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认知共情和情绪共情的发展差异:元分析初探 被引量:36
1
作者 颜志强 苏彦捷 《心理发展与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9,共9页
共情的毕生发展模型表明认知共情和情绪共情两维度可能存在发展差异,本研究借助元分析技术考察个体认知共情和情绪共情的毕生发展特点。通过文献检索和筛查,获取了136项研究和178个独立效应量,共计50606名被试。发表偏差检验表明文献选... 共情的毕生发展模型表明认知共情和情绪共情两维度可能存在发展差异,本研究借助元分析技术考察个体认知共情和情绪共情的毕生发展特点。通过文献检索和筛查,获取了136项研究和178个独立效应量,共计50606名被试。发表偏差检验表明文献选取不存在发表偏差,异质性检验表明应选取随机效应模型进行分析。随机效应模型分析的结果表明,总体而言个体的共情反应以认知共情为主(Z=5.39,p<0.001)。进一步的调节效应分析表明,不同发展阶段个体的共情反应受认知共情和情绪共情的影响存在差异(Qb=73.99,p<0.001)。具体而言,学前期儿童主要以情绪共情为主,儿童中期至成年早期主要以认知共情为主,成年中期至成年晚期主要以情绪共情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情 认知共情 情绪共情 元分析 发展
原文传递
“重振旗鼓”还是“重蹈覆辙”——新起点思维与品牌危机类型对消费者宽恕的影响 被引量:33
2
作者 陈斯允 卫海英 +1 位作者 冉雅璇 孟陆 《南开管理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49-59,83,共12页
品牌危机爆发后,如何最大程度地获得消费者宽恕以修复危机是学界与企业关注的热点之一。本研究基于可控性归因理论,通过三个实验分析和回答了危机爆发后消费者的新起点思维对危机品牌所感知的"重振旗鼓"还是"重蹈覆辙&qu... 品牌危机爆发后,如何最大程度地获得消费者宽恕以修复危机是学界与企业关注的热点之一。本研究基于可控性归因理论,通过三个实验分析和回答了危机爆发后消费者的新起点思维对危机品牌所感知的"重振旗鼓"还是"重蹈覆辙"问题。实验一验证了新起点思维与品牌危机类型对消费者宽恕具有交互影响,不可控型品牌危机情境下新起点思维促进消费者的宽恕,而可控型品牌危机情境下新起点思维降低消费者宽恕;实验二通过构建完整的内部机制模型,提出消费者宽恕具有不同的形成路径,验证了情感共情与感知责任的中介作用;实验三探讨了危机响应策略的边界作用,证实了采取和解型策略(vs.辩解型策略)有效弱化新起点思维对消费者宽恕的"分化效应"。本研究不仅丰富了品牌危机管理的理论研究,同时也为企业妥善处理危机、重建品牌信心等提供具有借鉴价值的管理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起点思维 可控性归因 品牌危机 宽恕 情感共情 感知责任 危机响应策略
下载PDF
认知和情感共情与负性情绪:情绪调节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21
3
作者 郭晓栋 郑泓 +4 位作者 阮盾 胡丁鼎 王毅 王艳郁 陈楚侨 《心理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892-904,共13页
情绪调节在社会情境中对认知和情感共情的影响尚待厘清,这一问题的阐明将有助于理解社会交互中负性情绪的产生和影响机制,为未来的社会认知干预提供理论基础。本文通过问卷调查验证了共情、情绪调节与负性情绪之间的关系,并采用中文版... 情绪调节在社会情境中对认知和情感共情的影响尚待厘清,这一问题的阐明将有助于理解社会交互中负性情绪的产生和影响机制,为未来的社会认知干预提供理论基础。本文通过问卷调查验证了共情、情绪调节与负性情绪之间的关系,并采用中文版共情准确性任务探讨认知重评策略使用对共情情绪反应的影响。结果发现:情感共情与日常生活中更多的焦虑和压力有关,而认知共情与更少的抑郁情绪相关,认知重评和表达抑制均在共情与负性情绪之间起保护性调节作用;共情准确性任务中,使用认知重评策略能提高个体对他人消极情绪的共情准确性、降低自身的负性情绪体验;在积极情境下还可以增强个体的积极情绪。结果表明情绪调节,特别是认知重评,在认知和情感共情与负性情绪之间发挥着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共情 情感共情 认知重评 表达抑制 负性情绪
