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42篇文章
< 1 2 2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急性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ALT水平与胆囊壁厚度相关性探讨 被引量:1
1
作者 吴娟 熊建光 程正位 《咸宁学院学报(医学版)》 2006年第6期490-491,共2页
目的探讨急性病毒肝炎患者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水平与胆囊壁厚度之间的关系。方法对98例急性病毒性肝炎患者治疗前后的ALT值及60例健康体检者的ALT值进行检测,同时进行腹部B超检查,测定其胆囊壁厚度。结果98例患者在ALT高峰期有76... 目的探讨急性病毒肝炎患者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水平与胆囊壁厚度之间的关系。方法对98例急性病毒性肝炎患者治疗前后的ALT值及60例健康体检者的ALT值进行检测,同时进行腹部B超检查,测定其胆囊壁厚度。结果98例患者在ALT高峰期有76.23%出现不同程度的胆囊壁增厚,经治疗后ALT值恢复正常时,仅有2.04%患者胆囊壁增厚。ALT高峰期患者胆囊壁厚度与ALT恢复后患者及健康检查者胆囊壁厚度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急性病毒性肝炎患者体内血清ALT水平与胆囊壁厚度呈正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B超检查 胆囊壁增厚
下载PDF
Pathological evolution of hepatitis C virus-“Healthy carriers”
2
作者 Rodolphe Sobesky Pascal Lebray +4 位作者 Bertrand Nalpas Anas Vallet-Pichard Hélène Fontaine Jean-Luc Lagneau Stanislas Pol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SCIE CAS CSCD 2008年第24期3861-3865,共5页
AIM: To determine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fibrosis progression in hepatitis C virus (HCV)-infected patients without significant initial pathological lesions. METHODS: Seventy six untreated HCV-infected patients wi... AIM: To determine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fibrosis progression in hepatitis C virus (HCV)-infected patients without significant initial pathological lesions. METHODS: Seventy six untreated HCV-infected patients with initially normal liver as defined by a Knodell score ≤ 3, with 2 liver biopsies and detectable HCVRNA were included. Markers of fibrosis progression were assessed. RESULTS: Median duration of infection and time between paired biopsies was 13 (95% CI: 1-28) and 4 (95% CI: 2-16) years respectively. Alaninetransaminase (ALT) activity was normal in 43.4% of cases. 50% demonstrated progression of the necroinflammation and 34% of fibrosis after a median time evolution of 4 years (95% CI: 2-16). The median difference in the necro-inflammation and fibrosis score between biopsies was low, 1.5 and 0.0 respectively. Univariate analysis showed there was no difference between fibrosis activity or evolution according to genotype or viral load. A higher fibrosis progression (P = 0.03) was observed in patients with body mass index (BMI) 〉 25. Fibrosis progression correlated with the time interval between biopsies (P = 0.01). A significant progression of activity (1.7 vs 0.4, P 〈 0.05) or fibrosis (0.9 vs 0.0, P 〈 0.01) was observed in patients with elevated ALT. There was a significant correlation between activity progression and fibrosis progression(P = 0.003). Multivariate analysis demonstrated that fibrosis progression was associated with elevated ALT, BMI 〉 25 and the time interval between 2 biopsies. CONCLUSION: There is no fibrosis progression in 66% of patients without significant initial histopathological lesion. Fibrosis progression is associated with elevated ALT and BMI 〉 2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epatitis C virus Liver fibrosis Liver biopsy alanine-transaminase Body mass index
下载PDF
AGXT2基因多态性与草酸钙肾结石复发的相关性分析
3
作者 陆鹏 周德琪 《临床泌尿外科杂志》 CAS 2020年第12期958-962,共5页
