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5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模糊聚类的电力负荷特性的分类与综合 被引量:131
1
作者 李培强 李欣然 +1 位作者 陈辉华 唐外文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4期73-78,共6页
在阐述负荷特性分类与综合内涵及意义的基础上,以变电站综合负荷构成成分比例为负荷特性分类和综合的基本特征,基于模糊聚类原理,提出了模糊等价关系和模糊C均值算法的2种分类方法。基于模糊C均值法可以通过优化理论获得聚类中心矩阵,... 在阐述负荷特性分类与综合内涵及意义的基础上,以变电站综合负荷构成成分比例为负荷特性分类和综合的基本特征,基于模糊聚类原理,提出了模糊等价关系和模糊C均值算法的2种分类方法。基于模糊C均值法可以通过优化理论获得聚类中心矩阵,同时完成负荷特性分类与综合。对某省48个变电站采用加权平均的方法进行聚类分析,得出了基于模糊等价关系的聚类综合特性并与模糊C均值算法的聚类中心矩阵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两者都具有良好的聚类综合能力;基于模糊C均值法的聚类能力明显优于基于等价关系的聚类法,而且聚类结果更为合理有效。两种方法都成功地解决了负荷建模中变电站特性分类处理的复杂性与主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力系统 综合负荷 负荷特性 负荷建模 分类与综合 模糊聚类
下载PDF
红壤表土团聚体稳定性对坡面侵蚀的影响 被引量:74
2
作者 闫峰陵 史志华 +1 位作者 蔡崇法 李朝霞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577-583,共7页
通过野外人工模拟降雨试验,研究了第四纪红粘土、泥质页岩和花岗岩三种母质发育的红壤团聚体稳定性对土壤坡面侵蚀和侵蚀泥沙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坡面土壤侵蚀量和径流强度与土壤团聚体稳定性存在显著负相关关系,且不同团聚体稳定性... 通过野外人工模拟降雨试验,研究了第四纪红粘土、泥质页岩和花岗岩三种母质发育的红壤团聚体稳定性对土壤坡面侵蚀和侵蚀泥沙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坡面土壤侵蚀量和径流强度与土壤团聚体稳定性存在显著负相关关系,且不同团聚体稳定性指标与二者相关程度存在差异,其中湿筛团聚体平均重量直径(MWD)和》0.25 mm水稳性团聚体含量(WSA0.25)与侵蚀量和径流强度相关程度最高,快速湿润中1~0.5 mm团聚体和湿润振荡中2~1 mm团聚体标准化平均重量直径(NMWD)与二者的相关性也达到了显著;泥沙粒径与湿筛MWD和WSA0.25之间相关关系(偏相关分析)呈显著正相关(r=0.8283^*,r=0.8209^*);快速湿润中1~0.5 mm团聚体和湿润振荡中2~1 mm团聚体的NMWD与泥沙粒径也存在较好正相关关系(r=0.7458,r=0.6859).泥沙粒径和水流功率在本研究中未表现出较好相关性(r=-0.185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壤 团聚体 坡面侵蚀 泥沙粒径
下载PDF
骨料界面特性对混凝土力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32
3
作者 董芸 杨华全 +1 位作者 张亮 林育强 《建筑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598-605,共8页
采用计算机断层扫描成像(CT)技术、扫描电镜(SEM)、X射线能谱仪(EDS)、显微硬度(MH)等各种微细观测试手段对砂岩、锈染砂岩、锈面砂岩、板岩及大理岩骨料界面特性开展了试验研究,分析了以上几种骨料的界面特性对混凝土力学性能的影响机... 采用计算机断层扫描成像(CT)技术、扫描电镜(SEM)、X射线能谱仪(EDS)、显微硬度(MH)等各种微细观测试手段对砂岩、锈染砂岩、锈面砂岩、板岩及大理岩骨料界面特性开展了试验研究,分析了以上几种骨料的界面特性对混凝土力学性能的影响机理.研究表明:不同骨料界面区微结构相差很大,不同骨料的化学成分和矿物组成影响了界面区水化产物的数量、形态、尺寸和生长发育特性;骨料的界面区显微硬度与界面区钙硅比有良好的对应关系,钙硅比越大则界面显微硬度越低;大理岩混凝土的起裂强度明显低于砂岩、板岩和锈染砂岩混凝土,且相同荷载条件下,大理岩混凝土的裂纹面积远高于其他骨料混凝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料 界面特性 CT技术 显微硬度 钙硅比 界面过渡区
下载PDF
Changes in distribution and microstructure of bauxite residue aggregates following amendments addition 被引量:22
