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东北虎微卫星DNA遗传标记的筛选及在亲子鉴定中的应用 被引量:74
1
作者 张于光 李迪强 +2 位作者 饶力群 肖启明 刘丹 《动物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118-123,共6页
利用 18个家猫微卫星基因座 ,在东北虎 (Pantheratigrissibilia)DNA中扩增结果有 4个基因座没有产物 ,8个基因座为单态 ,6个基因座为多态性。同时利用苏门答腊虎的微卫星序列设计了 8对引物 ,在东北虎DNA中有 4对具有多态性。微卫星基... 利用 18个家猫微卫星基因座 ,在东北虎 (Pantheratigrissibilia)DNA中扩增结果有 4个基因座没有产物 ,8个基因座为单态 ,6个基因座为多态性。同时利用苏门答腊虎的微卫星序列设计了 8对引物 ,在东北虎DNA中有 4对具有多态性。微卫星基因座的多态性百分率为 38 5 %。在供试的 2 7只东北虎中 ,发现等位基因间的变异均为偶数碱基长度变化 ,对有准确谱系记录的个体研究表明 ,这 10个微卫星DNA遗传标记符合孟德尔遗传规律 ,所以这些微卫星DNA可以有效的应用于东北虎的亲子鉴定。利用这 10对多态性引物 ,我们成功地鉴定了 7个父子关系不清的后代。收集的样品包括 2 3只毛发样品和 4只血液样品 ,实验结果表明 ,毛发和血液样品均可以得到清晰的微卫星条带 [动物学报 49(1) :118~ 12 3,2 0 0 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虎 微卫星DNA 遗传标记 筛选 亲子鉴定
下载PDF
黑龙江省东完达山地区东北虎猎物种群现状及动态趋势 被引量:20
2
作者 张常智 张明海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1期6481-6487,共7页
猎物种群丰度是限制虎分布和数量的关键因子,因此猎物种群密度监测和估算是虎保护的重要内容之一。应用采用大样方法,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和多元统计分析,研究了黑龙江东完达山东部地区东北虎猎物种群(马鹿、狍子和野猪)现状及动态变化趋... 猎物种群丰度是限制虎分布和数量的关键因子,因此猎物种群密度监测和估算是虎保护的重要内容之一。应用采用大样方法,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和多元统计分析,研究了黑龙江东完达山东部地区东北虎猎物种群(马鹿、狍子和野猪)现状及动态变化趋势。结果表明:研究地区马鹿的种群平均密度为(0.2010±0.0270)只/km2、狍子的平均种群密度为(0.4980±0.0436)只/km2、野猪的平均种群密度为(0.3423±0.0275)只/km2。单因素方差分析表明,在相同生境下,3种有蹄类密度在在阔叶混交林中和杂木林中差异极为显著;不同的生境,3种猎物的猎物的密度也存在着显著差异。相关分析表明马鹿密度和野猪密度程正相关,而马鹿密度和狍子密度、狍子密度和野猪密度则不相关。同1989年该地区东北虎猎物种群相比:1989—2002年的13 a时间内马鹿的年平均递减率为13.48%、狍子的年平均递减率为12.69%、野猪的年平均递减率为1.8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虎 马鹿 狍子 野猪 种群密度
下载PDF
笼养东北虎行为的时间分配 被引量:14
3
作者 滕丽微 宋延龄 +2 位作者 刘振生 王晓明 王延忠 《兽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1-5,共5页
1998年 4月至 2 0 0 1年 3月 ,采用瞬时扫描取样法和全事件取样法对哈尔滨动物园的 4只笼养东北虎的活动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笼养东北虎在全年的昼夜行为时间分配表现为睡眠所占比值最多 ;其次是卧息和活动 ;摄食和其它行为 (包... 1998年 4月至 2 0 0 1年 3月 ,采用瞬时扫描取样法和全事件取样法对哈尔滨动物园的 4只笼养东北虎的活动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笼养东北虎在全年的昼夜行为时间分配表现为睡眠所占比值最多 ;其次是卧息和活动 ;摄食和其它行为 (包括饮水、排尿、排粪、修饰、嗅闻、嬉戏、站立、直立、发声等 )最少。在不同季节笼养东北虎的活动变化规律基本相似 ,一昼夜的睡眠、运动和卧息均有两个高峰期 ,但高峰期出现和持续的时间有所差异。睡眠的高峰期在 10 :0 0~ 14:0 0和 2 0 :0 0至次日 0 6 :0 0 ,活动的高峰期在 0 5 :0 0~ 10 :0 0和14:0 0~ 17:0 0 ,卧息的高峰期在 0 5 :0 0~ 10 :0 0和 13 :0 0~ 2 0 :0 0 ,摄食仅在 16 :0 0~ 2 0 :0 0有一个高峰期。冬季 (12~ 2月 )与春 (3~ 5月 )、夏 (6~ 8月 )、秋季 (9~ 11月 )相比 ,东北虎在白昼睡眠的时间显著减少 ,夜晚则显著增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笼养 东北虎 行为 时间分配 活动规律
