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62篇文章
< 1 2 2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我国小豆种质资源形态多样性鉴定与分类研究 被引量:69
1
作者 王述民 曹永生 +2 位作者 R J Redden 胡家蓬 T U sher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727-733,共7页
对 2 2 4份小豆种质资源的形态多样性进行了研究鉴定 ,结果表明 ,我国小豆种质资源具有丰富的形态多样性 ,平均多样性指数为 1.0 35 ,高于国外材料 (0 .82 7) 2 0 .1%。通过多变量的主成分分析 ,第一主成分和第二主成分一共代表了小豆... 对 2 2 4份小豆种质资源的形态多样性进行了研究鉴定 ,结果表明 ,我国小豆种质资源具有丰富的形态多样性 ,平均多样性指数为 1.0 35 ,高于国外材料 (0 .82 7) 2 0 .1%。通过多变量的主成分分析 ,第一主成分和第二主成分一共代表了小豆形态多样性的 5 6 %。基于形态性状 ,把 2 2 4份小豆种质聚类并划分为三大组群 ,第一组群 ,生育期较长 ,植株较高 ,子粒较小 ,半有限或无限生长 ,主要来源于长江中上游及西南地区 ;第二组群 ,生育期较短 ,植株较矮 ,子粒较大 ,有限生长 ,主要来源于东北及华北地区 ;第三组群的特征特性介于第一和第二组群之间 ,主要来源于华中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豆 种质资源 形态多样性 聚类分析 种质鉴定
下载PDF
小豆种质资源同工酶遗传多样性分析与评价 被引量:28
2
作者 王述民 谭富娟 胡家蓬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1期1311-1318,共8页
对 5 8份野生小豆和 2 4 9份栽培小豆种质资源进行了酯酶 (EST)、过氧化物酶 (PER)、苹果酸脱氢酶(MDH)和超氧歧化酶 (SOD)的检测分析 ,共检测到 6个基因位点 ,33个等位基因。小豆等位酶基因在野生种中的分布频率高于栽培种 ,在国内地... 对 5 8份野生小豆和 2 4 9份栽培小豆种质资源进行了酯酶 (EST)、过氧化物酶 (PER)、苹果酸脱氢酶(MDH)和超氧歧化酶 (SOD)的检测分析 ,共检测到 6个基因位点 ,33个等位基因。小豆等位酶基因在野生种中的分布频率高于栽培种 ,在国内地方种中的分布频率高于日本地方种。 4种同工酶的 6个基因位点的平均杂合度为0 .6 5 1,其中野生小豆的杂合度 (0 .6 36 )低于栽培小豆 (0 .6 6 4 ) ,说明小豆在长期的驯化和栽培过程中已经发生了遗传上的变异。依据同工酶谱带信息 ,把供试种质聚类并划分为 5个组群 ,野生种明显聚为 1类 ,栽培种聚为 4类 ,类群之间存在明显的遗传差异 ,但同工酶等位基因的多样性与地理区域的差异似乎看不出明显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豆 种质资源 同工酶 遗传多样性 遗传杂合度 覆类分析
下载PDF
小豆种质资源研究与利用概述 被引量:46
3
作者 王丽侠 程须珍 王素华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440-447,共8页
小豆(Vigna angularis Ohwi&Ohashi)属于医食两用作物,既是我国传统出口商品,也是农业种植结构调整的重要作物。然而与大宗作物相比,小豆现代分子遗传学、基因组学等研究落后,种质资源利用效率较低,品种改良仍局限于系统选育、杂交... 小豆(Vigna angularis Ohwi&Ohashi)属于医食两用作物,既是我国传统出口商品,也是农业种植结构调整的重要作物。然而与大宗作物相比,小豆现代分子遗传学、基因组学等研究落后,种质资源利用效率较低,品种改良仍局限于系统选育、杂交选育等常规手段,育种效率低。笔者从事小豆种质资源保存评价、新基因发掘及创新利用等研究多年,现从国内外小豆种质资源的收集与利用、品种选育概况及经典遗传学、现代分子遗传学等各方面研究进行回顾和概述,并对我国小豆产业进行了展望和讨论,以供国内小豆科研工作者参考,并期望对提高我国小豆遗传研究水平有所裨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豆 种质资源 研究进展