目的:分析丙氨酸乙醛酸转氨酶2(AGXT2)基因多态性与草酸钙肾结石复发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19年12月本院随访的草酸钙肾结石复发患者136例为研究对象(复发组),另匹配同期初发草酸钙肾结石患者140例为对照(初发组)。提取血液... 目的:分析丙氨酸乙醛酸转氨酶2(AGXT2)基因多态性与草酸钙肾结石复发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19年12月本院随访的草酸钙肾结石复发患者136例为研究对象(复发组),另匹配同期初发草酸钙肾结石患者140例为对照(初发组)。提取血液基因组DNA,采用DNA PCR测序技术检测AGXT2基因rs37369位点基因多态性,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AGXT2 rs37369位点多态性与草酸钙肾结石患者复发的关系。结果:复发组与初发组草酸钙肾结石患者性别、年龄、BMI、高血压、糖尿病比例、AG基因型频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初发组比较,复发组血清SCr、BUN水平、AGXT2基因rs37369位点A等位基因、AA基因型频率增加(P<0.05),GFR、AGXT2基因rs37369位点G等位基因、GG基因型频率显著降低(P<0.05)。与携带GG基因型患者比较,携带AA基因型患者SCr、BUN水平显著升高(P<0.05),GFP显著降低(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携带AA基因型是草酸钙肾结石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AGXT2基因rs37369位点多态性可能与草酸钙肾结石复发有一定相关性,携带AA基因型是其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酸钙肾结石 复发 丙氨酸乙醛酸转氨酶2基因 基因多态性
原文传递
1686例慢性乙型肝炎中HBeAg阴性与阳性患者临床和病毒学特点比较分析 被引量:82
4
作者 杨创国 于乐成 +5 位作者 陈金军 孙剑 郭亚兵 骆抗先 朱幼芙 侯金林 《中华内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648-651,共4页
目的通过大样本横断面回顾性调查,了解HBeAg(-)和HBeAg(+)两类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临床相关因素的异同。方法对1686例CHB患者的住院病历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HBeAg(-)和HBeAg(+)CHB患者ALT、HBV DNA定量、肝组织病理(炎症及纤维化)等... 目的通过大样本横断面回顾性调查,了解HBeAg(-)和HBeAg(+)两类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临床相关因素的异同。方法对1686例CHB患者的住院病历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HBeAg(-)和HBeAg(+)CHB患者ALT、HBV DNA定量、肝组织病理(炎症及纤维化)等指标的组内和组间差异。结果HBeAg(-)CHB628例,占37·3%;HBeAg(+)CHB1058例,占62·7%。HBeAg(+)组ALT、HBV DNA总体上均高于HBeAg(-)组。HBeAg(+)组肝组织炎症及纤维化程度总体上均轻于HBeAg(-)组。结论目前我国CHB病例以HBeAg(+)者占多数。无论HBeAg(-)或HBeAg(+)CHB,肝炎活动在病毒复制活跃时均重于病毒复制水平较低时。HBeAg(-)CHB肝组织学损害重于HBeAg(+)CHB。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 乙型 慢性 肝炎E抗原 乙型 DNA 组织学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慢性乙型肝炎 临床相关因素
原文传递
异甘草酸镁治疗ALT升高的慢性肝病的多中心、随机、双盲、多剂量、阳性药物平行对照临床研究 被引量:68
5
作者 茅益民 曾民德 +12 位作者 陈勇 陈成伟 傅青春 蔡雄 巫善明 陈亚岗 孙樱 李军 隋云华 赵伟 陆伦根 曹爱平 陈红专 《中华肝脏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847-851,共5页
目的通过与阳性药物复方甘草酸苷比较,观察异甘草酸镁注射液治疗ALT升高的慢性肝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多中心、随机、双盲、多剂量、阳性药物平行对照的试验设计,480例患者随机进入异甘草酸镁100mg/d剂量组(A组,180例)、15... 目的通过与阳性药物复方甘草酸苷比较,观察异甘草酸镁注射液治疗ALT升高的慢性肝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多中心、随机、双盲、多剂量、阳性药物平行对照的试验设计,480例患者随机进入异甘草酸镁100mg/d剂量组(A组,180例)、150mg/d剂量组(B组,180例)和阳性药复方甘草酸苷对照组(C组,120例)。试验A组:异甘草酸镁注射液100mg加入到10%葡萄糖注射液250ml中静脉滴注,1次/d;试验B组:异甘草酸镁注射液150mg加入到10%葡萄糖注射液250ml中静脉滴注,1次/d;对照组: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120mg加入到10%葡萄糖注射液250ml中静脉滴注,1次/d。疗程为4周,停药2周后随访。治疗前、治疗第2周、第4周和停药后2周观察症状、体征及ALT、AST变化情况;治疗前、治疗第4周观察其他肝功能指标。采用t检验分析计量资料,Fisher确切概率法分析计数资料,Wilcoxon秩和检验分析等级资料。组内疗效指标比较采用非参数的符号秩和检验方法,组间疗效指标比较采用中心效应的方差分析法或CMH方法。结果412例患者按方案完成研究,其中A组152例,B组160例,C组100例。治疗2周和4周后,三组患者ALT、AST水平均明显下降(P值均〈0.05);治疗2周时的ALT下降幅度,B组明显大于C组(P〈0.01),治疗4周时ALT下降幅度三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A、B、C组ALT改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2.59%、91.76%、88.2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周后,A、B、C组的临床总有效率和总体疗效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0.41%、89.86%、86.46%和72.22%、73.53%、68.47%,三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停药后,三组患者均无明显反跳。三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异甘草酸镁注射液可以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治疗 肝病 慢性 异甘草酸镁注射液
