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0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Neoproterozoic sedimentary facies and glacial periods in the southwest of Tarim Block 被引量:9
1
作者 TONG QinLong WEI Wei XU Bei 《Science China Earth Sciences》 SCIE EI CAS 2013年第6期901-912,共12页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sedimentary facies and chemical index of alteration(CIA) in Nanhua and Ediacaran Systems in the southwest of Tarim Block,some features of glacial records in Neoproterozoic become more clear.Si...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sedimentary facies and chemical index of alteration(CIA) in Nanhua and Ediacaran Systems in the southwest of Tarim Block,some features of glacial records in Neoproterozoic become more clear.Six sedimentary facies have been divided in the study area,including alluvial fan facies,lacustrine facies,glacial facies,littoral facies,neritic facies,and lagoonal facies,showing that this area underwent a process from continent to marine,with mainly littoral and neritic sedimentation.Two cold events have been recognized by analysis of CIA values in the study area,called Bolong and Yutang glaciation,respectively.They present as thick-layer tillite deposition in the Bolong Formation and thin-layer tillite deposition in the Yutang Formation,respectively.The Bolong glacial period in the study area can be correlated to the Yulmeinak glacial period in Aksu area,Tereeken glacial period in Qurugtagh area,and the Nantuo glacial period in South China,which is equivalent to the universally acknowledged Marinoan glacial period.The Yutang glacial period can be correlated to the Hankalchough glacial period in Qurugtagh,which is equivalent to Gaskers glaciation in Newfoundlan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arim Block NEOPROTEROZOIC sedimentary facies chemical alteration index tillite
原文传递
间歇组合灌溉对中度盐化土壤水盐运移规律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8
2
作者 刘小媛 张晴雯 +1 位作者 高佩玲 杨大明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6,12,共7页
