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气气溶胶的卫星遥感及其在气候和环境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18
1
作者 陈洪滨 范学花 夏祥鳌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621-633,共13页
卫星遥感可以获得全球范围的大气气溶胶光学特性,目前国内外已有多颗卫星观测能够提供气溶胶特性的资料。本文综述性介绍国内外卫星遥感气溶胶特性方面的研究进展和成果,并讨论了卫星遥感资料在气候和环境研究领域中的应用。主要内容包... 卫星遥感可以获得全球范围的大气气溶胶光学特性,目前国内外已有多颗卫星观测能够提供气溶胶特性的资料。本文综述性介绍国内外卫星遥感气溶胶特性方面的研究进展和成果,并讨论了卫星遥感资料在气候和环境研究领域中的应用。主要内容包括:极轨/静止卫星平台搭载的被动遥感传感器及其反演气溶胶特性的方法;星载激光雷达获取气溶胶光学特性的方法;国内外正在研发的新一代卫星主、被动气溶胶遥感探测器;卫星气溶胶产品在气溶胶辐射强迫、气候效应、大尺度污染输送、区域空气质量监测等研究中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卫星遥感 气溶胶特性 气溶胶产品应用
下载PDF
山西夏季气溶胶空间分布飞机观测研究 被引量:15
2
作者 李军霞 银燕 +3 位作者 李培仁 李润君 晋立军 李劲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1950-1959,共10页
以搭载了多种气溶胶观测仪器的飞机为观测平台,在2013年夏季首次对山西中部地区霾日及晴空大气气溶胶空间分布特性进行了观测,得到气溶胶粒子数浓度和尺度的垂直分布廓线以及不同高度气溶胶粒子谱分布特征.研究发现,山西夏季非降水天气... 以搭载了多种气溶胶观测仪器的飞机为观测平台,在2013年夏季首次对山西中部地区霾日及晴空大气气溶胶空间分布特性进行了观测,得到气溶胶粒子数浓度和尺度的垂直分布廓线以及不同高度气溶胶粒子谱分布特征.研究发现,山西夏季非降水天气条件下气溶胶粒子以核模态和积聚模态的细粒子为主,粗粒子很少.霾日气溶胶数浓度是晴空的2∽3倍,主要是核模态的小粒子;气溶胶粒子数浓度随着高度逐渐减小,低空存在气溶胶累积区,逆温层的存在是导致气溶胶累积区形成的主要原因;气溶胶粒子尺度随高度增加,大粒子主要分布在2500m以上的高空;不同高度上的气溶胶粒子谱均呈双峰或三峰分布,谱型基本一致,从近地面到5000m高空,气溶胶粒子谱随高度的增加略有展宽.观测区域气团后向轨迹模拟结果显示,4000m以上高空气溶胶粒子主要是从中国西北地区远距离输送而来,3000m以下气溶胶粒子则主要来源于近地面排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溶胶特性 飞机观测 山西地区
下载PDF
银川地区气溶胶特性的天空辐射计测量 被引量:3
3
作者 刘建军 郑有飞 吴荣军 《气象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461-468,共8页
利用地基天空辐射计测定了银川地区2003年10月—2004年8月太阳直接辐射和天空散射辐射,采用"SKYRAD"模式同时反演了银川地区气溶胶光学厚度、波长指数、体积谱分布、折射指数和单次散射反照率,并对结果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 利用地基天空辐射计测定了银川地区2003年10月—2004年8月太阳直接辐射和天空散射辐射,采用"SKYRAD"模式同时反演了银川地区气溶胶光学厚度、波长指数、体积谱分布、折射指数和单次散射反照率,并对结果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银川地区气溶胶光学厚度具有明显的日变化,4个季节的变化范围分别31%、33%、24%和38%,并主要表现出两种变化类型,而光学厚度的季节变化春季最大,冬季最小,波长指数变化与光学厚度变化基本相反,春季最小,冬季最大,这主要与北方沙尘活动有关;气溶胶尺度分布表现出双峰型结构,一种是位于半径0.15μm附近的积聚模态,另一种是半径7μm左右的粗模态,且粗模态浓度远大于积聚模态的浓度;折射指数实部春季明显升高,对波长的敏感性较低,而虚部春季显著下降,并且表现出对波长更低的敏感性,但两者在不同波段的微小变化均表现出了一定的规律性,且虚部表现的更为复杂;单次散射反照率春季显著高于其他季节,并随波长的增加而显著增加,而其他季节单次散射反照率在波长之间虽存在变化,但并没有表现出任何规律性,表明这种变化具有明显的区域性差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溶胶特性 天空辐射计 银川
下载PDF
Aerosol Optical Properties and Radiative Impacts in the Pearl River Delta Region of China during the Dry Season 被引量:1
