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2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山奈酚对四氯化碳致小鼠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25
1
作者 童方念 罗超 +7 位作者 罗丹 吴艺芳 骆明旭 王汉琴 孙设宗 王珏 朱名安 赵万红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816-819,共4页
目的研究山奈酚对四氯化碳(CCl4)致小鼠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昆明种雄性小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阳性对照组(水飞蓟宾组)和低、高剂量山奈酚组。前2组给予溶剂蒸馏水灌胃,其余组分别给予0.1g/(kg·d... 目的研究山奈酚对四氯化碳(CCl4)致小鼠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昆明种雄性小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阳性对照组(水飞蓟宾组)和低、高剂量山奈酚组。前2组给予溶剂蒸馏水灌胃,其余组分别给予0.1g/(kg·d)水飞蓟宾或6mg/(kg·d)、18mg/(kg·d)山奈酚,连续7d。末次灌胃2h后,空白对照组腹腔注射花生油,其余各组腹腔注射1.5mL/L CCl4花生油混合液,制备急性肝损伤模型。测定并比较各组小鼠血清谷丙转氨酶(ALT)和谷草转氨酶(AST),肝组织丙二醛(MDA)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含量或活力及肝脏病理学变化的差异。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山奈酚低、高剂量均可明显降低小鼠血清ALT和AST含量(P<0.05或P<0.01),降低肝组织MDA含量(P<0.01),增加SOD活力(P<0.05或P<0.01),水飞蓟宾对上述指标有相似作用(P<0.05或P<0.01)。病理切片显示,与模型组比较,水飞蓟宾组和低、高剂量山奈酚组的肝细胞坏死范围及程度均明显减少,炎细胞浸润程度明显减轻,其中高剂量山奈酚组的效果最好。结论山奈酚对CCl4致小鼠急性肝损伤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是山奈酚减少自由基的生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奈酚 肝损伤 四氯化碳 自由基 谷丙转氨酶 谷草转氨酶 丙二醛 超氧化物歧化酶
下载PDF
D-柠檬烯对大鼠酒精性肝损伤脂质代谢紊乱的影响 被引量:24
2
作者 王东风 梁惠 王文成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63-167,共5页
探讨D-柠檬烯(D-limonene)对大鼠酒精性肝损伤脂质代谢紊乱的保护作用及可能作用机制,利用持续酒精灌胃的方法建立大鼠酒精肝损伤模型,分为A、B、C、D、E、F、G共7组。A组为空白对照组,每日给予蒸馏水灌胃,前2周8 m L/(kg·d),后4周... 探讨D-柠檬烯(D-limonene)对大鼠酒精性肝损伤脂质代谢紊乱的保护作用及可能作用机制,利用持续酒精灌胃的方法建立大鼠酒精肝损伤模型,分为A、B、C、D、E、F、G共7组。A组为空白对照组,每日给予蒸馏水灌胃,前2周8 m L/(kg·d),后4周12 m L/(kg·d);B组为酒精模型组,每日灌胃体积分数为50%的乙醇,前2周8 m L/(kg·d),后4周12 m L/(kg·d);C、D、E组分别为D-柠檬烯低、中、高剂量组,每日分别灌胃D-柠檬烯100、200、400 m L/(kg·d),其中D-柠檬烯与A、B组等量的50%的乙醇混合后灌胃;F组为水和D-柠檬烯空白高剂量组,每日给予D-柠檬烯400 m L/(kg·d);G组为甘利欣药物对照组,灌胃量200 m L/(kg·d)。HE染色和电镜观察肝组织形态结构和肝组织超微结构的变化,测定血清谷丙转氨酶(alanine transaminase,ALT)、谷草转氨酶(aspartate transaminase,AST)、碱性磷酸酶(phosoporic acid,ALP)、胆碱酯酶(cholinesterase,CHE)、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胆固醇(cholesterol,CHO)、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cholesterol,LDL-C)水平。结果电镜下观察到A组肝细胞结构正常,核呈圆形或椭圆,线粒体形态正常。B组肝细胞次级溶酶体数量增加,线粒体形状不规则,脂滴多。C组可见少量脂滴,高尔基体正常,线粒体清楚。D组少量脂滴,胆小管有内容物,线粒体正常。E组线粒体高尔基体正常,少量脂滴,核圆。F组细胞器无异常,少量脂滴。G组少量脂滴,偶见溶酶,体线粒体正常。B组大鼠血清ALT、AST、ALP、CHE、TG、CHO、LDL-C均高于空白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F组大鼠血清所测各指标与空白对照组无明显差异;而D-柠檬烯低、中、高剂量干预组和酒精模型组比较,血清所测各指标水平均有不同程度地降低,其中D-柠檬烯中、高剂量干预组血清所测各指标水平明显低于酒精模型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过量酒精摄入引起的肝组织超微结构病理损伤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柠檬烯 酒精性肝损伤 脂质代谢紊乱 谷丙转氨酶 谷草转氨酶 甘油三酯 总胆固醇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
