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牙槽突扩张联合GBR植骨术同期种植的临床回顾研究 被引量:17
1
作者 袁京 李德华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379-383,共5页
目的: 评价牙槽突扩张联合引导骨再生术(GBR)和植骨术同期植入ITI种植体的远期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对55 名患者(男35 名,女20 名)行牙槽突扩张联合GBR植骨术,同期植入ITI Straumann种植体83 颗的临床效果。结果: 患者平均年龄... 目的: 评价牙槽突扩张联合引导骨再生术(GBR)和植骨术同期植入ITI种植体的远期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对55 名患者(男35 名,女20 名)行牙槽突扩张联合GBR植骨术,同期植入ITI Straumann种植体83 颗的临床效果。结果: 患者平均年龄36.3 岁(18-60 岁),平均骨愈合时间6.9 个月(4.0-20.7 个月)。完成56 例修复体,其中种植单冠28 例,种植联冠8 例,种植单端桥5 例,种植固定桥13 例,种植支持式覆盖义齿2 例。修复完成后每年定期随访,包括临床检查和X线测量,累计观察期8 年。2 名患者(3.6%)术中发生唇侧骨板骨折。4 名患者(7.5%)修复后失访。49 名患者平均随访时间3.1 年(0.5-7.5 年),种植体8 年累计存留率为100%。种植体平均边缘骨高度为颈缘下2.57 mm。10 例修复体发生修复并发症。结论: 针对严重牙槽突宽度骨量不足的患者,牙槽突扩张联合GBR植骨牙种植术是一种可行的种植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槽突扩张 牙种植体 牙槽突 骨吸收 存留率
下载PDF
牙槽嵴保存技术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4
2
作者 王丹宁 赵宝红 《中国实用口腔科杂志》 CAS CSCD 2023年第1期22-26,共5页
拔牙后会引起牙槽骨的吸收和软组织退缩,应用牙槽嵴保存技术可阻断或减缓牙槽骨吸收,实现剩余牙槽嵴的保存或增量。评估剩余牙槽窝骨壁及其拔牙后条件对于选择种植治疗方案至关重要。牙槽嵴保存技术虽是一种有效减少牙槽骨吸收的手术方... 拔牙后会引起牙槽骨的吸收和软组织退缩,应用牙槽嵴保存技术可阻断或减缓牙槽骨吸收,实现剩余牙槽嵴的保存或增量。评估剩余牙槽窝骨壁及其拔牙后条件对于选择种植治疗方案至关重要。牙槽嵴保存技术虽是一种有效减少牙槽骨吸收的手术方法,但临床上需要遵循其适应证,严格按照牙槽嵴保存的手术流程,应用合适的手术方法及恰当的植骨材料,并做好一期创口关闭。文章将对牙槽嵴保存技术的适应证及优缺点、手术方法、种植手术时机做一介绍,以期为临床医生明确其手术指征及进行标准化操作提供一定的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槽嵴保存 种植体 即刻种植 牙槽嵴骨丧失 骨移植材料 骨重塑
原文传递
牙槽嵴保存术后种植修复效果评价
3
作者 赵丽萍 危伊萍 +1 位作者 胡文杰 徐涛 《中国实用口腔科杂志》 CAS CSCD 2024年第6期657-662,共6页
牙槽嵴和牙龈解剖形态的保存或重建是种植修复获得健康、功能和美学效果的先决条件。牙槽嵴保存术可保持软硬组织轮廓,简化未来种植修复治疗程序。牙槽嵴保存术后种植修复的效果是其最重要的临床价值所在。文章就牙槽嵴保存术后种植修... 牙槽嵴和牙龈解剖形态的保存或重建是种植修复获得健康、功能和美学效果的先决条件。牙槽嵴保存术可保持软硬组织轮廓,简化未来种植修复治疗程序。牙槽嵴保存术后种植修复的效果是其最重要的临床价值所在。文章就牙槽嵴保存术后种植修复效果做一阐述,为其临床推广应用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槽嵴保存术 牙种植 种植体存留率 边缘骨丧失
原文传递
牙槽嵴保存术对缺牙区及邻牙牙槽骨变化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肖俐 于洋 +5 位作者 陈雯蕾 戴智赫 吕沛颖 高鹏飞 吴陈炫 王永兰 《天津医科大学学报》 2018年第6期539-544,共6页
