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轻度认知功能障碍患者Aβ1-42、Tau蛋白、Lp-PLA2水平变化及其与脑电图的关系 被引量:7
1
作者 胡金雅 穆斌 孟祥安 《检验医学》 CAS 2022年第11期1044-1048,共5页
目的探讨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CI)患者血清β-淀粉样多肽(1-42)(Aβ1-42)、Tau蛋白、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水平的变化及其与脑电图参数的相关性。方法选取老年MCI患者80例(MCI组)、阿尔茨海默病(AD)患者80例(AD组)、健康体检者80名... 目的探讨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CI)患者血清β-淀粉样多肽(1-42)(Aβ1-42)、Tau蛋白、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水平的变化及其与脑电图参数的相关性。方法选取老年MCI患者80例(MCI组)、阿尔茨海默病(AD)患者80例(AD组)、健康体检者80名(正常对照组),收集所有对象的一般资料,检测其血清Aβ1-42、Tau蛋白、Lp-PLA2水平,并行脑电图检查。比较各组各项检测、检查结果的差异。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评估各项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AD组、MCI组、正常对照组血清Aβ1-42水平依次升高(P<0.05),血清Tau蛋白和Lp-PLA2水平依次降低(P<0.05)。MCI组、AD组α1波、δ波、θ波脑电功率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AD组δ波、θ波脑电功率均高于MCI组(P<0.05);3个组α2波、β1波、β2波脑电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MCI患者δ波、θ波脑电功率与Aβ1-42水平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447、-0.482,P值分别为0.001、<0.0001),与Tau蛋白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571、0.467,P<0.0001),与Lp-PLA2水平无相关性(r值分别为0.117、0.163,P>0.05)。结论老年MCI患者Aβ1-42、Tau蛋白和Lp-PLA2水平会发生异常变化,且与脑电图参数有一定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淀粉样多肽(1-42) TAU蛋白 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 脑电图 轻度认知功能障碍
下载PDF
丰富环境对慢性睡眠剥夺小鼠大脑皮层和海马Aβ1-42及相关代谢分子BACE1的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任缘 王修 +2 位作者 谭丽阳 王威 唐伟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66-73,共8页
目的:探讨丰富环境(enriched environment, EE)对慢性睡眠剥夺小鼠前额叶皮层和海马Aβ1-42及相关代谢分子β位点淀粉样前体蛋白裂解酶1(β-site amyloid precursor protein cleaving enzyme 1, BACE1)表达的影响。方法:3月龄SPF级健康... 目的:探讨丰富环境(enriched environment, EE)对慢性睡眠剥夺小鼠前额叶皮层和海马Aβ1-42及相关代谢分子β位点淀粉样前体蛋白裂解酶1(β-site amyloid precursor protein cleaving enzyme 1, BACE1)表达的影响。方法:3月龄SPF级健康雄性昆明小鼠40只,体重21~25 g,随机分为4组:标准环境对照(control, Ctrl)组、睡眠剥夺(sleep deprivation, SD)组、EE组和SD+EE组。采用改良的多平台睡眠剥夺模型建模,每天干预19 h,EE组及SD+EE组分别每天进行8 h EE干预。采用Y迷宫法及新物体识别对小鼠进行行为学分析;免疫荧光法检测小鼠前额叶皮层与海马Aβ1-42沉积情况;Western blot法检测前额叶皮层和海马组织中BACE1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与Ctrl组小鼠相比,SD组小鼠学习记忆功能和认知功能减退(P<0.01),前额叶皮层及海马Aβ1-42和BACE1蛋白的表达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P<0.01);EE组小鼠学习记忆功能和认知功能提高(P<0.01),前额叶皮层及海马Aβ1-42表达均减少(P<0.05),前额叶皮层BACE1蛋白在两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海马BACE1蛋白的表达较Ctrl组减少(P<0.01)。与SD组相比,SD+EE组小鼠学习记忆功能和认知功能改善(P<0.01),前额叶皮层和海马Aβ1-42和BACE1蛋白表达均减少(P<0.01)。结论:丰富环境可以减少慢性睡眠剥夺小鼠前额叶皮层和海马Aβ1-42的沉积及BACE1蛋白的表达,同时改善慢性睡眠剥夺小鼠的学习记忆功能以及认知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丰富环境 慢性睡眠剥夺 β-淀粉样蛋白1-42 β位点淀粉样前体蛋白剪切酶1
