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9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阿尔金断裂研究的科学问题与研究思路 被引量:91
1
作者 葛肖虹 张梅生 +2 位作者 刘永江 叶慧文 石采东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295-301,共7页
阿尔金断裂是青藏高原的西北边界,分隔了塔里木与柴达木盆地,是新生代中亚大陆内一条重要的走滑断裂带,目前已成为中、外地学界瞩目的研究热点。作者阐明了在该项研究中应解决的3个科学问题,并提出了研究思路:(1)关于断裂形成... 阿尔金断裂是青藏高原的西北边界,分隔了塔里木与柴达木盆地,是新生代中亚大陆内一条重要的走滑断裂带,目前已成为中、外地学界瞩目的研究热点。作者阐明了在该项研究中应解决的3个科学问题,并提出了研究思路:(1)关于断裂形成时代的研究,目前存在3种不同认识。其一,认为早古生代阿尔金断裂就已存在,强调自早古生代以来断裂的多期活动;其二,认为断裂从华力西—印支期就开始活动;其三,作者根据柴达木盆地中由于阿尔金断裂左行走滑而引起的“反S型”同沉积构造的雏型从始新世晚期才开始出现,因而认为阿尔金断裂从始新世晚期才开始出现,解决这一问题需要查明断裂带内出露的不同时代的地层岩块究竟属于原地岩块还是异地岩块?同时应对断裂本身进行变形年代学研究;(2)断裂运动学特征的研究。这关系到断裂两侧原有构造带、地块和原型盆地的构造复位问题,作者认为通过断裂旁侧牵引构造形成的过程来研究断裂运动学演化的特征是一重要途径;(3)断裂对中国西北大陆构造的影响。这3个科学问题的解决,对于重新认识中国西北大陆构造的格架,对于中国西北地区找油勘探的战略部署都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金断裂 变形年代学 运动学 大陆构造 断层
下载PDF
阿尔金断裂带年代学和阿尔金山隆升 被引量:83
2
作者 刘永江 Franz Neubauer +5 位作者 葛肖虹 Johann Genser 袁四化 李伟民 巩庆林 陈元忠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34-146,188,共14页
对阿尔金山断裂带内变形的中生代剪切带中眼球状片麻岩、糜棱岩化花岗片麻岩和新生代剪切带中强变形绿片岩系列样品中同构造新生云母矿物的^40Ar-^39Ar法定年,获得了164.3—178.4Ma和26.3—36.4Ma两组年龄。结合阿尔金走滑断裂水... 对阿尔金山断裂带内变形的中生代剪切带中眼球状片麻岩、糜棱岩化花岗片麻岩和新生代剪切带中强变形绿片岩系列样品中同构造新生云母矿物的^40Ar-^39Ar法定年,获得了164.3—178.4Ma和26.3—36.4Ma两组年龄。结合阿尔金走滑断裂水平错距的研究,认为164.3—178.4Ma的年龄代表阿尔金走滑断裂带的起始活动时间(早侏罗世末—中侏罗世),尔后分别在距今100—85Ma,40—25Ma和10—8Ma发生多次脉冲式走滑活动。新生代沉积物研究表明上干柴沟组和下干柴沟组砂岩骨架矿物成份含量明显不同,随时间变化,石英含量减少,岩屑组份和不稳定矿物含量增加,分选性逐渐变差。这表明阿尔金山在渐新世(下干柴沟组时期)开始发生明显的隆升。地震和柴达木—塔里木盆地沉积速率资料显示在晚中新世山体也发生了一次强烈的隆升。七个泉组(上新世末—早更新世初)和下伏沉积物(上新世中期)之间的角度不整合反映了最后一次强烈隆升事件发生在晚上新世。多数隆升事件和阿尔金断裂带新生代脉冲式活动的同位素年龄完全一致,表明阿尔金山的隆升和断裂带的活动具有密切的成因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40AR-^39AR年龄 同位素年代学 山体隆升 位移量 阿尔金断裂
