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3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多级时效对Al-Mg-Si(Cu)合金力学性能和显微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3
1
作者 王时豪 陈江华 +3 位作者 刘春辉 桑益 王漪雯 龙慧池 《电子显微学报》 CAS CSCD 2012年第5期420-426,共7页
本文通过透射电镜观察、差示扫描量热分析(DSC)和硬度测试等方法研究了6061铝合金在多级时效处理过程中力学性能和显微结构演变的规律。其中,T6I6热处理为先进行固溶处理,淬火后进行180℃预时效,然后在65℃中断时效,最后在180℃再次时效... 本文通过透射电镜观察、差示扫描量热分析(DSC)和硬度测试等方法研究了6061铝合金在多级时效处理过程中力学性能和显微结构演变的规律。其中,T6I6热处理为先进行固溶处理,淬火后进行180℃预时效,然后在65℃中断时效,最后在180℃再次时效,120/T6I6热处理则将预时效温度改为120℃。结果表明,T6I6热处理不会明显提高合金的峰值硬度,合金强度与析出相类型、尺寸和分布有关系。120℃预时效后中断时效时继续形成GP区或β″前驱相,而180℃预时效后中断时效对显微结构的影响较小。120/T6I6的中断时效过程析出的主要是尺寸较小的GP区或β″前驱相,它们在再时效阶段不能成为析出相的形核点。T6I6在中断时效前GP区和β″前驱相基本全部析出。T6I6热处理和120/T6I6热处理均没有使峰值硬度明显增加,而且120/T6I6会拖延峰值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mg-si-(cu)合金 时效 析出相 透射电镜
下载PDF
Cu含量对SiC/Al-Mg-Si-Cu复合材料自然时效负面效应的影响 被引量:2
2
作者 朱士泽 王东 +2 位作者 王全兆 肖伯律 马宗义 《金属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928-936,共9页
通过硬度测试、DSC分析及TEM观测研究了Cu含量对17%SiC(体积分数)颗粒增强Al-1.2Mg-0.6Six Cu(x=0、0.2、0.6、1.0、1.2,质量分数,%)复合材料自然时效负面效应的影响规律,并与未增强合金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与不含Cu的情况相比,添加C... 通过硬度测试、DSC分析及TEM观测研究了Cu含量对17%SiC(体积分数)颗粒增强Al-1.2Mg-0.6Six Cu(x=0、0.2、0.6、1.0、1.2,质量分数,%)复合材料自然时效负面效应的影响规律,并与未增强合金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与不含Cu的情况相比,添加Cu可以减小复合材料及铝合金在直接人工时效态和先自然时效后人工时效态的硬度差值(ΔH)。其原因在于Cu可以促进人工时效时β"相析出,并形成稳定性良好的L相(一种含Cu纳米相,不易粗化)。然而,Cu会加剧自然时效团簇形成,这些团簇难以在人工时效时转变成析出相,不利于人工时效硬化。因此,Cu对于抑制自然时效的负面效应既存在有利影响,也存在不利影响,表现为ΔH随Cu含量增加产生波动变化。此外,随Cu含量增加,Cu抑制自然时效负面效应的作用在复合材料和合金中表现出不同的规律。与不含Cu的样品相比,复合材料中添加0.2%Cu即可显著降低ΔH,但在铝合金中Cu需增加至0.6%才出现明显效果。这种差异主要源自2方面原因:其一,在铝合金中添加0.2%Cu即会明显促进自然时效团簇的形成;而复合材料中界面及位错湮灭了空位,故0.2%Cu对自然时效团簇析出行为的影响不大;其二,复合材料中添加0.2%Cu便可形成L相,但合金中却不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基复合材料 al-mg-si-(cu)合金 自然时效 人工时效 负面效应
原文传递
Cr元素对Al-Mg-Si-Cu铝合金组织与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36
3
作者 张新明 周志乐 +3 位作者 唐建国 柯彬 胡继龙 欧阳惠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49-53,58,共6页
