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3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扬子鳄消化道内分泌细胞的免疫组织化学研究 被引量:61
1
作者 吴孝兵 张盛周 +5 位作者 陈壁辉 邓泽沛 周占祥 王朝林 聂继山 谢万树 《动物学报》 SCIE CAS CSCD 1999年第2期155-161,共7页
应用7种特异性胃肠激素抗血清对扬子鳄(Alligatorsinensis)消化道内分泌细胞进行了免疫组织化学定位。5-羟色胺细胞在消化道各段都有分布,以十二指肠密度最高,食道、直畅其次。生长抑素细胞在胃幽门部非常密集,胃体中等,胃贲门部... 应用7种特异性胃肠激素抗血清对扬子鳄(Alligatorsinensis)消化道内分泌细胞进行了免疫组织化学定位。5-羟色胺细胞在消化道各段都有分布,以十二指肠密度最高,食道、直畅其次。生长抑素细胞在胃幽门部非常密集,胃体中等,胃贲门部较少,十二指肠偶见。胃泌素细胞主要分布于十二指肠前段,空肠、回肠和直肠偶见。许多血管活性肠肽细胞分布于胃贲门部,胃体和胃幽门部少数。胰高血糖素、胰多肽和P-物质在消化道各段均未检出阳性细胞。结合扬子鳄的食性,对内分泌细胞的分布型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扬子鳄 消化道 内分泌细胞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扬子鳄鞣制皮革和鳞片的DNA提取方法 被引量:33
2
作者 史燕 吴孝兵 +1 位作者 晏鹏 赵哲 《动物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297-301,共5页
运用一种改进的提取方法 ,作者从鞣制皮革中成功地提取了总DNA ,同时还对尾尖皮、鳞片、盐腌生皮等皮质进行了DNA提取 ;用 12SrRNA基因扩增的通用引物、扬子鳄鉴别引物、微卫星引物及RAPD引物进行PCR扩增 ,并对部分扩增结果进行测序 ,... 运用一种改进的提取方法 ,作者从鞣制皮革中成功地提取了总DNA ,同时还对尾尖皮、鳞片、盐腌生皮等皮质进行了DNA提取 ;用 12SrRNA基因扩增的通用引物、扬子鳄鉴别引物、微卫星引物及RAPD引物进行PCR扩增 ,并对部分扩增结果进行测序 ,以检验提取效果。结果证明 ,几种皮质标本都可提取出DNA ,其中尾尖皮和鳞片的提取效果较好 ,用四种引物都可扩增出明显亮带 ;盐腌生皮和鞣制皮提取结果也很好 ,并且用12SrRNA通用引物、扬子鳄鉴别引物扩增的亮带较明显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扬子鳄 皮革 鳞片 DNA 提取 PCR
下载PDF
野生扬子鳄种群动态变化及致危因素 被引量:17
3
作者 丁由中 王小明 《生物多样性》 CAS CSCD 2004年第3期324-332,共9页
1998-2003年,采用问卷调查、走访居民、夜间灯光照射计数等方法,对可能有野生扬子鳄(Alligator sinensis)分布的安徽省、浙江省和江苏省的45个地点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目前野生扬子鳄呈点状分布在至少23个地点,个体总数约120条,主要... 1998-2003年,采用问卷调查、走访居民、夜间灯光照射计数等方法,对可能有野生扬子鳄(Alligator sinensis)分布的安徽省、浙江省和江苏省的45个地点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目前野生扬子鳄呈点状分布在至少23个地点,个体总数约120条,主要集中分布在安徽扬子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通过连续调查和对比分析表明:自20世纪50年代扬子鳄数量急剧下降(从5000-6000条下降为120条),但1998年至今其数量保持相对稳定(120条),种群的致危因素主要是栖息地破坏、人为捕杀、环境污染、自然灾害、繁殖力低等。在不同时期导致数量下降的因素不同:1950-1990年间,主要是由于栖息地丧失、人为捕杀等;目前的主要致危因素是缺乏适宜的自然栖息地,环境污染和遗传多样性丧失是潜在的致危因素。旱灾对野生扬子鳄生存的影响并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生扬子鳄 种群动态 保护 栖息地
