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1992-2016年中国肾癌死亡趋势的年龄-时期-队列分析 被引量:19
1
作者 王昱政 胡樱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508-512,共5页
目的了解1992-2016年中国肾癌死亡率的现状和长期趋势。方法死亡率数据来自2016年全球疾病负担数据。采用由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提供的年龄-时期-队列模型在线分析工具,对1992-2016年中国肾癌死亡数据进行分析。结果1992-2016年,中国男... 目的了解1992-2016年中国肾癌死亡率的现状和长期趋势。方法死亡率数据来自2016年全球疾病负担数据。采用由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提供的年龄-时期-队列模型在线分析工具,对1992-2016年中国肾癌死亡数据进行分析。结果1992-2016年,中国男性和女性的肾癌粗死亡率、标化死亡率总体均呈增加趋势,增幅均较大。男性肾癌死亡率平均年度变化百分比(AAPC)的估计值为2.85%(95%CI:2.68%~3.02%),女性肾癌死亡率AAPC的估计值为1.25%(95%CI:1.04%~1.45%)。1992-2016年男性和女性的局部漂移值均>0(均P<0.05)。就年龄效应而言,矫正了队列效应和时期效应后,自15岁起,男性和女性肾癌的死亡风险随年龄呈指数上升。从15~19岁至75~79岁年龄组的各生命阶段,每提高1个5岁年龄组,肾癌死亡的RR值男性为1.85,女性为1.59。两种性别的队列和时期效应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总体及各年龄组的AAPC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肾癌死亡率增幅较大,对于肾癌防治应当引起足够的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癌 死亡率 年龄-时期-队列分析
原文传递
中国和北美地区1990—2017年先天性心脏病死亡率变化趋势比较 被引量:18
2
作者 苏展豪 李守军 +1 位作者 陈会文 张浩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269-275,共7页
目的分析1990—2017年中国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死亡率的变化趋势以及和北美地区的差距。方法使用2017年全球疾病负担(GBD)研究数据,分析中国和北美地区1990—2017年先心病死亡相关指标,包括标化死亡率、死亡人数、死亡人群年龄分布及... 目的分析1990—2017年中国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死亡率的变化趋势以及和北美地区的差距。方法使用2017年全球疾病负担(GBD)研究数据,分析中国和北美地区1990—2017年先心病死亡相关指标,包括标化死亡率、死亡人数、死亡人群年龄分布及每一出生队列的先心病年龄别死亡率;采用年龄-时期-队列(APC)模型,计算先心病标化死亡率及年龄别死亡率的年均变化百分比(%/年)、校正时期因素后的年龄别死亡率及不同时期(以2000—2004年为参考时期)和不同出生队列(以1970年为参考队列)先心病人群的相对死亡风险。结果2017年,中国和北美地区先心病标化死亡率分别为2.63/10万和1.13/10万,较1990年均明显下降(分别降低50.4%和49.4%);中国5岁以下人群占总死亡人群的76.8%,而在北美地区为51.7%。对于40岁以下人群,中国的校正时期因素后的年龄别死亡率(0.46~167.94/10万人年)整体高于北美地区(0.68~22.47/10万人年);而对于40岁以上人群,中国(0.13~0.34/10万人年)低于北美地区(0.43~0.72/10万人年)。1990至2017年,中国先心病的标化死亡率平均每年下降1.95%;45岁以下人群的死亡率平均每年下降1.95%~3.64%,但50岁以上人群的死亡率每年呈上升趋势。2015—2019年中国先心病的相对死亡风险下降31%,北美地区下降24%。中国2015年出生队列的相对死亡风险下降了84%,北美地区下降了64%。结论在过去30年间,中国先心病人群的死亡风险降低,和北美地区的差距缩小。然而与北美地区相比,中国低龄患者的死亡率仍然较高,老年人群死亡率呈逐年增加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缺损 先天性 死亡率 中国 北美 年龄-时期-队列分析
原文传递
中国居民1993—2017年房颤发病及死亡趋势年龄–时期–队列模型分析 被引量:18
3
作者 周利慧 彭琴 +1 位作者 王媛 芦文丽 《中国公共卫生》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672-1676,共5页
