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长白山高山冻原植被生物量的分布规律 被引量:20
1
作者 魏晶 吴钢 邓红兵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11期1999-2004,共6页
从物种生物量、优势种器官生物量和植被生物量角度 ,探讨了长白山高山冻原生态系统生物量的空间变化规律 .结果表明 ,在调查的 4 3种长白山高山冻原植物中 ,单物种生物量排序前 5种植物分别是牛皮杜鹃 (Rhododendronchrysanthum) (15 9 ... 从物种生物量、优势种器官生物量和植被生物量角度 ,探讨了长白山高山冻原生态系统生物量的空间变化规律 .结果表明 ,在调查的 4 3种长白山高山冻原植物中 ,单物种生物量排序前 5种植物分别是牛皮杜鹃 (Rhododendronchrysanthum) (15 9 0 1kg·hm-2 )、笃斯越桔 (Vacciniumjliginosumvar.alpinum)(137 5 2kg·hm-2 )、高山笃斯 (Vacciniumuliginosum) (134 7kg·hm-2 )、宽叶仙女木 (Dryasoctopetalavar .asiatica) (131 5kg·hm-2 )圆叶柳 (Salixrotundifolia) (12 8 4kg·hm-2 ) .它们是长白山高山冻原生态系统的优势种 .地下与地上生物量和地下与总生物量之比随海拔升高逐渐增加 .植被生物量随海拔升高 ,总体呈逐渐减小的趋势 .植被生物量与海拔高度呈显著负相关 .长白山高山冻原生态系统平均生物量为2 2 1t·hm-2 ,对调节长白山小气候、涵养水源、水土保持等生态服务功能的发挥有着重要的作用 ,同时对固定大气CO2 起着汇的作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山冻原 生物量 长白山
下载PDF
长白山高山冻原植物群落的数量分类和排序 被引量:23
2
作者 钱宏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1990年第3期254-263,共10页
本文用目前在国际上比较先进的双向指示种分析(TWINSPAN)多元等级分划分类方法和无趋势对应分析(DCA)排序方法对长自山高山冻原植物群落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DCA的第2轴与长白山高山冻原59个植物群落类型的土壤水分梯度紧密相关,TW... 本文用目前在国际上比较先进的双向指示种分析(TWINSPAN)多元等级分划分类方法和无趋势对应分析(DCA)排序方法对长自山高山冻原植物群落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DCA的第2轴与长白山高山冻原59个植物群落类型的土壤水分梯度紧密相关,TWINSPAN将长白山高山冻原59个植物群落分为12组。此外,本文还对长白山高山冻原植物群落的TWINSPAN和DCA分类结果与经典分类方法对其分类的结果进行了比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群落 高火冻原 长白山
下载PDF
长白山西坡小叶章侵入苔原带调查与机理分析 被引量:20
3
作者 宗盛伟 许嘉巍 吴正方 《山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448-455,共8页
受火山活动干扰,长白山各坡向植被演替进程表现出较大差异,东坡植被演替处于早期阶段;而北坡出现岳桦(Betula ermanii Charm.)上侵现象;南坡植被演替处于二者之间。经过多年野外调查对比分析,首次提出长白山西坡苔原带出现小叶章(Deyeux... 受火山活动干扰,长白山各坡向植被演替进程表现出较大差异,东坡植被演替处于早期阶段;而北坡出现岳桦(Betula ermanii Charm.)上侵现象;南坡植被演替处于二者之间。经过多年野外调查对比分析,首次提出长白山西坡苔原带出现小叶章(Deyeuxia.angustifolia(Kom.)Y.L.Chang)侵入苔原的现象。调查显示小叶章呈现从低海拔处向高海拔逐渐侵入的趋势,威胁牛皮杜鹃(Rhododendron chrysanthum Pall.)及笃斯越橘(Vaccinium uliginosum Linn.)等苔原带植物的生存,并导致苔原带景观变化。在调查长白山西坡小叶章侵入苔原带的基础上,根据苔原带的环境变化设计了小叶章移栽与增温实验、小叶章种子着床实验。实证了小叶章上侵是火山喷发后植被演替的一个特殊阶段,并提出长白山苔原带西坡小叶章上侵代表了岳桦林带上移的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白山 苔原带 小叶章 火山干扰 植物演替
下载PDF
长白山西坡小叶章侵入苔原带过程及影响 被引量:16
4
作者 宗盛伟 许嘉巍 +10 位作者 吴正方 乔琳琳 王丹丹 孟祥君 杜海波 王雷 王丹 王鹏 敖小龙 夏毓璘 吴福梅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3期6837-6846,共10页
