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lant conservation in the Anthropocene-Challenges and future prospects 被引量:9
1
作者 Vernon H.Heywood 《Plant Diversity》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314-330,共17页
Despite the massive efforts that have been made to conserve plant diversity across the world during the past few decades, it is becoming increasingly evident that our current strategies are not sufficiently effective ... Despite the massive efforts that have been made to conserve plant diversity across the world during the past few decades, it is becoming increasingly evident that our current strategies are not sufficiently effective to prevent the continuing decline in biodiversity. As a recent report by the CBD indicates,current progress and commitments are insufficient to achieve the Aichi Biodiversity Targets by 2020.Threatened species lists continue to grow while the world's governments fail to meet biodiversity conservation goals. Clearly, we are failing in our attempts to conserve biodiversity on a sufficient scale.The reasons for this situation are complex, including scientific, technical, sociological, economic and political factors. The conservation community is divided about how to respond. Some believe that saving all existing biodiversity is still an achievable goal. On the other hand, there are those who believe that we need to accept that biodiversity will inevitably continue to be lost, despite all our conservation actions and that we must focus on what to save, why and where. It has also been suggested that we need a new approach to conservation in the face of the challenges posed by the Anthropocene biosphere which we now inhabit. Whatever view one holds on the above issues, it is dear that we need to review the effectiveness of our current conservation strategies, identify the limiting factors that are preventing the Aichi goals being met and at the same time take whatever steps are necessary to make our conservation protocols more explicit, operational and efficient so as to achieve the maximum conservation effect. This paper addresses the key issues that underlie our failure to meet agreed targets and discusses the necessary changes to our conservation approaches. While we can justifiably be proud of our many achievements and successes in plant conservation in the past 30 years, which have helped slow the rate of loss, unless we devise a more coherent, consistent and integrated global strategy in which both 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lant conservation ANTHROPOCENE aichi targets Biodiversity governance Protected areas
下载PDF
总设计师谈日本爱知世博会 被引量:3
2
作者 杨熹微 《时代建筑》 2005年第5期40-47,共8页
作者通过对日本爱知世博会的两位总设计师的采访.讨论了关于世博会规划理念、规划特色.文化意义、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做法与思考。
关键词 2005爱知世博会 “环球廊道” “环球村” 环境保护 文化交流
下载PDF
日本爱知世博会交通规划与实施效果分析
3
