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关注额窦,提高额窦内镜手术的疗效 被引量:12
1
作者 史剑波 赖银妍 《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 2012年第2期75-77,共3页
额窦手术一直是鼻内镜手术的难点,主要问题是额隐窝和额窦口狭小、解剖变异大,手术操作困难,局部黏膜容易损伤。目前国内外鼻内镜下比较成熟的额窦手术主要手术方式分别为Draf法、Wormald法、Friedman法及Stammberger法及改良Lothrop法... 额窦手术一直是鼻内镜手术的难点,主要问题是额隐窝和额窦口狭小、解剖变异大,手术操作困难,局部黏膜容易损伤。目前国内外鼻内镜下比较成熟的额窦手术主要手术方式分别为Draf法、Wormald法、Friedman法及Stammberger法及改良Lothrop法等,以及扩大鼻丘气房入路扩大额窦开口的手术方式。仔细阅读CT,分析额隐窝的病理特征和解剖变异,保护额隐窝的可逆性黏膜完整,对于复杂额窦尽量扩大额窦开口,术后规范用药等是获得良好手术疗效的重要保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额窦 鼻丘气房 额隐窝 鼻内镜手术
下载PDF
鼻内镜下两种入路额窦开放术 被引量:7
2
作者 王德利 房振胜 +2 位作者 杜志华 张岗 宫政 《中国内镜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530-533,共4页
目的观察额隐窝区域临床解剖特点,探讨鼻内镜下最佳额窦手术路径。方法对39例(64侧)患者术前进行鼻内镜检查和CT冠状位、水平位扫描,矢状位重建。根据检查结果选择手术径路:钩突路径或鼻丘路径,行内镜下额窦开放术。结果钩突路径治愈21... 目的观察额隐窝区域临床解剖特点,探讨鼻内镜下最佳额窦手术路径。方法对39例(64侧)患者术前进行鼻内镜检查和CT冠状位、水平位扫描,矢状位重建。根据检查结果选择手术径路:钩突路径或鼻丘路径,行内镜下额窦开放术。结果钩突路径治愈21侧(77.8%),好转4侧(14.8%),复发2侧(7.4%);鼻丘路径治愈29侧(78.4%),好转5侧(13.5%),复发3侧(8.1%)。两种路径手术方式在治疗效果上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额隐窝区解剖复杂。CT和鼻内镜检查结果是选择不同手术路径的重要依据。钩突路径或鼻丘路径具有等同的治疗效果。术中可根据情况选定一种路径或采用两种路径结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额窦炎 额隐窝 鼻丘 钩突 CT 内镜手术
下载PDF
鼻内镜下鼻丘径路额窦开放术40例分析 被引量:4
3
作者 罗伟 卢建鹏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15年第22期139-142,共4页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鼻丘径路额窦开放术治疗额窦病变的方法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69侧)鼻内镜下鼻丘径路额窦开放术治疗额窦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病变性质、术前CT检查及术中所见决定行DraftⅠ型或DraftⅡb型额窦开放术...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鼻丘径路额窦开放术治疗额窦病变的方法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69侧)鼻内镜下鼻丘径路额窦开放术治疗额窦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病变性质、术前CT检查及术中所见决定行DraftⅠ型或DraftⅡb型额窦开放术。结果:所有患者随访6~12个月,治愈49侧(71.0%),有效17侧(24.6%),无效3侧(4.4%),无严重并发症。结论:鼻内镜下鼻丘径路治疗额窦病变是一种术野宽敞、操作容易、安全性高、疗效确切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窥镜检查 额窦 鼻丘 手术
下载PDF
鼻内镜下鼻丘径路治疗额窦病变 被引量:4
4
