长期定位不同施肥的水稻田土壤中的甲烷好氧氧化和厌氧氧化的速率的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相当一... 对黄松土水田土壤中>0.02mm的颗粒和<0.02mm的颗粒按不同比例组合成的土壤、不同绝对含水量的黄松土水田土壤、不同温育时段的水田土壤和长期定位不同施肥的水稻田土壤中的甲烷好氧氧化和厌氧氧化的速率的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相当一致,不仅证实了水稻田土壤甲烷厌氧氧化过程的存在,而且表明水田土壤中的甲烷厌氧氧化活性远较甲烷好氧氧化活性要低,如以两者的氧化活性作为对甲烷氧化的贡献来计,则甲烷厌氧氧化的贡献率一般都在整个甲烷氧化的10%以下.但在水田土壤被水淹没的情形下,由于土壤厌氧条件的形成和甲烷扩散受阻,甲烷厌氧氧化的速率明显超过好氧氧化的速率,甲烷厌氧氧化在整个甲烷氧化中的贡献率可到达30%以上.长期施肥对于水稻田土壤的甲烷好氧氧化活性和甲烷排放通量影响显著,而对甲烷的厌氧氧化活性有影响但未达到显著水平.长期施肥处理的土壤中甲烷好氧氧化活性在(9.072~41.088)×10-6mol·(d·g)-1之间,而甲烷厌氧氧化活性仅在(0.325~0.671)×10-6 mol·(d·g)-1之间,仅及甲烷好氧氧化活性的1.31%~4.43%,占整个甲烷氧化的1.3%~4.1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田土壤 甲烷好氧氧化 甲烷厌氧氧化 甲烷厌氧氧化贡献率
下载PDF
海底甲烷缺氧氧化与冷泉碳酸盐岩沉淀动力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20
5
作者 冯东 陈多福 +1 位作者 苏正 刘芊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25-131,共7页
海底缺氧带甲烷氧化作用是一个重要的甲烷生物地球化学过程,已被许多地球化学现象所证实。甲烷缺氧氧化有效地减少了渗漏到海水和大气中的甲烷通量,但目前仅有的数据还不能很好地限定甲烷缺氧氧化在全球甲烷循环和全球碳循环中的作用。... 海底缺氧带甲烷氧化作用是一个重要的甲烷生物地球化学过程,已被许多地球化学现象所证实。甲烷缺氧氧化有效地减少了渗漏到海水和大气中的甲烷通量,但目前仅有的数据还不能很好地限定甲烷缺氧氧化在全球甲烷循环和全球碳循环中的作用。甲烷缺氧氧化的机理还存在争议,很可能是一个“反甲烷生成”过程。在许多天然气渗漏发育区域,由于甲烷缺氧氧化作用引起环境碱度的增加而沉淀冷泉碳酸盐岩,在海底表层沉积物中形成块状碳酸盐岩结壳。但冷泉碳酸盐岩生成所需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地球化学条件在很大程度上还不清楚。数值计算表明,孔隙水中溶解足够量的甲烷、冷泉渗漏强度适中、较小的生物扰动作用有利于冷泉碳酸盐岩的生成,而过高的沉积速率则抑制冷泉碳酸盐岩结壳的生成。因此,海底发育冷泉碳酸盐岩可以指示天然气渗漏系统的演化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烷缺氧氧化 冷泉碳酸盐岩 生物地球化学过程 天然气水合物
下载PDF
天然气水合物分解及其生态环境效应研究进展 被引量:17
6
作者 于晓果 李家彪 《地球科学进展》 CAS CSCD 2004年第6期947-954,共8页
了解大陆/大洋边缘地区天然气水合物形成与分解及其在海底沉积物、水体及海底化学自氧生物群落中的一系列物理、化学及生物作用有助于我们在全球和区域尺度上探讨天然气水合物分解对气候变化的影响;天然气水合物在碳循环中的作用和大陆... 了解大陆/大洋边缘地区天然气水合物形成与分解及其在海底沉积物、水体及海底化学自氧生物群落中的一系列物理、化学及生物作用有助于我们在全球和区域尺度上探讨天然气水合物分解对气候变化的影响;天然气水合物在碳循环中的作用和大陆边缘流体活动与物质交换机制等问题。从水合物分解与全球变暖、贫/缺氧甲烷氧化作用、自生矿物沉淀、化学自养生物群落等方面综述了水合物的环境生态效应研究进展。天然气水合物的形成/分解及其对海洋乃至全球环境生态变化的影响,深刻地反映了地球上岩石圈、水圈、大气圈和生物圈之间相互联系与相互作用,生物,特别是微生物对全球CH4的平衡和自生矿物沉淀至关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气水合物分解 贫/缺氧甲烷氧化作用 自生碳酸盐岩矿物 化学自养生物 LPTM
下载PDF
天然气水合物的上界面——硫酸盐还原-甲烷厌氧氧化界面 被引量:14
7
作者 栾锡武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91-102,共12页