采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透射电镜、硬度测试、拉伸测试等方法研究Cr元素对Al-Mg-Si-Cu铝合金组织与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Cr元素可以细化合金的铸态组织,促进β-AlFeSi相向α-AlFeSi相转变,并与基体结合形成Al7Cr化合物等弥散相,显... 采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透射电镜、硬度测试、拉伸测试等方法研究Cr元素对Al-Mg-Si-Cu铝合金组织与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Cr元素可以细化合金的铸态组织,促进β-AlFeSi相向α-AlFeSi相转变,并与基体结合形成Al7Cr化合物等弥散相,显著抑制合金再结晶的产生及其晶粒长大。随着Cr含量的增加,合金的强度与塑性得到了显著的提高。当Cr含量超过0.20%(质量分数)时,合金的强度和塑性却出现了一定程度的降低。这主要是由于Cr元素与Fe,Si元素结合形成大量的AlFeCrSi相,减少了合金中Mg2Si相的析出,减弱了合金的时效强化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mg-si-cu合金 CR含量 组织 力学性能
下载PDF
Cu含量对Al-Mg-Si-Cu合金微观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32
4
作者 王芝秀 李海 +2 位作者 顾建华 宋仁国 郑子樵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3348-3355,共8页
采用DSC热分析、硬度、电导率、拉伸和晶间腐蚀等测试及透射电镜组织观察,研究Cu含量对Al-Mg-Si-Cu合金微观组织和性能的影响。实验表明:180℃时效时,4种合金硬度上升至峰值后持续下降,且随着Cu含量增加,合金的时效硬度随之提高,硬化速... 采用DSC热分析、硬度、电导率、拉伸和晶间腐蚀等测试及透射电镜组织观察,研究Cu含量对Al-Mg-Si-Cu合金微观组织和性能的影响。实验表明:180℃时效时,4种合金硬度上升至峰值后持续下降,且随着Cu含量增加,合金的时效硬度随之提高,硬化速率加快而软化速率降低;时效时电导率先下降至最低值后又持续上升,且Cu含量越高,电导率越低。随着Cu含量增加,T6和T4态合金的强度随之提高,晶间腐蚀抗力下降,但无Cu合金不发生晶间腐蚀;T6态合金析出相类型随Cu含量增加而变化,Cu含量较低时(0.6以下),析出β″相;而Cu含量为0.9时,析出相为β″相和Q′相共存;且随着Cu含量增加,析出相数量和体积分数增加而尺寸减小,T4态合金析出相为原子团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mg-si-cu合金 cu含量 析出相 晶间腐蚀 拉伸性能
下载PDF
Mn对Al-Mg-Si-Cu铝合金结晶相的影响 被引量:25
5
作者 刘宏 刘艳华 +2 位作者 赵刚 刘春明 左良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1期1906-1911,共6页
通过扫描电镜/能谱、X射线衍射以及金相分析,针对含0.3%Fe(质量分数)的Al Mg Si Cu铝合金,研究了Mn含量对其结晶相的影响。研究表明:合金在铸造过程中形成的结晶相为Al1.9CuMg4.1Si3.3,Al5(FeMn)Si,Al8(FeMn)2Si以及少量的Mg2Si;增大含M... 通过扫描电镜/能谱、X射线衍射以及金相分析,针对含0.3%Fe(质量分数)的Al Mg Si Cu铝合金,研究了Mn含量对其结晶相的影响。研究表明:合金在铸造过程中形成的结晶相为Al1.9CuMg4.1Si3.3,Al5(FeMn)Si,Al8(FeMn)2Si以及少量的Mg2Si;增大含Mn量,合金中AlFeMnSi型结晶相数量增多;对合金进行均匀化处理时,Al1.9CuMg4.1Si3.3相完全溶解,发生Al5(FeMn)Si向Al8(FeMn)2Si相的转变;对合金进行轧制及最终热处理后,结晶相碎化且沿轧向呈纤维状分布,但结晶相的类型不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mg-si-cu合金 结晶相 al1.9cumg4.1si3.3 al5Fesi al8Fe2si
下载PDF
均匀化对Al-Mg-Si-Cu合金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30
6
作者 何立子 陈彦博 崔建忠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1637-1641,共5页
采用拉伸力学性能测试、金相观察、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和能谱分析(EDS)研究了均匀化温度和时间及Mn含量对新型Al-Mg-Si-Cu合金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均匀化温度的升高和Mn含量的增加均加快β-AlFeSi相向α-AlF... 采用拉伸力学性能测试、金相观察、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和能谱分析(EDS)研究了均匀化温度和时间及Mn含量对新型Al-Mg-Si-Cu合金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均匀化温度的升高和Mn含量的增加均加快β-AlFeSi相向α-AlFeSi相的转变,α-AlFeSi相的数量随均匀化时间的延长而增加,但这一过程取决于合金中的Mn含量,仅依靠均匀化处理而不加入微量Mn,不能获得适宜形态的α-AlFeSi相颗粒。均匀化处理后,在空冷过程中析出粗大棒状Mg2Si(β')相,急冷后没有观察到此相。合金的拉伸强度降低,但急冷降低的程度要小于空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mg-sicu合金 均匀化 alFesi 性能
