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9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数字经济、非农就业与社会分工 被引量:262
1
作者 田鸽 张勋 《管理世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72-83,共12页
数字经济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新动能。本文以“宽带中国”政策作为数字经济发展的代理变量,将其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相结合,借助于双重差分法,发现数字经济能够显著促进非农就业。本文接着从数字经济的两大核心内涵(消费互... 数字经济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新动能。本文以“宽带中国”政策作为数字经济发展的代理变量,将其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相结合,借助于双重差分法,发现数字经济能够显著促进非农就业。本文接着从数字经济的两大核心内涵(消费互联网和工业互联网)出发探讨了数字经济推动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的内在机制:数字经济所带来的消费互联网(以数字金融为代表)的发展促进了农村低技能劳动力向低技能偏向的数字化非农行业流动,数字经济所带来的工业互联网(以自动化和智能化为代表)的发展促进了农村高技能劳动力向高技能偏向的数字化非农行业流动,这意味着数字经济能够依据劳动力技能实现有效的社会分工。这些发现均证实了数字经济的发展有助于推动经济结构转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非农就业 社会分工 消费互联网 工业互联网
原文传递
基要性变革:理解农业现代化的中国道路 被引量:40
2
作者 罗必良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9,共9页
小规模、分散化的农业家庭经营格局阻滞现代生产要素的采纳与农业生产效率的改进,这意味着衔接小农户与现代农业需要突破传统农地规模经营思路,探寻中国道路。农业分工与专业化发展为中国农业现代化开拓出新空间。通过发展农业生产性服... 小规模、分散化的农业家庭经营格局阻滞现代生产要素的采纳与农业生产效率的改进,这意味着衔接小农户与现代农业需要突破传统农地规模经营思路,探寻中国道路。农业分工与专业化发展为中国农业现代化开拓出新空间。通过发展农业生产性服务,即由专业化的服务供应商为小农户提供部分或全部生产环节的生产要素支持或者托管服务,可弥补小农户的禀赋局限,促使其以迂回投资的方式采纳现代高效的生产要素。这是不同于美国与日本“资本型农业”的“第三条道路”。由社会化而引入的现代生产要素、企业家能力与组织方式,可视为“大国小农”农业现代化转型的基要性变革。文章对“农业社会化服务研究”的专栏文章做了简要介绍,并对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尤其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基要性变革问题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现代化 小农户 农业分工 社会化服务 基要性变革
下载PDF
农业服务化对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效应及作用机制 被引量:30
3
作者 高维龙 《广东财经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61-76,共16页
农业服务化是推动粮食产业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新战略引擎。利用中介效应、地理加权回归和门槛面板模型从供求两方面论证农业服务化对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效应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农业服务化通过分工深化和市场竞争两种... 农业服务化是推动粮食产业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新战略引擎。