目的:通过锥形束CT(CBCT)观察重度牙周炎患牙拔除后行牙槽嵴保存术(ARP)对缺牙区及邻牙邻面牙槽骨的影响。方法:因重度牙周炎拔除的46名患者的75颗患牙纳入研究,将患牙分为拔牙后同时行ARP的实验组和拔牙后自然愈合的对照组。另根据拔... 目的:通过锥形束CT(CBCT)观察重度牙周炎患牙拔除后行牙槽嵴保存术(ARP)对缺牙区及邻牙邻面牙槽骨的影响。方法:因重度牙周炎拔除的46名患者的75颗患牙纳入研究,将患牙分为拔牙后同时行ARP的实验组和拔牙后自然愈合的对照组。另根据拔牙前的骨丧失量分为A组(丧失量5~7 mm)和B组(丧失量>7 mm)。观察拔牙前与拔牙6月后该牙位矢状面上颊舌侧牙槽骨高度变化以及牙槽嵴顶下方1、4、7 mm处的宽度变化以及缺失牙邻牙邻面骨高度变化。结果:实验组颊侧牙槽嵴高度吸收量为(0.69±0.36)mm,对照组吸收量(1.77±0.95)mm(t=-3.977,P=0.004);实验组舌侧牙槽嵴高度吸收量为(0.71±1.51)mm,对照组吸收量(1.71±1.24)mm(t=-3.115,P=0.00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牙槽嵴顶下方1 mm处牙槽骨宽度减少了(2.39±1.34)mm,对照组减少了(4.63±2.20)mm(t=5.331,P=0.000);实验组牙槽嵴顶下4 mm处减少了(1.28±1.18)mm,对照组减少了(2.15±1.91)mm(t=2.816,P=0.007);实验组牙槽嵴顶下7 mm处减少了(0.81±1.38)mm,对照组减少了(1.50±1.44)mm(t=2.125,P=0.03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邻牙邻面舌侧骨吸收量(-0.22±1.02)mm,对照组吸收量(0.37±0.82)mm(t=-2.766,P=0.007),实验组邻牙邻面中间骨吸收量(-0.48±1.51)mm,对照组中间骨吸收量(0.55±1.07)mm(t=-3.443,P=0.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实验组邻牙邻面颊侧骨吸收量(-0.09±1.17)mm,对照组骨吸收量(0.34±0.81)m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840,P=0.070)。结论:ARP有助于减少拔牙区牙槽嵴高度宽度的降低,恢复邻牙邻面骨高度,利于后期缺失牙的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度牙周炎 牙槽嵴保存术 骨丧失 骨增量 植骨材料
下载PDF
牙槽骨扩展增加骨量后的植牙术 被引量:1
5
作者 王银龙 孙少宣 +3 位作者 周健 何家才 王元银 唐燕 《中华医学美容杂志》 2001年第2期62-63,共2页
目的 观察运用致密羟基磷灰石 (HA)微粒 ,在颌骨萎缩患者牙槽嵴上行牙槽骨扩展术后行人工种植牙的临床效果。方法 使用HA颗粒采用牙槽骨扩展术和粘骨膜下隧道法 ,对 2 6例颌骨萎缩患者增加牙槽骨骨量后行人工种植牙。结果 牙槽骨扩... 目的 观察运用致密羟基磷灰石 (HA)微粒 ,在颌骨萎缩患者牙槽嵴上行牙槽骨扩展术后行人工种植牙的临床效果。方法 使用HA颗粒采用牙槽骨扩展术和粘骨膜下隧道法 ,对 2 6例颌骨萎缩患者增加牙槽骨骨量后行人工种植牙。结果 牙槽骨扩展术后置入HA颗粒不移位不弥散 ,与基骨牢固相接 ,人工种植牙时间为术后 3 .2个月 ,2 6例全部成功 ;粘骨膜下隧道术 6例置入HA颗粒都有不同程度移位、弥散 ,与基骨大多为纤维性包裹及部分新骨长入 ,人工种植牙时间为术后 4.8个月 ,1例失败。结论 运用牙槽骨扩展术大大地扩大了人工种植牙的适应证、缩短疗程和提高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槽嵴扩大 羟基磷灰石 牙槽骨缺损 牙植入体 HA
原文传递
前移下颌第二磨牙关闭第一磨牙缺牙间隙的研究进展
6
作者 王春林 张超 +2 位作者 王秋玉 何杉 刘从华 《中华口腔正畸学杂志》 2023年第1期41-44,共4页
下颌第一磨牙因在口内萌出时间较早,面解剖结构复杂,故在临床上常因龋坏而缺失.前移下颌第二磨牙(mandibular second molar,MSM)关闭缺牙间隙是临床中常用的治疗方法.然而,MSM在前移过程中容易发生近中倾斜、舌侧倾斜以及近中舌向扭转... 下颌第一磨牙因在口内萌出时间较早,面解剖结构复杂,故在临床上常因龋坏而缺失.前移下颌第二磨牙(mandibular second molar,MSM)关闭缺牙间隙是临床中常用的治疗方法.然而,MSM在前移过程中容易发生近中倾斜、舌侧倾斜以及近中舌向扭转,关闭缺牙间隙后容易出现复发、牙根吸收、牙槽骨高度降低、牙龈退缩、骨开窗、骨开裂等并发证.因此,应严格把握关闭缺牙间隙的适应症并熟练掌握间隙关闭的方式,确保关闭间隙的过程中MSM的牙体与牙周健康.本文将从关闭缺牙间隙的适应证、关闭间隙的方式、近中移动MSM的风险评估以及骨皮质切开术辅助关闭缺牙间隙4方面进行综述,为关闭第一磨牙缺牙间隙的治疗提供临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颌第一磨牙 牙槽骨吸收 前移第二磨牙 关闭缺牙间隙 骨皮质切开术