4
作者 Boru MAI Xuejiao DENG +7 位作者 Zhanqing LI Jianjun LIU Xiang'ao XIA Huizheng CHE Xia LIU Fei LI Yu ZOU Maureen CRIBB 《Advances in Atmospheric Sciences》 SCIE CAS CSCD 2018年第2期195-208,共14页
Aerosol optical properties and direct radiative effects on surface irradiance were examined using seven years (2006-2012) of Cimel sunphotometer data collected at Panyu--the main atmospheric composition monitoring s... Aerosol optical properties and direct radiative effects on surface irradiance were examined using seven years (2006-2012) of Cimel sunphotometer data collected at Panyu--the main atmospheric composition monitoring station in the Pearl River Delta (PRD) region of China. During the dry season (October to February), mean values of the aerosol optical depth (AOD) at 550 nm, the Angstrom exponent, and the single scattering albedo at 440 nm (SSA) were 0.54, 1.33 and 0.87, respectively. About 90% of aerosols were dominated by fine-mode strongly absorbing particles. The size distribution was bimodal, with fine-mode particles dominating. The fine mode showed a peak at a radius of 0.12 μm in February and October (- 0.10 μm3 μm-2). The mean diurnal shortwave direct radiative forcing at the surface, inside the atmosphere (FATM), and at the top of the atmosphere, was -33.4± 7.0, 26.1 ± 5.6 and -7.3 ±2.7 W m-2, respectively. The corresponding mean values of aerosol direct shortwave radiative forcing per AOD were -60.0 ±7.8, 47.3 ± 8.3 and -12.8 ±3.1 W m-2, respectively. Moreover, during the study period, FATM showed a significant decreasing trend (p 〈 0.01) and SSA increased from 0.87 in 2006 to 0.91 in 2012, suggesting a decreasing trend of absorbing particles being released into the atmosphere. Optical properties and radiative impacts of the absorbing particles can be used to improve the accuracy of inversion algorithms for satellite-based aerosol retrievals in the PRD region and to better constrain the climate effect of aerosols in climate model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erosol properties radiative forcing Pearl River Delta region dry season
下载PDF
大气气溶胶介电常数的研究
5
作者 张锋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3年第8期3547-3549,3760,共4页
