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3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人工假体置换手术治疗80岁以上股骨粗隆间骨折 被引量:49
1
作者 索鹏 石亚萍 +3 位作者 梅汉尧 陈永源 王浩杰 周永顶 《实用骨科杂志》 2003年第3期194-196,共3页
目的 :探讨人工假体置换手术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不稳定性骨折的疗效及原理。方法 :1998年 7月~ 2 0 0 2年 7月 ,采用人工假体置换手术治疗 80岁以上股骨粗隆间不稳定性骨折 2 8例 ,其中EvansⅢ型 6例、Ⅳ型 19例、Ⅴ型3例。手术以后以... 目的 :探讨人工假体置换手术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不稳定性骨折的疗效及原理。方法 :1998年 7月~ 2 0 0 2年 7月 ,采用人工假体置换手术治疗 80岁以上股骨粗隆间不稳定性骨折 2 8例 ,其中EvansⅢ型 6例、Ⅳ型 19例、Ⅴ型3例。手术以后以髋关节活动度、疼痛程度及生活自理情况等为观察指标。结果 :2 8例患者经 0 .5年~ 4年随访 ,优良率为 85 .8%。无一例死亡 ,未出现假体下沉、松动等现象。结论 :人工假体置换手术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不稳定性骨折近期疗效令人满意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假体置换 手术治疗 80岁以上老人 股骨粗隆间骨折 疗效
下载PDF
再生混凝土三轴受压力学性能试验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37
2
作者 陈宗平 陈宇良 姚侃 《建筑结构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72-81,共10页
以再生粗骨料取代率、侧向围压值、龄期、再生骨料来源和混凝土强度等级为变化参数,共设计了68个试件,通过静力三轴受压试验,获取了其在三轴受压下的应力-应变全过程曲线,揭示了再生混凝土的破坏机理和各变化参数对再生混凝土三轴受压... 以再生粗骨料取代率、侧向围压值、龄期、再生骨料来源和混凝土强度等级为变化参数,共设计了68个试件,通过静力三轴受压试验,获取了其在三轴受压下的应力-应变全过程曲线,揭示了再生混凝土的破坏机理和各变化参数对再生混凝土三轴受压力学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侧向围压值对再生混凝土的破坏形态有较大的影响,随着围压值的增大,破坏形态由垂直劈裂转变为斜向劈裂破坏,且与斜向劈裂面相交的粗骨料被剪断,围压值较大的试件,其峰值应力、峰值应变、初始弹性模量、变形能力等各项力学指标均有显著提高;取代率的变化对再生混凝土三轴受压的峰值应力影响不大,但对峰值应变和弹性模量的影响则较大;龄期对峰值应变和初始弹性模量有较大影响;不同服役龄期再生骨料来源对再生混凝土三轴受压力学性能影响不大;提高混凝土强度等级能有效提高再生混凝土三轴受压的各项力学性能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混凝土 三轴受压 龄期 取代率 静力试验 力学性能
原文传递
华北东部大陆地幔橄榄岩组成、年龄与岩石圈减薄 被引量:32
3
作者 郑建平 余淳梅 +2 位作者 路凤香 张志海 汤华云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87-97,共11页
对比分析了华北东部地块陆下岩石圈地幔橄榄石Mg#值和单斜辉石的REE配分形式。报道了汉诺坝和鹤壁橄榄岩中不同产状硫化物的激光MC-ICPMS原位Re-Os年龄和信阳橄榄岩中锆石的U-Pb年龄和信阳橄榄岩锆石的U-Pb年龄。在这些资料基础上,进一... 对比分析了华北东部地块陆下岩石圈地幔橄榄石Mg#值和单斜辉石的REE配分形式。报道了汉诺坝和鹤壁橄榄岩中不同产状硫化物的激光MC-ICPMS原位Re-Os年龄和信阳橄榄岩中锆石的U-Pb年龄和信阳橄榄岩锆石的U-Pb年龄。在这些资料基础上,进一步讨论了华北东部岩石圈中、新生代时的减薄机制。原位分析在揭示岩石圈深部过程的细节上,有比全岩分析更大的优越性,并揭示出了在华北深部有中元古代(14亿年)和新元古代(7~8亿年)热活动的记录。岩石圈拆沉作用不能很好地解释古老难熔地幔、过渡型地幔和新生饱满地幔并存的事实;同时,单纯的熔体-橄榄岩相互作用也难以解释中、新生代岩石圈的减薄过程和新生地幔单斜辉石中出现强烈LREE亏损现象,即历史复杂的克拉通岩石圈向历史明显简单的“大洋型”地幔的转换。因此,华北东部岩石圈减薄包括地幔伸展、熔-岩作用、侵蚀置换等复杂过程。这些过程可能包括:(1)早中生代时,扬子地块向北俯冲碰撞所引起华北岩石圈的熔/流体交代富集作用、地幔伸展和受扰动软流圈物质上涌并侵蚀被改造了的岩石圈;(2)晚中生代—古近纪,因太平洋俯冲的热扰动致使软流圈物质进一步的强烈侵蚀作用引起岩石圈的巨大减薄;(3)晚第三纪以来的软流圈热沉降作用所带来的小幅度岩石圈增厚过程。岩石圈先大幅减薄、后小幅增厚实现了最终的地幔置换和岩石圈整体的减薄过程。喷发时代为100Ma的阜新玄武岩所捕获的橄榄岩主体是饱满的,说明华北东部部分地区在此之前曾有过地幔置换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成和年龄 大陆地幔橄榄岩 原位分析 侧向伸展 化学侵蚀 地幔置换 岩石圈减薄 华北东部
下载PDF
防旋髓内钉与髋关节置换治疗高龄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对围术期隐性失血影响 被引量:26
4
