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禾草种类与混播比例对苜蓿-禾草混播系统生产力及种间关系的影响 被引量:18
1
作者 张永亮 高凯 +2 位作者 于铁峰 张丽娟 程铭 《中国草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47-57,共11页
以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无芒雀麦(Bromus inermis)、紫花苜蓿-垂穗披碱草(Elymus nutans)和紫花苜蓿-虉草(Phalaris arundinacea)(分别用A1,A2,A3表示)按豆禾行数比1∶1,2∶2,1∶2和2∶1(分别用B1,B2,B3,B4表示)混播系统为研究对... 以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无芒雀麦(Bromus inermis)、紫花苜蓿-垂穗披碱草(Elymus nutans)和紫花苜蓿-虉草(Phalaris arundinacea)(分别用A1,A2,A3表示)按豆禾行数比1∶1,2∶2,1∶2和2∶1(分别用B1,B2,B3,B4表示)混播系统为研究对象,通过测定建植第1年至第3年混播牧草产量,研究禾草种类和混播比例对混播系统生产力(SP)、种群相对产量(RY)、相对产量总和(RYT)和种间竞争率(CR)的影响。结果表明,禾草种类和混播比例对混播系统生产力和种间关系有明显影响。第1年至第3年SP分别以A2,A1和A3组合最高。第1年A2组合禾草RY,CR和RYT显著高于A1和A3组合,且RYT>1。第2年A1,A2和A3组合的RYT及禾草与苜蓿的RY,CR均无显著差异,且RYT>1。第3年A1组合禾草RY和CR显著高于A2组合,其余组合间无显著差异;A3组合RYT(1.0)显著高于A1(0.92)和A2(0.91)组合。在不同混播比例处理中,B4处理三年内SP最高,其次为B1处理, B3处理最低。第1年不同混播比例间禾草RY和CR(B1的CR除外)差异不显著;第2年和第3年B2处理禾草RY(第2年B1的RY除外)和CR显著高于B1,B3和B4处理。综合考虑混播系统生产力及禾草种群稳定性,在科尔沁沙地紫花苜蓿与无芒雀麦或虉草2:2间行混播较适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苜蓿-禾草混播 系统生产力 相对产量 种间竞争率
下载PDF
科尔沁沙地苜蓿-禾草混播组合对播种当年牧草生产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0
2
作者 张永亮 骆秀梅 +1 位作者 吴明浩 潘东 《草业科学》 CAS CSCD 2018年第4期882-890,共9页
以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无芒雀麦(Bromus inermis)、垂穗披碱草(Elymus nutans)、虉草(Phalaris arundinacea)4种牧草按豆禾比1∶1、1∶2、2∶2和2∶1间行种植,分析其播种年混播组分株高与产量变化。结果表明,禾草种类对混播禾... 以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无芒雀麦(Bromus inermis)、垂穗披碱草(Elymus nutans)、虉草(Phalaris arundinacea)4种牧草按豆禾比1∶1、1∶2、2∶2和2∶1间行种植,分析其播种年混播组分株高与产量变化。结果表明,禾草种类对混播禾草产量影响显著(P<0.05),而对混播苜蓿产量影响不显著(P>0.05)。禾草种类对禾豆总产量影响不显著,而混播比例对混播组分产量及禾豆总产量影响显著(P<0.05)。单播苜蓿全年产量显著高于混播草地禾豆总产量(P<0.05)。在混播处理中,头茬禾豆总产量以1∶1混播最高,二茬和全年禾豆总产量以2∶1混播最高,1∶2混播各茬次及全年禾豆总产量显著低于其他混播组合(P<0.05)。豆禾比例对禾草生长及禾豆产量比有明显影响,1∶2和2∶2混播禾草生长良好,全年禾豆产量比为0.28~0.81;而1∶1和2∶1混播组合二茬禾草生长受到明显抑制,全年禾豆产量比为0.11~0.3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苜蓿-禾草混播 混播比例 禾草种类 间行种植 草产量 株高 科尔沁沙地
下载PDF
牧草根系碳氮磷生态化学计量特征对混播方式的响应 被引量:9
3