下载PDF
2009-2013年郑州市无偿献血者中ALT不合格率分析 被引量:21
3
作者 金新莉 王艺芳 方建华 《中国输血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11-313,共3页
目的对本市无偿献血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不合格率进行分析,以探讨所采取的应对措施是否有效。方法对2009-2013年本市858 772份无偿献血者标本ALT检测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ALT不合格者27 579份,总体不合格率为3.21%;ALT不合格率... 目的对本市无偿献血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不合格率进行分析,以探讨所采取的应对措施是否有效。方法对2009-2013年本市858 772份无偿献血者标本ALT检测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ALT不合格者27 579份,总体不合格率为3.21%;ALT不合格率以2011年(4.72%)最高,2013年(1.69%)最低,ALT不合格率不同年份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男性献血者ALT不合格率(4.80%)明显高于女性(1.03%,P<0.01);ALT不合格率以26-35岁年龄段最高(4.84%,P<0.01)。ALT不合格率的高低有一定的季节性,秋季最高(4.37%,P<0.01)。ALT不合格人群的HBs Ag、抗-HCV阳性率为1.61%,而在ALT合格人群中HBs Ag、抗-HCV阳性率仅为0.80%,前者明显高于后者(P<0.01)。ALT升高与HBV、HCV的病毒感染呈低度相关(P<0.01,r=0.006;P<0.01,r=0.016)。结论加强献血前征询和教育,选择低危献血者,同时加强献血前ALT的初筛并合理运用ALT检测方案,可有效减少因ALT不合格而导致的血液资源浪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偿献血者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 不合格率
下载PDF
过山蕨总黄酮对肝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19
4
作者 黄秀曼 杜钢军 +4 位作者 孙婷 张亚平 王莹莹 李佳桓 刘伟杰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2458-2463,共6页
目的观察过山蕨总黄酮对肝损伤的保护作用,探讨其可能的肝保护机制。方法采用CCl4致急性肝损伤小鼠模型、扑热息痛致急性肝损伤小鼠模型、地塞米松联合酒精致脂肪性肝损伤小鼠模型、ConA致免疫性肝损伤小鼠模型,考察过山蕨总黄酮的肝保... 目的观察过山蕨总黄酮对肝损伤的保护作用,探讨其可能的肝保护机制。方法采用CCl4致急性肝损伤小鼠模型、扑热息痛致急性肝损伤小鼠模型、地塞米松联合酒精致脂肪性肝损伤小鼠模型、ConA致免疫性肝损伤小鼠模型,考察过山蕨总黄酮的肝保护作用;并考察过山蕨总黄酮体外对H2O2损伤的人肝细胞L02的影响。结果过山蕨总黄酮对CCl4致急性肝损伤小鼠、扑热息痛致急性肝损伤小鼠、ConA致免疫性肝损伤小鼠及地塞米松联合酒精致脂肪性肝损伤小鼠均有降低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的作用,还可增加肝组织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降低肝组织丙二醛(MDA)、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组织金属蛋白酶抑制物(TIMP-1)及层黏连蛋白(LN)的量。过山蕨总黄酮对L02细胞H2O2损伤有抑制作用,可刺激肝细胞血红素氧化酶(HO-1)活性,抑制H2O2所致的细胞还原型谷胱甘肽(GSH)耗竭及乳酸脱氢酶(LDH)释放,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作用相当于维生素E的68.55%。结论过山蕨总黄酮对肝损伤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清除自由基和增强细胞抗氧化功能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山蕨总黄酮 肝损伤 抗氧化 清除自由基 丙氨酸转氨酶 天冬氨酸转氨酶
原文传递
联苯双酯临床适应证的探讨 被引量:15
5
作者 卢书伟 蔡皓东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 2000年第4期225-228,共4页