下载PDF
Al-Mg-Si-(Cu)铝合金在连续升温中的析出行为 被引量:27
7
作者 李海 王秀丽 +2 位作者 史志欣 王芝秀 郑子樵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2028-2034,共7页
采用差示扫描量热法(DSC)研究了Al-Mg-Si和Al-Mg-Si-Cu铝合金的连续升温时效析出行为,并结合JMA方程分析Cu对该合金时效析出动力学的影响,计算出各种亚稳相析出动力学参数,进而得出各相析出的相关动力学表达式及TTT曲线。结果表明:Cu显... 采用差示扫描量热法(DSC)研究了Al-Mg-Si和Al-Mg-Si-Cu铝合金的连续升温时效析出行为,并结合JMA方程分析Cu对该合金时效析出动力学的影响,计算出各种亚稳相析出动力学参数,进而得出各相析出的相关动力学表达式及TTT曲线。结果表明:Cu显著地提高了Al-Mg-Si合金的时效硬化效果和速率,这与Cu的添加降低了析出激活能密切相关;Al-Mg-Si合金原子团簇、GP区、β〞和β'的激活能分别为(67.3±1.5)、(96.9±3.5)、(106.6±3.1)和(158.9±3.9)kJ/mol;而Al-Mg-Si-Cu铝合金原子团簇、GP区、β〞、β'、Q'和Q相的激活能分别为(62.0±1.8)、(87.8±3.2)、(97.7±3.1)、(137.0±4.2)、(125.5±4.3)和(266.7±5.4)kJ/mo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mg-si-(cu)铝合金 析出动力学 差热分析法 TTT曲线
下载PDF
Mn和Cr对Al-Mg-Si-Cu合金组织及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1
8
作者 李海 史志欣 +2 位作者 王芝秀 王秀丽 郑子樵 《材料热处理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100-105,共6页
通过金相观察、拉伸性能测试、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及能谱分析,研究了Mn、Cr对Al-Mg-Si-Cu铝合金微观组织及拉伸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Mn和Cr均能促进Al-Mg-Si-Cu合金铸锭形成粗大结晶相化合物,并且添加Mn的合金中形成的结晶相更多... 通过金相观察、拉伸性能测试、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及能谱分析,研究了Mn、Cr对Al-Mg-Si-Cu铝合金微观组织及拉伸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Mn和Cr均能促进Al-Mg-Si-Cu合金铸锭形成粗大结晶相化合物,并且添加Mn的合金中形成的结晶相更多;均匀化过程中Mn和Cr均能促进结晶相由Al5FeSi型向Al8Fe2Si型转变,并且同时添加Mn和Cr的促进作用更加显著;添加Mn、Cr均能抑制变形晶粒在固溶处理时发生再结晶和晶粒长大,并且由单独添加Cr、单独添加Mn到同时添加Mn和Cr,抑制作用逐渐增强;添加Cr对合金强化作用有限,而添加Mn能显著提高合金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N CR al-mg-si-cu合金 微观组织 力学性能
原文传递
不同尺寸粒子对Al-Mg-Si-Cu系合金组织、织构和力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7
9
作者 彭祥阳 郭明星 +3 位作者 汪小锋 崔莉 张济山 庄林忠 《金属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69-177,共9页
通过拉伸实验,OM,SEM,TEM观察以及EBSD测试等手段研究了不同尺寸粒子对Al-Mg-Si-Cu系合金板材力学性能、组织和织构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随着溶质元素浓度的增加,合金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均不断增加,但是延伸率却略有降低,且3个方向存在... 通过拉伸实验,OM,SEM,TEM观察以及EBSD测试等手段研究了不同尺寸粒子对Al-Mg-Si-Cu系合金板材力学性能、组织和织构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随着溶质元素浓度的增加,合金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均不断增加,但是延伸率却略有降低,且3个方向存在一定差异.