目的了解中国居民1993—2017年房颤发病和死亡趋势以及年龄、时期和出生队列因素对其的影响,为房颤的预防和控制策略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17年全球疾病负担研究(GBD 2017)中1993—2017年中国居民房颤发病率和死亡率相关数据,... 目的了解中国居民1993—2017年房颤发病和死亡趋势以及年龄、时期和出生队列因素对其的影响,为房颤的预防和控制策略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17年全球疾病负担研究(GBD 2017)中1993—2017年中国居民房颤发病率和死亡率相关数据,应用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研发的基于R语言的年龄-时期-队列(APC)模型网络工具进行统计分析,评估年龄、时期和出生队列效应。结果中国居民1993—2017年房颤发病和死亡的粗率和年龄标化率均呈上升趋势,男性和女性居民的房颤发病粗率分别由1993年的20.61/10万和24.90/10万上升至2017年的42.30/10万和49.26/10万,年龄标化发病率分别由1993年的30.35/10万和31.95/10万上升至2017年的32.67/10万和34.18/10万;男性和女性居民的房颤死亡粗率分别由1993年的0.79/10万和1.89/10万上升至2017年的2.32/10万和4.64/10万,年龄标化死亡率分别由1993年的2.46/10万和3.78/10万上升至2017年的2.78/10万和3.86/10万。APC模型结果显示,不同性别人群房颤发病率和死亡率的净变化值均>0(发病率:男性16.595%、女性16.527%,死亡率:男性28.570%、女性29.026%);中国不同性别人群房颤发病和死亡率均呈"J"字型上升,在85~89岁年龄组达到最高值;2003—2007年作为时期对照,房颤发病风险在1993—2012年显著上升,2013—2017年有下降趋势,房颤死亡风险随时期呈上升趋势,且在2008—2017年显著上升;1976—1985年出生队列的房颤发病风险和死亡风险(RR值)均呈"J"字型指数上升。结论由于年龄、时期和队列效应的影响,中国居民1993—2017年房颤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呈持续上升趋势,需进一步降低房颤的疾病负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房颤 发病 死亡 趋势 年龄–时期–队列(APC)模型
原文传递
中国三代直系家庭变迁:年龄、时期、队列视角的观察 被引量:16
4
作者 李婷 宋健 成天异 《人口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5-17,共13页
发掘中国社会特有的家庭结构变迁模式是理解中国家庭变动特征的关键,也是许多研究所关注的焦点。本研究基于9期的中国营养追踪调查(1989-2011)数据,利用分层交叉年龄、时期和队列效应模型观察我国三代直系家庭在三个时间维度上的演变趋... 发掘中国社会特有的家庭结构变迁模式是理解中国家庭变动特征的关键,也是许多研究所关注的焦点。本研究基于9期的中国营养追踪调查(1989-2011)数据,利用分层交叉年龄、时期和队列效应模型观察我国三代直系家庭在三个时间维度上的演变趋势。研究发现在年龄维度上婴幼儿以及老年阶段仍然拥有较高的三代直系家庭比例,这体现了直系家庭在抚幼和养老方面发挥的重要功能。在时期维度上三代直系家庭比例并没有展示出显著的变化趋势。相较于时期,嵌入社会变迁中的队列趋势是三代直系家庭结构变迁更为重要的驱动力。队列的三代直系家庭比例在整体上呈现出U型趋势,较老的队列处于直系家庭的可能性逐渐下降,而幼儿队列处于直系家庭的可能性不断上升。该趋势代表了老龄群体的"去直系化"与幼儿群体的"直系化"倾向。研究结果表明,在私人领域,经济的发展和观念的转变这些现代化因素仍然在促成家庭的小型化;在公共领域由于家庭职能(抚幼和养老)在向社会职能转变过程中的波折与分化,个体家庭会调整结构形态以应对不同阶段社会资源与风险的变化,从而塑造出了我国三代直系家庭结构的变迁模式。这不仅仅代表了传统和现代的博弈与融合,更是代表了一种家庭的实用主义倾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代直系家庭 年龄、时期、队列分析 家庭现代化理论
下载PDF
中国人生活满意度的年龄-时期-队列效应分析 被引量:16
5
作者 石超 乔晓春 《人口与发展》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41-50,共10页
利用世界价值观研究自1990年-2012年在中国的五期调查数据,采用分层APC随机效应模型(Hierarchical APC-Cross-Classified Random Effects Models,HAPC-CCREM),探索年龄、时期和队列三个维度对生活满意度的净效应。生活满意度在年龄维度... 利用世界价值观研究自1990年-2012年在中国的五期调查数据,采用分层APC随机效应模型(Hierarchical APC-Cross-Classified Random Effects Models,HAPC-CCREM),探索年龄、时期和队列三个维度对生活满意度的净效应。生活满意度在年龄维度上呈U型曲线变化,中年人的生活满意度要低于青少年和老年人;对于时期维度,人们对生活的态度从1990年到2001年不断递减,自2001年至2012年则有略微提升;而在队列维度上,各队列组之间的生活满意度几乎一样,不存在显著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活满意度 生命周期 生命历程 年龄-时期-队列分析
下载PDF
收敛还是发散:社会经济地位影响老年人口健康的年龄--世代轨迹 被引量:4
6
作者 刘欣 顾源 《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48-159,共12页
在老龄化过程中,社会经济地位对健康的影响呈收敛还是发散趋势?这是老年人口健康不平等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使用“中国老年人口健康状况追踪调查(CLHLS2002—2018)”数据,并采用“分层年龄—时期—世代增长曲线模型”对社会经济地位与... 在老龄化过程中,社会经济地位对健康的影响呈收敛还是发散趋势?这是老年人口健康不平等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使用“中国老年人口健康状况追踪调查(CLHLS2002—2018)”数据,并采用“分层年龄—时期—世代增长曲线模型”对社会经济地位与老年人口精神健康的关系分析后发现,不同社会经济地位指标对精神健康的影响存在分层敏感性:教育方面,上过学的老年人口的精神健康水平虽然略高于未上过学的老年人口,但健康梯度未随年龄和世代变化而改变(即平行趋势);非农劳动者相对农业劳动者的健康优势随年龄增加而逐渐收敛,且在不同出生世代间保持一致;有足够经济来源的老年人口的精神健康优势随年龄增加在年轻世代间呈发散趋势,而在年老世代间呈收敛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口 社会经济地位 健康不平等 年龄—时期—世代分析