原文传递
龈沟液中TIMP-1、MMP-8水平与广泛型侵袭性牙周炎患者牙槽嵴骨丢失的相关性
7
作者 黄红芳 管凌君 徐奂 《医学信息》 2023年第17期103-106,共4页
目的研究龈沟液中TIMP-1、MMP-8水平与广泛型侵袭性牙周炎患者牙槽嵴骨丢失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22年1月-4月在广丰区人民医院治疗的136例广泛型侵袭性牙周炎患者为研究对象,观察治疗前后患者龈沟液中MMP-8和TIMP-1水平、牙周健康指标[... 目的研究龈沟液中TIMP-1、MMP-8水平与广泛型侵袭性牙周炎患者牙槽嵴骨丢失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22年1月-4月在广丰区人民医院治疗的136例广泛型侵袭性牙周炎患者为研究对象,观察治疗前后患者龈沟液中MMP-8和TIMP-1水平、牙周健康指标[附着丧失(CAL)、探诊深度(PD)、出血指数(BI)、牙菌斑指数(PLI)]、牙槽嵴顶高度、牙槽嵴顶灰度值(HU),分析龈沟液中MMP-8和TIMP-1水平与以上各指标的相关性。结果治疗3个月后,龈沟液中MMP-8低于治疗前,TIMP-1高于治疗前(P<0.05);治疗3个月后,患者CAL、PD、BI、PLI均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3个月后,患者前磨牙区、磨牙区牙槽嵴顶高度大于治疗前(P<0.05),前牙区牙槽嵴顶高度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前磨牙区、磨牙区、前牙区牙槽骨HU值均高于治疗前(P<0.05);龈沟液MMP-8与CAL、PD、BI、PLI、牙槽嵴顶高度、HU值无相关性(P>0.05),TIMP-1与PLI呈负相关(P<0.05)。结论广泛型侵袭性牙周炎患者龈沟液TIMP-1、MMP-8水平会一定程度升高,在治疗后龈沟液TIMP-1、MMP-8水平会下降,TIMP-1、MMP-8参与疾病的发生、进展,可判断疾病预后。同时TIMP-1水平与PLI呈负相关,临床可通过检测龈沟液中TIMP-1、MMP-8水平,了解牙槽嵴骨丢失情况,避免反复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MP-1 MMP-8 广泛型侵袭性牙周炎 牙槽嵴骨丢失
下载PDF
生物学修复原理在重度牙槽嵴吸收的牙列缺失患者中的应用
8
作者 林家婷 张明宇 张银昌 《皖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23年第6期580-582,590,共4页
目的:探讨生物学修复原理在重度牙槽嵴吸收的牙列缺失患者中的应用,并与传统全口义齿修复效果进行对比研究。方法:选取2020年6月~2023年1月在弋矶山医院口腔科行全口义齿修复的重度牙槽嵴吸收的牙列缺失患者44例,研究组22例运用生物学... 目的:探讨生物学修复原理在重度牙槽嵴吸收的牙列缺失患者中的应用,并与传统全口义齿修复效果进行对比研究。方法:选取2020年6月~2023年1月在弋矶山医院口腔科行全口义齿修复的重度牙槽嵴吸收的牙列缺失患者44例,研究组22例运用生物学原理修复,对照组22例运用传统全口义齿原理修复,采用口腔健康影响程度量表(OHIP-14)评估患者戴用义齿修复前后及戴入1个月的修复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后和治疗后1个月OHIP-14各指标(“出现过明显疼痛”指标除外)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对照组患者治疗后1个月“味觉变差”和“容易对其他人发脾气”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其他指标治疗后和治疗后1个月均低于治疗前(P<0.05)。研究组治疗后和治疗后1个月OHIP-14各指标(“出现过明显疼痛”指标除外)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在咀嚼功能、舒适程度、稳定性、外观和发音功能等方面总体满意度93.63%,对照组患者总体满意度77.27%。结论:运用生物学修复原理可显著提高重度牙槽嵴吸收的牙列缺失患者修复后咀嚼功能、舒适度、全口义齿的稳定性,切实提高修复效果,提升患者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学修复 重度牙槽嵴吸收 牙列缺失 传统全口义齿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