为了探究合理的微咸水农田灌溉模式,以中度盐化土壤为研究对象,在室内进行一维垂直积水入渗试验,研究不同咸淡水组合次序和间歇时间条件下土壤水盐运移规律,并对土壤盐分分布指标进行评价。结果表明:(1)间歇组合灌溉模式下各土层的土壤... 为了探究合理的微咸水农田灌溉模式,以中度盐化土壤为研究对象,在室内进行一维垂直积水入渗试验,研究不同咸淡水组合次序和间歇时间条件下土壤水盐运移规律,并对土壤盐分分布指标进行评价。结果表明:(1)间歇组合灌溉模式下各土层的土壤含水率均大于淡水直接灌溉,且与微咸水直接灌溉差异较小;先咸后淡土壤含水率变异系数介于9.24~16.62之间,相对于先淡后咸(11.54~20.88),土壤含水率分布更均匀。(2)在同一土层深度处,间歇组合灌溉模式下的土壤含盐量均小于微咸水直接灌溉,与淡水灌溉差异较小;在0~20 cm土层,先淡后咸土壤含盐量大于先咸后淡,而在20~55 cm土层,先咸后淡大于先淡后咸。(3)对土壤盐分评价指标进行分析表明,先咸后淡含盐量峰值大于先淡后咸;先淡后咸脱盐率平均值大于先咸后淡;在间歇组合灌溉模式下,脱盐区深度介于47.97~51.63 cm、达标脱盐区深度介于46.6~50.7之间,均超过了0~45 cm作物根系密度较大的土层;脱盐率平均值(0.36~0.543)、含盐量峰值(3.741~5.967)均高于微咸水直接灌溉,间歇组合灌溉更有利于为作物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度盐化土壤 间歇组合灌溉模式 土壤盐分 评价指标
下载PDF
三峡水库蓄水过程中洞庭湖流量演变及生态效应
3
作者 曹艳敏 王崇宇 +4 位作者 黎小东 卢留虎 韩帅 张汉奇 刘康贵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85-191,199,共8页
为科学定量评价三峡水库运行过程对洞庭湖径流及生态特征的影响,收集城陵矶、石龟山、南咀、小河咀4个水文站1988—2020年逐日流量数据,应用IHA-RVA法和Shannon指数法对三峡水库试运行阶段(2003—2008年)和三峡试运行后阶段(2009—2020... 为科学定量评价三峡水库运行过程对洞庭湖径流及生态特征的影响,收集城陵矶、石龟山、南咀、小河咀4个水文站1988—2020年逐日流量数据,应用IHA-RVA法和Shannon指数法对三峡水库试运行阶段(2003—2008年)和三峡试运行后阶段(2009—2020年)流量演变和生态效应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①三峡水库运行过程中汇入洞庭湖流量占比方面,湘、资、沅、澧四水占比持续提高,荆江三口占比持续下降;②三峡水库蓄水试运行阶段洞庭湖区水文站整体流量改变度和IHA高度改变指标个数高于三峡水库试运行后阶段,且城陵矶和石龟山整体改变度分别达到67.27%和69.55%,形成高度改变;③三峡水库试运行阶段,三峡水库蓄水下游流量上涨次数及上涨幅度减少,连续日流量正差异值R rate减少,洞庭湖Shannon指数均有下降趋势;三峡水库试运行后阶段按“枝城调度”规则运行保证三峡次数下游有中小洪水过程并增加下游枯水补给,R rate增加、Shannon指数有所回升。研究成果可为洞庭湖水安全和水生态健康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洞庭湖 变动范围法(RVA) 水文改变度 Shannon指数
下载PDF
松辽盆地南部长岭断陷蚀变火山碎屑岩储层质量评价 被引量:1
4
作者 钟高明 石磊 +5 位作者 赵向原 毛永强 李永刚 郭宇航 吴冷 郑天龙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25-36,共12页
火山碎屑岩普遍存在蚀变现象,蚀变直接影响火山碎屑岩储层储集性能的定量表征和准确评价。为此,以松辽盆地南部长岭断陷下白垩统火石岭组火山碎屑岩为研究对象,采用岩心观察、薄片鉴定和扫描电镜等手段对储层岩性进行识别,分析储层微观... 火山碎屑岩普遍存在蚀变现象,蚀变直接影响火山碎屑岩储层储集性能的定量表征和准确评价。为此,以松辽盆地南部长岭断陷下白垩统火石岭组火山碎屑岩为研究对象,采用岩心观察、薄片鉴定和扫描电镜等手段对储层岩性进行识别,分析储层微观特征,明确储层主要蚀变类型,通过测井曲线建立岩性识别交会图版,并建立蚀变指数计算方法,定量识别储层蚀变程度,再结合储层质量因子对储层质量进行综合评价和分类。研究结果表明:①研究区火山碎屑岩主要蚀变类型包括玻屑脱玻化蚀变、长石溶蚀蚀变和黏土化蚀变3类,其中黏土化蚀变对储层的测井响应和识别影响很大,脱玻化蚀变和溶蚀蚀变对增加孔隙起到了建设性作用,黏土化蚀变既可以形成黏土矿物晶间孔,也可以堵塞原有孔隙,其作用随蚀变程度的增加,孔隙度呈现先增加再减小的变化趋势。②火山碎屑岩储层的测井响应受蚀变影响明显,其中自然伽马、电阻率、声波时差、密度、补偿中子和元素测井曲线为黏土化蚀变敏感曲线,通过常规曲线和元素测井确定蚀变指数,可以定量识别储层蚀变程度。③研究区火山碎屑岩储层可分为3类,其中Ⅰ类储层以粗粒晶屑岩屑凝灰岩为主,钠长石次生溶蚀作用较强,黏土化蚀变程度较弱,蚀变指数低;Ⅱ类储层以中粒晶屑岩屑凝灰岩为主,黏土化蚀变程度中等,蚀变指数较低;Ⅲ类储层包含细粒含泥凝灰岩和极细粒泥质凝灰岩,黏土化蚀变程度强,蚀变指数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山碎屑岩 蚀变指数 测井响应特征 储层质量评价 松辽盆地 下白垩统 火石岭组
下载PDF
Evaluation of the coupled impact of silicon oxide nanoparticles and low-salinity water on the wettability alteration of Berea sandstones 被引量:1
5
作者 ALOMAIR Osamah AL-DOUSARI Mabkhout +1 位作者 AZUBUIKE CNyeso GARROUCH Ali 《Petroleum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SCIE 2023年第4期934-943,共10页
