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7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创造性批评:解说与解读 被引量:16
1
作者 徐岱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2期34-39,共6页
作为诗性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审美批评,同文学艺术实践一样拥有创造性。对这个问题有意无意的忽视导致审美批评的沦落。从诗性解释学来看,把握审美批评的创造性的关键,在于把握文本信息的“解说”与艺术语义的“解读”的区分。
关键词 创造性批评 审美批评 文本解说 诗性解读
下载PDF
“美学的复兴”与新的做美学的方式——兼论新中国60年美学的发展与未来 被引量:13
2
作者 高建平 《艺术百家》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6-12,共7页
在新中国成立后的过去60年里,美学有过三次热潮,也有过高潮后的退潮。这些潮起潮落都与过去60年的社会政治生活联系在一起。由于另外一些原因,美学在西方也经历了三次转向,形成了不同时代的不同美学特色。在世纪之交和新世纪之初,无论... 在新中国成立后的过去60年里,美学有过三次热潮,也有过高潮后的退潮。这些潮起潮落都与过去60年的社会政治生活联系在一起。由于另外一些原因,美学在西方也经历了三次转向,形成了不同时代的不同美学特色。在世纪之交和新世纪之初,无论在中国还是在西方,都出现了"美学的复兴"。这种"复兴"的特征,使得做美学的方式有了深刻的变化。美学介入到艺术与日常生活之中,参与到世界的改造和社会的发展之中,从而有着新的广阔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美批评 美学的复兴 介入 方式 回顾 展望
下载PDF
重建当代文学审美批评 被引量:8
3
作者 高玉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69-176,共8页
受制于高校文学教育体制,中国当代文学批评总体上很不成熟。这种不成熟主要表现为审美批评的缺失和混乱。中国当代文学批评主要有社会文化批评、审美批评和现代批评三种模式。当前社会文化批评是文学批评的主流和主体,审美批评则地位尴... 受制于高校文学教育体制,中国当代文学批评总体上很不成熟。这种不成熟主要表现为审美批评的缺失和混乱。中国当代文学批评主要有社会文化批评、审美批评和现代批评三种模式。当前社会文化批评是文学批评的主流和主体,审美批评则地位尴尬,虽然理论上大家都承认它的价值和作用,但实际上其受重视程度不高、影响也有限。文学最重要的特性就是"文学性",即泛审美性,所以,审美批评是首要的批评,其它文学批评都是建立在审美批评的基础上。当今中国文学批评中,真正的审美批评还相当欠缺。重建当代文学审美批评,首先要充分学习古今中外审美批评的经验,其次要在学习的基础上,进行新的整合、丰富发展并系统化,从而形成新的审美批评体系。文学的审美特征、呈现方式、写作技巧、文体、语言文字是文学审美批评最重要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批评 审美批评 建构
下载PDF
当代电影色彩叙事的多维审美价值探析 被引量:6
4
作者 郭守运 鄂阳磊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1期106-109,共4页
色彩是当代电影艺术最重要的艺术语言和表达方式之一。色彩在画面叙事和视觉美学的自我构建中,体现了当代影视和现代艺术的自我革新和体式变革,也体现了人类审美的时代追求与心理演进。新时代的审美文化在全球化和多元化的历史进程中,... 色彩是当代电影艺术最重要的艺术语言和表达方式之一。色彩在画面叙事和视觉美学的自我构建中,体现了当代影视和现代艺术的自我革新和体式变革,也体现了人类审美的时代追求与心理演进。新时代的审美文化在全球化和多元化的历史进程中,尤其关注色彩和色调在美术创作中的艺术构图、视界成型和哲理引导。通过研究电影色彩的叙事手法进一步探寻电影色彩的形式、时代、情感、伦理、原型的审美价值以及对审美公众的审美意义,有助于充分发挥电影色彩的价值,进一步探索电影创作的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影色彩 审美价值 色彩叙事 审美的人
下载PDF
审美平等与当代批判理论中的康德美学批判
5
作者 刘晨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86-194,219,共10页