作者 李鹏 谢景华 +1 位作者 吴晓钟 高雄辉 《临床医学》 CAS 2010年第4期45-46,共2页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鼻丘径路开放额窦口治疗额窦病变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35例(60侧)患者在鼻内镜下开放鼻丘前壁,经鼻丘后内上方开放额窦,清除阻塞额窦口引流的病变组织,并开放额窦口直径>7 mm。结果术中均找到额窦开口,无严重并发症...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鼻丘径路开放额窦口治疗额窦病变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35例(60侧)患者在鼻内镜下开放鼻丘前壁,经鼻丘后内上方开放额窦,清除阻塞额窦口引流的病变组织,并开放额窦口直径>7 mm。结果术中均找到额窦开口,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随访6~18个月,痊愈32侧,有效25侧,无效3侧。结论鼻内镜下经鼻丘径路微创治疗额窦病变,手术视野好,操作安全,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窥镜检查 鼻丘 额窦 手术
原文传递
鼻内镜下经鼻丘径路治疗慢性额窦炎 被引量:3
5
作者 吴四海 肖大江 +1 位作者 朱国臣 袁渊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8年第3期271-272,共2页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鼻丘径路治疗慢性额窦炎的疗效。方法对慢性额窦炎27例在鼻内镜下通过切除鼻丘气房暴露额窦开口,开放额窦。结果27例全部开放成功。除3侧眶周青紫外,无并发症发生。鼻内镜检查额窦口引流良好。27例术后随访6个月,18例...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鼻丘径路治疗慢性额窦炎的疗效。方法对慢性额窦炎27例在鼻内镜下通过切除鼻丘气房暴露额窦开口,开放额窦。结果27例全部开放成功。除3侧眶周青紫外,无并发症发生。鼻内镜检查额窦口引流良好。27例术后随访6个月,18例额窦炎症状全部消失,7例明显改善,2例无明显改善。结论鼻内镜下经鼻丘径路微创治疗慢性额窦炎手术安全有效,值得在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窥镜 鼻丘 慢性额窦炎
下载PDF
鼻内镜手术治疗额窦病变 被引量:3
6
作者 尤建强 巢长江 +1 位作者 王晓晔 邱建鹤 《山东大学耳鼻喉眼学报》 CAS 2009年第3期45-47,共3页
目的探讨经鼻内镜手术治疗额窦病变的方法及疗效。方法经CT明确诊断的额窦病变33例(56侧),以CT扫描成像为基础在鼻内镜下以鼻丘气房、钩突附着上缘及筛泡前上缘为标记开放额隐窝及额窦。结果所有手术最终找到并开放额窦,无严重并发症... 目的探讨经鼻内镜手术治疗额窦病变的方法及疗效。方法经CT明确诊断的额窦病变33例(56侧),以CT扫描成像为基础在鼻内镜下以鼻丘气房、钩突附着上缘及筛泡前上缘为标记开放额隐窝及额窦。结果所有手术最终找到并开放额窦,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鼻内镜检查,随访3~18个月。27侧痊愈,额窦口开放引流良好,炎症全部消失;21侧有效,症状明显改善;8侧无效。结论经鼻内镜手术治疗额窦病变应密切参考CT扫描影像,准确定位额窦口。去除额隐窝处病变,充分开放额窦口引流是治疗额窦病变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窥镜检查 鼻丘 钩突 筛泡 额窦
原文传递
额窦口参数及鼻丘气房形态学与慢性额窦炎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 被引量:2
7
作者 张静月 杨志强 +3 位作者 陈小婉 姜雪莲 席克虎 张小兵 《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 CAS 2022年第4期14-19,共6页
