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g@SiO_2纳米颗粒的制备及其在H_2O_2检测上的应用 被引量:7
1
作者 刘浩富 孔凡娟 +2 位作者 饶艳英 董健 钱卫平 《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865-869,共5页
利用柠檬酸三钠还原硝酸银制备了银纳米颗粒(AgNPs),然后通过氨水水解正硅酸乙酯(TEOS)的方法,在AgNPs上沉积SiO2,制备出以Ag为核,SiO2为壳的复合纳米颗粒(Ag@SiO2).调节TEOS用量,可以控制SiO2层的厚度.根据AgNPs的局域表面等离激元共振... 利用柠檬酸三钠还原硝酸银制备了银纳米颗粒(AgNPs),然后通过氨水水解正硅酸乙酯(TEOS)的方法,在AgNPs上沉积SiO2,制备出以Ag为核,SiO2为壳的复合纳米颗粒(Ag@SiO2).调节TEOS用量,可以控制SiO2层的厚度.根据AgNPs的局域表面等离激元共振(LSPR)效应,将制得的Ag@SiO2颗粒用于H2O2的检测,检测下限为1μmol/L,并可以通过控制SiO2层的厚度方便地调节Ag@SiO2颗粒与H2O2反应的速率.与传统方法相比,具有简单、快速、成本低的优点.分别运用TEM、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对反应前后Ag@SiO2颗粒形貌及反应过程中其LSPR吸收的变化进行了表征.利用柠檬酸三钠还原硝酸银制备了银纳米颗粒(AgNPs),然后通过氨水水解正硅酸乙酯(TEOS)的方法,在AgNPs上沉积SiO2,制备出以Ag为核,SiO2为壳的复合纳米颗粒(Ag@SiO2).调节TEOS用量,可以控制SiO2层的厚度.根据AgNPs的局域表面等离激元共振(LSPR)效应,将制得的Ag@SiO2颗粒用于H2O2的检测,检测下限为1μmol/L,并可以通过控制SiO2层的厚度方便地调节Ag@SiO2颗粒与H2O2反应的速率.与传统方法相比,具有简单、快速、成本低的优点.分别运用TEM、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对反应前后Ag@SiO2颗粒形貌及反应过程中其LSPR吸收的变化进行了表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g@sio2纳米颗粒 局域表面等离激元共振(LSPR) 检测 H2O2ag@sio2纳米颗粒 局域表面等离激元共振(LSPR) 检测 H2O2
原文传递
纳米银的制备、修饰及与鲱鱼精DNA的作用 被引量:3
2
作者 张怀斌 李怀祥 +2 位作者 马丽英 荣先国 朱崇艳 《硅酸盐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00-204,共5页
采用氧化还原法制备了纳米银粒子,在乙醇溶剂中,纳米银粒子表面成功包覆上了SiO2层。利用透射电镜、紫外可见吸收光谱、荧光光谱对纳米银及包覆结构(Ag为核,SiO2为壳,Ag@SiO2)进行了表征。实验表明:氨水的加入顺序对Ag@SiO2核壳结构具... 采用氧化还原法制备了纳米银粒子,在乙醇溶剂中,纳米银粒子表面成功包覆上了SiO2层。利用透射电镜、紫外可见吸收光谱、荧光光谱对纳米银及包覆结构(Ag为核,SiO2为壳,Ag@SiO2)进行了表征。实验表明:氨水的加入顺序对Ag@SiO2核壳结构具有一定的影响;随着SiO2壳层的不断加厚,纳米银的特征吸收峰红移,吸收强度降低,在本实验中当厚度大于50 nm时,特征吸收峰发生蓝移,吸收强度增大。纳米银的发射光谱表明SiO2壳层的包覆使纳米银的发射强度降低。另外,采用光谱法考察了Ag@SiO2纳米粒子与鲱鱼精DNA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鲱鱼精DNA的吸收光谱及Ag@SiO2的发射光谱无明显变化,初步证明Ag@SiO2纳米粒子具有较好的生物兼容性,这为Ag@SiO2纳米粒子的毒理及其在生物医学上应用提供了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银 ag@sio2 核壳结构 鲱鱼精DNA 光谱
下载PDF
新型双稀土配合物掺杂的Ag@SiO_2纳米粒子的制备及表征 被引量:3
3
作者 尹东光 张礼 +3 位作者 刘斌虎 谢春娟 张乐 胡艳 《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9期1965-1970,共6页
首先合成配合前驱体对氨基苯甲酸(PABA)-二乙烯三胺五乙酸(DTPA)-3-氨丙基三甲氧基硅烷(APTMS)及双稀土配合物Eu3+/Tb3+-PABA-DTPA-APTMS,然后采用反相微乳液法成功制备出表面带氨基的核壳型稀土配合物Eu3+/Tb3+-PABA-DTPA-APTMS掺杂的A... 首先合成配合前驱体对氨基苯甲酸(PABA)-二乙烯三胺五乙酸(DTPA)-3-氨丙基三甲氧基硅烷(APTMS)及双稀土配合物Eu3+/Tb3+-PABA-DTPA-APTMS,然后采用反相微乳液法成功制备出表面带氨基的核壳型稀土配合物Eu3+/Tb3+-PABA-DTPA-APTMS掺杂的Ag@SiO2荧光纳米粒子.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荧光光谱、紫外-可见光谱等手段进行表征,并进行了光稳定性及氨基测定等实验,结果表明,该纳米粒子中Eu3+与Tb3+在最大发射峰处的荧光强度较Eu3+/Tb3+-PABA-DTPA-APTMS掺杂的没有银核的SiO2荧光纳米粒子分别提高了3.0和3.4倍,所制备的纳米粒子呈规则球状,具有良好的分散性和光稳定性,纳米粒子表面带有氨基,可不需要进行表面修饰而直接与生物分子反应.该纳米粒子有望作为一种新型的稀土荧光探针应用于高灵敏检测的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生物传感器、生物芯片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氨基苯甲酸-二乙烯三胺五乙酸-3-氨丙基三甲氧基硅烷 Eu3+ TB3+ ag@sio2纳米粒子 金属增强荧光