4
作者 Shengguo Xue Yuzhen Ye +3 位作者 Feng Zhu Qiongli Wang Jun Jiang William Hartley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 SCIE EI CAS CSCD 2019年第4期276-286,共11页
Bauxite residue is a highly alkaline byproduct which is routinely discarded at residue disposal areas. Improving soil formation process to revegetate the special degraded lands is a promising strategy for sustainable ... Bauxite residue is a highly alkaline byproduct which is routinely discarded at residue disposal areas. Improving soil formation process to revegetate the special degraded lands is a promising strategy for sustainable management of the refining industry. A laboratory incubation experiment was used to evaluate the effects of gypsum and vermicompost on stable aggregate formation of bauxite residue. Aggregate size distribution was quantified by fractal theory, whilst residue microstructure was determined by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and synchrotron-based X-ray micro-computed tomography. Amendments addition increased the content of macro-aggregates(> 250 μm) and enhanced aggregate stability of bauxite residue. Following gypsum and vermicompost addition, fractal dimension decreased from 2.84 to 2.77, which indicated a more homogeneous distribution of aggregate particles. Images from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and three-dimensional microstructure demonstrated that amendments stimulate the formation of improved structure in residue aggregates. Pore parameters including porosity, pore throat surface area, path length, and path tortuosity increased under amendment additions. Changes in aggregate size distribution and microstructure of bauxite residue indicated that additions of gypsum and vermicompost were beneficial to physical condition of bauxite residue which may enhance the ease of veget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AUXITE RESIDUE FRACTAL characteristics aggregate MICROSTRUCTURE Substrate amendment Soil formation
原文传递
不同利用方式下土壤团聚体腐殖质组成及胡敏酸结构特征 被引量:23
5
作者 郝翔翔 窦森 +1 位作者 安丰华 李明敏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248-252,共5页
