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小豆种质资源苗期抗旱性评价及抗旱资源筛选 被引量:14
1
作者 单云鹏 陈新慧 +3 位作者 万平 赵波 杨凯 李奕松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151-1159,共9页
为了探讨小豆苗期抗旱性特点,建立抗旱性鉴定指标评价体系,筛选抗旱基因型材料,本研究以苗期盆栽控水方式,对不同来源的235份小豆种质资源进行了干旱胁迫试验。在测定其根系形态、株高、生物量和冠层萎蔫等15项指标的基础上,利用隶属函... 为了探讨小豆苗期抗旱性特点,建立抗旱性鉴定指标评价体系,筛选抗旱基因型材料,本研究以苗期盆栽控水方式,对不同来源的235份小豆种质资源进行了干旱胁迫试验。在测定其根系形态、株高、生物量和冠层萎蔫等15项指标的基础上,利用隶属函数值法、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对抗旱性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干旱胁迫条件下主根长、侧根长、总根长和根冠比值均比对照组高;主根表面积、侧根表面积、总根表面积、主根体积、侧根体积、总根体积、地上部干重、地下部干重、整株干重和株高值均低于对照组。各性状隶属函数值相关性分析表明隶属函数值平均值与总根表面积相关性最大。主成分分析将15个性状归纳成3个主成分(累积贡献率为82.8%),其中第Ⅰ主成分的载荷主要是根表面积,第Ⅱ主成分的载荷主要是干重,第Ⅲ主成分的载荷主要是主根长。聚类分析将235份小豆种质资源聚成抗旱型、中间型和敏感型3类,分别占供试材料的8%、63%、29%。根据隶属函数值法和主成分分析法结合不同类型根系形态,可将总根表面积作为小豆苗期抗旱性评价的主要指标。初步筛选出15份小豆耐旱资源材料,为进一步开展小豆抗旱育种和挖掘抗旱基因提供了基础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豆 苗期 抗旱指标 综合评价
下载PDF
我国北方小豆地方品种资源的研究——Ⅴ小豆生育期生态分类及其地域分布 被引量:6
2
作者 金文林 陈学珍 《北京农学院学报》 1992年第1期15-20,共6页
本研究于1985、1986两年将我国北方小豆主产区地方品种92份及长江下游地方品种4份夏播于南京农业大学,1990年将我国北方小豆主产区地方品种275份及江淮流域地方品种11份夏播于北京农学院(北纬40度)进行观察。本文主要以1990年北京观察... 本研究于1985、1986两年将我国北方小豆主产区地方品种92份及长江下游地方品种4份夏播于南京农业大学,1990年将我国北方小豆主产区地方品种275份及江淮流域地方品种11份夏播于北京农学院(北纬40度)进行观察。本文主要以1990年北京观察的生育期性状就该地区的参试地方品种进行了生态分类,并讨论了该地区的生态类型分布。(1)将生育前期(播种~开花)由35天以内的极早(Ⅰ)到56天以上的极晚(Ⅵ)划分为6个水平,生育后期(开花~成熟)由35天以内的极短(a)到51天以上的极长(e)划分为5个水平。所有参试品种可归为22类群。(2)河北省区域(包括北京、天津)内生态类群多,遗传资源最丰富,以此为中心地带相距越远的地域其类群数越少,江苏、山东、黑龙江生态类群较单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豆 地方品种 生态类型 分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