This study investigated experimentally the coupled effects of hydrophilic SiO_(2) nanoparticles(NPs)and low-salinity water(LSW)on the wettability of synthetic clay-free Berea sandstone.Capillary pressure,interfacial t... This study investigated experimentally the coupled effects of hydrophilic SiO_(2) nanoparticles(NPs)and low-salinity water(LSW)on the wettability of synthetic clay-free Berea sandstone.Capillary pressure,interfacial tension(IFT),contact angle,Zeta potential,and dynamic displacement measurements were performed at various NP mass fractions and brine salinities.The U.S.Bureau of Mines(USBM)index was used to quantify the wettability alteration.Furthermore,the NP stability and retention and the effect of enhanced oil recovery by nanofluid were examined.The results showed that LSW immiscible displacement with NPs altered the wettability toward more water wet.With the decreasing brine salinity and increasing NP mass fraction,the IFT and contact angle decreased.The wettability alteration intensified most as the brine salinity decreased to 4000 mg/L and the NP mass fraction increased to 0.075%.Under these conditions,the resulting incremental oil recovery factor was approximately 13 percentage points.When the brine salinity was 4000 mg/L and the NP mass fraction was 0.025%,the retention of NPs caused the minimum damage to permeabili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ANOPARTICLE low-salinity water wettability alteration interfacial tension contact angle USBM index
下载PDF
南堡地区蚀变火山岩储层测井响应特征与蚀变程度评价 被引量:4
6
作者 王欣茹 闫顶点 +3 位作者 潘保芝 司兆伟 林发武 刘得芳 《测井技术》 CAS 2021年第1期68-73,共6页
火山岩储层中普遍存在的蚀变现象使其测井评价变得复杂且困难。通过对南堡地区火山岩层段测井曲线特征分析,建立适用于研究区火山岩岩性的识别图版,选取对蚀变作用敏感的深侧向电阻率、声波时差、中子以及密度曲线,定义蚀变指数Is。利... 火山岩储层中普遍存在的蚀变现象使其测井评价变得复杂且困难。通过对南堡地区火山岩层段测井曲线特征分析,建立适用于研究区火山岩岩性的识别图版,选取对蚀变作用敏感的深侧向电阻率、声波时差、中子以及密度曲线,定义蚀变指数Is。利用地层元素测井所得数据分别与岩心黏土含量作交会图,选取与蚀变相关性更高的铝、铁、钆、硅这4种元素定义蚀变指数Ie。用这2种蚀变指数评价研究区火山岩储层的蚀变程度,评价结果与岩心数据吻合度较高。基于研究区蚀变火山岩储层设计岩石体积模型,求取蚀变黏土含量和孔隙度,并用Simandoux公式计算储层饱和度,结果与实际试油结论相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山岩油气藏 测井响应特征 蚀变指数 蚀变程度 体积模型 南堡地区
下载PDF
二氧化硅纳米颗粒与低矿化度水对Berea砂岩润湿性的影响
7
作者 ALOMAIR Osamah AL-DOUSARI Mabkhout +1 位作者 AZUBUIKE C.Nyeso GARROUCH Ali 《石油勘探与开发》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816-823,共8页