下载PDF
扬子鳄饲养种群线粒体DNA控制区的序列多态性 被引量:15
4
作者 王义权 朱伟铨 王朝林 《Acta Genetica Sinica》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425-430,共6页
扬子鳄 (Alligatorsinensis)是中国特有的珍稀爬行动物 ,至 2 0 0 0年 ,野生扬子鳄的个体数已不足 15 0条 ,作为保护这一物种的措施之一 ,先后于 80年代初建起了 2个养殖场 ,现人工繁殖的扬子鳄总数已达 90 0 0余条。为揭示扬子鳄种群... 扬子鳄 (Alligatorsinensis)是中国特有的珍稀爬行动物 ,至 2 0 0 0年 ,野生扬子鳄的个体数已不足 15 0条 ,作为保护这一物种的措施之一 ,先后于 80年代初建起了 2个养殖场 ,现人工繁殖的扬子鳄总数已达 90 0 0余条。为揭示扬子鳄种群遗传多样性 ,从两个饲养种群中采集了 42个个体的样品 ,其中宣州样品 33个 (XZSP) ,长兴样品 9个(CXSP) ,用PCR方法扩增mtDNA控制区 ,扩增产物纯化后直接用ABI 310全自动遗传分析仪荧光标记测序 ,得到其中 39个个体的mtDNA控制区 5′端 46 2bp的序列。经比对发现 ,39个个体间的 5′端mtDNA控制区没有任何变异位点 ,共享一种单元型 ,提示扬子鳄饲养种群的遗传多样性非常贫乏 ,造成这一结果的主要原因是近 5 0年来 ,扬子鳄种群衰退和数量迅速减少导致的遗传多样性丢失 ,其次是人工繁殖的群体同时受到始创者数量较少产生的瓶颈效应影响。针对扬子鳄遗传多样性的现状 ,作者最后就这一濒危动物遗传多样性的保护对策提出 3点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扬子鳄 DNA序列 线粒体DNA控制区 遗传多样性
下载PDF
安徽省宣州扬子鳄饲养种群繁殖现状分析 被引量:12
5
作者 吴孝兵 王义权 +3 位作者 周开亚 聂继山 王朝林 谢万树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CAS CSCD 1999年第6期585-588,共4页
对1993 ~1998 年安徽省扬子鳄繁殖研究中心内的亲代与子代鳄的繁殖情况进行了统计研究,结果表明:扬子鳄亲代卵的平均受精率为(75.66±2.29) % ,子一代为(69 .24 ±5 .12) % ,经t 检验,... 对1993 ~1998 年安徽省扬子鳄繁殖研究中心内的亲代与子代鳄的繁殖情况进行了统计研究,结果表明:扬子鳄亲代卵的平均受精率为(75.66±2.29) % ,子一代为(69 .24 ±5 .12) % ,经t 检验,两者差异显著;亲代产卵孵化幼鳄的平均畸形率为(0.30 ±0.20) % ,而子一代产卵幼鳄平均畸形率为(1 .85±0.95) % ,经t 检验,两者差异显著.但受精卵幼鳄孵化率在两代间差异不显著.通过饲养种群的家系和有效群体大小分析,作者认为造成子代鳄的繁殖率下降和畸形率上升的原因与近亲繁殖有关.对扬子鳄的遗传保护研究提出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扬子鳄 饲养种群 繁殖率 现状 遗传保护
下载PDF
野生扬子鳄生境特征分析 被引量:11
6
作者 吴陆生 吴孝兵 +1 位作者 江红星 王朝林 《生物多样性》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56-161,共6页
作者分别于 2002和 2003年抽样调查了安徽省扬子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有或曾经有野生扬子鳄 (Alligatorsinensis)分布的 22个样地,选择了与野生扬子鳄生存有关的 8类生态因子,即水域中岛屿情况、水域水面的稳定度、水体pH值、螺类丰富度... 作者分别于 2002和 2003年抽样调查了安徽省扬子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有或曾经有野生扬子鳄 (Alligatorsinensis)分布的 22个样地,选择了与野生扬子鳄生存有关的 8类生态因子,即水域中岛屿情况、水域水面的稳定度、水体pH值、螺类丰富度、岸线植被盖度、岸线土壤质地、苦竹密度和植被类型,运用资源选择函数结合主成分分析方法研究了野生扬子鳄对生境的选择。