下载PDF
阿尔金断裂早期走滑运动方向及其活动时间探讨 被引量:71
3
作者 周勇 潘裕生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1-9,共9页
有关阿尔金断裂的地质问题长期存在争论,尤其是有关活动时间的观点最多,运动方向也有不同看法。本文阐述了阿尔金断裂的早期左旋走滑运动。在元古宙地层中产出的大型弧形构造、流变褶曲形态完整而清楚,同时镜下的显微构造观察和岩组分析... 有关阿尔金断裂的地质问题长期存在争论,尤其是有关活动时间的观点最多,运动方向也有不同看法。本文阐述了阿尔金断裂的早期左旋走滑运动。在元古宙地层中产出的大型弧形构造、流变褶曲形态完整而清楚,同时镜下的显微构造观察和岩组分析,为进一步确定阿尔金断裂的早期左旋走滑运动提供了充分证据。其初始活动时间至少在870Ma前。左旋走滑运动的确定对弄清阿尔金断裂的发展演化和矿产预测具有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金断裂 塑性变形 走滑运动方向 断层
下载PDF
青藏高原隆升动力学与阿尔金断裂 被引量:69
4
作者 葛肖虹 刘永江 任收麦 《中国地质》 CAS CSCD 2002年第4期346-350,共5页
青藏高原最晚一期也是最强烈的一期隆升发生在1~0.8Ma,与印度洋中脊三联点附近的“亚澳”陨击事件有关。陨击事件引起印度洋的快速扩张并导致印度板块在锡瓦利克带的强烈(A型)俯冲,正是这次俯冲引起了青藏高原及其外围山脉的快速隆升,... 青藏高原最晚一期也是最强烈的一期隆升发生在1~0.8Ma,与印度洋中脊三联点附近的“亚澳”陨击事件有关。陨击事件引起印度洋的快速扩张并导致印度板块在锡瓦利克带的强烈(A型)俯冲,正是这次俯冲引起了青藏高原及其外围山脉的快速隆升,中国西北的盆-山地貌因此而形成,其中东昆仑山推覆隆升近3000m,向北推挤近400km,是柴达木盆地、河西走廊新生界构造变形的主因。因此,“亚澳”陨击事件的影响,提供了青藏高原最晚一期隆升和中亚与中国西部大陆构造形成的大陆动力学背景;根据近年对阿尔金断裂带内同变形期新生矿物的激光微区40Ar/39Ar测年结果,阿尔金断裂走滑变形有可能起始于97~89Ma,它与喜马拉雅“西构造结”的形成(102~85Ma)近于同步,其累积错距达350~400km,晚白垩世—新生代同步错移了两侧原有的构造带和原型盆地,这为中国西部找矿、找油气的的战略评估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隆升 隆升动力学 “亚澳”陨击事件 阿尔金断裂 同步错移
下载PDF
阿尔金盆地群构造类型与演化 被引量:56
5
作者 郭召杰 张志诚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357-364,共8页
阿尔金走滑断裂带主要由阿尔金主干断层与几条近于平行的左行走滑断层和斜交断层组成,其空间分布规律可用左行走滑简单剪切模型解释。在阿尔金盆地群中,索尔库里盆地是新生代与阿尔金走滑断裂活动相关的新生盆地,其它盆地主要是受阿尔... 阿尔金走滑断裂带主要由阿尔金主干断层与几条近于平行的左行走滑断层和斜交断层组成,其空间分布规律可用左行走滑简单剪切模型解释。在阿尔金盆地群中,索尔库里盆地是新生代与阿尔金走滑断裂活动相关的新生盆地,其它盆地主要是受阿尔金断裂走滑作用改造的中生代张性断陷盆地。在分析阿尔金盆地群的石油地质特征基础之上,本文认为吐拉盆地和敦煌盆地的阿克塞坳陷是有利的含油气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金断裂带 走滑作用 盆地构造 油气意义
下载PDF
对阿尔金断裂科学问题的再认识 被引量:45
6
作者 葛肖虹 刘永江 +3 位作者 任收麦 叶慧文 刘俊来 潘宏勋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319-325,共7页