长白山西坡岳桦林带的草本植物(以小叶章为代表)侵入了苔原带,形成了独特的植物入侵现象。在光谱及影像分析的基础上,结合GPS(Global Positional System)定位技术,并依据小叶章与牛皮杜鹃的光谱差异及其反演的NDVI(Normalized Differenc... 长白山西坡岳桦林带的草本植物(以小叶章为代表)侵入了苔原带,形成了独特的植物入侵现象。在光谱及影像分析的基础上,结合GPS(Global Positional System)定位技术,并依据小叶章与牛皮杜鹃的光谱差异及其反演的NDVI(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植被指数,揭示小叶章侵入苔原带的过程;通过对不同侵入时间、强度的斑块进行群落调查及土壤测试,探究小叶章侵入苔原带的生态后果。结果显示小叶章侵入苔原带始于20世纪80年代后期,由低海拔向高海拔推进,进入21世纪后逐渐形成了稳定的以小叶章为优势物种的植物群落结构。目前,低海拔处的小叶章斑块经过多年扩张已连接成片,而高海拔处的斑块正处于扩张的初期阶段。从生物多样性变化可以看出,小叶章侵入苔原带导致植物群落多样性升高和物种数量的增加,苔原带原有的灌木数量明显减少,草本植物逐渐增多。植被的改变影响了土壤的理化性质,C/N比下降,土壤腐殖质含量和全氮含量下降,但速效氮和土壤持水能力上升,土壤养分的高效利用又进一步推动了小叶章的侵入。小叶章侵入苔原带已经造成了严重的生态后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叶章 植物入侵 高山苔原带 长白山
下载PDF
长白山高山苔原研究的进展——献给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50周年 被引量:14
5
作者 黄锡畴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1-9,共9页
长白山高山苔原是我国唯一典型的极地自然景观类型。论述了1959年发现高山苔原的背景和依据。对高山苔原生态系统各组成要素的物理、生物、化学特性和过程以及与国外若干苔原比较研究的进展,作了回顾和综述。
关键词 长白山 高山苔原 研究进展 自然景观
下载PDF
长白山北坡高山冻原土壤碳和养分的分布特征 被引量:11
6
作者 魏晶 邓红兵 +1 位作者 吴钢 郝莹捷 《土壤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840-845,共6页
以长白山高山冻原为研究对象,对土壤碳和氮、磷、硫养分在不同海拔和不同植被类型间的变化进行研究.经试验分析和数据处理,得出以下结论:海拔和所测试的土壤理化因子都高度相关;不同植被类型下土壤理化因子差异显著(除全硫)(p<0.05)... 以长白山高山冻原为研究对象,对土壤碳和氮、磷、硫养分在不同海拔和不同植被类型间的变化进行研究.经试验分析和数据处理,得出以下结论:海拔和所测试的土壤理化因子都高度相关;不同植被类型下土壤理化因子差异显著(除全硫)(p<0.05);全碳和全氮在土壤表层(0~10 cm)的含量大于10~20 cm的土层,而全磷和全硫含量在10~20 cm土层明显大于土壤表层0~10 cm;长白山高山冻原(15195 hm2)土壤中(0~20 cm)全碳、全氮、全磷和全硫储存分别为3134613 t、57060.82 t、14413.35 t和23099.64 t;土壤表层(0~10 cm)储量所占的比例分别是59.3%、57.9%、47.4%和49.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碳 养分 高山冻原 长白山
原文传递
高山带雪斑对牛皮杜鹃群落生产力的影响 被引量:12
7
作者 刘琪璟 徐倩倩 张国春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4035-4044,共10页
研究了长白山高山带雪斑牛皮杜鹃(Rhododendron aureum)群落的生产力特征及其同微生境条件的关系,以阐明寒冷条件下碳蓄积特征。结合土壤温度连续观测,测定了雪斑不同部位的群落生产力以及土壤养分特征。牛皮杜鹃群落的积雪时间超过24... 研究了长白山高山带雪斑牛皮杜鹃(Rhododendron aureum)群落的生产力特征及其同微生境条件的关系,以阐明寒冷条件下碳蓄积特征。结合土壤温度连续观测,测定了雪斑不同部位的群落生产力以及土壤养分特征。牛皮杜鹃群落的积雪时间超过240d,土壤温度在-1~0℃的时间长达150d,是非雪斑地段的3倍以上。尽管雪斑的热量条件不如周围优越,但是群落生产力相对高出很多。雪斑中心的牛皮杜鹃群落近3 a的现存量(1707g/m2)是边缘无雪地段(288g/m2)的6倍。雪斑中心的土壤养分水平比周围高,雪斑同时为植物提供了极端低温条件下的避难场所。苔原生态系统生产力的维持依赖于寒冷季节的相对温暖环境,而不是生长季节的热量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山苔原 长白山 土壤温度 养分
下载PDF
长白山苔原带优势植物种的分布格局及其关联性研究 被引量:11
8