利用中介效应、地理加权回归和门槛面板模型从供求两方面论证农业服务化对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效应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农业服务化通过分工深化和市场竞争两种中介渠道对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产生U型影响,且这种影响存在空间分异性;分工深化的规模经济效应有利于提升农业服务化的粮食产业质量升级效应,但竞争不足的资源错配效应对其存在遮蔽作用;城镇化率、农民人均收入和土地经营规模均能异质性地调节农业服务化对粮食产业的质量升级效应,间接导致了其空间分异性。为实现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应在追求规模经济的同时,建立有效竞争机制,加速农村劳动力转移,缩小区域间收入差距,推进适度规模化经营,以最大限度地释放农业服务化红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服务化 粮食产业 高质量发展 分工深化 市场竞争 空间分异 农民收入 土地经营
下载PDF
论农业经营制度变革及拓展方向 被引量:30
4
作者 罗必良 李尚蒲 《农业技术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4-16,共13页
农村改革40年来的农业经营制度变革,一直是在坚持家庭经营基础性地位的基础上,努力追求农业的规模经济性。尽管已有研究对如何改造传统小农尚未达成共识,但推进农地的规模经营已经成为我国主流的政策导向。规模经济的本质在于分工,如果... 农村改革40年来的农业经营制度变革,一直是在坚持家庭经营基础性地位的基础上,努力追求农业的规模经济性。尽管已有研究对如何改造传统小农尚未达成共识,但推进农地的规模经营已经成为我国主流的政策导向。规模经济的本质在于分工,如果将家庭经营卷入分工活动,那么农业规模经济性既可以表达为土地规模经济,也可以表达为服务规模经济。家庭经营卷入分工,关键在于开放和盘活农地经营权。盘活经营权依赖于产权的可分性,产权细分为多元经营主体进入农业提供了可能,从而构成了劳动分工的前提条件;劳动分工会导致交易费用的增加,而生产组织与交易组织的生成将成为保障分工效率并降低交易费用的重要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家庭经营 分工参与 土地规模经济 服务规模经济
原文传递
资本下乡如何能够带动农户经营——基于江西省绿能模式的分析 被引量:28
5
作者 胡新艳 陈文晖 罗必良 《农业经济问题》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69-81,共13页
资本下乡能否有效组织带动农户经营,推进农业转型发展,仍是有待探讨的问题。本文将“资本下乡”这一独特的社会经济现象放在特定“公司农业”视角下加以考察,围绕“江西绿能模式”案例的分析表明,尽管资本下乡企业的本意在于逐利,但是,... 资本下乡能否有效组织带动农户经营,推进农业转型发展,仍是有待探讨的问题。本文将“资本下乡”这一独特的社会经济现象放在特定“公司农业”视角下加以考察,围绕“江西绿能模式”案例的分析表明,尽管资本下乡企业的本意在于逐利,但是,资本农业以农地规模经营、服务规模经营发展为依托,在农业生产领域、服务领域与农户缔结不同的合约安排,客观上组织带动了“雇佣农户、承包农户”两类农户经营,深化了农业的企业内分工与社会化分工。通过分工诱导分工,两类分工规模经营协同演化,使得当地原有农业生产关系和市场关系被重构,形成一个新型的农业经营体系,推进了农业转型发展。本文认为,资本下乡组织带动农户经营的运作机制是“分工深化、交易治理与规模报酬递增”,其中,分工深化为本,交易治理为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本下乡 农户经营 农业分工 交易治理 农业规模经营
原文传递
农业机械应用对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影响--基于CLDS数据的分析 被引量:25
6
作者 陈江华 陈艳 罗明忠 《农林经济管理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326-336,共11页