下载PDF
基于MaxEnt模型的小兴安岭东北虎潜在生境适宜性评价 被引量:14
4
作者 朱世兵 曲艺 +7 位作者 Yachmennikova Anna Kotlov Ivan Sandlerskiy Robert Rozhnov Viatcheslav Hernandez-Blanco Jose Antonio 张士芳 刘应竹 张弘强 《兽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317-328,共12页
小兴安岭是东北虎的历史分布区之一,近年来东北虎数次重返小兴安岭,预示了小兴安岭东北虎种群恢复的可能性。为了探明小兴安岭作为东北虎栖息地的适宜程度,本文以我国小兴安岭及俄罗斯联邦阿穆尔州、犹太自治州为整体研究区域,利用该区... 小兴安岭是东北虎的历史分布区之一,近年来东北虎数次重返小兴安岭,预示了小兴安岭东北虎种群恢复的可能性。为了探明小兴安岭作为东北虎栖息地的适宜程度,本文以我国小兴安岭及俄罗斯联邦阿穆尔州、犹太自治州为整体研究区域,利用该区域内东北虎出现点数据,采用MaxEnt模型,以植被、气候、地形、积雪4类环境数据为基础,分析自然环境条件下小兴安岭东北虎潜在生境的适宜性及空间分布。结果显示:小兴安岭东北虎潜在适宜生境面积为0.96×10~4~1.03×10~4 km^2,主要位于小兴安岭北部和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南部有少量分散适宜生境;次适宜生境面积为2.46×10~4~2.76×10~4 km^2,主要位于适宜生境周边区域;叶灌层差异、蒸散量、归一化植被指数、叶面积指数等植被相关因素及降水季节性、最冷季降水量等气候因素是影响东北虎栖息地适宜程度的主要环境特征变量。小兴安岭仍具备东北虎种群生存的自然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虎 潜在生境 小兴安岭 MaxEnt模型
下载PDF
非笼养雌雄东北虎的行为时间分配和活动节律的比较 被引量:8
5
作者 滕丽微 李枫 刘振生 《兽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93-97,共5页
1998年 4月至 2 0 0 1年 4月 ,采用随机取样法、目标取样法和扫描取样法对黑龙江东北虎林园的 10只 (5雌5雄 )非笼养东北虎的昼间行为时间分配及活动节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雌雄东北虎的行为时间分配和活动节律均存在一定的差异。... 1998年 4月至 2 0 0 1年 4月 ,采用随机取样法、目标取样法和扫描取样法对黑龙江东北虎林园的 10只 (5雌5雄 )非笼养东北虎的昼间行为时间分配及活动节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雌雄东北虎的行为时间分配和活动节律均存在一定的差异。在时间分配方面 ,雌性每天用于休息、社会和其它 (包括饮水、排遗和修饰 )行为的时间多于雄性 ,雌性每天用于活动和取食的时间少于雄性 ,只有站立比较接近。对雌雄各种行为的单因素方差分析表明 ,雌雄的休息、活动和其它行为存在极显著差异 ,取食存在显著差异 ,站立和社会行为不存在显著差异。在活动节律方面 ,雌雄的活动变化规律相似 ,仅在出现和持续时间及强度上存在差异。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法对不同季节东北虎的各种行为进行检验 ,发现季节因素对取食和社会行为影响极显著 ,对休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虎 非笼养 雌性 雄性 时间分配 活动节律 行为时间
下载PDF
笼养和半散放东北虎行为时间分配及活动规律差异的比较 被引量:9
6
作者 刘振生 滕丽微 +2 位作者 李枫 毕肖峰 王平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20-23,共4页