下载PDF
红小豆功能特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39
4
作者 张波 薛文通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264-266,共3页
红小豆是一种高蛋白、低脂肪、多营养的功能食品。近年来研究发现,其提取物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性和对多种疾病的预防、治疗作用,开发和利用红小豆具有非常好的前景。本文对红小豆功能特性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关键词 红小豆 抗氧化性 物化特性 开发利用
下载PDF
赤小豆淀粉性质的研究 被引量:35
5
作者 张元超 李伟雄 黄立新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44-47,共4页
本文研究测定了赤小豆淀粉的各种结构特性,发现淀粉颗粒粒径范围为18~80μm,平均粒径为40.8μm;偏光十字明显,其X-光衍射图样属A型晶体结构,结晶度为40.5%。淀粉碘复合物可见光吸收光谱的最大吸收波长为618nm,链淀粉含量33.2%。赤小豆... 本文研究测定了赤小豆淀粉的各种结构特性,发现淀粉颗粒粒径范围为18~80μm,平均粒径为40.8μm;偏光十字明显,其X-光衍射图样属A型晶体结构,结晶度为40.5%。淀粉碘复合物可见光吸收光谱的最大吸收波长为618nm,链淀粉含量33.2%。赤小豆淀粉在水中的溶胀能力较玉米淀粉大,比木薯淀粉小。赤小豆淀粉糊属于假塑性流体,糊抗剪切能力和凝沉能力均比玉米淀粉、木薯淀粉强,其冷、热糊粘度稳定性较好,单甘酯对赤小豆淀粉糊的影响较为特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赤小豆 淀粉 性质
下载PDF
我国绿豆、小豆生产特征及产业发展趋势 被引量:31
6
作者 韩昕儒 宋莉莉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1-10,共10页
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背景下,绿豆、小豆等食用豆产业迎来新的机遇并得到快速发展。研究发现,中国绿豆和小豆生产呈现恢复性增长的趋势,区域布局发生小幅变化;出口量波动中平稳,进口量较为稳定。预计未来中国绿豆和小豆需求量将持... 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背景下,绿豆、小豆等食用豆产业迎来新的机遇并得到快速发展。研究发现,中国绿豆和小豆生产呈现恢复性增长的趋势,区域布局发生小幅变化;出口量波动中平稳,进口量较为稳定。预计未来中国绿豆和小豆需求量将持续增加,产品附加值不断提高,但市场风险也随之不断增强,科研支撑短期内无法满足产业发展需求。建议建立规模化、标准化绿豆和小豆生产基地,完善绿豆和小豆产业财政支持政策,加大科研投入,完善信息网络建设,实现绿豆和小豆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豆 小豆 生产 产业发展
原文传递
红豆生物活性成分及其制备工艺研究进展 被引量:30
7
作者 孙丽丽 董银卯 +1 位作者 李丽 任晗堃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390-392,396,共4页
红豆是一种药食兼优的豆类,含有多种营养与活性成分,具有很好的食用、保健和美容方面的功效。根据近年来对红豆研究的进展,对红豆中的主要活性成分及其制备工艺进行综述,为其作为广谱健康食品、保健食品及化妆品原料的应用提供可靠依据。
关键词 红豆 生物活性成分 制备工艺
下载PDF
水氮耦合对红小豆根系生理生态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30
8
作者 李鑫 张永清 +3 位作者 王大勇 罗海婧 刘丽琴 王姣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511-1519,共9页