原文传递
Ag@SiO_2的制备及其SERS活性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李向敏 胡智萍 +2 位作者 张振龙 高惠平 毛艳丽 《光散射学报》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39-143,共5页
本文用柠檬酸三钠还原硝酸银的方法制得银纳米粒子,并且通过调节加入正硅酸乙酯(TEOS)的量形成不同包裹厚度的Ag@SiO2。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扫描和透射电子显微镜测试手段对样品进行了分析和表征。获得了比较均匀的银纳米颗粒,加入TEOS... 本文用柠檬酸三钠还原硝酸银的方法制得银纳米粒子,并且通过调节加入正硅酸乙酯(TEOS)的量形成不同包裹厚度的Ag@SiO2。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扫描和透射电子显微镜测试手段对样品进行了分析和表征。获得了比较均匀的银纳米颗粒,加入TEOS后,在银纳米颗粒的周围包裹了一层二氧化硅膜,形成分散性较好的Ag@SiO2纳米颗粒。通过吡啶分子来探测不同SiO2厚度的Ag@SiO2的包裹致密性以及增强效果,选出增强效果最好的Ag@SiO2作为SERS基底,并把它运用于检测农药的残留问题。实验结果表明当加入1!L的TEOS时形成的Ag@SiO2纳米颗粒包裹得均匀致密并且拉曼增强效果很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g@sio2纳米颗粒 表面增强拉曼光谱 吡啶 丙溴辛硫磷
原文传递
Ag@SiO_2纳米复合物对羧酸铕配合物的荧光增强 被引量:2
5
作者 侯福华 张海霞 +4 位作者 褚庆凯 范建茹 王爱玲 褚海斌 赵永亮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181-1186,共6页
分别以苯氧乙酸和对苯二甲酸为阴离子配体,以邻菲罗啉为中性配体,稀土铕离子为中心体,合成了两种三元稀土铕配合物Eu(Phen)L3(L=苯氧乙酸)和Eu2(Phen)2L3'(L'=对苯二甲酸)。利用还原法制备纳米银溶胶,采用改进的Stber法在银... 分别以苯氧乙酸和对苯二甲酸为阴离子配体,以邻菲罗啉为中性配体,稀土铕离子为中心体,合成了两种三元稀土铕配合物Eu(Phen)L3(L=苯氧乙酸)和Eu2(Phen)2L3'(L'=对苯二甲酸)。利用还原法制备纳米银溶胶,采用改进的Stber法在银纳米颗粒外面包裹二氧化硅,通过控制正硅酸四乙酯(TEOS)的滴加时间和滴加量以控制二氧化硅壳层的生长厚度,得到Ag@SiO2核壳结构颗粒。通过该核壳结构颗粒与DMF溶解的稀土铕配合物的相互作用,得到核壳型Ag@SiO2荧光纳米复合物。结果表明,所得纳米银粒径为50 nm左右,包覆的SiO2壳层厚度约为12 nm。SiO2包覆的纳米银对两种铕配合物的荧光发射有明显的增强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g@sio2纳米复合物 铕配合物 荧光 增强
下载PDF
水溶液中金属增强荧光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6
作者 孟凡斌 徐慧 +2 位作者 兰伟 刘冲冲 纪秀翠 《化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489-496,共8页
本文综述了水溶液中金属增强荧光的研究进展,重点阐明如何通过控制荧光物质与金属纳米粒子表面的距离,实现水溶液中的金属增强荧光。荧光物质与金属纳米粒子表面的距离主要通过有机分子和无机分子Si O2层控制,只有当距离合适才能达到最... 本文综述了水溶液中金属增强荧光的研究进展,重点阐明如何通过控制荧光物质与金属纳米粒子表面的距离,实现水溶液中的金属增强荧光。荧光物质与金属纳米粒子表面的距离主要通过有机分子和无机分子Si O2层控制,只有当距离合适才能达到最大的金属增强荧光。金属增强荧光提高了荧光检测的灵敏度,扩大了荧光技术的应用范围,已广泛应用到DNA、蛋白质检测、生物标记、生物成像和免疫分析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增强荧光 ag@sio2纳米粒子 生物检测
原文传递
Synthesis of Ultraviolet Absorber Benzotriazole by Nanoparticles Ag/SiO_2 Catalytic Hydrogenation 被引量:1
7
作者 祁刚 张文国 戴勇 《Chinese Journal of Structural Chemistry》 SCIE CAS CSCD 2012年第12期1810-1814,共5页