作者 靳英华 许嘉巍 +6 位作者 刘丽娜 贺红士 陶岩 宗盛伟 杜海波 王雷 朱瑞帅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212-1218,共7页
通过开展植被样方调查,确定苔原带的主要优势种,分析优势种的分布格局及其关联性,从地理角度分析长白山苔原带植被变化特征。研究表明:1长白山苔原带8个优势种中,草本植物已占6个。灌木中牛皮杜鹃(Rhododendron chrysanthum)依然为最主... 通过开展植被样方调查,确定苔原带的主要优势种,分析优势种的分布格局及其关联性,从地理角度分析长白山苔原带植被变化特征。研究表明:1长白山苔原带8个优势种中,草本植物已占6个。灌木中牛皮杜鹃(Rhododendron chrysanthum)依然为最主要的优势种,但笃斯越橘(Vaccinium uliginosum)的优势地位已被草本的小白花地榆(Sanguisorba parviflora)取代。草本植物聚集程度强,苔原植被存在草甸化趋势。2除牛皮杜鹃与大白花地榆(Sanguisorba stipulata)之间存在较显著的负联结,排它现象明显外,多种优势种之间存在正联结,有弱的伴生现象,牛皮杜鹃和小白花地榆为强正联结,伴生现象更明显,草本植物与灌木伴生将长期存在。3各草本植物入侵、定植、扩展机制多样。小白花地榆分布广,聚集程度较弱,以种子繁殖为主,扩展速度较快;大白花地榆、小叶章(Calamagrostis angustifolia)等聚集程度较强,以无性繁殖为主,扩展速度较慢,但竞争能力强,在适宜生境中,能驱除其它物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白山 苔原带 优势种 分布格局 关联性
下载PDF
Carbon cycling of alpine tundra ecosystems on Changbai Mountain and its comparison with arctic tundra 被引量:9
9
作者 代力民 孔红梅 +3 位作者 邓红兵 吴钢 邵国凡 赵景柱 《Science China Earth Sciences》 SCIE EI CAS 2002年第10期903-910,共8页
The alpine tundra on Changbai Mountain was formed as a left-over ‘island' in higher elevations after the glacier retrieved from the mid-latitude of Northern Hemisphere to the Arctic during the fourth ice age. The... The alpine tundra on Changbai Mountain was formed as a left-over ‘island' in higher elevations after the glacier retrieved from the mid-latitude of Northern Hemisphere to the Arctic during the fourth ice age. The alpine tundra on Changbai Mountain also represents the best-reserved tundra ecosystems and the highest biodiversity in northeast Eurasia. This paper examines the quantity of carbon assimilation, litters, respiration rate of soil, and storage of organic carbon within the alpine tundra ecosystems on Changbai Mountain. The annual net storage of organic carbon was 2092 t/a, the total storage of organic carbon was 33457 t, the annual net storage of organic carbon in soil was 1054 t/a, the total organic carbon storage was 316203 t, and the annual respiration rate of soil was 92.9% and was 0.52 times more than that of the Arctic. The tundra-soil ecosystems in alpine Changbai Mountain had 456081 t of carbon storage, of which, organic carbon accounted for 76.7% whereas the mineral carbon accounted for 23.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RBON cycling alpine tundra Changbai Mountain.