目的:探讨联苯双酯在临床应用的适应证及引起肝损伤加重的机制。方法:选择我院血清ALT异常的无黄疸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共64例。服用联苯双酯7.5mg tid治疗28天,观察其对肝功能的影响。结果:联苯双酯治疗病毒性肝炎的疗效与其临床分型、... 目的:探讨联苯双酯在临床应用的适应证及引起肝损伤加重的机制。方法:选择我院血清ALT异常的无黄疸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共64例。服用联苯双酯7.5mg tid治疗28天,观察其对肝功能的影响。结果:联苯双酯治疗病毒性肝炎的疗效与其临床分型、治疗前AST和AST/ALT比值密切相关。结论:联苯双酯对肝脏是否具有保护作用有待于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联苯双酯 肝脏辅助药物 肝损伤 药物不良反应
原文传递
三黄膏治疗局部软组织感染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14
6
作者 潘海邦 吴国泰 +3 位作者 易剑锋 王波 董小鹏 易华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0期174-179,共6页
目的:观察三黄膏外敷治疗体表软组织感染的临床疗效,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120例软组织感染患者随机分为三黄膏大剂量组、三黄膏小剂量组和对照组;观察治疗前后感染部位局部肿胀、红斑、疼痛、硬结、温度、脓疱或溃疡的好转情况,检测治... 目的:观察三黄膏外敷治疗体表软组织感染的临床疗效,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120例软组织感染患者随机分为三黄膏大剂量组、三黄膏小剂量组和对照组;观察治疗前后感染部位局部肿胀、红斑、疼痛、硬结、温度、脓疱或溃疡的好转情况,检测治疗前及治疗后第1,3,5,7天血常规、尿常规、肝肾功能指标谷氨酸-丙酮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尿素氮(BUN),肌酐(Cr)变化。结果:三黄膏大剂量组病程(6.93±2.74)d,小剂量组(7.75±2.93)d,对照(鱼石脂软膏)组(8.77±2.82)d,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三黄膏外敷明显缩短了病程(P<0.05);三黄膏使患者一般状况综合评分明显下降(P<0.05),能促进局部肿块消散,红肿消退,减轻疼痛,降低局部温度,促进脓疱及溃疡愈合;治疗后第1,3天,三黄膏大、小剂量组血常规、尿常规、肝肾功能(ALT,AST,BUN,Cr)恢复正常的人数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第5,7天,各检验结果均基本恢复正常;治疗期间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三黄膏对体表软组织感染具有确切治疗作用,可缩短病程,临床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黄膏 外敷 软组织感染 谷氨酸-丙酮酸氨基转移酶 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 尿素氮 肌酐
原文传递
藏药川西獐牙菜对小鼠免疫性肝损伤的治疗作用 被引量:13
7
作者 徐敏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583-585,共3页
目的探讨藏药川西獐牙菜的醇提物对小鼠免疫性肝损伤的影响,进一步评价其降酶、保肝护肝的作用。方法采用尾静脉注射卡介苗(BCG)和脂多糖(LPS)复制免疫性肝损伤模型,测定血清ALT、AST活性,计算肝脏、脾脏、胸腺质量指数。结果川西獐牙... 目的探讨藏药川西獐牙菜的醇提物对小鼠免疫性肝损伤的影响,进一步评价其降酶、保肝护肝的作用。方法采用尾静脉注射卡介苗(BCG)和脂多糖(LPS)复制免疫性肝损伤模型,测定血清ALT、AST活性,计算肝脏、脾脏、胸腺质量指数。结果川西獐牙菜的高、中、低剂量给药组连用10d可显著抑制免疫性肝损伤小鼠血清ALT、AST活性,并能有效防止BCG+LPS对小鼠各脏器的免疫性肝损伤。结论川西獐牙菜预防性给药能减轻免疫性肝损伤对小鼠肝脏的破坏,保护肝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 肝损伤 川西獐牙菜 脏器指数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 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 小鼠
下载PDF
广东凉茶颗粒对拘束负荷诱发小鼠应激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13
8
作者 宝丽 姚新生 +1 位作者 何蓉蓉 栗原博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664-669,共6页
目的:研究广东凉茶颗粒对拘束负荷诱发小鼠应激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将实验小鼠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拘束模型组、维生素C 250 mg.kg-1给药组、广东凉茶颗粒500,250 mg.kg-1给药组。18 h拘束负荷后诱发小鼠应激性肝损伤,分别用赖... 目的:研究广东凉茶颗粒对拘束负荷诱发小鼠应激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将实验小鼠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拘束模型组、维生素C 250 mg.kg-1给药组、广东凉茶颗粒500,250 mg.kg-1给药组。