据近年内阿尔金断裂研究的进展阐述了应深入解决的 4个科学问题及其研究思路 :1 )阿尔金大型走滑断裂何时发生 ?变形年代学研究证明阿尔金断裂初始走滑的年龄在89~ 97Ma,即从晚中生代 早新生代才开始出现 ;2 )运动学研究包括隆升与走... 据近年内阿尔金断裂研究的进展阐述了应深入解决的 4个科学问题及其研究思路 :1 )阿尔金大型走滑断裂何时发生 ?变形年代学研究证明阿尔金断裂初始走滑的年龄在89~ 97Ma,即从晚中生代 早新生代才开始出现 ;2 )运动学研究包括隆升与走滑两个方面 ,需要进行大比例尺度的构造研究和变形组构研究 ,尤其是断裂两盘错距的确定 ,必须找准被断裂错移的同一构造—岩相带的界线 ;3)阿尔金断裂的划分意义 ,它的延伸和规模及对中国西部以及中亚大陆构造格架的影响 ;4)阿尔金断裂对两侧盆地沉积—构造演化的控制和影响。解决上述 4个科学问题 ,对于重新认识中国西部大陆构造格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金断裂 变形年代学 运动学特征 西北大陆构造
下载PDF
茫崖-肃北段阿尔金断裂右旋走滑运动的确定 被引量:41
7
作者 周勇 潘裕生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9-16,T001,共9页
在茫崖至肃北段阿尔金断裂内,奥陶纪地层中产出的塑性变形构造形态完整而清楚,室内的岩组分析和镜下所见发育良好的显微构造,为进一步确定阿尔金断裂的右旋走滑运动提供了有力证据。右旋走滑发生时间可能介于奥陶纪晚期至泥盆纪之间。
关键词 阿尔金断裂 塑性变形 右旋运动 断裂 走滑运动
下载PDF
2014年新疆于田MS7.3级地震序列重定位 被引量:52
8
作者 房立华 吴建平 +2 位作者 王未来 杨婷 王长在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802-808,共7页
2014年新疆于田发生MS7.3地震,这一地区6年来连续发生2次强烈地震,震中相距不到110km.由于初始定位误差较大,于田地震的发震断层仍不清楚.本研究的主要目标是利用地震精定位方法对于田地震序列及其背景地震活动进行重新定位,确定于田地... 2014年新疆于田发生MS7.3地震,这一地区6年来连续发生2次强烈地震,震中相距不到110km.由于初始定位误差较大,于田地震的发震断层仍不清楚.本研究的主要目标是利用地震精定位方法对于田地震序列及其背景地震活动进行重新定位,确定于田地震的发震断层.本研究使用双差定位方法对于田地震序列进行重新定位.这一方法假设两个地震的震源距小于事件到台站的距离,两个事件到同一台站的走时差主要归因于其空间位置的偏移,因此可消除由于速度模型不准确引起的定位误差.重定位后得到了435个地震的位置参数.结果表明,2014年于田MS7.3级地震发生在阿尔金断裂带的西端,余震分布的优势方向为北东向,展布长度约33km,震源深度主要集中在4~12km,多数余震位于主震的西南侧.NS,EW和UD方向的定位误差分别为0.5km,1.1km和1.7km.于田地震余震序列总体衰减较慢.根据余震分布特征和震源机制解,认为此次地震的断层面为北东向的节面,阿尔金断裂的西南延伸分支断层是这次地震的主要发震构造.于田地震的发生与巴颜喀拉块体的东南向运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于田地震 余震序列 地震定位 阿尔金断裂 双差定位
下载PDF
柴达木盆地西部新生代沉积特征及其对阿尔金断裂走滑活动的响应 被引量:47
9
作者 柳祖汉 吴根耀 +2 位作者 杨孟达 郭泽清 温志峰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344-354,共11页