原文传递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持续正常的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的肝脏组织学改变 被引量:45
6
作者 桂红莲 谢青 +7 位作者 王晖 蔡伟 林之莓 姜山 许蓓 周霞秋 郭清 俞红 《中华肝脏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881-885,共5页
目的探讨ALT水平持续正常的慢性HBV感染者的肝脏组织学的炎症分级和纤维化分期,并分析肝脏组织学改变的相关因素。方法选择2003年10月2007年2月瑞金医院感染科住院经肝活组织检查的139例ALT水平持续正常的慢性HBV感染者。ALT水平持续... 目的探讨ALT水平持续正常的慢性HBV感染者的肝脏组织学的炎症分级和纤维化分期,并分析肝脏组织学改变的相关因素。方法选择2003年10月2007年2月瑞金医院感染科住院经肝活组织检查的139例ALT水平持续正常的慢性HBV感染者。ALT水平持续正常定义为肝活组织检查前至少1年内连续随访3次以上,每次间隔2个月以上,血清ALT均在正常范围、且可检测到HBV的慢性HBV感染者(A组)与同期行肝活组织检查的135例未曾抗病毒治疗过的ALT异常的HBV感染者(B组)进行肝脏组织学特征比较。结果A组中66例(47.5%)患者肝组织正常,但仍有33例(23.7%)肝脏显著组织学改变,有13例(9.4%)患者已发展到肝硬化阶段。与(0~0.75)×正常值上限(ULN)ALT亚组相比,(0.76~1.00)×ULN ALT亚组存在更高比例的肝脏显著组织学改变(43.5%对比19.8%,x^2=5.930,P〈0.05);与年龄〈40岁者相比,年龄〉40岁的A组患者发生肝脏显著组织学改变者的比例明显增高;无论病毒载量或e抗原状态都不能预测其肝脏显著组织学改变程度。结论无论病毒载量高低、e抗原状态如何,23.7%的持续ALT正常的慢性HBV感染者存在着显著肝脏组织学改变。对可检测到病毒载量的持续ALT正常的慢性HBV感染患者应考虑进行肝脏活检,特别是年龄〉40岁且ALT在(0.76~1.00)×ULN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 乙型 慢性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组织学 比较
原文传递
Effect of hepatocyte apoptosis induced by TNF-α on acute severe hepatitis in mouse models 被引量:30
7
作者 Guo Qing Zang Xia Qiu Zhou Hong Yu Qing Xie Guo Ming Zhao Bin Wang Qing Guo Yue Qin Xiang Dan Liao Department of Infectious Diseases,Rujin Hospital,Shanghai Second Medical University,Shanghai 200025,China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SCIE CAS CSCD 2000年第5期688-692,共5页
AIM To study the effect of hepatocyteapoptosis and necrosis induced by TNF-α on thepathogenesis of acute severe hepatitis(ASH).METHODS The model of ASH was prepared inD-galactosamine(GAIN)sensitized BALB/c miceby inj... AIM To study the effect of hepatocyteapoptosis and necrosis induced by TNF-α on thepathogenesis of acute severe hepatitis(ASH).METHODS The model of ASH was prepared inD-galactosamine(GAIN)sensitized BALB/c miceby injection of either endotoxin(ET)or tumornecrosis factor-α(TNF-α).Morphologicalchanges of apoptotic hepatocytes were studiedby both light and electron microscope and in siteend labeling method(ISEL).Molecular biologicalchanges of DNA ladder were observed byelectrophoresis of extract from liver tissues.Biochemical changes were measured by alanineaminotransferase(ALT),asparticaminotransferase(AST)and TNF-α.The relationbetween apoptosis and necrosis was evaluatedsimultaneously.RESULTS The sequence of hepatocyteapoptosis,necrosis,and final death from ASHwas observed both in GAIN/ET and GAIN/TNF-agroup.Apoptosis was prominent at 3.5 h and 5 hafter injection of inducer,while necrosis becamedominant at 9 h after challenge.The appearanceof apoptosis was earlier in GAIN/TNF-α groupthan that in GAIN/ ET group.Pretreatment ofmice with antiTNF IgG1 may completely preventthe liver injury induced by GalN/ET.CONCLUSION TNF-α can cause liver damageby inducing hepatic apoptosis and necrosis inmice with endotoxemi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umor NECROSIS factor HEPATITIS apoptosis alanine transaminase ASPARTATE transaminase ENDOTOXINS mice
下载PDF
血清高尔基体蛋白73在辅助诊断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度以上肝损伤中的应用 被引量:30
8
作者 姚明解 王雷婕 +8 位作者 关贵文 席婧媛 刘树红 文夏杰 邹军 陈香梅 贾继东 赵景民 鲁凤民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755-759,共5页
