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美国当代汉学家桂思卓关于中国典籍研究的诠释方法
1
作者 陈吉荣 《国际汉学》 2024年第3期121-127,159,共8页
美国汉学家桂思卓在中国早期典籍的理论研究与翻译实践中均取得卓越的成绩,本文通过归纳法与对比法,将桂思卓中国早期典籍研究的诠释方法分为解经学、修辞学、翻译学三个层面,并结合文化实践、历史背景、修辞叙事、翻译比对展开论述,以... 美国汉学家桂思卓在中国早期典籍的理论研究与翻译实践中均取得卓越的成绩,本文通过归纳法与对比法,将桂思卓中国早期典籍研究的诠释方法分为解经学、修辞学、翻译学三个层面,并结合文化实践、历史背景、修辞叙事、翻译比对展开论述,以期为国内学界了解中国早期典籍的海外研究提供新的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汉学家 桂思卓 中国典籍 诠释方法
下载PDF
美国汉学家马瑞志《世说新语》的人名翻译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于红 《国际汉学》 CSSCI 2020年第3期43-52,202,共11页
本文基于平行语料库,比较了《世说新语》原文和美国汉学家马瑞志的英语译文,探究了马瑞志译本的人名翻译方法和策略。研究应用语料库工具,对比分析了男性人名、女性人名和“帝”“王”谥号的类型、结构和频次。研究表明,在意译或归化为... 本文基于平行语料库,比较了《世说新语》原文和美国汉学家马瑞志的英语译文,探究了马瑞志译本的人名翻译方法和策略。研究应用语料库工具,对比分析了男性人名、女性人名和“帝”“王”谥号的类型、结构和频次。研究表明,在意译或归化为主的翻译策略下,译者使用了简单化、明晰化和增加注释的翻译方法,从而使译文更易于读者理解,克服因历史人物背景知识不足而产生的阅读困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汉学家 马瑞志 《世说新语》 人名翻译 平行语料库
下载PDF
美国汉学家巴托尔德·劳费尔的首次中国考察 被引量:3
3
作者 牛海洋 《国际汉学》 CSSCI 2020年第1期37-42,202,203,共8页
本文通过对芝加哥菲尔德自然史博物馆所藏美国东方学家、汉学家巴托尔德·劳费尔书信的分析,系统论述了劳费尔于1901年至1904年间的中国考察经历,指出这次考察为美国汉学的发展积累了丰硕的研究材料,同时也对劳费尔的个人汉学研究... 本文通过对芝加哥菲尔德自然史博物馆所藏美国东方学家、汉学家巴托尔德·劳费尔书信的分析,系统论述了劳费尔于1901年至1904年间的中国考察经历,指出这次考察为美国汉学的发展积累了丰硕的研究材料,同时也对劳费尔的个人汉学研究产生了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汉学家 巴托尔德·劳费尔 中国考察
下载PDF
中美文化使者,琳琅典籍珍藏——美国汉学家贾德纳及其中文藏书
4
作者 王立 《天禄论丛》 2020年第1期82-101,共20页
本文通过对美国汉学家、哈佛大学教授贾德纳(1900—1966)的学术生涯与布朗大学中文图书馆藏发展的回顾,论述北美研究型东亚图书馆在中国研究学科发展中的关键作用。首先简述贾德纳与中国结缘的一生,特别是他在20世纪20、30年代两次赴华... 本文通过对美国汉学家、哈佛大学教授贾德纳(1900—1966)的学术生涯与布朗大学中文图书馆藏发展的回顾,论述北美研究型东亚图书馆在中国研究学科发展中的关键作用。首先简述贾德纳与中国结缘的一生,特别是他在20世纪20、30年代两次赴华访学的经历和收获。然后介绍贾德纳作为美国汉学研究的先驱的学问、成就和影响。进而通过近年来发现的文献和实物,评赞贾德纳先生的高尚品行风范和他与中国学者之间跨越太平洋的友好情谊。并以东亚图书馆的跨世纪发展的实践,强调贾德纳对美国中国研究和大学中文图书馆建设的深刻见解、真诚愿景及前瞻意义。还叙述贾德纳最后的奉献——捐赠图书善本给布朗大学图书馆的始末及珍藏价值。进而揭示在国际上中国研究蓬勃兴起的今天,贾德纳先生历史地位及其中文典藏的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贾德纳 美国汉学家 中国研究 古籍善本 东亚图书馆 布朗大学 跨文明交流
下载PDF
美国汉学先驱,开拓耕耘奉献——贾德纳及其汉籍典藏
5
作者 王立 《汉籍与汉学》 2019年第2期37-58,共22页