The Ag/SiO2 nanoparticles had been successfully synthesized. The Ag/SiO2 nano- particles can be an excellent catalyst for the synthesis of ultraviolet absorber benzotriazole by catalytic hydrogenation. The synthesis r... The Ag/SiO2 nanoparticles had been successfully synthesized. The Ag/SiO2 nano- particles can be an excellent catalyst for the synthesis of ultraviolet absorber benzotriazole by catalytic hydrogenation. The synthesis route is very efficient with less pollution and excellent yields. It is also easy to industrialized produc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g/sio2 nanoparticles CATALYST BENZOTRIAZOLE
下载PDF
Fluorescence enhancement of Tb^(3+) complexes by adding silica-coated silver nanoparticles 被引量:2
8
作者 Dan Zhou Xuemei Lin +4 位作者 Ailing Wang Jingjing Li Yanrong Qu Haibin Chu Yongliang Zhao 《Science China Chemistry》 SCIE EI CAS CSCD 2015年第6期979-985,共7页
Six kinds of terbium ternary complexes with halo-benzoic acids were synthesized. Their compositions were determined by C, H elemental analyzer and EDTA titration. The infrared spectra, ultraviolet absorption spectra, ... Six kinds of terbium ternary complexes with halo-benzoic acids were synthesized. Their compositions were determined by C, H elemental analyzer and EDTA titration. The infrared spectra, ultraviolet absorption spectra, and fluorescence spectra were also measured to identify the complexes. Elemental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 compositions of these complexes were Tb(p-BrBA)3- H20, Tb(p-CIBA)3- 2H20, Tb(p-FBA)3- H20, Tb(o-FBA)3·2H20, Tb(o-CIBA)3· H20, and Tb(o-BrBA)3. H20, respectively. The monodispersed Ag@SiO2 core-shell nanoparticles with silica thicknesses of 10, 15, and 25 nm were success- fully prepared and characterized by transmission-electron microscopy. Fluorescence intensities of the complexes were detected before and after Ag@SiO2core-shell nanoparticles were added; the enhancement times were related to the silica-shell thick- ness. The fluorescence enhancement times were largest when the thickness of the silica shell was 25 nm. The mechanism may be attributed to the localized surface-plasmon resonance. Furthermore, the enhancement effect of terbium fluoro-benzoate complexes was the strongest in these complexes. This result may be attributed to the hydrogen bond between the hydroxyl on the surface of the silica shell and the fluorine ato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b3+ complexes halobenzoic acids ag@sio2 core-shell nanoparticles metal-enhanced fluorescence