审美政治是当代批判理论思考社会问题的理论路径之一,包括审美平等、审美解放和审美共同体等具体问题。康德美学作为传统哲学美学的代表,在解释快速变化的社会现实时暴露其限度。当代批判理论从康德美学出发,改造美学与政治的关系,思考... 审美政治是当代批判理论思考社会问题的理论路径之一,包括审美平等、审美解放和审美共同体等具体问题。康德美学作为传统哲学美学的代表,在解释快速变化的社会现实时暴露其限度。当代批判理论从康德美学出发,改造美学与政治的关系,思考审美平等的问题。朗西埃在感性平等的维度,将审美共通感阐释为自由运动的感性能力的普遍预设,让惯常感性分配体制下不可见的群体重新显现。巴迪欧聚焦主体平等问题,以康德不确定、无意义的超验理念,引导主体无限开放的思维能力,艺术主体以感觉方式的革新推动政治平等。阿甘本从生命平等出发,反思康德的先验演绎对人与非人之合法性形象的划分,将平等问题奠基于非人的生命感知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德 美学批判 当代批判理论 审美平等 审美政治
下载PDF
审美—审丑—新审美:论审美文学批评的演进
6
作者 曾艳钰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2,共12页
审美批评是一切文学批评的基础,是其他文学批评显在或者潜在的条件。改革开放以来,各种外来理论既拓展了文学研究视野,也导致了文学评论中艺术分析和审美评价的匮乏,研究者以理论概念肢解研究对象,迎合各种理论预设的结论,我国文学理论... 审美批评是一切文学批评的基础,是其他文学批评显在或者潜在的条件。改革开放以来,各种外来理论既拓展了文学研究视野,也导致了文学评论中艺术分析和审美评价的匮乏,研究者以理论概念肢解研究对象,迎合各种理论预设的结论,我国文学理论界与文学研究界也因此在去意识形态与意识形态批评、去审美理性与审美理性批评等二元对立中不断摇摆。本文将梳理审美文学原理得以生成演变的学术史和学科史,分析从审美到审丑再到新审美主义的发展演进,揭示其所从出的历史文化语境与思想学术渊源,用辩证理性观在恢复传统美学的审美自主性和当代反审美主义的激进立场之间寻找新的平衡点,从文学经典和大众文化研究中找到审美批评的共通之路,强化审美批评为“三大体系”建设提供纠偏机制的作用,为建构新的审美批评范式提供一种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美 审丑 新审美主义
下载PDF
中国当代文学审美批评的式微与重振
7
作者 赵红芳 《中国美学》 2023年第1期267-278,共12页
当下的文学审美批评面临理论上被重视而实践上式微的现实困境。文学的审美属性决定了审美批评应是文学批评中的重要维度。在揭示文学的审美价值层面,审美批评比其他批评模式更具针对性。通过回顾历史上的审美批评可知,审美批评曾为文学... 当下的文学审美批评面临理论上被重视而实践上式微的现实困境。文学的审美属性决定了审美批评应是文学批评中的重要维度。在揭示文学的审美价值层面,审美批评比其他批评模式更具针对性。通过回顾历史上的审美批评可知,审美批评曾为文学批评贡献了积极力量,这为重建审美批评提供了实践依据。已有的优秀批评成果为审美批评的具体实践提供了方法启示,即要加强文学审美批评,需重视主体的审美体验、加强美学理论积累、运用比较法等多种途径,从而提高评论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美批评 文学批评 批评实践 文学审美
原文传递
从伦理批评到文学伦理学批评:美国伦理批评的困境与出路 被引量:3
8
作者 杨革新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50-57,共8页
美国伦理批评起源于古希腊关于文学与伦理学关系的激烈争论,其最初形式主要是道德批评,经历了文学伦理学研究的繁荣之后,美国伦理批评由于受唯美主义的影响和自身的局限而衰落。衰落后的伦理批评因文学和哲学领域的"伦理转向"... 美国伦理批评起源于古希腊关于文学与伦理学关系的激烈争论,其最初形式主要是道德批评,经历了文学伦理学研究的繁荣之后,美国伦理批评由于受唯美主义的影响和自身的局限而衰落。衰落后的伦理批评因文学和哲学领域的"伦理转向"又迎来了新的转机,于20世纪80年代得到复兴,并由此演变出了韦恩·布斯(Wayne Booth)以"共导"为基础的伦理批评,玛莎·努斯鲍曼(Martha Nussbauman)以多元性为基础的伦理评价,希利斯·米勒(Hillis Miller)以文本与语言理论为基础的阅读伦理,以及马歇尔·格雷戈里(Marshall Gregory)和彼得·拉宾诺维茨(Peter Rabinowitz)分别提出的以"伦理召唤"和"侧面伦理"为核心术语的批评模式。