作者 王建华 林艳 +3 位作者 吴永东 郭鹏程 王有宝 连振刚 《临床误诊误治》 2018年第2期87-91,共5页
目的观察比较防旋髓内钉和髋关节置换治疗高龄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intertrochanteric femoral fractures,IFF)围术期隐性失血情况。方法选取高龄(≥70岁)IFF 115例,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将其分为防旋髓内钉组74例和髋关节置换组41例,观... 目的观察比较防旋髓内钉和髋关节置换治疗高龄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intertrochanteric femoral fractures,IFF)围术期隐性失血情况。方法选取高龄(≥70岁)IFF 115例,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将其分为防旋髓内钉组74例和髋关节置换组41例,观察比较两组手术时间、围术期失血情况及术后1、2、3、5 d隐性失血量。结果防旋髓内钉组平均手术时间63.3 min,其中16例术中或术后输血;髋关节置换组平均手术时间71.5 min,其中28例术中或术后输血。防旋髓内钉组术中显性失血量、围术期实际失血总量及围术期隐性失血量均少于髋关节置换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3及5 d防旋髓内钉组隐性失血量均少于髋关节置换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防旋髓内钉内固定较髋关节置换治疗高龄不稳定型IFF围术期隐性失血少,且隐性失血多集中在术后2~3 d,临床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合适手术方式,并采取相应措施处理围术期隐性失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骨折 高龄 失血 手术 防旋髓内钉 关节成形术 置换
下载PDF
高龄高危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两种麻醉方式比较研究 被引量:24
5
作者 谷思汉 《中外医疗》 2013年第7期54-56,58,共4页
目的探讨两种麻醉方式对高龄高危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影响,比较麻醉方式的优劣。方法髋关节置换术老年患者30例,ASAⅡ~Ⅲ级,年龄70~96(82.60±8.66)岁,随机分为A、B两组,各15例。A组:小剂量腰硬联合麻醉+全麻组:L2~3或L3~4蛛网... 目的探讨两种麻醉方式对高龄高危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影响,比较麻醉方式的优劣。方法髋关节置换术老年患者30例,ASAⅡ~Ⅲ级,年龄70~96(82.60±8.66)岁,随机分为A、B两组,各15例。A组:小剂量腰硬联合麻醉+全麻组:L2~3或L3~4蛛网膜下腔注入布比卡因10mg+10%葡萄糖1mL;依托咪酯0.2mg/kg+芬太尼0.2mg+阿曲库铵0.1mg/kg全麻诱导气管插管;丙泊酚2mg/(kg·h)+瑞芬太尼3ug/(kg·h)静脉泵注维持麻醉。B组:单纯全麻组:依托咪酯0.2mg/kg,芬太尼0.2mg,阿曲库铵0.4mg/kg,全麻诱导气管插管;丙泊酚4~6mg/(kg·h)瑞芬太尼5~10ug/(kg·h)静脉泵注,1%~3%七氟醚吸入维持麻醉,间断给予阿曲库铵12.5mg维持肌松。记录麻醉前、麻醉后5,15,30min和术毕气管拔管时的收缩压,舒张压,CVP,心率,脉搏血氧饱和度;手术结束后5,15,30min的steward苏醒评分和脱氧后的脉搏氧饱和度(SPO2);计算记录麻醉结束后镇静药、镇痛药和肌松药的消耗总量等。结果手术结束后5,15,30min的steward苏醒评分A组明显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P<0.01,P<0.05);手术结束脱氧5min,15min后的脉搏氧饱和度(SPO2)A组明显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结束后消耗镇静镇痛药和肌松药总量比较A组明显少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其他观察指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剂量腰硬联合阻滞复合全麻用于高龄高危髋关节置换术镇静、镇痛、肌松完善,减少了椎管内和全身麻醉用药,麻醉苏醒快,有利于高龄患者呼吸循环机能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龄 高危 髋关节 置换 麻醉 老年
下载PDF
经超声引导连续髂筋膜间隙阻滞用于高龄患者全髋关节置换术后镇痛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23
6
作者 雷光磊 吴文知 +2 位作者 李培玉 张兰 吴贵云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16年第2期114-117,共4页
