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5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论《诗经》中的“语音技巧”及其应用
1
作者
郑妞
《语言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64-73,共10页
“语音技巧”,指的是诗句中除句末韵脚字以外,以声母或韵部的交互或重叠为特征的一种语音现象。此文通过列举例证肯定了《诗经》中“语音技巧”的存在,总结了这种“语音技巧”出现的规律,认为“语音技巧”在上古声母研究中具有重要参考...
“语音技巧”,指的是诗句中除句末韵脚字以外,以声母或韵部的交互或重叠为特征的一种语音现象。此文通过列举例证肯定了《诗经》中“语音技巧”的存在,总结了这种“语音技巧”出现的规律,认为“语音技巧”在上古声母研究中具有重要参考价值。通过对比分析安大简《诗经》和《毛诗》的部分异文,发现《毛诗》在“语音技巧”上表现更为突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经
双声叠韵
语音技巧
上古声母
原文传递
杜诗双声叠韵的艺术
被引量:
1
2
作者
马德富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74-78,共5页
诗歌中的双声叠韵既是语言现象 ,又是艺术现象。杜甫最善于使用双声叠韵 ,其数量之多 ,结撰之精妙 ,是其他诗人不及的。文章分析杜诗双声叠韵构成的几种基型 ,指出双声叠韵的频繁使用显示了诗人驾驭语言的卓越能力 ,同时使其诗产生一种...
诗歌中的双声叠韵既是语言现象 ,又是艺术现象。杜甫最善于使用双声叠韵 ,其数量之多 ,结撰之精妙 ,是其他诗人不及的。文章分析杜诗双声叠韵构成的几种基型 ,指出双声叠韵的频繁使用显示了诗人驾驭语言的卓越能力 ,同时使其诗产生一种铿锵和谐、声情并茂的艺术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诗
双声叠韵
艺术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由音见义”——声训中的意义生成机制及其形上之维
3
作者
李志春
《思想与文化》
2022年第2期236-257,共22页
声训是古代常见的训诂方式,其“因声求义”的方法多被认为随心臆说,这遮蔽了声音的独特价值。研究发现,声训中同音或音近的声音重复现象,是中国人的一种语言表达和意义生成方式,它具有腐蚀所指,令能指自指的功能,由于这一功能的形式指引...
声训是古代常见的训诂方式,其“因声求义”的方法多被认为随心臆说,这遮蔽了声音的独特价值。研究发现,声训中同音或音近的声音重复现象,是中国人的一种语言表达和意义生成方式,它具有腐蚀所指,令能指自指的功能,由于这一功能的形式指引,从基础存在的形上之维看意义的生成得以可能,这示见着中国文化中“由音见义”的语言现象与思维方式。从先秦公孙龙的“无对”之“指”到清代王船山将“音声”通至体认天人合德、同体共流的高度,从念赋治病与物我无距的文化性官能到诗语言中的声韵重复现象,与此类声音语言同构的,是中国人独特的理解世界的精神旨趣与存在方式,它们不在主客分立的外部反思中定性事物,而在万象生成活动的世界中理解万象,见其所是及其如何是。由此,认为“因声求义”在同音字选择上是随心所欲的观点,其思维方式过于对象化,若从存在论的角度看其意义生成,将会发现这种选择行为不是肆意随机的,而是有生存的理解,作为声训训释之有效性的前提,合理且必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训
自指
双声叠韵
意义
存在论
原文传递
略谈《广韵》反切中的低频上字
4
作者
陈志向
赵敏
《皖西学院学报》
2008年第1期119-121,共3页
《广韵》中有一些反切上字出现的频率很低,这首先是因为《广韵》反切来源的复杂,而整理者对全书反切并没有作完全的整理。其次,也是因为常用的上字不能给本字作上字,不得不临时换用一个上字,而这样换用的上字可能并不常用。最后,除去偶...