结果表明岸线植被盖度对野生扬子鳄的生境选择影响最大,其次是水体pH值,再次是螺类丰富度、苦竹密度、水域水面的稳定度和土壤质地;而水域中岛屿情况与植被类型对野生扬子鳄生境选择的影响则较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生扬子鳄 特征分析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主成分分析方法 水体PH值 资源选择函数 植被盖度 土壤质地 植被类型 生境选择 2003年 抽样调查 生态因子 稳定度 丰富度 水域 安徽省 岛屿 水面 螺类 密度 苦竹
下载PDF
扬子鳄胃的组织化学及超微结构研究 被引量:12
7
作者 吴孝兵 张盛周 +2 位作者 陈壁辉 王朝林 谢万树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289-293,共5页
关键词 扬子鳄 组织化学 超微结构
下载PDF
扬子鳄SRAP-PCR反应体系的优化及引物筛选 被引量:11
8
作者 田明礼 吴孝兵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8年第2期163-167,共5页
以扬子鳄总DNA为材料,对影响SRAP-PCR的Mg2+、dNTPs、TaqDNA聚合酶、引物浓度等因素进行了优化,分析了TaqDNA聚合酶、样本浓度、Mg2+浓度、dNTPs浓度以及引物浓度对SRAP-PCR扩增结果的影响.筛选出扩增条带清晰、多态性丰富的SRAP引物l3... 以扬子鳄总DNA为材料,对影响SRAP-PCR的Mg2+、dNTPs、TaqDNA聚合酶、引物浓度等因素进行了优化,分析了TaqDNA聚合酶、样本浓度、Mg2+浓度、dNTPs浓度以及引物浓度对SRAP-PCR扩增结果的影响.筛选出扩增条带清晰、多态性丰富的SRAP引物l3对,建立了稳定的、可重复的扬子鳄SRAP-PCR最佳反应体系及PCR扩增参数.研究结果表明:在30μlSRAP-PCR反应体系中,样本最适宜为1μl(30ng/μl),Mg2+的最适为2μl(2.5mmol/L),dNTPs最适为2μl(2.5mmol/L),单引物的最适均为1μl(10pmol/μl);聚合酶在30μl反应体系中宜加入1U.SRAP-PCR引物筛选及其反应体系的建立,为今后利用SRAP标记技术开展扬子鳄种群的分子生物学研究提供了一个标准化程序和强有力的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扬子鳄 SRAP标记 引物 反应体系
下载PDF
扬子鳄MHCⅡ类B基因第二外元的克隆及序列分析 被引量:7
9
作者 史燕 吴孝兵 +1 位作者 晏鹏 陈壁辉 《Zoological Research》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415-421,共7页
3头扬子鳄血样取自宣城安徽省扬子鳄繁殖研究中心。利用一对简并引物对MHCⅡ类B基因第二外元的部分片段进行扩增 ;通过克隆、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测序 ,并将测得序列与下载的 8个物种MHC序列比对 ,确定序列差异和变异位点 ;利用MEGA软... 3头扬子鳄血样取自宣城安徽省扬子鳄繁殖研究中心。利用一对简并引物对MHCⅡ类B基因第二外元的部分片段进行扩增 ;通过克隆、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测序 ,并将测得序列与下载的 8个物种MHC序列比对 ,确定序列差异和变异位点 ;利用MEGA软件构建NJ树 ,PAUP4 0构建MP树。结果得到 10种不同的序列 ,片段长 16 6bp。核苷酸序列中有 38个变异位点 ,氨基酸序列中有 2 3个变异位点 ;推定的抗原结合位点非同义替换 (dN)明显高于同义替换 (dS)。 10种序列的NJ树和MP树极为相似 ,均为A、B两个分支 ,两个分支明显的特异性位点核苷酸序列中有 9个 ,氨基酸序列中有 7个。表明扬子鳄MHCⅡ类B基因第二外元有较高的多态性 ,有利于扬子鳄饲养种群的遗传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HCⅡ 异位 B基因 MP 克隆 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 抗原 扬子鳄 氨基酸序列 简并引物