定义了海域天然气水合物成矿带的上界面。指出在地球深部存在最原始的、从根本上不依靠光合作用来生存的生命系统。根据对ODP岩心样品中微生物数量的统计,海底以下沉积层中的生物数量可能占据全球原核生物总量的70%,其生物总碳量和地球... 定义了海域天然气水合物成矿带的上界面。指出在地球深部存在最原始的、从根本上不依靠光合作用来生存的生命系统。根据对ODP岩心样品中微生物数量的统计,海底以下沉积层中的生物数量可能占据全球原核生物总量的70%,其生物总碳量和地球表面所有植物的碳总量相当。地球内部如此巨大的生物总量应该在地壳中的气体分布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甲烷在地壳层中广泛存在,并主要是微生物成因的。微生物产甲烷的途径主要有两个,一是二氧化碳还原,另一个是醋酸盐发酵。相应地,参与产甲烷的微生物菌群主要是产甲烷菌和食醋酸菌。甲烷在沉积层中的厌氧氧化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该过程发生在海底以下一个非常局限的区带,称为硫酸盐还原-甲烷厌氧氧化区带。通常,这个区带很窄,仅为一个面,因此,硫酸盐还原-甲烷厌氧氧化区带又称硫酸盐还原-甲烷厌氧氧化界面。这是一个基本的生物地球化学界面,在功能上它起到屏蔽甲烷向海底和大气逸散的作用,是一个巨大的甲烷汇。甲烷的厌氧氧化同样是一个由微生物介导的过程,参与此过程的微生物主要是食甲烷古菌和硫酸盐还原菌。硫酸盐还原-甲烷厌氧氧化界面在海洋沉积层中一般深可达海底以下上百米,浅可至海底。此界面为天然气水合物的上界面,该界面以上没有甲烷水合物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部生物圈 甲烷来源 甲烷厌氧氧化 天然气水合物上界面
下载PDF
稻田甲烷氧化研究方法进展 被引量:5
8
作者 马静 徐华 蔡祖聪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53-156,共4页
土壤厌氧培养、添加CH4氧化抑制剂和稳定性C同位素方法是3种主要的稻田CH4氧化研究方法。采用土壤厌氧培养方法估算的CH4氧化率偏高,其大部分研究结果中CH4氧化率均>50%,高于其他方法的研究结果。添加CH4氧化抑制剂不仅会抑制CH4的氧... 土壤厌氧培养、添加CH4氧化抑制剂和稳定性C同位素方法是3种主要的稻田CH4氧化研究方法。采用土壤厌氧培养方法估算的CH4氧化率偏高,其大部分研究结果中CH4氧化率均>50%,高于其他方法的研究结果。添加CH4氧化抑制剂不仅会抑制CH4的氧化,同时也会减少或促进CH4的生成,这与添加的CH4氧化抑制剂的浓度有关。稳定性C同位素方法可在自然条件下测定CH4氧化率,无破坏性、灵敏度高,但计算CH4氧化率输入的δinitial、δfinal和α值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烷氧化 厌氧培养 甲烷氧化抑制剂 稳定性碳同位素方法
下载PDF
不同环境因素对厌氧甲烷氧化型自养反硝化系统脱氮性能的影响及其微生物群落分析 被引量:9
9
作者 张衡 王婧 +4 位作者 王斌 胡晓玲 郭文彬 谢怡 王弘宇 《环境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3707-3717,共11页
采用序批实验研究了不同环境因素(甲烷供应、初始硝氮浓度和pH值)对厌氧甲烷氧化型反硝化系统脱氮性能的影响,并采用高通量测序对不同pH下反应器内微生物群落结构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当甲烷供给充足时,系统反硝化效果明显;随着初始硝... 采用序批实验研究了不同环境因素(甲烷供应、初始硝氮浓度和pH值)对厌氧甲烷氧化型反硝化系统脱氮性能的影响,并采用高通量测序对不同pH下反应器内微生物群落结构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当甲烷供给充足时,系统反硝化效果明显;随着初始硝氮浓度的升高,系统平均脱氮率呈现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表明适当增大硝氮质量浓度(<30 mg·L^(-1))可提高反硝化速率;在不同pH下(pH=6~9)系统均表现出较强的脱氮能力,在中性和弱碱性条件下的脱氮速率最高。基于高通量测序结果表明:pH为7和8时微生物丰度最高,多样性及均匀度适中;随着pH的升高,微生物多样性和均匀度也越高,说明碱性环境可以提高微生物的多样性和均匀度;不同pH下,Gammaproteobacteria,Deltaproteobacteria,Bacterodia,Ignavibacteria和Anaerolineae为优势菌纲;pH为8时,常见的甲烷氧化菌Methylocystis大量富集;pH为6时,甲烷氧化菌Methylotenera和Methylophilaceae得到富集;环境pH对微生物种群结构具有选择作用,不同pH环境中优势微生物亦不同。本研究可为厌氧甲烷氧化型自养反硝化系统的条件优化和性能提升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厌氧甲烷氧化 反硝化 pH值 高通量测序
原文传递
Metal-dependent anaerobic methane oxidation in marine sediment:insights from marine settings and other systems 被引量:7
10
作者 Lewen Liang Yinzhao Wang +1 位作者 Orit Sivan Fengping Wang 《Science China(Life Sciences)》 SCIE CAS CSCD 2019年第10期1287-1295,共9页