下载PDF
β-淀粉样蛋白1-42与颈部动脉粥样硬化及轻度认知障碍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张乐国 朱翠敏 +2 位作者 吴强 张俊玲 王馥梅 《世界复合医学》 2019年第5期19-21,共3页
目的探讨β-淀粉样蛋白1-42与颈部动脉粥样硬化及轻度认知障碍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自2015年5月-2017年12月符合入选标准的颈部动脉粥样硬化患者128例,轻度认知障碍患者108例及健康体检的正常人100名的Aβ1-42检查结果输入数据... 目的探讨β-淀粉样蛋白1-42与颈部动脉粥样硬化及轻度认知障碍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自2015年5月-2017年12月符合入选标准的颈部动脉粥样硬化患者128例,轻度认知障碍患者108例及健康体检的正常人100名的Aβ1-42检查结果输入数据库,统计对比临床数据的差异性。结果Aβ1-42在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中的表达(164.87±24.13)pg/mL较正常人(99.94±9.12)pg/mL增加(P<0.05),但与动脉粥样硬化程度无关(P>0.05)。Aβ1-42在轻度认知障碍患者中的表达(247.30±30.09)pg/mL较正常人(99.94±9.12)pg/mL增加(P<0.05),且在遗忘型轻度认知障碍中的表达(267.32±17.02)pg/mL较非遗忘型轻度认知障碍的表达(216.80±14.49)pg/mL更明显(P<0.05)。结论Aβ1-42与动脉粥样硬化相关,但不随着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加重而表达增加。Aβ1-42与轻度认知障碍相关,并在遗忘型轻度认知障碍中的表达更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淀粉样蛋白1-42 动脉粥样硬化 轻度认知障碍 遗忘型轻度认知障碍
下载PDF
Aβ_(1-42)寡聚体对小鼠神经胶质细胞D1a IL-1β表达水平的影响研究
4
作者 王鼎 李晓红 李亚惠 《现代医药卫生》 2018年第24期3789-3791,共3页
目的探讨β-淀粉样蛋白1~42寡聚体(Aβ1-42)寡聚体对小鼠神经胶质细胞D1a白细胞介素(IL)-1β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采用Aβ1-42寡聚体和二甲基亚砜(DMSO)小鼠神经胶质细胞D1a,采用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blot)、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 目的探讨β-淀粉样蛋白1~42寡聚体(Aβ1-42)寡聚体对小鼠神经胶质细胞D1a白细胞介素(IL)-1β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采用Aβ1-42寡聚体和二甲基亚砜(DMSO)小鼠神经胶质细胞D1a,采用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blot)、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qRT-PCR)、免疫荧光染色技术检测并比较D1a细胞IL-1β蛋白和m RNA表达水平的差异。结果与DMSO处理相比,Aβ1-42寡聚体处理可明显上调D1a细胞IL-1β蛋白和mRNA表达水平(P<0.05)。结论 Aβ1-42寡聚体可能通过活化神经胶质细胞上调IL-1β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炎性反应 白细胞介素-1β β-淀粉样蛋白 Aβ1-42寡聚体
下载PDF
1,25-二羟维生素D_(3)对β淀粉样蛋白1-42诱导PC12细胞焦亡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5
5
作者 成乐 宋晨萌 +2 位作者 李学敏 石梦茜 赵海峰 《卫生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483-487,共5页
目的探讨1,25-二羟维生素D_(3)[1,25(OH)_(2)D_(3)]对β淀粉样蛋白1-42(Aβ_(1-42))诱导的PC12细胞焦亡的保护作用。方法 Aβ_(1-42)诱导PC12细胞构建体外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 AD)细胞模型,设立对照组、模型组(20μmol/... 目的探讨1,25-二羟维生素D_(3)[1,25(OH)_(2)D_(3)]对β淀粉样蛋白1-42(Aβ_(1-42))诱导的PC12细胞焦亡的保护作用。方法 Aβ_(1-42)诱导PC12细胞构建体外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 AD)细胞模型,设立对照组、模型组(20μmol/L Aβ1-42)及不同浓度1,25(OH)2D3预处理组[1、10、100 nmol/L 1,25(OH)2D3+20μmol/L Aβ_(1-42)]。