作者 熊萍 刘永平 《交通与运输》 2006年第B07期1-5,共5页
本文针对2005爱知世博会交通系统的规划及其实施效果作了评述和总结,主要从需求预测、相关基础设施建设、交通方式分担、停车换乘系统等方面分析归纳,重点总结实际运行过程中完成的任务和解决问题的对策措施,并指出存在的问题。最后对2... 本文针对2005爱知世博会交通系统的规划及其实施效果作了评述和总结,主要从需求预测、相关基础设施建设、交通方式分担、停车换乘系统等方面分析归纳,重点总结实际运行过程中完成的任务和解决问题的对策措施,并指出存在的问题。最后对2010上海世博会交通组织和管理提出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博会 爱知 交通规划 实施效果
下载PDF
Challenges and possible solutions to creating an achievable and effective Post-2020 Global Biodiversity Framework 被引量:1
4
作者 Alice Hughes Xiaoli Shen +5 位作者 Richard Corlett Lin Li Maofang Luo Stephen Woodley Yuanming Zhang Keping Ma 《Ecosystem Health and Sustainability》 SCIE 2022年第1期194-199,共6页
Global biodiversity is in crisis as a result of human activity.This biodiversity crisis has been well documented by scientists,recognized by world leaders,politicians,businesses,and citizens.Both the biodiversity and ... Global biodiversity is in crisis as a result of human activity.This biodiversity crisis has been well documented by scientists,recognized by world leaders,politicians,businesses,and citizens.Both the biodiversity and climate crises need to be addressed now.2020 was when this change was supposed to start,with the 15th Conference of Parties(COP15)of the Convention on Biodiversity(CBD)meeting in Kunming,and the 26th Conference of Parties(COP26)of the UN Framework Convention on Climate Change meeting in Glasgow,but both meetings were postponed.COP26 was held a year late(November 2021),while COP15 was split into two,with the first part held in Kunming in October 2021,and the second part scheduled for Montreal in December 2022.This meeting in Montreal-arguably the most important in the CBDs history-must agree on the Post-2020 Global Biodiversity Framework(GBF),to reverse biodiversity loss.Failure to reach agreement in Montreal would ultimately be a failure of us all,with irreversible consequences for life on earth.Yet,with three months before the final deadline only 20%of text and two targets are agreed.This paper reviews the factors hindering progress on the agreement and suggests possible solu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nvention on Biological Diversity aichi Targets monitoring framework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原文传递
Today’s protected areas:supporting a more sustainable future for humanity 被引量:1
5
作者 Jeffrey A.MCNEELY 《Integrative Zoology》 SCIE CSCD 2020年第6期603-616,共14页
Nature provides significant benefits to people,especially those living in and around protected areas.Ecosystem services from protected areas include producing wild food,supporting biodiversity and water cycles,regulat... Nature provides significant benefits to people,especially those living in and around protected areas.Ecosystem services from protected areas include producing wild food,supporting biodiversity and water cycles,regulating climate,and providing