下载PDF
共情的心理加工过程机制 被引量:22
4
作者 袁晓劲 刘昌 柳林 《心理技术与应用》 2019年第11期683-692,共10页
共情是理解他人的重要社会性能力,按成分可划分为情绪共情与认知共情,两者分别有其对应的神经网络。在演化及个体发展层面,情绪共情先于认知共情。共情的加工方式有两种,一种是由低级情绪刺激引发的自下而上加工。首先发生情绪感染,继... 共情是理解他人的重要社会性能力,按成分可划分为情绪共情与认知共情,两者分别有其对应的神经网络。在演化及个体发展层面,情绪共情先于认知共情。共情的加工方式有两种,一种是由低级情绪刺激引发的自下而上加工。首先发生情绪感染,继而引发情绪共情,最后认知共情与情绪共情相互作用产生共情反应。另一种是由高级情绪信息引发的自上而下共情加工。认知共情通过自我投射的方式产生情绪共情,腹内侧前额叶在这一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共情环路模型把共情成分与加工过程囊括在内,较好解释了共情的心理加工机制。未来的研究应该设计具有更高生态效度的研究范式,探寻更多客观的共情测量指标,丰富积极共情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情绪共情 认知共情 自下而上加工 自上而下加工
下载PDF
共情:遗传-环境-内分泌-大脑机制 被引量:17
5
作者 杨业 汤艺 +3 位作者 彭微微 吕雪靖 胡理 陈军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2期3729-3742,共14页
共情是指感知到他人的情感状态,使得自己产生与之类似的情绪或感受的能力,它包含情感共情和认知共情两种成分.本文结合健康被试和脑损伤患者的神经影像学研究,概述了共情两种成分的认知神经基础:情感共情涉及的特异性脑区主要有额下回(I... 共情是指感知到他人的情感状态,使得自己产生与之类似的情绪或感受的能力,它包含情感共情和认知共情两种成分.本文结合健康被试和脑损伤患者的神经影像学研究,概述了共情两种成分的认知神经基础:情感共情涉及的特异性脑区主要有额下回(IFG)、脑岛和前扣带回(ACC),认知共情的特异性脑区主要有腹内侧前额叶皮层(vm PFC).然后,从内分泌、遗传和环境几个方面,详细讨论了影响共情能力及其行为的复杂因素.对共情的内分泌研究发现,催产素能够促进个体的共情反应,而睾丸素则会弱化个体的共情反应,且产前睾丸素可能会影响个体共情能力的发育;对共情的社会环境和遗传学研究发现,家庭成员的特质、父母教养方式、学校教育和人际关系等环境因素与催产素受体、多巴胺受体、五羟色胺转运蛋白(5-HTTLPR)和锌指蛋白(ZNF804A)等基因的多态性都会影响共情反应和共情能力的发展.在现有研究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了共情的遗传-环境-内分泌-大脑理论框架,揭示了影响共情的各个因素间的相互作用.最后,指出了当前共情研究中所存在的问题和局限,未来有必要在大样本研究的基础上开展纵向研究,综合考量多个因素(遗传、环境、内分泌和大脑)及其交互作用对共情的影响,揭示共情能力提升的关键因素;并在此基础上促进基础共情研究成果向社会生活和临床实践转化,有效地改善个体的共情能力及其行为,从而促进社会和谐与进步,真正意义上实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情 情感共情 认知共情 大脑 环境 基因
原文传递
共情和同情量表在中国幼儿教师样本中的效度和信度 被引量:18
6
作者 王阳 王才康 +1 位作者 温忠麟 肖婉婷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027-1030,1021,共5页
目的:分析共情和同情量表(Measure of Empathy and Sympathy,MES)在中国幼儿教师样本中的测量学性质。方法:为了更清楚地区分共情和同情,避免量表总分意义模糊,MES被拆分为两个量表:共情量表(Measure of Empathy,ME)和同情量表(Measure ... 目的:分析共情和同情量表(Measure of Empathy and Sympathy,MES)在中国幼儿教师样本中的测量学性质。方法:为了更清楚地区分共情和同情,避免量表总分意义模糊,MES被拆分为两个量表:共情量表(Measure of Empathy,ME)和同情量表(Measure of Sympathy,MS),然后在253名幼儿教师中施测。结果:ME的两因子(认知共情和情绪共情)模型和MS的单因子(同情)模型均拟合良好;ME和MS得分均与亲社会行为(r=0.29,0.28)呈正相关,也均与领悟社会支持(r=0.33,0.22)呈正相关;增益效度分析表明在控制了共情的作用后,同情对亲社会行为仍有额外的影响(ΔR^2=0.023);ME与MS的Cronbachα系数与合成信度均高于0.75。结论:ME和MS在中国幼儿教师样本中具有良好的测量学性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共情 情绪共情 同情 幼儿教师