原文传递
论青藏高原苔原——成因、分布与分类的研究 被引量:9
10
作者 孙广友 《冰川冻土》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21-128,共8页
通过分析青藏高原形成苔原的综合因素,论证了高原边缘高山和高原本体都发育有苔原,是全球中纬度独特的大陆苔原带.在划分高山苔原与山原苔原的基础上,将山原苔原进一步划分为湿地苔原、草甸苔原、草原苔原和荒漠苔原等4类,丰富了全球苔... 通过分析青藏高原形成苔原的综合因素,论证了高原边缘高山和高原本体都发育有苔原,是全球中纬度独特的大陆苔原带.在划分高山苔原与山原苔原的基础上,将山原苔原进一步划分为湿地苔原、草甸苔原、草原苔原和荒漠苔原等4类,丰富了全球苔原结构.阐明青藏高原既有区域环境的独特性,也有适应全球地带性规律的统一性,使高原自然地带的定位更为准确,也有益于高原环境垂直带理论的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苔原 高山苔原 山原苔原 苔原分布 分类
下载PDF
长白山高山冻原生态系统三种养分含量的空间分布 被引量:6
11
作者 魏晶 邓红兵 +2 位作者 吴钢 郝莹婕 尚文艳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1期2360-2366,共7页
对长白山高山冻原生态系统中 3种养分 (N、P和 S)在植被 -凋落物 -土壤中的空间分布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1)在长白山高山冻原植被亚系统中 ,3种养分总含量分布规律是石质高山冻原 (ST) >典型高山冻原 (TT) >沼泽高山冻原 (... 对长白山高山冻原生态系统中 3种养分 (N、P和 S)在植被 -凋落物 -土壤中的空间分布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1)在长白山高山冻原植被亚系统中 ,3种养分总含量分布规律是石质高山冻原 (ST) >典型高山冻原 (TT) >沼泽高山冻原 (WT) >草甸高山冻原 (MT) >石海高山冻原 (RT) ;3种养分积累总量为 72 .4 6 kg· hm- 2 ,其中 N、P和 S分别是 4 8.5 5 kg· hm- 2 ,10 .33kg· hm- 2 和 13.6 1kg· hm- 2 ;生物量与养分积累分布规律是 WT>TT>MT>ST>RT。 (2 )在长白山高山冻原凋落物亚系统中 ,平均凋落物量是 1.96 kg· hm- 2 ;3种养分积累总量为 :82 .5 kg· hm- 2 ,其中 N、P和 S分别是 4 6 .2 8kg· hm- 2 ,2 1.14 kg· hm- 2 和 15 .0 8kg· hm- 2 ;养分积累总量分布规律是 TT>WT>RT>MT>ST。 (3)长白山高山冻原土壤 (0~ 2 0cm)亚系统中 ,养分积累总量为 39.6 t· hm- 2 ,其中 N、P和 S分别是 2 3.76 t· hm- 2 ,5 .86 t· hm- 2和 9.98t· hm- 2。 4 )在长白山高山冻原生态系统中 ,3种养分总积累量为 4 0 6 4 4 .98kg· hm- 2 ,其中 N、P和 S分别是 2 4 734.85 kg· hm- 2 ,10 0 18.7kg·hm- 2 和 5 891.4 3kg· hm- 2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养分 植被类型 高山冻原 长白山
下载PDF
长白山高山苔原季节性雪斑土壤呼吸对温度响应的模拟研究 被引量:7
12
作者 刘琪璟 张国春 +2 位作者 徐倩倩 王义东 王辉民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477-487,共11页