由于气溶胶的介电常数不易直接测量,气溶胶的复折射指数的实部与其介电常数之间存在的一定关系,利用这一关系,可以用气溶胶的复折射指数的实部来求出其介电常数,并对4种基本粒子、3种常见类型的气溶胶以及任意体积比混和建立的气溶胶类... 由于气溶胶的介电常数不易直接测量,气溶胶的复折射指数的实部与其介电常数之间存在的一定关系,利用这一关系,可以用气溶胶的复折射指数的实部来求出其介电常数,并对4种基本粒子、3种常见类型的气溶胶以及任意体积比混和建立的气溶胶类型的介电常数进行了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溶胶性质 复折射指数 介电常数
下载PDF
吸入粉雾剂工程颗粒技术研究
6
作者 李岩峰 周振泽 +4 位作者 杨新意 王爱潮 任树龙 杜晓英 何光杰 《药物评价研究》 CAS 2019年第12期2343-2347,共5页
对于吸入粉雾剂来说,由于活性药物成分(API)较小的粒径和较高的表面能,导致微粉易于团聚,难以分散。微粒间的内聚力和微粒与乳糖间的粘附力导致粉雾剂产品较低的微细粒子比例(FPF)。通过工程颗粒可以改善API微粒的物化性质,进而显著提高... 对于吸入粉雾剂来说,由于活性药物成分(API)较小的粒径和较高的表面能,导致微粉易于团聚,难以分散。微粒间的内聚力和微粒与乳糖间的粘附力导致粉雾剂产品较低的微细粒子比例(FPF)。通过工程颗粒可以改善API微粒的物化性质,进而显著提高DPI产品的递送效率。概述通过工程颗粒的制备API微粉的方法,包括反溶剂结晶、湿法粉碎/研磨、喷雾/冷冻干燥、超临界流体等方法,可以显著提高粉雾剂的雾化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入粉雾剂 工程颗粒 雾化性能
原文传递
利用MODIS数据进行海岸带卫星图像大气校正 被引量:4
7
作者 彭妮娜 易维宁 方勇华 《大气与环境光学学报》 CAS 2007年第6期504-508,共5页
提出一种利用同步MODIS图像的水体像元反演出混浊水域上空气溶胶光学特性的算法.在晴空无云的条件下,假设一定范围内的海岸带上空的大气和水体上空的大气一致,借助6S辐射传输模型,并考虑临近像元效应,利用反演出的气溶胶光学特性对卫星... 提出一种利用同步MODIS图像的水体像元反演出混浊水域上空气溶胶光学特性的算法.在晴空无云的条件下,假设一定范围内的海岸带上空的大气和水体上空的大气一致,借助6S辐射传输模型,并考虑临近像元效应,利用反演出的气溶胶光学特性对卫星海岸带图像进行大气校正的方法,给出了应用该方法对我国沿海地区QuickBird-2卫星图像和CBERS-02卫星图像进行大气订正的结果,并对反演结果进行了比较分析.实验证明,利用MODIS图像进行海岸带卫星图像大气校正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该方法无需地面实测数据,具有很高的适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溶胶特性反演 二类水 大气订正 临近效应
下载PDF
南京一次典型雾霾天气气溶胶光学特性 被引量:82
8
作者 王静 牛生杰 +1 位作者 许丹 于兴娜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01-208,共8页
利用太阳光度计测得的直射太阳辐射和天空扫描数据,对南京北郊2010年冬季一次雾疆天气过程中气溶胶的光学特性进行了反演研究.研究表明,雾霾影响期间气溶胶光学厚度(AOD)明显增加,在1020,870,675,440nm四个波段上雳霾前AOD为0... 利用太阳光度计测得的直射太阳辐射和天空扫描数据,对南京北郊2010年冬季一次雾疆天气过程中气溶胶的光学特性进行了反演研究.研究表明,雾霾影响期间气溶胶光学厚度(AOD)明显增加,在1020,870,675,440nm四个波段上雳霾前AOD为0.16-0.43,雾霾影响期间为0,31-0.84,雾霾后为0.19~0.48;本次雾霾天气的局地气溶胶散射能力增强,单次散射反照率(ssA)由发生前的0.8-0.86增大到发生时的O.89-0.91。而复折射指数的虚部降低,气溶胶的吸收能力明显减弱;雾霾过程伴随了大尺度气溶胶的导入,同时也有人为排放的贡献.其中雾霾影响期间粗粒子模态的体积浓度是发生前的2.5倍,细粒子浓度也比发生前增长了9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光度计 雾霾 气溶胶光学特性
下载PDF
中国大气气溶胶辐射特性参数的观测与研究进展 被引量:48
9
作者 范学花 陈洪滨 夏祥鳌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477-498,共22页
长期系统的气溶胶辐射特性观测资料是定量研究气溶胶辐射和气候效应的重要基础。本文综合介绍中国大气气溶胶辐射特性观测与研究现状和成果,重点包括以下内容:地面太阳光度计联网观测气溶胶光学厚度、单次散射反照率、尺度谱;从全波段... 长期系统的气溶胶辐射特性观测资料是定量研究气溶胶辐射和气候效应的重要基础。本文综合介绍中国大气气溶胶辐射特性观测与研究现状和成果,重点包括以下内容:地面太阳光度计联网观测气溶胶光学厚度、单次散射反照率、尺度谱;从全波段太阳辐射反演气溶胶光学厚度、单次散射反照率;浊度计和黑碳仪测量地面气溶胶散射系数和吸收系数;地基/星载激光雷达观测气溶胶(后向散射系数)垂直分布;极轨/静止卫星遥感反演气溶胶光学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溶胶辐射特性 地基观测 卫星遥感