Anaerobic oxidation of methane(AOM) plays a crucial role in controlling global methane emission. This is a microbial process that relies on the reduction of external electron acceptors such as sulfate, nitrate/nitrite... Anaerobic oxidation of methane(AOM) plays a crucial role in controlling global methane emission. This is a microbial process that relies on the reduction of external electron acceptors such as sulfate, nitrate/nitrite, and transient metal ions. In marine settings, the dominant electron acceptor for AOM is sulfate, while other known electron acceptors are transient metal ions such as iron and manganese oxides. Despite the AOM process coupled with sulfate reduction being relatively well characterized,researches on metal-dependent AOM process are few, and no microorganism has to date been identified as being responsible for this reaction in natural marine environments. In this review, geochemical evidences of metal-dependent AOM from sediment cores in various marine environments are summarized. Studies have showed that iron and manganese are reduced in accordance with methane oxidation in seeps or diffusive profiles below the methanogenesis zone. The potential biochemical basis and mechanisms for metal-dependent AOM processes are here presented and discussed. Future research will shed light on the microbes involved in this process and also on the molecular basis of the electron transfer between these microbes and metals in natural marine environmen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naerobic methane oxidation metal-AOM MARINE sediment ARCHAEA electron transfer
原文传递
Anaerobic oxidation of methane coupled to sulfate reduction: Consortium characteristics and application in co-removal of H_2S and methane 被引量:6
11
作者 Lin Li Song Xue Jingru Xi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 SCIE EI CAS CSCD 2019年第2期238-248,共11页
Anaerobic sludge from a sewage treatment plant was used to acclimatize microbial colonies capable of anaerobic oxidation of methane(AOM) coupled to sulfate reduction. Clone libraries and 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 Anaerobic sludge from a sewage treatment plant was used to acclimatize microbial colonies capable of anaerobic oxidation of methane(AOM) coupled to sulfate reduction. Clone libraries and 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 were used to investigate the microbial population.Sulfate-reducing bacteria(SRB)(e.g., Desulfotomaculum arcticum and Desulfobulbus propionicus)and anaerobic methanotrophic archaea(ANME)(e.g., Methanosaeta sp. and Methanolinea sp.)coexisted in the enrichment. The archaeal and bacterial cells were randomly or evenly distributed throughout the consortia. Accompanied