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狼毒水浸液对山韭种子发芽及幼苗生长的化感作用 被引量:7
1
作者 刘冠志 刘利红 +3 位作者 郭娇 苏慧媛 兰庆 刘果厚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2391-2398,共8页
本文以狼毒(Stellera chamaejasme)为供体植物,探讨其根、茎叶水浸液对草原伴生种山韭(Allium senescens)种子发芽与幼苗生长的影响,为狼毒对牧草化感作用的研究提供新材料,并为揭示其对山韭的化感作用机制提供理论参考。结果表明:狼毒... 本文以狼毒(Stellera chamaejasme)为供体植物,探讨其根、茎叶水浸液对草原伴生种山韭(Allium senescens)种子发芽与幼苗生长的影响,为狼毒对牧草化感作用的研究提供新材料,并为揭示其对山韭的化感作用机制提供理论参考。结果表明:狼毒根、茎叶水浸液对山韭种子发芽具有抑制作用,且随浓度的增加逐渐增强,发芽率分别降低了43.94%和87.13%;狼毒根、茎叶水浸液对山韭种子胚根、胚芽及幼苗的生长具有“低促高抑”的化感作用,即低浓度(0.5,5和10mg·mL^(-1))促进,高浓度(20和50mg·mL^(-1))抑制;化感效应指数表明,狼毒茎叶水浸液对山韭种子发芽的化感抑制作用强于根水浸液;对山韭种子胚根、胚芽及幼苗生长的化感作用表明,低浓度根水浸液的化感促进作用强于茎叶水浸液,而高浓度茎叶水浸液的化感抑制作用强于根水浸液。研究说明了狼毒对山韭不同的生长阶段均存在一定的化感作用,且与其部位的化感效应存在规律性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感作用 种子发芽 幼苗生长 山韭 狼毒
下载PDF
百合科山韭小孢子发生及雄配子体发育 被引量:15
2
作者 刘晓瑞 陈祖铿 +2 位作者 苏立娟 赵云云 刘家熙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53-159,共7页
利用石蜡切片对葱属植物山韭(AlliumsenescensL.)的小孢子发生及雄配子体形成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山韭花药具4个药室,花药壁由表皮、药室内壁、中层和绒毡层4层细胞组成,属分泌型绒毡层。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的胞质分裂为连续型。成... 利用石蜡切片对葱属植物山韭(AlliumsenescensL.)的小孢子发生及雄配子体形成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山韭花药具4个药室,花药壁由表皮、药室内壁、中层和绒毡层4层细胞组成,属分泌型绒毡层。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的胞质分裂为连续型。成熟花粉为二胞型,偶见三胞型。在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和单核小孢子中出现许多异常行为,如染色体拖曳,落后染色体和后期桥,以及产生微核等,这可能是导致花粉败育的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韭 小孢子 花粉 减数分裂 异常行为
下载PDF
不同激素对山韭种子萌发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7
3
作者 李韦瑶 肖汇川 +4 位作者 张碧莹 李杰 苏滢淼 崔国文 秦立刚 《种子》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76-83,共8页
试验采用吲哚乙酸(Indole-3-acetic acid,IAA)、乙烯利(Ethrel,ETH)和萘乙酸(Naphthalene acetic acid,NAA)对山韭种子进行浸种处理,以蒸馏水为对照,测定各处理条件下的种子发芽指标和形态指标,进而选择可明显提升种子发芽指标的激素浓... 试验采用吲哚乙酸(Indole-3-acetic acid,IAA)、乙烯利(Ethrel,ETH)和萘乙酸(Naphthalene acetic acid,NAA)对山韭种子进行浸种处理,以蒸馏水为对照,测定各处理条件下的种子发芽指标和形态指标,进而选择可明显提升种子发芽指标的激素浓度,测定该处理下的种子生理指标。结果表明,与ck相比,100 mg/L IAA和50 mg/L ETH对山韭种子的萌发和形态有显著促进作用,而NAA处理抑制种子萌发和生长。100 mg/L IAA处理显著提高山韭种子可溶性蛋白含量和蛋白酶活性。50 mg/L ETH处理显著增加了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含量、脂肪酶活性、内源IAA和ETH含量。200 mg/L NAA处理对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含量、蛋白酶活性和内源ETH含量有显著提升。主成分分析和相关性分析表明,山韭种子萌发特性各指标之间均呈显著正相关,与内源IAA含量呈显著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韭 种子萌发 激素处理 生理生化
下载PDF
ABA和GA_(3)对山韭种子萌发、生理特性及内源激素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5
4
作者 胡国富 李韦瑶 +5 位作者 肖汇川 崔国文 宋雪 韦银珠 苏滢淼 秦立刚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2399-2406,共8页
本研究通过不同浓度的脱落酸(Abscisicacid,ABA)和赤霉素(Gibberellins,GA_(3))浸种,研究其对山韭(Allium senescens L.)种子萌发特征的影响及促进萌发的生理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00mg·L^(-1)ABA和100mg·L^(-1)GA_(3)处理显... 本研究通过不同浓度的脱落酸(Abscisicacid,ABA)和赤霉素(Gibberellins,GA_(3))浸种,研究其对山韭(Allium senescens L.)种子萌发特征的影响及促进萌发的生理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00mg·L^(-1)ABA和100mg·L^(-1)GA_(3)处理显著提高了山韭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胚芽长、胚根长和胚芽胚根的鲜重(P<0.05)。