此外,合金的平均塑性应变比rˉ也随溶质元素浓度增加而增加.3种合金基体内的不同尺寸粒子主要为Mg2Si,Al15Mn3Si2和a-Al(Fe,Mn)Si富铁相,这些粒子尺寸和浓度搭配合理不仅可以诱发粒子刺激形核效应(particle stimulated nucleation,简称PSN),而且可有效抑制晶粒长大,最终使得合金固溶时形成大量细小再结晶晶粒,而织构组分以旋转立方织构CubeND18,Goss织构{011}<100>,P{011}<122>和Cu{112}<111>为主.此外,根据合金成分、热加工工艺以及显微组织间的定量关系提出了不同尺寸粒子影响再结晶形核和长大过程的模型示意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mg-si-cu合金 粒子 再结晶 织构 PSN效应
原文传递
固溶时效对Al-Mg-Si-Cu合金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5
10
作者 周学浩 孙有平 +2 位作者 王文熙 何江美 李旺珍 《材料热处理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30-37,共8页
采用显微组织分析、硬度测试、拉伸测试、SEM断口分析等手段,研究了热处理工艺对大应变轧制Al-Mg-Si-Cu合金板材显微组织及力学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轧制态Al-Mg-Si-Cu合金中轧制面组织呈纤维状且存在大量残留相。合金经固溶后显微组... 采用显微组织分析、硬度测试、拉伸测试、SEM断口分析等手段,研究了热处理工艺对大应变轧制Al-Mg-Si-Cu合金板材显微组织及力学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轧制态Al-Mg-Si-Cu合金中轧制面组织呈纤维状且存在大量残留相。合金经固溶后显微组织中残留相基本溶解,晶粒得到小幅度长大,在时效处理后强化相均匀析出,使得合金得到强化效果。合金经510℃/80 min固溶和195℃/13 h时效热处理后,测试硬度值为127.1 HV,抗拉强度为410 MPa,伸长率达24.8%,断口分析为韧性断裂,合金表现出良好的力学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mg-si-cu合金 固溶处理 时效处理 显微组织 力学性能
原文传递
Al-Mg-Si-Cu合金的热处理工艺 被引量:14
11
作者 马政 杨伏良 +3 位作者 党小荔 孟德超 张国鹏 尹德艳 《金属热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97-102,共6页
研究了一种新型Al-Mg-Si-Cu合金热处理工艺参数对其力学性能的影响。经微合金化、熔炼铸造和挤压加工后的合金进行不同固溶、时效延迟和时效处理,并对热处理工艺进行了优化。用金相显微镜、维氏硬度计、扫描电镜及电子万能试验机对合金... 研究了一种新型Al-Mg-Si-Cu合金热处理工艺参数对其力学性能的影响。经微合金化、熔炼铸造和挤压加工后的合金进行不同固溶、时效延迟和时效处理,并对热处理工艺进行了优化。用金相显微镜、维氏硬度计、扫描电镜及电子万能试验机对合金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进行检测分析。结果表明,Al-0.41Mg-0.36Si-1.0Cu合金的过烧敏感温度为620℃,在(520~580)℃×(40~120)min范围内固溶处理后综合性能较佳。合金最佳热处理制度为520℃×(40~120)min固溶,然后165℃×10 h时效。Al-0.41Mg-0.36Si-1.0Cu合金固溶处理后时效延迟时间对硬度的影响较6082合金小,延迟时间应控制在3 h之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mg-si-cu合金 显微组织 热处理工艺
原文传递
均匀化处理对Al-Mg-Si-Cu合金铸态组织与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4
12
作者 周学浩 孙有平 +4 位作者 张扬扬 王文熙 贺毅强 付静 何江美 《金属热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93-97,共5页
采用显微组织分析、硬度测试、拉伸测试、SEM断口分析等手段,系统研究了均匀化处理工艺对Al-Mg-Si-Cu合金铸态显微组织及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Al-Mg-Si-Cu合金铸态组织中存在大量粗大枝晶。合金经560℃×24 h均匀化处理,组织... 采用显微组织分析、硬度测试、拉伸测试、SEM断口分析等手段,系统研究了均匀化处理工艺对Al-Mg-Si-Cu合金铸态显微组织及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Al-Mg-Si-Cu合金铸态组织中存在大量粗大枝晶。合金经560℃×24 h均匀化处理,组织中非平衡相基本溶解,晶粒得到明显细化,硬度值达到最高,抗拉强度为204 MPa,屈服强度为187 MPa,伸长率达8.5%,断口试样显示为韧窝和准解理型的混合型断裂特征,合金表现出较好的力学性能。与保温时间相比,均匀化处理温度对硬度的影响更加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mg-si-cu合金 均匀化处理 显微组织 力学性能
