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论教育目的表述的国民性问题——战后中、韩、日、新四国教育目的之国民性比较分析 |
容中逵
|
《外国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06 |
23
|
|
2
|
教育的唯一主题即生活——怀特海《教育的目的》解读 |
张青琳
|
《高校教育管理》
|
2009 |
15
|
|
3
|
怀特海过程哲学视域下的教育节奏与目的论 |
孙刚成
|
《当代教育与文化》
|
2021 |
11
|
|
4
|
怀特海论教育的目的 |
阳黔花
杨芳
|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2 |
8
|
|
5
|
怀特海基于生活与生命的教育目的观及启示 |
孙刚成
吴锐
|
《教学研究》
|
2020 |
4
|
|
6
|
投资身体资本:一种新的学校体育目的观 |
郭海霞
何志杰
潘凌云
|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2019 |
5
|
|
7
|
教育心理学的危机:挑战和定位 |
戴耘
|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22 |
6
|
|
8
|
试论基础音乐教育的目标及其实现 |
刘瑞景
|
《广州大学学报(综合版)》
|
2001 |
2
|
|
9
|
超越“目的—手段”体系:教育理论思维模式的反思与重构 |
余庆
|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2016 |
5
|
|
10
|
论怀特海的教育目的观 |
梁卿
|
《天津工程师范学院学报》
|
2007 |
3
|
|
11
|
关于教育目的与教育目标、教学和课程目标关系的再思考 |
康琪
丁邦平
|
《北京教育学院学报》
|
2016 |
4
|
|
12
|
人的固有性、可能性和现实性——兼论教育目的 |
张楚廷
|
《大学教育科学》
CSSCI
|
2011 |
3
|
|
13
|
施莱尔马赫教育理论体系研究 |
彭韬
|
《教育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2022 |
3
|
|
14
|
新形势下成人高等教育发展中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
温泉
|
《河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2 |
2
|
|
15
|
通识教育与体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 |
赵聪
|
《吉林体育学院学报》
|
2011 |
2
|
|
16
|
先秦鲁国与希腊雅典教育比较研究 |
宋海斌
|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1 |
0 |
|
17
|
老子思想对现当代教育的启示作用 |
孟煜
|
《湖北函授大学学报》
|
2017 |
2
|
|
18
|
教育为什么要培养节俭的美德 |
约翰·怀特
张生祥
金生鈜(译)
|
《现代教育论丛》
|
2022 |
2
|
|
19
|
怀特海的教育思想及其对我国教育改革的启示 |
付秀丽
|
《西南教育论丛》
|
2008 |
0 |
|
20
|
现代大学人文教育目标之我见 |
董洪霞
|
《天津电大学报》
|
2002 |
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