目的评价经超声引导下行髂筋膜间隙置管连续阻滞用于高龄患者全髋关节置换术后镇痛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拟行单侧全髋关节置换手术的高龄患者4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B两组各23例。麻醉诱导前30 min在超声引导下,C组行单次髂筋... 目的评价经超声引导下行髂筋膜间隙置管连续阻滞用于高龄患者全髋关节置换术后镇痛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拟行单侧全髋关节置换手术的高龄患者4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B两组各23例。麻醉诱导前30 min在超声引导下,C组行单次髂筋膜间隙阻滞,T组行髂筋膜间隙置管连续阻滞。术毕C组患者行静脉PCA镇痛,T组经过术前留置导管行髂筋膜间隙连续阻滞镇痛。评估术后6 h(T3)、12 h(T4)、24 h(T5)、48 h(T6)各时点区域感觉阻滞情况、VAS评分和患肢运动阻滞改良Bromage评分、患者满意度、不良反应及镇痛补救情况。结果 T组T4、T5、T6时点不同区域感觉阻滞有效率高于C组,术后T5、T6时点静息及运动VAS评分低于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肢运动阻滞改良Bromage评分在各时点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超声引导下行髂筋膜间隙置管连续阻滞能为高龄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提供安全和有效的镇痛效果,患者总体满意度高,不良反应少,并有利于患者的早期康复训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髂筋膜间隙 神经阻滞 超声引导 高龄 髋关节置换 术后镇痛
下载PDF
考虑预防性维修的备件需求量计算模型 被引量:21
7
作者 胡起伟 贾希胜 赵建民 《兵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916-922,共7页
备件是装备使用与维修的重要物质基础,是影响装备寿命周期费用的重要因素。针对传统备件需求量计算模型未考虑预防性维修需求的问题和不足,以工龄更换维修策略为例,建立考虑预防性维修的备件需求量计算模型,提出基于离散法的模型求解算... 备件是装备使用与维修的重要物质基础,是影响装备寿命周期费用的重要因素。针对传统备件需求量计算模型未考虑预防性维修需求的问题和不足,以工龄更换维修策略为例,建立考虑预防性维修的备件需求量计算模型,提出基于离散法的模型求解算法。通过具体算例对模型的应用方法和效果进行了验证,并与传统的备件需求量计算模型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传统备件需求量计算模型存在很大误差;预防性维修策略下备件需求量计算模型能够显著提高备件需求量计算的准确性,不仅可以对任意周期长度的备件需求量进行计算,而且还可以用于分析装备寿命周期备件保障费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兵器科学与技术 备件 需求预测 预防性维修 工龄更换
下载PDF
小剂量罗哌卡因腰麻联合硬膜外阻滞麻醉在老年患者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17
8
作者 张卫军 魏兵华 《临床医药实践》 2010年第1X期86-88,共3页
目的:观察小剂量罗哌卡因腰麻联合硬膜外麻醉用于老年人髋关节置换术中的效果及可行性。方法:60例拟行髋关节置换术的老年患者随机分成2组,腰硬联合麻醉组和单纯硬膜外麻醉组,每组30例。记录两组患者麻醉前、麻醉后5,10,20,30min的SBP、... 目的:观察小剂量罗哌卡因腰麻联合硬膜外麻醉用于老年人髋关节置换术中的效果及可行性。方法:60例拟行髋关节置换术的老年患者随机分成2组,腰硬联合麻醉组和单纯硬膜外麻醉组,每组30例。记录两组患者麻醉前、麻醉后5,10,20,30min的SBP、DBP、HR变化,同时观察两组局麻药用量、起效时间、麻醉效果及麻黄素的使用情况。结果:两组麻醉的效果相似,但腰硬联合麻醉组起效明显加快,局麻药用量也少,而且对老年患者的循环影响也较轻微。结论:小剂量罗哌卡因腰麻联合硬膜外麻醉用于老年人髋关节置换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麻醉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哌卡因 腰硬联合麻醉 小剂量腰麻 老年 髋关节置换术
下载PDF
不同镇痛方式对老年患者髋关节置换术后快速康复的影响 被引量:12
9
作者 叶琴 许宏春 +2 位作者 吴乐 高晓沛 汪芳俊 《湖北民族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0年第4期28-32,共5页
目的观察不同镇痛方式对老年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快速康复的影响。方法择期行单侧全髋置换术老年患者80例,随机分为自控静脉镇痛组(PCIA组)和自控硬膜外镇痛组(PCEA组),每组各40例。术中所有患者均采用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术后PCIA组... 目的观察不同镇痛方式对老年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快速康复的影响。方法择期行单侧全髋置换术老年患者80例,随机分为自控静脉镇痛组(PCIA组)和自控硬膜外镇痛组(PCEA组),每组各40例。术中所有患者均采用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术后PCIA组采用静脉镇痛,镇痛泵配方为芬太尼0.8 mg+布托啡诺6 mg+昂丹司琼8 mg,加入生理盐水至总容量为100 mL;PCEA组采用硬膜外镇痛,镇痛泵配方为丁哌卡因125 mg+吗啡5 mg,加入生理盐水至总容量为100 mL。