《广韵》中有一些反切上字出现的频率很低,这首先是因为《广韵》反切来源的复杂,而整理者对全书反切并没有作完全的整理。其次,也是因为常用的上字不能给本字作上字,不得不临时换用一个上字,而这样换用的上字可能并不常用。最后,除去偶然因素,上字与被切字双声叠韵也是一个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韵》
反切上字
低频字
双声叠韵
谐声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荷塘月色》语言特色译文赏析
被引量:
5
5
作者
刘知洪
《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1期44-47,共4页
朱自清的《荷塘月色》语言朴素优美,遣词造句十分贴切准确,大量运用叠音词、双声叠韵词是文章一大突出特色。本文拟从翻译美学角度出发,对比分析两个译本中对这些词语的翻译处理,意图探讨优秀的译文如何实现对原文的审美再现。
关键词
叠音词
双声叠韵词
译文
美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诗经》中的“语音技巧”及其应用
1
作者
郑妞
机构
上海大学文学院
出处
《语言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64-73,共10页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东亚汉字文化圈《切韵》文献集成与研究”(19ZDA316)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日藏《玉篇》残卷与慧琳《一切经音义》征引文献比较研究”(22YJC740106)。
文摘
“语音技巧”,指的是诗句中除句末韵脚字以外,以声母或韵部的交互或重叠为特征的一种语音现象。此文通过列举例证肯定了《诗经》中“语音技巧”的存在,总结了这种“语音技巧”出现的规律,认为“语音技巧”在上古声母研究中具有重要参考价值。通过对比分析安大简《诗经》和《毛诗》的部分异文,发现《毛诗》在“语音技巧”上表现更为突出。
关键词
诗经
双声叠韵
语音技巧
上古声母
Keywords
Shijing(诗经)
alliteration
and
assonance
Phonetic
skill
Ancient
initials
分类号
H111 [语言文字—汉语]
原文传递
题名
杜诗双声叠韵的艺术
被引量:
1
2
作者
马德富
机构
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
出处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74-78,共5页
文摘
诗歌中的双声叠韵既是语言现象 ,又是艺术现象。杜甫最善于使用双声叠韵 ,其数量之多 ,结撰之精妙 ,是其他诗人不及的。文章分析杜诗双声叠韵构成的几种基型 ,指出双声叠韵的频繁使用显示了诗人驾驭语言的卓越能力 ,同时使其诗产生一种铿锵和谐、声情并茂的艺术效果。
关键词
杜诗
双声叠韵
艺术
Keywords
Du
Fu’s
poems
alliteration
and
assonance
art.
分类号
I222.7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由音见义”——声训中的意义生成机制及其形上之维
3
作者
李志春
机构
同济大学浙江学院
出处
《思想与文化》
2022年第2期236-257,共22页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语言哲学史(多卷本)”(项目编号:18ZDA019)
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中国语言哲学之‘兴思维’研究”(项目编号:21NDJC184YB)
文摘
声训是古代常见的训诂方式,其“因声求义”的方法多被认为随心臆说,这遮蔽了声音的独特价值。研究发现,声训中同音或音近的声音重复现象,是中国人的一种语言表达和意义生成方式,它具有腐蚀所指,令能指自指的功能,由于这一功能的形式指引,从基础存在的形上之维看意义的生成得以可能,这示见着中国文化中“由音见义”的语言现象与思维方式。从先秦公孙龙的“无对”之“指”到清代王船山将“音声”通至体认天人合德、同体共流的高度,从念赋治病与物我无距的文化性官能到诗语言中的声韵重复现象,与此类声音语言同构的,是中国人独特的理解世界的精神旨趣与存在方式,它们不在主客分立的外部反思中定性事物,而在万象生成活动的世界中理解万象,见其所是及其如何是。由此,认为“因声求义”在同音字选择上是随心所欲的观点,其思维方式过于对象化,若从存在论的角度看其意义生成,将会发现这种选择行为不是肆意随机的,而是有生存的理解,作为声训训释之有效性的前提,合理且必要。
关键词
声训
自指
双声叠韵
意义
存在论
Keywords
phonetic
exegetics
self
reference
alliteration
and
assonance
meaning
ontology
分类号
H131 [语言文字—汉语]
原文传递
题名
略谈《广韵》反切中的低频上字
4
作者
陈志向
赵敏
机构
南京大学文学院
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
出处
《皖西学院学报》
2008年第1期119-121,共3页
文摘
《广韵》中有一些反切上字出现的频率很低,这首先是因为《广韵》反切来源的复杂,而整理者对全书反切并没有作完全的整理。其次,也是因为常用的上字不能给本字作上字,不得不临时换用一个上字,而这样换用的上字可能并不常用。最后,除去偶然因素,上字与被切字双声叠韵也是一个重要原因。
关键词
《广韵》
反切上字
低频字
双声叠韵
谐声
Keywords
Guang
Yun
Fanqie
top
words
the
words
of
low
appearance
frequency
alliteration
and
assonance
分类号
H113.3 [语言文字—汉语]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荷塘月色》语言特色译文赏析
被引量:
5
5
作者
刘知洪
机构
四川教育学院
出处
《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1期44-47,共4页
文摘
朱自清的《荷塘月色》语言朴素优美,遣词造句十分贴切准确,大量运用叠音词、双声叠韵词是文章一大突出特色。本文拟从翻译美学角度出发,对比分析两个译本中对这些词语的翻译处理,意图探讨优秀的译文如何实现对原文的审美再现。
关键词
叠音词
双声叠韵词
译文
美学
Keywords
Reduplications
alliteration
s
and
assonance
s
Translation
Text
Aesthetics
分类号
I207.6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论《诗经》中的“语音技巧”及其应用
郑妞
《语言研究》
北大核心
2023
0
原文传递
2
杜诗双声叠韵的艺术
马德富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4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由音见义”——声训中的意义生成机制及其形上之维
李志春
《思想与文化》
2022
0
原文传递
4
略谈《广韵》反切中的低频上字
陈志向
赵敏
《皖西学院学报》
2008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荷塘月色》语言特色译文赏析
刘知洪
《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
5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