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诗经》中的“语音技巧”及其应用
1
作者 郑妞 《语言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64-73,共10页
“语音技巧”,指的是诗句中除句末韵脚字以外,以声母或韵部的交互或重叠为特征的一种语音现象。此文通过列举例证肯定了《诗经》中“语音技巧”的存在,总结了这种“语音技巧”出现的规律,认为“语音技巧”在上古声母研究中具有重要参考... “语音技巧”,指的是诗句中除句末韵脚字以外,以声母或韵部的交互或重叠为特征的一种语音现象。此文通过列举例证肯定了《诗经》中“语音技巧”的存在,总结了这种“语音技巧”出现的规律,认为“语音技巧”在上古声母研究中具有重要参考价值。通过对比分析安大简《诗经》和《毛诗》的部分异文,发现《毛诗》在“语音技巧”上表现更为突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经 双声叠韵 语音技巧 上古声母
原文传递
杜诗双声叠韵的艺术 被引量:1
2
作者 马德富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74-78,共5页
诗歌中的双声叠韵既是语言现象 ,又是艺术现象。杜甫最善于使用双声叠韵 ,其数量之多 ,结撰之精妙 ,是其他诗人不及的。文章分析杜诗双声叠韵构成的几种基型 ,指出双声叠韵的频繁使用显示了诗人驾驭语言的卓越能力 ,同时使其诗产生一种... 诗歌中的双声叠韵既是语言现象 ,又是艺术现象。杜甫最善于使用双声叠韵 ,其数量之多 ,结撰之精妙 ,是其他诗人不及的。文章分析杜诗双声叠韵构成的几种基型 ,指出双声叠韵的频繁使用显示了诗人驾驭语言的卓越能力 ,同时使其诗产生一种铿锵和谐、声情并茂的艺术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诗 双声叠韵 艺术
下载PDF
“由音见义”——声训中的意义生成机制及其形上之维
3
作者 李志春 《思想与文化》 2022年第2期236-257,共22页
声训是古代常见的训诂方式,其“因声求义”的方法多被认为随心臆说,这遮蔽了声音的独特价值。研究发现,声训中同音或音近的声音重复现象,是中国人的一种语言表达和意义生成方式,它具有腐蚀所指,令能指自指的功能,由于这一功能的形式指引... 声训是古代常见的训诂方式,其“因声求义”的方法多被认为随心臆说,这遮蔽了声音的独特价值。研究发现,声训中同音或音近的声音重复现象,是中国人的一种语言表达和意义生成方式,它具有腐蚀所指,令能指自指的功能,由于这一功能的形式指引,从基础存在的形上之维看意义的生成得以可能,这示见着中国文化中“由音见义”的语言现象与思维方式。从先秦公孙龙的“无对”之“指”到清代王船山将“音声”通至体认天人合德、同体共流的高度,从念赋治病与物我无距的文化性官能到诗语言中的声韵重复现象,与此类声音语言同构的,是中国人独特的理解世界的精神旨趣与存在方式,它们不在主客分立的外部反思中定性事物,而在万象生成活动的世界中理解万象,见其所是及其如何是。由此,认为“因声求义”在同音字选择上是随心所欲的观点,其思维方式过于对象化,若从存在论的角度看其意义生成,将会发现这种选择行为不是肆意随机的,而是有生存的理解,作为声训训释之有效性的前提,合理且必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训 自指 双声叠韵 意义 存在论
原文传递
略谈《广韵》反切中的低频上字
4
作者 陈志向 赵敏 《皖西学院学报》 2008年第1期119-121,共3页
《广韵》中有一些反切上字出现的频率很低,这首先是因为《广韵》反切来源的复杂,而整理者对全书反切并没有作完全的整理。其次,也是因为常用的上字不能给本字作上字,不得不临时换用一个上字,而这样换用的上字可能并不常用。最后,除去偶... 《广韵》中有一些反切上字出现的频率很低,这首先是因为《广韵》反切来源的复杂,而整理者对全书反切并没有作完全的整理。其次,也是因为常用的上字不能给本字作上字,不得不临时换用一个上字,而这样换用的上字可能并不常用。最后,除去偶然因素,上字与被切字双声叠韵也是一个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韵》 反切上字 低频字 双声叠韵 谐声
下载PDF
《荷塘月色》语言特色译文赏析 被引量:5
5
作者 刘知洪 《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1期44-47,共4页
朱自清的《荷塘月色》语言朴素优美,遣词造句十分贴切准确,大量运用叠音词、双声叠韵词是文章一大突出特色。本文拟从翻译美学角度出发,对比分析两个译本中对这些词语的翻译处理,意图探讨优秀的译文如何实现对原文的审美再现。
关键词 叠音词 双声叠韵词 译文 美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