下载PDF
机载高光谱分辨率激光雷达探测大气气溶胶的研究 被引量:32
10
作者 徐俊杰 卜令兵 +5 位作者 刘继桥 张扬 朱首正 王勤 竹孝鹏 陈卫标 《中国激光》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403-412,共10页
高光谱分辨率激光雷达能够在无需假设激光雷达比的情况下,实现气溶胶光学参数的高精度定量观测。研制了一台用于气溶胶光学特性观测的机载高光谱分辨率激光雷达,并将其用于机载观测试验。针对气溶胶光学参数反演算法进行相应改进,选取... 高光谱分辨率激光雷达能够在无需假设激光雷达比的情况下,实现气溶胶光学参数的高精度定量观测。研制了一台用于气溶胶光学特性观测的机载高光谱分辨率激光雷达,并将其用于机载观测试验。针对气溶胶光学参数反演算法进行相应改进,选取不同飞行区域和不同飞行架次的试验数据进行反演,结合太阳光度计、大气污染物输送扩散轨迹模型HYSPLIT和卫星数据等对气溶胶特性进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区域的气溶胶光学参数有明显差异:在城镇、工厂等人类活动频繁的区域,气溶胶的消光系数最高超过1.2 km-1,激光雷达比随高度变化较大,最大可达60 sr,0~3 km高度层的气溶胶光学厚度集中在0.7~1;山区和海洋区域气溶胶的消光系数集中在0.2~0.8 km-1,激光雷达比随高度变化较小,数值集中在5~30 sr,0~3 km高度层的气溶胶光学厚度集中在0.3~0.7。气溶胶的分布受风、天气、污染过程等气象条件的影响,不同日期同一区域的气溶胶光学特性也受大气污染物输送扩散等因素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 机载高光谱分辨率激光雷达 碘分子滤波器 大气气溶胶 气溶胶光学特性
原文传递
黄海、东海上空春季气溶胶光学特性观测分析 被引量:24
11
作者 赵崴 唐军武 +1 位作者 高飞 林明森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46-53,共8页
2003年春季国家卫星海洋应用中心等几家单位在黄海和东海海区进行了为期40d的二类水体信息测量试验,试验中使用手持太阳辐射计对海区上空大气光学特性进行了观测,并获得了大量晴空天气条件下的大气光学数据.利用本次试验获取的测量... 2003年春季国家卫星海洋应用中心等几家单位在黄海和东海海区进行了为期40d的二类水体信息测量试验,试验中使用手持太阳辐射计对海区上空大气光学特性进行了观测,并获得了大量晴空天气条件下的大气光学数据.利用本次试验获取的测量数据得到了黄海、东海海区春季的大气气溶胶光学特性,其中包括气溶胶光学厚度和气溶胶粒子谱分布.采用Langley方法对测量得到的太阳直射辐射量进行处理得到了海区上空气溶胶光学厚度,利用得到的气溶胶光学厚度来反演气溶胶粒子谱分布.反演结果表明无云情况下黄海、东海上空的气溶胶光学厚度在0.2~0.4左右,且气溶胶粒子谱分布的变化趋势也很接近;海区上空霾层较厚时测量得到的气溶胶光学厚度明显增大,最大接近0.8;气溶胶粒子谱分布的变化趋势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学特性 黄海 观测分析 春季 气溶胶光学厚度 海上 气溶胶粒子 东海海区 变化趋势 2003年 太阳辐射计 大气气溶胶 谱分布 测量试验 水体信息 测量数据 大气光学 天气条件 行处理 辐射量 反演 接近 海洋
下载PDF
华北地区气溶胶垂直分布特征的观测与分析 被引量:23
12
作者 孙强 范学花 夏祥鳌 《气象与环境科学》 2016年第1期26-33,共8页
利用2006 2013年CALIOP激光雷达Level 1B数据的气溶胶衰减后向散射系数、退偏比和色比观测,分析了华北地区大气气溶胶光学特性的垂直分布特征。统计结果显示:2010-2013年,华北地区4-8 km高度范围内衰减后向散射系数均值呈减小的趋势,而0... 利用2006 2013年CALIOP激光雷达Level 1B数据的气溶胶衰减后向散射系数、退偏比和色比观测,分析了华北地区大气气溶胶光学特性的垂直分布特征。统计结果显示:2010-2013年,华北地区4-8 km高度范围内衰减后向散射系数均值呈减小的趋势,而0-4 km高度范围内衰减后向散射系数均值呈增长趋势。说明2010年以后近地面层(0-2 km)气溶胶散射作用逐渐增强,高层(4-8 km)气溶胶散射作用逐渐降低,这与近年华北地区霾天气(颗粒物主要聚集在近地层)日趋增加、沙尘天气(沙尘气溶胶层经常存在于4-8 km的范围)有所减少相吻合。20062013年,华北地区冬季0-4 km高度范围内衰减后向散射系数均值最大,近地面层气溶胶散射作用最大,这与该地区冬季取暖燃烧排放增加有关。