利用LI-8100土壤呼吸测定系统,在室内控制温度条件下测定了长白山高山苔原季节性雪斑大白花地榆(Sanguisorba sitchensis(=S.stipulata))群落土壤呼吸对温度的响应过程,并根据野外连续测定的全年温度,估算了雪斑群落土壤呼吸的季节变化... 利用LI-8100土壤呼吸测定系统,在室内控制温度条件下测定了长白山高山苔原季节性雪斑大白花地榆(Sanguisorba sitchensis(=S.stipulata))群落土壤呼吸对温度的响应过程,并根据野外连续测定的全年温度,估算了雪斑群落土壤呼吸的季节变化,同时模拟气温升高对土壤呼吸的影响。雪斑土壤温度全年大部分时间维持在0℃以上,极端温度变动幅度不超过20℃。模拟计算了10cm深土壤的呼吸强度,海拔2036m处为307.1gC·m–2·a–1,海拔2260m处的呼吸量为270.9gC·m–2·a–1。由于积雪时间长,冬季呼吸占很大比例,而且随着海拔的升高比例加大。从海拔2036m到2260m,积雪期土壤呼吸分别占全年的42.5%(125.4gC·m–2·a–1)和49.7%(128.7gC·m–2·a–1)。模拟气温升高1℃并假设积雪时间减少20天,冬天的呼吸量减少8%左右,但全年总呼吸量增加8%左右。升温后,平均增加的呼吸量为0.25gC·kg–1·a–1(或22.65gC·m–2·a–1),冬季呼吸量减少0.118gC·kg–1·season–1(或10.81gC·m–2·season–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山苔原 大白花地榆 雪斑 土壤温度 土壤呼吸
下载PDF
长白山苔原带土壤跳虫群落组成和表聚性特征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吴琼 武海涛 +4 位作者 孙新 林奕伶 刘丹丹 康玉娟 刘吉平 《环境生态学》 2023年第1期39-46,共8页
跳虫是土壤动物群落的重要组成部分,且对环境变化非常敏感,极端环境条件下跳虫的组成和分布特征研究相对不足。为了解高山苔原带土壤跳虫群落的组成和分布特征,于2021年7月和8月在长白山北坡苔原带进行了土壤跳虫取样调查。研究采用了Vo... 跳虫是土壤动物群落的重要组成部分,且对环境变化非常敏感,极端环境条件下跳虫的组成和分布特征研究相对不足。为了解高山苔原带土壤跳虫群落的组成和分布特征,于2021年7月和8月在长白山北坡苔原带进行了土壤跳虫取样调查。研究采用了Vortis采样器采集土壤表面0 cm跳虫,采用土钻采集土壤层(0~5 cm和5~15 cm)跳虫来完整揭示土壤跳虫的群落组成。研究共收集土壤跳虫3 958只,隶属于9科25属34种。结果表明,采用吸虫器和土钻相结合的方法能够获得更完整的土壤跳虫群落;3种土壤深度的跳虫群落组成、丰富度和多样性指数均存在显著差异且呈现出明显的表聚性特征(0~5 cm);研究筛选出指示跳虫物种17种,土壤表面0 cm的指示物种12种,土壤0~5 cm的指示物种5种,2个土壤层次指示物种明显不同,土壤5~15 cm无指示物种;总氮、总碳和碳氮比是影响跳虫群落的主要因素。本研究可为长白山地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生态系统评估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跳虫 群落结构 指示性 吸虫器 苔原带 长白山
下载PDF
长白山高山冻原苔藓植物区系及其与北极冻原苔藓植物区系的关系 被引量:4
14
作者 钱宏 高谦 《Acta Botanica Sinica》 CSCD 1990年第9期716-724,共9页
长白山高山冻原苔藓植物有67属135种(包括种下等级),分属于下列5种分布区类型:世界分布(50属29种)、北温带分布(14属79种)、东亚-北美间断分布(1属1种)、旧世界温带分布(1属10种)、东亚分布(1属16种)。长白山高山冻原苔藓植物有82.1%的... 长白山高山冻原苔藓植物有67属135种(包括种下等级),分属于下列5种分布区类型:世界分布(50属29种)、北温带分布(14属79种)、东亚-北美间断分布(1属1种)、旧世界温带分布(1属10种)、东亚分布(1属16种)。长白山高山冻原苔藓植物有82.1%的属和76.3%的种亦分布于当今的北极冻原。它们在区系发生上有着非常紧密的亲缘关系。长白山高山冻原只是在第四纪末次冰期之后的间冰期(大约距今12000年)才最终与现在分布在北极的北极冻原分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苔藓植物区系 高山冻原 北极冻原
下载PDF
长白山高山苔原带蛾类物种组成及其时间动态 被引量:4
15
作者 刘生冬 吕松瞳 +5 位作者 史佳琦 孟庆繁 李燕 赵红蕊 高文韬 靳英华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803-814,共12页