原文传递
Ag/SiO_2核-壳结构球的制备与光学性质(英文)
9
作者 徐键 董建峰 聂秋华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A02期277-280,共4页
采用Stber方法,以AgNO3与柠檬盐钠还原反应所制备出的Ag纳米颗粒为种子,合成了Ag/SiO2核-壳结构的亚微米球。用透射电镜(TEM)观测所得产物的形貌和大小,并用光吸收谱仪测试了Ag纳米颗粒的表面等离子体共振(SPR)引起的光吸收峰。
关键词 溶胶-凝胶 ag纳米颗粒 ag/sio2核-壳结构
下载PDF
Fluorometric enzyme immunosensing system based on natural product resveratrol for horseradish peroxidase and Ag/SiO_2 nanoparticles
10
作者 GONG FuChun, CAO Zhong, TAN ShuZhen, TAN YaFei & HE XiaoChun College of Chemistry and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Changsha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hangsha 410076, China 《Science China Chemistry》 SCIE EI CAS 2008年第3期233-240,共8页
The properties of resveratrol (3′, 4′, 5-trihydroxystlbene, RST) were for the first time evaluated as a potential substrate for horseradish peroxidase (HRP)-catalyzed fluorogenic reaction. The properties of RST for ... The properties of resveratrol (3′, 4′, 5-trihydroxystlbene, RST) were for the first time evaluated as a potential substrate for horseradish peroxidase (HRP)-catalyzed fluorogenic reaction. The properties of RST for use as fluorogenic substrates for HRP and its application in immunoassays were compared with commercially available substrates such as p-hydroxyphenylpropionic acid (pHPPA), chavicol and Amplex red by a fluoroimmunosensing method in the use of Schistosomia japonicum antibody (SjAb) as a model analyte. The fluoroimmunosensing device was constructed by dispersing Schistosomia japonicum antigen (SjAg), nano-Ag/SiO2 particles and sol-gel at low temperature. In pH 5.8 Britton-Robinson buffer (B-R), HRP-SjAb conjugates can catalyze the polymerization reaction of RST by H2O2 forming fluorescent dimmers. The increase of the fluorescence intensity of the dimmers product at emission of 462 nm (excitation: 315 nm) is proportional to the concentration of HRP-SjAb binding to the SjAg entrapped in the nano-Ag/SiO2 particles-sol-gel matrix. A competitive binding assay has been used to determine SjAb in rabbit serum with the aid of SjAb labeled with HRP. Substrate RST showed comparable ability for HRP detection and its enzyme-linked immunosensing reaction system, in a linear detection ranging of 1.5×10-6-7.3×10-4 g/L and with a detection limit of 1.5×10-6 g/L. The immobilized biocomposites surface could be regenerated by simply polishing with an alumina paper, with an excellent reproducibility (RSD = 4.7%). The proposed method has been successfully used for analysis of the rabbit serum sample with satisfactory resul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ESVERATROL HRP FLUOROGENIC substrate ag/sio2 nanoparticles enzyme-linked IMMUNOSENSING Schistosomia JAPONICUM