  1998年 3月~ 2 0 0 1年 4月 ,在哈尔滨动物园和黑龙江东北虎林园采用全事件取样法、扫描取样法和目标取样法 ,对笼养和半散放东北虎的行为时间分配和活动规律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 ,在时间分配方面 ,笼养东北虎的休息远远高于...   1998年 3月~ 2 0 0 1年 4月 ,在哈尔滨动物园和黑龙江东北虎林园采用全事件取样法、扫描取样法和目标取样法 ,对笼养和半散放东北虎的行为时间分配和活动规律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 ,在时间分配方面 ,笼养东北虎的休息远远高于半散放东北虎 ,而摄食、站立和其它行为则明显低于半散放东北虎 ,笼养和半散放东北虎的运动较为接近。在活动规律方面 ,虽然笼养和半散放东北虎均有 2个运动的高峰期 ,但笼养东北虎的相对集中且变化幅度较大 ;半散放东北虎的休息有 1个明显的高峰期和 2个不明显的高峰期 ,与笼养东北虎的 1个高峰期有很大不同 ;笼养东北虎的摄食仅出现在 16∶0 0~ 17∶0 0 ,而半散放东北虎则在 1d中均有发生 ,且在 9∶0 0~ 11∶0 0和 14∶0 0~ 16∶0 0有 2个高峰期 ;笼养和半散放东北虎的站立和其它行为变化规律较为相似 ,但半散放东北虎的发生强度要远远高于笼养东北虎。通过对笼养和半散放东北虎各种行为进行的配对T检验 ,发现二者的休息、摄食、站立和其它行为存在极显著差异 (P<0 0 0 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虎 笼养 半散放 时间分配 活动规律
下载PDF
吉林珲春地区野猪危害防控研究 被引量:11
7
作者 张鸣天 刘丙万 刘丹 《动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821-829,共9页
近年来人与野生动物冲突日趋严重。2012年7月到2014年10月,利用东北虎(Panthera tigris altaica)粪便、声音在吉林珲春地区开展了野猪(Sus scrofa)危害防控研究。以采取防控措施起始时间到野猪进入实验样地或对照样地的时间间隔作为防... 近年来人与野生动物冲突日趋严重。2012年7月到2014年10月,利用东北虎(Panthera tigris altaica)粪便、声音在吉林珲春地区开展了野猪(Sus scrofa)危害防控研究。以采取防控措施起始时间到野猪进入实验样地或对照样地的时间间隔作为防控有效期;以实验结束时实验样地内放置东北虎粪便、东北虎声音播放器位置或对照样地中心点与样地内野猪危害发生处的最短距离作为防控范围。将防控有效期和防控范围分别转化为有效期指数和范围指数。结果表明:(1)东北虎粪便对野猪危害防控效果显著,与对照组相比,有效期指数和范围指数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2)东北虎声音对野猪危害防控效果显著,与对照组相比,有效期指数和范围指数均差异显著(P<0.05);(3)同时应用东北虎粪便和声音防控野猪危害效果显著,与对照组相比,有效期指数和范围指数均差异显著(P<0.05);(4)单独应用东北虎粪便、单独应用东北虎声音与同时应用东北虎粪便和声音的各种防控方法之间,有效期指数和范围指数无显著差异(P>0.05)。本研究认为,东北虎粪便、声音对野猪危害防控效果显著与东北虎是野猪天敌,且珲春地区存在东北虎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猪 东北虎 人与野猪冲突 危害防控 珲春
原文传递
黑龙江穆棱东北红豆杉自然保护区兽类多样性及东北虎猎物资源 被引量:9
8
作者 牛莹莹 张子栋 +3 位作者 刘艳华 邱岩明 王道辉 周绍春 《野生动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355-362,共8页
为了深入了解黑龙江穆棱东北红豆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兽类组成及东北虎(Panthera tigris altaica)猎物资源现状,于2016—2018年在保护区内布设40个红外相机监测点和7个大样方调查兽类多样性和分析东北虎主要猎物资源。相机监测累计照相日... 为了深入了解黑龙江穆棱东北红豆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兽类组成及东北虎(Panthera tigris altaica)猎物资源现状,于2016—2018年在保护区内布设40个红外相机监测点和7个大样方调查兽类多样性和分析东北虎主要猎物资源。