春、秋两季4-8 km高度范围内衰减后向散射系数均值较大,夏季0-8 km各高度范围内衰减后向散射系数均最小,说明春、秋季节的气溶胶散射贡献主要来自4-8 km的对流层上部大气。春季对流层上部的高后向散射系数与华北地区春季频发的沙尘天气有关,秋季对流层上部的高后向散射系数与华北收获季节的生物质燃烧有关。2008年以后,华北地区2-8 km范围内各高度层的退偏比均值逐年减小,这说明规则的球形气溶胶粒子在近几年有所增加。0-4 km范围的低层大气,2009年后色比均值缓慢增加。而6-8 km范围内的色比均值从2008年后一直都是减小的,说明2008年后对流层上部大气(4-8 km)气溶胶粒子的尺度在减小,这也与近几年沙尘天气减少、霾天数增加的现象是一致的。0-8 km各个高度范围内的退偏比和色比均值春季最大,且退偏比随着高度的增加而增加,再次证明春季华北受沙尘天气影响,不规则的粗粒子气溶胶最多。夏、冬季节近地面层(0-2km)退偏比和色比均值略大于2-4 km高度层的,夏、冬两季近地面主要以人为活动排放的气溶胶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LIOP激光雷达 气溶胶光学特性 垂直分布
下载PDF
Observation and analysis of near-surface atmospheric aerosol optical properties in urban Beijing 被引量:16
13
作者 Junshan Jing Yunfei Wu +6 位作者 Jun Tao Huizheng Che Xiangao Xia Xiaochun Zhang Peng Yan Deming Zhao Leiming Zhang 《Particuology》 SCIE EI CAS CSCD 2015年第1期144-154,共11页
Year-round measurements of the mass concentration and optical properties of fine aerosols (PM2s) from June 2009 to May 2010 at an urban site in Beijing were analyzed. The annual mean values of the PM2.5 mass concent... Year-round measurements of the mass concentration and optical properties of fine aerosols (PM2s) from June 2009 to May 2010 at an urban site in Beijing were analyzed. The annual mean values of the PM2.5 mass concentration, absorption coefficient (Ab), scattering coefficient (Sc) and single scattering albedo (SSA) at 525 nm were 67 ± 66 μg/m^3, 64 ± 62 Mm^-1, 360±405 Mm^-1 and 0.82±0.09, respectively. The bulk mass absorption efficiency and scattering efficiency of the PM2.5 at 525 nm were 0.78 m^2/g and 5.55 m^2]g, respectively. The Ab and Sc showed a similar diurnal variation with a maximum at night and a minimum in the afternoon, whereas SSA displayed an opposite diurnal pattern. Significant increases in the Ab and Sc were observed in pollution episodes caused by the accumulation of pollutants from both local and regional sources under unfavorable weather conditions. Aerosol loadings in dust events increased by several times in the spring, which had limited effects on the Ab and Sc due to the low absorption and scattering efficiency of dust particles. The frequency of haze days was the highest in autumn because of the high aerosol absorption and scattering under unfavorable weather conditions. The daily PM2.5 concentration should be controlled to a level lower than 64 μg/m^3 to prevent the occurrence of haze days according to its exponentially decreased relationship with visibili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M2.5 aerosol optical properties HAZE VISIBILITY
