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23篇文章
< 1 2 2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黏性土在不同温度下干缩裂缝的发展规律及形态学定量分析 被引量:86
1
作者 唐朝生 施斌 +2 位作者 刘春 王宝军 高玮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743-749,共7页
通过试验,研究了黏性土干缩裂缝的发生和发展与温度之间的关系,运用计算机图像处理和编程技术,对不同温度下形成的黏性土干缩裂缝的表面结构特征进行了描述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土样裂缝的发生和发展过程基本上分三个阶段,在裂缝出现时... 通过试验,研究了黏性土干缩裂缝的发生和发展与温度之间的关系,运用计算机图像处理和编程技术,对不同温度下形成的黏性土干缩裂缝的表面结构特征进行了描述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土样裂缝的发生和发展过程基本上分三个阶段,在裂缝出现时,土样失水率有上升趋势;温度对黏性土表面裂缝节点个数、裂缝长度、裂缝条数、块区个数、块区的最可几面积、裂缝率和裂隙网络的分维数等参数有重要影响;块区面积分布函数的峰值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黏性土 裂缝 结构 图片处理 分形维数 块区面积
下载PDF
红壤表土团聚体粒径对坡面侵蚀过程的影响 被引量:47
2
作者 郭伟 史志华 +3 位作者 陈利顶 李朝霞 闫峰陵 蔡崇法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2516-2522,共7页
以湖北省咸宁市的3种典型红壤为研究对象,利用试验土槽,采用室内人工模拟降雨方法,研究土壤团聚体粒经对坡面径流和侵蚀的影响以及泥沙特性。结果表明,在前期含水量、坡度一致的条件下,随着团聚体粒径的增大其稳定性减小,坡面初始产流... 以湖北省咸宁市的3种典型红壤为研究对象,利用试验土槽,采用室内人工模拟降雨方法,研究土壤团聚体粒经对坡面径流和侵蚀的影响以及泥沙特性。结果表明,在前期含水量、坡度一致的条件下,随着团聚体粒径的增大其稳定性减小,坡面初始产流时间缩短;侵蚀量也随着团聚体粒径的增大而减小,供试3种土壤中<2mm团聚体侵蚀量最大,依次为3.40、2.55、3.33gm-2min-1。侵蚀泥沙平均重量直径随着坡面表土团聚体初始粒径的增大而减小。研究结果有助于深入了解坡面侵蚀机理,为泥沙输移模型开发提供必要的土壤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壤 团聚体粒径 坡面侵蚀 径流 人工模拟降雨
下载PDF
植生型生态混凝土孔隙状态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43
3
作者 胡勇有 胡春明 +4 位作者 谢磊 虢清伟 王鑫 张太平 郑丙辉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5-9,共5页
为了完善植生型生态混凝土适生性的判据,拌制了4组不同孔隙状态的生态混凝土,在其上种植百喜草,考察了百喜草的表观生长情况,测定了百喜草植物体内的脯氨酸含量、根系吸收面积及根系活力.结果表明,生态混凝土的植物适生性不仅取决于孔隙... 为了完善植生型生态混凝土适生性的判据,拌制了4组不同孔隙状态的生态混凝土,在其上种植百喜草,考察了百喜草的表观生长情况,测定了百喜草植物体内的脯氨酸含量、根系吸收面积及根系活力.结果表明,生态混凝土的植物适生性不仅取决于孔隙率,同时也受孔隙平均孔径的影响.孔隙率越高,平均孔径越大,越有利于植物的生长.对于百喜草而言,相比于孔隙率为36%、平均孔径小于4mm的生态混凝土,它在孔隙率为39.45%、平均孔径为6.4mm的混凝土中长势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混凝土 骨料 孔隙大小 植物生长
下载PDF
骨料对透水混凝土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37
4
作者 薛丽皎 陈丽红 林友军 《陕西理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年第1期29-31,共3页