相机监测累计照相日12250个,共获得有效独立照片1139张,从中鉴定出野生兽类4目8科17种,其中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有东北虎和东北豹(Panthera pardus orientalis)。样方调查记录到兽类足迹261条,足迹识别出兽类4目7科10种,其中包括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东北豹1种,东北虎主要猎物野猪(Sus scrofa)、马鹿(Cervus elaphus)、西伯利亚狍(Capreolus pygargus)和梅花鹿(Cervus nippon)4种。兽类物种相对丰富度分析表明,相对丰富度最高的是西伯利亚狍和狗獾(Meles leucurus),赤狐(Vulpes vulpes)和东北豹最低。猎物资源分析表明,保护区内分布有西伯利亚狍681只,野猪510只,马鹿35只,梅花鹿27只,4种动物的生物量分别为西伯利亚狍生物量为20210.94 kg,野猪生物量为64735.00 kg,马鹿生物量为6023.25 kg,梅花鹿生物量为1635.00 kg,保护区东北虎可捕食的主要猎物生物量为92604.19 kg。研究表明,保护区内兽类种类虽然较多,但东北虎、东北豹、梅花鹿和马鹿数据仍然较少,需要重点加强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机监测 样方调查 东北虎 猎物资源
下载PDF
老爷岭南部狍冬季移动、卧息生境选择及其适宜性评价 被引量:5
9
作者 刘艳华 牛莹莹 +4 位作者 周绍春 张子栋 梁卓 杨娇 鞠丹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7期6913-6923,共11页
在动物生境研究中,移动生境和卧息生境是生境研究的焦点。开展移动生境和卧息生境选择,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生境评价,有利于深入了解动物对移动和卧息生境条件的需求,制定科学合理的栖息地保护计划。以东北虎(Panthera tigris altaica)的... 在动物生境研究中,移动生境和卧息生境是生境研究的焦点。开展移动生境和卧息生境选择,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生境评价,有利于深入了解动物对移动和卧息生境条件的需求,制定科学合理的栖息地保护计划。以东北虎(Panthera tigris altaica)的主要猎物物种之一——狍(Capreolus pygargus)为研究对象,于2017—2019年冬季积雪覆盖期在老爷岭南部通过随机布设28个大样方和84条用于足迹链跟踪的样线收集狍的移动点和卧息点信息,再结合近年来收集的东北虎出现点,利用广义可加模型(GAM)和最大熵模型(MaxEnt)进行狍移动、卧息生境选择及评价研究。移动生境选择研究表明,狍在移动的过程中偏好选择坡度小、距农田距离>500 m、远离道路、居民点和低海拔或较高海拔的区域;移动生境评价分析表明,移动适宜和次适宜生境面积之和为1318.16 km^(2),占研究区域面积的51.28%,当加入虎活动点影响因子后,狍移动适宜和次适宜生境面积之和为901.52 km^(2),适宜和次适宜生境面积之和减少了31.61%。狍卧息生境选择研究表明,水源、农田、道路和雪深是影响狍卧息的关键因素,其中雪深对狍卧息生境选择的贡献率达到70.13%;卧息生境评价表明,卧息适宜和次适宜生境面积之和为1243.77 km^(2),占研究区域面积的48.39%,当加入虎出现点因子后,适宜生境和次适宜生境面积之和减少了61.00%,仅为485.02 km^(2)。研究认为,虎的出现对狍移动和卧息生境选择均产生影响,虎的活动及捕食行为可能会减少狍的活动范围和频次,狍远离虎活动区域卧息休息,压缩了狍适宜卧息的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狍(Capreolus pygargus) 东北虎(panthera tigris altaica) 广义可加模型 最大熵模型 生境选择 生境评价
下载PDF
半散养状态下东北虎交配行为的观察 被引量:5
10
作者 乔征磊 张洪海 王晓明 《兽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74-279,共6页