通过微区定位试验,研究了休闲地、耕地、裸地3种利用方式对土壤水稳性团聚体中腐殖质组成及胡敏酸(HA)结构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休闲地有利于团聚体中腐殖质的形成,其团聚体中的胡敏酸(HA)、富里酸(FA)含量均高于耕地和裸地。休闲地各... 通过微区定位试验,研究了休闲地、耕地、裸地3种利用方式对土壤水稳性团聚体中腐殖质组成及胡敏酸(HA)结构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休闲地有利于团聚体中腐殖质的形成,其团聚体中的胡敏酸(HA)、富里酸(FA)含量均高于耕地和裸地。休闲地各级团聚体中HA的缩合度最低,脂族性最强;耕作会导致>2mm和2~0.25mm团聚体中HA的芳香性增强,脂族性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方式 土壤团聚体 腐殖质 结构性质
下载PDF
基于集料特性的沥青混合料长期抗滑性能衰减模型 被引量:21
6
作者 丛林 谭乐 +1 位作者 吴敏 陈芳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668-672,共5页
为预测沥青混合料长期抗滑性能,采用小型加速加载试验仪对辉绿岩、玄武岩和石灰岩的3种GAC-13C沥青混合料进行长期抗滑性能衰减试验,进而对集料特性与长期抗滑性能进行灰关联分析,建立了基于集料特性的长期抗滑性能衰减模型.试验结果表... 为预测沥青混合料长期抗滑性能,采用小型加速加载试验仪对辉绿岩、玄武岩和石灰岩的3种GAC-13C沥青混合料进行长期抗滑性能衰减试验,进而对集料特性与长期抗滑性能进行灰关联分析,建立了基于集料特性的长期抗滑性能衰减模型.试验结果表明,GAC-13C沥青混合料的长期抗滑性能衰减速率逐渐减小直至趋于稳定;磨光值是长期抗滑指标的初始值和最终值的主要影响因素,压碎值是衰减速率的主要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沥青混合料 长期抗滑性能 集料特性 灰关联分析 衰减模型
下载PDF
添加玉米秸秆培养对土壤团聚体胡敏酸数量和结构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20
7
作者 仇建飞 窦森 +2 位作者 邵晨 李明敏 安丰华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781-787,共7页
利用湿筛法进行土壤团聚体分组(>2、2~0.25、0.25~0.053、<0.053 mm粒级),研究了其添加不同用量玉米秸秆,25℃恒温室内培养对团聚体中胡敏酸数量和结构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玉米秸秆培养后,土壤团聚体2~0.25 mm和>2 m... 利用湿筛法进行土壤团聚体分组(>2、2~0.25、0.25~0.053、<0.053 mm粒级),研究了其添加不同用量玉米秸秆,25℃恒温室内培养对团聚体中胡敏酸数量和结构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玉米秸秆培养后,土壤团聚体2~0.25 mm和>2 mm粒级成为优势粒级,平均含量分别占51.41%和34.12%,其全碳含量为10.15~25.74 g kg-1,胡敏酸(HA)绝对含量为4.06~5.79 g kg-1,明显高于对照CK的9.79~10.48 g kg-1和3.70 g kg-1,并随玉米秸秆用量的增加而增大;各处理胡敏酸C/H及高温/中温比值均低于CK处理,并随玉米秸秆用量的增加逐渐减小,说明随玉米秸秆用量的增加使HA分子缩合度降低,结构趋于简单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秸秆 土壤团聚体 胡敏酸 数量 结构特征
下载PDF
秸秆还田方式对植烟土壤团聚体特征及烤烟产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17
8
作者 郑梅迎 刘玉堂 +7 位作者 张忠锋 程森 蔡宪杰 朱启法 薛琳 徐茜 林伟 张继光 《中国烟草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1-18,共8页
通过2年田间定位试验,研究烟稻轮作区不同还田方式对烟田土壤理化性质、团聚体特征及烤烟产质量的影响。试验设置4个处理:无秸秆(CK),秸秆覆盖还田(T1),秸秆粉碎还田(T2)及秸秆炭化还田(T3)。结果表明,不同秸秆还田方式均能改善土壤理... 通过2年田间定位试验,研究烟稻轮作区不同还田方式对烟田土壤理化性质、团聚体特征及烤烟产质量的影响。试验设置4个处理:无秸秆(CK),秸秆覆盖还田(T1),秸秆粉碎还田(T2)及秸秆炭化还田(T3)。结果表明,不同秸秆还田方式均能改善土壤理化性质,与对照相比,粉碎还田和炭化还田显著提升土壤的pH、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p≤0.05),其中以炭化还田的培肥效果最优;同时,3种还田方式均不同程度提高土壤的团粒结构及稳定性,其中以粉碎还田下土壤>0.25 mm水稳性团聚体总量、团聚体平均重量直径及几何平均直径等稳定性指标最高,而分维数最低,其次是秸秆炭化还田处理。从烤后烟叶的产质量来看,秸秆粉碎还田处理烟叶的经济效益、C3F等级烟叶的化学成分和感官评价质量均最优,其次是秸秆覆盖和炭化还田处理。综合来看,水稻秸秆粉碎还田是皖南烟稻轮作区较优的秸秆还田利用方式,其次是秸秆转化成生物炭还田及覆盖还田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秸秆 覆盖还田 粉碎还田 炭化还田 团聚体特征 烤烟产质量