目的评价血清标志物高尔基体蛋白73(GP73)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组织炎症活动度与纤维化程度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13年12月-2017年5月就诊于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〇二医院行肝穿刺检查的678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血清,并随机分为2... 目的评价血清标志物高尔基体蛋白73(GP73)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组织炎症活动度与纤维化程度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13年12月-2017年5月就诊于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〇二医院行肝穿刺检查的678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血清,并随机分为2组(A组477例,B组201例),使用ELISA试剂盒,依照说明书进行血清GP73的定量检测。2独立样本间比较采用Mann-Whitny U检验,相关性比较使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定性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血清GP73在A组与B组患者中均随着肝组织炎症活动度与纤维化程度的加重而升高,在A组患者中血清GP73与肝脏炎症活动度及纤维化程度均显著相关(r值分别为0.529、0.434,P值均<0.001),在B组患者中也得到了类似的结果(r值分别为0.418、0.437,P值均<0.001)。血清GP73诊断肝脏中度及以上炎症坏死(G≥2)及重度及以上炎症坏死(G≥3)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组患者分别为0.774[95%可信区间(95%CI):0.733~0.811,P<0.001)和0.844(95%CI:0.808~0.875,P<0.001),B组患者分别为0.730(95%CI:0.663~0.790,P<0.001)和0.716(95%CI:0.649~0.777,P<0.001)。ALT联合血清GP73检测在A组中可以使77.4%的G≥2和(或)S≥2患者被鉴别出来,B组中78.9%的患者被鉴别出来。结论血清GP73可用于辅助ALT鉴别适宜抗病毒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减少对肝穿刺活组织检查的依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 乙型 慢性 高尔基体蛋白73 丙氨酸转氨酶 诊断
下载PDF
血清甘胆酸、总胆汁酸、丙氨酸转氨酶及促甲状腺激素水平测定在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26
9
作者 朱名超 朱娅 +2 位作者 韩利蓉 孙莉 欧阳娟 《中华妇幼临床医学杂志(电子版)》 CAS 2016年第6期651-654,共4页
目的 探讨血清甘胆酸、总胆汁酸(TBA)、丙氨酸转氨酶(ALT)及促甲状腺激素(TSH)水平在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2015年1月至12月,于湖北省天门市第一人民医院住院的62例ICP孕妇(纳入ICP组),以及... 目的 探讨血清甘胆酸、总胆汁酸(TBA)、丙氨酸转氨酶(ALT)及促甲状腺激素(TSH)水平在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2015年1月至12月,于湖北省天门市第一人民医院住院的62例ICP孕妇(纳入ICP组),以及同期在门诊产前检查的1 160例健康孕妇(纳入对照组)为研究对象。测定2组受试者血清甘胆酸、TBA、ALT及TSH水平,并统计学比较2组受试者之间及不同程度ICP患者两两之间上述4项指标水平差异,以及2组高龄(≥35岁)孕妇比例差异。2组孕妇体重及孕龄等一般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 ICP组孕妇血清甘胆酸、TBA、ALT及TSH水平均较对照组高,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型ICP患者血清甘胆酸含量,较中型者低,较对照组高,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轻型ICP患者分别与中型者或对照组血清TBA、ALT及TSH水平比较,差异则无统计学意义(P〉0.05);轻型ICP患者血清甘胆酸、TBA、ALT及TSH水平均较重型者低,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ICP组高龄孕妇比例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74.2%vs 34.2%,χ2=195.87,P=0.002)。结论 血清甘胆酸、TBA、ALT及TSH水平监测,对ICP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血清甘胆酸含量检测还可用于早期轻型ICP的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胆酸 胆汁酸类和盐类 丙氨酸转氨酶 促甲状腺素 胆汁淤积 肝内 孕妇
原文传递
FibroScan对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肝纤维化评估的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26
10
作者 谢琴秀 徐楠 +5 位作者 江晓平 张亚飞 张振华 李家斌 胡向阳 李旭 《中华肝脏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659-664,共6页
目的探讨肝脏瞬时弹性成像(FS)评估慢性HBV感染者肝纤维化的作用和影响因素。方法313例慢性HBV感染者在B型超声引导下,用“1s快速切割组织法”获取肝组织,FS检测肝硬度值(LSM),同时检测血清HBeAg、肝功能和留取人口学资料,并分... 目的探讨肝脏瞬时弹性成像(FS)评估慢性HBV感染者肝纤维化的作用和影响因素。方法313例慢性HBV感染者在B型超声引导下,用“1s快速切割组织法”获取肝组织,FS检测肝硬度值(LSM),同时检测血清HBeAg、肝功能和留取人口学资料,并分析这些指标与LSM的相关性。两组资料比较采用f检验(数据符合正态分布)或Mann-WhitneyU检验(数据不符合正态分布);相关性分析采用Spearman’S或Pearson’s相关系数;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和曲线下面积(AUC)判断LSM诊断肝组织纤维化分期≥s2的效能。结果LSM与肝组织炎症分级、纤维化分期呈正相关(HBeAg阳性组,值分别为0.428和0.402;HBeAg阴性组,值分别为0.296和0.283,P值均〈0.001);LsM与性别、年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水平、总胆红素(TBil)水平间的相关性受HBeAg状态和AIJ水平影响,LSM与TBil只在HBeAg阴性组二者呈正相关(r=0.298,JD〈0.001);无论是HBeAg阳性还是阴性组在ALlT≥2×正常值上限(ULN)组FS诊断肝纤维化≥S2的效能均低(AUG〈0.75,P〉0.05);FS诊断肝纤维化≥S2的截点值随ALIT水平和HBeAg状态不同而异,在ALT〈1XULN和1~2×ULN组,FS诊断肝纤维化≥S2的截点值在HBeAg阳性和HBeAg阴性组中分别为5.85kPa、7.3kPa和6.35kPa、8.5kPa;只在ALT〈2×ULN的HBeAg阳性者中,LSM与年龄呈正相关(r=0.278,P=0.014),且对年龄〉30岁的诊断效能较高(AUC=0.867,P〈0.001),而对年龄≤30岁者诊断效能低(AUC=0.632,P〉0.05)。结论LSM与肝组织炎症分级、纤维化分期呈正相关,FS评估明显肝纤维化的截点值要结合年龄、ALIT水平、HBeAg状态,对年龄≤30岁者诊断效能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病毒 乙型 病理学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原文传递