为了研究亲水SiO_(2)纳米颗粒与低矿化度水对无黏土人造Berea砂岩岩心润湿性的影响,在不同纳米颗粒质量分数和盐水矿化度下开展了毛管压力、界面张力、接触角和Zeta电位测试及动态驱替实验,采用美国矿务局(USBM)润湿性指数量化砂岩润湿... 为了研究亲水SiO_(2)纳米颗粒与低矿化度水对无黏土人造Berea砂岩岩心润湿性的影响,在不同纳米颗粒质量分数和盐水矿化度下开展了毛管压力、界面张力、接触角和Zeta电位测试及动态驱替实验,采用美国矿务局(USBM)润湿性指数量化砂岩润湿性的改变,评估纳米颗粒的稳定性和滞留性及纳米流体提高原油采收率的效果。研究表明,SiO_(2)纳米颗粒与低矿化度水混合驱替可以使砂岩更加水湿。随盐水矿化度降低、纳米颗粒质量分数增加,油水界面张力和接触角均减小;当盐水矿化度降至4000 mg/L,纳米颗粒质量分数增至0.075%时,润湿性改变最为明显,此时原油采收率提高约13个百分点。盐水矿化度为4000 mg/L、SiO_(2)纳米颗粒质量分数为0.025%时,纳米颗粒滞留引发的渗透率伤害最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颗粒 低矿化度水 润湿性改变 界面张力 接触角 美国矿务局(USBM)润湿性指数
下载PDF
蚀变岩工程分级与物理力学性质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董金玉 石尚 +5 位作者 李建勇 任明浩 高玉生 吴彤 滕杰 闫晓石 《工程地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966-974,共9页
在岩石工程中,蚀变作用通常会引发各种工程地质问题。以新疆北部某深埋长隧洞中蚀变岩为对象,研究了蚀变岩的微观特征和物理力学性质,并对蚀变岩隧洞段进行了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岩石蚀变类型为黑云母的绿泥石化和钾长石的黏土化,利用蚀... 在岩石工程中,蚀变作用通常会引发各种工程地质问题。以新疆北部某深埋长隧洞中蚀变岩为对象,研究了蚀变岩的微观特征和物理力学性质,并对蚀变岩隧洞段进行了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岩石蚀变类型为黑云母的绿泥石化和钾长石的黏土化,利用蚀变岩中绿泥石含量与黏土矿物含量提出了蚀变指数概念,并结合蚀变岩的宏观表观特征,对其进行蚀变程度分级。随着蚀变程度的增加,岩石的吸水性、孔隙率随之变大,块体密度、饱和单轴抗压强度、弹性模量、变形模量大幅度降低。工程实例模拟发现,随着岩石蚀变程度的增强,隧洞围岩位移明显增大,揭示了蚀变作用对围岩变形破坏有很大影响。研究成果对蚀变岩地区类似工程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蚀变岩 工程分级 蚀变指数 物理力学性质 数值模拟
下载PDF
Assessment of hydrocarbon generation potential and thermal maturity of the deep offshore Lamu Basin, Kenya
9
作者 G.A.Osukuku O.O.Osinowo +3 位作者 W.A.Sonibare E.W.Makhanu S.Rono A.Omar 《Energy Geoscience》 2023年第3期48-62,共15页
In this study, the secondary well data for Cretaceous to Miocene cutting samples in four deep offshore exploration wells, i.e., Pomboo-1 in the north, Kubwa-1 in the central, Simba-1 and Kiboko-1 in the south of the d... In this study, the secondary well data for Cretaceous to Miocene cutting samples in four deep offshore exploration wells, i.e., Pomboo-1 in the north, Kubwa-1 in the central, Simba-1 and Kiboko-1 in the south of the deep offshore Lamu Basin were assessed for identifying source rock presence and examining thermal maturity of the source rocks. The 2D basin modelling was used to analyse the bulk gas transformation in the basin. Total organic carbon (TOC) content values for the wells range from 0.09 wt % to 2.23 wt % with an average of 0.78 wt %. The average organic richness is higher in the Upper Cretaceous (0.83 wt %) than in the Palaeogene (0.65 wt %), Lower Cretaceous (0.28 wt %) and