下载PDF
中国女性初婚进度的新变动、原因和趋势 被引量:3
7
作者 封婷 《中国人口科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1-38,共18页
文章采用队列分析视角,利用七普资料重构中国城乡女性出生队列的初婚进度。研究结果表明:(1)列克西斯平面图可以较为清晰地展现中国女性初婚变动历程中年龄、时期、队列3个维度的特征。从时期效应看,2010年以来女性初婚风险率快速下降... 文章采用队列分析视角,利用七普资料重构中国城乡女性出生队列的初婚进度。研究结果表明:(1)列克西斯平面图可以较为清晰地展现中国女性初婚变动历程中年龄、时期、队列3个维度的特征。从时期效应看,2010年以来女性初婚风险率快速下降、初婚年龄不断推迟,农村女性因起步晚而变动更快;从队列效应看,1986年以后出生的年轻队列初婚风险率整体降低,终身曾婚比例可能与较早队列存在较大差异。(2)七普数据表明2019年城乡女性初婚率大幅降低,调查误差不足以解释这一变动,婚姻市场性别失衡、女性教育提升及性别观念改变可能造成女性初婚率和终身曾婚比例的真实下降。(3)利用初婚年龄分布参数模型进行的外推预测结果表明,1980年之后出生队列终身未婚比例将较快上升,到1990年队列预计达到4.6%~9.0%;其中城市女性更高,预计达到4.5%~13.8%;乡村女性异质性更强,社会压力很难扩散而趋弱,终身未婚比例在1985年之后队列上升很快,将超过镇女性。较晚队列晚婚和不婚的趋势难以逆转,将深刻影响生育水平和婚姻家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初婚进度 年龄—时期—队列分析 参数模型拟合 终身未婚比例
原文传递
2005-2021年荆州市肾综合征出血热发病率的贝叶斯年龄-时期-队列分析 被引量:2
8
作者 刘天 吴杨 +5 位作者 童叶青 黄继贵 阮德欣 侯清波 姚梦雷 陈红缨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53-257,共5页
目的分析2005-2021年荆州市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病例的年龄、时期和出生队列特征。方法自传染病监测系统收集2005-2021年荆州市HFRS发病率数据。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描述HFRS病例的时期、年龄分布特点。采用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HFR... 目的分析2005-2021年荆州市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病例的年龄、时期和出生队列特征。方法自传染病监测系统收集2005-2021年荆州市HFRS发病率数据。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描述HFRS病例的时期、年龄分布特点。采用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HFRS变化趋势。采用贝叶斯年龄-时期-队列分析分析HFRS发病率的年龄、时期和出生队列效应。所有分析均比较不同性别差异。结果2005-2021年荆州市累计报告HFRS 1407例,年均发病率为1.43/10万。2005-2021年荆州市HFRS发病率总体呈上升趋势(r_(s)=0.94,P=0.000)。相较于2013年,2016年后发病风险均有统计学意义(RR>1,P<0.05)。年龄分布呈倒“V”型,发病高峰出现在60~64岁(4.22/10万)、65~69岁年龄组(4.12/10万)。60~64岁年龄组相较45~49岁年龄组发病风险高(RR=1.63,95%CI:1.07~2.26)。14岁及以下人群随时期构成比在0.00%~6.90%波动,发病率在0.00~0.37/10万波动;60岁及以上人群年均发病率为3.12/10万,构成比为32.62%,构成比随年份呈波动上升趋势,由2005年的13.04%上升至2021年的40.87%。不同性别时期、队列效应一致;男性(4.55/10万)发病率高于女性(1.84/10万),女性60岁及以上HFRS病例构成比(39.39%)高于男性(30.27%)。结论荆州市HFRS疫情呈高发态势,存在明显年龄、时期和出生队列特征。高发年龄以60岁以上为主,需加快该人群HFRS疫苗研发,以保护该人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综合征出血热 年龄 出生队列 老年人 年龄-时期-队列分析
下载PDF
近三十年我国民众教养观念变迁趋势——基于年龄-时期-世代效应分析 被引量:2
9
作者 吴玉玲 《社会学评论》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50-168,共19页