长白山高山苔原带环境条件恶劣,通过对高山苔原带蛾类研究,揭示蛾类物种组成以及时间变化,可为研究蛾类对苔原极端生境的适应能力,以及蛾类在维持苔原带生态平衡中的作用提供依据。2005—2007年和2019年,每年的6、7、8月,在长白山高山... 长白山高山苔原带环境条件恶劣,通过对高山苔原带蛾类研究,揭示蛾类物种组成以及时间变化,可为研究蛾类对苔原极端生境的适应能力,以及蛾类在维持苔原带生态平衡中的作用提供依据。2005—2007年和2019年,每年的6、7、8月,在长白山高山苔原带利用灯诱采集蛾类标本,分析蛾类的物种组成以及时间动态。共采集蛾类1585头,隶属于13科126种,夜蛾科(Noctuidae)为优势类群,绿组夜蛾(Anaplectoides prasina)和一色兜夜蛾(Cosmia unicolor)为优势种,稀有种较多。蛾类的种-多度分布接近生态位优先假说。7月份蛾类的物种数、个体数最多,丰富度指数、多样性指数都最高,但均匀度指数却最低。不同种类对时间的反应表现出一定的差异,黄绿组夜蛾(Anaplectoides virens)对8月,厉切夜蛾(Euxoa lidia)对6月的适应力相对较强。各物种的顺序日期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只有10种蛾类在3个月份都被采集到。研究表明,长白山高山苔原带蛾类的多样性较低,成虫活跃期较短;不同类群的蛾类在苔原环境中显示出差异化的适应性,夜蛾科的适应能力超过其它类群,尺蛾科(Geometridae)的适应性相对较低,蛾类对时间的变化反应比较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蛾类 高山苔原 长白山 物种组成 时间动态
下载PDF
长白山高山冻原生态系统磷硫生物循环的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魏晶 吴钢 +2 位作者 王欢 郝莹婕 尚文艳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1230-1234,共5页
利用分室模型对长白山高山冻原生态系统磷硫生物循环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长白山高山冻原植被土壤系统中总磷和总硫净储存分别为16088.6t和26079.4t,其中土壤库分别占99.2%和99.5%.磷硫在土壤库、凋落物库和植被库的分布极不平衡,储量... 利用分室模型对长白山高山冻原生态系统磷硫生物循环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长白山高山冻原植被土壤系统中总磷和总硫净储存分别为16088.6t和26079.4t,其中土壤库分别占99.2%和99.5%.磷硫在土壤库、凋落物库和植被库的分布极不平衡,储量分别是:植被库中磷46.14t、硫64.82t,其中地上部分储存磷21.88t、硫44.21t,地下根系储存磷24.28t、硫20.61t,在植物亚系统中47.4%的磷和68.2%的硫储存在地上部分;凋落物库中磷89.63t、硫53.16t;土壤库中磷15952.8t、硫26014.6t.长白山高山冻原植被土壤系统中,磷年吸收量和年凋落物归还量分别为24.25和31.59t;硫在地上植物活体、地下根系中年转移量和年凋落物归还量分别为31.18、10.12和21.06t,硫自然归还率为67.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循环 高山冻原 长白山
下载PDF
长白山高山冻原氮素生物循环及与北极冻原的对比 被引量:3
17
作者 魏晶 赵景柱 +3 位作者 邓红兵 吴钢 郝莹婕 尚文艳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4,共4页
利用分室模型对长白山高山冻原系统氮素生物循环进行了研究 ;利用植物属种共有率对长白山高山冻原与北极冻原进行了对比研究 .结果表明 ,长白山高山冻原植物区系中有 89. 3%的属和 5 8. 6 %的种与北极冻原共有 ,其中地衣、苔藓和维管束... 利用分室模型对长白山高山冻原系统氮素生物循环进行了研究 ;利用植物属种共有率对长白山高山冻原与北极冻原进行了对比研究 .结果表明 ,长白山高山冻原植物区系中有 89. 3%的属和 5 8. 6 %的种与北极冻原共有 ,其中地衣、苔藓和维管束植物与北极冻原相似类群属和种的共有率分别为 95 . 5 %和 5 8. 7%、82 . 1%和 76 . 3%、93. 1%和 4 0 . 5 % .这种高度的共有率决定了长白山高山冻原和北极冻原的植物区系和植被外貌具有高度相似性 .长白山高山冻原植被 土壤系统总氮净储存为6 5 2 2 0 . 6t ,其中土壤库占 99. 3% .长白山高山冻原系统中氮在各个分室的储存量分别是 :植被库 2 37 .4t;凋落物库 14. 5 3t;土壤库 6 4 837 .9t.地上植物活体、地下根系、凋落物中氮素年转移量分别为 :131. 7t·a-1,5 8t·a-1和 73 .7t·a-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生物循环 高山冻原 长白山