by sulfate reduction, methane was oxidized anaerobically by the consortia of methane-oxidizing archaea and SRB. Moreover, CH_4 and SO_4^(2-) were consumed by methanotrophs and sulfate reducers with CO_2 and H_2S as products. The H_3CSH produced by methanotrophy was an intermediate product during the process. The methanotrophic enrichment was inoculated in a down-flow biofilter for the treatment of methane and H_2S from a landfill site. On average, 93.33% of H_2S and 10.71% of methane was successfully reduced in the biofilter. This study tries to provide effective method for the synergistic treatment of waste gas containing sulfur compounds and CH_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naerobic methane oxidation Sulphate reduction MICROBIAL population 13C isotope-labelling Potential pathway LANDFILL gas
原文传递
New molecular method to detect denitrifying anaerobic methane oxidation bacteria from different environmental niches 被引量:5
12
作者 Sai Xu Wenjing Lu +4 位作者 Farooq Mustafa Muhammad Yanting Liu Hanwen Guo Ruihong Meng Hongtao Wang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 SCIE EI CAS CSCD 2018年第3期367-374,共8页
The denitrifying anaerobic methane oxidation is an ecologically important process for reducing the potential methane emission into the atmosphere.The responsible bacterium for this process was Candidatus Methylomirabi... The denitrifying anaerobic methane oxidation is an ecologically important process for reducing the potential methane emission into the atmosphere.The responsible bacterium for this process was Candidatus Methylomirabilis oxyfera belonging to the bacterial phylum of NC10.In this study,a new pair of primers targeting all the five groups of NC10 bacteria was designed to amplify NC10 bacteria from different environmental niches.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group A was the dominant NC10 phylum bacteria from the sludges and food waste digestate while in paddy soil samples,group A and group B had nearly the same proportion.Our results also indicated that NC10 bacteria could exist in a high p H environment(pH 9.24)from the food waste treatment facility.The Pearson relationship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 p H had a significant positive relationship with the NC10 bacterial diversity(p0.05).The redundancy analysis further revealed that the p H,volatile solid and nitrite nitrogen were the most important factors in shaping the NC10 bacterial