下载PDF
分形几何理论在沥青混合料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16
9
作者 蒋双全 张争奇 杨博 《公路》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198-203,共6页
首先介绍了分形几何理论,根据分形几何理论建立了沥青混合料级配集料分布与分维数D的关系,给出了集料级配分维值的计算方法。分析了分维值对级配压实特性的影响,并且介绍了采用分维值定量预测评价沥青混合料的抗车辙性能和均匀性的方法... 首先介绍了分形几何理论,根据分形几何理论建立了沥青混合料级配集料分布与分维数D的关系,给出了集料级配分维值的计算方法。分析了分维值对级配压实特性的影响,并且介绍了采用分维值定量预测评价沥青混合料的抗车辙性能和均匀性的方法。大量研究表明,采用分形几何理论研究沥青混合料微细观结构与路用性能的关系是一种合理且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沥青混合料 级配 分形几何理论 分维值 压实特性 车辙 均匀性
原文传递
混凝土骨料随机分布的分形研究及其对破坏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5
10
作者 任青文 殷亚娟 沈雷 《水利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267-1277,1288,共12页
混凝土的破坏特性和损伤破坏形态具有明显的离散性和随机性,骨料的随机分布形态是重要的影响因素之一。但是对骨料分布的量化表征一直是比较棘手的问题。在假定混凝土是由骨料、砂浆及两者之间的界面组成的三相复合材料基础上,建立了细... 混凝土的破坏特性和损伤破坏形态具有明显的离散性和随机性,骨料的随机分布形态是重要的影响因素之一。但是对骨料分布的量化表征一直是比较棘手的问题。在假定混凝土是由骨料、砂浆及两者之间的界面组成的三相复合材料基础上,建立了细观混凝土力学模型。对36组不同骨料分布形式下的混凝土试件的单轴拉伸力学行为进行了数值研究,并利用盒维数和多重分形谱表征骨料分布,研究其随机分布规律以及对混凝土破坏特性的影响。发现多重分形谱较盒维数可以更好地提取局部细节特征,为骨料分布的量化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进而统计分析了骨料分布多重分形谱谱宽与拉伸强度、软化段曲线(脆性)和裂纹分布盒维数的相关关系,研究表明骨料分布多重分形谱谱宽与拉伸强度和脆性呈反相关关系,与裂纹分布盒维数成正相关关系,即骨料分布多重分形谱谱宽越小,骨料分布越均匀,峰值应力越大,脆性越明显,裂纹扩展越规则,裂纹分布盒维数越小。该研究有助于加深对混凝土破坏特性和开裂破坏形态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观混凝土 骨料分布 多重分形维 盒维数 破坏特性
下载PDF
喀斯特山原红壤退化过程中土壤表层团聚体变化规律 被引量:14
11
作者 张磊 王嘉学 +3 位作者 刘保强 肖梦景 程艳芳 许路艳 《山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8-15,共8页
山原红壤是古气候影响下残存于高原面的古红土,近年来退化严重。为认识山原红壤的退化机理及效应,以滇东喀斯特典型山原红壤发育地带为研究对象,分析了4种不同覆被条件下0~20 cm土壤表层团聚体的特征。结果表明:从草地→灌丛→松林→... 山原红壤是古气候影响下残存于高原面的古红土,近年来退化严重。为认识山原红壤的退化机理及效应,以滇东喀斯特典型山原红壤发育地带为研究对象,分析了4种不同覆被条件下0~20 cm土壤表层团聚体的特征。结果表明:从草地→灌丛→松林→红裸土,土壤〉0.25 mm水稳性团聚体含量(WSAC)和平均重量直径(MWD)逐渐减少,分形维数(FD)显著增大;团聚体破坏率(PAD0.25)则表现为松林〈草地〈灌丛〈红裸土。山原红壤从有植被到无植被(红裸土)退化过程中,表层土壤的团聚体稳定性和其他物理性质劣化,抗水蚀能力变弱,有机质含量减少;草地、灌丛、松林之间的土壤团聚体特征变化不明显,尚不能准确反映植被间的退化过程。研究还表明水稳性团聚体的稳定性指标(WSAC、MWD)与容重呈显著负相关,与土壤密度呈极显著负相关,与孔隙度、通气度呈极显著正相关;有机质对水稳性团聚体的稳定性和其他物理性质具有促进作用,植被的保育是改善山原红壤结构状况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喀斯特 山原红壤 团聚体 影响因素