目的探讨额窦口参数及鼻丘气房形态学与慢性额窦炎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因其他疾病就诊而鼻窦正常患者25例及慢性额窦炎患者113例,根据软组织密度率(STDR)将研究对象分为0、1、2、3、4分组,应用鼻窦CT数据进行额窦及鼻丘... 目的探讨额窦口参数及鼻丘气房形态学与慢性额窦炎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因其他疾病就诊而鼻窦正常患者25例及慢性额窦炎患者113例,根据软组织密度率(STDR)将研究对象分为0、1、2、3、4分组,应用鼻窦CT数据进行额窦及鼻丘气房三维重建并测量相关参数。采用Kruskal-wallis检验分析额窦口参数及鼻丘气房形态学与慢性额窦炎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结果①额窦浑浊程度不同的5组患者的鼻丘气房形态学参数不完全相同。0分组的鼻丘气房体积、表面积、上下径均低于其他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0分组的鼻丘气房的左右径低于1分组和3分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额窦浑浊程度不同的5组患者的额窦口参数不完全相同。正常0分组额峡部前后径高于其他各组,0分组FI截面积高于2组、3分组和4分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1分组FI值、FI截面积均高于3分组及4分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P<0.05),2分组FI截面积中位数高于4分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正常0分组相比,额窦浑浊程度越高,FI及FI截面积越小;③Spearman秩相关分析提示:FI截面积与FI值、额隐窝的前后径呈正相关(r_(s)=0.606,r_(s)=0.213,P<0.05),与鼻丘气房体积、表面积及上下径呈弱的负相关(r_(s)=-0.154,r_(s)=-0.161,r_(s)=-0.250,P<0.05),鼻丘气房体积与FI呈弱的负相关(r_(s)=-0.276,P<0.05)。结论鼻丘气房形态学参数和FI值、FI截面积参与慢性额窦炎的发生、发展,且FI值、FI截面积与疾病的严重程度呈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额窦炎 三维重建 鼻丘气房 引流
下载PDF
鼻内镜下不同手术径路额窦开放术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2
8
作者 周立辉 葛前进 王戬 《中国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杂志》 2013年第2期111-113,94,共4页
目的探讨不同手术径路额窦开放术的疗效,总结额窦开放的策略及技巧,以提高额窦开放的成功率。方法回顾分析我科2003年9月~2010年9月间经鼻内镜行额窦开放术496例(718侧),其中钩突径路额窦开放术232例(348侧),鼻丘径路额窦开放术264例(... 目的探讨不同手术径路额窦开放术的疗效,总结额窦开放的策略及技巧,以提高额窦开放的成功率。方法回顾分析我科2003年9月~2010年9月间经鼻内镜行额窦开放术496例(718侧),其中钩突径路额窦开放术232例(348侧),鼻丘径路额窦开放术264例(370侧),术后随访6~18个月。比较术中术后并发症及术后疗效。结果①两组患者均随访6~18个月,平均随访12个月。钩突径路组有效率91.67%,鼻丘径路组有效率92.7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268,P>0.05);②手术并发症:钩突径路组脑脊液鼻漏1例(1侧),筛前动脉损伤2例(2侧),单纯眶周青紫5例(6侧),术后窦口狭窄7例(10侧);鼻丘径路组鼻泪管损伤1例(1侧),单纯眶周青紫5例(7侧),术后窦口狭窄8例(9侧)。结论以钩突上端和以鼻丘气房为标志均能准确定位额窦开口,并行额窦开放术,二者各有其优点,可以依据鼻窦解剖、术者经验来选择。当然,手术中如能将两者有机结合应用则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内镜 额窦 钩突 鼻丘 手术径路
下载PDF
鼻内镜下额隐窝及额窦口解剖标志的识别和开放 被引量:1
9
作者 邵渊 张少强 权芳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3年第6期493-495,共3页