Upper Jurassic (0.30 wt %). The S_(1) averages for the Upper Cretaceous are 3.76 mg HC/g rock in Pomboo-1 and 0.31mg HC/g rock in Kubwa-1. The S_(2) averages for the Upper Cretaceous are 5.00 mg HC/g rock in Pomboo-1 and 0.72 mg HC/g rock in Kubwa-1. Hydrogen index (HI) values vary between 4 and 512 mg HC/g TOC with an average of 157.09 mg HC/g TOC. Organic matters were identified as mixed types of Ⅱ-Ⅲ (oil and gas prone) and Ⅲ-Ⅳ (gas prone) kerogen in the potential source rocks. The HI and S_(2) yield values are exceptionally high for the observed TOC values in Pomboo-1. The vitrinite reflectance and Tmax values of deep offshore Lamu Basin are in the ranges of 0.38%–0.72% and 360–441 ℃, respectively. It suggests the existence of both immature and mature source rocks. Vitrinite reflectance maturity favours near coastal region in the Upper Cretaceous. These results explain why Pomboo-1, Kubwa-1, Simba-1 and Kiboko-1 wells were dry. The temperatures are still cool for hydrocarbon generation in deep offshore. The critical risk for deep offshore Lamu Basin is charge, primarily source presence, and a lack of definitive evidence of a deep-water marine source rock being present. The four wells penetrate good quality reservoir and seal rocks, but source rock presence and maturity remain the critical play risk in the deep offsho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ock-eval pyrolysis Vitrinite reflectance Kerogen type Thermal alteration index Petroleum geochenisty 2D basin modelling
下载PDF
二维相关彩色编码技术在遥感蚀变信息提取中的应用
10
作者 徐桃 杨自安 +1 位作者 肖燃 刘清泉 《遥感信息》 CSCD 2012年第2期91-95,共5页
通过对"背景"、"干扰"与"异常"在二维散点图的空间结构分析,选取最优提取蚀变信息的波段组合。结合"遥感蚀变信息多层次分离提取"模型,主要采用二维相关彩色编码技术与Mask技术逐步去除干扰信... 通过对"背景"、"干扰"与"异常"在二维散点图的空间结构分析,选取最优提取蚀变信息的波段组合。结合"遥感蚀变信息多层次分离提取"模型,主要采用二维相关彩色编码技术与Mask技术逐步去除干扰信息,实现蚀变异常二次提取,使得矿化蚀变信息一步步分离提取出来。实践证明此方法在解决地物混合复杂的地区的遥感蚀变信息提取中具有良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蚀变指数 二维相关彩色编码技术 二维散点图 空间结构分析 蚀变异常信息提取
下载PDF
Quantitative Analysis of Mineralization-Alteration Index about the Huize Lead-zinc district in Northeast Yunnan, China
11
作者 ZHANG Xiaopei HAN Runsheng +3 位作者 ZHAO Dong QIU Wenlong HE Jiaojiao CUI Junhao 《Acta Ge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SCIE CAS CSCD 2017年第S1期249-250,共2页