cultural services like better health,tourism,and legacy for future generations.In economic terms,the flows of ecosystem services provided by protected areas are worth hundreds of billions of dollars each year,well justifying the costs of managing these sites,but protected areas are suffering from environmental problems such as impacts from human population growth,rural poverty,growing demands for natural resources,land use change that degrades ecosystem productivity,invasive non-native species that harm natural ecosystems,and climate change that is affecting all ecosystems.Addressing these linked challenges will require mobilizing all parts of the economy,including the protected area estate.For example,protected areas can take a leadership role in rural development,expand the conservation estate to half of the planet through connectivity and improved management of more of the non-agricultural land,enhance the prominent role of protected areas in contributing to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and adaptation,encourage productive research on applying modern technology to protected areas management,seek broader private sector participation in conserving biodiversity and ecosystem services,and include protected areas as relevant parties in relevant trade and other international negotiations.When protected area managers embrace this broader role,they will find enthusiastic public support for this contribution to a sustainable human socie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ichi target climate change economic benefit ecosystem service landscape conservation protected area
原文传递
中国生物多样性就地保护成效与展望 被引量:67
6
作者 王伟 李俊生 《生物多样性》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33-149,共17页
生物多样性就地保护是指通过开展自然保护地体系的建立与管理,结合自然保护地以外其他有效的基于区域的保护措施(other effective area-based conservation measures,OECMs),从而实现物种种群及其栖息地的保护与恢复以及保障和提升生态... 生物多样性就地保护是指通过开展自然保护地体系的建立与管理,结合自然保护地以外其他有效的基于区域的保护措施(other effective area-based conservation measures,OECMs),从而实现物种种群及其栖息地的保护与恢复以及保障和提升生态系统服务的目标。就地保护是实现2020年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目标最为重要的措施之一。本文从自然保护地数量与面积、代表性、有效性,以及其他生物多样性就地保护措施等方面,整理和综述了国内外近年来的相关报道。总体来看,我国基本建立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生物多样性就地保护与管理体系,实施了各项生物多样性保护恢复措施,取得了一系列重大进展。自然保护地的面积和数量均呈现上升趋势,已覆盖陆域国土面积的18%,对一些重要生态系统及重点保护物种的保护取得了一定成效。正在建设的10处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提升了部分重点物种的保护连通性。自然保护区总体管理状况相对较好,保护了90%以上的哺乳动物和97%的兰科植物。此外,其他有效的基于区域的保护措施亦为生物多样性就地保护贡献了民间力量。在此基础上,本文对照《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与行动计划(2011-2030年)》中对"加强生物多样性就地保护"的各项要求,分析总结了当前我国生物多样性就地保护仍然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自然保护地整体保护能力仍有待提升;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仍然存在保护空缺;自然保护区管理质量有待提升;缺乏公共协商机制;自然保护地以外的其他就地保护工作仍在探索阶段等。在此基础上,对将来我国生物多样性就地保护提出了进一步建议与展望:(1)制定更为具体和量化的生物多样性就地保护目标;(2)加大力度减少物种受威胁程度,特别是受关注较少的物种;(3)以保障和提升生态系统服务为目标,提升生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爱知目标 代表性 生态保护红线 生态保护修复 生态系统服务 自然保护地