两组镇痛泵输注速度均为2 mL/h。术前1 h(T0),术后4 h(T1),6 h(T2),12 h(T3),24 h(T4)和48 h(T5)记录患者静态和动态模拟疼痛(VAS)评分、40项恢复质量评分量表(QoR-40)评分和PCA按压次数;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术后皮肤瘙痒和恶心呕吐的发生情况,同时采用B超监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情况。结果PCEA组术后T1~T5时刻静态和动态VAS评分均较PCIA组低(P<0.05);PCIA组不同时刻动态VAS评分较静态VAS评分高(P<0.05)。与PCIA组相比,PCEA组患者T2~T5时刻情绪状态和身体舒适度评分明显升高(P<0.05),T1~T5时刻心理支持和疼痛评分显著增加(P<0.05)。T1~T5时刻PCEA组总评分较PCIA组高(P<0.05)。与PCIA组比较,T2~T5时刻PCEA组PCA按压次数显著减少(P<0.05)。术后PCEA组皮肤瘙痒发生率较PCIA组高(P<0.05)。PCEA组患者DVT和恶心呕吐发生率较PCIA组低(P<0.05)。结论老年髋关节置换术后镇痛采用PCEA,可改善术后疼痛控制,促进术后早期物理治疗,降低DVT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控硬膜外镇痛 自控静脉镇痛 术后快速康复 老年 髋关节置换术
下载PDF
快速康复护理联合中医护理干预在老年髋关节置换病人围术期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10
10
作者 欧阳意霞 何婉芳 +2 位作者 曾文磊 林丹萍 黄玉 《全科护理》 2021年第25期3520-3523,共4页
目的:探讨快速康复护理联合中医护理干预在老年髋关节置换术围术期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9月—2020年8月于医院行髋关节置换术的132例老年病人为研究对象,据不同护理方案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6例。对照组实施骨科常规护理与治疗... 目的:探讨快速康复护理联合中医护理干预在老年髋关节置换术围术期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9月—2020年8月于医院行髋关节置换术的132例老年病人为研究对象,据不同护理方案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6例。对照组实施骨科常规护理与治疗(围术期护理、基本术后康复护理),观察组则采用快速康复护理联合中医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病人疼痛评分、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及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护理后观察组病人视觉模拟疼痛量表(VAS)评分、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观察组病人ADL评分、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老年髋关节置换病人采用快速康复护理联合中医护理干预,可显著降低疼痛,改善术后日常生活能力及髋关节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快速康复护理 中医护理干预 老年 髋关节置换术 围术期
下载PDF
老年患者髋关节置换术中应用罗哌卡因轻比重腰麻联合硬膜外麻醉的可行性 被引量:9
11
作者 陈永球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7年第12期85-86,共2页
目的探讨罗哌卡因轻比重腰麻联合硬膜外麻醉在老年患者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90例采取老年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为此次研究的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临床资料。... 目的探讨罗哌卡因轻比重腰麻联合硬膜外麻醉在老年患者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90例采取老年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为此次研究的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临床资料。结果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并无明显差异,但研究组的麻醉起效时间明显比对照组快,且局部麻药用量少,对患者的循环影响比较轻。结论罗哌卡因轻比重腰麻联合硬膜外麻醉在老年患者髋关节置换术中,不仅麻醉起效的速度快,而且不会对患者的呼吸和循环造成干扰,安全性比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哌卡因轻比重腰麻 硬膜外麻醉 老年 髋关节置换术
下载PDF
老年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居家护理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2
作者 韩吉淑 郭杨 +5 位作者 申香淑 玄银河 朴银花 安凤英 权海善 马龙 《中国疗养医学》 2023年第3期266-268,共3页
