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肝泡状棘球蚴病的DSA表现及介入治疗 被引量:24
1
作者 任伟新 肖湘生 +1 位作者 陈鹏 马骏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4年第6期496-498,共3页
目的 分析 8例肝泡状棘球蚴病的DSA表现 ,评价介入治疗的可行性。方法  8例均进行了CT检查 ,并均得到手术证实 ,包虫 3项试验检查均呈阳性。 8例行DSA检查 ,其中 3例经导管注入碘化油栓塞治疗。随访 3个月。结果 DSA表现为肝动脉迂... 目的 分析 8例肝泡状棘球蚴病的DSA表现 ,评价介入治疗的可行性。方法  8例均进行了CT检查 ,并均得到手术证实 ,包虫 3项试验检查均呈阳性。 8例行DSA检查 ,其中 3例经导管注入碘化油栓塞治疗。随访 3个月。结果 DSA表现为肝动脉迂曲 ,增粗 ,包绕 ,呈“抱球”征象。 8例毛细血管期有环形染色。 3例栓塞后DSA表现有碘化油沉积。 3个月后CT随访 ,碘化油沉积良好。手术病理所见病灶区碘油沉积。结论 肝泡状棘球蚴病DSA检查有特征性表现 ,介入性治疗为肝泡状棘球蚴病的非手术治疗提供了一新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泡状棘球蚴病 DSA表现 碘化油 介入治疗 DSA检查 随访 征象 手术病理 介入性治疗 碘油沉积
下载PDF
泡状棘球蚴病肝外转移灶的CT表现(附12例报告) 被引量:19
2
作者 刘文亚 尚革 党军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255-257,共3页
目的 分析肝外泡状棘球蚴病的CT表现 ,评价CT检查在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1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肝泡状棘球蚴病的患者因新的临床症状 ,经CT检查发现肝外多脏器合并泡状棘球蚴病。结果 脑泡状棘球蚴病 7例 ,增强后表现为内部有多发蜂... 目的 分析肝外泡状棘球蚴病的CT表现 ,评价CT检查在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1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肝泡状棘球蚴病的患者因新的临床症状 ,经CT检查发现肝外多脏器合并泡状棘球蚴病。结果 脑泡状棘球蚴病 7例 ,增强后表现为内部有多发蜂窝状低密度的肿块或显示为“靶征”样的强化结节 ;肺泡状棘球蚴病 3例 ,表现为以肺野外带居多 ,内部有“小空泡征”或“偏心空洞”的结节灶 ;心脏泡状棘球蚴病 1例 ,呈混杂密度实性肿块 ,其边缘区可见较多的斑块状和小圈状的钙化 ,并显示夹杂在其中的“小囊泡” ;肾上腺转移 2例 ,呈内含大小不一更低密度并有钙化的肿块 ;累及腹膜后区 2例 ,呈含有多量钙化的实性肿块。结论 CT检查能明确病变的存在和形态特点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泡状棘球蚴病 CT 肝外转移灶 病例报告
原文传递
西伯利亚棘球绦虫和多房棘球绦虫泡状蚴在长爪沙鼠体内发育的比较 被引量:7
3
作者 唐崇惕 陈晋安 +4 位作者 唐亮 崔贵文 吕洪昌 钱玉春 康育民 《地方病通报》 2001年第4期5-8,共4页
从内蒙古呼伦贝尔草原捕获的沙狐 (Vulpes corsac)小肠中收集到的西伯利亚棘球绦虫 (Echinococcus sibiricensis)和多房棘球绦虫 (Echinococcus multilocularis)的成虫 ,经人工感染实验小白鼠 ,用在小白鼠体内发育的两种泡状蚴(Alveolar... 从内蒙古呼伦贝尔草原捕获的沙狐 (Vulpes corsac)小肠中收集到的西伯利亚棘球绦虫 (Echinococcus sibiricensis)和多房棘球绦虫 (Echinococcus multilocularis)的成虫 ,经人工感染实验小白鼠 ,用在小白鼠体内发育的两种泡状蚴(Alveolar echinococcus)的微量物质 ,分别经腹腔接种到实验室饲养的长爪沙鼠 (Merionesunguiculatus) ,结果再次证实此两种棘球绦虫具有完全不同发生形式的泡状蚴和不同的宿主反应以及西伯利亚棘球绦虫种的独立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伯利亚棘球绦虫 多房棘球绦虫 泡状蚴 长爪沙鼠 内蒙古
下载PDF
青海牦牛和藏羊泡球蚴的感染及病理形态学观察 被引量:5
4
作者 王虎 南绪孔 娘吉先 《青海畜牧兽医杂志》 1992年第2期12-15,共4页
对青海高原地区牦牛和藏羊体内多房棘球蚴的感染进行调查,感染率分别为4.7%和5.4%;用病理组织学技术对牦牛和藏羊体内寄生的泡球蚴形态结构进行观察,证实大部分泡球蚴结构受损或退化,虽然部分结构高度分化,但不产生或极少产生原头蚴,... 对青海高原地区牦牛和藏羊体内多房棘球蚴的感染进行调查,感染率分别为4.7%和5.4%;用病理组织学技术对牦牛和藏羊体内寄生的泡球蚴形态结构进行观察,证实大部分泡球蚴结构受损或退化,虽然部分结构高度分化,但不产生或极少产生原头蚴,并对其流行病学意义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牦牛 藏羊 泡球蚴 感染 病理形态学