柴达木盆地西部新生代沉积的发育受昆仑山(及青藏高原)崛起和阿尔金断裂的走滑活动控制。基于对该地新生界尤其是下油砂山组沉积环境的剖析,并与邻区的索尔库里北盆地进行对比,对阿尔金断裂的新生代的活动提出以下认识。1)古近纪为右行... 柴达木盆地西部新生代沉积的发育受昆仑山(及青藏高原)崛起和阿尔金断裂的走滑活动控制。基于对该地新生界尤其是下油砂山组沉积环境的剖析,并与邻区的索尔库里北盆地进行对比,对阿尔金断裂的新生代的活动提出以下认识。1)古近纪为右行走滑,中新世起变为左行走滑,在盆地北缘伴随走滑发生的冲断作用,早期向北东扩展,晚期向南西扩展。2)阿尔金断裂的斜冲作用在始新世和上新世表现尤为明显,控制了下干柴沟组上段和狮子沟组异常高的沉积速率和沉积中心自西向东迁移。3)中新世是阿尔金断裂的松弛期,在次级北东向正断层的联合作用下可能在柴西形成拉分盆地,因而盆地发育特征明显不同于邻区的索尔库里北盆地。4)新近纪阿尔金断裂在左行走滑的大背景下经历了一个陆内的拉张—挤压旋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金断裂 右行走滑 左行走滑 沉积响应 柴达木盆地西部 新生代
下载PDF
新生代阿尔金断层中、东段右行走滑特征 被引量:33
10
作者 杨藩 叶素娟 +2 位作者 曹春潮 乔秦征 许同春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4期346-354,共9页
从柴达木、准噶尔、塔里木3个地块近4个古地磁样品中得出的古纬度数据表明,新生代阿尔金断层中、东段的右行走滑特征明显。白垩纪以来,新疆板块相对柴达木地块向北移动了0.6°-5.4°。据此将断裂两侧各地块复原到白... 从柴达木、准噶尔、塔里木3个地块近4个古地磁样品中得出的古纬度数据表明,新生代阿尔金断层中、东段的右行走滑特征明显。白垩纪以来,新疆板块相对柴达木地块向北移动了0.6°-5.4°。据此将断裂两侧各地块复原到白垩纪末的位置,天山-北山地体与祁连山地体相联,柴达木地体成为塔里木地体的东延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代 古地磁 阿尔金断层 右行走滑
下载PDF
阿尔金红柳沟蛇绿岩研究进展 被引量:28
11
作者 吴峻 李继亮 +1 位作者 兰朝利 俞良军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342-349,共8页
实测了 2条阿尔金地区红柳沟蛇绿混杂带的地质剖面。地球化学的研究发现混杂带中含有 2种基性火山岩 :MORB型和OIB型 ,其稀土配分型式分别为平坦型和轻稀土富集型 ,结合同位素εNd值 ,推断混杂带中变基性火山岩来自于不同的岩浆源。变... 实测了 2条阿尔金地区红柳沟蛇绿混杂带的地质剖面。地球化学的研究发现混杂带中含有 2种基性火山岩 :MORB型和OIB型 ,其稀土配分型式分别为平坦型和轻稀土富集型 ,结合同位素εNd值 ,推断混杂带中变基性火山岩来自于不同的岩浆源。变质橄榄岩稀土总量低 ,具有亏损型和平坦型 2种不同的稀土配分型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蛇绿岩 玄武岩 阿尔金断裂 变基性火山岩 地球化学 岩浆源 变质橄榄岩
下载PDF
阿尔金断裂双层花状构造的厘定 被引量:23
12
作者 刘俊来 潘宏勋 +2 位作者 任收麦 葛肖虹 叶惠文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52-59,共8页
