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核动力船舶主控室气载放射性浓度场分析 被引量:2
1
作者 谭冰 唐耀阳 +2 位作者 吴荣俊 许浒 郭智荣 《舰船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61-64,共4页
利用流体力学计算软件Airpak对核动力船舶主控室通风系统进行数值模拟,提出通风结构的改进措施。选取主控室内典型的截面,分析放射性气体在截面处的分布情况,通过调节进出风口的位置,合理将气载放射性物质约束在无人员岗位区域;并通过... 利用流体力学计算软件Airpak对核动力船舶主控室通风系统进行数值模拟,提出通风结构的改进措施。选取主控室内典型的截面,分析放射性气体在截面处的分布情况,通过调节进出风口的位置,合理将气载放射性物质约束在无人员岗位区域;并通过模拟计算说明可通过改进通风方案来改善工作人员的工作环境,减少工作人员的辐射剂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控室 气载放射性物质 浓度分布 通风设计
下载PDF
用于放射性气溶胶在线富集进样的狭缝虚拟撞击器的研制 被引量:1
2
作者 粟永阳 李志明 +3 位作者 任向军 徐江 曾实 朱凤蓉 《辐射防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279-288,共10页
为满足环境气溶胶在线进样的要求,改善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计(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 Mass Spectrometry,ICP蛳MS)对粒子中待测核素的探测限,研制出一套具有低流量、低压降特点的狭缝虚拟撞击器,可作为气溶胶在线富集进样系统的... 为满足环境气溶胶在线进样的要求,改善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计(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 Mass Spectrometry,ICP蛳MS)对粒子中待测核素的探测限,研制出一套具有低流量、低压降特点的狭缝虚拟撞击器,可作为气溶胶在线富集进样系统的关键部件与ICPˉMS联用。本文介绍了该狭缝虚拟撞击器的研制情况:首先由ICP蛳MS的进样条件,根据经验公式完成了理论设计,确定进样流量为11L/min,强流与弱流的流量比为10,喷射狭缝宽度为1mm,长宽比为10;然后用计算流体动力学软件Fluent R对上述结构内部的流场和粒子运动径迹进行了数值模拟,考察了喷射狭缝与收集狭缝的间距G、收集狭缝的宽度Wc及其进口曲率半径的加工偏差对收集效率的影响,得到了较优化的取值范围:G取1.0~1.2mm,Wc取1.4~1.6mm,此时的切割粒径D50约2.5μm;加工出狭缝虚拟撞击器的原型装置,对其分别用室内空气气溶胶和荧光素钠标记的单分散油酸粒子进行富集性能测量。实测结果表明:空气动力学等效直径在2.5~5μm范围内的粒子浓度得到了明显富集,5μm的粒子的富集因子达到极大值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CP-MS 放射性气溶胶 在线富集进样 狭缝虚拟撞击器
下载PDF
核电厂烟囱流出物取样点选择和代表性验证
3
作者 刘洪涛 丁世海 +1 位作者 李航 李磊 《自动化仪表》 CAS 2021年第S01期16-20,共5页
核电厂在运行过程中会产生由气体所载带的、通过烟囱排放到大气环境中的放射性物质。对这些放射性物质的准确监测是有效评价核电厂对环境影响的基础。一般监测设备布置在烟囱下方,因而需要将烟囱排放的气载放射性物质通过取样的方式运... 核电厂在运行过程中会产生由气体所载带的、通过烟囱排放到大气环境中的放射性物质。对这些放射性物质的准确监测是有效评价核电厂对环境影响的基础。一般监测设备布置在烟囱下方,因而需要将烟囱排放的气载放射性物质通过取样的方式运输到监测设备。如果取样位置、取样管选型和布置设计不当,将严重影响监测结果,使得监测结果无法代表烟囱实际排放的放射性水平。结合标准《核设施气载放射性物质的取样导则》(ANSI/HPS N13.1—1999)的要求,对核电厂烟囱流出物取样点选择及其取样代表性进行试验验证。所述设计与验证流程已在某核电厂应用。应用结果表明,采用皮托管、热线风速仪、SF6示踪气体、气溶胶发生器等设备在烟囱缩比模型中验证气旋角、气流速度、气体浓度、气溶胶浓度分布方案可行。该气载取样代表性验证方案可以为核设施烟囱排放气载放射性物质的取样设计及验证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电厂 辐射监测 气载放射性物质 取样代表性 气旋角测量 气体浓度测量 气溶胶浓度测量 气体速度测量
下载PDF
乏燃料贮存舱通风方式对气载放射性排出的数值模拟研究
4
作者 桂霆 鲜春媚 +3 位作者 方震 董长青 安静 贺梅葵 《核动力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16-121,共6页
为保障乏燃料贮存舱内作业人员免受内照射伤害,需控制乏燃料贮存舱内的气载放射性浓度,气载放射性的排出主要通过通风系统实现。本文针对乏燃料贮存舱的特点设计了4种通风方式,利用Airpak软件对乏燃料贮存舱4种通风方式进行了模拟仿真,... 为保障乏燃料贮存舱内作业人员免受内照射伤害,需控制乏燃料贮存舱内的气载放射性浓度,气载放射性的排出主要通过通风系统实现。本文针对乏燃料贮存舱的特点设计了4种通风方式,利用Airpak软件对乏燃料贮存舱4种通风方式进行了模拟仿真,通过对比分析污染蒸汽浓度场、流场以及污染蒸汽轨迹图,研究4种通风方式对气载放射性排出的影响:结果表明,分层送风方式Ⅱ对气载放射性排出效果较好,并且在此通风方式下,人员作业平台上的气载放射性浓度较其他3种通风方式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口布置 数值模拟 气载放射性浓度 通风效率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