原文传递
幼儿教师共情的负面效应: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模型 被引量:17
7
作者 王阳 温忠麟 +1 位作者 肖婉婷 付媛姝 《心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423-1429,共7页
为探讨共情负面效应的作用机制及条件,采用共情量表、Maslach职业倦怠问卷教育版、情绪劳动策略量表和领悟社会支持量表对253名幼儿教师进行调查。结果发现:(1)幼儿教师的情绪共情正向影响情绪枯竭,该影响作用可以通过情绪劳动这一中介... 为探讨共情负面效应的作用机制及条件,采用共情量表、Maslach职业倦怠问卷教育版、情绪劳动策略量表和领悟社会支持量表对253名幼儿教师进行调查。结果发现:(1)幼儿教师的情绪共情正向影响情绪枯竭,该影响作用可以通过情绪劳动这一中介实现;(2)幼儿教师的认知共情负向影响情绪枯竭;(3)社会支持调节了幼儿教师情绪劳动对情绪共情与情绪枯竭关系的中介过程的后半段路径。研究结果对幼儿教师心理健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情绪共情 认知共情 情绪劳动 情绪枯竭 社会支持
下载PDF
共情和抑郁的关系:同伴关系的调节作用 被引量:17
8
作者 颜志强 李珊 《心理与行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424-430,共7页
为了探讨共情和抑郁的关系,以及同伴关系在其中起到的作用,本研究采用人际反应指针(IRI-C)、流调中心抑郁量表(CES-D)和友谊质量量表(FQS)分别测量被试的共情、抑郁和同伴关系,共收集了458名成年早期大学生被试的数据。结果发现,共情和... 为了探讨共情和抑郁的关系,以及同伴关系在其中起到的作用,本研究采用人际反应指针(IRI-C)、流调中心抑郁量表(CES-D)和友谊质量量表(FQS)分别测量被试的共情、抑郁和同伴关系,共收集了458名成年早期大学生被试的数据。结果发现,共情和抑郁、同伴关系均显著正相关,同伴关系和抑郁显著负相关。在控制性别、年龄后,同伴关系中的冲突维度得分可以调节情绪共情和抑郁间的联系。结果表明,同伴关系对共情和抑郁的联系具有调节作用,高冲突的同伴关系会增强情绪共情和抑郁间的联系,低冲突的同伴关系会削弱情绪共情和抑郁间的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情 情绪共情 抑郁 同伴关系 调节作用
下载PDF
感同身受不如善解人“情”?情绪共情和认知共情与情绪加工的关系 被引量:13
9
作者 王阳 肖婉婷 +1 位作者 戴步云 周蕾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73-176,181,共5页
目的:分别探讨情绪共情和认知共情与情绪加工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共情量表、情绪加工量表和同情量表对307名大学生展开调查,并使用结构方程模型进行潜变量建模。结果:(1)情绪共情正向影响情绪失调、情绪加工不足、体验枯竭及情绪回避;... 目的:分别探讨情绪共情和认知共情与情绪加工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共情量表、情绪加工量表和同情量表对307名大学生展开调查,并使用结构方程模型进行潜变量建模。结果:(1)情绪共情正向影响情绪失调、情绪加工不足、体验枯竭及情绪回避;(2)认知共情负向影响情绪失调、情绪加工不足、体验枯竭、情绪回避及情绪压抑;(3)当合并两种共情成分时,共情对情绪失调和情绪加工不足的影响不显著,对体验枯竭、情绪回避和情绪压抑有负向影响,情绪共情的作用被掩盖。结论:情绪共情是情绪加工问题的风险因子,而认知共情则是情绪加工的保护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情绪共情 认知共情 情绪加工 负面效应
