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秋季我国近海不同海域短蛸角质颚形态学研究
被引量:
8
1
作者
方舟
金岳
+2 位作者
胡飞飞
马迪
陈新军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1050-1059,共10页
根据2015年10—11月在黄海、东海和南海北部渔业生产期间采集的393尾短蛸样本,通过标准化方法对不同海域短蛸的10项角质颚形态值进行了差异性分析,同时建立判别函数以区分不同群体。结果显示,东海和黄海样本短蛸个体大小较为类似,南海...
根据2015年10—11月在黄海、东海和南海北部渔业生产期间采集的393尾短蛸样本,通过标准化方法对不同海域短蛸的10项角质颚形态值进行了差异性分析,同时建立判别函数以区分不同群体。结果显示,东海和黄海样本短蛸个体大小较为类似,南海个体明显较小;经角质颚形态值标准化处理,南海海域个体的角质颚形态比其他2个海域更小;方差分析显示,3个海域短蛸角质颚形态存在显著差异,其中除了下翼长外,东海与黄海个体的角质颚形态值均不存在差异,而南海与其他2个海域的角质颚形态值均存在显著差异;主成分分析结果发现,第一主成分因子均为下颚形态值,第二、第三主成分均为上颚形态值;通过逐步判别分析,选取了6项角质颚形态值建立判别函数,判别正确率在80%以上;回归树分析结果发现,短蛸的下颚形态值(下头盖长和下翼长)能够更快速地辨别不同海域的短蛸。研究表明,因摄食和栖息环境的不同,不同海域短蛸角质颚形态存在较大差异,因此可通过角质颚的形态来判别短蛸的种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蛸
角质颚
形态
判别分析
近海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短蛸(Amphioctopus fangsiao)幼体摄食行为和不同饵料对其生长、存活的影响
被引量:
7
2
作者
王卫军
董根
+4 位作者
李焕军
刘兆存
李彬
冯艳微
杨建敏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00-106,共7页
为了研究短蛸(Amphioctopus fangsiao)不同生长阶段的饵料需求,本研究采用刚孵化的短蛸幼体作为实验材料,首先观察不同环境条件下短蛸幼体的摄食行为,然后通过投喂不同的饵料,对短蛸幼体的生长过程进行研究。结果显示,卤虫无节幼体密度...
为了研究短蛸(Amphioctopus fangsiao)不同生长阶段的饵料需求,本研究采用刚孵化的短蛸幼体作为实验材料,首先观察不同环境条件下短蛸幼体的摄食行为,然后通过投喂不同的饵料,对短蛸幼体的生长过程进行研究。结果显示,卤虫无节幼体密度从0.1个/ml上升至1个/ml的过程中,密度在0.1个/ml时短蛸初孵幼体摄食量高;1–2 d龄幼体和2–3 d龄幼体有较为强烈的摄食行为,因此,需要从孵化第2天开始重视短蛸幼体的饵料情况。晚上是初孵幼体的摄食活跃阶段,在室内光和黑暗条件下均表现出高摄食量。投喂混合饵料时,短蛸幼体有较高的存活率和增长率;初孵幼体(0.03 g)培育过程中,卤虫无节幼体是关键饵料;当幼体开始附底(0.1 g)时,应及时进行饵料转换,虾苗和贝肉是附底幼体的重要饵料。该研究结果对短蛸规模化苗种繁育具有重要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蛸幼体
摄食行为
饵料结构
生长
存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秋季我国近海不同海域短蛸角质颚形态学研究
被引量:
8
1
作者
方舟
金岳
胡飞飞
马迪
陈新军
机构
同济大学海洋与地球科学学院
上海海洋大学海洋科学学院
大洋渔业资源可持续开发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上海海洋大学
国家远洋渔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上海海洋大学
出处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1050-1059,共10页
基金
国家自然基金面上项目(NSFC41476129)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017M610277)
+1 种基金
上海海洋大学博士启动基金(A2-0203-17-100314)
大洋渔业资源可持续开发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A1-0203-00-2009-6)~~
文摘
根据2015年10—11月在黄海、东海和南海北部渔业生产期间采集的393尾短蛸样本,通过标准化方法对不同海域短蛸的10项角质颚形态值进行了差异性分析,同时建立判别函数以区分不同群体。结果显示,东海和黄海样本短蛸个体大小较为类似,南海个体明显较小;经角质颚形态值标准化处理,南海海域个体的角质颚形态比其他2个海域更小;方差分析显示,3个海域短蛸角质颚形态存在显著差异,其中除了下翼长外,东海与黄海个体的角质颚形态值均不存在差异,而南海与其他2个海域的角质颚形态值均存在显著差异;主成分分析结果发现,第一主成分因子均为下颚形态值,第二、第三主成分均为上颚形态值;通过逐步判别分析,选取了6项角质颚形态值建立判别函数,判别正确率在80%以上;回归树分析结果发现,短蛸的下颚形态值(下头盖长和下翼长)能够更快速地辨别不同海域的短蛸。研究表明,因摄食和栖息环境的不同,不同海域短蛸角质颚形态存在较大差异,因此可通过角质颚的形态来判别短蛸的种群。
关键词
短蛸
角质颚
形态
判别分析
近海
Keywords
amphioctopusfangsiao
beak
morphology
discriminant analysis
offshore
分类号
S917.4 [农业科学—水产科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短蛸(Amphioctopus fangsiao)幼体摄食行为和不同饵料对其生长、存活的影响
被引量:
7
2
作者
王卫军
董根
李焕军
刘兆存
李彬
冯艳微
杨建敏
机构
山东省海洋资源与环境研究院山东省海洋生态修复重点实验室
中国海洋大学海水养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山东省华春渔业有限公司
出处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00-106,共7页
基金
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专项资金(CARS-47)
山东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5GNC110017)
+1 种基金
山东省优秀中青年科学家科研奖励基金(BS2014NY010)
黄河三角洲学者共同资助~~
文摘
为了研究短蛸(Amphioctopus fangsiao)不同生长阶段的饵料需求,本研究采用刚孵化的短蛸幼体作为实验材料,首先观察不同环境条件下短蛸幼体的摄食行为,然后通过投喂不同的饵料,对短蛸幼体的生长过程进行研究。结果显示,卤虫无节幼体密度从0.1个/ml上升至1个/ml的过程中,密度在0.1个/ml时短蛸初孵幼体摄食量高;1–2 d龄幼体和2–3 d龄幼体有较为强烈的摄食行为,因此,需要从孵化第2天开始重视短蛸幼体的饵料情况。晚上是初孵幼体的摄食活跃阶段,在室内光和黑暗条件下均表现出高摄食量。投喂混合饵料时,短蛸幼体有较高的存活率和增长率;初孵幼体(0.03 g)培育过程中,卤虫无节幼体是关键饵料;当幼体开始附底(0.1 g)时,应及时进行饵料转换,虾苗和贝肉是附底幼体的重要饵料。该研究结果对短蛸规模化苗种繁育具有重要实用价值。
关键词
短蛸幼体
摄食行为
饵料结构
生长
存活
Keywords
amphioctopusfangsiao
lavae
Feeding behavior
Diet structure
Growth
Survival
分类号
S917.4 [农业科学—水产科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秋季我国近海不同海域短蛸角质颚形态学研究
方舟
金岳
胡飞飞
马迪
陈新军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
8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短蛸(Amphioctopus fangsiao)幼体摄食行为和不同饵料对其生长、存活的影响
王卫军
董根
李焕军
刘兆存
李彬
冯艳微
杨建敏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7
7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