CCK-8检测1,25(OH)_(2)D_(3)对Aβ_(1-42)诱导的PC12细胞活性,吖啶橙/溴乙锭(AO/EB)染色检测细胞膜通透性,比色法、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乳酸脱氢酶(lactic dehydrogenase, LDH)和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水平,免疫蛋白印迹法检测NOD样受体家族蛋白(NOD-like receptor family protein 1, NLRP1)、含半胱氨酸的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1(cysteinyl aspartate specific proteinase-1, caspase-1)和消皮素D(gasdermin D, GSDMD)蛋白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细胞活性显著降低(P<0.01),细胞膜通透性、LDH、IL-1β、NLRP1、caspase-1和GSDMD蛋白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相比,3个1,25(OH)2D3预处理组的细胞活性均有所提高(P<0.05),细胞膜破损减少。10和100 nmol/L 1,25(OH)2D3预处理组细胞LDH释放、IL-1β水平显著降低(P<0.01)。1 nmol/L 1,25(OH)_(2)D_(3)组中NLRP1和GSDMD蛋白的表达量明显降低(P<0.05),10和100 nmol/L 1,25(OH)_(2)D_(3)组降低更为显著(P<0.01),10和100 nmol/L 1,25(OH)2D3组的caspase-1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5,P<0.01)。结论 1,25(OH)_(2)D_(3)对Aβ_(1-42)诱导的PC12细胞焦亡具有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 25-二羟维生素D_(3) β淀粉样蛋白1-42 细胞焦亡 炎症 含半胱氨酸的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1
原文传递
β-淀粉样蛋白1-42寡聚体对BV2小胶质细胞炎症反应的影响及机制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刘欣 王俊力 +4 位作者 孙亦轩 张忠文 梅俊华 陈国华 邵卫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986-992,共7页
目的:探讨β-淀粉样蛋白1-42寡聚体(amyloidβ-protein 1-42 oligomer,oAβ)对BV2小胶质细胞炎症反应的影响及可能的机制。方法:制备oAβ,采用不同浓度(0、0.5、1、5、10、20μmol/L)的oAβ孵育BV2小胶质细胞24 h后,用倒置相差显微镜观... 目的:探讨β-淀粉样蛋白1-42寡聚体(amyloidβ-protein 1-42 oligomer,oAβ)对BV2小胶质细胞炎症反应的影响及可能的机制。方法:制备oAβ,采用不同浓度(0、0.5、1、5、10、20μmol/L)的oAβ孵育BV2小胶质细胞24 h后,用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变化;用CCK-8法检测BV2小胶质细胞活力;用ELISA法检测细胞培养上清液中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IL-4和IL-10的分泌水平。随后将BV2小胶质细胞分成对照组、模型组和拮抗剂组,模型组选取浓度为5μmol/L的oAβ处理BV2小胶质细胞,拮抗剂组在模型组基础上加10μmol/L Toll样受体1(Toll-like receptor 1,TLR1)/TLR2拮抗剂CU-CPT22作用于细胞,应用RT-qPCR和Western blot检测3组细胞TLR1、TLR2、髓样分化因子88(myeloid differentiation factor 88,MyD88)的mRNA和蛋白表达,用ELISA检测细胞培养上清液中TNF-α、IL-6、IL-4和IL-10的分泌水平。结果:BV2小胶质细胞的活力随着oAβ浓度的增加而降低,TNF-α和IL-6分泌水平随oAβ浓度的增加而升高,IL-4和IL-10分泌水平随oAβ浓度的增加而降低,且与0μmol/L oAβ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TLR1、TLR2和MyD88的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P<0.01),TNF-α和IL-6分泌水平显著升高(P<0.01),IL-4和IL-10分泌水平显著降低(P<0.01);与模型组相比,拮抗剂组TLR1、TLR2及MyD88 mRNA和蛋白表达均显著降低(P<0.05),TNF-α和IL-6分泌水平显著降低(P<0.01),IL-4和IL-10分泌水平无显著变化(P>0.05)。结论:不同浓度的oAβ刺激BV2小胶质细胞后均出现了炎症反应,且oAβ呈浓度依赖性的升高了促炎细胞因子TNF-α和IL-6的表达水平,降低了抗炎细胞因子IL-4和IL-10的表达水平;oAβ可能通过TLR1/2-MyD88信号通路诱导BV2小胶质细胞活化,进而上调其促炎介质的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β-淀粉样蛋白1-42寡聚体 小胶质细胞 TLR1/2-MyD88信号通路
下载PDF
牛膝提取物含药血清对Aβ_(1-42)诱导的神经元氧化应激和凋亡的调控机制研究
7
作者 马宝君 叶涵斌 +1 位作者 孟高强 叶子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8期1366-1372,共7页