虽然这些批评家都力图避免重走过去道德批评的老路,但复兴后的美国伦理批评还没有形成系统的批评框架,因而饱受方法论和认知论的困扰。中国文学批评界提出的文学伦理学批评在西方实践经验基础上,构建了伦理批评的方法论,认为文学在其发展之初首先是为了满足伦理表达需求,所以"教诲"是文学的基本功能。随着研究的进一步深入,中国学者不断探索与实践,以伦理选择为核心,构建了相对完善的批评话语体系,从而使文学伦理学批评成为一个更容易掌握的批评方法,同时也为美国伦理批评指明了新的研究空间和发展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批评 审美批评 伦理批评 文学伦理学批评
下载PDF
作为气化美学批评枢纽的气势——以书法为中心
9
作者 刘毅青 张栩凤 《美学与艺术评论》 2023年第1期41-56,259,共17页
书法理论很早就形成以“气势”为核心的美学批评体系,并把以势论书贯彻书艺史。本文指出书法构建了以“气势”为枢纽的气化美学批评,“气势”指向气动力本原,伴随书写的全过程,笔法论和笔意论的本质就是气势论。气势的思想源头在气化哲... 书法理论很早就形成以“气势”为核心的美学批评体系,并把以势论书贯彻书艺史。本文指出书法构建了以“气势”为枢纽的气化美学批评,“气势”指向气动力本原,伴随书写的全过程,笔法论和笔意论的本质就是气势论。气势的思想源头在气化哲学,从气化论来看,书法之所以能在有限的笔墨中表现无限的生命活力,是因为书法从宇宙万物中获得的形体结构规律,赋予书法形象以生命。将“气势”置于当代艺术视域中加以考察,可以产生新的阐释角度。同时,西方学者对“气势”的引入,影响了意象派诗歌的发展,为中西跨文化交流带去新的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书法 气化 美学批评 气势
下载PDF
王国维李煜词审美批评探赜
10
作者 白笑天 《昭通学院学报》 2023年第4期48-54,共7页
王国维从审美判断上给予李煜词很高评价,他在《人间词话》中连续八条评价李煜词作,从“神秀”“眼界大、感慨深”“不失赤子之心”“工巧”四个方面对李煜词进行审美判断,指明李煜词所具有的审美特质,明确李煜词审美的独特方法,对李煜... 王国维从审美判断上给予李煜词很高评价,他在《人间词话》中连续八条评价李煜词作,从“神秀”“眼界大、感慨深”“不失赤子之心”“工巧”四个方面对李煜词进行审美判断,指明李煜词所具有的审美特质,明确李煜词审美的独特方法,对李煜词审美批评作了较为系统的理论探索,对于李煜词审美实践及理论构建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国维 李煜词 审美批评 探赜
下载PDF
科技期刊封面设计之审美批评 被引量:3
11
作者 范君 《淮南师范学院学报》 2013年第5期146-148,共3页
通过对科技期刊封面设计的特点来讨论封面设计的审美原则。在封面设计具体要素方面,选用某几家不同风格不同专业方向的科技期刊封面作为案例,以个人之审美体验做审美评述,并再论编辑作为创作者审美的体验向受众审美体验传播者的审美批... 通过对科技期刊封面设计的特点来讨论封面设计的审美原则。在封面设计具体要素方面,选用某几家不同风格不同专业方向的科技期刊封面作为案例,以个人之审美体验做审美评述,并再论编辑作为创作者审美的体验向受众审美体验传播者的审美批评责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期刊 封面设计 审美原则 审美批评
下载PDF
美化之艺术——从《浮生六记》英译看林语堂的翻译美学 被引量:1
12
作者 方小卿 《海外英语》 2013年第10X期157-158,166,共3页
该文将宏观和微观研究相结合,从翻译美学出发,探讨林语堂对该文本的选择,并细读林语堂的《浮生六记》英译文本,分析其中经典文化词的英译策略,阐述林语堂在四个领域—审美主体、审美客体、审美产物和审美批判原则中体现出来的精辟独到... 该文将宏观和微观研究相结合,从翻译美学出发,探讨林语堂对该文本的选择,并细读林语堂的《浮生六记》英译文本,分析其中经典文化词的英译策略,阐述林语堂在四个领域—审美主体、审美客体、审美产物和审美批判原则中体现出来的精辟独到的翻译见解,论述他为译论建设所提供的启发和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语堂 《浮生六记》 审美客体 审美主体 审美产物 审美批判原则
下载PDF
中国书法审美评述中“逸”字词语的翻译——以《中国书法艺术》英译本为例 被引量:3
13
作者 顾毅 马月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19年第3期88-97,共10页