原文传递
神经科学视角下的共情研究热点 被引量:10
10
作者 竭婧 庄梦迪 +1 位作者 罗品超 郑希付 《心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922-1931,共10页
共情是指个体对他人情绪和想法的感受及理解。近年来关于共情神经机制的研究日益增多,但多集中在情感共情、认知共情、生理性疼痛共情等方面,而对社会痛共情、积极共情和不对称共情反应的研究相对较少。且由于研究范式及个体差异等原因... 共情是指个体对他人情绪和想法的感受及理解。近年来关于共情神经机制的研究日益增多,但多集中在情感共情、认知共情、生理性疼痛共情等方面,而对社会痛共情、积极共情和不对称共情反应的研究相对较少。且由于研究范式及个体差异等原因,研究结果之间也充满着争议。未来研究可以设计更具生态效度的共情研究范式、进一步深化和细化共情的神经机制研究、从神经机制角度探讨不同共情能力个体的特点及共情反应的调节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情感共情 认知共情 疼痛共情 积极共情 不对称共情反应
下载PDF
青少年情绪共情和抑郁的关系:羞耻倾向和心理弹性的链式中介作用 被引量:12
11
作者 颜志强 曾晓 +1 位作者 祝寿 陈露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77-80,共4页
目的:探讨青少年情绪共情与抑郁之间的关系,以及羞耻倾向和心理弹性在其中的中介作用。方法:采用人际反应指针、内疚和羞耻倾向量表、心理弹性量表、流调中心抑郁量表对640名青少年进行测量。结果:相关分析结果显示,情绪共情、羞耻倾向... 目的:探讨青少年情绪共情与抑郁之间的关系,以及羞耻倾向和心理弹性在其中的中介作用。方法:采用人际反应指针、内疚和羞耻倾向量表、心理弹性量表、流调中心抑郁量表对640名青少年进行测量。结果:相关分析结果显示,情绪共情、羞耻倾向、抑郁两两之间均存在显著正相关,心理弹性与情绪共情、羞耻倾向、抑郁均显著负相关;链式中介作用分析表明,情绪共情对抑郁的直接效应显著,羞耻倾向、心理弹性以及羞耻倾向—心理弹性在情绪共情和抑郁之间的中介和链式中介作用均显著。结论:青少年的情绪共情既可以直接影响其抑郁水平,也可以通过羞耻倾向、心理弹性的独立中介效应以及羞耻倾向—心理弹性的链式中介效应间接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 情绪共情 抑郁 羞耻倾向 心理弹性 链式中介效应
原文传递
初中生悲观人性观和情感移情与亲社会行为关系 被引量:13
12
作者 耿耀国 叶青青 +1 位作者 夏丹 秦贝贝 《中国公共卫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1308-1309,共2页
目的观察初中生悲观人性观、情感移情与亲社会行为关系,验证情感移情在对人性缺乏信心与亲社会行为间的中介作用。方法采用儿童马基雅维里主义量表、基本移情量表以及长处与困难问卷对101名初中生进行调查。结果 (1)女生的情感移情得分(... 目的观察初中生悲观人性观、情感移情与亲社会行为关系,验证情感移情在对人性缺乏信心与亲社会行为间的中介作用。方法采用儿童马基雅维里主义量表、基本移情量表以及长处与困难问卷对101名初中生进行调查。结果 (1)女生的情感移情得分(30.93±4.98)高于男生(28.62±5.15)(P<0.05)),初二学生对人性缺乏信心得分(17.47±4.40)高于初三学生(14.97±3.66)(P<0.05),初三学生的情感移情得分与亲社会行为得分(30.97±4.02、27.50±5.45)均明显高于初一学生(7.82±1.65、6.75±1.74)(P<0.05);(2)对人性缺乏信心、情感移情及亲社会行为间有相关性(P<0.05);(3)情感移情在对人性缺乏信心与亲社会行为间存在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比例为35.33%。结论初中生的情感移情能力存在性别差异;情感移情与亲社会行为水平随年龄增长而提高;对人性缺乏信心通过情感移情影响亲社会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初中生 悲观人性观 情感移情 亲社会行为
原文传递
社会心理学视野下共情自我报告量表简评 被引量:8
13
作者 张海形 孙炳海 +1 位作者 黄小忠 李伟健 《心理研究》 2010年第1期69-73,共5页
