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万玛才旦电影海外研究的方法 被引量:6
1
作者 石嵩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26-133,共8页
近年来,海外中国电影研究学者逐步聚焦于屡获国际大奖的万玛才旦及其使用藏族母语制作的影片。海外学者将以万玛才旦为代表的藏地新浪潮电影归类为世界电影版图上的小众电影;采用公路类型片的研究方法透析影片所承载的反抗精神;以景观... 近年来,海外中国电影研究学者逐步聚焦于屡获国际大奖的万玛才旦及其使用藏族母语制作的影片。海外学者将以万玛才旦为代表的藏地新浪潮电影归类为世界电影版图上的小众电影;采用公路类型片的研究方法透析影片所承载的反抗精神;以景观研究作为方法,构建中国社会高速发展背景下的西藏想象;挖掘万玛才旦影像中所蕴藏的佛教美学思想。在西方理论框架下所进行的万玛才旦电影的海外研究,其系统化挖掘和方法化分析为海外学者提供了影像证明,主导了讲述中国藏族及藏区故事的国际话语权;而万玛才旦本人也成为中国电影的国际名片和作为方法的研究对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万玛才旦电影的海外研究 小众电影 公路类型电影 景观研究 佛教美学化
下载PDF
论荣荣诗歌中的佛教形象——以《放下》《大热天的释正进》《皈依》等为例
2
作者 任传印 《温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2期89-94,共6页
在当代诗人荣荣的诸多诗作中,《放下》《大热天的释正进》《皈依》等是典型的涉佛诗歌,佛教形象在荣荣笔下获得较有特色的审美呈现。从显性层面来说,主要是有佛教文化色彩的诗歌形象;就隐性层面而言,则是审美形象中的佛教意蕴,具体诗篇... 在当代诗人荣荣的诸多诗作中,《放下》《大热天的释正进》《皈依》等是典型的涉佛诗歌,佛教形象在荣荣笔下获得较有特色的审美呈现。从显性层面来说,主要是有佛教文化色彩的诗歌形象;就隐性层面而言,则是审美形象中的佛教意蕴,具体诗篇各有其特点与侧重。通过对上述诗作中佛教形象的剖析,结合佛教的现代转型以及中国现当代新诗与佛教的渊源,可以发现荣荣笔下的佛教形象庄重深邃而又亲切质朴,融合了佛教精神、审美体验与日常生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荣荣 佛教形象 诗歌形象 佛教意蕴
下载PDF
“生本不乐”与“劳蛛缀网”——也谈许地山早期创作的佛学意味
3
作者 章颖 《漳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1期154-161,共8页
多数的评论家都认为许地山早期的散文与小说创作浸淫着佛教的观念与思想,其实这一时期的许地山尚未开始佛教、道教的专门研究,《空山灵雨》与《缀网劳蛛》并未体现圆满究竟的佛学佛理。在这一创作时节,许地山以自己的方式理解并接纳着佛... 多数的评论家都认为许地山早期的散文与小说创作浸淫着佛教的观念与思想,其实这一时期的许地山尚未开始佛教、道教的专门研究,《空山灵雨》与《缀网劳蛛》并未体现圆满究竟的佛学佛理。在这一创作时节,许地山以自己的方式理解并接纳着佛教"生本不乐"的苦空观,并借用佛家词汇传达其"劳蛛缀网"的人生观。他对佛教采用的仅仅是社会生活态度层面上的理解和文学审美情感上的价值取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佛教思想 佛学意味 散文创作 宗教文化 小说创作 许地山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