试验研究了骨料品种、骨料粒径对透水混凝土主要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相同骨料粒径的情况下,由碎石骨料配置的透水混凝土总孔隙率和透水系数明显大于卵石骨料配置的透水混凝土,碎石的强度变化幅度比卵石的变化幅度明显;随着骨料... 试验研究了骨料品种、骨料粒径对透水混凝土主要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相同骨料粒径的情况下,由碎石骨料配置的透水混凝土总孔隙率和透水系数明显大于卵石骨料配置的透水混凝土,碎石的强度变化幅度比卵石的变化幅度明显;随着骨料粒径的增大两种骨料配置的透水混凝土的孔隙率、透水系数均有所增大,在同一配合比情况下,随着骨料粒径的增大透水混凝土的强度呈非线性变化,且存在最佳粒径尺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透水混凝土 骨料品种 骨料粒径 主要性能
下载PDF
高强度透水混凝土实验研究 被引量:32
5
作者 蒋勇 牛云辉 +2 位作者 贾陆军 乔欢欢 杨松 《新型建筑材料》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6-19,共4页
研究了硅灰掺量、骨料粒径、骨胶比等参数对透水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孔隙率和透水系数的影响,确定了高强度透水混凝土的最佳配比。结果表明:骨料粒径为5~10 mm的透水混凝土强度最高;当硅灰掺量达到15%时,透水混凝土的强度最高,相比于对... 研究了硅灰掺量、骨料粒径、骨胶比等参数对透水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孔隙率和透水系数的影响,确定了高强度透水混凝土的最佳配比。结果表明:骨料粒径为5~10 mm的透水混凝土强度最高;当硅灰掺量达到15%时,透水混凝土的强度最高,相比于对照组的7 d和28 d抗压强度分别提高了32.3%和27.7%,而孔隙率随着硅灰掺量的增加持续降低;随着骨胶比从2.6增大到3.8,透水混凝土的抗压强度逐渐降低,孔隙率和透水系数逐渐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透水混凝土 抗压强度 骨科粒径 硅灰
下载PDF
纳米二氧化硅/聚丙烯酸酯乳胶涂料涂膜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25
6
作者 张超灿 汤先文 单松高 《胶体与聚合物》 2003年第3期1-4,共4页
分别采用水溶性有机硅偶联剂和无皂乳液聚合方法 ,在水介质中研究了纳米二氧化硅的表面改性。经改性后纳米二氧化硅的团聚体尺寸由原来 2 0 0 nm左右减少到 80 nm。实验表明加入纳米二氧化硅的复合聚丙烯酸酯乳胶涂料涂膜的力学性能有... 分别采用水溶性有机硅偶联剂和无皂乳液聚合方法 ,在水介质中研究了纳米二氧化硅的表面改性。经改性后纳米二氧化硅的团聚体尺寸由原来 2 0 0 nm左右减少到 80 nm。实验表明加入纳米二氧化硅的复合聚丙烯酸酯乳胶涂料涂膜的力学性能有了较大的改善 ,并使其耐洗刷性能得到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二氧化硅 聚丙烯酸酯 乳胶涂料 涂膜 制备 性能 表面改性 团聚体尺寸
下载PDF
骨料及水灰比对透水混凝土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30
7
作者 宋慧 徐多 +2 位作者 向君正 冷梦辉 桂发亮 《水利水电技术》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8-25,共8页
为了研究骨料粒径及水灰比对透水混凝土力学特性及透水性影响,分别选取了骨料粒径2.5~6 mm、6~10 mm、10~16 mm以及16~20 mm四种范围单一级配碎石,制作了水灰比在0.25~0.34范围内的透水混凝土试样.通过单轴压缩试验及透水系数测试试验,... 为了研究骨料粒径及水灰比对透水混凝土力学特性及透水性影响,分别选取了骨料粒径2.5~6 mm、6~10 mm、10~16 mm以及16~20 mm四种范围单一级配碎石,制作了水灰比在0.25~0.34范围内的透水混凝土试样.