原文传递
银二氧化硅核壳增强异硫氰酸荧光素酯滤纸基质室温磷光法检测赖氨酸
11
作者 杨燕 朱亚先 张勇 《分析化学》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735-739,共5页
银二氧化硅核壳(Ag@SiO2)可使异硫氰酸荧光素酯(FITC)产生金属增强室温磷光(MERTP)。当所研究体系加入赖氨酸时,其MERTP猝灭。据此,建立了检测赖氨酸的新方法。在FITC和Ag@SiO2的加入量之比为1∶1.5,pH=8.0时,本方法检测赖氨酸的检出限... 银二氧化硅核壳(Ag@SiO2)可使异硫氰酸荧光素酯(FITC)产生金属增强室温磷光(MERTP)。当所研究体系加入赖氨酸时,其MERTP猝灭。据此,建立了检测赖氨酸的新方法。在FITC和Ag@SiO2的加入量之比为1∶1.5,pH=8.0时,本方法检测赖氨酸的检出限为0.270μmol/L;线性范围为1.50~90.5μmol/L,人工合成样品加标回收率为97.0%~108.0%;相对标准偏差为2.1%(n=9)。本方法用于检测赖氨葡锌颗粒和赖氨酸磷酸氢钙片中的赖氨酸,结果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赖氨酸 银二氧化硅核壳 异硫氰酸荧光素酯 室温磷光
下载PDF
以新的沉积方法在微乳液中制备Ag/SiO_2催化剂(英文) 被引量:6
12
作者 金小平 丛昱 +2 位作者 周志江 王晓东 张涛 《催化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536-538,共3页
将硅溶胶引入到微乳液中,成功地制备出负载型Ag/SiO2过氧化氢分解催化剂.此方法操作简单,分离容易,负载完全.制备的银纳米粒子粒径在10nm左右,银粒子在载体上分布均匀,聚集度低.采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考察了催化剂的制备过程,发现硅溶胶... 将硅溶胶引入到微乳液中,成功地制备出负载型Ag/SiO2过氧化氢分解催化剂.此方法操作简单,分离容易,负载完全.制备的银纳米粒子粒径在10nm左右,银粒子在载体上分布均匀,聚集度低.采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考察了催化剂的制备过程,发现硅溶胶与银纳米粒子之间存在一定的相互作用,这种相互作用可以促进微乳液中的银粒子在硅溶胶表面的吸附和沉积.过氧化氢催化分解实验显示,此方法制备的Ag/SiO2催化剂具有很高的催化活性,反应速率常数比同等条件下用浸渍法制备的催化剂高两个数量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g/sio2催化剂 微乳液 沉积方法 可见吸收光谱 反应速率常数 相互作用 分解催化剂 银纳米粒子 硅溶胶 过氧化氢 粒子粒径 制备过程 分解实验 催化活性 银粒子 负载型 聚集度 氢催化 数量级 浸渍法 表面
下载PDF
Ag-SiO_2核壳型纳米粒的制备及其抗菌作用 被引量:3
13
作者 陆露 郑丽屏 +1 位作者 赵培飞 王剑文 《生物加工过程》 CAS CSCD 2014年第2期51-55,共5页
利用抗坏血酸对AgNO3进行还原,生成银纳米粒核心,并通过正硅酸四乙酯的水解与聚合反应获得SiO2介孔外壳,制备平均粒径约为.9 nm的Ag SiO2核壳型纳米粒。 Ag SiO2纳米粒可以显著地抑制香石竹镰刀菌的生长,最小抑菌质量浓度为μg/mL... 利用抗坏血酸对AgNO3进行还原,生成银纳米粒核心,并通过正硅酸四乙酯的水解与聚合反应获得SiO2介孔外壳,制备平均粒径约为.9 nm的Ag SiO2核壳型纳米粒。 Ag SiO2纳米粒可以显著地抑制香石竹镰刀菌的生长,最小抑菌质量浓度为μg/mL,并可抑制香石竹镰刀菌菌丝生长和孢子分生。 Ag SiO2纳米粒处理~4 h后,菌丝体的过氧化氢酶、总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物酶活力增强,提示Ag SiO2纳米粒抗菌机制和活性氧诱导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硅核壳型纳米粒 抑菌 香石竹镰刀菌 活性氧
下载PDF
Ag/SiO_2复合纳米粒子的超声化学合成 被引量:2
14
作者 朱文晶 张胜义 +2 位作者 庄永龙 金葆康 田玉鹏 《安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65-68,94,共5页