采用盆栽称重全生育期控水法研究了不同水分(干旱胁迫与正常灌水)和施氮(纯氮用量分别为0 g·kg^-1、0.1 g·kg^-1、0.3 g·kg^-1)组合处理对红小豆根系生理生态指标及产量的影响,为红小豆在黄土高原高产优质栽培提供... 采用盆栽称重全生育期控水法研究了不同水分(干旱胁迫与正常灌水)和施氮(纯氮用量分别为0 g·kg^-1、0.1 g·kg^-1、0.3 g·kg^-1)组合处理对红小豆根系生理生态指标及产量的影响,为红小豆在黄土高原高产优质栽培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1)在干旱胁迫条件下,红小豆苗期株高、茎粗、地上部干重、总根长、根表面积、根系体积、根系平均直径、最大根长、根系干重、壮苗指数、根系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开花结荚期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以及成熟期豆荚横径、单荚重、单荚粒数、百粒重均随施氮量的增加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除根表面积和荚横径外,0.1 g·kg^-1施氮处理各指标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根系SOD和POD活性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0.3 g·kg^-1施氮处理与其他处理间差异显著;根系可溶性糖含量随施氮量的增加呈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0.1 g·kg^-1施氮处理显著低于其他处理;但根系MDA含量、豆荚荚长和单株荚数对氮素并不敏感。在正常灌水条件下,最大根长随施氮量的增加而降低;根系SOD、POD活性和气孔导度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且0.3 g·kg^-1施氮处理显著高于其他处理;根系MDA含量和可溶性糖含量随施氮量的增加呈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0.1 g·kg^-1施氮处理显著低于其他施氮处理;单株荚数对氮素不敏感外,其余各豆荚性状和产量指标均随施氮量的增加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且除荚横径外,0.1 g·kg^-1施氮处理各豆荚性状和产量指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2)在相同施氮条件下,随着灌水量的增加,除根系SOD和POD活性、根系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降低,根系MDA含量、荚横径和单株荚数对水分不敏感,其余各指标均呈增加趋势,且除茎粗、地上部干重、根系平均直径、根系可溶性蛋白质含量、荚长和单荚粒数外,不同水分处理间差异均达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小豆 水氮耦合 根系 生理生态指标 产量
下载PDF
应用SSR标记对小豆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29
9
作者 王丽侠 程须珍 +3 位作者 王素华 梁辉 赵丹 徐宁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1858-1864,共7页
利用24对SSR引物对158份栽培小豆及18份野生小豆资源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栽培小豆的遗传变异水平显著低于野生小豆,其中18对引物在栽培小豆中能检测到多态性,平均等位变异数为3.0个,21对引物在野生小豆中能检测到多态性,平均... 利用24对SSR引物对158份栽培小豆及18份野生小豆资源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栽培小豆的遗传变异水平显著低于野生小豆,其中18对引物在栽培小豆中能检测到多态性,平均等位变异数为3.0个,21对引物在野生小豆中能检测到多态性,平均等位变异数为2.6个。栽培小豆种质间平均遗传相似性系数为0.724,野生小豆间为0.605。基于类平均法的聚类分析可以将栽培小豆和野生小豆区分开,这与主坐标分析的结果基本吻合。不同来源的栽培小豆群体间也有一定的遗传分化。SSR分析不仅验证了小豆品种间的遗传背景与其系谱来源相吻合,而且揭示了同名种质天津红小豆之间的遗传差异。本研究为我国小豆种质资源育种及SSR标记在小豆多样性分析、基因标记、品种纯度鉴定等工作提供了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豆 SSR 遗传多样性