原文传递
沈阳一次雾霾天气颗粒物浓度及光学特征变化 被引量:16
14
作者 赵胡笳 马雁军 +1 位作者 王扬锋 朱轶明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288-1296,共9页
利用2011年10月17~22日连续在线观测沈阳地区大气能见度、颗粒物质量浓度ρ(PM10)、ρ(PM2.5)、ρ(PM1.0)、以及通过太阳光度计测量数据反演得到的气溶胶光学厚度、Angstrom波长指数、气溶胶粒子谱分布数据,结合相对湿度、风速、温度等... 利用2011年10月17~22日连续在线观测沈阳地区大气能见度、颗粒物质量浓度ρ(PM10)、ρ(PM2.5)、ρ(PM1.0)、以及通过太阳光度计测量数据反演得到的气溶胶光学厚度、Angstrom波长指数、气溶胶粒子谱分布数据,结合相对湿度、风速、温度等气象资料,分析了2011年秋季沈阳一次雾霾天气过程中能见度与颗粒物质量浓度及气溶胶光学特征变化.结果表明:相对温度偏高、小风天气以及颗粒物质量浓度累积是造成沈阳能见度下降、引发雾霾天气的主要因素;雾霾期间细粒子所占比例较高,ρ(PM10)、ρ(PM2.5)、ρ(PM1.0)平均值分别为138.8、103.3、94.9μg/m3,比雾霾过程前均增加约2倍左右,PM2.5/PM10和PM1.0/PM10分别为74.7%和68.6%;当RH<80%时,能见度与颗粒物质量浓度相关性显著(R2>0.90),RH>80%时,能见度与颗粒物浓度间的相关性减弱;雾霾期间气溶胶光学厚度明显增加,雾霾前气溶胶光学厚度和Angstrom波长指数平均值分别为0.82和0.94,雾霾期间气溶胶光学厚度和Angstrom波长指数平均值分别为1.42和1.25;雾霾天气过程中,细模态粒子的峰值浓度约是雾霾前细粒子浓度的2倍,说明沈阳地区大气污染物以细粒子为主,进而影响气溶胶光学特征发生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见度 颗粒物质量浓度 气溶胶光学特性 雾霾
下载PDF
Aerosol Optical Properties and Its Radiative Forcing over Yulin, China in 2001 and 2002 被引量:11
15
作者 车慧正 张小曳 +3 位作者 Stephane ALFRARO Bernadette CHATENET Laurent GOMES 赵剑琦 《Advances in Atmospheric Sciences》 SCIE CAS CSCD 2009年第3期564-576,共13页
The aerosol optical properties and direct radiative forcing over the Mu Us desert of northern China, acquired through a CE318 sunphotometer of the ground-based Aerosol Robotic Network (AERONET), are analyzed. The se... The aerosol optical properties and direct radiative forcing over the Mu Us desert of northern China, acquired through a CE318 sunphotometer of the ground-based Aerosol Robotic Network (AERONET), are analyzed. The seasonal variations in the aerosol optical properties are examined. The effect of meteorological elements (pressure, temperature, water vapor pressure, relative humidity and wind speed) on the aerosol optical properties is also studied. Then, the sources and optical properties under two different cases, a dust event and a pollution event, are compar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high aerosol optical depth (AOD) found in Yulin was mostly attributed to the