本文利用世界价值观调查1990—2018年的六期中国数据,采用年龄-时期-世代模型,对我国居民自我导向与生存导向教养观念的时期与世代趋势进行了研究。时期效应表明,生存导向观念在1990—2007年间呈现强化趋势,近十年则趋于弱化;自我导向... 本文利用世界价值观调查1990—2018年的六期中国数据,采用年龄-时期-世代模型,对我国居民自我导向与生存导向教养观念的时期与世代趋势进行了研究。时期效应表明,生存导向观念在1990—2007年间呈现强化趋势,近十年则趋于弱化;自我导向观念仅在2018年的调查中体现出显著强化趋势。从世代效应看,我国居民教养观念并未呈现出年轻世代更注重自我导向品质的线性变迁趋势,且不同世代组依然较重视生存导向品质。上述发现表明,我国民众教养观念的变迁仅部分印证了英格尔哈特对社会发展与观念变化之间关系的论断,展现出我国教养观念发展的独特性,该特征或与不同时期的社会发展特征及重大历史事件有关。此外,个体的教育水平、工作状况、婚姻状态、子女数量等个体特征影响与既有研究结果基本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我导向 生存导向 后物质主义 年龄-时期-世代分析
原文传递
1990-2019年中国口腔癌发病率年龄-时期队列分析及2020-2049年趋势预测 被引量:2
10
作者 孙荣寅 李舜航 +2 位作者 韩翔翔 李京 胥欣 《中国肿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753-759,共7页
[目的]分析中国口腔癌发病率的变化趋势及其年龄-时期-队列效应,并预测2020—2049年的口腔癌发病率,为制定口腔癌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从全球疾病负担(GBD)数据库提取1990―2019年中国口腔癌发病率等数据,利用年龄-时期-队列模型评... [目的]分析中国口腔癌发病率的变化趋势及其年龄-时期-队列效应,并预测2020—2049年的口腔癌发病率,为制定口腔癌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从全球疾病负担(GBD)数据库提取1990―2019年中国口腔癌发病率等数据,利用年龄-时期-队列模型评估中国口腔癌发病率的变化趋势,并在贝叶斯框架下对2020―2049年的口腔癌发病率进行预测。[结果]2019年中国口腔癌粗发病率及年龄标化发病率均高于1990年,研究期间各年份的男性口腔癌发病率均高于女性。年龄-时期-队列模型显示,研究期间内,中国男、女性口腔癌发病率的净漂移值分别为3.67%和0.21%;中国男、女性纵向年龄曲线的峰值分别出现在85~89岁和90~94岁年龄组;以2000―2004年时期组为对照,2005―2019年时期组男性的时期效应率比(RR)值均大于1且高于女性;中国总体口腔癌发病率的队列效应RR值呈现上升趋势。经预测,中国女性口腔癌年龄标化发病率在2020—2049年期间虽低于男性但呈现上升趋势。[结论]1990―2019年年龄-时期-队列效应对中国口腔癌发病率的变化趋势影响显著,需采取积极措施以控制未来持续升高的口腔癌发病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癌 疾病负担 发病率 年龄-时期-队列分析 预测 中国
原文传递
1982—2021年中国60~94岁老年人痴呆症死亡趋势的年龄-时期-队列分析
11
作者 魏玥 梁博 +2 位作者 李佳佳 闫晓晋 裴丽君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177-1183,共7页
目的分析1982—2021年中国60~94岁老年人痴呆症死亡率的趋势。方法采用2021年全球疾病负担数据库数据,利用Joinpoint回归模型分析1982—2021年中国60~94岁老年人痴呆症死亡率的变化趋势;采用年龄-时期-队列分析方法,对中国60~94岁老年... 目的分析1982—2021年中国60~94岁老年人痴呆症死亡率的趋势。方法采用2021年全球疾病负担数据库数据,利用Joinpoint回归模型分析1982—2021年中国60~94岁老年人痴呆症死亡率的变化趋势;采用年龄-时期-队列分析方法,对中国60~94岁老年人痴呆症死亡数据的年龄效应、时期效应和队列效应进行分解。结果1982—2021年,中国60~94岁老年女性痴呆症的粗死亡率(133.67/10万~214.02/10万)高于男性(70.92/10万~119.70/10万),女性痴呆症年龄标准化死亡率(230.74/10万~246.87/10万)也高于男性(132.88/10万~140.19/10万),且两性痴呆症的年龄标准化死亡率均呈"N"型波动趋势。60~94岁老年男性痴呆症死亡率平均年度变化百分比(AAPC)为0.07%(95%CI:0.01%~0.13%),老年女性痴呆症死亡率的AAPC为-0.01%(95%CI:-0.08%~0.07%)。年龄效应分析显示,自60岁起,男性和女性痴呆症死亡风险随增龄而增长,特别是在75~94岁老年人中,痴呆症死亡率迅速上升;时期效应分析显示,60~94岁老年男性和女性痴呆症死亡风险总体呈现下降趋势,但在2017—2021年有所上升;队列效应分析显示,较晚出生队列的痴呆症死亡风险更低。结论1982—2021年,中国60~94岁老年人痴呆症死亡率波动变化,但近年来痴呆症死亡率反弹式上升,未来应重点关注女性和75~94岁人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死亡率 痴呆症 年龄-时期-队列分析 中国 监测
原文传递
中国、美国和全球居民2010—2019年脑卒中疾病负担趋势年龄-时期-队列分析
12
作者 汤少梁 赵兴华 +2 位作者 董慧秋 孟娟 陈彦瑾 《中国公共卫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649-658,共10页