原文传递
预变形对汽车用Al-Mg-Si-Cu合金析出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12
13
作者 崔莉 郭明星 +3 位作者 彭祥阳 张艳 张济山 庄林忠 《金属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89-297,共9页
采用力学性能测试、DSC及TEM研究了预变形对Al-Mg-Si-Cu合金析出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慢速率升温过程中,预时效态合金GP区溶解速率均随预变形量的增加而降低,利用Avrami-Johnson-Mehl方法求得经0,5%和15%预变形后合金的GP区溶解激活... 采用力学性能测试、DSC及TEM研究了预变形对Al-Mg-Si-Cu合金析出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慢速率升温过程中,预时效态合金GP区溶解速率均随预变形量的增加而降低,利用Avrami-Johnson-Mehl方法求得经0,5%和15%预变形后合金的GP区溶解激活能分别为137.1,189.5和141.3 k J/mol;若合金经不同预变形后直接进行185℃,20 min烤漆硬化,预变形可有效促进沉淀相析出,提高烤漆硬化增量,最高达160 MPa,不过预变形量大于10%时合金烤漆硬化增幅减缓;此外,经预变形处理后烤漆态合金的GP区溶解速率在一定温度下均较低,但高于某一温度后,相应的GP区溶解速率均高于未经预变形处理,最终获得的ln[(d Y/d T)f/f(Y)]-1/T曲线甚至会出现高激活能向低激活能转化现象;不过随预变形量增加,β″相析出激活能不断降低,析出速率不断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mg-si-cu合金 汽车板 预时效 预变形 动力学
原文传递
预时效对汽车用新型Al-Mg-Si-Cu-Zn合金烘烤硬化性的影响 被引量:12
14
作者 朱上 李志辉 +3 位作者 闫丽珍 李锡武 张永安 熊柏青 《稀有金属》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281-288,共8页
采用显微硬度和拉伸性能测试,结合透射电镜(TEM)和三维原子探针(3DAP)观察,研究了预时效对汽车车身板用新型Al-Mg-Si-Cu-Zn合金烘烤硬化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合金经高温短时(150℃,20 min)和低温长时(50℃,6 h)预时效处理后,随即进行... 采用显微硬度和拉伸性能测试,结合透射电镜(TEM)和三维原子探针(3DAP)观察,研究了预时效对汽车车身板用新型Al-Mg-Si-Cu-Zn合金烘烤硬化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合金经高温短时(150℃,20 min)和低温长时(50℃,6 h)预时效处理后,随即进行185℃,25 min的模拟烤漆处理,合金的显微硬度和屈服强度显著提高;而经高温短时预时效处理样品模拟烤漆后的硬度和强度更高,表现出更显著的烘烤硬化性。两种预时效过程中均形成了一定数量的原子团簇,该团簇的主要溶质原子为Mg和Si,同时发现含有少量的Cu和Zn,两种预时效制度下原子团簇中Cu/Mg,Zn/Mg原子比相当。与低温长时预时效相比,高温短时预时效后原子团簇的尺寸和体积分数更大,而数量更少。但高温短时预时效过程促进了大尺寸且Mg/Si原子比接近于1的原子团簇的形成,该类原子团簇在后续模拟烤漆过程中更易转变为β″相。预时效态合金经后续185℃,25 min模拟烤漆处理后,形成了分布均匀、致密的β″相,从而显著提高了合金强度。经统计分析,发现高温短时预时效合金在烤漆过程中形成的β″相数量更多,体积分数更大,尺寸更小,说明150℃,20 min高温短时预时效有益于促进β″相的形成,从而使合金表现出更好的烘烤硬化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mg-si-cu-Zn合金 预时效 烘烤硬化性 原子团簇 β″相
原文传递
一种Al-Mg-Si-Cu铝合金的均匀化处理 被引量:12
15
作者 党小荔 杨伏良 刘欢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6,17,共7页