以社会心理学为背景,从量表发展的背景、概念内涵、量表简介和评价等角度分别介绍了Hogan认知性共情量表、Mehrabian和Epstein的情感性共情量表、Davis的多维共情量表与Wang等人的多元多维共情量表。从共情内涵的演变角度阐述了共情工... 以社会心理学为背景,从量表发展的背景、概念内涵、量表简介和评价等角度分别介绍了Hogan认知性共情量表、Mehrabian和Epstein的情感性共情量表、Davis的多维共情量表与Wang等人的多元多维共情量表。从共情内涵的演变角度阐述了共情工具的发展规律,指出了未来共情测量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情量表 自我报告 认知共情 情感共情 文化共情
下载PDF
临床共情:概念、争议与回应
14
作者 谭心 刘星 《医学与哲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10,共6页
共情的概念在临床中具有多种类型并一直处于争论中,认为临床共情是对患者及其体验行为的经验。这种经验包括对患者的感性感受、一般感受、生命现象、因果关系等多种心理感受的经验。一方面对医生来说共情是一个本原的、当下的本己体验行... 共情的概念在临床中具有多种类型并一直处于争论中,认为临床共情是对患者及其体验行为的经验。这种经验包括对患者的感性感受、一般感受、生命现象、因果关系等多种心理感受的经验。一方面对医生来说共情是一个本原的、当下的本己体验行为;另一方面,共情也涉及一个在此本原的本己体验中显示出来的关于患者“非本原给予的”异己体验。它具有三个阶段,常常只满足第一阶段,并且,这一阶段具有奠基性的地位,其先于任何的认知共情和情感共情。这样的临床共情概念一定程度上能解决概念争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共情 认知共情 情感共情 混合共情
下载PDF
移情性情感教学初论 被引量:6
15
作者 屈卫国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2002年第3期34-36,共3页
情感教学是一种新的教学思潮 ,它是对“愉快教育”的一种超越。作为一个新的领域 ,情感教学的探索还刚刚起步 ,其理论还不成熟。但可以肯定 ,移情是情感教学的关键所在 ,它贯穿情感教学的始终。移情运用到情感教学中 ,有其可操作性 ,即... 情感教学是一种新的教学思潮 ,它是对“愉快教育”的一种超越。作为一个新的领域 ,情感教学的探索还刚刚起步 ,其理论还不成熟。但可以肯定 ,移情是情感教学的关键所在 ,它贯穿情感教学的始终。移情运用到情感教学中 ,有其可操作性 ,即教师能移情性理解学生 ,尊重学生 ,满足学生的依恋需要 ;移情性地评价学生 ,最终使师生双方获得移情体验 ;移情性沟通使情感教学变得现实而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情感教学 移情体验 移情性评价 教学活动 教学效果
下载PDF
儿童青少年欺凌行为与冷酷无情、共情的关系:交叉滞后分析 被引量:2
16
作者 纪林芹 邹小慧 +1 位作者 张露露 张良 《心理发展与教育》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532-541,共10页
以1233名3、4、7年级学生作为被试(平均年龄为10.92±1.70岁,男生623人),采用间隔一年两时间点的追踪设计,通过潜变量交叉滞后模型对欺凌行为与冷酷无情、共情间关系进行考察。结果发现:(1)欺凌行为与冷酷无情显著正相关,与认知共... 以1233名3、4、7年级学生作为被试(平均年龄为10.92±1.70岁,男生623人),采用间隔一年两时间点的追踪设计,通过潜变量交叉滞后模型对欺凌行为与冷酷无情、共情间关系进行考察。结果发现:(1)欺凌行为与冷酷无情显著正相关,与认知共情、情感共情显著负相关;(2)先前冷酷无情显著正向预测随后欺凌行为,先前欺凌行为显著负向预测认知共情,共情对随后欺凌行为以及欺凌行为对冷酷无情预测均不显著;(3)欺凌行为与冷酷无情、共情间交叉滞后关系具有跨性别、跨年级阶段一致性。该研究结果提示,校园欺凌预防干预需要关注具有冷酷无情特质的学生,防止其欺凌他人;需对欺凌者实施干预以防止欺凌行为对共情发展的危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欺凌 冷酷无情 认知共情 情感共情 交叉滞后分析
原文传递
好人更值得怜悯?道德评价影响疼痛共情的ERP研究 被引量:4