110例丙肝患者HCV-RNA载量及抗-HCV与肝功能指标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6
11
作者 黄秀琼 吴英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12年第15期1809-1810,共2页
目的研究丙型病毒性肝炎(简称丙肝)患者血清HCV-RNA含量及抗-HCV与ALT、AST浓度的关系。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110例患者的血清HCV-RNA,ELISA法检测抗-HCV,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ALT、AST。结果丙肝患者抗-HCV滴度显著高于健康... 目的研究丙型病毒性肝炎(简称丙肝)患者血清HCV-RNA含量及抗-HCV与ALT、AST浓度的关系。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110例患者的血清HCV-RNA,ELISA法检测抗-HCV,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ALT、AST。结果丙肝患者抗-HCV滴度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大部分患者的ALT、AST水平均有显著性上升;HCV-RNA含量与ALT、AST水平有显著相关性,而与抗-HCV的S/CO值无显著相关性。结论 HCV-RNA和抗-HCV检测与肝功能指标各有利弊,三者结合起来在早期准确诊断及监测疗效中具有重要意义和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 丙型 RNA 病毒 肝炎抗体 丙型 丙氨酸转氨酶 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
下载PDF
ALT轻度升高的HBeAg阳性和阴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组织病理学特点 被引量:25
12
作者 刘顺庆 朱晓骏 +2 位作者 孙学华 李曼 高月求 《中华肝脏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348-352,共5页
目的分析ALIT轻度升高(1~2倍正常值上限)的HBeAg阳性和阴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组织病理学特点,并探讨年龄及HBVDNA水平对其的影响。方法收集2009年10月至2011年3月,“十一五”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慢性乙型肝炎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 目的分析ALIT轻度升高(1~2倍正常值上限)的HBeAg阳性和阴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组织病理学特点,并探讨年龄及HBVDNA水平对其的影响。方法收集2009年10月至2011年3月,“十一五”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慢性乙型肝炎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入组病例中符合条件者,行B超引导下肝穿刺活组织检查,并检测HBsAg、HBeAg滴度及HBVDNA水平。比较HBeAg阳性和阴性患者炎症分级和纤维化分期情况及年龄(≥40岁和〈40岁)、HBVDNA水平(≥10^5拷贝/ml和〈10^5拷贝/m1)对其的影响。两样本构成比的比较用χ2检验,相关性分析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389例HBeAg阳性与126例HBeAg阴性患者的肝组织炎症分级与纤维化分期分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4.326和3.464,P值均〉0.05)。〈40岁组中,HBeAg阳性与阴性患者的炎症分级及纤维化分期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2.543和5.024,P值均〉0.05)。≥40岁组中,HBeAg阳性患者中、重度炎症(G3、G4)所占百分比(32.9%)明显高于HBeAg阴性者(16.4%),χ2=8.777,Jp〈0.05;纤维化分期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977,P〉0.05)。HBVDNA≥10’拷贝/ml患者中,HBeAg阳性患者轻度炎症(G1)所占百分比(17.5%)明显高于HBeAg阴性患者(7.3%),χ2=8.851,P〈0.05;HBeAg阳性和阴性患者肝组织纤维化分期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8.227,P〉0.05)。HBVDNA〈10^5拷贝/ml的患者中,HBeAg阴性患者轻度炎症(G1)所占百分比(29.6%)明显高于HBeAg阳性患者(6.9%),χ2=6.357,P〈0.05;HBeAg阳性和阴性患者肝组织纤维化分期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4.061,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是肝脏病理炎症和纤维化轻重程度的独立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1.92和2.11,P值均〈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 乙型 慢性 肝炎e抗原 乙型 丙氨酸转氨酶 病理学
原文传递
双环醇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5
13
作者 姚光弼 计焱焱 +2 位作者 周霞秋 王勤环 吴婉芬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4期958-960,共3页