下载PDF
肝泡状棘球蚴病脑转移的CT表现 被引量:3
5
作者 刘丽 蒲鹏 《川北医学院学报》 CAS 2007年第1期48-51,共4页
目的探讨肝泡状棘球蚴病脑转移的CT表现特征及其分型。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或临床随访证实的9例肝泡状棘球蚴病脑转移的CT表现。结果9例病例中,8例多发,1例单发;8例位于幕上,1例幕上、幕下均受累;主要位于脑皮层区及皮层下区,呈圆... 目的探讨肝泡状棘球蚴病脑转移的CT表现特征及其分型。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或临床随访证实的9例肝泡状棘球蚴病脑转移的CT表现。结果9例病例中,8例多发,1例单发;8例位于幕上,1例幕上、幕下均受累;主要位于脑皮层区及皮层下区,呈圆形或类圆形,周围脑白质不同程度水肿。其中7例平扫呈等或稍高密度均质肿块结节,增强呈环状不均匀强化;2例不均匀肿块结节内及周围多发小囊泡影;增强扫描肿块结节呈环状不均匀强化,囊泡壁有强化,显示更为清楚。根据CT表现的不同特点,本组病例分为肿块结节型和肿块结节囊泡型。结论肝泡状棘球蚴病脑转移的CT特征表现对该病的正确诊断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泡状棘球蚴病 转移瘤 体层摄影术 X-计算机
下载PDF
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抑制沙鼠肝泡状棘球蚴周围血管生成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陈骞 张怀 +2 位作者 苏争鸣 王岩 张示杰 《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321-324,327,共5页
目的探讨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恩度(endostar,YH-16)对沙鼠肝泡状棘球蚴(又称多房棘球蚴)组织周围血管生成的抑制作用。方法采用开腹肝穿刺法建立沙鼠肝泡球蚴动物模型,泡球蚴原头节混悬液接种量为0.1ml(约含原头节500个)。实验随机分为... 目的探讨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恩度(endostar,YH-16)对沙鼠肝泡状棘球蚴(又称多房棘球蚴)组织周围血管生成的抑制作用。方法采用开腹肝穿刺法建立沙鼠肝泡球蚴动物模型,泡球蚴原头节混悬液接种量为0.1ml(约含原头节500个)。实验随机分为模型组(A组)、生理盐水组(B组)和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组(C组),10只/组。A组造模后不予任何干预,C组造模30d后开始给予恩度(10mg/kg)腹腔注射,1次/d,连用14d后停药7d,21d为一个疗程。B组腹腔注射等量生理盐水,方法同C组。用药3个疗程后解剖沙鼠,留取肝泡球蚴组织,采用免疫组化法和Western blot检测沙鼠肝泡状棘球蚴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及微血管密度(MVD-CD34)。结果 A、B、C组泡球蚴组织中VEGF评分分别为5.00±1.26、5.17±0.75、3.25±1.04,VEGF/β-肌动蛋白比值分别为1.11±0.06、1.10±0.07、0.63±0.10,C组VEGF表达水平与A、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VD-CD34计数分别为9.20±1.02、8.76±1.34、4.55±1.09,CD34/β-肌动蛋白比值分别为1.10±0.10、1.13±0.07、0.77±0.12,C组微血管计数及CD34蛋白表达量与A、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组相比VEGF和MVD-CD34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恩度干预肝泡球蚴小鼠VEGF表达及微血管密度下降,表明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可抑制泡状棘球蚴周围血管生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泡状棘球蚴 血管生成抑制剂 内皮抑素类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微血管密度
原文传递
汉防己甲素对泡球蚴组织微量元素含量的影响
7
作者 窦建琳 史大中 刘燕玲 《地方病通报》 2004年第1期20-22,共3页