18 h拘束负荷后诱发小鼠应激性肝损伤,分别用赖氏法测定小鼠血浆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活性,硫代巴比妥酸法测定肝组织和血浆丙二醛(MDA)水平,HPLC法测定谷胱甘肽(GSH)含量,比色法测定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活性,G riess化学法测定一氧化氮(NO)水平和荧光酶标仪测定抗氧化能力指数(ORAC)。结果:与拘束负荷模型组相比,广东凉茶颗粒可以明显降低因拘束负荷引起的小鼠血浆ALT活性(92.75±1.91 vs 39.29±2.56,32.69±1.46)U.L-1,保护拘束负荷诱发的应激性肝损伤。此外,广东凉茶颗粒有效地提高应激小鼠肝组织中ORAC指数、GSH含量、GSH-PX及GST活性,降低MDA和NO水平。结论:广东凉茶颗粒对拘束负荷诱发小鼠应激性肝损伤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部分来自于减少拘束负荷小鼠氧化应激水平和改善组织脂质过氧化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东凉茶颗粒 拘束负荷 谷丙转胺酶 谷胱甘肽 抗氧化能力指数
下载PDF
板蓝根水提物对糖尿病大鼠早期肝损伤的影响 被引量:13
9
作者 胡天骄 姜振 +2 位作者 张文友 李吉萍 刘墨祥 《中国现代应用药学》 CAS CSCD 2017年第2期196-199,共4页
目的研究板蓝根水提物(water extract of Radix Isatidis,WERI)对糖尿病大鼠肝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链脲佐菌素诱导Wistar大鼠糖尿病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罗格列酮组(0.3 mg·kg^(-1))、WERI高、中、低剂量组(100,50,25 mg·kg... 目的研究板蓝根水提物(water extract of Radix Isatidis,WERI)对糖尿病大鼠肝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链脲佐菌素诱导Wistar大鼠糖尿病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罗格列酮组(0.3 mg·kg^(-1))、WERI高、中、低剂量组(100,50,25 mg·kg^(-1)),并设正常对照组,均采用灌胃给药。4周后,检测各组大鼠空腹血糖(FBG)、空腹胰岛素(FINS)、肝系数、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游离脂肪酸(FFA)和血清脂联素(ADP),并观察大鼠肝脏组织病理形态学变化。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FBG、FINS、肝系数、ALT、AST、FFA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或P<0.01);血清ADP含量显著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WERI高剂量组大鼠FBG、FINS、肝系数、ALT、AST、FFA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或P<0.01),血清ADP含量升高(P<0.05);罗格列酮组与WERI高、中、低剂量组大鼠肝脏病理形态均显著改善。结论 WERI对糖尿病大鼠的肝功能具有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板蓝根水提物 糖尿病 谷丙转氨酶 谷草转氨酶 游离脂肪酸 脂联素 肝组织病理
原文传递
鲜葱白提取物防治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3
10
作者 时昭红 张介眉 +3 位作者 郑娅琼 陈洲 朱旭 冯云霞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CAS 2009年第4期229-231,共3页
目的:观察鲜葱白提取物对非酒精性脂肪肝大鼠血脂、肝功能及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10只,分别为:正常组、模型组、鲜葱白提取物组和易善复组。给药4周后观察各组大鼠... 目的:观察鲜葱白提取物对非酒精性脂肪肝大鼠血脂、肝功能及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10只,分别为:正常组、模型组、鲜葱白提取物组和易善复组。给药4周后观察各组大鼠一般情况,以及肝脏病理组织学特点,并对血浆中TC、TG、HDL-C和ALT、AST的水平进行检测及比较,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PPAR-γ蛋白表达。结果:与模型组比较,鲜葱白提取物组大鼠血浆中的TC、TG、ALT、AST水平明显降低(P<0.01),PPAR-γ值显著增高,且作用优于易善复组。结论:鲜葱白提取物可能通过调节PPAR-γ表达水平,降低脂肪肝大鼠的血脂,保护肝功能,从而防治大鼠非酒精性脂肪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酒精性脂肪肝 总胆固醇 甘油三酯 高密度脂蛋白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 PPAR-Γ 鲜葱白提取物
下载PDF
实施核酸检测后重新评估献血者ALT的检测功效 被引量:13
11