目的探讨牛膝提取物含药血清对β淀粉样蛋白_(1-42)(amyloidβ-protein_(1-42),Aβ_(1-42))诱导的神经元氧化应激和凋亡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体外培养大鼠海马神经元,分为对照组,模型组(Aβ_(1-42)诱导神经元),牛膝低、中、高剂量组(1... 目的探讨牛膝提取物含药血清对β淀粉样蛋白_(1-42)(amyloidβ-protein_(1-42),Aβ_(1-42))诱导的神经元氧化应激和凋亡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体外培养大鼠海马神经元,分为对照组,模型组(Aβ_(1-42)诱导神经元),牛膝低、中、高剂量组(15、30、45μg/mL的牛膝提取物含药血清作用于Aβ_(1-42)诱导的神经元),si-ZBTB20-AS1组[Aβ_(1-42)诱导转染锌指和BTB结构域蛋白20的反义RNA小干扰RNA的神经元]和si-NC组(Aβ_(1-42)诱导转染乱序无意义阴性序列的神经元)。ELISA法检测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和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含量,CCK-8法检测细胞存活率,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RT-qPCR法检测ZBTB20-AS1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增殖抗原Ki67和胱天蛋白酶-3(cysteine aspartic acid specific protease-3,Caspase-3)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SOD含量、细胞存活率、Ki67蛋白表达均降低(P<0.05),MDA含量、细胞凋亡率、BTB20-AS1表达、Caspase-3蛋白表达均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牛膝中、高剂量组SOD含量、细胞存活率、Ki67蛋白表达均升高(P<0.05),MDA含量、细胞凋亡率、BTB20-AS1表达、Caspase-3蛋白表达均降低(P<0.05)。与si-NC组比较,si-ZBTB20-AS1组SOD含量、细胞存活率、Ki67蛋白表达均升高(P<0.05),MDA含量、细胞凋亡率、BTB20-AS1表达、Caspase-3蛋白表达均降低(P<0.05)。结论牛膝提取物含药血清可能通过下调ZBTB20-AS1表达抑制Aβ_(1-42)诱导的海马神经元氧化应激和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膝提取物 β淀粉样蛋白_(1-42) 海马神经元 氧化应激 凋亡
下载PDF
低剂量苯并(a)芘慢性暴露对老年小鼠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及机制 被引量:1
8
作者 方侃 胡怀明 +2 位作者 姜华军 艾志兵 周圆 《职业与健康》 CAS 2021年第5期602-606,共5页
目的探讨低剂量苯并(a)芘(BaP)慢性暴露对老年小鼠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及机制。方法选取健康雄性16月龄昆明小鼠100只,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小鼠随机分为5组,空白对照组、溶剂对照组、BaP 0.1 mg/kg组、BaP 0.3 mg/kg组和BaP 0.6 mg/kg组... 目的探讨低剂量苯并(a)芘(BaP)慢性暴露对老年小鼠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及机制。方法选取健康雄性16月龄昆明小鼠100只,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小鼠随机分为5组,空白对照组、溶剂对照组、BaP 0.1 mg/kg组、BaP 0.3 mg/kg组和BaP 0.6 mg/kg组,每组20只。每天定时灌胃,连续染毒120 d,染毒结束进行水迷宫测试和取材。用ELISA法检测各组小鼠海马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丙二醛(MDA)、二羟环氧苯并芘-脱氧核糖核酸(BPDE-DNA)加合物及日淀粉样蛋白_(1~42)(Aβ_(1~42))的含量,用Western blot法检测Tau(pS396)、Tau(pT231)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BaP 0.3、0.6 mg/kg组小鼠潜伏期明显延长、进入原平台象限的次数明显减少及在该象限的探索时间明显缩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空白对照组比较,BaP 0.3、0.6 mg/kg组小鼠SOD、GSH-Px活性明显降低、MDA含量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空白对照组比较,BaP 0.3、0.6 mg/kg组小鼠BPDE-DNA加合物及Aβ_(1~42)含量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空白对照组比较,BaP 0.3、0.6 mg/kg组小鼠海马组织P-Tau(pS396)、P-Tau(pT231)蛋白表达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上述各指标在BaP 0.3 mg/kg组与BaP 0.6mg/kg组之间变化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低剂量BaP慢性暴露可引起老年小鼠的学习记忆能力明显下降,其机制可能与BaP诱发海马组织氧化应激和DNA损伤,并进一步上调Aβ_(1~42)、P-Tau(pS396)及P-Tau(pT231)蛋白的表达水平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并(A)芘 老年小鼠 学习记忆 氧化应激 β淀粉样蛋白_(1~42) 过度磷酸化Tau蛋白