下载PDF
温度对扬子鳄卵发育及仔鳄组成的影响 被引量:11
10
作者 汪仁平 周永康 《四川动物》 CSCD 2000年第3期167-170,共4页
:在巢材湿度保持相同下 ,采用 2 9℃、31℃和 33℃ 3种温度对扬子鳄 (Alligatorsinensis)卵进行孵化。孵化时间随孵化温度升高而显著缩短 ,2 9℃、31℃和 33℃下的平均孵化时间为 6 4 6天、5 5 4天和 5 0 1天 ,孵化的积温没有恒定值... :在巢材湿度保持相同下 ,采用 2 9℃、31℃和 33℃ 3种温度对扬子鳄 (Alligatorsinensis)卵进行孵化。孵化时间随孵化温度升高而显著缩短 ,2 9℃、31℃和 33℃下的平均孵化时间为 6 4 6天、5 5 4天和 5 0 1天 ,孵化的积温没有恒定值。初生仔鳄重与起始卵重呈直线回归 ,初生仔鳄重不受孵化温度明显影响。孵化温度对初生仔鳄剩余卵黄量或去卵黄鳄体有显著影响 :随着孵化温度的升高 ,剩余卵黄量呈现增加 ,而去卵黄鳄体重相对减少 ,它们的变化量与温度增减量呈相同比例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扬子鳄 温度 卵发育 仔鳄组成
下载PDF
使用SSR和mtVNTR分子标记识别扬子鳄个体 被引量:5
11
作者 黄磊 王义权 《动物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501-506,共6页
扬子鳄是中国特有的濒危物种,为有效避免种群衰退,最大限度地保持该物种现有的遗传多样性,有必要对种群的个体进行个体识别研究,以便重建遗传谱系,指导现有繁育工作。应用SSR(Simplesequencere-peats)与mtVNTR(Variablenumbertandemrepe... 扬子鳄是中国特有的濒危物种,为有效避免种群衰退,最大限度地保持该物种现有的遗传多样性,有必要对种群的个体进行个体识别研究,以便重建遗传谱系,指导现有繁育工作。应用SSR(Simplesequencere-peats)与mtVNTR(VariablenumbertandemrepeatsonmitochondrialDNA)两种分子标记对扬子鳄39个个体进行了个体识别分析,结果显示:8个SSR座位的累计个体识别率与累计父权排除率分别达0·9968、0·7697,mtVNTR的个体识别率为0·9146,联合SSR与mtVNTR两种分子标记的累计个体识别率理论值达0·9997,并在实际分析中将39个扬子鳄个体完全区分开,其区分能力较RAPD(RandomamplifiedpolymorphicDNA)、AFLP(Amplifiedfragmentlengthpolymorphism)及mtDNA控制区5′端序列分析等分子标记要高。此外,SSR和mtVN-TR还可对某些低频等位基因及其携带个体做有效的筛查,这对今后进行大量扬子鳄个体的分子标记识别和群体的遗传谱系建立等工作将具有一定实际意义[动物学报51(3):501-506,2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标记识别 扬子鳄 SSR MTDNA控制区 分子标记 遗传谱系 遗传多样性 识别率 濒危物种 种群衰退 个体识别 识别分析 序列分析 等位基因 实际意义 累计 理论值 动物
下载PDF
扬子鳄胚胎胃的组织发生 被引量:8
12
作者 华田苗 陈壁辉 王朝林 《解剖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221-224,共4页
以24例扬子鳄(Alligatorsinensis)胚胎为材料观察胃壁及胃腺发生过程。孵化第10d,胃与食管出现形态差异。第12~16d胃上皮细胞加快分裂增殖,细胞层次明显增多。胃上皮分化以贲门区及胃底部较早,胃体及... 以24例扬子鳄(Alligatorsinensis)胚胎为材料观察胃壁及胃腺发生过程。孵化第10d,胃与食管出现形态差异。第12~16d胃上皮细胞加快分裂增殖,细胞层次明显增多。胃上皮分化以贲门区及胃底部较早,胃体及幽门区较迟。中胚层间充质在第12~18d逐渐向胃上皮周围聚集并在第24~40d先后形成环肌层、斜肌及纵肌层。第46d固有膜、粘膜肌及粘膜下层明显。胃底腺、幽门腺及贲门腺于第40d出现腺芽,第46d分别形成分支管状腺及单管腺。第52d腺腔内均有分泌物出现。本文讨论了扬子鳄胃组织发生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发生 扬子鳄 胚胎