1 Introduction The super-large Huize lead-zinc ore district is one of the most representative lead-zinc deposits in Northeastern Yunnan poly-metallic deposit concentration district.So far,studies(Liu and Lin,1999;Han ... 1 Introduction The super-large Huize lead-zinc ore district is one of the most representative lead-zinc deposits in Northeastern Yunnan poly-metallic deposit concentration district.So far,studies(Liu and Lin,1999;Han et al.,2007)on the type of deposits like the Huize lead-zinc deposit,focused on deposit genesis,the sources of metallogenic material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B Zn China Quantitative Analysis of Mineralization-alteration index about the Huize Lead-zinc district in Northeast Yunnan
下载PDF
利用泥质岩化学蚀变指数分析物源区风化程度时的限制因素 被引量:73
12
作者 徐小涛 邵龙义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515-522,共8页
近年来,根据泥质岩中常量元素的摩尔数计算出的化学蚀变指数(CIA:Chemical index of alteration)、化学风化指数(CIW:Chemical index of weathering)和斜长石蚀变指数(PIA:Plagioclase index of alteration)被广泛用来反映物源区的风化... 近年来,根据泥质岩中常量元素的摩尔数计算出的化学蚀变指数(CIA:Chemical index of alteration)、化学风化指数(CIW:Chemical index of weathering)和斜长石蚀变指数(PIA:Plagioclase index of alteration)被广泛用来反映物源区的风化程度及物源区古气候,这些指数在应用时都有一些严格的限制因素,应给予足够重视。CIA计算公式未排除成岩作用过程中钾交代作用的影响,需要采用A-CN-K[Al_2O_3-(CaO*+Na_2O)-K_2O]三角图进行判断,对发生钾交代作用的样品利用A-CN-K三角图或CIAcorr计算公式进行校正。CIW计算公式中去掉了K_2O,但没有排除钾长石中的Al元素。PIA计算公式中考虑了钾长石中的Al元素,但只适用于判断母岩中仅含有斜长石而不含钾长石的物源区风化程度。综合分析表明,在判断物源区风化程度及古气候时,CIA的干扰因素相对较少,值得推广。但即使利用从泥质岩常量元素获得的CIA值来判断物源区的风化程度时,仍需要考虑沉积分异作用、再旋回作用、沉积区进一步风化作用以及成土作用、成岩期的钾交代作用的影响,建议首先依据泥质岩常量元素的摩尔数计算出成分变异指数(ICV:Index of compositional variability),然后对ICV>1的样品进行CIA的计算,并利用A-CN-K三角图或CIAcorr计算公式对CIA值进行钾交代作用的校正,该校正过的CIAcorr计算值可用来判断物源区的风化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蚀变指数 化学风化指数 斜长石蚀变指数 成分变异指数 风化程度 古气候
下载PDF
宜昌三斗坪地区南华系化学蚀变指数特征及南华系划分、对比的讨论 被引量:56
13
作者 王自强 尹崇玉 +3 位作者 高林志 唐烽 柳永清 刘鹏举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577-585,共9页
化学蚀变指数(chemical index of alteration)最早作为判别源岩区化学风化程度的指标而提出,随后又应用于对沉积物沉积环境的判定。化学蚀变指数的表达式为CIA=n(Al2O3)/[n(Al2O3)+n(CaO^*)+n(Na2O)+n(K2O)]×100... 化学蚀变指数(chemical index of alteration)最早作为判别源岩区化学风化程度的指标而提出,随后又应用于对沉积物沉积环境的判定。化学蚀变指数的表达式为CIA=n(Al2O3)/[n(Al2O3)+n(CaO^*)+n(Na2O)+n(K2O)]×100。CaO^*代表硅酸盐中的CaO,n(CaO^*)=n(CaO)-n(CO2,方解石)-O.5·n(CO2,白云石)-10/3·n(P2O5)。化学蚀变指数研究样品的选取极为重要,最佳岩性为细碎屑岩,需要清除成岩过程中钾交代作用的影响。用成分变异指数(ICV)来判别沉积再循环作用和沉积物成分被改造的程度。用A—CN—K三角图解来判别物源区的源岩性质和样品钾交代的特征及其风化趋势。宜昌三斗坪地区南华系CIA研究表明:该区南华系下统莲沱组下部的CIA值在50~65之间(干燥寒冷),上部为65~75之间(温暖潮湿)和顶部为55~60之间(干燥寒冷);南华系上统南沱组的CIA值基本在60~65之间(干燥寒冷),近顶部两个样品的CIA值达70(温暖潮湿)。上述CIA值变化表明本区南华纪经历自老到新由冰期干燥寒冷-间冰期温暖潮湿-冰期干燥寒冷沉积环境的变化过程。本文据此提出了新的扬子古陆南华系新的划分和对比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蚀变指数(CIA) 钾交代 成分变化指数(ICV) 新元古代 南华系 莲沱组