occurrence of dust events in spring from the Mu Us desert and deserts of West China and Mongolia, as well as the impacts of anthropogenic pollutant particles from the middle part of China in the other seasons. The seasonal variation and the probability distribution of the radiative forcing and the radiative forcing efficiency at the surface and the top of the atmosphere are analyzed and regressed using the linear and Gaussian regression method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erosol optical properties aerosol radiative forcing Mu Us desert China
下载PDF
区域污染对本底地区气溶胶光学特性及辐射强迫影响的地基和卫星遥感观测研究 被引量:14
16
作者 张小玲 夏祥鳌 +4 位作者 车慧正 汤洁 唐宜西 孟伟 董璠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2439-2448,共10页
基于华北区域大气本底站(北京上甸子站)地面观测和卫星遥感监测数据,分析了2011年10月1-15日在天气系统和人为污染物排放的影响下3次华北平原地区污染输送事件对本底地区气溶胶质量浓度及其光学特性的显著影响.结果表明,受人为污染事... 基于华北区域大气本底站(北京上甸子站)地面观测和卫星遥感监测数据,分析了2011年10月1-15日在天气系统和人为污染物排放的影响下3次华北平原地区污染输送事件对本底地区气溶胶质量浓度及其光学特性的显著影响.结果表明,受人为污染事件输送影响,上甸子站10月4-5日、7-9日及11-12日气溶胶浓度和反应性气体浓度显著增加,和10月1-3日背景条件相比,反应性气体NOx、CO体积浓度增加3-6倍,SO2体积浓度增加了10-20倍;PM2.5质量浓度10月9日达到200μg·m-3;污染期间500 nm日平均气溶胶光学厚度达到0.60-1.00,气溶胶单次散射反照率低于0.88,黑碳浓度增加4-8倍,表明此次污染事件气溶胶吸收很强,因气溶胶吸收作用导致大气吸收太阳辐射增加100-400 W·m-2,气溶胶吸收和散射导致地表入射太阳辐射下降100-300 W·m-2,地表入射太阳辐射减弱且大气加热增强将导致大气稳定度增加,这可能将显著影响云和降水过程,对区域天气和气候产生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溶胶光学特性 大气污染 辐射强迫 地基和卫星遥感观测 上甸子本底站
原文传递
深圳地区气溶胶的光学特征及来源分析 被引量:12
17
作者 杨红龙 卢超 +1 位作者 刘爱明 杨溯 《光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4-21,共8页
气溶胶是城市污染的主要成分,也是气候评估中最大的不确定因子。利用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气溶胶观测资料,分析了新型超级城市深圳地区的气溶胶光学特性。深圳地区气溶胶表现出强吸收特征,散射、吸收系数的平均值(标准偏差)分别为(175.... 气溶胶是城市污染的主要成分,也是气候评估中最大的不确定因子。利用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气溶胶观测资料,分析了新型超级城市深圳地区的气溶胶光学特性。深圳地区气溶胶表现出强吸收特征,散射、吸收系数的平均值(标准偏差)分别为(175.4±127.8)×10-6 m-1、(30.5±24.5)×10-6 m-1,单次散射反照率平均值为0.83,较北京、广州等国内城市观测值大,但小于国外城市的观测值。气溶胶光学特征呈明显的季节变化,散射、吸收系数和单次散射反照率均在冬季最大,夏季最小。气溶胶特征日变化不仅受边界层日变化影响,还与当地风向、污染源变化、光化学反应及夜间复杂的化学反应有关。利用轨迹模式聚类分析不同来源气溶胶的光学特征,结果表明当气溶胶来源于污染地区和城市人口密集区时,气溶胶的光学特征值都较高,尤其冬季。来自污染地区的气溶胶单次散射反照率不仅大于来自干净地区的气溶胶单次散射反照率值,且大于污染源地区的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光学 气溶胶光学特征 单次散射反照率 散射系数
原文传递
东南亚生物质燃烧输送影响我国西南气溶胶辐射特性研究 被引量:11
18
作者 周茹 朱君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429-1436,共8页