下载PDF
不同开垦年限黑土溅蚀与团聚体分选特征 被引量:13
12
作者 周一杨 王恩姮 陈祥伟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2411-2416,共6页
分别以开垦年限为8a、30a、50a的典型黑土耕地和未开垦的天然次生林林地表层土壤为对象,采用人工模拟降雨的方法,对比分析了不同开垦年限土壤的溅蚀规律及溅蚀过程中团聚体分选、分布特征,并通过析因分析研究了开垦对黑土溅蚀的影响机制... 分别以开垦年限为8a、30a、50a的典型黑土耕地和未开垦的天然次生林林地表层土壤为对象,采用人工模拟降雨的方法,对比分析了不同开垦年限土壤的溅蚀规律及溅蚀过程中团聚体分选、分布特征,并通过析因分析研究了开垦对黑土溅蚀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不同开垦年限黑土耕地土壤的溅蚀量明显高于未开垦次生林林地土壤,且随开垦年限的延长而增加,变化范围为0.95~7.06g.cm-1;土壤溅蚀量与溅蚀距离表现出紧密的指数函数关系,而且随着水平空间距离的增加,小粒级水稳性团聚体比例逐渐增加;溅蚀对黑土团聚体产生富集作用与损耗作用的临界粒级为1.0mm;粒级>2mm、<0.25mm水稳性团聚体及有机质含量是典型黑土土壤溅蚀量及其变化特征的主要影响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典型黑土 开垦年限 溅蚀量 团聚体 分选特征
原文传递
充填骨料颗粒形态参数定量评价方法 被引量:11
13
作者 肖柏林 杨志强 +1 位作者 陈得信 高谦 《天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版)》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545-553,共9页
矿山充填骨料颗粒形态包括形状、棱角度及纹理是影响充填体力学、料浆管输特性及充填系统设计的重要因素.在混凝土及矿山充填领域往往仅考虑骨料颗粒大小及级配,而忽略颗粒形态的影响.针对目前对骨料颗粒形状及棱角度的定量表征评价方... 矿山充填骨料颗粒形态包括形状、棱角度及纹理是影响充填体力学、料浆管输特性及充填系统设计的重要因素.在混凝土及矿山充填领域往往仅考虑骨料颗粒大小及级配,而忽略颗粒形态的影响.针对目前对骨料颗粒形状及棱角度的定量表征评价方法不一、适用性不强、用法不明确的问题;在总结分析充填骨料颗粒形状和棱角度的8种定量评价方法的基础上,结合矿山实际应用的7种充填骨料,进行颗粒形态参数计算及对比分析,探讨各评价指标的优缺点及适用性.采用了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计算充填骨料的颗粒形状和棱角度特征参数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连续级配充填骨料不同粒径区间的颗粒形态参数差异不大,呈偏态分布并可用均值表示;圆形度R和周长-面积分形维数D可用来表征颗粒形状,而不受颗粒棱角度的影响;腐蚀膨胀参数ED、分形棱角度FA可用来表征颗粒棱角度,而不受颗粒形状的影响;而对于剩下的表征形状的球形度S、长宽比F、外形指数I及表征棱角度的指数AI这4个参数相互之间存在关联,不能用于区分颗粒形状和棱角度.最后,为了去除这些指标之间的重复性信息,通过主成分分析的方法得到了两个互不相关的新指标,简化了颗粒形态参数的表征,并在矿山充填骨料分析中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颗粒形状 棱角度 充填骨料 形态参数 主成分分析
下载PDF
Aggregate-associated changes in nutrient properties,microbial community and functions in a greenhouse vegetable field based on an eight-year fertilization experiment of China 被引量:11
14
作者 LUAN Hao-an GAO Wei +6 位作者 TANG Ji-wei LI Ruo-nan LI Ming-yue ZHANG Huai-zhi CHEN Xin-ping Dainius MASILIUNAS HUANG Shao-wen 《Journal of Integrative Agriculture》 SCIE CAS CSCD 2020年第10期2530-2548,共19页