髋关节置换术作为髋部骨折患者外科治疗的主要方式,近些年得到广泛应用,而当前国内医疗行业的主要关注在手术过程和术后短期内的快速康复方面,对于出院后的居家护理康复内容研究较少,而居家治疗的依从性对于术后患肢的康复效果具有重要... 髋关节置换术作为髋部骨折患者外科治疗的主要方式,近些年得到广泛应用,而当前国内医疗行业的主要关注在手术过程和术后短期内的快速康复方面,对于出院后的居家护理康复内容研究较少,而居家治疗的依从性对于术后患肢的康复效果具有重要作用。本文主要对目前国内外对于老年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居家护理的现状进行总结,内容包括居家护理的定义、患者居家护理需求的影响因素以及国内外对于此类患者居家护理的研究现状,以帮助相关护理学者了解当前的干预措施和效果,总结其中的不足,为今后相关研究的开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 髋关节置换术 居家护理 护理需求 现状 综述文献
下载PDF
三低布比卡因和罗哌卡因腰硬联合对高龄患者髋关节置换术的麻醉效果、应激反应及炎性因子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6
13
作者 杨海林 许明岚 《贵州医药》 CAS 2023年第5期682-684,共3页
目的 分析高龄患者髋关节置换术时给予三低布比卡因和罗哌卡因腰硬联合麻醉的效果及对应激反应和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 选取接受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高龄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罗哌卡因腰硬联合麻醉,观察... 目的 分析高龄患者髋关节置换术时给予三低布比卡因和罗哌卡因腰硬联合麻醉的效果及对应激反应和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 选取接受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高龄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罗哌卡因腰硬联合麻醉,观察组给予三低布比卡因腰硬联合麻醉,比较两组患者麻醉效果和围手术期血流动力学、应激反应和炎性因子指标,统计两组麻醉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两组麻醉起效时间、运动神经和感觉阻滞持续时间和镇痛持续时间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T0的MAP和SpO2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T1、T2和T3的MAP和SpO2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CRH、ACTH、Cor、IL-1β、IL-6和TNF-α指标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麻醉相关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与罗哌卡因相比,对接受髋关节置换术的高龄患者应用三低布比卡因腰硬联合麻醉的效果较优,虽然两种麻醉药物方案麻醉效果相近,但是三低布比卡因麻醉方案对患者围手术期的血流动力学影响较小,应激-炎性反应较轻,麻醉不良反应较少,麻醉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比卡因 罗哌卡因 腰硬联合麻醉 高龄 髋关节置换术
下载PDF
标准柄与加长柄骨水泥型假体置换治疗高龄转子间骨折的比较 被引量:6
14
作者 成世高 王万春 +3 位作者 蒋栋 李腾飞 李洵 任炼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362-367,共6页
背景:高龄老年人股骨转子间骨折行半髋关节置换,选择标准柄股骨假体还是加长柄股骨假体,一直困扰临床医生。目的:对比标准柄与加长柄体假体置换治疗高龄粉碎性转子间JensenⅤ型骨折的短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娄底市中心医院2008年1... 背景:高龄老年人股骨转子间骨折行半髋关节置换,选择标准柄股骨假体还是加长柄股骨假体,一直困扰临床医生。目的:对比标准柄与加长柄体假体置换治疗高龄粉碎性转子间JensenⅤ型骨折的短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娄底市中心医院2008年1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216例高龄粉碎性股骨转子间JensenⅤ型骨折患者,行骨水泥型人工半髋关节置换。根据股骨柄假体长度分为2组,标准柄组92例,加长柄组124例。依据骨折情况,采取钢丝克氏针复位大小转子骨折。术后1年评估髋关节Hariss评分,通过X射线片观察假体周围影像学表现。结果与结论:①标准柄组术后死亡2例,加长柄组术后死亡3例,其余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24个月;②术后1年标准柄组的Harris评分为(88.6±2.9)分,疗效优良率为83.3%;术后1年加长柄组的Harris评分为(86.9±2.7)分,疗效优良率为82.6%,2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③标准柄组中1例股骨大转子骨折不愈合,2例股骨小转子骨折不愈合,2例发生Brooker 1级异位骨化;加长柄组中1例股骨大转子骨折不愈合,3例股骨小转子骨折不愈合,2例发生Brooker 1级异位骨化,2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④提示标准柄与加长柄骨水泥型假体置换治疗高龄转子间JensenⅤ型骨折的近期疗效均满意,且无明显差异,但远期效果有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 转子间骨折 老年 关节 置换 骨水泥型 假体 骨折愈合