在2006-2007年,采用行为取样法对泰山东北虎园7只(3雌,4雄)半散养状态下(园区占地面积20000m2)的东北虎的交配活动进行了为期22d的观察,旨在了解无人干扰下东北虎的交配过程及其交配模式。结果显示:东北虎在交配过程中无锁结现象,... 在2006-2007年,采用行为取样法对泰山东北虎园7只(3雌,4雄)半散养状态下(园区占地面积20000m2)的东北虎的交配活动进行了为期22d的观察,旨在了解无人干扰下东北虎的交配过程及其交配模式。结果显示:东北虎在交配过程中无锁结现象,雄虎通常在一次爬跨多次抽动后即出现射精。在1h内出现2次射精次数的比例占总射精次数的74.0%。东北虎的交配模式属于Dewsbury分类系统中的第11种,即无锁结、有抽动、单次插入、多次射精。交配期内,每只雌虎平均日邀配28±3次,平均邀配持续时间为20.0±1.2s;每只雄虎平均日爬跨14±1次。平均抽动持续时间为20.9±0.5s,平均交配持续时间为45.2±1.3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虎 交配行为 交配模式
下载PDF
野猪危害防控措施时间延续性及空间推广性研究 被引量:5
11
作者 崔爽 刘丙万 《兽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364-373,共10页
近年来,由于野猪(Sus scrofa)数量增长和土地利用方式的变化,导致人与野猪之间的冲突不断增加。2018年8-10月在吉林省珲春地区利用东北虎声音、野猪惨叫声、狼叫声,太阳能警示灯、防兽彩带等视觉设施,东北虎粪便,综合使用东北虎声音和... 近年来,由于野猪(Sus scrofa)数量增长和土地利用方式的变化,导致人与野猪之间的冲突不断增加。2018年8-10月在吉林省珲春地区利用东北虎声音、野猪惨叫声、狼叫声,太阳能警示灯、防兽彩带等视觉设施,东北虎粪便,综合使用东北虎声音和东北虎粪便以及电子围栏等防控措施,在已使用过和未使用过防控措施的样地开展了野猪危害防控效果及空间特征研究。我们以2018年野猪危害防控研究的数据,结合2011-2017年已发表数据进一步研究了野猪危害防控措施的时空特征。防控有效期为实验开始到野猪首次进入样地发生危害的时间间隔。研究结果表明:(1)2018年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防控有效期均存在显著差异(P<0.001),对照组防控有效期为(1.33±0.58)d,实验组中已使用过和未使用过防控措施样地的防控有效期分别为(16.25±9.00)d和(20.58±9.61)d,防控有效期差异不显著(P=0.127);(2)2018年与2011年、2013年、2016年、2017年相比同一种防控措施的防控效果随着使用年份的增加,播放东北虎声音1 min加空白5 min、放置避雨装置的粪便、综合使用东北虎声音加粪便、放置红黄绿色太阳能警示灯等防控措施的防控有效期没有显著变化(P=0.200;P=0.295;P=0.221;P=0.080;P=0.090;P=0.050);播放狼声音1 min加空白5 min防控效果有显著下降趋势(P=0.003);按顺序播放东北虎声音加野猪惨叫1 min加空白5 min组防控效果呈显著上升趋势(P=0.001),但防控有效期较短(13.67±2.62)d,不具推广意义。因此,野猪危害防控措施中播放东北虎声音、综合使用东北虎声音和东北虎粪便、太阳能警示灯等均具有空间推广性和时间延续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猪 东北虎 太阳能警示灯 危害防控
下载PDF
我国圈养和野生东北虎种群线粒体基因组遗传多样性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褚佳宁 徐海涛 +9 位作者 何志健 杨金城 周永恒 刘博洋 崔靓玉 高雨薇 刘丹 徐艳春 姜广顺 杨淑慧 《野生动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31-241,共11页
东北虎(Panthera tigris altaica)是体型最大的猫科(Felidae)动物之一,是极具代表性的珍稀野生动物。现有研究表明,我国野生东北虎种群遗传多样性较低、近交水平较高。尽管目前我国野生东北虎的数量在逐步增长,但通过人工干预来提高野... 东北虎(Panthera tigris altaica)是体型最大的猫科(Felidae)动物之一,是极具代表性的珍稀野生动物。现有研究表明,我国野生东北虎种群遗传多样性较低、近交水平较高。尽管目前我国野生东北虎的数量在逐步增长,但通过人工干预来提高野生东北虎的遗传多样性会更利于其数量的恢复,通过野化放归进行遗传拯救是一种关键策略,但实施遗传拯救之前,必须确定圈养个体与现存野生个体间的遗传关系。采用粪便DNA的高通量测序数据组装了51只横道河子圈养东北虎和13只完达山、老爷岭等地的野生东北虎的线粒体基因组,分析两者之间的关系,评估线粒体基因组的遗传多样性。结果表明:圈养东北虎的遗传多样性高于野生种群,所有遗传变异均为无害。部分圈养个体与野生种群同属一个进化支,且具有野生种群所不包含的遗传变异,可用于实施遗传拯救。此外,圈养种群存在显著的遗传分化,一个与当前野生种群关系很远的分支可能代表未知的地理种群,因此,建议对该远缘分支开展野外来源的追溯,确定其谱系地理学地位和保护价值,使其成为恢复野外历史遗传多样性的后备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虎 遗传拯救 线粒体基因组 粪便DNA 遗传多样性