阿尔金断裂带主要经历了两阶段的构造演化 ,形成不同层次且具有不同特点的典型花状构造型式。宏观断层构造组合、断层擦痕产状的变化以及节理组合充分反映出晚期阶段浅部层次花状构造的存在 ,早期阶段中部层次花状构造由反映区域应变型... 阿尔金断裂带主要经历了两阶段的构造演化 ,形成不同层次且具有不同特点的典型花状构造型式。宏观断层构造组合、断层擦痕产状的变化以及节理组合充分反映出晚期阶段浅部层次花状构造的存在 ,早期阶段中部层次花状构造由反映区域应变型式的糜棱状岩石中其它应变标志性组合的存在表现出来。结合Ar Ar记年与矿物对测温结果 ,表明前者形成于距今 46Ma ,是一次规模最强烈的变形叠加事件 ;后者由距今 91~ 89Ma的韧性走滑运动形成 ,并伴有断层带内的低级变质作用 (温度 2 70~ 5 0 0℃ ,压力 0 .0 5~ 0 .45GPa)。两阶段双层花状构造并存充分说明区域性走滑作用过程及其调节作用的多阶段性与继承性 ,其出现部分地调节了由印度板块和欧亚板块陆—陆碰撞过程中区域性地壳物质的向东蠕散和隆升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金断裂 花状构造 构造演化 走滑断层作用 矿物
下载PDF
银根—额济纳旗盆地苏红图坳陷早白垩世火山岩对阿尔金断裂研究的科学意义 被引量:19
13
作者 钟福平 钟建华 +3 位作者 王毅 由伟丰 杨伟利 郑孟林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33-240,共8页
通过对银根—额济纳旗盆地苏红图坳陷火山岩进行39Ar-40Ar同位素测年得到该套火山岩年龄值为(105.55±4.03)^(112.71±2.06)Ma,为早白垩世喷发物。对苏红图火山岩与位于阿尔金断裂周缘的酒西盆地红柳峡火山岩的年龄及地化特征... 通过对银根—额济纳旗盆地苏红图坳陷火山岩进行39Ar-40Ar同位素测年得到该套火山岩年龄值为(105.55±4.03)^(112.71±2.06)Ma,为早白垩世喷发物。对苏红图火山岩与位于阿尔金断裂周缘的酒西盆地红柳峡火山岩的年龄及地化特征进行了对比研究,认为红柳峡火山岩及苏红图火山岩均为阿尔金—恩格尔乌苏断裂断裂在早白垩世(106~113 Ma)重新活动的产物,但它们来自于不同幔源区。更为重要的是,这可能说明了从阿尔金断裂开始活动到红柳峡火山岩及苏红图火山岩喷发的这些时间里,阿尔金断裂北东方向的范围至少延伸到了苏红图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根—额济纳旗盆地 苏红图坳陷 早白垩世 阿尔金断裂 酒西盆地红柳峡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塘古孜巴斯坳陷西部中加里东期断裂特征及形成机制 被引量:12
14
作者 李浩武 王建君 +4 位作者 邬光辉 史玲玲 汪斌 胡湘瑜 高力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4331-4341,共11页
根据其剖面特征可将塘古孜巴斯拗陷西部弧形断裂带划分为玛东盖层滑脱冲断体系和塘南基底卷入冲断体系2种类型。玛东盖层滑脱冲断体系都在中寒武统膏盐层内发生滑脱,塘南基底卷入冲断体系平面延伸距离较小,基本上都切穿寒武系地层延伸... 根据其剖面特征可将塘古孜巴斯拗陷西部弧形断裂带划分为玛东盖层滑脱冲断体系和塘南基底卷入冲断体系2种类型。玛东盖层滑脱冲断体系都在中寒武统膏盐层内发生滑脱,塘南基底卷入冲断体系平面延伸距离较小,基本上都切穿寒武系地层延伸至基底。玛东和塘南的断裂的形成,是对中加里东期塔里木板块与阿尔金地块拼接的响应。中奥陶世开始时阿尔金地块上近东西向、由南向北逆冲的阿尔金断裂强烈活动,晚奥陶世应力传递至玛4井-叶城一带时,受刚性基底阻挡,反作用力首先在软弱基底的玛东一带形成反冲断层;奥陶纪末,随着来自南部应力的增加,塘南山前逆冲断裂带形成。而玛东冲断带南部断层在印支期的活化,属于古特提斯洋向中昆仑地体俯冲的产物。与造山带之间的距离、寒武系膏岩层的厚度及基底类型的不同导致玛东与塘南发育不同类型的构造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塘古孜巴斯坳陷 玛东冲断带 塘南 盖层滑脱 基底卷入 山前逆冲断裂系统 反冲断裂系统 阿尔金断裂