作者 张永亮 骆秀梅 +2 位作者 石立媛 潘东 吴明浩 《中国草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59-66,共8页
以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与无芒雀麦(Bromus inermis)、垂穗披碱草(Elymus nutans)、虉草(Phalaris arundinacea)和猫尾草(Phleum pratense)二组分间行(豆禾间行比:0∶1、1∶0、1∶1、2∶2、1∶2、2∶1)混播草地为研究对象,通过测... 以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与无芒雀麦(Bromus inermis)、垂穗披碱草(Elymus nutans)、虉草(Phalaris arundinacea)和猫尾草(Phleum pratense)二组分间行(豆禾间行比:0∶1、1∶0、1∶1、2∶2、1∶2、2∶1)混播草地为研究对象,通过测定播种当年混播组分根系C、N、P含量,计算C∶N、C∶P和N∶P比值,探讨禾草种类和混播比例对混播组分根系C、N、P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不同禾草种类根系C、N、P含量及C∶P和N∶P差异极显著(P<0.01)。虉草根系C、N、P含量显著高于无芒雀麦、披碱草(N除外)和猫尾草(P<0.05)。混播禾草种类对苜蓿根系C含量有显著(P<0.05)影响,而对N、P含量和C∶N、C∶P和N∶P影响不显著。混播比例对禾草根系C、N含量、C∶N、C∶P、N∶P以及苜蓿C含量、C∶N、C∶P影响极显著(P<0.01),而对禾草P含量和苜蓿N、P含量、N∶P没有显著影响。当禾草种类相同时,豆禾1∶2混播禾草和苜蓿根系C含量最高,2∶2混播次之,与其他混播比例间差异显著(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苜蓿-禾草混播 混播方式 根系 生态化学计量学
下载PDF
苜蓿-禾草混播方式对播种当年牧草抗氧化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2
4
作者 杨志超 张永亮 +1 位作者 石立媛 潘东 《草原与草坪》 CAS CSCD 2018年第6期27-33,共7页
采用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与无芒雀麦(Bromus inermis)、垂穗披碱草(Elymus nutans)、虉草(Phalaris arundinacea)和猫尾草(Phleum pratense)4种禾本科牧草按豆禾行数比1∶1、2∶2、1∶2和2∶1混播建植2组分混播草地,分析了禾草种... 采用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与无芒雀麦(Bromus inermis)、垂穗披碱草(Elymus nutans)、虉草(Phalaris arundinacea)和猫尾草(Phleum pratense)4种禾本科牧草按豆禾行数比1∶1、2∶2、1∶2和2∶1混播建植2组分混播草地,分析了禾草种类、混播比例及混播组合对播种当年禾草与苜蓿抗氧化酶活性和抗氧化剂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禾草种类和混播比例对混播苜蓿和禾草的抗氧化酶活性和抗氧化剂含量均有显著影响。混播虉草具有较高的SOD、POD活性和脯氨酸含量,而MDA含量较低,其中SOD活性比无芒雀麦和披碱草高29.94%和20.69%(P<0.01),POD活性比无芒雀麦和猫尾草高191.18%和274.68%(P<0.01),脯氨酸含量较无芒雀麦,披碱草和猫尾草高79.59%,28.78%和95.56%(P<0.01),MDA含量较无芒雀麦和披碱草低50.35%和51.53%(P<0.01)。苜蓿与禾草2∶2混播时,禾草和苜蓿的SOD和POD活性显著高于2∶1混播,其中禾草的SOD、POD活性提高12.84%(P<0.05)和44.06%(P<0.01);苜蓿的SOD、POD活性提高18.18%(P<0.01)和13.07%(P<0.05)。苜蓿与禾草2∶2混播禾草生长良好,受种间竞争胁迫伤害相对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苜蓿-禾草混播 混播比例 抗氧化酶活性 抗氧化剂含量 科尔沁沙地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