下载PDF
中俄东北虎自然保护地建设进展
13
作者 王凤昆 李艳 姜广顺 《自然保护地》 CSCD 2024年第4期38-52,共15页
【目的】建设布局合理的东北虎(Panthera tigris altaica)中俄跨界自然保护地体系,是维护东北虎种群整体稳定以及恢复我国东北虎种群的努力方向和战略举措。【方法】在研究广泛历史资料的基础上,阐述了中俄两国东北虎自然保护地分布特... 【目的】建设布局合理的东北虎(Panthera tigris altaica)中俄跨界自然保护地体系,是维护东北虎种群整体稳定以及恢复我国东北虎种群的努力方向和战略举措。【方法】在研究广泛历史资料的基础上,阐述了中俄两国东北虎自然保护地分布特点和发展状况,分析了中俄边境地区东北虎跨界迁移新情况,就中俄东北虎保护地合作对接平台提出了建议。【结果】俄罗斯东北虎保护历经百年,在远东地区建立起了自然保护区和国家公园并重、禁猎区和生态廊道相辅的高度发达自然保护地体系。我国自东北虎豹国家公园建立以后,东北虎保护逐渐走出低谷,进入了关键“窗口期”,其数量增加和分布区扩大对自然保护地建设提出了新要求。中俄边境区东北虎汇集、渗透、扩散活动频繁,缓解了俄罗斯东北虎种群扩大的区域限制,也为我国东北虎摆脱危机和种群恢复提供了稳定种源。【结论】中俄两国在东北虎保护合作中,边境区东北虎迁移通道的生态环境恢复和保护是工作重点,需要优化边境区两国自然保护地资源,重视生态廊道作用,促进东北虎跨界自然保护地一体化建设进程,实现人虎和谐共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虎 自然保护地 中俄合作 生态廊道 种群管理
下载PDF
基于Transformer的东北虎体侧条纹个体识别
14
作者 马光凯 张静 +3 位作者 戴文锐 刘梦雨 刘丹 姜广顺 《野生动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34-743,共10页
东北虎(Panthera tigris altaica)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猫科(Felidae)动物,同时也是濒危物种,其个体识别是回答进化生物学中许多重大问题的关键步骤。尽管目前已提出虹膜和DNA分析等传统方法用于东北虎个体识别,但这些方法在远程获取和样本... 东北虎(Panthera tigris altaica)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猫科(Felidae)动物,同时也是濒危物种,其个体识别是回答进化生物学中许多重大问题的关键步骤。尽管目前已提出虹膜和DNA分析等传统方法用于东北虎个体识别,但这些方法在远程获取和样本收集方面面临挑战,且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人工识别。随着计算机视觉技术的发展,深度学习成为动物个体识别的强大工具。因此,提出使用基于深度学习的方法进行东北虎个体识别。首先收集黑龙江东北虎林园20只东北虎个体的监控视频图像,然后采用Mask R-CNN算法对每张图像中的特征区域进行自动检测与分割,以构建东北虎条纹数据集(Amur tiger stripe dataset,ATSD),最后在该数据集的基础上分别应用基于CNN和Transformer的多个分类网络独立地对东北虎个体进行识别。结果表明:基于Transformer的分类网络对东北虎条纹的识别准确率达到91.49%,取得了更好的识别性能。该方法在降低拍摄条件下,对复杂环境具有良好的适用性,具有扩展生态学调查和非侵入性抽样设计的潜力,为野生动物的保护和管理提供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虎 个体识别 条纹识别 深度学习 TRANSFORMER
下载PDF
圈养东北虎血液生理参数的测定 被引量:3
15
作者 韩志强 王海军 +3 位作者 刘存发 王晓旭 赵全民 徐超 《兽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590-594,共5页