下载PDF
预见性护理预防高龄髋关节置换患者压力性损伤等并发症的效果 被引量:5
15
作者 唐菊香 朱晨 《中外医疗》 2021年第27期130-134,共5页
目的分析在高龄髋关节置换患者中应用预见性护理对压力性损伤的预防效果。方法于2018年5月—2020年5月从该院骨科便利择取132例高龄髋关节置换患者,将其随机分组研究,对照组(66例)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66例)实施预见性护理,对照分析两... 目的分析在高龄髋关节置换患者中应用预见性护理对压力性损伤的预防效果。方法于2018年5月—2020年5月从该院骨科便利择取132例高龄髋关节置换患者,将其随机分组研究,对照组(66例)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66例)实施预见性护理,对照分析两组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比对照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住院时间比对照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压力性损伤发生率(4.55%)低于对照组(27.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741,P<0.001);研究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切口感染、肺部感染、人工髋关节脱位、泌尿道感染、便秘等总并发症发生率(13.64%)低于对照组(45.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050,P<0.001);研究组对护理服务专业性、反馈性、延续性、互动性的满意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高龄髋关节置换患者来说,预见性护理的实施可以有效预防压力性损伤等并发症,取得良好手术效果,使患者更加满意护理服务,具备显著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见性护理 高龄 髋关节置换 压力性损伤 预防效果
下载PDF
强化护理模式对老年肿瘤患者行髋关节置换术的影响 被引量:5
16
作者 徐秀娥 王姝南 苏珠丽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S2期389-390,共2页
目的探讨强化护理模式对老年肿瘤患者行髋关节置换术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选取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海南分院2015-03-2016-05骨科髋关节置换术患者50例,所有患者均为肿瘤性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相关观察指标。结果观... 目的探讨强化护理模式对老年肿瘤患者行髋关节置换术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选取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海南分院2015-03-2016-05骨科髋关节置换术患者50例,所有患者均为肿瘤性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相关观察指标。结果观察组多项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强化护理模式可明显改善髋关节置换的老年肿瘤患者的临床预后,缩短住院时间,并且可以提高护理质量和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值得临床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化护理 老年 髋关节置换术
原文传递
人工关节置换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 被引量:3
17
作者 韩小松 向柄彦 邓江 《现代医药卫生》 2007年第19期2867-2868,共2页
目的:探讨治疗高龄患者股骨粗隆间粉碎性骨折治疗新方法。方法:应用人工关节置换治疗高龄粗隆间骨折。平均年龄(80.5岁)。结果:68例经0.5~5年的随访髋关节优良率88%。1例死亡,未见假体下沉及松动等现象。结论:对于高龄股骨粗隆间粉碎... 目的:探讨治疗高龄患者股骨粗隆间粉碎性骨折治疗新方法。方法:应用人工关节置换治疗高龄粗隆间骨折。平均年龄(80.5岁)。结果:68例经0.5~5年的随访髋关节优良率88%。1例死亡,未见假体下沉及松动等现象。结论:对于高龄股骨粗隆间粉碎性不稳定型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近期疗效满意,但远期疗效仍需继续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龄骨折 关节置换 疗效