目的 探讨双环醇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慢性病毒性丙型肝炎患者 39例 ,按随机、双盲、对照的方法 ,以 1∶1的比例分为双环醇组 (A组 )和安慰剂 (同样形状的白色淀粉片 ) 双环醇交叉组 (B组 )。 2组患者分别给予双环... 目的 探讨双环醇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慢性病毒性丙型肝炎患者 39例 ,按随机、双盲、对照的方法 ,以 1∶1的比例分为双环醇组 (A组 )和安慰剂 (同样形状的白色淀粉片 ) 双环醇交叉组 (B组 )。 2组患者分别给予双环醇 2 5mg ,每日 3次和安慰剂。 12周后A、B 2组患者分别服用双环醇 2 5mg ,每日 3次 ,12周和 2 4周 ,停药后观察 12周。结果 A组患者服药前与服药后 2 4周血清丙氨酸转氨酶 (ALT)值分别为 12 0U L± 4 4U L和 5 7U L± 32U L ,服药前后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意义 (P <0 0 1)。B组患者用安慰剂治疗 3个月 ,治疗前和治疗后ALT分别为 12 6U L± 4 8U L和 12 7U L± 97U L ,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 (P >0 0 5 ) ;将安慰剂转为双环醇治疗后 ,ALT值从 12 7U L± 97U L降至 6 8U L± 4 5U L(P <0 0 1)。 2组患者近期降酶显效率为 6 4 1% ,有效率为2 6 % ,无效率为 33 3% ;远期显效率为 4 8 7% ,有效率为 10 3% ,无效率为 4 1 0 %。治疗结束后有 5例HCV RNA测不到 ,停药 3个月有 2例仍为阴性。结论 双环醇对慢性丙型肝炎丙氨酸转氨酶升高的患者疗效显著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环醇 治疗 慢性丙型肝炎 临床研究
原文传递
高龄冠心病患者应用他汀类药物的疗效及安全性 被引量:24
14
作者 戴玮 莫珍珍 +1 位作者 周晚露 陈碧莲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17年第8期829-832,共4页
目的探讨高龄冠心病患者应用他汀类药物(阿托伐他汀、普伐他汀和瑞舒伐他汀)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于中南大学湘雅医院门诊或住院服用他汀类药物年龄≥80岁冠心病患者174例,根据服用他汀类药物种类分为3组:阿托伐他汀组58例,... 目的探讨高龄冠心病患者应用他汀类药物(阿托伐他汀、普伐他汀和瑞舒伐他汀)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于中南大学湘雅医院门诊或住院服用他汀类药物年龄≥80岁冠心病患者174例,根据服用他汀类药物种类分为3组:阿托伐他汀组58例,剂量为20mg/d;普伐他汀组55例,剂量为40mg/d;瑞舒伐他汀组61例,剂量为10mg/d。观察治疗前和治疗6个月后的血脂达标率、丙氨酸转氨酶(ALT)、肌酸激酶(CK)、血肌酐水平变化及1年内的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等情况。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阿托伐他汀组、普伐他汀组、瑞舒伐他汀组LDL-C(31.03%vs 15.52%、21.82%vs 7.27%、27.87%vs 9.84%)和非HDL-C(58.62%vs 37.93%、43.64%vs25.45%、65.57%vs 31.15%)达标率均有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3组治疗前后ALT、CK和血肌酐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1年内,阿托伐他汀组、普伐他汀组、瑞舒伐他汀组主要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分别为18.97%、23.64%、16.39%,死亡事件(冠心病死亡和全因死亡)的发生率分别为5.17%、5.45%、4.92%,3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龄冠心病患者应用中等剂量的阿托伐他汀、普伐他汀、瑞舒伐他汀调脂治疗,其临床获益肯定,并且总体上是安全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血脂异常 动脉粥样硬化 降血脂药 丙氨酸转氨酶 危险因素
下载PDF
替诺福韦酯和恩替卡韦治疗乙型肝炎的效果和用药成本比较 被引量:23
15
作者 陈长洋 林志群 李小瑜 《中国药房》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397-400,共4页
目的:比较替诺福韦酯和恩替卡韦治疗乙型肝炎的效果和用药成本。方法:选取2015年9月-2016年9月我院收治的300例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患者,随机分为替诺福韦酯组和恩替卡韦组,每组150例。替诺福韦酯组患者口服富马酸替诺福韦二吡呋酯片3... 目的:比较替诺福韦酯和恩替卡韦治疗乙型肝炎的效果和用药成本。方法:选取2015年9月-2016年9月我院收治的300例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患者,随机分为替诺福韦酯组和恩替卡韦组,每组150例。替诺福韦酯组患者口服富马酸替诺福韦二吡呋酯片300 mg,每日1次;恩替卡韦组患者口服恩替卡韦片0.5 mg,每日1次,均连续用药48周。比较两组患者给药前和给药24、48周后HBV脱氧核糖核酸(HBV-DNA)水平、HBV-DNA阴转率、丙氨酸转氨酶(ALT)水平、ALT复常率,以及给药48周后的用药成本-效果比和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者给药前HBV-DNA水平,给药前和给药24、48周ALT水平和ALT复常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恩替卡韦组比较,替诺福韦酯组患者给药24周、48周后HBV-DNA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替诺福韦酯组患者给药24周后的HBV-DNA阴转率略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给药48周后的HBV-DNA阴转率明显升高(P<0.05)。替诺福韦酯组的HBV-DNA阴转及ALT复常用药成本-效果比均优于恩替卡韦组(P<0.05),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恩替卡韦组(P<0.05)。结论:替诺福韦酯可有效治疗HBV,其效果和用药成本均优于恩替卡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替诺福韦酯 恩替卡韦 乙型肝炎病毒 谷丙转氨酶 用药成本
下载PDF
无偿献血者丙氨酸氨基转氨酶阳性结果分析 被引量:22
16
作者 刘赴平 何子毅 +1 位作者 邹文涛 刘景春 《中国基层医药》 CAS 2007年第5期783-785,共3页