“逸”是中国书法审美的核心范畴之一。由“逸”衍生出“飘逸”“清逸”等二字格词语及“潇洒飘逸”等四字格词语,构成一个“逸”的词群谱系。本文基于“逸”的研究成果,梳理“逸”的基本书法美学含义,总结归纳《中国书法艺术》英译本Ch... “逸”是中国书法审美的核心范畴之一。由“逸”衍生出“飘逸”“清逸”等二字格词语及“潇洒飘逸”等四字格词语,构成一个“逸”的词群谱系。本文基于“逸”的研究成果,梳理“逸”的基本书法美学含义,总结归纳《中国书法艺术》英译本Chinese Calligraphy中逸字词群的翻译策略及方法,并提出建议。分析表明,译者根据译文目标读者对中国书法的认知水平,采取了让步于译文读者习惯的策略及相应的意译、省译等方法,以一组表达相近意义的英语词群再现了逸字词语的审美意义。译者选词中还应注意同一语义场内相近审美概念间阴阳美的差异、褒贬义及深层审美内涵的传译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书法 审美评述 逸字词语 翻译
下载PDF
文化研究与审美批评 被引量:2
14
作者 李凤 《重庆三峡学院学报》 2013年第6期88-90,共3页
文化研究是当前流行的一种文学批评方式,也是文学向外转的明证,有利于重新获取文学的社会功能性。文化研究作为一种不完全的社会历史批评,又不是完全脱离审美批评的,在一定程度上是借助于文学文本作为形式分析的平台。但文化研究同时又... 文化研究是当前流行的一种文学批评方式,也是文学向外转的明证,有利于重新获取文学的社会功能性。文化研究作为一种不完全的社会历史批评,又不是完全脱离审美批评的,在一定程度上是借助于文学文本作为形式分析的平台。但文化研究同时又解构了审美批评,其落脚点在政治批判。文化研究和审美批评既有迥然有异的区别,又存在着相互借鉴和吸收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批评 文化研究 审美批评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美学视域下的戏剧审美功能探析:以彩调剧《刘三姐》和《新刘三姐》为例 被引量:2
15
作者 程文凤 廖明君 《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 2021年第2期358-370,735,共14页
20世纪60年代,彩调剧《刘三姐》在全国取得的影响力非同凡响,至今仍然是个经典。《新刘三姐》是在延续“刘三姐”这个人物符号新创编的剧目,自2019年9月首演至今,连续参加了上海的“艺起前行”、北京国家大剧院、2021年元旦戏曲晚会的演... 20世纪60年代,彩调剧《刘三姐》在全国取得的影响力非同凡响,至今仍然是个经典。《新刘三姐》是在延续“刘三姐”这个人物符号新创编的剧目,自2019年9月首演至今,连续参加了上海的“艺起前行”、北京国家大剧院、2021年元旦戏曲晚会的演出,社会反响热烈。两个“刘三姐”剧目虽然创演的时代语境及内容不同,但在审美表达及功能方面却有相似之处。以《刘三姐》和《新刘三姐》为例,结合马克思主义美学的审美批判和治理两个维度分析彩调艺术在不同时代语境下的功能。尤其是在大众审美化的今天,借鉴《刘三姐》和《新刘三姐》审美经验,我们可以找到新时代传统戏剧照见现实、进入现代化视角,通过类似剧目建构国家意识形态为主导的审美制度,实现主体塑造的效果,并通过大众日常生活、情感结构的浸染逐渐建构起稳定的文化共同体,从而为国家现代化治理体系中的社会主义主体和情感共同体的塑造提供保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美学 审美批判 审美治理 彩调艺术 刘三姐
原文传递
在历史美学的批评视野中坚持实事求是——关于毛泽东诗词研究的几点感触 被引量:1
16
作者 何休 《重庆三峡学院学报》 2010年第1期62-67,共6页
毛泽东的诗词作品和他的理论著作在思想上是统一的,一致的,每个时期的毛泽东诗词,都是当时毛泽东的思想体现和情感抒发。在毛泽东诗词研究中,应该进一步解放思想,在马克思主义的历史、美学批评视野中,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勇于探索,勇于... 毛泽东的诗词作品和他的理论著作在思想上是统一的,一致的,每个时期的毛泽东诗词,都是当时毛泽东的思想体现和情感抒发。在毛泽东诗词研究中,应该进一步解放思想,在马克思主义的历史、美学批评视野中,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勇于探索,勇于发现,做出新的开拓。文章主要谈谈我个人关于毛泽东诗词研究的几点感触,供同志们批评指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泽东诗词研究 批评视野 历史批评 美学批评 实事求是