原文传递
中国实施2020年全球生物多样性目标的进展 被引量:30
7
作者 徐海根 丁晖 +11 位作者 欧阳志云 张文国 崔鹏 徐卫华 刘立 吴军 卢晓强 曹铭昌 陈炼 乐志芳 吴翼 雷军成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3期3847-3858,共12页
针对日益严峻的生物多样性丧失形势,国际社会于2010年通过了《生物多样性战略计划》(2011—2020年)。该战略计划确定了2020年全球生物多样性目标。采用"压力-状态-惠益-响应"模型,建立了评估2020年目标进展的指标体系。该指... 针对日益严峻的生物多样性丧失形势,国际社会于2010年通过了《生物多样性战略计划》(2011—2020年)。该战略计划确定了2020年全球生物多样性目标。采用"压力-状态-惠益-响应"模型,建立了评估2020年目标进展的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包括生物多样性现状、生态系统服务、压力和响应4个方面,涉及17个一级指标、42个二级指标。研究表明,除目标2、16和18因缺乏相应指标无法评估外,目标1、3、4、5、7、10、11、14、15、17、19、20的相关评估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表明这些目标的实施正沿着正确的轨道推进,特别是目标3(鼓励措施)、目标5(减少生境退化和丧失)、目标11(强化保护区系统和有效管理)、目标14(恢复和保障重要生态系统服务)、目标15(增强生态系统的复原力和碳储量)进展较大;但目标5中的草原生态系统保护,目标6(可持续渔业)、目标8(控制环境污染)、目标9(防治外来入侵物种)、目标12(保护受威胁物种)、目标13(保护遗传资源)的相关评估指标大多呈现恶化的趋势,表明虽然已开展了大量工作,但尚需采取更加有效的策略和措施才能实现这些目标。今后应进一步开发生物多样性价值、可持续消费、生态退化、农林渔业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气候变化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保护区的生态代表性和管理有效性、遗传资源和相关传统知识的获取与惠益分享等方面的指标,更加重视生态功能和生物多样性的恢复,重视濒危物种和遗传资源的保护以及外来入侵物种的防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爱知目标 指标体系 红色名录指数 海洋营养指数 就地保护 生境恢复
下载PDF
中国的野生动物红外相机监测需要统一的标准 被引量:17
8
作者 William J.McShea 申小莉 +3 位作者 刘芳 王天明 肖治术 李晟 《生物多样性》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125-1131,共7页
采用及时、可靠的方法对物种开展有效监测是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基础。红外相机技术可以获得兽类物种的影像、元数据和分布信息,是监测生物多样性的有效途径。这项技术在野外便于部署,规程易于标准化,可提供野生动物凭证标本(影像)以及物... 采用及时、可靠的方法对物种开展有效监测是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基础。红外相机技术可以获得兽类物种的影像、元数据和分布信息,是监测生物多样性的有效途径。这项技术在野外便于部署,规程易于标准化,可提供野生动物凭证标本(影像)以及物种拍摄位置、拍摄日期与时间、拍摄细节(相机型号等)等附属信息。这些特性使得我们可以积累数以百万计的影像资料和野生动物监测数据。在中国,红外相机技术已得到广泛应用,众多机构正在使用红外相机采集并存储野生动物影像以及相关联的元数据。目前,亟需对红外相机元数据结构进行标准化,以促进不同机构之间以及与外部保护团体之间的数据共享。迄今全球已建立有数个国际数据共享平台,例如Wildlife Insights,但他们离不开与中国的合作,以有效追踪全球可持续发展的进程。达成这样的合作需要3个基础:共同的数据标准、数据共享协议和数据禁用政策。我们倡议,中国保护领域的政府主管部门、机构团体一起合作,共同制定在国内单位之间以及与国际机构之间共享监测数据的政策、机制与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外相机 元数据 爱知生物多样性目标 野生动物数据平台 数据禁用规则
原文传递
推进生物多样性跨境区域保护的中国实践 被引量:13
9
作者 秦天宝 袁昕 《生物多样性》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20-230,共11页
生物多样性跨境区域保护作为《生物多样性公约》及"爱知目标"关注的重点内容,已成为国际社会环境共治的前沿领域。中国出于回应生态需求、履行《生物多样性公约》义务及坚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目的,坚持生物多样性跨境区域... 生物多样性跨境区域保护作为《生物多样性公约》及"爱知目标"关注的重点内容,已成为国际社会环境共治的前沿领域。中国出于回应生态需求、履行《生物多样性公约》义务及坚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目的,坚持生物多样性跨境区域保护探索,推进该领域国际规则体系的建构,形成多重层级合作共治的组织结构并产生联合执法、信息交流及合作管理的特色合作机制,在实践中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生物多样性跨境区域保护的中国经验距离形成区域共识乃至全球方案仍有较大差距,其原因一方面由于部分邻国合作意愿不强、合作能力不足等外部制约因素,另一方面源于法律依据存在缺位、合作架构缺乏联系、合作范围太过狭窄的内部运行缺陷,需通过把握多方共同利益基础及帮助提升他国能力建设克服外部障碍,围绕补充法律规制体系、制定国家整体战略方案及扩充合作保护范围优化现有方案,以推进生物多样性跨境区域保护中国实践的进一步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多样性公约 爱知目标 生物多样性 跨境保护