设计一种新型Al-Mg-Si-Cu铝合金,合金成分为Al-1.04Mg-0.85Si-0.018Cu(质量分数)。采用金相观察、差热分析(DTA)、扫描电镜(SEM)和能谱分析(EDS)研究合金铸态与均匀化态的显微组织演化和成分分布。结果表明:新型Al-Mg-Si-Cu铝合金的铸... 设计一种新型Al-Mg-Si-Cu铝合金,合金成分为Al-1.04Mg-0.85Si-0.018Cu(质量分数)。采用金相观察、差热分析(DTA)、扫描电镜(SEM)和能谱分析(EDS)研究合金铸态与均匀化态的显微组织演化和成分分布。结果表明:新型Al-Mg-Si-Cu铝合金的铸态组织枝晶偏析严重,合金元素Si、Mg和Fe在晶内及晶界分布不均匀;550℃×24 h均匀化处理后,合金中非平衡低熔点共晶组织和Mg2Si相基本溶入基体,Fe元素偏析难以通过均匀化消除,均匀化后,晶界上部分β-Al5FeSi相转变成α-Al8Fe2Si相;该合金的过烧温度为574.5℃,最佳均匀化制度为550℃×24 h;合金铸态和均匀化后维氏硬度分别为58HV和78HV,比6061合金分别提高了20%和8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mg-si-cu合金 均匀化处理 显微组织
下载PDF
固溶方式及时效对Al-Mg-Si-Cu合金组织及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1
16
作者 何福萍 刘峰 +2 位作者 李建云 张敬恩 王智祥 《有色金属科学与工程》 CAS 2013年第1期44-48,共5页
采用力学性能测试及晶间腐蚀等方法,研究了不同固溶方式及时效对Al-Mg-Si-Cu合金的组织、力学性能和耐晶间腐蚀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逐步提高固溶温度的强化固溶,有利于提高合金的过饱和度;同时强化固溶和双级固溶方式能有效改善时... 采用力学性能测试及晶间腐蚀等方法,研究了不同固溶方式及时效对Al-Mg-Si-Cu合金的组织、力学性能和耐晶间腐蚀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逐步提高固溶温度的强化固溶,有利于提高合金的过饱和度;同时强化固溶和双级固溶方式能有效改善时效后合金的第二相析出及分布状态,有利于合金耐晶间腐蚀性能的提高;经强化固溶、双级时效后合金的抗拉强度和平均腐蚀深度分别为295 MPa和39μm,具有良好的强度及耐晶间腐蚀等综合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mgsicu合金 固溶 时效 晶间腐蚀
下载PDF
Mn和Zr对新型Al-Mg-Si-Cu合金组织与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1
17
作者 何立子 陈彦博 +2 位作者 崔建忠 张晓博 胡壮麒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2期1337-1340,共4页
研究了 Mn 和 Zr 对新型 Al-Mg-Si-Cu 合金的显微组织和机械性能的影响,并采用 XRD,EDAX 和 TEM分析了合金中析出相的类型和成分。结果表明:单独添加 Zr,合金的强度降低,塑性提高;复合添加 0.3%Mn和 0.08%Zr,合金-T6 的组织中出现了大... 研究了 Mn 和 Zr 对新型 Al-Mg-Si-Cu 合金的显微组织和机械性能的影响,并采用 XRD,EDAX 和 TEM分析了合金中析出相的类型和成分。结果表明:单独添加 Zr,合金的强度降低,塑性提高;复合添加 0.3%Mn和 0.08%Zr,合金-T6 的组织中出现了大量的粒状或条状 AlCrMnFeSi 相,合金的强度和塑性均有所提高;继续增加 Mn 和 Zr 的含量,由于合金中时效强化相——Mg2Si 数量的显著减少和粗大 AlCrMnFeSi 相的增加,造成合金性能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N ZR al-mg-si-cu合金 组织 性能
下载PDF
Effect of minor Zr and Sc on microstructures and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Al-Mg-Si-Cu-Cr-V alloys 被引量:11
18
作者 蒙毅 赵志浩 崔建忠 《Transactions of Nonferrous Metals Society of China》 SCIE EI CAS CSCD 2013年第7期1882-1889,共8页