下载PDF
梁启超20年代文学研究的转向 被引量:2
17
作者 马睿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61-165,共5页
梁启超 2 0年代的文学思想较之于“戊戌”前后已发生了相当的变化 ,主要体现为两个方面的转向 :一是把文学视为知识对象 ,因而其文学研究倾向于客观考证 ;二是把文学视为审美对象 ,因而其文学批评倾向于审美批评。这两个转向既体现出在... 梁启超 2 0年代的文学思想较之于“戊戌”前后已发生了相当的变化 ,主要体现为两个方面的转向 :一是把文学视为知识对象 ,因而其文学研究倾向于客观考证 ;二是把文学视为审美对象 ,因而其文学批评倾向于审美批评。这两个转向既体现出在梁启超早期文学思想中扮演了重要角色的功利主义文学观的淡化 ,也展示了 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梁启超 考证 审美批评 文学研究 文学思想 功利主义
下载PDF
菲利普·拉夫的文学批评思想 被引量:1
18
作者 张瑞华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48-154,共7页
菲利普.拉夫是美国纽约知识分子舆论工具——《党派评论》的创始者、编辑,但他同时也是位影响深远的社会—文学批评家。他的批评不失为一位公共知识分子参与文学、参与社会、参与历史的结晶。拉夫的文学批评方法基本上是马克思主义的,... 菲利普.拉夫是美国纽约知识分子舆论工具——《党派评论》的创始者、编辑,但他同时也是位影响深远的社会—文学批评家。他的批评不失为一位公共知识分子参与文学、参与社会、参与历史的结晶。拉夫的文学批评方法基本上是马克思主义的,但他同时运用了存在主义、心理分析、社会学中的一些概念,吸取了范.威克.布鲁克斯关于"有用的过去"、艾略特关于艺术的传统与才能以及阿诺德的批评思想的精髓。拉夫提倡文学过程的自律,蔑视任何形式的以意识形态评判作品的批评家,但他又异于绝对"审美"的批评家,注重艺术的政治含义。因此,拉夫的批评很具道德责任,反映了一位公共知识分子对艺术的审美与政治关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菲利普·拉夫 审美批评 社会-文化批评 文学与意识形态
下载PDF
近20年来巴金小说研究述评 被引量:1
19
作者 黄长华 《闽江学院学报》 2010年第3期84-89,共6页
运用于巴金小说研究领域的方法主要有:资料的收集整理、政治批评、传记研究、文化研究、艺术批评等。近二十年来,巴金小说研究在创作主体美学思想研究、文化批评、艺术的审美批评及读者接受研究等方面都取得了突出的成绩并提供了新方法... 运用于巴金小说研究领域的方法主要有:资料的收集整理、政治批评、传记研究、文化研究、艺术批评等。近二十年来,巴金小说研究在创作主体美学思想研究、文化批评、艺术的审美批评及读者接受研究等方面都取得了突出的成绩并提供了新方法和新思路。将巴金文本放置于最初的语境中,进一步开展对巴金主体思想及巴金的时代意义、文化意义的研究,进一步开展对巴金小说的诗学研究是我们目前仍需努力的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金小说 思想研究 文化批评 审美批评
下载PDF
品第批评:中国传统文艺批评的独特形式
20
作者 方志红 《南都学坛(南阳师范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报)》 2022年第6期50-55,共6页
品第批评是中国传统文艺批评的独特形式。它自齐梁时产生,至明清依然盛行。其间发展经历了以齐梁时钟嵘、谢赫为代表的品级式品第批评和以唐代李嗣真、张怀瓘为代表的品目式品第批评两个阶段。品第批评有四方面特征:强烈的历史意识、整... 品第批评是中国传统文艺批评的独特形式。它自齐梁时产生,至明清依然盛行。其间发展经历了以齐梁时钟嵘、谢赫为代表的品级式品第批评和以唐代李嗣真、张怀瓘为代表的品目式品第批评两个阶段。品第批评有四方面特征:强烈的历史意识、整体性、审美性、直觉体悟的诗性。相对于当代“广告化”的文艺评论,品第批评更显其有效性和独特价值:它使一个时期内文艺的历史发展脉络清晰,作品成就高低判然有别,体貌特征生动可感,并能剪除芜杂,为我们树立正确的审美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品第批评 品级式 品目式 历史意识 审美批评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