原文传递
自然保护地生物多样性保护研究进展 被引量:13
10
作者 王伟 周越 +1 位作者 田瑜 李俊生 《生物多样性》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48-61,共14页
建立自然保护地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重要的措施之一。总体来看,自然保护地生物多样性保护研究主要围绕关键生态系统以及珍稀濒危物种等保护对象的状态以及变化两个层面进行,并重点关注自然保护地数量与面积、保护了多少重要生态系统和... 建立自然保护地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重要的措施之一。总体来看,自然保护地生物多样性保护研究主要围绕关键生态系统以及珍稀濒危物种等保护对象的状态以及变化两个层面进行,并重点关注自然保护地数量与面积、保护了多少重要生态系统和物种、能否有效保护生物多样性等一系列科学问题。然而,在自然保护地生物多样性保护研究方面,还缺少针对上述研究领域的系统性综述。为此,本文系统梳理了自然保护地空间布局及其与生物多样性分布的关系、自然保护地生物多样性变化及其保护成效等近20年来相关领域的研究进展。自然保护地的空间布局以及与生物多样性分布的关系主要围绕自然保护地与生物多样性在某一阶段的状态开展研究,致力于探究自然保护地“保护多少”“代表性如何”“在哪儿保护”等一系列关键科学问题。同时,自然保护地内的生物多样性会随着气候变化、人类活动以及自身演替等发生时空动态变化,基于自然保护地生物多样性变化分析,各国学者在全球尺度、国家尺度和单个自然保护地进行了大量的保护成效评估研究,并逐渐发展出了自然保护地内外配对分析方法以提升保护成效评估的精度,进而识别出不同自然保护地的主要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本文进一步对自然保护地生物多样性保护研究提出了展望,主要包括:(1)综合考虑自然保护地生物多样性状态和变化;(2)开展多目标协同的自然保护地空间优化布局;(3)强化自然保护地主要保护对象的识别、调查与监测;(4)提升自然保护地的质量和连通性;(5)探究自然保护地管理措施与保护成效的关联机制。本文可为“2020年后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的制定与实施特别是在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与优化方面提供参考与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爱知目标 保护成效 代表性 国家公园 生物多样性关键区 自然保护区 2020年后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
原文传递
基于爱知生物多样性目标11的我国自然保护地管理有效性评估进展与分析 被引量:12
11
作者 冯斌 李迪强 +1 位作者 张于光 薛亚东 《生物多样性》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50-159,共10页
本文基于我国相关政府部门、国际机构、科研机构和文献关于我国自然保护地管理有效性评估数据,梳理和分析了我国针对爱知生物多样性目标11的自然保护地管理有效性评估的进展情况。结果显示,我国已按时完成了爱知生物多样性目标11中2015... 本文基于我国相关政府部门、国际机构、科研机构和文献关于我国自然保护地管理有效性评估数据,梳理和分析了我国针对爱知生物多样性目标11的自然保护地管理有效性评估的进展情况。结果显示,我国已按时完成了爱知生物多样性目标11中2015年之前对60%以上自然保护地管理有效性评估的指标;目前已开展管理有效性评估的自然保护地面积达136.19万km^(2),占我国自然保护地面积(186.60万km^(2))的72.99%;我国自然保护地管理有效性受多方关注。本研究调查数据与世界自然保护地数据库、自然保护地管理有效性全球数据库的数据差异较大;我国自然保护地管理有效性评估工具多样,各类型自然保护地管理有效性评估工作进展差异显著,管理有效性评估标准化和连续性有待提高。最后,提出了如下建议:加强自然保护地整体性和连通性;参考世界自然保护区委员会的评估框架和世界自然保护联盟自然保护地绿色名录标准,按照国家公园、自然保护区和自然公园分类制定管理有效性评估规范并将评估制度化;有效利用评估结果促进我国自然保护地建设的标准化、科学化并建立激励机制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保护地 管理有效性 爱知生物多样性目标 生物多样性公约
原文传递
“爱知目标”后《生物多样性公约》履约趋势分析和对策 被引量:11
12
作者 柴立伟 曹晓峰 +1 位作者 张洁清 黄艺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7-11,共5页
2010年,《生物多样性公约》(简称《公约》)通过了新的十年期生物多样性战略和对应的生物多样性目标,即"爱知目标"。新通过的"爱知目标"是对过去十年生物多样性工作的反思,也是对未来生物多样性工作的展望。综合分析... 2010年,《生物多样性公约》(简称《公约》)通过了新的十年期生物多样性战略和对应的生物多样性目标,即"爱知目标"。新通过的"爱知目标"是对过去十年生物多样性工作的反思,也是对未来生物多样性工作的展望。综合分析了"爱知目标"通过前后《公约》所通过的各种文件和决议,以及与会专家就一些问题的专门论述,认为可以将《公约》履约变化归结为履约机制创新不断、国家层面的履约重点出现转移以及创新资源调动形势3个方面。就我国而言,合理的应对措施包括采取更加积极的措施响应《公约》提出的以主流化为重点的新的生物多样性目标的更新,在谈判中坚持三大目标以防议题多样化造成的议题拖延现象,以及在加大国际生物多样性工作资金支持的过程中增强我国在资金分配中的话语权等应对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多样性公约 爱知目标 资金机制 主流化 国家生物多样性战略和行动计划
下载PDF
“2020年后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的谈判进展以及对我国的建议 被引量:11