通过单轴压缩试验及透水系数测试试验,得到了不同水灰比及不同粒径范围的透水混凝土试样应力应变曲线、抗压强度、峰值应变、吸收功及透水系数等力学及物理性能,分析了骨料粒径、水灰比对材料抗压强度、吸收功及透水系数等影响,并在试验结果基础上,建立了材料抗压强度同透水系数之间关系.结果表明:骨料粒径为2.5~6 mm、6~10 mm、10~16 mm透水混凝土抗压强度、应变峰值、吸收功在水灰比0.25~0.31范围内,随水灰比的增加而增加,当水灰比超过0.31时,随着水灰比增加而减小;材料的透水系数随着水灰比的增加而减小;材料的抗压强度同透水系数之间近似服从线性关系.研究成果可为透水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提供借鉴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透水混凝土 骨料粒径 水灰比 抗压强度 透水系数
下载PDF
矿料级配基本性能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17
8
作者 赵永利 黄晓明 《公路交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1-3,11,共4页
通过自行设计的填充试验和压碎试验,对混合料的密实度和骨架特性进行深入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级配设计中的最大密实度状态与根据填充试验得到的矿料最大密实度状态是不一致的。压碎试验表明,各种粒径的颗粒在压碎时,其破碎颗粒都在4 75m... 通过自行设计的填充试验和压碎试验,对混合料的密实度和骨架特性进行深入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级配设计中的最大密实度状态与根据填充试验得到的矿料最大密实度状态是不一致的。压碎试验表明,各种粒径的颗粒在压碎时,其破碎颗粒都在4 75mm处出现峰值,说明4 75mm的颗粒是构成骨架的主要部分;同时填充试验也表明4 75mm的粒径尺寸是填充效率的分界点。因此,本文提出应以4 75mm作为粗细集料的分界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料 级配 粒径 最大密实度
下载PDF
考虑骨料尺寸的混凝土岩石边界效应断裂模型 被引量:26
9
作者 管俊峰 王强 +2 位作者 HU Xiaozhi 白卫峰 姜斌 《工程力学》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22-30,共9页
该文比较了边界效应模型(BEM)和尺寸效应模型(SEM)在研究材料断裂性能方面的不同。提出了由处于准脆性断裂状态的三点弯曲试件的峰值荷载P_(max),同时确定材料参数——断裂韧度K_(IC)与拉伸强度f_t的理论与方法。由于实验室条件下混凝... 该文比较了边界效应模型(BEM)和尺寸效应模型(SEM)在研究材料断裂性能方面的不同。提出了由处于准脆性断裂状态的三点弯曲试件的峰值荷载P_(max),同时确定材料参数——断裂韧度K_(IC)与拉伸强度f_t的理论与方法。由于实验室条件下混凝土试件高度W与骨料最大粒径d_(max)的比例W/d_(max)约为5~20,试件的非均质性明显,破坏为准脆性断裂控制。因此,区别于以连续介质力学为基础的应用于准脆性断裂研究的力学模型,该文研究将骨料最大粒径d_(max)引入相应的断裂模型解析表达式中,由参数组合β·d_(max)来计算结构峰值状态对应的裂缝扩展量,通过离散参数β的不同取值,实现了对材料参数——断裂韧度与拉伸强度的准确预测。基于不同学者的相同尺寸W而不同初始裂缝长度α_0,以及相同初始缝高比α_0/W而不同尺寸W的几何相似的砂浆、混凝土及岩石类材料试件的试验成果(骨料最大粒径d_(max)从1.2 mm^40 mm变化),验证了所提理论与方法的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脆性断裂 骨料粒径 断裂韧度 拉伸强度 边界效应 尺寸效应
原文传递
粗骨料粒径对混凝土弯拉强度尺寸效应影响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24
10
作者 杜敏 金浏 +1 位作者 李冬 杜修力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912-918,共7页