利用2013年地基CE-318太阳光度计观测数据,结合中分辨率成像光谱仪(MODIS)遥感产品和HYSPLIT后向轨迹分析,研究了一次东南亚生物质燃烧污染长距离输送至中国西南昆明站点过程(2013年4月5~8日)中,气溶胶光学特性和辐射特性的变化及其可... 利用2013年地基CE-318太阳光度计观测数据,结合中分辨率成像光谱仪(MODIS)遥感产品和HYSPLIT后向轨迹分析,研究了一次东南亚生物质燃烧污染长距离输送至中国西南昆明站点过程(2013年4月5~8日)中,气溶胶光学特性和辐射特性的变化及其可能来源.结果表明,此次污染过程期间,我国西南地区生物质燃烧活动较少,而中南半岛地区生物质燃烧活动显著.4月5~7日,昆明站点气溶胶光学厚度(AOD)升高,消光波长指数(EAE)和吸收波长指数(AAE)均增大.此外,依据EAE和AAE分类方法,5~6日昆明站点以城市工业气溶胶为主,7~8日以生物质燃烧气溶胶为主,其细模态峰值半径(0.11μm)小于5~6日(0.15μm),7日细模态粒子体积浓度峰值(约为0.16μm^3/μm^2)是5日的2倍.气溶胶直接辐射强迫(ARF)日变化结果表明4月7日气溶胶对地表的降温效应达到最大,对大气的加热作用最强.气溶胶直接辐射强迫效率值(ARFE)的变化表明生物质燃烧气溶胶对大气顶的降温作用减弱.MODIS遥感以及HYSPLIT模式后向轨迹表明,此次昆明站点生物质燃烧气溶胶主要来源于东南亚地区(主要是印度北部、印缅北部和不丹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溶胶光学特性 西南地区 生物质燃烧
下载PDF
近沙尘源区气溶胶光学特性的季节变化及其统计学描述 被引量:11
19
作者 刘建军 郑有飞 吴荣军 《中国沙漠》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74-182,共9页
利用天空辐射计测定了敦煌地区1999年1月至2001年3月期间太阳直接辐射和散射辐射,采用“SKYRAD”反演模式同时反演了敦煌地区气溶胶光学厚度、体积尺度分布和折射指数实部,分析了其季节变化及统计学特性。结果表明,光学厚度存在明显季... 利用天空辐射计测定了敦煌地区1999年1月至2001年3月期间太阳直接辐射和散射辐射,采用“SKYRAD”反演模式同时反演了敦煌地区气溶胶光学厚度、体积尺度分布和折射指数实部,分析了其季节变化及统计学特性。结果表明,光学厚度存在明显季节变化,大致从12月开始存在明显的上升,3月或4月达到最大值,5—8月光学厚度逐渐减小,9—10月又有所上升,11月达到最小值,而波长指数的变化与光学厚度的变化基本相反;敦煌地区气溶胶光学厚度和波长指数的概率分布与其季节变化具有很好的相关性,并近似满足对数正态分布和正态分布;4个季节的气溶胶波长指数与光学厚度表现出一种相似的关系,并可以简单地利用一个指数函数加以描述;气溶胶尺度分布表现出双峰型结构,一种是位于半径0.25μm附近的积聚态,另一种是半径7.7μm左右的粗模态,且春季积聚态与粗模态之间存在着一个假模态;折射指数实部春季明显升高,对波长的敏感性较低,且4个季节的概率分布最大值均处在1.54~1.56范围内;两种情况下对实部值的概率分布进行拟合,发现其概率分布同样可以利用高斯模型加以描述,但是两种情况下春季与其他季节明显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空辐射计 气溶胶光学特性 近沙尘源区 季节变化 统计描述
原文传递
电加热卷烟气溶胶物理特性的表征 被引量:10
20
作者 崔华鹏 陈黎 +5 位作者 樊美娟 陈满堂 刘瑞红 王洪波 刘绍锋 司晓喜 《轻工学报》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87-93,101,共8页
收集市场上5个品牌的20个电加热卷烟样品,对其总释放气溶胶和逐口释放气溶胶的物理特性(粒数浓度、粒数中值粒径和体积浓度)进行表征及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电加热卷烟样品总释放气溶胶的粒数浓度主要在10^(9)个/cm^(3)的量级,体积浓度... 收集市场上5个品牌的20个电加热卷烟样品,对其总释放气溶胶和逐口释放气溶胶的物理特性(粒数浓度、粒数中值粒径和体积浓度)进行表征及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电加热卷烟样品总释放气溶胶的粒数浓度主要在10^(9)个/cm^(3)的量级,体积浓度在10^(5)μm^(3)/cm^(3)的量级,粒径分布轮廓为单峰分布或双峰分布,粒数中值粒径主要集中在30~60 nm范围内;2)不同品牌电加热卷烟总释放和逐口释放气溶胶物理特性的均存在明显差异,同一电加热卷烟样品逐口释放气溶胶的粒数浓度、粒数中值粒径和体积浓度均呈现出一定的逐口不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加热卷烟 气溶胶物理特性 粒数浓度 粒径分布 体积浓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