目的了解中国、美国和全球居民2010—2019年脑卒中疾病负担趋势,为脑卒中的预防控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2019年全球疾病负担研究(GBD 2019)数据库中2010—2019年中国、美国和全球居民脑卒中疾病负担的相关数据,采用年龄标准化发病率... 目的了解中国、美国和全球居民2010—2019年脑卒中疾病负担趋势,为脑卒中的预防控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2019年全球疾病负担研究(GBD 2019)数据库中2010—2019年中国、美国和全球居民脑卒中疾病负担的相关数据,采用年龄标准化发病率、年龄标准化死亡率和年龄标准化伤残调整寿命年(DALY)率等指标进行描述性分析,采用Joinpoint回归模型分析脑卒中疾病负担的变化趋势,并应用年龄-时期-队列(APC)模型分析脑卒中疾病负担的年龄、时期、出生队列效应。结果中国、美国和全球居民2010—2019年脑卒中年龄标准化发病率分别从2010年的201.06/10万、94.72/10万和153.05/10万下降至2019年的200.84/10万、86.96/10万和150.77/10万,平均年度变化百分比(AAPC值)分别为-0.1%、-0.8%和-0.2%,美国和全球居民下降趋势显著(均P<0.05);中国、美国和全球居民2010—2019年脑卒中年龄标准化死亡率分别从2010年的164.90/10万、31.16/10万和98.66/10万下降至2019年的127.25/10万、30.76/10万和84.19/10万,AAPC值分别为-2.9%、-0.2%和-1.8%,中国和全球居民下降趋势显著(均P<0.001);中国、美国和全球居民2010—2019年脑卒中年龄标准化DALY率分别从2010年的3018.40/10万、734.77/10万和2048.37/10万下降至2019年的2412.52/10万、713.87/10万和1768.05/10万,AAPC值分别为-2.5%、-0.3%和-1.6%,中国和全球居民下降趋势显著(均P<0.001);APC模型分析结果显示,中国、美国、全球男性和女性居民年龄标准化发病率的净漂移值均>0,年龄标准化死亡率的净漂移值均<0;中国、美国和全球居民脑卒中的发病风险和死亡风险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中国、美国和全球居民的脑卒中发病风险随时期推进而增长,其中美国情况较为严重,2018年男性和女性居民的脑卒中发病时期RR值分别为2.14(95%CI=1.45~3.16)和2.18(95%CI=1.48~3.23);中国和全球居民的脑卒中死亡风险均随时期推进而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疾病负担 趋势 年龄-时期-队列(APC)模型分析 中国 美国 全球
原文传递
1973—2017年上海市结直肠癌流行趋势及年龄-时期-队列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吴梦吟 顾凯 +10 位作者 吴春晓 庞怡 王春芳 龚杨明 彭鹏 窦剑明 章晓聪 向詠梅 施燕 刘颖斌 付晨 《肿瘤》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325-336,共12页
目的:分析1973—2017年上海市结直肠癌发病、死亡现状及流行趋势。方法:采用Joinpoint回归分析,描述结直肠癌的时间变化趋势和年度百分比变化。采用年龄-时期-队列分析以进一步估计年龄、时期和出生队列效应对结直肠癌发病和死亡的影响... 目的:分析1973—2017年上海市结直肠癌发病、死亡现状及流行趋势。方法:采用Joinpoint回归分析,描述结直肠癌的时间变化趋势和年度百分比变化。采用年龄-时期-队列分析以进一步估计年龄、时期和出生队列效应对结直肠癌发病和死亡的影响。结果:1973—2017年上海市市区居民共有105847例新发结直肠癌病例和60447例死亡病例,均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上海市市区结直肠癌年龄标化发病率的上升趋势明显,由1973年的14.1/10万上升至2017年的27.7/10万,年龄标化死亡率则从8.2/10万上升至10.7/10万。总体年平均年龄标化发病率和死亡率分别为20.4/10万和11.0/10万。随着人群年龄的增加,结直肠癌年龄标化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呈现明显的上升趋势。以1993—1997年为参照,上海市市区居民结直肠癌发病风险在2013—2017年达到最高,相应的相对危险度(relative risk,RR)为1.2(95%置信区间:1.2~1.3),在1973—1977年则最低,为0.9(95%置信区间:0.8~1.0);死亡风险则与之相反,随时期的增长而降低。1953—1957年之前,上海市市区居民的结直肠癌发病风险随出生队列时间的增加而升高,之后则呈现下降趋势。1957年后出生的人群结直肠癌死亡风险也相应地呈现下降趋势。结论:1973—2017年上海市结直肠癌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呈上升趋势,但不同人群的流行趋势仍有所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流行病学 趋势分析 Joinpoint回归分析 年龄-时期-队列分析
原文传递
生命历程视角下老年人口高血压患病的年龄-时期-队列效应分析 被引量:5
14
作者 吴炳义 董惠玲 +3 位作者 于奇 王在翔 乔晓春 陈鹤 《人口与发展》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76-84,13,共10页