为获取粗骨料粒径对混凝土材料弯拉强度及尺寸效应的影响,完成27组素混凝土梁四点弯曲试验,获得粗骨料最大粒径10、20、30 mm,尺寸为100 mm×100 mm×400 mm、150 mm×150 mm×550 mm、200 mm×200 mm×700 mm... 为获取粗骨料粒径对混凝土材料弯拉强度及尺寸效应的影响,完成27组素混凝土梁四点弯曲试验,获得粗骨料最大粒径10、20、30 mm,尺寸为100 mm×100 mm×400 mm、150 mm×150 mm×550 mm、200 mm×200 mm×700 mm混凝土试件的弯拉强度,采用Bazant尺寸效应理论对试验数据进行分析,提出指数型弯拉强度尺寸效应经验公式.研究结果表明:相同骨料体积率、水灰比和构件尺寸下,混凝土材料弯拉强度随着骨料粒径的增大而降低;各骨料粒径下混凝土弯拉强度均存在尺寸效应现象,小尺寸时尺寸效应现象更显著,骨料粒径30 mm时,混凝土弯拉强度随几何尺寸增大而降低趋势最平缓;Bazant尺寸效应率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但不适用于全尺寸范围,提出的指数型尺寸效应经验公式,在全尺寸范围内能够较好地反映混凝土弯拉强度,可用于混凝土材料弯拉强度尺寸效应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凝土 弯拉强度 尺寸效应 骨料粒径 Bazant尺寸效应率 指数型尺寸效应率
下载PDF
骨料粒径对混凝土劈拉性能及尺寸效应影响的细观数值研究 被引量:24
11
作者 杜敏 金浏 +1 位作者 李冬 杜修力 《工程力学》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54-63,共10页
混凝土材料宏观力学行为的非线性及尺寸效应根源于其内部组成的非均质性。考虑材料细观结构非均质性的影响,建立由骨料颗粒、砂浆基质和界面过渡区组成的混凝土细观尺度力学模型。对尺寸为150 mm、250 mm、350 mm和450 mm的混凝土立方... 混凝土材料宏观力学行为的非线性及尺寸效应根源于其内部组成的非均质性。考虑材料细观结构非均质性的影响,建立由骨料颗粒、砂浆基质和界面过渡区组成的混凝土细观尺度力学模型。对尺寸为150 mm、250 mm、350 mm和450 mm的混凝土立方体模型劈裂抗拉破坏行为进行细观数值模拟,探讨骨料粒径(最大粒径分别为:10 mm、20 mm、30 mm和40 mm)的影响机制,并与试验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混凝土材料的劈裂抗拉强度随着骨料粒径增大而略微降低,最大骨料粒径达到30 mm左右时,强度降低趋势变缓;2)四种骨料粒径下混凝土立方体劈裂抗拉强度均存在尺寸效应现象,相比于大骨料试件,小骨料试件的破坏更具脆性,因而其尺寸效应更显著;3)混凝土劈裂抗拉强度尺寸效应行为与Ba?ant和Weibull提出的尺寸效应理论相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凝土 劈裂抗拉强度 尺寸效应 细观力学模型 骨料粒径 尺寸效应理论
原文传递
从混凝土二维截面推测骨料粒径分布 被引量:21
12
作者 陆秀峰 刘西拉 覃维祖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7期3107-3112,共6页
粗骨料粒径分布对混凝土强度分析有重要影响,但如果不用切割方法,混凝土内粗骨料三维粒径分布测量就无法实现。探索一种在条件概率基础上的利用局部信息推导全局信息的测量方法,将“二维截面估计骨料粒径”分析引入骨料级配的量测分析中... 粗骨料粒径分布对混凝土强度分析有重要影响,但如果不用切割方法,混凝土内粗骨料三维粒径分布测量就无法实现。探索一种在条件概率基础上的利用局部信息推导全局信息的测量方法,将“二维截面估计骨料粒径”分析引入骨料级配的量测分析中,通过二维截面上骨料截面信息测量试验和圆孔筛机械筛分试验结果的比较,建立一种现场推测骨料粒径分布的方法。试验结果表明在考虑骨料形状后二维截面测量方法推测结果良好,误差小于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力学 混凝土 骨料 二维截面 粒径分布 数字图像分析 筛分试验
下载PDF
无粘结碎石材料级配研究 被引量:14
13
作者 何兆益 黄卫 谈长庆 《重庆交通学院学报》 1996年第3期18-22,共5页
本文通过对各种级配下无粘结碎石材料最大于密度、最佳含水量和CBR值的研究,提出了除级配类型(间断或连续)外,集料中最大粒径尺寸,通过4#筛(5mm)和200#向下筛(0.074mm)的含量将是影响该材料强度的重要因素.