作者 王瑞 黄力勤 +4 位作者 张婧 贾俊杰 冷婵 高楠 葛红卫 《中国输血杂志》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034-1038,共5页
目的引入核酸检测后,重新评估ALT对血液安全的功效,为优化血液筛查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对2010年11月-2015年12月近5年时间北京市红十字血液中心1 495 863例无偿献血者进行ALT与乙肝标志物(HBs Ag、HBV-DNA)、丙肝标志物(抗-HCV、HCV-RNA... 目的引入核酸检测后,重新评估ALT对血液安全的功效,为优化血液筛查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对2010年11月-2015年12月近5年时间北京市红十字血液中心1 495 863例无偿献血者进行ALT与乙肝标志物(HBs Ag、HBV-DNA)、丙肝标志物(抗-HCV、HCV-RNA)检测结果分析,评估ALT在肝炎方面对于血液安全的功效。结果 1)ALT不合格献血者的乙肝检出率(5.950‰)略高于ALT正常献血者(3.720‰),ALT不合格献血者的丙肝检出率(1.386‰)略低于ALT正常献血者(4.4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10.60、156.04,P<0.01)。2)ALT不合格献血者的HBV-DNA单阳性检出率、HCV-RNA单阳性检出率与ALT正常献血者均无显著差异(χ2值分别为0.017、0.086,P>0.01)。3)使用百分位数法计算3 642例献血者ALT95%界限为59 U/L。4)采用不同ALT判定界值(40 U/L、50 U/L、59 U/L),692例HBV-DNA单阳性献血者检出率无统计学差异(χ2=4.502,P>0.01)、16例HCV-RNA单阳性献血者均不能检出。5)ALT判定界值从40 U/L调整为50 U/L时,平均每年增加2.19%血液资源;如ALT判定界值从50 U/L提升至59 U/L,至少可节约74.11%单纯因ALT不合格的血液。结论开展核酸检测以来显著提升了血液安全,ALT对降低输血传播风险的功效已极其有限,研究支持取消ALT检测。在目前政策下,可适当将ALT判定界值调整为59 U/L,在确保血液安全的前提下获得更多的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肝酸氨基转移酶 核酸检测 判定界值 献血者 肝炎
下载PDF
职业性铅接触工人血铅及肝功能指标的变化 被引量:12
12
作者 何晓庆 裘淑华 《环境与职业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660-663,共4页
[目的]研究职业性铅接触对工人的肝脏毒性,探讨血铅浓度变化和肝脏损害效应指标之间的关系,寻找铅对肝毒性的早期敏感指标。[方法]以蓄电池制造企业108名铅作业工人作为接触组,以同一企业非铅接触的76名工人和行政人员作为对照组。车间... [目的]研究职业性铅接触对工人的肝脏毒性,探讨血铅浓度变化和肝脏损害效应指标之间的关系,寻找铅对肝毒性的早期敏感指标。[方法]以蓄电池制造企业108名铅作业工人作为接触组,以同一企业非铅接触的76名工人和行政人员作为对照组。车间空气中铅烟、铅尘的短时接触浓度采用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检测。选择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总胆红素(TBIL)作为肝毒性的效应指标,分析不同血铅水平和肝损害效应指标的变化。[结果]①车间空气中铅烟和铅尘的短时接触浓度分别为0.89mg/m3和0.25mg/m3,超标率分别为50.00%和60.00%。②随着环境铅接触水平的增加,ALT和TBIL的异常率增加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者平均浓度变化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超职业限值组存在血铅超标现象,异常率为31.03%。超职业限值组和职业限值组血铅平均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④随着铅作业工龄的增加,血铅、ALT和TBIL的异常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⑤血铅水平的变化和ALT、TBIL异常率的变化不存在相关关系。[结论]职业性铅接触引起血铅明显升高,肝功能效应指标ALT和TBIL不能敏感的反映铅对肝脏的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铅作业工人 血铅 肝毒性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总胆红素
原文传递
不同强度游泳应激对小鼠血清ALT、AST和ALP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10
13
作者 王转丁 杨晶晶 +3 位作者 李留安 安晓 张爽萌 陈旭 《黑龙江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64-166,共3页