17
作者 李想 黄煜 +2 位作者 罗禹 李红 时勘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47-51,73,共6页
目的:探讨道德评价对疼痛共情的影响。方法:以大学生为被试,通过2(故事类型:主人公高道德表现,主人公低道德表现)×2(图片类型:疼痛,非疼痛)的被试内设计,利用事件相关电位技术考察道德评价对疼痛共情早期成分N1、P2、N2和晚期成分P... 目的:探讨道德评价对疼痛共情的影响。方法:以大学生为被试,通过2(故事类型:主人公高道德表现,主人公低道德表现)×2(图片类型:疼痛,非疼痛)的被试内设计,利用事件相关电位技术考察道德评价对疼痛共情早期成分N1、P2、N2和晚期成分P3的影响。结果:高道德故事启动下的疼痛图片比非疼痛图片诱发了更大的P3波幅,低道德故事启动下两类图片诱发的波幅差异不显著。结论:道德评价影响疼痛共情的认知加工阶段,与低道德主人公相比,被试仅对高道德主人公产生了显著的认知共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评价 疼痛共情 情绪共情 认知共情 事件相关电位(ERPs)
原文传递
酒店机器人包容性服务定位与社会阶层的交互作用对顾客公民行为的影响
18
作者 孙建鑫 马宝龙 李晓飞 《管理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21-730,共10页
基于共情理论,探讨酒店机器人包容性服务定位和社会阶层的交互作用对顾客公民行为的影响机制及边界条件。通过3个情境实验,研究发现:对于低社会阶层,相比非包容性服务定位,机器人包容性服务定位更能促进其顾客公民行为;对于高社会阶层,... 基于共情理论,探讨酒店机器人包容性服务定位和社会阶层的交互作用对顾客公民行为的影响机制及边界条件。通过3个情境实验,研究发现:对于低社会阶层,相比非包容性服务定位,机器人包容性服务定位更能促进其顾客公民行为;对于高社会阶层,机器人包容性服务定位和非包容性服务定位对顾客公民行为的影响不存在显著差异。机器人包容性服务定位与社会阶层的交互作用对顾客公民行为产生影响,顾客情感共情在其中起到中介作用,其他群体导向存在显著调节作用。若个体的其他群体导向较高,则高社会阶层消费者面对机器人包容性服务定位时,其顾客公民行为会显著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器人包容性服务定位 社会阶层 顾客公民行为 情感共情 其他群体导向
下载PDF
情感因素与外语教学 被引量:5
19
作者 陈红 《河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1期124-125,共2页
影响外语学习的因素很多,其中情感因素对外语学习成功与否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外语教学中也受到了很大的关注和重视。探讨了几个主要的情感因素对外语学习的影响及作用,提出了在外语教学中利用情感因素的一些想法。
关键词 情感因素 学习动机 自尊 移情 焦虑
下载PDF
精神病态特质对大学生道德判断的影响:基于CNI模型的分析
20
作者 云祥 《心理技术与应用》 2023年第8期471-483,共13页
为考察精神病态特质对道德困境判断的影响及其内在机制,基于道德困境判断CNI(consequence,norm,inaction)模型,采用系列道德困境判断情境、Levenson精神病态自评量表、人际指标反应指数量表(IRI)中的观点采摘(PT)和共情关怀(EC)分量表对... 为考察精神病态特质对道德困境判断的影响及其内在机制,基于道德困境判断CNI(consequence,norm,inaction)模型,采用系列道德困境判断情境、Levenson精神病态自评量表、人际指标反应指数量表(IRI)中的观点采摘(PT)和共情关怀(EC)分量表对381名大学生进行研究。结果显示:精神病态特质促进个体做出功利主义道德判断,情绪共情发挥部分中介作用。进一步使用CNI模型分析表明,精神病态特质通过降低个体对道德规则的敏感性(N参数)和自身的行动倾向(I参数),促进功利主义道德判断。其中,情绪共情在精神病态特质降低对道德规则的敏感性(N参数)中存在部分中介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病态特质 道德困境判断 情感共情 CNI模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