基于2016年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数据(CLDS),运用工具变量法实证分析农业机械应用对农村劳动力非农转移的影响。结果表明:农业机械应用对非农就业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农业机械应用水平越高,农户家庭劳动力从事非农就业的可能性越大,非农就... 基于2016年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数据(CLDS),运用工具变量法实证分析农业机械应用对农村劳动力非农转移的影响。结果表明:农业机械应用对非农就业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农业机械应用水平越高,农户家庭劳动力从事非农就业的可能性越大,非农就业人数比例越高,不考虑内生性问题将低估农业机械应用对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影响。进一步的机制分析显示,农业机械应用通过减少单位土地农业劳动力投入与改善农户健康状况来促进农户家庭劳动力非农转移。此外,户主年龄对农户家庭劳动力非农转移有倒“U”型影响;户主文化程度为高中、大专、本科以及户主健康状况和村庄交通状况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具有显著正向影响,而劳均耕地面积与是否获得农业补贴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具有显著负向影响。政府部门应多措并举强化政策支持力度,不断提高中国农业机械化水平,以进一步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机械 劳动力转移 劳动分工 农户健康
下载PDF
社会分工、成本分摊与农机作业服务产业的出现——以冀豫鲁三省农业机械化发展为例 被引量:21
7
作者 蔡键 刘文勇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83-92,共10页
农机作业服务是中国在机械化进程中探索出来的特殊产业模式。该模式从根本上克服了"农户小规模经营与大马力机械需求"之间的矛盾,从而推动了中国农业机械化的快速发展。基于此,从社会分工角度而言,农机作业服务产业的出现是... 农机作业服务是中国在机械化进程中探索出来的特殊产业模式。该模式从根本上克服了"农户小规模经营与大马力机械需求"之间的矛盾,从而推动了中国农业机械化的快速发展。基于此,从社会分工角度而言,农机作业服务产业的出现是有其内在的经济原因的。研究表明:第一,在人工成本上升与购机补贴政策的共同推动下,劳动力与机械相对成本越来越高,由此也诱发农民强烈的农机使用需求;第二,受限于小规模经营的资源条件和农业收入水平低下的经济状况,小农一家一户无法负担农机的购置成本;第三,社会分工产生农机作业服务产业,有利于将高昂的农机购置成本在多个农户间进行分担,是解决农机高需求和农户低购买力矛盾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机械需求 社会分工 成本分摊 农机作业服务
原文传递
农机作业服务是否影响粮食全要素生产率——基于农业分工的调节效应 被引量:20
8
作者 张丽 李容 《农业技术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50-67,共18页
本文运用变系数随机前沿模型测算2004—2016年中国26个省份的粮食全要素生产率,依据拓展的农户模型分析了农机作业服务外包生产方式下的农户行为,基于分工理论的视角解释了农机作业服务对粮食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并采用系统GMM方法进行... 本文运用变系数随机前沿模型测算2004—2016年中国26个省份的粮食全要素生产率,依据拓展的农户模型分析了农机作业服务外包生产方式下的农户行为,基于分工理论的视角解释了农机作业服务对粮食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并采用系统GMM方法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1)农机作业服务对粮食TFP的提升具有促进作用,但存在地区差异性;全样本和粮食主产区的作用较为显著,而粮食非主产区不显著。(2)农机作业服务提升小农户粮食生产TFP需要以农业分工程度为前提条件。农业分工与农机作业服务的交互影响有助于增强粮食TFP的促进作用。本文研究表明,家庭分散经营阻碍了当前我国农机作业服务对粮食全要素生产率的促进作用,如何进一步激发这种促进作用值得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机作业服务 粮食全要素生产率 农业分工 变系数随机前沿分析 系统GMM
原文传递
农业分工、资源禀赋与农村劳动力农业产业内转移 被引量:17
9
作者 罗明忠 罗琦 +1 位作者 陈江华 庄晋财 《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3-20,共8页