下载PDF
超前护理对老年髋关节置换患者麻醉术后复苏期躁动的改善效果 被引量:3
18
作者 刘媛江 黄梅 +2 位作者 丁晓群 李媛媛 陈红霞 《安徽医专学报》 2023年第5期62-64,共3页
目的:将超前护理应用到行髋关节置换术的老年患者护理干预中,分析其对术后恢复期躁动改善的效果。方法:选择收治的60例行髋关节置换术的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化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30例患者麻醉复苏期予以常规护理干预... 目的:将超前护理应用到行髋关节置换术的老年患者护理干预中,分析其对术后恢复期躁动改善的效果。方法:选择收治的60例行髋关节置换术的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化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30例患者麻醉复苏期予以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30例患者在同期行超前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麻醉复苏期躁动发生率及严重程度、气管插管脱落率、应激反应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未发生重度躁动,而对照组患者发生3例重度躁动。观察组患者复苏期躁动发生率、气管插管脱落率较对照组更低(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各项应激指标包括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C反应蛋白、心率、血压改善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超前护理可改善老年患者髋关节置换术后躁动,进一步减少气管插管脱落率和减轻应激反应,促进患者恢复,确保手术效果和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前护理 老年 髋关节置换术 麻醉复苏期 躁动改善
下载PDF
耳针治疗老年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全麻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疗效观察
19
作者 王美霓 王铁东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4年第3期131-133,共3页
目的观察耳针治疗老年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全身麻醉(全麻)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的疗效。方法选择60例全麻下行髋关节置换术出现POCD的老年患者,按照随机分组的方法分为对照组(30例)和治疗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 目的观察耳针治疗老年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全身麻醉(全麻)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的疗效。方法选择60例全麻下行髋关节置换术出现POCD的老年患者,按照随机分组的方法分为对照组(30例)和治疗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耳针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后1、3、7 d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及画钟试验(CDT)评分。结果两组治疗前和治疗后1 d的MMSE评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3 d和治疗后7 d的MMSE评分显著高于治疗前和治疗后1 d(P<0.05);两组治疗后7 d的MMSE评分显著高于治疗后3 d(P<0.05);治疗组治疗后3 d和治疗后7 d的MMSE评分分别为(25.40±0.97)、(27.40±0.97)分,均显著高于同期对照组的(24.23±1.14)、(25.33±1.06)分(P<0.05)。两组治疗前和治疗后1 d的CDT评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3 d和治疗后7 d的CDT评分显著高于治疗前和治疗后1 d(P<0.05);两组治疗后7 d的CDT评分显著高于治疗后3 d(P<0.05);治疗组治疗后3 d和治疗后7 d的CDT评分分别为(3.50±0.51)、(3.77±0.43)分,均显著高于同期对照组的(3.03±0.43)、(3.30±0.47)分(P<0.05)。结论耳针治疗全麻下行髋关节置换术出现POCD的老年患者,可有效提高患者MMSE评分和CDT评分,临床疗效较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耳针 老年 髋关节置换术 全身麻醉 术后认知功能障碍
下载PDF
Relationship between preoperative psychological stress and shortterm prognosis in elderly patients with femoral neck fracture
20