在生命历程理论框架下,探讨我国老年人群高血压患病的年龄、时期和队列效应,对于慢性非传染疾病发生、发展规律,制定现代社会条件下全人群、全生命周期的防控策略具有重要意义。数据来源为中国老年健康影响因素跟踪调查(CLHLS)1998年、2... 在生命历程理论框架下,探讨我国老年人群高血压患病的年龄、时期和队列效应,对于慢性非传染疾病发生、发展规律,制定现代社会条件下全人群、全生命周期的防控策略具有重要意义。数据来源为中国老年健康影响因素跟踪调查(CLHLS)1998年、2000年、2002年、2005年,2008年、2011年和2014年,共7期调查。在描述性分析基础上,运用分层随机效应模型,探讨我国老年人群高血压患病的年龄、时期和队列效应。结果表明,个体层面上的性别、城乡、教育程度和生活来源均显著影响老年人群的高血压患病率;年龄效应上,老年人群高血压患病风险随年龄增加而增大;1998-2002,2002-2005和2008-2014三个历史时期,高血压患病率随年代总体呈上升趋势;与备受关注的时期效应相比,我国老年人群高血压患病率的队列效应不显著。可见,我国老年人群高血压患病风险的时期效应占主导地位,生活环境、行为生活方式、饮食习惯和心理状况等因素,可能是形成时期效应的重要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患病率 生命历程 年龄-时期-队列分析
下载PDF
2005—2021年荆州市流行性腮腺炎发病年龄-时期-队列分析
15
作者 刘天 侯清波 +3 位作者 姚梦雷 黄继贵 陈红樱 赵婧 《职业与健康》 CAS 2023年第22期3112-3116,3122,共6页
目的了解2005—2021年荆州市流行性腮腺炎发病现状和长期趋势。方法收集2005—2021年荆州市流行性腮腺炎发病率数据、2004—2020年0~9岁出生人口数据,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Joinpoint回归模型、出生队列分析、年龄-时期-队列(age-perio... 目的了解2005—2021年荆州市流行性腮腺炎发病现状和长期趋势。方法收集2005—2021年荆州市流行性腮腺炎发病率数据、2004—2020年0~9岁出生人口数据,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Joinpoint回归模型、出生队列分析、年龄-时期-队列(age-period-cohort,APC)分析方法,探讨流行性腮腺炎发病时期、高发年龄和出生年份变化,采用年度变化百分比(annual percentage change,APC)、平均年度变化百分比(average annual percentage change,AAPC)描述流行性腮腺炎发病率随年份变化趋势。结果2005—2021年荆州市流行性腮腺炎累计报告13298例,年均发病率13.56/10万,2005—2021年总体无趋势变化(AAPC=-0.17%,95%CI:-1.21%~0.87%),2011—2021年有明显下降趋势(APC=87.11%,95%CI:13.04%~98.09%)。5~9岁年龄组发病率(126.71/10万)最高,其次为10~14岁年龄组(74.47/10万),各年份发病率年龄分布一致,2004—2012年荆州市出生儿童0~9岁发病率随出生年份增加而下降(rs=-0.97,P<0.01)。APC分析结果显示,荆州市0~9岁儿童流行性腮腺炎高发年龄为5~6和9岁;高发年份为2010—2011年;1998—2007年出生队列发病风险呈下降趋势,2008—2012年出生队列发病风险维持不变,2012—2019年出生队列发病风险略有下降。结论自2008年1剂次麻疹-腮腺炎-风疹(measlesmumps-rubella,MMR)疫苗纳入国家扩大免疫规划,降低了荆州市流行性腮腺炎发病率,但降低作用有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行性腮腺炎 年龄 出生队列 年龄-时期-队列分析 疫苗
原文传递
2011-2017年中国流动人口避孕模式变化分析 被引量:4
16
作者 王志理 张婧文 庄亚儿 《人口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5-17,共13页
近年来我国生育政策经历了重大调整,其对生育的影响受到广泛关注。避孕是生育的中间变量,通过对避孕模式变化的深入探究可洞察人群生育取向的变化趋势。流动人口中育龄人口比重大,避孕方法使用率高,可能有较为明显的政策效果辨识度。文... 近年来我国生育政策经历了重大调整,其对生育的影响受到广泛关注。避孕是生育的中间变量,通过对避孕模式变化的深入探究可洞察人群生育取向的变化趋势。流动人口中育龄人口比重大,避孕方法使用率高,可能有较为明显的政策效果辨识度。文章利用2011-2017年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通过交叉分类的分层结构年龄-时期-队列模型(HAPC-CCREM)解决一般线性模型的共线性问题,探讨流动育龄妇女是否采用不可逆避孕方法的影响因素并描述其动态变化。研究不仅探讨个体层面、家庭层面和区域(主要从政策角度)层面因素对流动妇女避孕模式的影响,更重要的是考察了可能存在的时期与队列效应,即政策效应及作用人群。研究发现中国流动育龄妇女采取不可逆避孕比例随年龄下降而减少;不同出生队列避孕方法选择存在差异,受计划生育政策影响较大的1976-1984年的出生队列更倾向采用不可逆避孕措施,而年轻队列主要使用短效避孕方法;时期因素对流动人口避孕方法选择的效应最为明显,主要体现在生育政策调整后不可逆避孕的使用率大大降低,对未生育的或已育一孩的流动妇女的避孕模式有显著影响,子女性别构成在短期内并没有改变性别偏好对避孕行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流动人口避孕方式的改变是长期趋势性因素影响的结果,生育政策的调整对其有深刻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育政策调整 流动人口 避孕模式 年龄-时期-队列分析
下载PDF
1990—2019年中国糖尿病疾病负担及发病预测分析 被引量:27
17
作者 梁珊珊 周智华 +2 位作者 李成程 陈慧靖 周尚成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6期2013-2019,共7页