原文传递
GPR30激动剂对Aβ_(1-42)所致认知功能障碍的治疗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9
作者 吕扬歌 吴凌智 《中国现代医生》 2022年第31期15-20,共6页
目的探讨G蛋白耦联受体30(G protein coupled receptor 30,GPR30)激动剂对β淀粉样蛋白(amyloidβ-protein,Aβ)_(1-42)所致小鼠认知功能障碍的治疗作用。方法将72只ICR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阳性对照组、G1低剂量组、G1中剂量组... 目的探讨G蛋白耦联受体30(G protein coupled receptor 30,GPR30)激动剂对β淀粉样蛋白(amyloidβ-protein,Aβ)_(1-42)所致小鼠认知功能障碍的治疗作用。方法将72只ICR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阳性对照组、G1低剂量组、G1中剂量组和G1高剂量组。采用双侧海马脑立体定位注射Aβ_(1-42)建立阿尔茨海默病认知功能障碍模型,48h后给予GPR30激动剂G1(1mg/kg、2mg/kg、4mg/kg)。进行Morris水迷宫实验、避暗实验和新物体识别实验测试小鼠的认知能力,采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小鼠海马组织中Bcl-2、Bax、caspase-3、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cAMP效应元件结合蛋白(cAMP response element binding protein,CREB)、p-CREB的表达水平。结果Morris水迷宫实验中,G1高剂量组小鼠的目标象限停留时间百分比和穿越平台次数显著高于模型组(P<0.05);避暗实验中,G1中、高剂量组小鼠的错误次数均显著少于模型组(P<0.05),避暗潜伏期均显著长于模型组(P<0.05);新物体识别实验中,G1中、高剂量组小鼠的识别指数均显著高于模型组(P<0.05)。G1高剂量组小鼠海马组织中的p-CREB/CREB、mBDNF/proBDNF、Bcl-2/Bax的比例显著高于模型组(P<0.05),活化的caspase-3/pro-caspase-3的比例显著低于模型组(P<0.05)。结论GPR30激动剂可通过激活CREB/BDNF通路对Aβ_(1-42)诱导的小鼠认知障碍和神经元凋亡产生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蛋白耦联受体30 阿尔茨海默病 β淀粉样蛋白_(1-42) 凋亡 神经元再生
下载PDF
头针结合针刺背俞穴对脑卒中后认知障碍患者临床症状及血清APP、Aβ1-42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19
10
作者 王振垚 张虎 +2 位作者 杨洋 张允岭 杨靖义 《中国临床研究》 CAS 2019年第4期552-555,共4页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认知障碍患者经头针结合针刺背俞穴治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及其对患者临床症状及血清学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2月诊治的脑卒中后认知障碍患者7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35例。全部患者均接受基础...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认知障碍患者经头针结合针刺背俞穴治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及其对患者临床症状及血清学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2月诊治的脑卒中后认知障碍患者7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35例。全部患者均接受基础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实施头针治疗,观察组在头针治疗基础上结合针刺背俞穴治疗,对比两组治疗4周后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血清学指标水平变化情况、各量表评分变化情况及安全性。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证候总积分、血清淀粉样前体蛋白(APP)、β-淀粉样蛋白(Aβ)1-42水平、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Barthel指数(MBI)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证候总积分较治疗前降低,血清APP、Aβ1-42水平较治疗前下降,MoCA评分和MBI评分较治疗前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且观察组治疗后均优于对照组(P<0.05,P<0.01)。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未见不良反应发生。结论脑卒中后认知障碍患者接受头针结合针刺背俞穴治疗,患者各临床症状的缓解和各血清学指标的改善明显,利于提升患者认知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且无不良反应,安全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认知障碍 头针 针刺 背俞穴 临床症状 淀粉样前体蛋白 β-淀粉样蛋白1-42