下载PDF
塔里木板块新元古代地层化学蚀变指数研究及其意义 被引量:43
14
作者 刘兵 徐备 +4 位作者 孟祥英 寇晓威 何金有 卫巍 米合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1664-1670,共7页
本文应用化学蚀变指数(CIA)方法,研究新疆库鲁克塔格地区新元古代地层,并探讨沉积时期的气候环境。贝义西组总体 CIA 值较低,介于51~56之间,具冰期环境特征。照壁山组 CIA 值为60左右,表明气候有所变暖。阿勒通沟组的CIA 值变化范围在4... 本文应用化学蚀变指数(CIA)方法,研究新疆库鲁克塔格地区新元古代地层,并探讨沉积时期的气候环境。贝义西组总体 CIA 值较低,介于51~56之间,具冰期环境特征。照壁山组 CIA 值为60左右,表明气候有所变暖。阿勒通沟组的CIA 值变化范围在48~61之间,顶部突变为69~71,说明阿勒通沟期经历了另一次寒冷事件,并以温暖环境结束。其上的特瑞爱肯组 CIA 值介于49~53之间,说明第三次经历寒冷干燥的气候环境。扎莫克提组,育肯沟组和水泉组的 CIA 均值为65,反映温暖条件下的沉积环境。新元古代末期汉格尔乔克组 CIA 值下降为56,暗示第四次出现寒冷气候环境。以上特征表明新疆库鲁克塔格地区新元古代的气候环境出现四次冷热交替变化。其中尤为重要的是阿勒通沟组中下部应为寒冷气候环境,而顶部突变为温暖气候环境,因此该组反映了一次明确的从冷到暖的气候变化过程,可以作为贝义西冰期和特瑞爱肯冰期之间的另一次独立冰期。本文的研究成果从地球化学角度支持塔里木板块新元古代四次冰期的划分方案。通过与扬子板块新元古代冰期划分方案的对比,认为塔里木板块新元古代四次冰期的前三次均已在华南板块以冰期或寒冷环境沉积形式出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元古代 化学蚀变指数 塔里木板块 古气候
下载PDF
湖泊生态水位计算新方法与应用 被引量:39
15
作者 淦峰 唐琳 +1 位作者 郭怀成 高伟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783-790,共8页
水位是湖泊水文情势的主要特征指标,对湖泊的水量、水质和生物的栖息地等有直接或间接的影响,被认为是湖泊生态系统健康的关键影响因素.如何确定合理的湖泊水位以保证生态系统健康成为湖泊科学研究的重要科学问题.根据湖泊天然水位情势... 水位是湖泊水文情势的主要特征指标,对湖泊的水量、水质和生物的栖息地等有直接或间接的影响,被认为是湖泊生态系统健康的关键影响因素.如何确定合理的湖泊水位以保证生态系统健康成为湖泊科学研究的重要科学问题.根据湖泊天然水位情势,从天然水文变化中识别多项反映完整水位过程的指标,构建了湖泊生态水位的计算方法.从湖泊天然水位情势中提取出高、低水位的历时、发生时间和变化率等水位指数来表征其生态水位.该方法弥补了传统湖泊生态水位计算方法仅给出最小生态水位的不足,体现了湖泊生态系统健康对水位过程的要求.基于提出的生态水位计算方法和鄱阳湖都昌水位站1952-2000年共49年的日均监测数据,计算了鄱阳湖的生态水位目标值区间,以期为鄱阳湖水利工程生态调度提供决策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泊 生态水位 生态需水量 鄱阳湖 水位变化 水文变化指标法
下载PDF
黔南—桂北地区南华系化学地层特征 被引量:28
16
作者 王自强 尹崇玉 +1 位作者 高林志 唐烽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465-474,共10页
化学蚀变指数(chemical index of alteration)(CIA)最早作为判别源岩化学风化程度而提出,随后又应用于对沉积物沉积环境的判定。化学蚀变指数的表达式为CIA={n(Al2O3)/[n(Al2O3)+n(CaO^*)+n(Na2O)+n(K2O)]}×10... 化学蚀变指数(chemical index of alteration)(CIA)最早作为判别源岩化学风化程度而提出,随后又应用于对沉积物沉积环境的判定。化学蚀变指数的表达式为CIA={n(Al2O3)/[n(Al2O3)+n(CaO^*)+n(Na2O)+n(K2O)]}×100。CaO^*代表硅酸盐中的CaO,n(CaO^*)=n(CaO)-n(CO2方解石)-n0.5×n(CO2白云石)-10/3xn(P2O5)。化学蚀变指数样品的选取极为重要,最佳岩性为细碎屑岩,并需清除成岩过程中钾交代作用的影响,以及采用成分变异指数(ICV)来判别沉积再循环作用和沉积物成分被改造的程度。使用A—CN—K三角图解判别物源区的源岩性质和样品钾交代的程度及其风化趋势。黔南-桂北地区南华系的CIA研究表明:该地区南华系下部的长安组其下部CIA值为60~65之间,中部为70~5,上部回落到65—70之间。南华系中部富禄组CIA值高,在85-95之间。南华系上部的南沱组CIA值再次回落到60—65的范围。上述CIA值的变化表明本区南华纪时期自老至新经历多次由干燥寒冷-温暖潮湿气候期的变化。本文据此提出扬子地块南华系新的划分、对比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华系 “寒冷气候期” 化学蚀变指数(CIA) 钾交代 成分变异指数(ICV)