本文中首先利用正硅酸乙酯(TEOS)的碱性水解制备了均匀分散的S iO2微球(粒径约70 nm),然后采用超声辐射与红外辐射结合的方法在其表面包覆了一层分布均匀的Ag纳米粒子(粒径约8 nm).研究了实验条件对产物的影响,并通过透射电镜(TEM)、X... 本文中首先利用正硅酸乙酯(TEOS)的碱性水解制备了均匀分散的S iO2微球(粒径约70 nm),然后采用超声辐射与红外辐射结合的方法在其表面包覆了一层分布均匀的Ag纳米粒子(粒径约8 nm).研究了实验条件对产物的影响,并通过透射电镜(TEM)、X射线衍射(XRD)、紫外可见吸收光谱(UV-vis)、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和红外吸收光谱(FT-IR)对产物的形貌及性质进行了表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g/sio2复合纳米粒子 超声 合成 表征
下载PDF
Ag@SiO_2核壳粒子SERS快速检测辛基酚 被引量:1
15
作者 蔡盼盼 李萍 钟敏 《环境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5579-5585,共7页
以Ag@SiO_2核壳粒子为基底,利用表面增强拉曼光谱(SERS)技术实现酚类内分泌干扰物的快速检测。采用柠檬酸钠还原硝酸银制得银纳米粒子,以正硅酸乙酯为硅源,在银纳米颗粒表面包裹不同厚度的SiO_2得到Ag@SiO_2核壳粒子。通过透射电镜、紫... 以Ag@SiO_2核壳粒子为基底,利用表面增强拉曼光谱(SERS)技术实现酚类内分泌干扰物的快速检测。采用柠檬酸钠还原硝酸银制得银纳米粒子,以正硅酸乙酯为硅源,在银纳米颗粒表面包裹不同厚度的SiO_2得到Ag@SiO_2核壳粒子。通过透射电镜、紫外光谱、X射线衍射等表征手段对Ag@SiO_2核壳粒子进行了表征和分析。以辛基酚为探针研究Ag@SiO_2粒子表面增强拉曼效应与SiO_2厚度、核壳粒子浓度的关系及辛基酚的检测限,并以此法检测实际环境样品中辛基酚的含量。结果表明,辛基酚的表面增强拉曼效应随着Ag@SiO_2壳厚的增加而减弱,随着辛基酚浓度的增大而增强,且在1 390 cm^(-1)处的峰强信息与浓度有着良好的线性关系,辛基酚最低检测限浓度为1μg·L^(-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g@sio2核壳粒子 核壳结构 表面增强拉曼光谱(SERS) 辛基酚
原文传递
槲皮素包裹修饰硅包银纳米颗粒作为荧光传感器对铜离子的识别作用(英文) 被引量:1
16
作者 姜维娜 杨世龙 +9 位作者 卢雯 徐莉 唐颖 薛华玉 高步红 杜丽婷 孙海军 马猛涛 徐海军 曹福亮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2650-2656,共7页
制备了一种基于天然产物槲皮素接枝硅包银核壳结构的纳米荧光传感器(Ag@SiO_2@Qc),对铜离子具有好的选择性和灵敏性。Ag@SiO_2@Qc与Cu^(2+)离子结合后,荧光发射强度发生猝灭,并且可通过荧光滴定光谱得到了荧光滴定曲线:y=-32.864x+587.5... 制备了一种基于天然产物槲皮素接枝硅包银核壳结构的纳米荧光传感器(Ag@SiO_2@Qc),对铜离子具有好的选择性和灵敏性。Ag@SiO_2@Qc与Cu^(2+)离子结合后,荧光发射强度发生猝灭,并且可通过荧光滴定光谱得到了荧光滴定曲线:y=-32.864x+587.59(R^2=0.998),其线性范围分别为:3×10^(-7)~4.8×10^(-6 )mol·L^(-1),最低检测限为1.0×10^(-7 )mol·L^(-1)。并且将Ag@SiO_2@Qc应用于环境中水样的检测结果的准确度好,精密度高,而且更加环保、方便、快捷,具有很大发展潜力与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槲皮素 天然产物 硅包银核壳纳米粒子 荧光传感器 铜离子
下载PDF
纳米Ag-SiO_2颗粒对小鼠成纤维细胞(L-929)的毒性研究
17
作者 谢琪 谢伟丽 +2 位作者 贾旭贝 周大博 张晓东 《临床口腔医学杂志》 2013年第4期201-203,共3页
目的:探讨纳米Ag-SiO2颗粒对小鼠成纤维细胞(L-929)的体外毒性作用。方法:使用透射电镜(TEM)对纳米颗粒进行表征;CCK-8法观察在24 h、48 h、72 h不同浓度纳米颗粒对L-929细胞活性的影响;倒置显微镜观察染毒24 h后细胞形态的改变,并检测... 目的:探讨纳米Ag-SiO2颗粒对小鼠成纤维细胞(L-929)的体外毒性作用。方法:使用透射电镜(TEM)对纳米颗粒进行表征;CCK-8法观察在24 h、48 h、72 h不同浓度纳米颗粒对L-929细胞活性的影响;倒置显微镜观察染毒24 h后细胞形态的改变,并检测细胞上清液中乳酸脱氢酶(LDH)漏出率。结果:L-929细胞的生长活性随着纳米Ag-SiO2颗粒浓度的升高和染毒时间的延长而下降,低浓度组(6.25,12.5μg/mL)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倒置显微镜下细胞形态正常,生长良好。而高浓度组(50,100μg/mL)与对照组有明显差异,透射电镜下观察细胞有明显的空泡变性,培养液上清中LDH活性明显升高。结论:纳米Ag-SiO2颗粒的体外细胞毒性呈剂量-时间依赖关系,低浓度组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高浓度组具有一定的细胞毒性,其毒性可能与细胞膜的完整性遭到破坏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agsio2颗粒 L-929细胞 细胞毒性 生物相容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