Soil aggregation,microbial community,and functions(i.e.,extracellular enzyme activities;EEAs)are critical factors affecting soil C dynamics and nutrient cycling.We assessed soil aggregate distribution,stability,nutrie... Soil aggregation,microbial community,and functions(i.e.,extracellular enzyme activities;EEAs)are critical factors affecting soil C dynamics and nutrient cycling.We assessed soil aggregate distribution,stability,nutrients,and microbial characteristics within>2,0.25-2,0.053-0.25,and<0.053 mm aggregates,based on an eight-year field experiment in a greenhouse vegetable field in China.The field experiment includes four treatments:100%N fertilizer(CF),50%substitution of N frtilizer with manure(M),straw(S),and manure plus straw(MS).The amounts of nutrient(N,P20,and K20)input were equal in each treatment.Results showed higher values of mean weight diameter in organic amended soils(M,MS,and S,2.43-2.97)vs.CF-amended soils(1.99).Relative to CF treatment,organic amendments had positive effects on nutrient(i.e.,available N,P,and soil organic C(SOC))conditions,microbial(e.g,bacterial and fungal)growth,and EEAs in the>0.053 mm aggregates,but not in the<0.053 mm aggregates.The 0.25-0.053 mm aggregates exhibited better nutrient conditions and hydrolytic activity,while the<0.053 mm aggregates had poor nutrient conditions and higher oxidative activity among aggregates,per SOC,available N,available P,and a series of enzyme activities.Thes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0.25-0.053 mm(<0.053 mm)aggregates provide suitable microhabitats for hydrolytic(oxidative)activity.Interestingly,we found that hydrolytic and oxidative activities were mainly impacted by fertilization(58.5%,P<0.01)and aggregate fractions(50.5%,P<0.01),respectively.The hydrolytic and oxidative activities were significantly(P<0.01)associated with nutrients(SOC and available N)and pH,electrical conductivity,respectively.Furthermore,SOC,available N,and available P closely(P<0.05)afected microbial communities within>0.25,0.25-0.053,and<0.053 mm aggregates,respectively.These findings provide several insights into microbial characteristics within aggregates under dfferent frilization modes in the greenhouse vegetable production system in Chin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rilization soil aggregate distribution microbial characteristics
下载PDF
粒化高炉矿渣代砂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 被引量:9
15