本文通过对美国汉学家贾德纳教授(1900—1966)的学术生涯及其中文古籍典藏的回顾和介绍,论述这位美国汉学研究先驱在该领域建设中的开拓和耕耘奉献。首先简叙贾德纳生平事迹,特别是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两次赴华访学的经历和收获。然后介绍... 本文通过对美国汉学家贾德纳教授(1900—1966)的学术生涯及其中文古籍典藏的回顾和介绍,论述这位美国汉学研究先驱在该领域建设中的开拓和耕耘奉献。首先简叙贾德纳生平事迹,特别是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两次赴华访学的经历和收获。然后介绍贾德纳汉学研究的学问、成就和影响。进而通过近年来发现的文献和实物,评赞贾德纳先生的高尚品行风范和他与中国学者之间的友好情谊,并强调贾德纳对美国中国研究和大学中文图书馆藏发展的深刻见解、愿景及前瞻意义。还叙述贾德纳最后的奉献——捐赠全部中文图书善本给布朗大学图书馆的始末及其珍藏的特点和价值。并指出贾德纳先生的历史地位及其汉籍典藏的重要意义。附录包括首次公布整理的贾德纳藏书明清版汉籍的简目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贾德纳 美国汉学家 中国研究 东亚图书馆 古籍善本 布朗大学 跨文明交流
原文传递
美国汉学家艾思柯的李清照译介及其贡献
6
作者 季淑凤 《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2期1-6,共6页
艾思柯是第一位译介李清照的美国汉学家,她在著作《中国女性:古代与当代》中关于“诗人李清照”的译述,是婉约词宗在美国学术界英译的历史源头。艾思柯详细记述了李清照的生平、诗词艺术特色,她英译的14首李清照诗词极具诗意,是“忠实+... 艾思柯是第一位译介李清照的美国汉学家,她在著作《中国女性:古代与当代》中关于“诗人李清照”的译述,是婉约词宗在美国学术界英译的历史源头。艾思柯详细记述了李清照的生平、诗词艺术特色,她英译的14首李清照诗词极具诗意,是“忠实+创造”的“以诗译诗”的经典之作。艾思柯的李清照译介获得了学界的高度评价,《中国女性:古代与当代》转译、流传到其他国家和地区,这对确立李清照在世界文学中的地位,发挥了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思柯 李清照 首次译介 美国汉学家
下载PDF
故事的思想史研究——重点讨论河北中部和南部故事中的神崇拜与道德观
7
作者 董晓萍(译) 《民俗典籍文字研究》 2020年第1期137-157,298-299,共23页
如何看待中国人的神崇拜与道德观?这是中西学术交流中争议较大的问题,也是一个需要重点讨论的问题。以往主要用西方概念和西方宗教学的方法进行讨论,不符合中国实际。实际上,中国是与西方完全不同的非宗教国家。中国在儒学支配下,同时... 如何看待中国人的神崇拜与道德观?这是中西学术交流中争议较大的问题,也是一个需要重点讨论的问题。以往主要用西方概念和西方宗教学的方法进行讨论,不符合中国实际。实际上,中国是与西方完全不同的非宗教国家。中国在儒学支配下,同时在儒释道综合构建的道德观系统中,创造了与西方宗教世界完全不同的灿烂历史文明。中国人也有次宗教的神崇拜,但这种次宗教低于道德观体系,不能对道德观体系提出任何问题。中西方有两种十分不同的思想文化体系,不能用西方框架套用中国社会文化的研究。从前在这方面的有限研究,只关注中国上层经典,这也远远不够,还是要注意使用中下层思想资料,如来自民众、藏量丰富的中国故事,这是西方人接近中国人的神崇拜和道德观的直接思想资源,也可能是最重要的思想资源。作者是西方学界最早使用权威中国故事资料(以河北中部和南部故事为主)讨论这个问题的美国汉学家,本文体现了作者通过研究所构建的中国道德观话语体系,包括:神人合作思想、妖怪学、神人关系与社会分层、神人互动与阶级关系、社区宗教仪式与集体文化遗产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欧达伟 美国汉学 思想史方法 中国故事 河北中部和南部
原文传递
跨学科之镜鉴:美国汉学视阈中国古典小说宗教议题的主要维度
8
作者 何敏 王玉莹 《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6期1-7,22,共8页
文章立足于中国宗教的独特性,从宗教与古典小说起源、宗教为古典小说提供创作素材和古典小说文本中呈现的宗教混杂三方面,来探讨美国汉学界对中国古典小说中的宗教叙事研究,并指出美国汉学家善于借用中国学者研究成果,从中西比较宗教角... 文章立足于中国宗教的独特性,从宗教与古典小说起源、宗教为古典小说提供创作素材和古典小说文本中呈现的宗教混杂三方面,来探讨美国汉学界对中国古典小说中的宗教叙事研究,并指出美国汉学家善于借用中国学者研究成果,从中西比较宗教角度来进行跨学科研究的特点。关注美国汉学家的中国古典小说宗教叙事研究对于拓展中国文学的海外意义空间,对于中学西传和在世界文学版图中讲述“中国故事”都具有一定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汉学家 中国古典小说 宗教 跨学科研究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