目的 探讨无偿献血者ALT检测阳性与HBsAg和HCV感染及非病理因素的关系。方法 随机抽取484名检测不合格献血者,统计ALT、HBsAg和抗-HCV阳性不合格项目的构成比;分析ALT阳性与HBsAg和HCV感染的相关性;对2004年检测不合格的献血者中随... 目的 探讨无偿献血者ALT检测阳性与HBsAg和HCV感染及非病理因素的关系。方法 随机抽取484名检测不合格献血者,统计ALT、HBsAg和抗-HCV阳性不合格项目的构成比;分析ALT阳性与HBsAg和HCV感染的相关性;对2004年检测不合格的献血者中随机分层抽取129名ALT阳性献血者,并抽取126名合格献血者,根据献血档案对献血者的非病理因素(性别、年龄、体质量、文化程度、民族、献血次数、血型分布)与ALT检测阳性应用卡方检验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检测不合格无偿献血者ALT阳性构成比明显高于其他检测项目;ALT阳性与HBsAg阳性无相关性,与抗-HCV阳性呈正相关;非病理因素中ALT阳性献血者男性高于女性,体质量超重者明显高于体质量正常者。结论 ALT阳性检出与HCV感染呈正相关;非病理因素与性别和体质量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氨酸转氨酶 输血 输血传播病毒
原文传递
穴位埋线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疗效观察 被引量:21
17
作者 刘旭东 王甍 李益忠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637-641,共5页
目的:比较穴位埋线与西药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的疗效差异。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埋线组和西药组,各30例。埋线组采用穴位埋线治疗,穴取膈俞、肝俞、中脘、气海、足三里、阳陵泉、丰隆;西药组口服凯西莱片,肝功能正常后改服... 目的:比较穴位埋线与西药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的疗效差异。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埋线组和西药组,各30例。埋线组采用穴位埋线治疗,穴取膈俞、肝俞、中脘、气海、足三里、阳陵泉、丰隆;西药组口服凯西莱片,肝功能正常后改服血脂康胶囊治疗。4周为一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后,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体质量指数(BMI)、肥胖度和谷丙转氨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γ-谷氨酰转肽酶(γ-GT)、总胆固醇(TC)和甘油三酯(TG)值和肝/脾CT比值。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BMI、肥胖度和血清ALT、AST、γ-GT、TC、TG均明显降低(均P<0.05),且埋线组下降更明显(均P<0.05);两组患者CT诊断均明显好转,埋线组在肝/脾CT比值改善方面优于西药组(均P<0.05);埋线组总有效率90.0%(27/30),西药组总有效率76.7%(23/30),埋线组疗效优于西药组(P<0.05)。结论:穴位埋线是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的有效方法,疗效优于口服凯西莱片和血脂康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肝 非酒精性 穴位埋线结扎 丙氨酸转氨酶 甘油三酯类
原文传递
基于实验室数据信息库建立丙氨酸转氨酶生物参考区间 被引量:20
18
作者 郭玮 宋斌斌 +4 位作者 沈隽霏 吴炯 张春燕 王蓓丽 潘柏申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2期2599-2602,共4页
目的 利用实验室信息系统(LIS)中储存的丙氨酸转氨酶(ALT)检测结果,建立一种以数学统计为基础的间接法生物参考区间获取模式.方法 调取2014年门诊及健康体检人群的ALT检测结果,通过Box-Cox的数据正态性转换、分别使用四分位间距法... 目的 利用实验室信息系统(LIS)中储存的丙氨酸转氨酶(ALT)检测结果,建立一种以数学统计为基础的间接法生物参考区间获取模式.方法 调取2014年门诊及健康体检人群的ALT检测结果,通过Box-Cox的数据正态性转换、分别使用四分位间距法和肖维纳准则进行离群值的剔除,同时使用非参数排序法和Hoffmann计算法得到参考区间,并引用参考变化值(RCV)为判断标准与直接法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正态性转换后的ALT数据,使用四分位间距法联合Hoffmann计算法得到的参考区间分别为:门诊男性12~41 U/L;体检男性12~48 U/L;门诊女性9~32 U/L;体检女性8~ 35 U/L,与直接法参考区间进行比较,差异均小于RCV(54%).结论 Box-Cox转换结合四分位间距法和Hoffmann计算法是一种简单且可靠的间接法参考区间获取模式,适用于临床实验室的推广和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参考区间 丙氨酸转氨酶 间接法 参考变化值
原文传递
379例HCV感染者丙型肝炎病毒载量与抗HCV及肝功能指标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20
19
作者 黄毛山 王秋英 +1 位作者 方玉才 高晓磊 《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 CAS CSCD 2014年第4期291-293,共3页
目的 探讨丙型肝炎患者HCV RNA载量与抗HCV及肝功能指标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分析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间在本院门诊,住院,体检中丙型肝炎抗体阳性病人,男150人,女229人,年龄32-87岁,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HCV RNA病毒,全自动生化分析... 目的 探讨丙型肝炎患者HCV RNA载量与抗HCV及肝功能指标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分析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间在本院门诊,住院,体检中丙型肝炎抗体阳性病人,男150人,女229人,年龄32-87岁,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HCV RNA病毒,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肝功能8项指标,按HCV RNA病毒载量数分HCV RNA阴性组,HCV RNA低中水平组,HCV RNA高水平组.结果 三组年龄分布比例经统计学检验无明显差异(P>0.05),但低中水平女性比例比男性略高;三组肝功能生化指标检测结果不完全相同(P <0.05或P<0.01),其中HCV RNA低中水平组和高水平组血清ALT、AST、GGT、ALP、TBIL与阴性组比较均有差异(P<0.05或P<0.01);TP、ALB、DBIL三组间比较虽无明显统计学差异,但低中水平组和高水平组结果呈下降趋势,低中水平组和高水平组比较ALT、AST、TBIL也有明显差异(P<0.05),病毒载量越高ALT、AST的结果越高,经干扰素治疗后随载量的下降肝功能酶类指标也随之下降.结论 不论病毒载量的高低只要HCV RNA持续阳性,都可导致肝细胞的损害和肝功能的异常,临床应尽早进行抗病毒治疗.PCR实时荧光探针技术方法先进,技术成熟,结果稳定,能早期诊断HCV感染者,有助于临床早期抗病毒治疗,防止HCV传播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 丙型 丙氨酸转氨酶 胆红素 聚合酶链反应