structure(p=0.01)based on the variation inflation factors selection and Monte Carlo test(999 times).Results of this study extended the existing molecular tools for studying the NC10 bacterial community structures and provided new information on the ecological distributions of NC10 bacteri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C10 bacteria anaerobic methane oxidation Molecular primer Candidatus Methylomirabilis oxyfera
原文传递
大气CO_(2)浓度升高对稻田CH_(4)排放及相关微生物过程影响研究进展
13
作者 田茂辉 沈李东 苏维词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2267-2281,共15页
稻田是甲烷(CH_(4))的重要排放源之一,其对全球气候变化有着重要影响。大气CO_(2)浓度升高(e[CO_(2)])对稻田生态系统碳循环具有重要作用,阐明e[CO_(2)]对稻田CH_(4)排放及相关微生物过程的影响对稻田生态系统的固碳和减排具有重要意义... 稻田是甲烷(CH_(4))的重要排放源之一,其对全球气候变化有着重要影响。大气CO_(2)浓度升高(e[CO_(2)])对稻田生态系统碳循环具有重要作用,阐明e[CO_(2)]对稻田CH_(4)排放及相关微生物过程的影响对稻田生态系统的固碳和减排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综述了e[CO_(2)]对稻田CH_(4)排放及碳循环相关功能微生物活性、丰度、群落组成和多样性的影响,梳理了e[CO_(2)]背景下不同微生物过程在稻田CH_(4)减排中的作用及其主要环境影响因素。总体而言,不同e[CO_(2)]平台类型、熏蒸年限、浓度梯度以及增加方式均对稻田CH_(4)排放有着一定影响。e[CO_(2)]促进了稻田CH_(4)排放,但会随着CO_(2)熏蒸年限的增加而逐渐降低,这说明稻田CH_(4)排放相关微生物对e[CO_(2)]具有一定适应性;e[CO_(2)]对稻田CH_(4)排放的促进作用呈先减弱后增强的趋势;骤增处理可能会高估稻田CH_(4)排放。e[CO_(2)]对相关微生物过程的影响主要表现为:e[CO_(2)]提高了产甲烷菌、甲烷好氧氧化菌和厌氧氧化菌活性及主要功能微生物丰度;e[CO_(2)]使甲烷氧化菌群落组成和多样性发生显著改变,但对产甲烷菌和甲烷厌氧氧化菌群落组成和多样性影响不大。最后,本文对未来相关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1)可综合探究e[CO_(2)]对稻田CH_(4)排放及产甲烷过程、甲烷好氧和厌氧氧化过程的影响,以更好地揭示气候变化对稻田CH_(4)排放的机理;2)应在长期条件下探究e[CO_(2)]对稻田CH_(4)排放及相关微生物过程的影响机制,结果将更为真实、准确;3)需进行多尺度(时间和空间)、多要素(CO_(2)浓度、温度、大气氮沉降和水分管理措施)以及多方法(观测、数据与模型相结合)等综合研究,以有效降低未来气候变化情景下稻田CH_(4)排放及相关微生物过程对e[CO_(2)]响应评估的不确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温室气体 产甲烷 甲烷好氧氧化 甲烷厌氧氧化
原文传递
垃圾填埋场甲烷释放及氧化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4
作者 聂发辉 周永希 +3 位作者 张后虎 赵克强 蔡邦成 赵泽华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CAS 2016年第2期163-169,共7页
垃圾填埋场作为人类活动最大的甲烷(CH_4)释放源,其大量释放导致全球温室效应日益加剧。因此甲烷排放和控制技术的基础研究对缓解温室效应意义重大。从甲烷氧化研究进展、垃圾处理现状和垃圾填埋场甲烷释放影响因素等方面对国内外研究... 垃圾填埋场作为人类活动最大的甲烷(CH_4)释放源,其大量释放导致全球温室效应日益加剧。因此甲烷排放和控制技术的基础研究对缓解温室效应意义重大。从甲烷氧化研究进展、垃圾处理现状和垃圾填埋场甲烷释放影响因素等方面对国内外研究进展进行综述。研究表明:甲烷好氧氧化已经形成了完整的研究体系,而硫酸盐还原型(SAMO)及反硝化型甲烷厌氧氧化(DAMO)原理亟待研究。垃圾填埋场甲烷的产生受垃圾组分、含水率、温度以及p H等因素影响。控制影响因素,综合利用经济可行的减排策略是今后研究的主要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变暖 垃圾填埋场 甲烷厌氧氧化 甲烷减排
下载PDF
微生物直接电子传递:甲烷代谢古菌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5
作者 周婷 余林鹏 +1 位作者 符力 周顺桂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032-1040,共9页