原文传递
Effect of Panax notoginseng saponins on the expression of beta-amyloid protein in the cortex of the parietal lobe and hippocampus, and spatial learning and memory in a mouse model of senile dementia 被引量:9
11
作者 Zhenguo Zhong Dengpan Wu Liang Lu Jinsheng Wang Wenyan Zhang Zeqiang Qu 《Neural Regeneration Research》 SCIE CAS CSCD 2008年第12期1297-1303,共7页
BACKGROUND: The pharmacological actions of Panax notoginseng saponins (PNS) lie in removing free radicals, anti-inflammation and anti-oxygenation. It can also improve memory and behavior in rat models of Alzheime... BACKGROUND: The pharmacological actions of Panax notoginseng saponins (PNS) lie in removing free radicals, anti-inflammation and anti-oxygenation. It can also improve memory and behavior in rat models of Alzheimer's disease. OBJECTIVE: Using the Morris water maze, immunohistochemistry, real-time PCR and RT-PCR, this study aimed to measure improvement in spatial learning, memory, expression of amyloid precursor protein (App) and β -amyloid (A β ), to investigate the mechanism of action of PNS in the treatment of AD in the senescence accelerated mouse-prone 8 (SAMP8) and compare the effects with huperzine A. DESIGN, TIME AND SETTING: A completely randomized grouping design, controlled animal experiment was performed in the Center for Research & Development of New Drugs, Guangxi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al University from July 2005 to April 2007. MATERIALS: Sixty male SAMP8 mice, aged 3 months, purchased from Tianjin Chinese Traditional Medical University of China, were divided into four groups: PNS high-dosage group, PNS low-dosage group, huperzine A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PNS was provided by Weihe Pharmaceutical Co., Ltd. (batch No.: Z53021485, Yuxi, Yunan Province, China). Huperzine A was provided by Zhenyuan Pharmaceutical Co., Ltd. (batch No.: 20040801, Zhejiang, China). METHODS: The high-dosage group and low-dosage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93.50 and 23.38 mg/kg PNS respectively per day and the huperzine A group was treated with 0.038 6 mg/kg huperzine A per day, all by intragastric administration, for 8 consecutive weeks. The same volume of double distilled water was given to the control group. MAIN OUTCOME MEASURES: After drug administration, learning and memory