下载PDF
烯效唑浸种对干旱胁迫下红小豆生长及其根系生理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29
10
作者 刘丽琴 张永清 +1 位作者 李鑫 王姣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44-153,共10页
以‘京农8号’红小豆为试验材料,通过盆栽试验方法,采用不同浓度(0、10、20、40和80mg·L^(-1))烯效唑浸种,测定不同水分环境(重度干旱、中度干旱和正常水分)下烯效唑浸种对红小豆生长及根系生理指标,明确干旱环境下红小豆高产优质... 以‘京农8号’红小豆为试验材料,通过盆栽试验方法,采用不同浓度(0、10、20、40和80mg·L^(-1))烯效唑浸种,测定不同水分环境(重度干旱、中度干旱和正常水分)下烯效唑浸种对红小豆生长及根系生理指标,明确干旱环境下红小豆高产优质的最佳烯效唑浸种浓度。结果显示:(1)与正常水分条件相比,干旱胁迫降低了红小豆幼苗叶片叶绿素含量、PSⅡ最大光化学效率(F_v/F_m)、PSⅡ潜在活性(F_v/F_0)和根系抗氧化酶活性、渗透调节物质含量,增加了叶片初始荧光(F_0)、根系MDA含量、根冠比,抑制了红小豆的生长和产量。(2)在不同水分条件下,烯效唑浸种均可有效促进红小豆根系的生长,提高根系SOD活性、POD活性、可溶性糖含量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增强植株抗氧化能力,降低根系MDA的积累量,从而缓解干旱胁迫对质膜的过氧化伤害。(3)烯效唑浸种提高了干旱胁迫下红小豆植株叶片叶绿素含量、F_v/F_m和F_v/F_0,降低了叶片F_0,有效促进干物质的积累,从而有助于红小豆产量构成因素和籽粒产量的提高。研究表明,适宜浓度烯效唑浸种可显著增强红小豆幼苗在干旱胁迫和正常水分环境下光合作用、抗氧化能力和渗透调节能力,有效促进红小豆植株的生长,从而提高了植株的抗旱性和产量,且以20mg·L^(-1)烯效唑浸种处理的效果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烯效唑 红小豆 干旱胁迫 生理特性 产量
下载PDF
即食红小豆粉的研制 被引量:26
11
作者 艾启俊 赵佳 《北京农学院学报》 2003年第4期285-288,共4页
笔者对即食红小豆粉的两种生产工艺进行了研究,着重分析了浸泡条件、水煮时间、增稠剂用量等几个影响产品质量的因素,并确定了即食红小豆粉的工艺流程和配方。即食红小豆粉的最佳配方为:红豆沙80g,糯米汁35g。
关键词 即食红小豆粉 研制技术 生产工艺 浸泡条件 水煮时间 增稠剂
下载PDF
^(60)Coγ射线对小豆种子辐射处理效应的研究 被引量:21
12
作者 金文林 陈学珍 喻少帆 《核农学报》 CAS CSCD 2000年第3期134-140,共7页
本试验研究结果表明 :60 Coγ射线辐照小豆种子的半致死剂量平均为 3 89Gy ,且M1生长初期叶片性状有明显的叶面缺刻、叶色缺绿、叶形不对称、叶缘卷曲、花叶、黄叶等致变现象 ,各种畸型叶出现频率与辐照剂量大小有关 ;M1根尖细胞中有多... 本试验研究结果表明 :60 Coγ射线辐照小豆种子的半致死剂量平均为 3 89Gy ,且M1生长初期叶片性状有明显的叶面缺刻、叶色缺绿、叶形不对称、叶缘卷曲、花叶、黄叶等致变现象 ,各种畸型叶出现频率与辐照剂量大小有关 ;M1根尖细胞中有多种染色体畸变类型 ,以染色体桥和断片频率较高 ,辐照剂量在 40 0Gy以上时根尖细胞异常率达 1 0 %以上 ;植株花粉育性与辐照剂量呈极显著负相关 ,京农 2号植株花粉育性达 5 0 %时的辐照剂量为 3 78Gy。根据M1出苗率、成活株率、根尖细胞异常率、叶片致畸率、植株花粉育性、植株农艺性状受抑程度及M2 植株性状的变异等综合分析 ,60 Coγ射线辐照小豆种子的较适宜剂量为 4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豆 钴60-γ射线 种子 辐射处理
下载PDF
小豆SSR引物在绿豆基因组中的通用性分析 被引量:26
13