目的 检测汉防己甲素对泡球蚴组织 6种微量元素 (Ca+ + ,Mg+ + ,Cu+ + ,Fe+ + ,Zn+ + ,Se+ + )的影响。方法 选用 45只昆明种健康小鼠经腹腔注射泡球蚴原头节建立继发性泡球蚴病模型 ,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分别给予汉防己... 目的 检测汉防己甲素对泡球蚴组织 6种微量元素 (Ca+ + ,Mg+ + ,Cu+ + ,Fe+ + ,Zn+ + ,Se+ + )的影响。方法 选用 45只昆明种健康小鼠经腹腔注射泡球蚴原头节建立继发性泡球蚴病模型 ,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分别给予汉防己甲素和阿苯达唑灌胃治疗 ,汉防己甲素 (Tetrandrine ,TET)设 3个剂量组 ,剂量分别为 5 0mg/kg ,10 0mg/kg ,2 0 0mg/kg ;阿苯达唑 (Albendazole ,ABZ)剂量为 5 0mg/kg。每天灌胃 1次 ,治疗 90天后 ,处死小鼠 ,分离泡球蚴组织 ,用原子吸收法测定泡球蚴组织中微量元素的含量。结果 Ca+ + 各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 (P <0 . 0 0 1) ;Cu+ + 各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 (P <0 . 0 0 1) ;Zn+ + 各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 (P <0 . 0 1) ;Fe+ + 各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 (P <0 . 0 5 ) ;Mg+ + ,Se+ + 各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 >0 . 0 5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防己甲素 阿苯达唑 泡球蚴 微量元素 小鼠
下载PDF
肝泡状棘球蚴病脑播散的MRI表现 被引量:8
8
作者 徐辉 唐桂波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1419-1421,共3页
目的分析肝泡状棘球蚴病脑播散的MRI表现,评价MRI在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分析10例经手术证实肝泡状棘球蚴病患者因出现神经系统症状经检查发现合并脑内多发播散灶的MRI表现。结果 10例中,8例MRI表现为脑内多发肿块,其内&qu... 目的分析肝泡状棘球蚴病脑播散的MRI表现,评价MRI在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分析10例经手术证实肝泡状棘球蚴病患者因出现神经系统症状经检查发现合并脑内多发播散灶的MRI表现。结果 10例中,8例MRI表现为脑内多发肿块,其内"蜂房"状或"筛孔"状密集的细小囊泡影,T1WI病灶信号略高于脑实质,T2WI呈明显低信号,增强扫描周边见环状强化,其内强化浅淡,并见细小针孔状不强化区。另2例MRI表现为囊泡较大,且数十个聚集呈"葡萄串"状,囊壁T1WI略高于脑实质,T2WI呈明显低信号,增强扫描囊壁明显强化,其内囊液不强化。结论脑内病灶多分布在双侧大脑半球,尤其是大脑中动脉血供区的大脑半球后部。MRI不仅能明确病变部位和形态特点,而且病灶囊壁及基质在T2WI具有典型低信号特征,是诊断肝泡状棘球蚴病脑转移的安全可靠的方法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泡状棘球蚴病 肝脏 脑播散 磁共振成像
原文传递
内蒙古东部鄂温克旗草场鼠类感染泡状棘球蚴情况的调查 被引量:9
9
作者 唐崇惕 唐亮 +2 位作者 康育民 吕洪昌 钱玉春 《寄生虫与医学昆虫学报》 CAS 2001年第4期220-226,I007,共8页
本文报告 1998~ 1999年在内蒙古东部鄂温克旗草场调查鼠类感染泡状棘球蚴病原的情况。从该旗两个乡的草场捕获 4种鼠类 ,只在优势鼠种 ,布氏田鼠 (Microtusbrandti)中查到泡状棘球蚴 (Alveolarechino coccus)。在好力堡乡草场的总感染... 本文报告 1998~ 1999年在内蒙古东部鄂温克旗草场调查鼠类感染泡状棘球蚴病原的情况。从该旗两个乡的草场捕获 4种鼠类 ,只在优势鼠种 ,布氏田鼠 (Microtusbrandti)中查到泡状棘球蚴 (Alveolarechino coccus)。在好力堡乡草场的总感染率为 7 12 % (10 0 140 4) ,其中秋季感染率为 16 33 % (48 2 94) ,春季为4 2 % (10 2 38) ,夏季为 4 82 % (42 872 )。在南屯乡西草场的总感染率为 8 18% (31 379) ,其中秋季感染率为 13 16 % (30 2 2 8) ,也大大地高过春季感染率 0 6 6 % (1 15 1)。在两个乡的草场检查到的 131只泡状棘球蚴阳性鼠包含有 3种结构和发育形式均不相同的泡状棘球蚴虫种。其中西伯利亚棘球绦虫 (EchinococcussibiricensisRauschandSchiller,195 4)泡状棘球蚴为优势种 ,占 74 0 5 % (97 131) ,多房棘球绦虫〔E .multi locularis (Leuckart ,186 3)〕泡状棘球蚴 ,占 19 0 8% (2 5 131) ,呼伦贝尔泡状棘球蚴 (Alveolarishulunbeieren sisTangetal.,2 0 0 1)占 6 87% (9 131)。此 3种虫种幼虫期在两草场上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泡状棘球蚴病 感染率 鼠类 调查 虫种 阳性 多房棘球绦虫 草场 秋季 春季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