作者 石东升 王安 《混凝土》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92-96,共5页
研究了粒化高炉矿渣作为混凝土细骨料时的基本特性及其不同代砂率混凝土的物理力学性能。结果表明:粒化高炉矿渣与天然砂在化学成分及物理性能方面存在一定差异。在相同水胶比的条件下,相比于普通混凝土,粒化高炉矿渣代砂混凝土的流动... 研究了粒化高炉矿渣作为混凝土细骨料时的基本特性及其不同代砂率混凝土的物理力学性能。结果表明:粒化高炉矿渣与天然砂在化学成分及物理性能方面存在一定差异。在相同水胶比的条件下,相比于普通混凝土,粒化高炉矿渣代砂混凝土的流动性较差且含气量较高;与普通混凝土相比,粒化高炉矿渣代砂混凝土早期抗压强度较低但其后期强度增长较快,且粒化高炉矿渣代砂率越高后期强度增长越快;粒化高炉矿渣代砂混凝土劈裂抗拉强度和普通混凝土较为接近;粒化高炉矿渣代砂混凝土28 d弹性模量和普通混凝土较为接近且随混凝土强度等级的提高而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粒化高炉矿渣 骨料特性 混凝土 拌合物性能 力学性能
下载PDF
骨料特性对碾压混凝土抗裂性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9
16
作者 曾力 方坤河 +1 位作者 吴定燕 阮燕 《水力发电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55-60,共6页
本文通过理论和试验分析了骨料特性对碾压混凝土抗裂性的影响 ,提出了适于评价碾压混凝土抗裂性指标———抗裂参数Φ ,并用抗裂参数Φ判断用不同弹性模量、强度的骨料拌制的碾压混凝土的抗裂性大小 ,对提高碾压混凝土的抗裂能力具有指... 本文通过理论和试验分析了骨料特性对碾压混凝土抗裂性的影响 ,提出了适于评价碾压混凝土抗裂性指标———抗裂参数Φ ,并用抗裂参数Φ判断用不同弹性模量、强度的骨料拌制的碾压混凝土的抗裂性大小 ,对提高碾压混凝土的抗裂能力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料 碾压混凝土 抗裂性 弹性模量 骨料
下载PDF
骨料特性影响混凝土体积稳定性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7
作者 楚英杰 王爱国 +4 位作者 孙道胜 刘开伟 马瑞 吴修胜 郝发军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08-117,共10页
提升混凝土体积稳定性是提高现代混凝土耐久性、实现高性能化的重要研究内容,也是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骨料特性是影响混凝土体积稳定性的重要因素之一。骨料形态、级配、矿物组成、孔隙结构、弹性模量和热学性能均会从不同角度影响混... 提升混凝土体积稳定性是提高现代混凝土耐久性、实现高性能化的重要研究内容,也是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骨料特性是影响混凝土体积稳定性的重要因素之一。骨料形态、级配、矿物组成、孔隙结构、弹性模量和热学性能均会从不同角度影响混凝土的体积稳定性。过去的工作大多集中在骨料某个或某几个特性对混凝土体积稳定性的影响,未能充分阐明骨料特性对现代混凝土体积稳定性的影响机制。随着天然骨料的日趋短缺以及人造骨料技术的逐渐提升,利用工业废渣制备人造骨料是实现混凝土可持续发展的另一途径。对人造功能骨料进行组成、结构与功能设计与制备,不仅可通过骨料特性改善混凝土的性能,还可减少建设工程对天然骨料的依赖,拓宽骨料来源,并为工业废渣资源化处理提供新思路,是促进现代混凝土工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举措。本文综述了骨料不同特性(如骨料形态、级配、矿物组成、孔隙结构、弹性模量和热学性能等)对混凝土体积稳定性的影响,阐明了骨料特性与混凝土体积稳定性的映射关系,阐述了骨料特性的单一作用及共同作用对现代混凝土体积稳定性的影响机制。并从骨料角度入手,提出了通过降低混凝土的热膨胀系数、调整混凝土内部相对湿度和改善界面过渡区特性等方法提升混凝土体积稳定性的措施。同时也对功能型人造废渣骨料的设计与制备进行了归纳与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料特性 现代混凝土 体积稳定性 提升技术
下载PDF
水泥路面改性环氧磨耗层骨料形状特征分析与评价 被引量:8
18
作者 李晶晶 张擎 陈忠达 《沈阳建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055-1064,共10页