东北虎(Panthera tigris altaica)是一种淑临灭绝的食肉动物,现已被列入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Goodrich et al.,2015)。东北虎主要分布于俄罗斯远东地区、中国东北地区和朝鲜的北部(Kitchener et al.,2017)。根据中俄边境地区的野生东... 东北虎(Panthera tigris altaica)是一种淑临灭绝的食肉动物,现已被列入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Goodrich et al.,2015)。东北虎主要分布于俄罗斯远东地区、中国东北地区和朝鲜的北部(Kitchener et al.,2017)。根据中俄边境地区的野生东北虎数量调查统计,该地区生存着成年老虎39只和幼虎22只(Matiukhina et al., 201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虎 血液 生理参数
下载PDF
基于轻量化YOLOX算法的东北虎检测 被引量:1
16
作者 于文华 谢永华 《野生动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760-767,共8页
以大型哺乳动物东北虎(Panthera tigris altaica)为例,通过使用圈养东北虎监测影像数据集(ATRW),采用YOLOX算法对东北虎进行目标检测研究,检测速度为87.59张/s,0.50阈值准确率(mAP_(0.50))为97.32%,0.75阈值准确率(mAP_(0.75))为75.10%... 以大型哺乳动物东北虎(Panthera tigris altaica)为例,通过使用圈养东北虎监测影像数据集(ATRW),采用YOLOX算法对东北虎进行目标检测研究,检测速度为87.59张/s,0.50阈值准确率(mAP_(0.50))为97.32%,0.75阈值准确率(mAP_(0.75))为75.10%,模型总参数量为8.938×10^(6)。通过筛选无锚框算法,对选出的YOLOX算法进行轻量化、添加注意力机制及网络损失函数的优化,优化后的算法检测速度提升1.74张/s,mAP_(0.50)准确率提升1.02个百分点,mAP_(0.75)准确率提升1.53个百分点,模型的总参数量减少18.47%。算法改进后,在提升识别准确率的同时,有效降低了检测算法依托硬件的需求,为东北虎的野外行为研究、保护生物多样性及东北虎的野外相关数据收集提供了检测算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YOLOX算法 目标检测 轻量化 东北虎
下载PDF
华南虎母乳成分分析及虎代乳粉的研制
17
作者 许卫华 林开雄 +3 位作者 林炜明 陈腾腾 刘丹 傅文源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724-1734,共11页
本试验旨在测定华南虎母乳营养成分,并在此基础上开发出一种虎专用代乳粉。采集3只产后6~10 d华南虎母乳,对乳中氨基酸、脂肪酸、乳糖、常量矿物元素和微量矿物元素等营养成分含量进行检测和分析,并根据虎母乳氨基酸结构,研制一种虎专... 本试验旨在测定华南虎母乳营养成分,并在此基础上开发出一种虎专用代乳粉。采集3只产后6~10 d华南虎母乳,对乳中氨基酸、脂肪酸、乳糖、常量矿物元素和微量矿物元素等营养成分含量进行检测和分析,并根据虎母乳氨基酸结构,研制一种虎专用代乳粉。结果表明:1)华南虎母乳(以新鲜基础计)中,总氨基酸、总脂肪酸、乳糖含量分别为(10.85±0.80)%、(8.94±1.14)%和(2.70±0.14)%。2)华南虎母乳中油酸、亚油酸、棕榈酸、ω-6多不饱和脂肪酸、ω-3多不饱和脂肪酸占总脂肪酸比例分别为41.126%、21.029%、20.880%、23.639%和1.529%。3)华南虎母乳中钙、磷、钠和钾含量分别为0.156%、0.179%、0.117%和0.088%,钙磷比例接近1∶1。4)以乳蛋白为主要蛋白质来源的幼虎代乳粉中,蛋氨酸、精氨酸、亮氨酸和组氨酸4种氨基酸构成限制性氨基酸。5)人工育幼的18只东北虎幼虎和1只华南虎幼虎全部成功断奶。综上所述,华南虎母乳具有独特的营养构成,开发的虎代乳粉可成功饲喂东北虎幼虎和华南虎幼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南虎 东北虎 母乳 代乳粉 人工育幼
下载PDF
圈养亚成体及成体东北虎体尺参数及体重 被引量:1
18
作者 崔永璐 刘丹 +7 位作者 牟歌 宫明 徐海涛 李鑫 杨升帆 樊雪飞 刘艳华 姜广顺 《野生动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965-972,共8页