农业分工深化为农村劳动力农业产业内转移奠定了基础,农村劳动力可以不再局限于向城市或非农产业转移,农业产业内转移途径逐渐形成。资源禀赋对农村劳动力农内转移影响的实证结果显示,农村劳动力的农业产业内转移决策与农户的资源禀赋... 农业分工深化为农村劳动力农业产业内转移奠定了基础,农村劳动力可以不再局限于向城市或非农产业转移,农业产业内转移途径逐渐形成。资源禀赋对农村劳动力农内转移影响的实证结果显示,农村劳动力的农业产业内转移决策与农户的资源禀赋密切相关。发展农业经济应重视农业产业对农村劳动力的吸引和吸纳能力,注重资源禀赋对农村劳动力农业产业内转移的积极影响,根据农户家庭资源禀赋,合理引导配置农村劳动力资源,有针对性地鼓励、引导人力资本和自然资本充沛的农户家庭进行农内转移,发挥资源禀赋的积极影响,合理配置农村劳动力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分工 资源禀赋 农业产业 农村劳动力转移
下载PDF
农机外包作业服务为什么由盛转衰--基于交易风险对农户农机采纳行为影响的解释 被引量:12
10
作者 魏素豪 唐忠 《农业技术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4-22,共19页
我国以跨区收割为代表的农机社会化服务,使得在土地小规模经营的基础上实现了大机械化,大大加快了农业机械化的进程。然而最近几年的调研发现,农机外包作业服务市场正在大幅萎缩,必须探究农机外包服务“由盛转衰”的经济原因。本文从农... 我国以跨区收割为代表的农机社会化服务,使得在土地小规模经营的基础上实现了大机械化,大大加快了农业机械化的进程。然而最近几年的调研发现,农机外包作业服务市场正在大幅萎缩,必须探究农机外包服务“由盛转衰”的经济原因。本文从农业生产基本特性与农机作业工艺特征入手,基于分工理论、交易成本理论与委托代理理论,首先从理论上分析其原因,然后利用华北平原795户农户调查数据,采用CMP、Bootstrap等多种计量方法对理论解释进行实证。本文研究发现,由农业生产特点决定的农业投入与产出对应的模糊性带来作业质量不确定风险,以及由抢农时效应带来的作业时间不确定风险,增加了外包成本,并降低了外包收益,促使农户农机技术采纳行为由服务外包转向购机自营,而农机购置补贴政策放大了这一影响。据此本文提出优化农机购置补贴政策、构建农机服务信息共享平台、推进作业质量标准化建设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机械化 交易风险 分工经济 农机购置补贴 农机技术采纳
原文传递
转移距离、服务外包与农地流转——基于农业劳动力转移的农户证据 被引量:11
11
作者 檀竹平 耿鹏鹏 罗必良 《经济经纬》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35-44,共10页
利用9省(区)农户数据,分析农业劳动力转移距离对农户农地流转的影响。结果表明:劳动力转移的距离越远,越能够强化农户的农地流转行为倾向。进一步研究发现,农户劳动力转移对农地转出的影响存在“门槛效应”,即只有当农户中劳动力的非农... 利用9省(区)农户数据,分析农业劳动力转移距离对农户农地流转的影响。结果表明:劳动力转移的距离越远,越能够强化农户的农地流转行为倾向。进一步研究发现,农户劳动力转移对农地转出的影响存在“门槛效应”,即只有当农户中劳动力的非农转移达到一定比例时,才会对农地转出产生影响;使用替代变量法和工具变量法均证明了该结果的稳健性。农户异质性分析表明,高兼业程度农户的劳动力非农转移、体力型劳动力非农就业对其农地转出的正向影响更为显著。分区域来看,劳动力转移对农户农地转出的影响呈现中部、东部、西部依次弱化的区域格局。另外,农户参与分工经济,进行农业生产性服务外包,会显著降低劳动力非农转移对农户农地转出的促进作用,这表明农业劳动力、农业社会化服务与农地流转三大要素市场之间存在此消彼长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劳动力转移距离 生产环节外包 农地流转 农业分工 调节效应
下载PDF
从经验积累到分工经济:农业规模报酬递增的演变逻辑 被引量:11
12
作者 仇童伟 罗必良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9-18,160,161,共12页
传统农业经济理论认为,农业具有规模报酬不变的特征,这不仅与主流经济学的内生技术进步和“干中学”等理论概念不符,也无法解释传统小农社会的“精耕细作”和现代农业分工带来的农业增长。文章通过拓展Arrow和杨小凯构建的“干中学”理... 传统农业经济理论认为,农业具有规模报酬不变的特征,这不仅与主流经济学的内生技术进步和“干中学”等理论概念不符,也无法解释传统小农社会的“精耕细作”和现代农业分工带来的农业增长。文章通过拓展Arrow和杨小凯构建的“干中学”理论模型,分析了无外生技术进步情形下,传统小农社会和农业分工阶段的农户是如何通过调整农业种植结构和要素配置结构,实现“干中学”过程中的农业规模报酬递增的。结果表明:(1)当不存在农业劳动力刚性约束时,农户在租入农地或提高农作物种植频率以充分利用农业劳动力的过程中,“干中学”会改善劳动生产效率并提高农业规模报酬;(2)进入农业劳动力非农转移加速阶段,农业劳动力刚性约束会使得农业规模报酬从“干中学”诱致的递增阶段进入递减阶段;(3)为克服农业劳动力的刚性约束,农户会自发参与农业分工,由此加速农业“干中学”和提高农业专业化程度,并诱致农业规模报酬递增。研究表明,农业并不是一个低效率的被动的产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规模报酬 “干中学” 传统小农社会 农业分工