为了探讨不同强度游泳应激对小鼠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和碱性磷酸酶(ALP)活性的影响,试验选取40只昆明小鼠进行游泳试验,于游泳前和游泳15 min、30 min、50 min后分别随机选取10只小鼠,致死,眼眶采血并测定血清中ALT、... 为了探讨不同强度游泳应激对小鼠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和碱性磷酸酶(ALP)活性的影响,试验选取40只昆明小鼠进行游泳试验,于游泳前和游泳15 min、30 min、50 min后分别随机选取10只小鼠,致死,眼眶采血并测定血清中ALT、AST和ALP活性。结果表明:15 min游泳应激使小鼠血清ALT和AST活性显著升高(P<0.05),应激30 min和50 min后ALT活性显著下降(P<0.05),但仍显著高于游泳前(P<0.05);而AST活性在应激30 min后继续维持高水平,50 min后又显著下降(P<0.05),但仍显著高于游泳前水平(P<0.05)。15 min游泳应激使小鼠ALP活性略有上升,但差异不显著(P>0.05);应激30 min后显著升高(P<0.05);应激50 min后继续维持较高水平。说明游泳应激可能造成小鼠肝脏、心脏、肌肉等组织器官损伤,血清ALT、AST和ALP活性可作为评价小鼠应对游泳应激的敏感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游泳应激 小鼠 血清 谷丙转氨酶(alt) 谷草转氨酶(AST) 碱性磷酸酶(ALP)
原文传递
血站开展丙氨酸转移酶血液筛查意义的初步探讨 被引量:10
14
作者 刘李栋 李超 +1 位作者 贾尧 王迅 《国际输血及血液学杂志》 CAS 2009年第5期389-392,共4页
目的通过对因丙氨酸转移酶(ALT)检测不合格而延缓献血的献血者与合格献血者献血筛查结果的比较分析,初步探讨现阶段继续开展ALT筛查对提高血液安全性的意义。方法将2006年2月至2008年1月上海地区565360名献血者中,参加过两次献血且... 目的通过对因丙氨酸转移酶(ALT)检测不合格而延缓献血的献血者与合格献血者献血筛查结果的比较分析,初步探讨现阶段继续开展ALT筛查对提高血液安全性的意义。方法将2006年2月至2008年1月上海地区565360名献血者中,参加过两次献血且两次献血间隔期在365天以内,ALT延缓献血者和合格献血者分成两组,比较分析两组第二次献血筛查的不合格率。结果ALT延缓献血者人群在第二次献血筛查时,ALT、HBsAg、抗HCV、梅毒筛查不合格率及总体不合格率分别为33.90%、0.38%、0.26%、0.32%和35.05%,显著高于合格献血者人群(P〈0.01);抗一HIV筛查不合格率为0.06%,与合格献血者人群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核酸检测等新的检测技术应用于血液筛查以前,ALT血液筛查能部分检出酶免疫检测的窗口期漏检,保障血液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t检测 血液筛查 延缓献血 血液安全
原文传递
献血感染丙型肝炎病毒人群的T细胞免疫及与肝损伤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9
15
作者 纪伟 张勇 +3 位作者 周吉坤 郑欢伟 高福 刘军 《病毒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357-363,共7页
丙型肝炎是由感染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引起的,至今仍是世界公共卫生的严重威胁。为研究HCV感染者的T细胞免疫状态及其对疾病进展的影响,我们招募了62位研究对象,包括20位健康对照、42位HCV感染者。我们通过HCV主要的T... 丙型肝炎是由感染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引起的,至今仍是世界公共卫生的严重威胁。为研究HCV感染者的T细胞免疫状态及其对疾病进展的影响,我们招募了62位研究对象,包括20位健康对照、42位HCV感染者。我们通过HCV主要的T细胞免疫原非结构蛋白3(NS3蛋白)多肽库体外刺激外周血淋巴细胞,利用流式细胞方法检测CD8^+T细胞和CD4^+T细胞的γ-干扰素(IFN-γ)、白介素-2(IL-2)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分泌水平。同时,我们检测了研究对象血清中白介素-6(IL-6)和白介素-10(IL-10)的水平。结果表明,HCV感染者外周血中仍持续存在针对NS3的特异性CD8^+T细胞和CD4^+T细胞。感染者血清中IL-6、IL-10显著高于对照人群。相关性分析显示,HCV感染者外周血中分泌IFN-γ和TNF-α的HCV特异性CD8^+T细胞水平及血清中IL-10水平与血清中的谷丙转氨酶(ALT)和谷草转氨酶(AST)呈现正相关。本研究表明,HCV感染者体内针对病毒的特异性细胞免疫持续保持一定的水平,并且可能与病人的肝损伤有关,该研究对于了解HCV感染的细胞免疫特征及研发相应的免疫干预策略具有一定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型肝炎病毒(HCV) T细胞免疫 白介素-10(IL-10) 白介素-6(IL-6) 谷丙转氨酶(alt) 谷草转氨酶(AST)
原文传递
斑蝥素引起小鼠急性中毒的器官损伤 被引量:10
16
作者 邵好珍 马齐襄 +7 位作者 胡晓炜 张鑫 封艳艳 孙笑 金琳 隋彤彤 罗广彬 马志涛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6期55-60,共6页