与施加蒸馏水处理相比,ABA和GA_(3)处理均显著提高了可溶性蛋白含量、脂肪酶和蛋白酶活性(P<0.05);100mg·L^(-1)GA_(3)处理显著提高了山韭胚芽乙烯(Ethrel,ETH)含量和ABA含量(P<0.05),100mg·L^(-1)ABA处理显著增加了山韭胚芽GA_(3)的含量而显著降低了ABA含量(P<0.05)。主成分分析和相关性分析表明:山韭种子发芽率、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与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含量以及酶活性之间显著正相关。100mg·L^(-1)ABA和100mg·L^(-1)GA_(3)对山韭种子的萌发及生长均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ABA处理通过提高山韭胚芽内源GA_(3)含量促进种子萌发,GA_(3)处理通过提高山韭胚芽内源ETH含量促进种子萌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韭 种子萌发 植物生长调节剂 主成分分析
下载PDF
内蒙古不同生态区野生山韭表型性状遗传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5
5
作者 李鸿雁 李俊 +4 位作者 黄帆 刘磊 李志勇 解永凤 郝林峰 《中国草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38-43,共6页
对内蒙古不同生态区收集的22份野生山韭的株高、株丛直径、叶长、叶宽、单株叶片数、花序高度、花序宽度、小花数目、花葶长度、花梗长度、种子长、种子宽、种子厚和种子千粒重等14个表型性状进行观测,采用方差分析、主成分分析、聚类... 对内蒙古不同生态区收集的22份野生山韭的株高、株丛直径、叶长、叶宽、单株叶片数、花序高度、花序宽度、小花数目、花葶长度、花梗长度、种子长、种子宽、种子厚和种子千粒重等14个表型性状进行观测,采用方差分析、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等方法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以期筛选出适合内蒙古地区推广应用的优良种质,为山韭育种提供依据。结果如下:1)山韭种质表型性状变异程度较高,变异系数范围为11.9%~41.8%,其中叶片宽变异系数最大,种子厚最小,14个表型性状材料间的差异除叶片宽和单株叶片数达到显著(P<0.05)水平,其余差异不显著;2)14个表型性状可归为5个主成分因子,累计贡献率达81.360%,可以反映14个表型性状的绝大部分相关信息,其中株高、种子长、种子宽、种子千粒重、叶片宽和单株叶片数等性状是造成表型性状差异的主要因素;3)14个表型性状间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的相关性。4)采用欧氏距离系统聚类法可将22份山韭材料分为4大类,地理类别和性状相似的种质大部分能够聚为一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韭 表型性状 聚类分析
下载PDF
韭黄发酵前后挥发性风味成分及游离氨基酸变化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国光梅 李立郎 +6 位作者 魏福晓 周美 王丽 李齐激 安正斌 杨小生 王瑜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31-137,共7页
为探究新鲜韭黄发酵前后风味成分及滋味特征的变化,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法(HS-SPME-GC-MS)和氨基酸分析仪对其挥发性风味成分和游离氨基酸进行测定,分析其风味和滋味特征,并通过滋味强度值(TAV)筛选特征呈味物质。结果表明... 为探究新鲜韭黄发酵前后风味成分及滋味特征的变化,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法(HS-SPME-GC-MS)和氨基酸分析仪对其挥发性风味成分和游离氨基酸进行测定,分析其风味和滋味特征,并通过滋味强度值(TAV)筛选特征呈味物质。结果表明,新鲜韭黄经发酵前后分别检出挥发性风味成分74种和76种,发酵前有机硫类40种、醛类16种、酯类7种、酸类1种、醇类3种和其他类7种,发酵后有机硫类17种、醛类11种、酯类32种、酸类5种、醇类4种和其他类7种。其中有机硫类化合物由40种减少至17种,酯类化合物由7种增加至32种,这是其风味成分变化的主要原因。韭黄发酵前检出游离氨基酸22种,其中包括8种必需氨基酸。发酵后检出游离氨基酸21种,其中包括7种必需氨基酸,发酵液中有4种苦味氨基酸TAV<1,表明通过发酵有效改善了韭黄滋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鲜韭黄 发酵 挥发性风味成分 游离氨基酸
下载PDF
山韭幼苗的抗旱性及其生理响应 被引量:3
7
作者 姜杰 马瑞鑫 +3 位作者 徐聪 刘扬 刘忠宽 刘桂霞 《草学》 2020年第6期30-39,共10页
探讨山韭(Allium senescens L.)幼苗的抗旱性,为山韭扩繁、栽培、利用提供材料和理论依据。在盆栽条件下,通过自然干燥和称重控水的方法对山韭幼苗进行干旱胁迫,于胁迫的第20d取样测定叶片组织相对含水量(RWC)、细胞质膜透性(EL)、丙二... 探讨山韭(Allium senescens L.)幼苗的抗旱性,为山韭扩繁、栽培、利用提供材料和理论依据。在盆栽条件下,通过自然干燥和称重控水的方法对山韭幼苗进行干旱胁迫,于胁迫的第20d取样测定叶片组织相对含水量(RWC)、细胞质膜透性(EL)、丙二醛(MDA)含量、脯氨酸(Pro)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可溶性蛋白质(Pro)含量、单位鲜重叶绿素含量(Chl)、株高和地上生物量等一系列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1)通过比较其他植物株高和地上生物量受干旱胁迫影响程度的大小,说明山韭具有较强的抗旱性,在重度干旱胁迫下,山韭的株高和地上生物量比对照降低了25.11%和44.62%。(2)山韭幼苗在一定程度(中度)的干旱胁迫范围可以通过增加叶绿素含量来增强其对干旱胁迫的适应能力,而脯氨酸在各干旱胁迫下对山韭幼苗均起着重要的保护作用,由超氧化物歧化酶清除体内多余的自由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韭 抗旱性 干旱胁迫 生理响应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