13
作者 刘文静 徐靖 +2 位作者 耿宜佳 田瑜 银森录 《生物多样性》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1358-1364,共7页
"2020年后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是当前《生物多样性公约》谈判的焦点议题,了解该议题的谈判进展将对我国顺利举办第15次缔约方大会(COP15)产生积极的作用。本文在梳理相关谈判进程的基础上,分析了各方主要观点,并就我国应对国... "2020年后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是当前《生物多样性公约》谈判的焦点议题,了解该议题的谈判进展将对我国顺利举办第15次缔约方大会(COP15)产生积极的作用。本文在梳理相关谈判进程的基础上,分析了各方主要观点,并就我国应对国际谈判并以东道国身份推进该框架的制定进程提出了建议。各方对制定框架的时间表、程序和一般性原则形成了较为一致的共识,认为应尽快确定"2020年后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的程序及时间表,基于"爱知生物多样性目标"的执行经验、科学结论和和广泛的信息来源,与"可持续发展目标"及其他国际进程衔接,重视利用情景和模型,并支持更多利益相关方参与制定过程。同时,各方认为框架应主要包括土地利用、保护和恢复生物多样性的措施、解决生物多样性丧失的根本原因、主流化、能力建设、资源调动、国家承诺等要素。为应对国际谈判,建议我国在《公约》谈判会议中适时提出以下观点:重视实现可持续利用相关的目标;提升评估指标体系的合理性;科学制定措施。此外,建议我国采取以下措施积极推进框架制定进程:充分利用国际高级别会议,提升政治重视程度;积极与主要国际进程协作,推进该框架深入讨论;重视调动利益相关方积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多样性战略计划 第15次缔约方大会(COP15) 爱知生物多样性目标 可持续发展目标
原文传递
《生物多样性公约》审查机制的现状、挑战和展望 被引量:10
14
作者 于书霞 邓梁春 +1 位作者 吴琼 王真 《生物多样性》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38-246,共9页
生物多样性丧失是全球共同面临的一项重大挑战,强化《生物多样性公约》的执行是生物多样性全球治理当前面临的迫切问题,而推进审查机制建设则是强化执行的一项重要议题,引起国际社会高度关注。《生物多样性公约》框架下已初步建立起一... 生物多样性丧失是全球共同面临的一项重大挑战,强化《生物多样性公约》的执行是生物多样性全球治理当前面临的迫切问题,而推进审查机制建设则是强化执行的一项重要议题,引起国际社会高度关注。《生物多样性公约》框架下已初步建立起一套涉及多个维度的审查机制,不断审查《生物多样性公约》及其有关议定书和其他法律文书的执行情况。然而,审查机制面临着参与审查并强化问责的政治意愿尚显不足、国家信息投入有待加强、审查结论有待助力强化《生物多样性公约》执行、各类审查工具需加强统筹协调等主要问题,由此也制约了审查工作的完善性和有效性。本文概述了《生物多样性公约》框架下的执行机制,并重点梳理了审查机制的主要环节和内容,分析了当前面临的主要障碍,并就审查机制的进一步建设与强化提出建议,以期为开展《生物多样性公约》履约与制度建设,以及有关的研究工作提供参考。在战略层面,本文认为应当在整体、全面和平衡地推进构建"2020年后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的前提下推进《生物多样性公约》审查机制建设,应当加强高层政治推动并调动各方行动意愿,为发展中国家适用一定的和必要的灵活性;在技术层面,本文认为应当强化作为《生物多样性公约》审查机制前端的国家信息汇报,应鼓励缔约方参与具有促进性的审查工作,为国家自主评估执行情况提供重要补充,并且审查内容也应当全面和平衡,可以考虑采取全球盘点机制助力各方弥合执行差距并提升执行力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公约 爱知目标 2020年后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 执行机制 审查机制
原文传递
“爱知生物多样性目标”国家评估指标的对比研究及对策建议 被引量:10
15
作者 戴蓉 吴翼 《生物多样性》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161-1168,共8页
"爱知生物多样性目标"(简称"爱知目标")的实现有助于大幅减缓全球、区域和国家水平上的生物多样性丧失速度和应对可持续发展面临的挑战。将"爱知目标"框架下制定的国家评估指标纳入"国家生物多样性... "爱知生物多样性目标"(简称"爱知目标")的实现有助于大幅减缓全球、区域和国家水平上的生物多样性丧失速度和应对可持续发展面临的挑战。将"爱知目标"框架下制定的国家评估指标纳入"国家生物多样性战略与行动计划"和"国家报告"是国家层面上履约的重要行动之一。本文以"爱知目标"为框架,对其关注点进行梳理,并分析其间的联系。以每个关注点为对比基础,以欧盟、澳大利亚、德国、印度、巴西、南非、日本和中国为研究对象,对各国"爱知目标"关注点采取的相关指标及行动进行对比分析,识别我国现存相关指标的薄弱环节。结果表明:公众参与(1-2),生物多样性价值评估(2-1),生物多样性主流化(2-2),消除、淘汰或改革有害生物多样性奖励措施(3-1),补贴政策(3-2),污染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8-2),连通性(11-4),《名古屋议定书》的执行(16-1),传统知识的保护(18-1)和传统知识拥有者的权利和参与及保障(18-2)和国外官方发展援助的财政资源(20-2)等关注点目前缺乏相关的评估指标。可持续消费(4-2),生境丧失、退化和破碎化(5-1),可持续渔业(6-2),农林渔业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7-2),气候变化对珊瑚礁的影响(10-1)和管理成效评估(11-3)等关注点暂未有足够的数据进行评估。通过分析以上国家相关指标设定和相关行动的经验以及我国存在的问题,我们提出以下建议:(1)进一步完善我国评估指标体系;(2)加快调整不利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政策;(3)开展传统知识及惠益分享议题的定量化研究;(4)开展公众科学活动,提高公众参与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爱知生物多样性目标 关注点 指标与行动 对比研究 对策建议