下载PDF
野生条件下扬子鳄的吼叫规律 被引量:7
13
作者 吴建盛 王小明 《Zoological Research》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281-286,共6页
20 0 3年在安徽扬子鳄自然保护区对扬子鳄的吼叫规律进行了为期一年的专题研究。在监测中 ,记录了吼叫日期、吼叫时间、吼叫数和天气情况。扬子鳄在每年的 3月开始吼叫 ,11月停止吼叫 ;扬子鳄的吼叫数在不同的月份差异极显著 (χ2 检验 ... 20 0 3年在安徽扬子鳄自然保护区对扬子鳄的吼叫规律进行了为期一年的专题研究。在监测中 ,记录了吼叫日期、吼叫时间、吼叫数和天气情况。扬子鳄在每年的 3月开始吼叫 ,11月停止吼叫 ;扬子鳄的吼叫数在不同的月份差异极显著 (χ2 检验 :χ2 =4 4 8 2 9,df=8,P <0 0 1) ,其中 6月扬子鳄吼叫最为频繁 ,其吼叫数占全年的 2 6 0 % ;繁殖期间 (6— 9月 )扬子鳄吼叫数明显高于非繁殖期 (Mann WhitneyU检验 :U =2 0 ,P <0 0 5 ) ;在每天的不同时间扬子鳄的吼叫数呈极显著差异 (χ2 =2 33 18,df =17,P <0 0 1) ,存在明显的吼叫高峰 ,白天吼叫多于晚上 (U =12 5 ,P <0 0 5 ) ;天气的变化对吼叫没有影响。分析表明 ,扬子鳄的吼叫与其繁殖行为关系紧密 ,吼叫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吸引异性 ,同时有保护领域的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生条件 安徽扬子鳄自然保护区 扬子鳄 吼叫规律 繁殖行为
下载PDF
扬子鳄资源数量、价值及开发利用现状 被引量:6
14
作者 吴孝兵 陈壁辉 《自然资源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183-186,共4页
对扬子鳄资源的经济、生态及科研价值进行合理的评价;根据扬子鳄野外及人工养殖的资源数量,论述了扬子鳄资源开发利用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 扬子鳄 资源数量 资源价值 开发利用 人工饲养
下载PDF
扬子鳄(Alligator sinensis)肾的超微结构 被引量:9
15
作者 潘鸿春 唐剑云 陈壁辉 《解剖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4期436-438,共3页
用透射电镜观察扬子鳄肾的超微结构。它的近曲小管和收集管上皮细胞无质膜内褶,远曲小管上皮细胞有较少的质膜内褶。扬子鳄肾小管的这些结构特征与它们在淡水生活有关。本文还就扬子鳄的栖息环境及其肾的超微结构与半咸水生活的美洲鳄... 用透射电镜观察扬子鳄肾的超微结构。它的近曲小管和收集管上皮细胞无质膜内褶,远曲小管上皮细胞有较少的质膜内褶。扬子鳄肾小管的这些结构特征与它们在淡水生活有关。本文还就扬子鳄的栖息环境及其肾的超微结构与半咸水生活的美洲鳄进行了比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微结构 质膜内褶 扬子鳄
下载PDF
扬子鳄胚胎发育分期 被引量:7
16
作者 华田苗 王朝林 陈壁辉 《Zoological Research》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63-271,共9页
本文基于 15 0例不同胎龄的扬子鳄胚胎 ,将扬子鳄胚胎发育过程分成 2 8个时期。早期胚胎主要以外部形态如体节、体曲程度、脑泡、感觉器官、附肢、鳃弓、颜面部突起、心脏、皮肤等作为分期标准 ;晚期胚胎主要以器官发育的组织学指标为... 本文基于 15 0例不同胎龄的扬子鳄胚胎 ,将扬子鳄胚胎发育过程分成 2 8个时期。早期胚胎主要以外部形态如体节、体曲程度、脑泡、感觉器官、附肢、鳃弓、颜面部突起、心脏、皮肤等作为分期标准 ;晚期胚胎主要以器官发育的组织学指标为分期依据。发现在前 2 0个时期中 ,每个时期的胎龄与密河鳄的很一致 ,后 8个时期的胎龄与密河鳄有差异。分析认为 ,鳄类晚期胚胎的分期依据应增加器官发育的组织学指标 ,以便使不同鳄类的胚胎发育有一致的分期标准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扬子鳄 胚胎发育 生物学 外部形态 组织学