下载PDF
中国农业经营制度:立场、线索与取向 被引量:10
13
作者 罗必良 《农林经济管理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261-270,共10页
切实保障农产品供给安全、坚持土地集体所有制、坚持家庭经营的基础性地位,是中国农业经营制度的基本内核。开放和盘活农地经营权,将家庭经营融入分工经济,实现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的有机衔接,“集体所有、家庭承包、分工经营”将成为... 切实保障农产品供给安全、坚持土地集体所有制、坚持家庭经营的基础性地位,是中国农业经营制度的基本内核。开放和盘活农地经营权,将家庭经营融入分工经济,实现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的有机衔接,“集体所有、家庭承包、分工经营”将成为中国农业经营制度的基本构架。制度安排的未来取向是:(1)从维护土地福利保障转向强化土地财产功能,推进农地制度变革;(2)从倡导农地流转转向鼓励多要素市场互动,促进农业要素市场发育;(3)从农户直接投资转向外包迂回投资,扩展农业生产性服务交易;(4)从纵向分工拓展到横向分工及连片专业化,改善农业生产的组织化;(5)从要素流动转向农户行为的内在激励,强化粮食安全保障;(6)从封闭运行转向开放竞争的自我实施,加快农业经营体制机制的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经营制度 制度目标 农地经营权 分工经济
下载PDF
农业社会化服务促进乡村产业振兴的机制与效应研究 被引量:5
14
作者 颜华 仇惠麟 《农业现代化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454-468,共15页
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符合新时期乡村产业动能转换的现实需求,是乡村产业振兴的助推器。探究农业社会化服务对乡村产业振兴的影响及其动力机制,破解农村经济发展瓶颈,构建坚实的乡村产业经营体系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基于分工理论,利用201... 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符合新时期乡村产业动能转换的现实需求,是乡村产业振兴的助推器。探究农业社会化服务对乡村产业振兴的影响及其动力机制,破解农村经济发展瓶颈,构建坚实的乡村产业经营体系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基于分工理论,利用2010—2020年度我国省级面板数据,采用固定效应回归模型与中介效应模型对农业社会化服务促进乡村产业振兴的总体作用、间接机制和异质性影响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研究期内我国乡村产业振兴水平整体呈平稳上升趋势,东部区域乡村产业振兴水平持续高于中西部区域,各区域总体水平的差距不断缩小。进一步分析发现,农业社会化服务水平越高,对乡村产业振兴的促进作用越强。技术进步和资本积累在其中发挥了正向传导作用,其中资本积累的中介作用最为显著。此外,农业社会化服务对乡村产业振兴不同维度的促进作用存在差异,其对农业综合生产、产业现代化和产业增收带动水平有显著提升作用。因此,本文从开展多种农业社会化服务、构建多元投入格局、引导绿色产业化生产方式、完善服务组织内部运行机制四个方面提出了相应对策建议,以明确农业社会化服务的未来发展方向,加快乡村产业振兴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社会化服务 乡村产业振兴 专业化分工 产业融合 中介效应
原文传递
农业社会化服务对化肥减量的影响——基于全国31个省区面板数据的双重检验 被引量:4
15
作者 高恩凯 朱建军 郑军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632-642,共11页