原文传递
动物嵴病毒病原特点及检测 被引量:9
16
作者 代洪波 李淞 +2 位作者 周远成 朱玲 徐志文 《病毒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591-594,共4页
本文综述了动物嵴病毒的发现、流行病学、分子生物学特点以及病原检测的研究进展,探索分析了嵴病毒仍需进一步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 爱知病毒 牛嵴病毒 猪嵴病毒
原文传递
有关爱知世博会的回顾与思考 被引量:7
17
作者 沈悦 《中国园林》 2006年第7期6-12,共7页
通过对2005年爱知世界博览会的环境预测以及诸项规划设计工作的回顾,重点对世博会的几个侧面进行剖析,归纳了对我国业界有参考的几点意见。与此同时,以中日比较的视点考察了对待环境的不同认识,提示了未来发展的可能性。
关键词 风景园林 爱知世博会 规划设计 环境预测 环境负荷 公众参与
下载PDF
全球陆地保护地60年增长情况分析和趋势预测 被引量:9
18
作者 范边 马克明 《生物多样性》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507-518,共12页
保护地建设已成为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第一道防线。掌握其在不同尺度上的发展状况和变化趋势对保护地规划和建设有重要意义。针对已有研究在时间跨度、空间尺度以及结果对比方面的不足,本文基于世界保护地数据库(World Database of Pro... 保护地建设已成为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第一道防线。掌握其在不同尺度上的发展状况和变化趋势对保护地规划和建设有重要意义。针对已有研究在时间跨度、空间尺度以及结果对比方面的不足,本文基于世界保护地数据库(World Database of Protected Areas,http://www.protectedplanet.net),对全球、洲际、地区及国家尺度1950–2013年陆地保护地的增长情况进行描述和短期预测。结果发现:(1)全球保护地增长速率不断加快,特别是在20世纪90年代以后。(2)洲际和地区保护地发展大致呈现3种增长趋势:在美洲及大洋洲,多数地区的保护地增长速率一直在加快;在亚洲和欧洲,多数地区的发展高峰出现在20世纪80、90年代;在非洲,多数地区的发展高峰为20世纪70年代及21世纪前10年。(3)各国保护地建设存在不平衡性,仍有近一半国家的陆地保护地比例小于10%,但这种差距随时间的推移有缩小的趋势。(4)绝大部分保护地增速均匀性低的国家分布在非洲。(5)虽然全球的《爱知生物多样性目标》在2020年预计不能完成,但包括中国在内的22个国家有望如期达到目标。本文结果为未来保护地规划和建设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地保护地 多尺度 爱知生物多样性目标 均匀性 Holt指数平滑法
原文传递
生物多样性国际发展援助作用、现状与中国行动思考:基于CBD履约视角 被引量:8
19
作者 陈曦 王泺 《生物多样性》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47-258,共12页
生物多样性国际发展援助是在全球范围达成《生物多样性公约》(Convention on Biological Diversity,CBD)目标和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SDGs)的主要途径,也是中国在全球范围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参与... 生物多样性国际发展援助是在全球范围达成《生物多样性公约》(Convention on Biological Diversity,CBD)目标和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SDGs)的主要途径,也是中国在全球范围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参与国际环境治理、维护中国海外发展利益和构建良好国际形象的重要政策工具。当前中国生物多样性对外援助理论和实践尚处于起步阶段,研究基于对全球生物多样性官方发展援助(Official Development Assistance,ODA)融资水平分析,以及全球主要多边和双边生物多样性援助组织政策经验总结,从援助融资、总体布局、重点实施三个层面提出中国生物多样性对外援助总体规划和行动建议,以期为即将于2021年在云南举办的COP15大会上,中国作为东道国提出未来十年全球生物多样性治理国际倡议和国家行动计划提供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多样性 对外援助 国际融资 生物多样性公约 爱知目标 可持续发展目标 COP15
原文传递
上海世博会和爱知世博会的规划基础比较研究 被引量:6
20
作者 崔宁 《规划师》 2006年第8期80-83,共4页
世博会的举办形式和规模千差万别,规划基础的不同,会影响规划设计的整体思路。爱知世博会是在时间上、空间上与上海世博会最接近的世博会,参考爱知世博会的经验,在规划选址、总体规模等方面进行比较研究,对于把握上海世博会的规划特点... 世博会的举办形式和规模千差万别,规划基础的不同,会影响规划设计的整体思路。爱知世博会是在时间上、空间上与上海世博会最接近的世博会,参考爱知世博会的经验,在规划选址、总体规模等方面进行比较研究,对于把握上海世博会的规划特点十分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海世博会 爱知世博会 后续利用 规划基础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