原文传递
HBV genotype characterization and distribution in patients with HBV-related liver diseases in Zhejiang Province, P. R. China: possible association of co-infection with disease prevalence and severity 被引量:14
20
作者 Edward Zumbika 《Hepatobiliary & Pancreatic Diseases International》 SCIE CAS 2005年第4期535-543,共9页
BACKGROUND: There are 8 well-documented genotypes of hepatitis B virus (HBV) at this time point. Genotyping can be accomplished based on a partial sequence of hepatitis B virus (HBV) genome such as the pre-S or S gene... BACKGROUND: There are 8 well-documented genotypes of hepatitis B virus (HBV) at this time point. Genotyping can be accomplished based on a partial sequence of hepatitis B virus (HBV) genome such as the pre-S or S gene. Several methods have been developed and used for HBV genotyping including direct sequencing, 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 line probe assay and enzyme-linked immunoassay. Recently, a novel, rapid and cost-effective genotyping method based on PCR amplification assay using type-specific primers that can identify all six major genotypes has been developed. This study was undertaken to characterise HBV genotypes and investigate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the prevalence of different genotypes and the severity of HBV-induced liver diseases. METHODS: Serum samples from carriers of HBV and patients with HBV-related liver diseases from Zhejiang Province were screened for viral serological markers using commercially available radioimmunoassay (RIA) and 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ELISA) kits. Serum HBV DNA load was determined by real-time detection PCR. A type-specific primer based the nested-PCR method was employed in the HBV genotyping. The genotype results obtained were confirmed by direct sequencing of nested PCR amplicons of the pre-S region. Ten samples of each genotype (B and C) were sequenced. RESULTS: The survey on a cohort of 125 HBV carriers in and around Hangzhou City, Zhejiang Province showed the existence of HBV genotypes A (0.8%), B (48%), C (40.8%), D (0.8%), mixed B and C (9.6%) and an absence of E and F genotypes. Distribution of HBV genotypes in patients with liver diseases revealed a statistically insignificant higher prevalence of genotype B in mild chronic hepatitis (CH). Among the three genotypes B, C and mixed B/C infections 11 (73.3%), 3 (20%) and 1 (6.7%), (P< 0.05), respectively in subjects with moderate CH, genotype B was significantly predominant. The infection patterns for genotypes B, C and B/C mixed in (i) liver cirrhosis (LC) 4 (23.5%), 10 (58.8%) and3 (17.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epatitis B virus chronic hepatitis B liver cirrhosis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hepatitis B e antigen hepatitis B virus DNA load VIREMIA hepatitis B genotypes liver function tests alanine transaminase aspartate transaminase real-time detection PCR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