目的探讨应用鼻内镜行额窦口周围区域解剖标志的识别及相应手术方式的探讨。方法总结70例鼻内镜下额窦手术病例,术中仔细识别额隐窝、鼻丘气房、额窦底、嗅凹、钩突、纸样板等解剖结构。结果 35例采用钩突头端附着于纸样板的病例采用Dra... 目的探讨应用鼻内镜行额窦口周围区域解剖标志的识别及相应手术方式的探讨。方法总结70例鼻内镜下额窦手术病例,术中仔细识别额隐窝、鼻丘气房、额窦底、嗅凹、钩突、纸样板等解剖结构。结果 35例采用钩突头端附着于纸样板的病例采用DrafⅠ手术方式进行,25例钩突头端单附着于中鼻甲根部采用经中鼻甲腋途径额窦窦口开放术,10例钩突颅底中鼻甲联合附着处患者采用DrafⅡA方式进行手术。术中均成功开放额窦窦口,无颅内及眶内并发症发生。术后随访1-3年,无额窦炎复发病例,63例患者术前症状完全改善,7例术前症状明显改善。结论以钩突头端的附着方式决定不同的额窦手术入路,以鼻丘气房、嗅凹为核心解剖标志的辨认确定额窦入口对于保证手术的成功、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额窦 鼻内镜 额隐窝 鼻丘气房
下载PDF
鼻丘气房和终末隐窝的CT形态特征及相互关系 被引量:1
10
作者 李珊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1381-1384,共4页
目的观察鼻丘气房和终末隐窝的CT形态特征及相互关系,加深对二者解剖结构的理解,为鼻内镜额窦开放手术方案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搜集符合纳入标准的194名患者共357侧鼻窦CT数据,观察鼻丘气房和终末隐窝的形态特征及相互关系。结果本组... 目的观察鼻丘气房和终末隐窝的CT形态特征及相互关系,加深对二者解剖结构的理解,为鼻内镜额窦开放手术方案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搜集符合纳入标准的194名患者共357侧鼻窦CT数据,观察鼻丘气房和终末隐窝的形态特征及相互关系。结果本组样本中只存在鼻丘气房的情况152侧,只存在终末隐窝的情况25侧,二者同时存在177侧,二者均不存在3侧。CT横断位上鼻丘气房后上壁呈水平走行252侧,斜向走行77侧。鼻丘气房均位于板外区。鼻丘气房为最前方前筛气房318侧,不是最前方前筛气房11侧。鼻丘气房引流途径均为筛漏斗-半月裂-中鼻道。终末隐窝通过筛漏斗-半月裂-中鼻道引流169侧,通过筛漏斗-板间区-中鼻道引流33侧。结论鼻丘气房和终末隐窝是两个相互独立但容易混淆的解剖结构,对二者正确区分有助于鼻内镜额窦开放术术前方案的合理设计,从而提高手术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丘气房 终末隐窝 额窦 内镜检查
原文传递
慢性单侧孤立性额窦炎额窦引流通道大小的CT影像学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朱正茹 雷齐鸣 +1 位作者 龙雨 张小兵 《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CSCD 2021年第8期468-471,共4页
目的探究额窦口和鼻丘气房(agger nasi cell,ANC)的形态学与慢性单侧孤立性额窦炎发生、发展的相关性。方法选取42例诊断为慢性单侧孤立性额窦炎的患者,进行额窦和ANC的CT三维重建,并测量相关参数分析患侧与健侧额窦口相关参数与ANC大... 目的探究额窦口和鼻丘气房(agger nasi cell,ANC)的形态学与慢性单侧孤立性额窦炎发生、发展的相关性。方法选取42例诊断为慢性单侧孤立性额窦炎的患者,进行额窦和ANC的CT三维重建,并测量相关参数分析患侧与健侧额窦口相关参数与ANC大小之间有无差异。结果①ANC的体积、表面积均与FI(额嘴最突出的部分与额窦后壁之间的最短距离)呈正相关(P<0.05);②患侧的FB(额嘴的厚度)、ANC的上下径较大,FI值,FI截面积和水平截面积显著小于健侧(P<0.05);③FI截面积是影响患侧额窦口水平截面积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④RS(额嘴最突出的部分与额窦后壁转折点之间的距离)、RS截面积和水平截面积在患侧不同额窦口分级中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额窦口相关参数和ANC大小与慢性单侧孤立性额窦炎的发生、发展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额窦炎 成像 三维 额窦口 引流通道 鼻丘气房
下载PDF
额窦引流通路的薄层断面解剖在额窦手术中的意义
12
作者 仲艳霞 王启荣 +4 位作者 汤煜春 刘树伟 梁辉 古林涛 张永波 《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961-964,共4页