关键词 级配 CBR值 公路 路面基层 无粘结碎石材料 碎石
下载PDF
粗骨料粒径对卵石混凝土抗压强度影响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20
14
作者 李树山 高丹盈 《混凝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59-61,64,共4页
通过54个150mm×150mm×150mm、18个200mm×200mm×200mm和72个150mm×150mm×300mm卵石混凝土试件的抗压强度试验,探讨了粗骨料粒径、水灰比和龄期对混凝土抗压强度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随着粗骨料最大粒径... 通过54个150mm×150mm×150mm、18个200mm×200mm×200mm和72个150mm×150mm×300mm卵石混凝土试件的抗压强度试验,探讨了粗骨料粒径、水灰比和龄期对混凝土抗压强度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随着粗骨料最大粒径的增大,抗压强度随之降低;水灰比越小,混凝土抗压强度的粗骨料粒径效应越明显;龄期增加,混凝土抗压强度的骨料粒径效应无显著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石混凝土 粗骨料 骨料粒径 抗压强度
下载PDF
骨料粒径对混凝土热膨胀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9
15
作者 钱春香 朱晨峰 《硅酸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8-22,共5页
混凝土中,骨料的性质很大程度影响着混凝土的热膨胀性能。研究了骨料粒径对混凝土热膨胀系数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密实度高.粗骨料粒径大于20mm的混凝土,随着粒径的增加混凝土的热膨胀系数降低;对于低坍落度,骨料粒径小于20mm的混凝土... 混凝土中,骨料的性质很大程度影响着混凝土的热膨胀性能。研究了骨料粒径对混凝土热膨胀系数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密实度高.粗骨料粒径大于20mm的混凝土,随着粒径的增加混凝土的热膨胀系数降低;对于低坍落度,骨料粒径小于20mm的混凝土,随着骨料粒径的增加混凝土的热膨胀系数增加;混凝土热膨胀系数受粗骨料热膨胀性能的影响较大,低热膨胀系数的骨料配制的混凝土热膨胀系数较低。石灰石混凝土的热膨胀系数小于花岗岩混凝土和玄武岩混凝土,大理岩混凝土的热膨胀系数小于砂岩混凝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料粒径 骨料种类 混凝土 热膨胀系数
原文传递
无模板剂两步法合成小颗粒ZSM-5沸石团聚体 被引量:18
16
作者 黄先亮 王正宝 《催化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702-1711,共10页
在无模板剂存在下,以硅酸钠为硅源采用简单的变温两步法,通过控制高温预晶化时间,在转动烘箱中成功合成了小颗粒ZSM-5沸石团聚体.高温预晶化是为了加快反应液的成核,而低温晶化是为了获得小的分子筛晶体.运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NH3程... 在无模板剂存在下,以硅酸钠为硅源采用简单的变温两步法,通过控制高温预晶化时间,在转动烘箱中成功合成了小颗粒ZSM-5沸石团聚体.高温预晶化是为了加快反应液的成核,而低温晶化是为了获得小的分子筛晶体.运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NH3程序升温脱附和N2吸附-脱附等技术对合成的ZSM-5沸石进行了表征.与一步法合成的微米级颗粒相比较,两步法合成的小颗粒团聚体ZSM-5沸石具有较高比表面积和相同酸量.得到的沸石的Brnsted酸位占主要部分,Lewis酸位较少,也说明Al基本进入沸石骨架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SM-5沸石 无模板剂 团聚体 两步合成法 晶粒大小
下载PDF
梅花山自然保护区拟赤杨的空间分布格局 被引量:13
17
作者 蔡冰玲 范海兰 +5 位作者 宋萍 洪滔 林淑伟 刘丽香 李键 唐佳栋 《亚热带农业研究》 2007年第1期44-47,共4页
根据6块总面积为2300m2样地的实地调查资料,采用C、I、Iδ、Ca和M*/x5种聚集度指标以及Iwao方程对梅花山保护区拟赤杨种群的空间分布格局进行了系统研究,并比较其在不同取样尺度下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拟赤杨的空间分布均呈聚集分布,且... 根据6块总面积为2300m2样地的实地调查资料,采用C、I、Iδ、Ca和M*/x5种聚集度指标以及Iwao方程对梅花山保护区拟赤杨种群的空间分布格局进行了系统研究,并比较其在不同取样尺度下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拟赤杨的空间分布均呈聚集分布,且在25m2取样单元上聚集密度较大,这可能是拟赤杨种群在天然条件下更新的适合面积。同时,还根据Iwao的M与x的回归方程,计算拟赤杨在不同密度和允许误差下的理论抽样面积。本研究调查获得拟赤杨的种群密度为每25m25-11株,按理论抽样面积计算至少应抽取84个25m2样方,而本研究取样样方数达92个,说明本研究测定拟赤杨为聚集分布是可信的,取样数量能达到精度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分布格局 拟赤杨 聚集度指标 取样尺度
下载PDF
Combining Ridge with No-Tillage in Lowland Rice-Based Cropping System: Long-Term Effect on Soil and Rice Yield 被引量:18
18
作者 JIANG Xian-Jun2 and XIE De-Ti College of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Southwest University, 216 Tiansheng Road, Beibei, Chongqing 400716 (China) 《Pedosphere》 SCIE CAS CSCD 2009年第4期515-522,共8页
A tillage method of combining ridge with no-tillage (RNT) was employed in lowland rice-based cropping system to study the long-term effects of RNT on soil profile pattern, soil water stable aggregate distribution, nut... A tillage method of combining ridge with no-tillage (RNT) was employed in lowland rice-based cropping system to study the long-term effects of RNT on soil profile pattern, soil water stable aggregate distribution, nutrients stratification and yields of rice and post-rice crops. After flooded paddy field (FPF) was practiced with RNT for a long time, soil profile changed from G to