实现化肥减量是我国农业走向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也是实现农业绿色发展的关键所在。基于专业分工理论,利用2011—2020年统计年鉴数据,采用中介调节模型和工具变量模型实证分析了农业社会化服务对化肥减量的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农业社... 实现化肥减量是我国农业走向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也是实现农业绿色发展的关键所在。基于专业分工理论,利用2011—2020年统计年鉴数据,采用中介调节模型和工具变量模型实证分析了农业社会化服务对化肥减量的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农业社会化服务对化肥使用总量和单位面积使用量具有显著负向影响,即农业社会化服务产值每增加1%,化肥使用总量和单位面积化肥使用量分别能降低0.055%和0.443%。中介和调节分析发现,农业社会化服务通过资源配置和科技进步两条路径实现化肥减量,分工深化和政府主导分别对该路径存在0.039的促进作用和-0.017的抑制作用。进一步研究发现,农业社会化服务可以显著降低服务规模小、农业发展程度高和东部地区省份的化肥使用量,而对中西部地区省份化肥减量未能发挥作用。其中,监管体系的缺失和分工深化的不足是目前我国农业社会化服务面临的主要问题,也是阻碍化肥减量实现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社会化服务 化肥减量 专业分工 工具变量模型
下载PDF
农户非农就业的代际分工对农地流转行为的影响——基于农业生产服务外包的中介效应分析 被引量:6
16
作者 许彩华 党红敏 余劲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41-150,共10页
基于粮食主产区4省12县960户农户的实地调研数据,实证研究农户非农就业的代际分工对农地流转行为的差异化影响,并分析农业生产服务外包在非农就业对农地流转行为的中介效应。研究发现:(1)整体来看,非农就业对农地转出行为具有显著的正... 基于粮食主产区4省12县960户农户的实地调研数据,实证研究农户非农就业的代际分工对农地流转行为的差异化影响,并分析农业生产服务外包在非农就业对农地流转行为的中介效应。研究发现:(1)整体来看,非农就业对农地转出行为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对转入行为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从代际差异来看,父代非农就业对农地流转的边际影响大于子代非农就业对农地流转的边际影响。(2)在考虑生产服务外包的影响以后,非农就业对农地转出的促进作用下降,而对农地转入的抑制作用也有所缓解,这说明生产服务外包在非农就业对农地流转行为的影响中具有中介效应。如果不考虑生产服务外包的影响,现有研究高估了非农就业对农地流转市场发育的驱动效应。因此,实现农地的适度规模化经营不能只单纯依靠劳动力市场的引领作用,同时要充分发挥农业生产服务外包市场优势,将小农户卷入农业分工,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的有机衔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农就业 农地流转 代际分工 农业生产服务外包 中介效应
下载PDF
农业生产托管影响粮农增收的机制及环节异质性
17
作者 李亚娟 唐文慧 马骥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300-313,共14页
农业生产托管是解决粮农既要种地又想务工的双重矛盾的重要手段,针对其对粮农家庭收入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的环节异质性尚不清楚这一问题,构建“农业生产托管-要素替代-粮农家庭收入”的理论框架,基于中国11省44县的2060份粮农数据,采用... 农业生产托管是解决粮农既要种地又想务工的双重矛盾的重要手段,针对其对粮农家庭收入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的环节异质性尚不清楚这一问题,构建“农业生产托管-要素替代-粮农家庭收入”的理论框架,基于中国11省44县的2060份粮农数据,采用内生转换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深入剖析农业生产托管对粮农家庭收入的影响及其内在机制。结果表明:(1)粮农的农业生产托管决策受托管特征、种植特征等内外部因素影响。(2)农业生产托管可以优化粮农家庭收入结构,提高收入水平。其中,工资性收入的平均处理效应>粮食种植性收入>转移性收入。(3)农业生产托管从劳动力分工和物质资本配置2个维度促进粮农增收,且存在环节异质性,其中,劳动力分工的中介效应>非劳动力要素配置。耕地、收储等劳动密集型环节托管主要经优化劳动力分工提高粮农收入,防治等技术密集型环节则主要通过优化物质资本配置促进增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生产托管 环节异质性 粮农家庭收入 劳动力分工 物质资本配置