The effects of minor contents of Zr and Sc on the microstructures and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Al-Mg-Si-Cu-Cr-V alloy were studi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effects of minor Zr and Sc on the as-cast grain refinement ... The effects of minor contents of Zr and Sc on the microstructures and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Al-Mg-Si-Cu-Cr-V alloy were studi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effects of minor Zr and Sc on the as-cast grain refinement in the ingots, the improvement in the strength of the as-extruded alloys and the restriction of high angle grain boundaries in the aged alloys can be sorted as Al3ScAl3 (Zr,Sc)Al3Zr. None of them could stop the nucleation of recrystallization, but Al3 (Zr,Sc) phase is a more effective inhibitor of dislocation movement compared to Al3 Sc in the aged alloys. Compared with the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the aged alloy added only 0.15% Sc, the joint addition of Zr and Sc to the alloy leads to a very slight decrease in strength with even no cost of ductility. Taking both the production cost and the little bad influence on mechanical properties into consideration, an optimal content of Zr and Sc in the Al-Mg-Si-Cu-Cr-V alloy to substitute 0.15% Sc is 0.13% Zr+0.03% S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mg-si-cu alloy RECRYSTalLIZATION microstructure mechanical property
下载PDF
Al-Mg-Si-Cu合金在热压缩变形中的流变应力 被引量:8
19
作者 甘卫平 刘泓 +1 位作者 杨伏良 王义仁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841-845,共5页
在Gleeble-1500热模拟试验机上对Al-0.80Mg-0.63Si-0.61Cu合金进行等温热压缩试验,研究其在高温压缩变形中的流变应力行为。研究结果表明:流变应力随应变速率的增大而增大,随变形温度的升高而降低,在高应变速率和较低温度条件下,应力出... 在Gleeble-1500热模拟试验机上对Al-0.80Mg-0.63Si-0.61Cu合金进行等温热压缩试验,研究其在高温压缩变形中的流变应力行为。研究结果表明:流变应力随应变速率的增大而增大,随变形温度的升高而降低,在高应变速率和较低温度条件下,应力出现锯齿波动,呈不连续再结晶特征;该铝合金热压缩变形的流变应力行为可用包含Arrhenius项的Zener-Hollomon参数来描述,其变形激活能为176.54 kJ/mo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mg-si-cu合金 热压缩变形 流变应力
下载PDF
新型Al-Mg-Si-Cu铝合金热处理工艺研究 被引量:8
20
作者 刘诗安 袁东 +1 位作者 严琦琦 张辉 《铝加工》 CAS 2005年第3期4-7,共4页
通过力学性能测定以及金相显微组织观察,对一种新型Al-Mg-Si-Cu铝合金(Al-1.2%Mg-0.9%Si-0.6%Cu)的热处理工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合金较为理想的热处理制度是550℃/2h固溶处理后水淬,人工时效制度为双级时效185℃/2h+200℃/1h。热... 通过力学性能测定以及金相显微组织观察,对一种新型Al-Mg-Si-Cu铝合金(Al-1.2%Mg-0.9%Si-0.6%Cu)的热处理工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合金较为理想的热处理制度是550℃/2h固溶处理后水淬,人工时效制度为双级时效185℃/2h+200℃/1h。热处理后,试样抗拉强度可达到340MPa以上,硬度可达到105HB以上,延伸率在12%以上,析出相呈细小弥散状分布,对合金有很高的强化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mg-si-cu合金 热处理 力学性能 显微组织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