A-P-G, and horizon G was shifted to a deeper position in the profile. Also the proportion of macroaggregate (> 2 mm) increased, whereas the proportion of silt and clay (< 0.053 mm) decreased under RNT, indicating a better soil structure that will prevent erosion. RNT helped to control leaching and significantly improved total N, P, K and organic matter in soil. The highest crop yields were found under RNT system every year, and total crop yields were higher under conventional paddy-upland rotation tillage (CR) than under FPF, except in 2003 and 2006 when serious drought occurred. RNT was proven to be a better tillage method for lowland rice-based cropping syste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ggregate-size distribution conservative tillage flooded paddy field soil profile pattern
下载PDF
多孔混凝土的吸波特性 被引量:17
19
作者 梁丽敏 余红发 +1 位作者 吴庆令 潘浙锋 《建筑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65-168,共4页
采用水平极化方式,在微波暗室中对试样进行了雷达散射截面(RCS)测试.结果表明:在8~18 GHz频率范围内,集料类型对电磁波反射率几乎无影响,多孔混凝土具有良好的吸波性能,其电磁波反射率小于-10 dB的波带宽度达到10 GHz,且平均反射率小... 采用水平极化方式,在微波暗室中对试样进行了雷达散射截面(RCS)测试.结果表明:在8~18 GHz频率范围内,集料类型对电磁波反射率几乎无影响,多孔混凝土具有良好的吸波性能,其电磁波反射率小于-10 dB的波带宽度达到10 GHz,且平均反射率小于-20 dB;在一定范围内,增加孔隙率和集料粒径可改善多孔混凝土表面阻抗和自由阻抗的匹配性,降低电磁波的反射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孔混凝土 反射率 孔隙率 集料粒径
下载PDF
Role of Organic Matter and Carbonates in Soil Aggregation Estimated Using Laser Diffractometry 被引量:17
20
作者 I.VIRTO N.GARTZIA-BENGOETXEA O.FERNANDEZ-UGALDE 《Pedosphere》 SCIE CAS CSCD 2011年第5期566-572,共7页
>Aggregation in many soils in semi-arid land is affected by their high carbonate contents.The presence of lithogenic and/or primary carbonates can also inffuence the role of soil organic matter(SOM) in aggregation.... >Aggregation in many soils in semi-arid land is affected by their high carbonate contents.The presence of lithogenic and/or primary carbonates can also inffuence the role of soil organic matter(SOM) in aggregation.The role of carbonates and SOM in aggregation was evaluated by comparing the grain-size distribution in two carbonate-rich soils(15% and 30% carbonates) under conventional tillage after different disaggregating treatments.We also compared the effect of no-tillage and conventional tillage on the role of these two aggregating agents in the soil with 30% of carbonates.Soil samples were treated as four different ways:shaking with water(control),adding hydrochloric acid(HCl) to remove carbonates,adding hydrogen peroxide(H2O2) to remove organic matter,and consecutive removal of carbonates and organic matter(HCl + H2O2),and then analyzed by laser diffraction grain-sizing.The results showed that different contributions of carbonates and SOM to aggregate formation and stability depended not only on their natural proportion,but also on the soil type,as expressed by the major role of carbonates in aggregation in the 15% carbonate-rich soil,with a greater SOC-to-SIC(soil organic C to soil inorganic C) ratio than the 30% carbonate-rich soil.The increased organic matter stocks under no-tillage could moderate the role of carbonates in aggregation in a given soil,which meant that no-tillage could affect the organic and the inorganic C cycles in the soil.In conclusion,the relative role of carbonates and SOM in aggregation could alter the aggregates hierarchy in carbonate-rich soil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ggregate stabilization conventional tillage grain-size distribution NO-TILLAGE semi-arid land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2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