背景 中国糖尿病患病形势严峻,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防治须耗费大量医疗资源。针对局部地区的研究结果显示,虽然糖尿病的死亡率呈下降趋势,但疾病负担仍在加重。目的 了解1990—2019年中国糖尿病流行特征和疾病负担,预测2020—2030年中国... 背景 中国糖尿病患病形势严峻,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防治须耗费大量医疗资源。针对局部地区的研究结果显示,虽然糖尿病的死亡率呈下降趋势,但疾病负担仍在加重。目的 了解1990—2019年中国糖尿病流行特征和疾病负担,预测2020—2030年中国糖尿病发病情况,为评价和制定糖尿病相关防治政策和措施提供数据借鉴。方法 于2022年8月,利用2019年全球疾病负担研究(GBD 2019)数据,描述1990—2019年中国糖尿病的发病、死亡、伤残调整寿命年(DALY)、早死寿命损失年(YLL)、伤残寿命损失年(YLD)变化趋势。采用贝叶斯-时期-队列分析(BAPC)方法,预测2020—2030年中国糖尿病的发病率。结果 2019年中国糖尿病粗发病率为265.45/10万,标化发病率为204.31/10万,相对于1990年分别增长63.12%、15.93%;粗死亡率为12.16/10万,标化死亡率为9.44/10万,相对于1990年分别增长105.41%、2.61%。1990—2019年中国人群因糖尿病导致的YLL率由204.71/10万降至178.45/10万,YLD率由260.74/10万增至316.30/10万,DALY率由465.46/10万增至494.76/10万。2019年男性糖尿病DALY率相比于1990年增长21.08%,女性DALY率相比于1990年降低6.68%;2019年YLL率、YLD率、DALY率总体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上升。2020—2030年中国糖尿病标化发病率预计呈下降趋势,2030年男性标化发病率预计比2020年降低11.45%,女性标化发病率预计比2020年降低18.60%。结论 中国糖尿病疾病负担仍然较重,发病及死亡人数较多,疾病负担表现为由伤残导致的疾病负担较高,应关注糖尿病的早期预防,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男性、中老年人群疾病负担较重,应对该人群给予足够重视。虽然预测结果显示中国糖尿病发病率在下降,但是患病人数仍在增加,因此不可放松防控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疾病负担 发病率 死亡率 预测 伤残调整寿命年 早死寿命损失年 伤残寿命损失年 贝叶斯-时期-队列分析
下载PDF
1990—2019年中国、日本、韩国胰腺癌流行病学趋势及主要风险归因分析 被引量:8
18
作者 马翼飞 贺海蓉 +5 位作者 晏天傲 丁佳春 朱泽恩 仵正 马清涌 王铮 《中华消化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507-519,共13页
目的分析1990—2019年中国、日本、韩国胰腺癌流行病学趋势及主要风险归因。方法应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收集1990—2019年全球疾病负担(GBD)数据库中中国、日本、韩国胰腺癌发病率、死亡率、年龄标准化发病率(ASIR)、年龄标准化死亡率... 目的分析1990—2019年中国、日本、韩国胰腺癌流行病学趋势及主要风险归因。方法应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收集1990—2019年全球疾病负担(GBD)数据库中中国、日本、韩国胰腺癌发病率、死亡率、年龄标准化发病率(ASIR)、年龄标准化死亡率(ASMR)。根据GBD数据库2019年全世界标准化人口结构计算年龄标准化率。观察指标:(1)2019年中国、日本、韩国胰腺癌发病和死亡情况。(2)1990—2019年中国、日本、韩国胰腺癌发病率和死亡率风险的年龄-时期-队列模型分析。(3)1990—2019年中国、日本、韩国胰腺癌ASIR和ASMR变化趋势。(4)1990—2019年中国、日本、韩国胰腺癌死亡主要风险归因变化趋势。计数资料以绝对数、百分率和比值表示。采用Joinpoint(V.4.7.0.0)软件回归计算不同时段胰腺癌发病率和死亡率的年变化率、年平均变化率(AAPC)及其95%可信区间(CI)。采用STATA(V.15.0)软件中年龄-时期-队列模型分析控制两个变量, 不同年龄、时期和出生队列对胰腺癌发病和死亡风险的影响, 风险效应值采用相对危险度(95%CI)表示。结果 (1)2019年中国、日本、韩国胰腺癌发病和死亡情况。2019年中国胰腺癌发病率从15~19岁的0.07/10万上升至85~89岁的64.01/10万, 其中男性从0.09/10万上升至94.71/10万, 女性从0.04/10万上升至47.47/10万;死亡率从0.04/10万上升至79.58/10万, 其中男性从0.05/10万上升至116.50/10万, 女性从0.03/10万上升至59.69/10万。日本胰腺癌发病率从15~19岁的0.03/10万上升至85~89岁的162.26/10万, 其中男性从0.03/10万上升至177.67/10万, 女性从0.04/10万上升至153.67/10万;死亡率从0.02/10万上升至154.88/10万, 其中男性从0.02/10万上升至170.93/10万, 女性从0.02/10万上升至145.94/10万。韩国胰腺癌发病率从15~19岁的0.04/10万上升至85~89岁136.78/10万, 其中男性从0.03/10万上升至153.78/10万, 女性从0.04/10万上升至129.73/10万;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肿瘤 发病率 死亡率 年龄-时期-队列模型 趋势分析 死亡风险归因