abilities were assessed by place navigation and spatial probe tests. The recording indices consisted of escape latency (time-to-platform), and the percentage of swimming time spent in each quadrant. The number of A β 1-40, A β 1-42 and App immunopositive neurons in the brains of SAMP8 mice w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zheimer's disease Panax notoginseng saponins learning and memory β -amyloid precursor protein 1-40 β -amyloid precursor protein 1-42 amyloid β -peptide SYNAPTOPHYSIN senescence accelerated mouse-prone 8
下载PDF
通窍活血汤联合奥拉西坦治疗脑梗死后血管性痴呆的效果 被引量:4
12
作者 朱兆武 《中国民康医学》 2022年第6期73-75,共3页
目的:探讨通窍活血汤联合奥拉西坦治疗脑梗死后血管性痴呆(VD)的效果。方法:选取94例脑梗死继发VD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7例。对照组口服奥拉西坦片治疗,观察组在其基础上加服通窍活血汤治疗,均连续治... 目的:探讨通窍活血汤联合奥拉西坦治疗脑梗死后血管性痴呆(VD)的效果。方法:选取94例脑梗死继发VD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7例。对照组口服奥拉西坦片治疗,观察组在其基础上加服通窍活血汤治疗,均连续治疗12周。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及脑脊液中tau蛋白、β淀粉样蛋白1-42(Aβ1-42)水平,并观察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74%(45/47),高于对照组的80.85%(38/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MMSE、ADL评分及脑脊液中Aβ1-42水平高于对照组,tau蛋白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期间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通窍活血汤联合奥拉西坦治疗脑梗死后VD患者效果较佳,可改善患者认知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降低脑脊液中tau蛋白水平,增高Aβ1-42水平,且安全可靠,效果优于单用奥拉西坦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性痴呆 通窍活血汤 奥拉西坦 脑梗死 TAU蛋白 β淀粉样蛋白1-42
下载PDF
颅内外动脉狭窄患者血清β淀粉样蛋白(1-40)、(1-42)水平的变化 被引量:2
13
作者 周永 赵连东 +2 位作者 林森 赵颖 张新勇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50-52,共3页
目的研究颅内外动脉狭窄患者血清β淀粉样蛋白(Aβ)(1-40)、(1-42)水平的变化。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34例颅内外动脉狭窄患者的血清Aβ(1-40)、Aβ(1-42)水平,计算两者的比值;并与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动脉狭窄组血清Aβ(1-40... 目的研究颅内外动脉狭窄患者血清β淀粉样蛋白(Aβ)(1-40)、(1-42)水平的变化。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34例颅内外动脉狭窄患者的血清Aβ(1-40)、Aβ(1-42)水平,计算两者的比值;并与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动脉狭窄组血清Aβ(1-40)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01),血清Aβ(1-42)水平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Aβ(1-40)/Aβ(1-42)比值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动脉狭窄组中,老年亚组血清Aβ(1-40)水平高于中年亚组(P<0.05)、血清Aβ(1-42)水平与中年亚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正常对照组中,老年亚组血清Aβ(1-40)水平与中年亚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血清Aβ(1-42)水平明显高于中年亚组(P<0.05)。结论颅内外动脉狭窄患者的血清Aβ(1-40)水平显著升高,老年患者更明显;血清Aβ(1-42)水平显著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狭窄 β淀粉样蛋白(1-40) β淀粉样蛋白(1-42)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