目的:应用鼻腔额窦的薄层断面解剖图像,追踪额窦引流通路,测量鼻丘气房、钩突及其他的相关数据,为额窦的鼻丘径路及钩突径路手术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通过冰冻铣切技术获得鼻部连续断面图像,不同层面上观察额窦的解剖边界及引流通路,... 目的:应用鼻腔额窦的薄层断面解剖图像,追踪额窦引流通路,测量鼻丘气房、钩突及其他的相关数据,为额窦的鼻丘径路及钩突径路手术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通过冰冻铣切技术获得鼻部连续断面图像,不同层面上观察额窦的解剖边界及引流通路,测量鼻丘气房前壁中心与中鼻甲根部前端间距离,气房前壁、钩突水平部根部厚度,与钩突根部连接处的鼻泪管内侧壁的厚度。结果:额隐窝为一复杂的三维空间结构,鼻丘气房前壁中心与中鼻甲根部前端间距离为(7.12±0.74)mm,前壁厚度为(0.47±0.09)mm,钩突水平部根部厚度为(1.27±0.22)mm,与钩突根部连接处的鼻泪管内侧壁的厚度为(1.71±0.08)mm。结论:通过额窦引流通路的薄层解剖,可获得较精确的鼻丘气房前壁及钩突等重要结构的相关数据,为额窦手术提供解剖学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额窦 解剖 显微切片术 额隐窝 鼻丘气房 钩突
下载PDF
鼻丘气房和额隐窝内侧壁的解剖观测与手术切除 被引量:5
13
作者 孟国珍 侯东明 刘运章 《临床耳鼻咽喉科杂志》 CSCD 1998年第9期387-388,共2页
为提高鼻窦炎、鼻息肉的手术效果,对尸头和颅骨的鼻外侧壁骨结构进行解剖观测。结果示:中鼻甲垂直部前端附着处与筛顶间有约1.5cm的距离,此间即为鼻丘气房和额隐窝的所在部位,而鼻丘气房内侧壁恰好位于中鼻甲起端附着处上方。提示... 为提高鼻窦炎、鼻息肉的手术效果,对尸头和颅骨的鼻外侧壁骨结构进行解剖观测。结果示:中鼻甲垂直部前端附着处与筛顶间有约1.5cm的距离,此间即为鼻丘气房和额隐窝的所在部位,而鼻丘气房内侧壁恰好位于中鼻甲起端附着处上方。提示手术时切除中鼻甲起端附着缘上后方骨质,就开放了鼻丘和额隐窝的内侧壁。然后小心清除其内的病变组织,就能保持鼻窦开放,引流通畅,恢复通气,减少鼻息肉复发。并经对15例患者术后随访0.5~1.5年,均获满意疗效而得到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丘 额隐窝 鼻窦炎 鼻息肉 解剖
原文传递
鼻丘及下鼻甲划痕法治疗变应性鼻炎的机制研究 被引量:4
14
作者 谢艳 刘洋 +2 位作者 蒋路云 谢辉 张勤修 《成都医学院学报》 CAS 2017年第2期160-165,共6页
目的探讨鼻丘、下鼻甲划痕术治疗变应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的机制。方法对24例持续性AR患者行鼻丘、下鼻甲划痕手术治疗,并于手术前、手术后4周取其下鼻甲鼻黏膜组织各1块,行HE染色、甲苯胺蓝染色及P物质(substance P,SP)免疫... 目的探讨鼻丘、下鼻甲划痕术治疗变应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的机制。方法对24例持续性AR患者行鼻丘、下鼻甲划痕手术治疗,并于手术前、手术后4周取其下鼻甲鼻黏膜组织各1块,行HE染色、甲苯胺蓝染色及P物质(substance P,SP)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鼻黏膜组织的组织形态及以嗜酸性粒细胞浸润为主的炎症病变情况;肥大细胞(MCs)浸润及脱颗粒情况,并计算MCs活化分数;SP免疫组化积分光密度值(IOD)的测定情况。结果 HE染色:手术后以嗜酸性粒细胞浸润为主的炎症病变程度较手术前有一定改善;SP免疫组化积分光密度值测定:手术前后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MCs情况:手术前后MCs浸润数量、脱颗粒情况及活化百分数经两两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前后SP积分光密度值变化与MCs活化分数变化经相关性检验,存在相关关系(R=0.594)。结论鼻丘、下鼻甲划痕通过阻断鼻腔黏膜表面C类阳性感觉神经纤维,进而抑制SP的表达水平,降低其对MCs脱颗粒反应的协同作用,减少炎性介质的释放,进而缓解鼻腔黏膜变应性炎症,改善患者的鼻部症状,且SP含量的变化可在一定程度影响MCs的活化比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应性鼻炎 鼻丘、下鼻甲划痕 肥大细胞 P物质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