甲烷是重要的温室气体,同时也是广泛的可再生能源.深刻认识甲烷代谢过程中的微观机理可为人类实现甲烷的减排及其作为能源的合理利用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古菌介导的直接电子传递(DET)作为甲烷代谢的重要途径,已成为近年来环境微生物... 甲烷是重要的温室气体,同时也是广泛的可再生能源.深刻认识甲烷代谢过程中的微观机理可为人类实现甲烷的减排及其作为能源的合理利用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古菌介导的直接电子传递(DET)作为甲烷代谢的重要途径,已成为近年来环境微生物领域的研究热点.本文对互营氧化产甲烷、电能无机自养产甲烷以及厌氧甲烷氧化3个过程中参与DET的微生物进行综述,并着重阐述它们各自的发生机理. DET既存在于甲烷合成代谢,又涉及厌氧甲烷氧化.前者根据电子来源的不同,可分为微生物种间DET产甲烷和电能无机自养产甲烷两种类型.后者则是甲烷氧化古菌将甲烷氧化产生的电子传递至胞外电子受体.在甲烷合成代谢过程中,产甲烷古菌主要通过互营细菌外膜细胞色素蛋白、菌毛或导电性固体3种方式进行电子的直接吸收.相反,甲烷氧化古菌可通过外膜细胞色素蛋白将电子传递至胞外固体或微生物.今后对于古菌介导的DET研究将集中在甲烷代谢电子传递链的各个组成部分及其与细菌之间的相互作用,以便将DET机制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接电子传递 互营产甲烷 电能无机自养产甲烷 厌氧甲烷氧化
原文传递
甲烷生物燃料电池的产电影响因素及机制研究 被引量:4
16
作者 何丹 张尔翼 +2 位作者 杨祖洁 余林鹏 周顺桂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3446-3456,共11页
考察了阳极电极材料、电极面积、电极电位、pH、阴极电子受体对甲烷生物燃料电池(MFC)产电性能的影响,并通过高通量测序、循环伏安法(CV)分析了其可能的电催化机制.结果表明,透气布/碳布(GTC)复合材料为阳极时产电性能(1251.3 mA·m... 考察了阳极电极材料、电极面积、电极电位、pH、阴极电子受体对甲烷生物燃料电池(MFC)产电性能的影响,并通过高通量测序、循环伏安法(CV)分析了其可能的电催化机制.结果表明,透气布/碳布(GTC)复合材料为阳极时产电性能(1251.3 mA·m^(-2))最佳,分别是石墨烯/中空纤维膜(G-HFM)阳极(34.8 mA·m^(-2))和碳布(CC)阳极(3.21 mA·m^(-2))的36倍和390倍;阳极面积越大,MFC启动时间越快,电流密度越大;当电极恒电位为0.1 V(vs. SHE)时,其产电能力较-0.1、+0.3及+0.5 V时高;pH=7最有利于产电;溶解氧为MFC阴极电子受体时,最大功2率密度(703.9 mW·m^(-2))优于铁氰化钾(457.2 mW·m^(-2))、空气阴极(124.2 mW·m^(-2))和高锰酸钾(20.7 mW·m^(-2))作为电子受体的MFC.阳极室微生物群落结构分析显示,电活性细菌Geobacter(17.14%)和Desulfovibrio(8.51%)为优势种,其产电机理可能是甲烷氧化菌(Methanobacterium、Methylomicrobium等)与电活性细菌协同氧化甲烷驱动MFC产电.添加NO气体、N-乙酰蛋氨酸和蛋白酶K均可明显抑制阳极生物膜的电化学活性,表明其胞外电子传递过程依赖细胞色素c、Ni-Fe氢酶及与电极接触的外膜蛋白的介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燃料电池 甲烷厌氧氧化 产电能力 电化学活性 高通量测序
原文传递
淡水和海洋沉积物中N-DAMO古菌对聚氯乙烯微塑料的响应研究
17
作者 有海荣 刘帅 《山东化工》 CAS 2024年第18期44-48,共5页
硝酸盐型厌氧甲烷氧化(Nitrate-dependent anaerobic methane oxidation,N-DAMO)对自然环境中的甲烷减排起着重要作用。近年来,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自然环境中的微塑料含量逐渐增加。然而,微塑料对N-DAMO古菌的生态分布及功能的影响尚... 硝酸盐型厌氧甲烷氧化(Nitrate-dependent anaerobic methane oxidation,N-DAMO)对自然环境中的甲烷减排起着重要作用。近年来,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自然环境中的微塑料含量逐渐增加。然而,微塑料对N-DAMO古菌的生态分布及功能的影响尚不清楚,微塑料在甲烷减排中的作用有待探究。本研究以淡水和海洋沉积物为对象,利用同位素示踪技术和分子生物学手段研究了不同聚氯乙烯微塑料浓度处理下沉积物中N-DAMO古菌的活性,丰度及多样性。结果表明:聚氯乙烯微塑料在短期内显著提高淡水和海洋沉积物N-DAMO古菌活性。聚氯乙烯微塑料对海洋沉积物中的N-DAMO古菌活性刺激更强。加入微塑料后,淡水和海洋沉积物的N-DAMO古菌多样性均发生改变,海洋沉积物中的N-DAMO古菌群落结构更容易受到微塑料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厌氧甲烷氧化 N-DAMO古菌 海洋生态系统 淡水生态系统 微塑料污染
下载PDF
深水沉积物岩心古菌群落结构对天然气水合物的指示——以南海台西南海域973-4站位为例 被引量:4
18
作者 杨玉峰 雷怀彦 史春潇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19-125,共7页