原文传递
1990-2019年我国居民肺癌死亡水平与疾病负担趋势预测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辛雯艳 郭晓莉 +2 位作者 何小双 王蓓 徐丽娜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5-73,共9页
目的探讨我国居民1990-2019年肺癌疾病负担与危险因素,并对流行趋势预测分析,为进一步防控提供依据。方法数据来源于全球疾病负担(GBD)研究,根据中国和全球肺癌的死亡人数、死亡率和标化死亡率(ASMR)描述死亡水平;采用伤残调整寿命年综... 目的探讨我国居民1990-2019年肺癌疾病负担与危险因素,并对流行趋势预测分析,为进一步防控提供依据。方法数据来源于全球疾病负担(GBD)研究,根据中国和全球肺癌的死亡人数、死亡率和标化死亡率(ASMR)描述死亡水平;采用伤残调整寿命年综合评估疾病负担;对职业和非职业共16种危险因素负担进行归因分析。运用Joinpoint找出最优模型,即采用对数线性回归模型计算年度变化百分比(APC)和平均年度变化百分比(AAPC),并进行趋势分析。采用贝叶斯年龄-时期-队列(BAPC)模型预测我国不同性别居民肺癌2020-2035年的死亡情况。结果1990和2019年中国肺癌死亡人数分别为25.63万例和75.72万例,变化率为195.39%,AAPC=3.84%(95%CI:3.60~4.08),大约是全球(AAPC=2.27%)的2倍;死亡率从21.65/10万增长到53.23/10万,变化率为145.83%,AAPC=3.08%(95%CI:2.80~3.36),大约是全球(AAPC=0.98%)的3倍;ASMR呈上升趋势,AAPC=0.78%(95%CI:0.56~1.01),但全球呈下降趋势。2019年我国肺癌标化伤残损失寿命年(YLD)、早死损失寿命年(YLL)率和伤残调整寿命年(DALY)率较1990年分别增长了44.49%、8.96%和9.28%,AAPC分别为1.31%(95%CI:1.09~1.53)、0.32%(95%CI:0.09~0.55)和0.33%(95%CI:0.10~0.56);我国肺癌负担男性更高,且增幅更明显。2019年我国肺癌排名前3的危险因素为吸烟、环境PM2.5和二手烟,高空腹血糖水平从1990年的第6位上升至第4位,其标化DALY率上升幅度最大。预测结果显示,2020-2035年,中国男性肺癌的ASMR平缓波动,而女性表现为上升趋势。结论我国居民肺癌的死亡水平和疾病负担较全球严重,其中由高空腹血糖水平引起的负担顺位有所上升。预测2020-2035年女性肺癌标化死亡率将上升。全面掌握我国肺癌负担趋势及其影响因素,并有效预测发展趋势,可以为我国肺癌防控工作提供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疾病负担 贝叶斯年龄-时期-队列模型 预测
原文传递
1990—2019年中国归因于烟草的食管癌疾病负担趋势和死亡预测分析 被引量:1
20
作者 刘爱玲 周静静 +3 位作者 李成程 贺凯玥 梁珊珊 周尚成 《中国全科医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6期4587-4594,4601,共9页
背景我国食管癌疾病负担较重,越来越多的研究显示,烟草对食管癌的发病有较大的不利影响。目的了解1990—2019年我国归因于烟草的食管癌死亡情况和疾病负担趋势,为公共卫生政策和干预措施的制定提供数据参考。方法本研究使用全球疾病负担... 背景我国食管癌疾病负担较重,越来越多的研究显示,烟草对食管癌的发病有较大的不利影响。目的了解1990—2019年我国归因于烟草的食管癌死亡情况和疾病负担趋势,为公共卫生政策和干预措施的制定提供数据参考。方法本研究使用全球疾病负担(GBD)2019数据,提取其中中国1990—2019年由烟草引起的食管癌死亡的分年龄段、性别的数据。采用死亡率、伤残调整寿命年(DALYs)、早死寿命损失年(YLLs)、伤残寿命损失年(YLDs)指标评估中国归因于烟草的食管癌的疾病负担情况。应用Joinpoint回归软件和年龄-时期-队列模型方法分析疾病负担趋势和死亡率随年龄、时期和队列的时间变化趋势,最后运用贝叶斯年龄-时期-队列分析(BAPC)对2020—2030年中国归因于烟草的食管癌的死亡率进行预测。结果1990—2019年,中国居民归因于烟草的食管癌所导致的死亡人数由7.64万例上升为12.39万例,增长了62.17%,标化死亡率由9.30/10万逐年下降至6.20/10万,下降了33.33%;DALYs由197.25万人年上升至282.26万人年,增长了43.10%,DALYs率由220.50/10万下降至134.47/10万,下降了39.02%。从性别上看,归因于烟草的食管癌的疾病负担主要由男性造成,2019年因为烟草所致的食管癌导致男性的死亡人数为11.77万例,标化死亡率为12.82/10万,女性的死亡人数为0.62万例,标化死亡率为0.63/10万。2019年,中国居民归因于烟草的食管癌死亡人数在>69~74岁年龄组达到顶峰,而DALYs在>64~69岁年龄组达到顶峰,分别是2.30万例和51.03万例。死亡率随着年龄的增加不断增加,尤其是50岁以后增长迅速。Joinpoint回归分析结果显示,1990—2019年中国归因于烟草的食管癌死亡率的平均年度变化百分比(AAPC)值为-1.4%[95%CI(-1.6%,-1.2%)],其中女性为-3.3%[95%CI(-3.6%,-2.9%)],男性为-1.3%[95%CI(-1.4%,-1.1%)];DALYs率的AAPC为-1.7%[95%CI(-1.9%,-1.5%)],其中女性为-3.7%[95%CI(-4.0%,-3.4%)],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癌 吸烟 死亡率 伤残调整寿命年 疾病负担 贝叶斯年龄-时期-队列分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