作者 王丽侠 程须珍 +2 位作者 王素华 刘长友 梁辉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816-820,共5页
分析了187对小豆SSR引物在绿豆基因组中的可转移性,以期为绿豆分子遗传育种研究提供分析工具。结果表明,约75%的小豆SSR引物可在绿豆中有效扩增,但不同小豆连锁群SSR引物的可转移率存在差异。多态性分析发现80对引物中有28对在60份绿豆... 分析了187对小豆SSR引物在绿豆基因组中的可转移性,以期为绿豆分子遗传育种研究提供分析工具。结果表明,约75%的小豆SSR引物可在绿豆中有效扩增,但不同小豆连锁群SSR引物的可转移率存在差异。多态性分析发现80对引物中有28对在60份绿豆种质中可以检测到多态性,等位变异数从2-7不等,平均为2.9,PIC指数从0.02-0.69,平均为0.36。UPGMA聚类及主坐标分析表明,尽管同一省份的种质不能紧密聚在一起,但大多在聚类图上成簇状分布,说明相同来源的绿豆种质具有相似的遗传背景;此外,国外及我国边远地区的绿豆种质在遗传背景上与内部省份间存在明显差异。这些多态性SSR不仅可以有效用于绿豆分子遗传学研究,还可以用于不同来源绿豆种质资源的辅助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豆 绿豆 SSR 可转移性
下载PDF
不同小豆品种(系)叶片衰老与活性氧代谢 被引量:25
14
作者 宋慧 冯佰利 +4 位作者 高小丽 高金锋 王鹏科 柴岩 张盼盼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347-353,共7页
以高产小豆品种(系)2000-75、冀红9218和低产品种(系)红宝1号、湾选1号为材料,研究小豆开花至成熟期主茎开花节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酶促防御系统保护性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和丙二醛... 以高产小豆品种(系)2000-75、冀红9218和低产品种(系)红宝1号、湾选1号为材料,研究小豆开花至成熟期主茎开花节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酶促防御系统保护性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和丙二醛(MDA)积累量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小豆开花后,随着衰老进程的推进,主茎开花节位叶片自下向上依次衰老,其叶绿素、可溶性蛋白含量、SOD、CAT活性均呈下降趋势,POD活性、MDA积累量持续上升。与低产品种(系)相比,高产品种(系)主茎开花节位叶片衰老缓慢,生育后期仍保持较高的叶绿素、可溶性蛋白含量和SOD、CAT活性,籽粒产量高。相关分析表明,小豆产量与生育后期各节位叶片的叶绿素、可溶性蛋白含量、SOD、CAT活性呈极显著正相关,POD活性和MDA含量与产量呈现显著负相关。研究表明,小豆生育后期,有效控制和延迟叶片衰老,对籽粒产量形成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豆 叶片衰老 叶绿素含量 活性氧代谢
下载PDF
河北省小豆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24
15
作者 刘长友 田静 范保杰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73-76,共4页
通过26个性状分析河北省385份小豆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及优异资源分布,结果表明,5个质量性状中粒色的遗传多样性指数最高,结荚习性的遗传多样性指数最低;数量性状中百粒重的遗传多样性最高,但15g以上的大粒优异资源较少;抗性性状中芽... 通过26个性状分析河北省385份小豆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及优异资源分布,结果表明,5个质量性状中粒色的遗传多样性指数最高,结荚习性的遗传多样性指数最低;数量性状中百粒重的遗传多样性最高,但15g以上的大粒优异资源较少;抗性性状中芽期抗寒的遗传多样性指数最高,锈病抗性遗传多样性指数最低;抗叶斑病、抗锈病和抗蚜虫资源缺乏高抗类型。11个地市中承德的材料份数及遗传多样性指数最高,且有野生资源分布,推断其为河北省小豆遗传多样性中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豆 种质资源 遗传多样性