目的:通过建立斑蝥素(cantharidin,CTD)诱导小鼠急性毒性模型,比较CTD急性毒性剂量给药后小鼠各器官损伤情况,探究CTD引起小鼠急性毒性的靶向器官及可能机制。方法:取Balb/c小鼠,CTD梯度剂量(2,3,4 mg·kg^-1)一次性灌胃给药... 目的:通过建立斑蝥素(cantharidin,CTD)诱导小鼠急性毒性模型,比较CTD急性毒性剂量给药后小鼠各器官损伤情况,探究CTD引起小鼠急性毒性的靶向器官及可能机制。方法:取Balb/c小鼠,CTD梯度剂量(2,3,4 mg·kg^-1)一次性灌胃给药,观察小鼠的生存状态,并获得CTD急性毒性剂量和最佳取材时间。根据以上结果,以CTD急性毒性剂量给药,3 h后使用戊巴比妥钠对小鼠进行麻醉后检测心电图,取血清检测丙氨酸氨基转移酶、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尿素氮、乳酸脱氢酶、肌酸激酶、心肌肌钙蛋白的浓度。取心、肝、肾、肠通过苏木素-伊红(HE)染色进行组织病理学观察分析。结果:与正常组小鼠相比,给药组小鼠不同剂量CTD给药后,小鼠的中毒反应随剂量升高而增大,CTD急性毒性剂量为4 mg·kg^-1,平均死亡时间为(4.64±1.33)h。与正常组小鼠相比,CTD组急性毒性剂量给药后小鼠心电图出现异常J点上移,心率趋缓。血清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尿素氮、心肌肌钙蛋白均明显升高(P〈0.05),肌酸激酶、乳酸脱氢酶显著升高(P〈0.01);HE病理染色显示,与正常组相比,CTD组急性毒性剂量给药后引起小鼠小肠、肝脏、肾脏损伤不明显,心脏出现炎症细胞浸润、心肌纤维结构紊乱,心肌间质充血及点状坏死,损伤严重。结论:心脏是CTD引起小鼠急性毒性关键靶向器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蝥素 急性毒性 心脏损伤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 尿素氮 心肌肌钙蛋白
原文传递
复方小柴胡汤对实验性肝纤维化鼠血浆氨基酸代谢及转氨酶的影响 被引量:7
17
作者 郑丽娜 韩涛 +3 位作者 钱绍诚 李冰 崔润海 吕洪敏 《天津医科大学学报》 1999年第1期19-20,共2页
目的:通过动物实验进一步探讨复方小柴胡汤对肝纤维化鼠血浆氨基酸代谢及转氨酶的影响。方法:应用四氯化碳制备大鼠肝纤维化模型,观察复方小柴胡汤对血浆氨基酸代谢及转氨酶的作用。结果:复方小柴胡汤治疗组的支链氨基酸/芳香族氨... 目的:通过动物实验进一步探讨复方小柴胡汤对肝纤维化鼠血浆氨基酸代谢及转氨酶的影响。方法:应用四氯化碳制备大鼠肝纤维化模型,观察复方小柴胡汤对血浆氨基酸代谢及转氨酶的作用。结果:复方小柴胡汤治疗组的支链氨基酸/芳香族氨基酸比值明显高于肝纤维化模型组,血清转氨酶明显低于后者。结论:复方小柴胡汤具有纠正氨基酸代谢紊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方小柴胡汤 肝纤维化 氨基酸 转氨酶
下载PDF
祛脂方联合西药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随机平行对照研究 被引量:8
18
作者 龚文涵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18年第2期35-37,共3页
[目的]观察祛脂方联合西药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疗效。[方法]使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86例住院患者按病志号抽签随机分两组。对照组43例硫普罗宁0.2g+5%葡萄糖250m L,静滴,1次/d;维生素B,2片/次,3次/d。治疗组43例祛脂方(丹参、生黄芪各3... [目的]观察祛脂方联合西药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疗效。[方法]使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86例住院患者按病志号抽签随机分两组。对照组43例硫普罗宁0.2g+5%葡萄糖250m L,静滴,1次/d;维生素B,2片/次,3次/d。治疗组43例祛脂方(丹参、生黄芪各30g,决明子20g,制何首乌、泽泻、枸杞子、生白术各15g,五味子12g,生蒲黄、制大黄各10g),1剂/d,水煎200m L,早晚口服;硫普罗宁治疗同对照组。连续治疗30d为1疗程。观测临床症状、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H)、高密度脂蛋白(HDL)、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不良反应。治疗1疗程,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显效26例,有效14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3.02%;对照组显效17例,有效15例,无效11例,总有效率74.41%;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TG、TCH、HDL、ALT、AST两组均有改善(P<0.05,P<0.01),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祛脂方联合西药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疗效满意,无严重不良反应,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酒精性脂肪肝 祛脂方 硫普罗宁 维生素B 甘油三酯(TG) 总胆固醇(TCH) 高密度脂蛋白(HDL) 谷丙转氨酶(alt) 谷草转氨酶(AST) 中西医结合治疗 中药复方 随机平行对照研究
下载PDF
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的ALT水平及其影响因素和应用价值分析 被引量:9