下载PDF
扬子鳄肠上皮细胞的超微结构 被引量:5
17
作者 张盛周 吴孝兵 +2 位作者 陈壁辉 王朝林 谢万树 《动物学报》 SCIE CAS CSCD 1999年第4期466-468,共3页
关键词 超微结构 扬子鳄 肠上皮细胞 吸收细胞 杯状细胞
下载PDF
扬子鳄产蛋与天气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7
18
作者 聂继山 周应健 程雪生 《安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1997年第4期103-105,共3页
本文报道了扬子鳄的生殖能力与其在人工饲养下小生境气候之间的关系。5年的研究表明:扬子鳄的产蛋期通常在七月上中旬。这时期的最低平均温度为25.9°C,最高平均温度为28.6°C,降雨量为67.3~81.4mm。
关键词 扬子锷 产蛋 平均气温 降雨量 饲养
下载PDF
扬子鳄外周血细胞的超微结构 被引量:8
19
作者 李霖 李伟 +2 位作者 吴孝兵 杜开和 王义权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45-51,共7页
对扬子鳄血细胞亚显微结构进行透射电镜观察。结果表明 ;在外周血细胞中可区分出红细胞、嗜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单核细胞、淋巴细胞以及血栓细胞。电镜图像显示 :与其它爬行动物相比 ,各类血细胞体积较小并具有不... 对扬子鳄血细胞亚显微结构进行透射电镜观察。结果表明 ;在外周血细胞中可区分出红细胞、嗜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单核细胞、淋巴细胞以及血栓细胞。电镜图像显示 :与其它爬行动物相比 ,各类血细胞体积较小并具有不同程度的变形运动及吞噬能力。红细胞的特征是长梭形 ,其长短径之比值超过 3 .0。在外周血液中发现了多种未成熟型血细胞 ;进入外周血液中的红细胞普遍已分化到一定程度 ,但有的仍须在外周血液中完成其最后的发育 ;单核细胞在外周血液中经历了从幼单核细胞到成熟单核细胞的过程 ,并描述了从未成熟到成熟阶段细胞的超微结构的变化 ;嗜中性粒细胞在外周血液中经历了从早幼粒细胞、中幼粒细胞 ,晚幼粒细胞到成熟粒细胞的过程 ,描述了嗜中性粒细胞各个发育阶段细胞的超微结构及特征 ,并讨论了嗜天青粒细胞和嗜中性粒细胞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扬子鳄 外周血细胞 超微结构
下载PDF
扬子鳄雷氏普罗威登斯菌与毗邻颗粒链菌混合感染病例的分析 被引量:8
20
作者 李林俐 胡智博 +1 位作者 费荣梅 周永康 《中国兽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505-1510,共6页
为确定2015年3月初南京市汤山某扬子鳄生态园大量越冬末期扬子鳄发病甚至死亡的原因,并为扬子鳄健康养殖提供基础资料,本研究对发病与死亡的扬子鳄进行可疑病原菌的实验室检测,并通过药敏试验等对该病的控制与治疗提出建议。根据微生物... 为确定2015年3月初南京市汤山某扬子鳄生态园大量越冬末期扬子鳄发病甚至死亡的原因,并为扬子鳄健康养殖提供基础资料,本研究对发病与死亡的扬子鳄进行可疑病原菌的实验室检测,并通过药敏试验等对该病的控制与治疗提出建议。根据微生物学诊断、16S r RNA序列分析、动物试验等结果,可以判定造成此次扬子鳄发病及大量死亡的原因是由越冬期间抵抗力下降,并混合感染雷氏普罗威登斯菌(Providencia rettgeri)、毗邻颗粒链菌(Granulicatella adiacens)所导致的。本次在扬子鳄中发现此混合感染提示,雷氏普罗威登斯菌、毗邻颗粒链菌能在异常环境和免疫力低下的情况下感染扬子鳄,并造成重大损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氏普罗威登斯菌 毗邻颗粒链菌 扬子鳄 败血症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