为探究东北虎(Panthera tigris altaica)的生长发育特征,为东北虎的人工饲养以及野生东北虎的保护提供科学参考,测定了东北虎体重、胸围、腰围、肩高、臀高、体长、颈围和前后掌垫宽9个体尺参数,并对亚成体与成体东北虎体重及体尺参数... 为探究东北虎(Panthera tigris altaica)的生长发育特征,为东北虎的人工饲养以及野生东北虎的保护提供科学参考,测定了东北虎体重、胸围、腰围、肩高、臀高、体长、颈围和前后掌垫宽9个体尺参数,并对亚成体与成体东北虎体重及体尺参数的差异性及体重与体尺参数间的线性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成体雄虎体重、体长、肩高、前掌垫宽及后掌垫宽均显著大于亚成体;成体雌虎臀高、胸围及腰围显著小于亚成体雌虎。4—5岁的东北虎,除体长、前掌垫宽和后掌垫宽以外,其他体尺参数均下降,5岁以后逐渐增长。在对体尺参数与体重的线性回归分析中,肩高与体重的拟合效果最好,并且肩高与体长也具有显著线性关系,因此肩高是评估东北虎体重和体长的重要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虎 体尺 体重 线性回归
下载PDF
黑龙江省野生东北虎调查管理信息系统的构建 被引量:1
19
作者 马天 冯仲科 +1 位作者 郑君 王智超 《动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852-858,共7页
文章以黑龙江省野生东北虎(Panthera tigris altaica)野外调查数据为基础,利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计算机技术与野生动物资源调查管理技术,构建了黑龙江省野生东北虎调查管理信息系统。主要运用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语言C#和ArcGIS Engine嵌... 文章以黑龙江省野生东北虎(Panthera tigris altaica)野外调查数据为基础,利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计算机技术与野生动物资源调查管理技术,构建了黑龙江省野生东北虎调查管理信息系统。主要运用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语言C#和ArcGIS Engine嵌入式组件技术以及SQL Server数据库技术,设计并构建东北虎调查管理系统,实现了对野生东北虎调查数据的图形可视化操作管理。同时,结合研究区域内的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对调查资源进行动态的空间分析,及时准确地反映出东北虎的种群数量和空间变化规律,并制作出相应的分类专题图及野外分布信息统计图表等。该管理信息系统将有助于野生东北虎种群及栖息地调查数据与资料的科学管理,对于推动我国野生东北虎就地保护和科学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虎 地理信息系统 面向对象程序设计 嵌入式组件技术 数据库
原文传递
小兴安岭地区大型偶蹄类植物性可食资源质量的研究
20
作者 李云斌 牟溥 李硕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44-51,共8页
从食物链的角度来评价小兴安岭地区东北虎(Panthera tigris altaica)猎物的不同类别植物性可食资源品质的季节变化与所在生态系统的影响.6类植物性可食资源(灌木叶、灌木茎、蕨类、苔草、其他草本和根)样品分春、夏、秋3季分别采自随机... 从食物链的角度来评价小兴安岭地区东北虎(Panthera tigris altaica)猎物的不同类别植物性可食资源品质的季节变化与所在生态系统的影响.6类植物性可食资源(灌木叶、灌木茎、蕨类、苔草、其他草本和根)样品分春、夏、秋3季分别采自随机分布于5种森林类型的样方.比较不同林型、季节及不同类别植物性可食资源的粗蛋白、粗纤维含量,得到这些植物性可食资源品质在不同森林生态系统中的分布和季节变化特点.研究发现:1)植物性可食资源的粗蛋白含量在不同森林类型、不同季节以及食物类别之间有显著差异,其中灌木叶、蕨类是粗蛋白含量最高植物性可食资源,且春季植物性可食资源粗蛋白平均含量最高,3个红松阔叶林型的可食资源粗蛋白平均含量最高;2)植物性可食资源的粗纤维含量仅在不同可食资源类别间差异显著,而季节与森林类型间差异不显著.在6类可食性资源中,灌木茎的粗纤维含量最高;灌木叶、蕨类粗纤维含量低且粗蛋白含量高而品质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虎猎物 大型草食动物食物品质 粗纤维 粗蛋白 温带针阔混交林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