下载PDF
柴西阿尔金斜坡古近纪和新近纪沉积演化特征 被引量:9
15
作者 易定红 曹正林 +3 位作者 裴明利 袁剑英 吴武军 郑希民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474-476,共3页
对柴达木盆地西部阿尔金斜坡西起七个泉构造、东至牛鼻子梁构造古近系下干柴沟组下段(E3xg1)至新近系狮子沟组(N2s)连井剖面沉积体系演化分析表明:①阿尔金斜坡地区从E3xg1至N2s发育扇三角洲-浊积扇-滨浅湖滩坝沉积体系;②总体上发育一... 对柴达木盆地西部阿尔金斜坡西起七个泉构造、东至牛鼻子梁构造古近系下干柴沟组下段(E3xg1)至新近系狮子沟组(N2s)连井剖面沉积体系演化分析表明:①阿尔金斜坡地区从E3xg1至N2s发育扇三角洲-浊积扇-滨浅湖滩坝沉积体系;②总体上发育一个完整的沉积旋回,E3xg1沉积早期为退积旋回,中、晚期则主要为进积旋回;③各个沉积体系开始出现进积旋回的时间不一致,其中,月3井区从E3xg2沉积中期开始就持续出现进积旋回,而西岔沟构造则在N2s沉积早期才开始出现进积旋回,月1井区没有出现进积旋回;④牛参1井区在N2sy下部至N2s发育退积旋回。阿尔金斜坡区的沉积体系发育与演化特征充分反映了阿尔金断裂带活动的多期性、阶段性、局部性和不同步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达木盆地 阿尔金斜坡 古近纪 新近纪 沉积演化 阿尔金断裂
下载PDF
阿尔金断裂花海段新生代变形特征及时间 被引量:9
16
作者 何光玉 韩永科 +5 位作者 李建立 陈建军 魏军 马国富 岳焕忠 刘永昌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84-90,共7页
在地表地质调查并结合钻井资料分析的基础上,主要通过地震剖面的精细地质解释,对阿尔金断裂东段的构造变形特征进行了系统分析。认为阿尔金断裂经阿克塞至肃北向北东东方向延伸,既没有止于玉门市西北的宽台山,也没有延伸至金塔盆地,而... 在地表地质调查并结合钻井资料分析的基础上,主要通过地震剖面的精细地质解释,对阿尔金断裂东段的构造变形特征进行了系统分析。认为阿尔金断裂经阿克塞至肃北向北东东方向延伸,既没有止于玉门市西北的宽台山,也没有延伸至金塔盆地,而是止于其间的花海盆地花探7井东侧。阿尔金断裂花海段的变形时间主要为渐新世晚期、上新世末期和晚更新世末,以后者最为强烈。与红柳峡段的对比说明变形强度自西向东逐渐减弱,变形方式主要为走滑兼逆冲,主要构造样式为半花状构造,并派生有一系列向南西西方向收敛的弧形断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金断裂 构造变形 变形时间 花海盆地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东南部车尔臣断裂的分段特征及动力学机制 被引量:8
17
作者 王步清 王清华 +2 位作者 韩利军 韩杰 王利刚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755-761,共7页
塔里木盆地东南部的车尔臣断裂是早古生代末以来长期活动的深大断裂带。直到中生代末期,阿尔金断裂系、西昆仑断裂系和车尔臣断裂系才成为统一的断裂系统。车尔臣断裂由西至东可划分为两段:西段早古生代末以来多次强烈活动,分支断裂发育... 塔里木盆地东南部的车尔臣断裂是早古生代末以来长期活动的深大断裂带。直到中生代末期,阿尔金断裂系、西昆仑断裂系和车尔臣断裂系才成为统一的断裂系统。车尔臣断裂由西至东可划分为两段:西段早古生代末以来多次强烈活动,分支断裂发育;东段主要在中生代以前活动,中生代以后微弱活动。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碰撞的远程应力控制了车尔臣断裂中生代末以来的构造变形。中、新生代时,车尔臣断裂西段不但受阿尔金构造带的作用力,还受西昆仑构造带的作用力,因此断裂活动强度大;车尔臣断裂东段由于阿尔金构造带的挤压应力被阿尔金山的隆升及阿尔金山前的构造变形所消减,断裂活动强度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段特征 动力学 阿尔金断裂 车尔臣断裂 塔里木盆地东南部