作者 Wen-Hui Fu Zhi-Long Hu +6 位作者 Yuan-Jun Liao Ri-Jiang Chen Jian-Bin Qiu Wu-Tang Que Wan-Tao Wang Wei-Hua Li Wei-Bin Lan 《World Journal of Psychiatry》 SCIE 2024年第6期838-847,共10页
BACKGROUND Older adults are at high risk of femoral neck fractures(FNFs).Elderly patients face and adapt to significant psychological burdens,resulting in different degrees of psychological stress response.Total hip r... BACKGROUND Older adults are at high risk of femoral neck fractures(FNFs).Elderly patients face and adapt to significant psychological burdens,resulting in different degrees of psychological stress response.Total hip replacement is the preferred treatment for FNF in elderly patients;however,some patients have poor postoperative prognoses,and the underlying mechanism is unknown.We speculated that the postoperative prognosis of elderly patients with FNF may be related to preoperative psychological stress.AIM To explor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reoperative psychological stress and the short-term prognosis of elderly patients with FNF.METHODS In this retrospective analysis,the baseline data,preoperative 90-item Symptom Checklist score,and Harris score within 6 months of surgery of 120 elderly patients with FNF who underwent total hip arthroplasty were collected.We analyzed the indicators of poor short-term postoperative prognosis and the ability of the indicators to predict poor prognosis and compared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indicators and the Harris score.RESULTS Anxiety,depression,garden classification of FNF,cause of fracture,FNF reduction quality,and length of hospital stay were independent influencing factors for poor short-term postoperative prognoses in elderly patients with FNF(P<0.05).The areas under the curve for anxiety,depression,and length of hospital stay were 0.742,0.854,and 0.749,respectively.The sensitivities of anxiety,depression,garden classification of FNF,and prediction of the cause of fracture were 0.857,0.786,0.821,and 0.821,respectively.The specificities of depression,FNF quality reduction,and length of hospital stay were the highest at 0.880,0.783,and 0.761,respectively.Anxiety,depression,and somatization scores correlated moderately with Harris scores(r=-0.523,-0.625,and-0.554;all P<0.001).CONCLUSION Preoperative anxiety,depression,and somatization are correlated with poor short-term prognosis in elderly patients with FNF and warrant consider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sychological stress Old age Femoral neck fracture Hip replacement Short-term prognosis CORRELATION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