下载PDF
长白山高山冻原种子植物的调查 被引量:3
18
作者 周繇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52-156,162,共6页
通过多次对长白山高山冻原的实地考察,统计得到冻原种子植物共计34科、94属、146种,有6种属的分布区类型(包括3个变型),北温带分布类型最多,占总属数的68.09%。在整个冻原上,草本有125种,占总数的85.62%,其中多年生草本124种。高山冻原... 通过多次对长白山高山冻原的实地考察,统计得到冻原种子植物共计34科、94属、146种,有6种属的分布区类型(包括3个变型),北温带分布类型最多,占总属数的68.09%。在整个冻原上,草本有125种,占总数的85.62%,其中多年生草本124种。高山冻原植物中具有多种生态,生理适应方式,低矮平卧状植株、极矮小草本、密集丛生是植物的重要适应方式,细长密集须根是冻原上主要的适应方式,占植物总数的54.94%。果实中干果共计137种,其中蒴果56种。由于高山冻原上生态环境十分残酷,极易受人为因素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子植物 高山冻原 长白山
下载PDF
长白山高山冻原维管植物区系地理 被引量:2
19
作者 钱宏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4期316-325,共10页
本文将长白山高山冻原87属131种维管植物划分成各种区系地理成分,将长白山高山冻原维管植物区系分别与欧洲、亚洲和北关北极冻原进行了对比分析,提出了在最近一次冰期北极冻原在中国东部南迁到41'T1左右的观点,认为长白山高山冻原... 本文将长白山高山冻原87属131种维管植物划分成各种区系地理成分,将长白山高山冻原维管植物区系分别与欧洲、亚洲和北关北极冻原进行了对比分析,提出了在最近一次冰期北极冻原在中国东部南迁到41'T1左右的观点,认为长白山高山冻原植物区系是在第四纪全新世从北极冻原演化而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系地理 维管植物 高山冻原
下载PDF
长白山高山苔原带牛皮杜鹃群落灌木层种间关联特征分析 被引量:2
20
作者 金慧 尹航 +5 位作者 李江楠 赵莹 秦立武 李晓杰 赵福刚 赵伟 《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4年第6期792-797,共6页
通过野外调查,选取长白山高山苔原带牛皮杜鹃群落96个样方的13种灌木物种,采用2×2列联表,运用方差比率法(VR)、χ2统计量检验、联结系数(AC)和点相关系数(PCC)进行种间关联特征分析.结果表明:1)该群落内物种整体关联性表现为显著... 通过野外调查,选取长白山高山苔原带牛皮杜鹃群落96个样方的13种灌木物种,采用2×2列联表,运用方差比率法(VR)、χ2统计量检验、联结系数(AC)和点相关系数(PCC)进行种间关联特征分析.结果表明:1)该群落内物种整体关联性表现为显著的负关联;2)在全部的78个种对中,31个种对表现为正关联,47个种对表现为负关联.正关联达到显著、极显著水平(P<0.05)的种对为15对,负关联达到显著、极显著水平(P<0.05)的种对为8对;3)牛皮杜鹃-笃斯越橘、牛皮杜鹃-兴安杜鹃、牛皮杜鹃-毛毡杜鹃、牛皮杜鹃-宽叶仙女木、牛皮杜鹃-圆叶柳呈现负关联,牛皮杜鹃与其他灌木呈现正关联.牛皮杜鹃具有较大的生态适应范围,与大多数灌木能够共存,与极少几种灌木相互排斥;4)牛皮杜鹃群落种间关联的研究反映了由物种生态特征所形成的有机联系,其研究结果对牛皮杜鹃群落的保护与利用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白山 高山苔原 牛皮杜鹃 灌木 种间联结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