下载PDF
阿尔金断裂中的地下河对北山修建核废物库的不利影响 被引量:8
18
作者 陈建生 汪集旸 《水利经济》 2005年第1期9-13,19,共6页
通过对阿尔金断裂导水性研究发现,阿尔金断裂在宽滩山一带分裂成多组断裂,断裂宽度达到100km。北山核废物库位于宽滩山以北80km,通过碳、氦、氖、锶等同位素分析,否定了北山深层地下水为全新世时期当地降雨补给的观点。指出由于通过深... 通过对阿尔金断裂导水性研究发现,阿尔金断裂在宽滩山一带分裂成多组断裂,断裂宽度达到100km。北山核废物库位于宽滩山以北80km,通过碳、氦、氖、锶等同位素分析,否定了北山深层地下水为全新世时期当地降雨补给的观点。指出由于通过深大断裂的地下水中存在大量的来自深部碳酸盐岩变质产生的CO2,通过混合水模型分析进一步指出,北山地下水循环周期大于10000a的观点是错误的。进一步的同位素分析得出深层的地下水是来自于祁连山降水的补给,深层地下水经过了深大断裂,通过3H得到的地下水补给到北山的时间仅为20a左右。笔者认为选择北山作为核废物库址是非常危险的,一旦发生放射性物质泄漏,将在百年以内的时间尺度污染额济纳盆地的地下水资源,并将危及当地的生态环境和人类生存,进而给我国经济和发展带来沉重负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废物库 阿尔金断裂 ^14C测年 地下水系统 同位素
下载PDF
利用地震矩和实时概率模型对中长期地震危险性进行评价——以东昆仑和阿尔金断裂为例 被引量:6
19
作者 许洪泰 闵伟 《地震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20-126,共7页
运用地震矩和实时概率模型,分别对东昆仑断裂带和阿尔金断裂带上的几个断裂段进行了地震危险性评估,得到的概率数据都属于小概率事件范围,说明未来100年内,这两个断裂带各段上发生与其历史上大小相当的地震的可能性很小。
关键词 活动断裂 地震矩 实时概率模型 地震危险性 东昆仑断裂带 阿尔金断裂带
下载PDF
柴达木盆地北缘30Ma前的快速冷却事件及构造意义——^(40)Ar/^(39)Ar及FT热年代学制约 被引量:7
20
作者 王非 罗清华 +4 位作者 李齐 万景林 郑德文 李大明 王瑜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S1期88-96,共9页
对柴达木北缘两个花岗质岩体的钾长石和磷灰石分别进行了氩多重扩散域理论(MDD)模拟及裂变径迹年龄测定,得到了这些岩体的冷却历史。该冷却历史表明,30 Ma左右这里曾发生过一次快速冷却事件(7.5~9.4℃/Ma),并伴随着去顶剥蚀作用,这可... 对柴达木北缘两个花岗质岩体的钾长石和磷灰石分别进行了氩多重扩散域理论(MDD)模拟及裂变径迹年龄测定,得到了这些岩体的冷却历史。该冷却历史表明,30 Ma左右这里曾发生过一次快速冷却事件(7.5~9.4℃/Ma),并伴随着去顶剥蚀作用,这可能和该地区的抬升活动有关,造成地壳厚度在这一时期增加。这可能和阿尔金断裂的走滑活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快速冷却事件 多重扩散域模式(MDD) 去顶作用 阿尔金断裂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