19
作者 桑梦珠 吴克俭 +1 位作者 李平静 王慧颖 《医学研究杂志》 2021年第4期99-105,共7页
目的探讨体检人群中非酒精性脂肪肝(non-alcoholic fatty liverdisease,NAFLD)患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transaminase,ALT)水平的特点及其影响因素,评估ALT水平对NAFLD诊断和病情评估的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5~7月在徐州医科大学附... 目的探讨体检人群中非酒精性脂肪肝(non-alcoholic fatty liverdisease,NAFLD)患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transaminase,ALT)水平的特点及其影响因素,评估ALT水平对NAFLD诊断和病情评估的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5~7月在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健康管理中心体检的4293例体检者,收集一般情况及体格检查、实验室指标检测、腹部超声检查的资料并进行统计分析。NAFLD的诊断及轻中重度分级采用彩超诊断标准,非酒精性脂肪肝纤维化评分(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 fibrosis score,NFS)以0.676和-1.455为界值,NFS>0.676为进展期肝纤维化可能,NFS<-1.455为无进展期肝纤维化。结果体检人群中NAFLD发生率为36.7%,NAFLD患者中ALT水平正常者占85.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BMI、高TG、高LDL为男性NAFLD患者ALT升高的独立危险因素,高TG为女性患者ALT升高的独立危险因素,高ALT、高BMI、高SBP为重度NAFLD的独立预测因子。NAFLD患者中ALT升高组与ALT正常组NFS>0.676、NFS<-1.455、-1.455<NFS<0.676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现有ALT标准诊断NAFLD的敏感度较差,ROC曲线计算出的ALT最佳截断值为女性13U/L,男性22U/L,敏感度为71.26%,特异性为59.88%,AUROC为0.656。结论ALT水平可用于评估NAFLD患者的等级,但利用ALT诊断NAFLD的准确性较差,且无法判断进展期纤维化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酒精性脂肪肝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甘油三酯 进展期肝纤维化
下载PDF
冠心病患者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程度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9
20
作者 佴志慧 邢智 +2 位作者 阿丽米拉.赛依提江 曹世雄 高颖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9年第3期288-292,共5页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取608例首次完善冠脉造影检查的住院患者。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35例,冠脉造影血管狭窄<50%)和冠心病组(573例,至少一支冠脉血管狭窄≥50%),...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取608例首次完善冠脉造影检查的住院患者。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35例,冠脉造影血管狭窄<50%)和冠心病组(573例,至少一支冠脉血管狭窄≥50%),冠心病组研究对象均纳入初次诊断为心绞痛的患者。冠心病组根据冠脉病变评分(Gensini评分)中位数,分为低评分组(292例,2~25分)和高评分组(281例,26~192分),进行一般资料的收集,血液学肝功能、肾功能、血脂分析等检测,分析冠心病患者血清ALT水平增高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程度的相关性。结果冠心病组研究对象的Gensini评分、ALT水平、碱性磷酸酶(ALP)、非结合胆红素和血清胱抑素C均高于对照组,冠心病组球蛋白(GLB)低于对照组(P<0.05)。Gensini高评分组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ALP、总蛋白、GLB、γ-谷氨酰转移酶、肌酸激酶、肌酸激酶同工酶MB和5′-核苷酸酶高于低分组,高分组直接胆红素及渗透压低于低分组(P<0.05)。ALT升高组的冠脉病变高分比例显著增高(P<0.05)。在ALT正常水平组中,在ALT水平正常的冠心病患者中,血清ALT水平增高与Gensini评分有独立相关性。对数转换的ALT(OR值:4.702,95%CI:2.502~4.644)。结论在ALT水平正常的冠心病患者中,ALT水平的增高是冠脉病变程度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GENSINI评分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