下载PDF
利用AFLP标记鉴定小豆种质遗传多样性 被引量:17
16
作者 王述民 张赤红 《植物遗传资源科学》 CSCD 2002年第3期1-5,共5页
利用11对 AFLP 引物对106份小豆种质的基因组 DNA 进行扩增,共扩增出603条清晰可辨的带型,其中208条具有多态性,比例为34.5%,平均每对引物扩增出18.9条多态性带。基于 AFLP 标记,把106份小豆种质聚类划分为4个组群,该组群的划分与小豆... 利用11对 AFLP 引物对106份小豆种质的基因组 DNA 进行扩增,共扩增出603条清晰可辨的带型,其中208条具有多态性,比例为34.5%,平均每对引物扩增出18.9条多态性带。基于 AFLP 标记,把106份小豆种质聚类划分为4个组群,该组群的划分与小豆的生态地域性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豆 AFLP 遗传多样性 聚类分析 基因组 DNA 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 农艺性状 标记 鉴定
下载PDF
苗期低温胁迫下烯效唑对红小豆根系抗寒生理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22
17
作者 项洪涛 李琬 +6 位作者 何宁 王雪扬 郑殿峰 王彤彤 梁晓艳 唐晓东 李一丹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92-102,共11页
为探讨烯效唑(S3307)在寒地红小豆生长中缓解低温伤害、保护根系的作用,建立红小豆抗冷生产技术体系,达到保产增产的目的,在盆栽条件下,以两个红小豆品种宝清红(耐冷型品种)和天津红(冷敏型品种)为材料,于苗期在人工气候室进行低温(15℃... 为探讨烯效唑(S3307)在寒地红小豆生长中缓解低温伤害、保护根系的作用,建立红小豆抗冷生产技术体系,达到保产增产的目的,在盆栽条件下,以两个红小豆品种宝清红(耐冷型品种)和天津红(冷敏型品种)为材料,于苗期在人工气候室进行低温(15℃,分别持续1,2,3,4,5d)和叶面喷施20mg·L^-1S3307处理,对红小豆根系抗寒生理指标、产量及不同温度敏感性红小豆品种的S3307响应差异进行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幼苗期低温导致红小豆根系逆境生理指标发生变化,低温诱导SOD、POD和CAT活性的增强,引起可溶性糖和脯氨酸含量的提高,同时也促使MDA含量上升,最终导致红小豆产量下降。与常温条件相比,喷施清水的宝清红和天津红,低温处理3d时,可溶性糖含量分别提高了59.21%和52.57%;脯氨酸含量分别提高了10.12%和25.39%;SOD、POD和CAT活性分别提高了14.92%和11.01%、5.93%和0.75%、53.33%和13.33%。低温处理5d时,可溶性蛋白含量分别提高了6.27%和3.15%;MDA含量分别显著提高了45.41%和51.08%、产量分别显著下降了19.39%和41.69%。低温条件下,喷施S3307与喷施清水的宝清红和天津红相比较,处理3d时,可溶性糖和脯氨酸含量分别提高了22.01%和0.46%、8.55%和1.40%;SOD活性分别提高了13.45%和24.06%、POD活性分别显著提高了23.60%和15.95%,CAT活性分别提高了4.35%和5.88%。处理5d时,MDA含量分别降低了9.05%和4.37%;产量分别显著提高23.06%和43.88%。综上,S3307通过增加可溶性物质和脯氨酸的含量,提高保护酶活性,降低MDA含量,从而缓解低温伤害,进而降低低温对红小豆造成的产量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温 烯效唑 红小豆 根系 抗寒生理 产量
下载PDF
小豆种质资源农艺性状综合鉴定与评价 被引量:21
18
作者 白鹏 程须珍 +2 位作者 王丽侠 王素华 陈红霖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209-1215,共7页