微生物产甲烷作用和甲烷厌氧氧化作用对海底天然气水合物(以下简称水合物)的形成、分解有着重要的影响,但目前有关古菌类群的代谢机理及其对水合物成藏的指示作用尚有待深入研究。为此,利用基于16S rDNA的分子生物学技术,对南海台西南海... 微生物产甲烷作用和甲烷厌氧氧化作用对海底天然气水合物(以下简称水合物)的形成、分解有着重要的影响,但目前有关古菌类群的代谢机理及其对水合物成藏的指示作用尚有待深入研究。为此,利用基于16S rDNA的分子生物学技术,对南海台西南海域973-4站位岩心的古菌群落结构进行了分析,并与日本海、南海神狐海域等水合物赋存、非赋存区的古菌群落结构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①973-4站位岩心中广古菌Methanosarcina为优势类群,在表层所占比例为50%,在硫酸盐-甲烷转换带(SMTZ)的比例为46.1%,在深层的比例为66.7%;②Methanomicrobiales为次优势类群,在表层所占比例为28.3%,在SMTZ层位为30.7%,在深层为11.1%;③上述2个古菌类群所占比例的变化趋势与海洋沉积物早期成岩过程中有机质含量、组分的变异密切相关。结论认为:①古菌群落结构与细菌、地球化学和矿物学的分析结果一致,表明973-4站位岩心下部赋存水合物;②由于古菌群落结构存在差异性,必须考虑地球化学参数和地质特征的协同作用,才能提高其对水合物成藏指示的精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 台西南盆地 古菌多样性 日本海 神狐海域 天然气水合物 产甲烷作用 甲烷厌氧氧化作用
下载PDF
海底冷泉渗漏流体的总S和总Ca浓度变化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3
19
作者 邸鹏飞 黄华谷 陈多福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570-575,580,共7页
通过对卡斯卡迪亚水合物脊和墨西哥湾布什山冷泉渗漏流体的原位测定总S和总Ca浓度分析,发现渗漏流体的总S和总Ca浓度约为海水浓度的50%~70%,讨论了冷泉流体活动特征以及流体的总S和总Ca浓度的控制因素。在这两个冷泉渗漏区海底渗漏流体... 通过对卡斯卡迪亚水合物脊和墨西哥湾布什山冷泉渗漏流体的原位测定总S和总Ca浓度分析,发现渗漏流体的总S和总Ca浓度约为海水浓度的50%~70%,讨论了冷泉流体活动特征以及流体的总S和总Ca浓度的控制因素。在这两个冷泉渗漏区海底渗漏流体的总S和总Ca浓度随时间变化的趋势比较一致,均是发生在流体渗漏流量速率高频变化周期。流体的总S和总Ca浓度的降低,可能主要受冷泉区海底广泛存在的甲烷缺氧氧化作用控制,同时也可能受到水合物分解、粘土矿物的去水反应和油气藏破坏产生的纯水的稀释作用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渗漏流体 总S和总Ca浓度 甲烷缺氧氧化 水合物分解 粘土矿物去水反应
下载PDF
反硝化型甲烷厌氧氧化作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2
20
作者 陈悦 罗明没 +2 位作者 毛娇艳 李玮 胡斌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686-1693,共8页
甲烷(CH_(4))和氧化亚氮(N_(2)O)是重要的温室气体,增温潜势极强,因此研究温室气体CH_(4)和N_(2)O的减排对全球碳氮循环具有重要意义.在介绍甲烷厌氧氧化(AOM)的主要过程基础上,重点综述了3种反硝化型甲烷厌氧氧化反应(NO_(3)^(-)/NO_(2... 甲烷(CH_(4))和氧化亚氮(N_(2)O)是重要的温室气体,增温潜势极强,因此研究温室气体CH_(4)和N_(2)O的减排对全球碳氮循环具有重要意义.在介绍甲烷厌氧氧化(AOM)的主要过程基础上,重点综述了3种反硝化型甲烷厌氧氧化反应(NO_(3)^(-)/NO_(2)^(-)、N_(2)O)驱动AOM的途径、相关微生物及其影响因素.NO_(3)^(-)驱动型AOM主要是由Candidatus Methanoperedens nitroreducens通过甲基辅酶M还原酶(Mcr)进行的反向产甲烷途径;NO_(2)^(-)驱动型AOM则为Candidatus Methylomirabilis oxyfera通过甲烷单加氧酶(p MMO)进行的内需氧型甲烷氧化途径.关于NO_(3)^(-)/NO_(2)^(-)驱动AOM的影响因素研究主要为环境特性、土壤深度、植被类型、甲烷、电子受体等,其中对于M.nitroreducens影响的研究较少.除此之外,最新发现还存在N_(2)O耦合的CH_(4)厌氧氧化途径,且该途径是通过在N_(2)^(-)的存在下产生的内需氧型甲烷氧化途径进行的,类似于M.oxyfera的细菌可能参与了N_(2)^(-)驱动的AOM过程.目前NO_(3)^(-)/NO_(2)^(-)驱动型AOM途径的影响因素需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与探讨;最新研究发现的N_(2)O驱动型AOM途径的相关微生物、机制、氧化潜势、影响因素有待继续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烷厌氧氧化 温室气体 甲烷 氧化亚氮 反硝化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