下载PDF
土地适宜性评价与利用决策支持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被引量:8
17
作者 涂平 陈崇成 +2 位作者 徐涵秋 肖桂荣 汪小钦 《福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9年第5期114-118,共5页
以福清市土地利用分布为例, 建立基于数据分析和功能分解相结合的空间信息系统设计开发模式, 在完成土地利用状况和土地适宜性参评因子空间数据库基础上, 充分利用已有开发平台,集成土地适宜性综合指数评价模型, 完成可视化的土地... 以福清市土地利用分布为例, 建立基于数据分析和功能分解相结合的空间信息系统设计开发模式, 在完成土地利用状况和土地适宜性参评因子空间数据库基础上, 充分利用已有开发平台,集成土地适宜性综合指数评价模型, 完成可视化的土地适宜性评价和土地利用改造决策支持空间信息系统, 为土地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适宜性 评价 地理信息系统 决策支持系统
原文传递
环境流计算新方法:水文变化的生态限度法 被引量:13
18
作者 董哲仁 赵进勇 张晶 《水利水电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1-17,共7页
水文变化的生态限度框架(ELOHA)是环境流理论最新成果。ELOHA要求对河流按照水文情势特征进行分类,相同类型河流的水文—生态关系具有相似性。ELOHA还要求对开发前后水文情势变化进行分析,计算现状水文条件与基准水文条件的偏离程度。EL... 水文变化的生态限度框架(ELOHA)是环境流理论最新成果。ELOHA要求对河流按照水文情势特征进行分类,相同类型河流的水文—生态关系具有相似性。ELOHA还要求对开发前后水文情势变化进行分析,计算现状水文条件与基准水文条件的偏离程度。ELOHA提出了水文情势变化预期生态响应的若干假定,总结了一套为建立水文—生态关系采用的生态指标。在建立大型水文和生物数据库的基础上,运用统计学方法拟合水文—生态函数关系。最后,各利益相关者对水文变化引起的生态风险进行评估,认定可以接受的生态风险水平,再依据水文—生态曲线,确定环境流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流评价 水文变化的生态限度 生态指标 水文情势改变 生态响应
下载PDF
提取蚀变信息时TM影像的最佳波段组合研究 被引量:9
19
作者 王培忠 严卫东 +2 位作者 边辉 孙彬 倪维平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CAS 2010年第2期173-175,共3页
多光谱数据的最佳波段选择直接影响图像的目视解译和信息提取。在分析TM影像各波段间的标准差、相关系数和最佳指数因子内在联系的基础上,提出采用最佳指数因子与蚀变信息光谱特征相结合的方法选择遥感影像的最佳波段组合。研究表明,最... 多光谱数据的最佳波段选择直接影响图像的目视解译和信息提取。在分析TM影像各波段间的标准差、相关系数和最佳指数因子内在联系的基础上,提出采用最佳指数因子与蚀变信息光谱特征相结合的方法选择遥感影像的最佳波段组合。研究表明,最佳指数因子与蚀变信息光谱特征相结合是多光谱数据最佳波段选择的理想方法;TM4+TM5+TM7波段组合获取的合成图像构造清晰,岩性差异显著,最有利于蚀变信息的提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M影像 蚀变信息 波段组合 最佳指数因子 遥感
下载PDF
热作用参数在成金作用分析中的应用——以滇黔桂“金三角区”为例 被引量:9
20
作者 吴江 李思田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6期725-734,共10页
本文通过现代居里面与高温热水泉的分布、钻孔测温资料以及华南不同时代花岗岩带的分布,证明了右江盆地域处于地热异常区,分别根据广布于本区的上二叠统煤层的镜质组反射率、下三叠统中牙形石的色变指数,编绘了趋势性等值线图,并建立了... 本文通过现代居里面与高温热水泉的分布、钻孔测温资料以及华南不同时代花岗岩带的分布,证明了右江盆地域处于地热异常区,分别根据广布于本区的上二叠统煤层的镜质组反射率、下三叠统中牙形石的色变指数,编绘了趋势性等值线图,并建立了变质古地热场,阐述了这一古地热场与成矿地热场之间的关系,最后作了两项应用:(1)结合成矿温度研究右江盆地域金矿层位的分带性,并提出一种预测思路;(2)推断隐伏岩体的存在及其埋深,并与高精度航磁的解译成果相印证,进而结合一些同位素年龄值,确定成矿期时存在岩浆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作用参数 金矿床 矿床成因
全文增补中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