目的分析水泥路面改性环氧树脂磨耗层骨料形状特征,建立评价指标体系,推荐抗剥落性最好的骨料类型.方法利用骨料图像测量系统和数字图像处理技术,对4种骨料的轮廓形状、棱角性和表面纹理等形状特征进行量化研究,建立二级评价体系,利用... 目的分析水泥路面改性环氧树脂磨耗层骨料形状特征,建立评价指标体系,推荐抗剥落性最好的骨料类型.方法利用骨料图像测量系统和数字图像处理技术,对4种骨料的轮廓形状、棱角性和表面纹理等形状特征进行量化研究,建立二级评价体系,利用层次分析法计算各级指标权重,进而对4种骨料的抗剥落性进行评估.结果玄武岩、花岗岩、石灰岩和辉绿岩4种骨料的针状性相似;玄武岩和辉绿岩的圆度和球度更接近于1,对应的抗滑耐磨性能优于花岗岩和石灰岩;石灰岩的棱角度数值最高,其次是花岗岩,最后是玄武岩和辉绿岩;表面纹理指数越高,细观纹理性能越优异,凹凸的粗糙表面也就越多;计算4种骨料的骨料形状特征综合评价指标Asc值,指出玄武岩是最理想的磨耗层骨料类型,辉绿岩次之;并利用玄武岩骨料铺筑一油一石和两油两石的实体工程,半年后检测两种施工工艺的抗拉强度和剪切强度均大于1.50 MPa,满足粘结强度的要求.结论利用层次分析法计算指标权重,结合骨料形状特征综合评价指标的计算,选择水泥路面改性环氧磨耗层骨料,为工程中预防性养护的进一步发展打下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工程 环氧树脂磨耗层 骨料 形状特征
下载PDF
有机类肥料部分替代化肥条件下新垦红壤团聚体变化特征及其与土壤养分供应的关系 被引量:8
19
作者 张勇 徐智 +3 位作者 邓亚琴 王瑞雪 高丽芳 王宇蕴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2685-2690,共6页
【目的】探究新垦红壤团聚体的变化特征及其与土壤养分供应的关系,为土壤的培肥改良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从适量减少化肥投入的角度,以等量替代20%化肥氮为原则,设置不施肥(A)、常规化肥(B)、生物有机肥+80%化肥(C)、精制有机肥+80%化... 【目的】探究新垦红壤团聚体的变化特征及其与土壤养分供应的关系,为土壤的培肥改良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从适量减少化肥投入的角度,以等量替代20%化肥氮为原则,设置不施肥(A)、常规化肥(B)、生物有机肥+80%化肥(C)、精制有机肥+80%化肥(D)、生物有机肥+精制有机肥+80%化肥(E)共5个处理,研究有机类肥料部分替代化肥对团聚体有机碳及其贡献率的影响,解释新垦红壤团聚体的变化特征,揭示土壤养分与团聚体变化之间的关系。【结果】配施有机肥处理较常规施肥处理能明显改善红壤团聚体结构和稳定性。有机替代条件下,施有机肥处理增加了大于0.25 mm粒径土壤水稳性团聚体的百分含量,0.25 mm以上粒径的百分含量增幅为6.3%~88.6%。与常规施肥处理相比,配施有机肥处理的平均重量直径(MWD)显著增加,而团聚体破坏率(PAD)降低范围为12.2%~25.9%。配施有机肥处理较常规施肥处理提高了团聚体中有机碳含量,且团聚体有机碳对土壤有机碳的贡献率综合提高了5.2%~11.0%,并以生物有机肥+80%化肥最为明显。相关性分析表明,土壤养分与团聚体呈显著正相关关系。【结论】有机类肥料部分替代化肥主要通过增加土壤有机碳含量来提高红壤团聚体稳定性,改良红壤团聚结构,保证土壤养分的供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肥 部分替代 团聚体特征 土壤有机碳 速效养分
下载PDF
基于随机多边形骨料再生混凝土抗氯离子侵蚀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姚泽良 令狐恬晶 +2 位作者 祁亚伦 党发宁 崔婷婷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63-166,171,共5页
基于氯离子扩散模型和骨料级配理论,采用PYTHON语言和COMSOL软件构建再生混凝土随机多边形骨料细观计算模型,并结合已有试验结果验证模型有效性,开展新老砂浆扩散系数、老砂浆厚度及再生骨料取代率等不同工况下再生混凝土抗氯离子侵蚀... 基于氯离子扩散模型和骨料级配理论,采用PYTHON语言和COMSOL软件构建再生混凝土随机多边形骨料细观计算模型,并结合已有试验结果验证模型有效性,开展新老砂浆扩散系数、老砂浆厚度及再生骨料取代率等不同工况下再生混凝土抗氯离子侵蚀计算分析,研究氯离子在再生混凝土内部的扩散规律及各细观组分等关键因素对再生混凝土抗氯离子侵蚀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模拟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该方法能较好地模拟氯离子在再生混凝土内部的扩散过程;再生混凝土氯离子扩散浓度与深度的关系曲线呈现不连续性特征;随着新老砂浆扩散系数的增加,混凝土内氯离子浓度逐渐增大;再生混凝土抗氯离子侵蚀能力随老砂浆厚度、再生骨料取代率的增加而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混凝土 随机骨料 氯离子模型 扩散特性 数值模拟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