通过田间观测和室内分析,对来自全国各生态区的262份小豆优异种质资源连续2年进行了农艺性状鉴定及综合评价。结果表明:262份小豆微核心种质资源在考察的16个形态学性状中均具有丰富的遗传变异类型;不同年份间生态环境尤其是光照条件对... 通过田间观测和室内分析,对来自全国各生态区的262份小豆优异种质资源连续2年进行了农艺性状鉴定及综合评价。结果表明:262份小豆微核心种质资源在考察的16个形态学性状中均具有丰富的遗传变异类型;不同年份间生态环境尤其是光照条件对小豆农艺性状影响较大;主成分分析确定了3类影响因子,表明小豆资源的选育要集中在生长势良好(生育日数较短、株高较矮),单株荚数和单荚粒数多的地方品种;聚类分析结果显示在相似系数为0.40时可将参试材料分为5大类群,各类群间性状差异明显;群体性状表现与地理来源之间没有直接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豆 性状鉴定 主成分分析 聚类分析
下载PDF
不同红小豆品种幼苗对干旱胁迫的生理响应 被引量:21
19
作者 罗海婧 张永清 +2 位作者 石艳华 李鑫 张耀文 《植物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493-501,共9页
为筛选红小豆(Phaseolus angularis Linn.)幼苗抗旱性鉴定指标,采用盆栽控水方法,对红小豆3个品种‘保红947’、‘东北大红袍’、‘晋小豆5号’进行了苗期形态特征及根系生理生化特性的研究。结果表明:干旱胁迫抑制了红小豆3个品种植株... 为筛选红小豆(Phaseolus angularis Linn.)幼苗抗旱性鉴定指标,采用盆栽控水方法,对红小豆3个品种‘保红947’、‘东北大红袍’、‘晋小豆5号’进行了苗期形态特征及根系生理生化特性的研究。结果表明:干旱胁迫抑制了红小豆3个品种植株的生长;重度干旱胁迫下,3个品种光系统Ⅱ(PSⅡ)的潜在活性(可变荧光/初始荧光,Fv/Fo)、最大光化学效率(可变荧光/最大荧光产量,Fv/Fm)、株高、叶面积、茎粗、根鲜重、根系活力、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等指标均随干旱胁迫强度的增加呈明显下降趋势,根冠比、根系脯氨酸(Pro)含量、可溶性糖含量、SOD活性、POD活性、MDA含量等指标随着干旱胁迫强度的增加呈明显上升趋势。综合各项生理指标,‘东北大红袍’在干旱胁迫下能保持相对较优的生理状态,抗旱性最强。通过主成分分析表明,株高、叶面积、茎粗、主根长、根鲜重、最大光化学效率、根系活力、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蛋白质含量、SOD活性、MDA含量等生理生化特性可作为鉴定红小豆苗期抗旱性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小豆 干旱胁迫 苗期 生理特性
下载PDF
小豆品种形态特征研究及综合评价 被引量:20
20
作者 周桂梅 刘振兴 +1 位作者 陈健 王振秋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144-1149,共6页
对30个小豆品种的11个形态性状进行了因子分析及聚类分析。结果表明,11个形态性状的变异系数在5.66%-26.38%之间,最大的为主茎分枝,最小的为荚长;将11个形态性状简化成生育期因子、单株荚数因子和粒重因子3个相互独立的主因子,这3个主... 对30个小豆品种的11个形态性状进行了因子分析及聚类分析。结果表明,11个形态性状的变异系数在5.66%-26.38%之间,最大的为主茎分枝,最小的为荚长;将11个形态性状简化成生育期因子、单株荚数因子和粒重因子3个相互独立的主因子,这3个主因子提供了原始性状81.574%的信息;经综合评价优劣排序,来源于唐山本地的2个品种排在前2位,来自东北的材料位居最后;经聚类分析,30个小豆品种划分为4大类群,类群的划分与材料的地理来源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在育种过程中,应把主茎分枝、单株荚数和生育后期作为首要目标性状进行选择,同时兼顾百粒重、株高等性状,选育出综合性状优良的新种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豆 形态性状 因子分析 综合评价 聚类分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