原文传递
我国农业发展应走规模化还是社会化道路——基于斯密分工定理的讨论
18
作者 陈奕山 钟甫宁 《农业经济问题》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4-13,共10页
从资本所有者的角度看,斯密分工定理中的“市场”是利润的来源,深化专业化分工的意义是降低产品生产的用工成本、增加利润,劳动者的就业不充分或失业问题不受关注。从我国乡村劳动者的角度看,“市场”的根本意义是就业机会和劳动收入的... 从资本所有者的角度看,斯密分工定理中的“市场”是利润的来源,深化专业化分工的意义是降低产品生产的用工成本、增加利润,劳动者的就业不充分或失业问题不受关注。从我国乡村劳动者的角度看,“市场”的根本意义是就业机会和劳动收入的来源,“市场范围”的扩大应是就业机会的扩大;只有乡村劳动者的就业机会扩大,农业专业化分工才能不断深化,我国农业分工的历史演变脉络为此提供了事实说明。未来我国进一步深化农业专业化分工,需要在支持更多乡村劳动者实现稳定城市就业的同时,发展县域集聚经济以扩大乡村非农就业机会,使劳动者能够就近实现更充分的就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斯密分工定理 市场范围 农业专业化分工
原文传递
农地流转、分工深化与经济体效用提升
19
作者 李东松 张芷璐 王晓洁 《浙江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3-21,156,共10页
农业土地流转制度不但为农业土地的机械化、规模化经营提供了制度保障,而且推动农村多余劳动力迁入城市、转入工业等非农产业,为深化劳动分工创造机遇。本文在概述土地制度变迁过程中农业机械化的发展与劳动分工深化的基础上,构建数理... 农业土地流转制度不但为农业土地的机械化、规模化经营提供了制度保障,而且推动农村多余劳动力迁入城市、转入工业等非农产业,为深化劳动分工创造机遇。本文在概述土地制度变迁过程中农业机械化的发展与劳动分工深化的基础上,构建数理模型分别考察了传统农业阶段、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阶段以及“三权分置”阶段经济体的均衡效用。具体而言,本文发现了农业土地流转与劳动分工改善经济体状况的可能性,即交易效率、生产的专业化经济程度与工人的劳动还原系数满足一定条件,农业人口比例较小且与农机部门人口比例保持一定对应关系时,“三权分置”阶段的生产模式能够进一步改善经济体的状况。数值模拟结果表明,随着农机具生产劳动分工的深化,农产品和一般工业品生产专业化经济程度的提高将会极大提升经济体的均衡效用。简言之,土地流转政策强有力的制度供给,为二元经济的分工创造了源动力,由此引致的土地的适度规模经营与农机具生产劳动分工进一步促进了新业态下农业经济的发展,从而提高了经济体的效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土地流转 劳动分工 二元经济 农业机械化 生产专业化
下载PDF
分工与合作的农户增收效应研究——基于农户自选择行为的分析 被引量:4
20
作者 刘自敏 杨丹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201-208,共8页
经济理论表明分工与合作对农户收入增加有重要作用,但农户在参与农业分工和加入农民合作社时存在自选择行为,不考虑这一行为引起的内生性,会造成最小二乘法的过度估计.利用2010年中国6省农户的微观调查数据,建立Treatment Effects模型... 经济理论表明分工与合作对农户收入增加有重要作用,但农户在参与农业分工和加入农民合作社时存在自选择行为,不考虑这一行为引起的内生性,会造成最小二乘法的过度估计.利用2010年中国6省农户的微观调查数据,建立Treatment Effects模型分析了分工与合作对农户农业收入的影响,估计结果表明,在处理了自选择行为产生的内生性问题之后,农户参与农业分工、加入农民合作社对农户的农业收入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民合作社 农业分工 农业收入 自选择行为偏差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